第一篇:化工苑社区困难职工家庭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化工苑社区困难职工家庭生活状况
调查报告
为全面准确、动态掌握社区困难职工的基本情况,摸清他们的致困原因和解困需求,有效解决困难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推动我社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为党委、政府和上级工会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市总工会决定,在辖区范围内开展困难职工家庭生活状况调查。社区共有城镇困难职工157户,供养人口288人。通过社区两委摸底调查分析,现把社区困难职工群体分布状况、就业情况、致困原因、年龄结构、家庭情况、社会保障、技能学历、职工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社区困难职工群体分布状况,长化厂由于亏损倒闭,大量职工下岗失业,泸化厂和建安公司改制也造成大量工人失业下岗,化工系统人员由于工作原因,身患大病造成生活困难,社区困难群体多为多为这几类人员。
二、社区困难职工就业情况,社区困难职工多为长化厂、建安公司或一些效益不好工厂下岗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没有特殊技能,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下岗后很难进入正规工厂工作,年龄已偏大,只能靠自己打临时工维持生活。
三、社区困难职工致困原因,本人大病致困,供养直系亲属
大病致困,意外灾害致困,子女上学致困,残疾致困,收入低无法维持基本生活,下岗失业,其他原因致困。
四、社区困难职工年龄结构,20—30岁 3 人,占 1.9 %;30—40岁 17 人,占 10.8 %;40—50岁 67 人,占 42.6 %;50岁以上 70 人,占 44.5 %。
五、社区困难职工家庭情况,共有城镇困难职工157户,供养人口288人,多为三口之家,家庭成员有一个是在上班,一个子女上学,总体收入也是很低。
六、社区困难职工社会保障,少部分下岗人员购买了社保,大部份人由于生活困难,无力购买。医疗保险绝大多数人都已参保,参加城镇居民医保较多。社区低保工作比较完善,符合条件困难职工都办理了低保补助。
七、社区困难职工技能学历,社区困难职工学历较低,无特殊技能,但每次工会组织技能学习,多数困难人员都踊跃参加。
八、社区困难职工心理,多种多样的原因,造成职工家庭生活困难,大多数困难职工精神压力大,心理负担比较重,对社会、生活或多或少有疑虑、有看法,有的情绪不稳定,甚至存在着牢骚心理、委屈心理、忧虑心理、自弃心理等,对其彻底摆脱困境十分不利。现社区针对这些情况,对困难职工进行家访,大力开展学习活动,从实际出发减少困难职工的负面心理。
第二篇:困难职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XX县困难职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按照这一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段的要求,县总工会分别深入到各基层工会、XX镇政府、XX县阳光劳动服务公司等单位对困难职工情况和农民工外出务工情况进行了调研,采取发调查表、与基层单位座谈等方式对全县困难职工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现本人就我县困难职工的情况作个简要的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函盖全县所有国有、集体、非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在职、内退、下岗失业困难职工,现有各类困难职工2650人,其中特困职工有1650人。困难职工群体构成为:国有集体企业职工68人;非公企业职工225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85人;内退、下岗失业职工2272人。困难职工以40—55年龄段的居多,下岗失业困难职工主要分布在轻工、森工、供销、商业、粮食、糖厂、瓷业等行业。
二、致困原因:
造成困难职工生活困难和贫困的主要原因:
1、职工家庭收入偏低,尤其是森工、供销、商业、粮食、糖业、瓷业等行业由于国企改革、企业破产后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失业职工,下岗失业后自谋职业致富的少,靠领低保、打零工维持生活的多,大部分下岗失业职工年龄偏大,大多为“40、50”人员,文化水平低,技能单一,这些年又受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岗位竞争,有限的就业岗位更显紧缺。再就业成为他们的第一大难题,由于无稳定的收入,他们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子女需要抚养,老人看病,子女上学成为他们的一大难题,有的还连住房都没有,加之随着年龄的增大部分人员又遇到各种疾病的侵袭,造成生活困难;2、夫妻同时下岗失业后,回原籍无田无地,靠领低保、打零工维持生活。另外有少部分家庭婚姻关系破裂,成为单亲家庭,租房生活,抚养小孩的一方经济收入低生活造成困难。下岗失业职工续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后造成经济十分困难;3、原XX的轻工企业由于是在计划经济年代成立的手工加工行业,由于没有科技含量,随着改革的深化,机制不活的问题日渐突出,激烈的市场竞
争使这些企业陷入停产,有的已资不抵债,这部分企业全部在九十年代初破产,企业破产后职工没有经济补偿,也没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现在大多数职工年龄在60岁以上,已基本没有收入,只是靠低保、救济、打零工维持日常基本生活,生活状况处于较低水平,更无法抵御病痛灾难的侵袭。
4、企业职工尤其是森工、粮食、瓷业等一些老企业,由于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导致工资偏低,部分非公企业职工工资甚至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5、职工因供养人口多、家人就医、子女上学等因素造成家庭负担过重,遭遇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家庭成员患重病、大病等等导致家庭困难,加之大部分失业职工、农民工没有任何医疗保险,不幸患病后高昂的医疗费用全部自理,更是不堪重负,造成生活十分困难。
总之,XX是人口大县,财政穷县,本来就不发达的工业经济在市竞争中逐步淘汰,造成大量的失业下岗人员,加大了城镇居民的贫困面,XX的财政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又无力解决困难群体的生活问题。目前在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望县委、政府、能及时制定扶贫济困的相关政策,使优
惠政策多向弱势群体倾斜,向贫困面大的县倾斜,以便上下联动、齐心协力解决好贫困职工的生活困难问题。
第三篇:我县困难职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白水县困难职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解我县困难职工队伍状况,更好地维护职工权益,保持职工队伍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县总工会对全县范围内职工的生产生活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总体概况
调查函盖所有县属基层工会60余家,涉及职工27600人。调查显示,在这部分职工中,困难职工5380户,占职工总数的22%,特困职工1809户,占困难职工总数的34.7%,单亲困难职工142户,占特困职工总数的7.8%,享受低保户322户,占特困职工总数的18%。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通过政策宣传、思想引导、劳务输出、扩大低保、实施帮扶等措施,使原有的一批困难职工摆脱了贫困,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确立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大多每况愈下,困难职工随之出现并不断增多,又有一批职工下岗,并加入困难职工队伍的行列。困难职工主要表现在“四难”:一是就业难。大部分困难职工人员大多为4050人员,文化水平低,就业技能单一,再加上本地就业岗位少,外地就业又走不出去(上有老,下有小),只能在当地打短工,致使失业后找不到新的就业岗位,没有固定收入。这些年又受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激烈竞争,有限的就业岗位更显紧缺。再就业成为他们的第一大难题。二是上学难。困难职工子女上学是他们最为头痛的问题,也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负担,但为之父母,总希望子女能够与同龄孩子一样接受教育,然而因生活所迫,却没有能力供给孩子上学。三是就医难。困难职工在家庭收入难以维持最低生计的情况下,就医已成为一个让困难职工无可奈何的问题。企业正常生产时,职工还能享受到医保,随着企业的破产倒闭,单位已无能力为职工交缴医保金,让职工个人缴纳全部医保金也不现实,致使这部分人群至今享受不到医保政策,在社会上投保又没有资金,导致有病看不起也不敢看。四是退休难。部分职工到退休年龄,由于原企业已停产或破产,养老统筹金已欠缴多年,退休手续无法办理,若办理退休手续,不但要缴纳个人部分,还要承担单位应缴部分,同时还要交纳滞纳金,全部缴齐需要一笔很大的资金,这样对于多年没有经济来源的老职工来说,是却之不忍,得之无力,处于进退两难的窘况。
二、困难职工的成因
县属国有、集体企业大多规模小,设备落后,人员包袱重。随着改革的深化,机制不活的问题日渐突出,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这些企业陷入停产、半停产状态,有的已资不抵债,破产倒闭。这是困难职工形成的社会原因,调查中我们也查找了职工自身存在的问题。
1、依赖思想大。他们大都认为,在国有企业干了大半辈子,曾经做出过贡献,企业政策性倒闭或破产,不是个人原因造成的,职工下岗,国家不会不管,给老家要粮食,给政府要低保,给工会要救济不丢人。只要等就有希望,没有了进取心,生活态度消极,“自我造血”动力不强,这种不作为的态度和等靠要思想,使得家庭经济状况得不到根本性扭转。
2、观念转变慢。思想观念上的落伍,自然也就形成了物质生活上的掉队,论文化不比农民低,论技术不比农民差,论能力不比农民弱,每年的民工潮,下岗职工及其子女从其流者寥寥,经过辛勤劳动,农民带回的是大把的票子,而下岗职工守着家人收获的依然是生活上的捉襟见肘,究其原因,根本的还是工人老大哥的思想没有转变过来,守旧的观念没有破除,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3、家庭负担重。所调查职工大多为4050人员,他们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子女需要抚养,老人看病,子女上学,自身又到各种病症多发期,这些都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而靠低保、救济、打零工只能维持日常基本生活的米、面、油、盐、水、电等费用,不敢在生活质量有过高的奢求。
第四篇:关于某县一户多残家庭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改善海盐县一户多残的残疾家庭生活和生存状况,促进一户多残的残疾家庭生活与构建和谐海盐同步发展,县残联对本县一户多残的残疾家庭生活和生存状况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摸底。虽然,近几年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加大了残疾人的扶贫工作,残疾人生活和生存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一户多残的残疾家庭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仍然普遍较低,生活和
生存状况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迫切需要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将一户多残家庭的扶贫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加大对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投入,使他们的生活和生存状况尽快得到改善。
一、困难和问题 海盐县一户多残的残疾家庭生活和生存状况令人堪忧。从调查情况来看,本县持证残疾人口 7820人,约占全县总人口2.85%,全县残疾人家庭7076户,一户多残家庭有258户(其中一户三残家庭有15户),约占全县家庭总户数0.22%,这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具有双重性的特殊困难群体。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和生存状况普遍较差,突出表现为:
1、生活水平普遍较低,贫困状况加剧 由于残疾人从事生产的关键生产要素——劳动力大大弱于普通健全人群,而一户多残家庭严重缺乏劳动力;另一方面,由于自身身体、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他们的劳动能力和创收能力极为有限。据调查,本县2006年农村纯收入已提升为9241元,一户多残家庭年平均收入仅是2650元,远远低于人均收入,有部分家庭根本没有收入。低保是目前贫困残疾人解决基本生活困难的唯一保障,特别是一户多残家庭的残疾人脱贫所能依赖的全靠“低保”、合作医疗等较为稳定的政策性扶助。残疾程度越重、家庭残疾人口越多,这种依赖性就越大。目前,我县258户一户多残家庭中有123户享受低保补助。尽管本县已推行低保制度,相当多残疾人被纳入低保体系中,让很多残疾人家庭从中受益。但总体而言,直接依靠制度性保障的残疾人还有限,特别是低保标准外处于边缘状态的大量贫困一户多残家庭,基本保障主要依靠家属、亲友邻里的帮助以及干部节日走访、党团帮扶和一些亲友临时性救济。以户均收入确定低保标准的差额补助低保,解决不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教育、医疗等必需支出。实际上残疾人在与健全人同样收入标准和生活补助标准的前提下,除了相同的日常生活支出外,还要支付比健全人更高的医疗和康复费用如精神病患者的日常治疗药费以及辅助出行工具,如下肢残疾人出行的代步车辆的购买和日常损耗、维修的费用。通元镇舒根林一家三口均是残疾,户主舒根林视力残疾依靠残联扶持养殖长毛兔、羊等,妻子肢体残疾并患子宫肌瘤,儿子36岁低智力,无基本生活来源,每月只有300元低保收入维持最低基本生活,根本无钱看病治疗,妻子于2006年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住院开刀动手术。这一类家庭即使获得低保,但实际生活水平仍然大大低于普通“低保”家庭,若没有政府的特殊救助政策,其命运只好听天由命,自生自灭。相同的保障标准看似公平,但实际上对残疾人特殊需求而言则显得极不公平。这些家庭尽管获得低保,但实际生活水平大大低于普通“低保”家庭,其家庭生活仍在贫困线下,更不可能靠最低保障制度实现脱贫,达到同健全人一样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了。
2、居住状况普遍较差,家徒四壁,破烂不堪 由于自身经济条件所限,绝大部分贫困残疾人无力翻盖房屋,住房年久失修,漏屋、危房较多并且严重,居住状况令人堪忧。有的家庭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居住条件都没有。全县尚待改善居住状况的一户多残家庭有20户。于城镇吴三林 一家四囗,夫妇和两个子女,一家人的生活全靠50来岁的丈夫在地里干活和打零工赚取一点微薄收入,妻子智力残疾,女儿20岁严重智力残疾无生活自理能力,儿子13岁在读五年级,多年来,全家四口挤在一间20平方米的房间里,衣物杂乱的堆在地上。居住条件恶劣,靠自身能力根本没有无力改善住房条件和环境。
3、医疗状况普遍较差,残病交加 家庭中的残疾人口占家庭人口的比例越大,患病医疗的比例越低,对家庭的经济影响越严重。由于收入微薄,许多贫困残疾人无钱看病、治病,小病忍、大病熬,小病拖成大病,轻病熬成重病,残上加病,残病交加,霜上加霜,病情越拖越重,最终无法医治,生活也越拖越苦,造成交叉性恶性循环。目前,全县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93.85%,已经纳入低保残疾人家庭户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个人部分医保金由政府出资缴费,获得医疗保障。没有纳入低保行列的一户多残个人部分由自己缴纳。全家唯一劳力51岁的张云浦(西塘桥镇),左腿小儿麻痹症,右腿大型动脉曲张,无法正常行走,妻子双目失明,有两个在读小学的孩子,基本无生活来源,每月300元低保收入维持最低基本生活,张云浦在惠民医院的全力帮助下免费动脉曲张手术,手术完需要补充营养时,他只能白饭、咸菜而已,这样怎么能增加体质、养好病、养活一家大小呢?
4、受教育状况普遍较差,无力承担子女高昂学
费 子女读书成才,是贫困残疾人改变家境,翻身致富的唯一企盼。由于受自身条件和家庭条件制约,一户多重残的家庭弱弱结合的婚配较多,不良婚配形成的特殊家庭(这次调查中夫妻双残的家庭占45%)。这些家庭,靠自身根本没有为子女教育支付高额的学费和基本生活费的能力。据调查数据,全县有65名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子女、12名读高、中、大专的子女有面
临辍学困境。武原镇城南村徐连宝一家三口,夫妇双残,妻子双下肢残疾,丈夫语言残疾并有严重的肺病,无法下田耕种,一家生活基本上是依靠政府低保补助及做手工活和贩卖蔬菜贴补过日子,其女儿于2006年考取浙江省科技技术学院大专,一学年需要支付8000元的学杂费,节衣缩食每月的生活费仅只有300元。虽然入学初期一次性得到残联和慈善总会助学金4000元,但今后的学杂费等还没有着落,如其子女无法继续求学将会使贫困残疾人家庭断了靠子女翻身脱贫的愿望。
二、思考与建议
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扶助长效机制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一户多残扶贫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一户多残扶贫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扶助残疾人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推动残疾人扶贫工作深入开展。要加强政策研究,在政策引导、制度规范、经费支持、宣传教育等方面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多更大的支持。要将行之有效的扶助措施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实施经济扶贫、就业扶贫、康复扶贫、教育扶贫、法律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及社会保障等综合措施,多管齐下,着力解决好一户多残的残疾家庭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返贫问题。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贫困残疾人情况,登记编册,建立档案,及时研究解决扶贫工作中存在突出的问题,保障一户多残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改善一户多残的残疾家庭生活和生存状况,让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的文明成果。
2、调整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针对目前一户多残的残疾家庭生活和生存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议政府加强政策研究,充分考虑残疾人特别是一户多残的残疾家庭的特殊情况和特殊需求,积极调整社会保障政策,制定有效措施,相对集中一部分财力,对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残疾人家庭采取特殊救助措施,实行分类施保施救。首先对一户多残家庭给予重点保障,对接近低保但又未达到低保线的一户多残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中,努力使其享受全额低保金,通过政府财政安排,社会统筹基金,使之享受定期化、制度化的社会救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二是要重视解决一户多残的残疾家庭的住房问题,采取得力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对城镇贫困残疾人住房困难的,优先安排其购买经济适用房或租住廉价公房;对农村残疾人住房困难的,优先纳入农村安居工程,集中一部分专项资金有针对性的补助贫困一户多残的残疾家庭。危房拆建按每平方米150-300元不等标准给予救助,面积标准:两口之家按60平方米计算;三口之家按90平方米计算;四口及四口以上家庭按120平方米计算。改善残疾人基本居住条件和环境,为他们构筑温馨家园。三是要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可以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免费进行职业培训,通过小额信贷,发展养殖业等项目,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
3、加强医疗康复工作,提高残疾人医疗康复水平。围绕在2010年前全面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医疗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医疗康复服务。一要加强康复医疗机构建设,整合康复医疗服务资源,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有效的医疗康复服务,扩大残疾人康复受益面;二要积极推进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由政府代缴或减免一户多残的残疾家庭个人缴费部分(每年每人城镇80元,农村50元),并提高报销比例,将白内障复明手术、贫困精神病人免费服药等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合作医疗报销和救助范围,解决他们看不起病的问题,改善残疾人的身体状况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三要建立对患大病重病贫困一户多残家庭的医疗救助制度,确保贫困残疾人得到医疗救助。
4、教育扶贫,保障子女及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学习是提高残疾人素质增加残疾人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参与社会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残疾人脱贫的根本。积极开展各种形式扶残助学活动,进一步完善扶贫助学制度,减免特教学校学生学费、课本费和住宿费用,解决好贫困残疾学生难上学的问题,更好的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帮助贫困一户多残的残疾家庭子女完成大、中专学业,在原有的一次性补助基础上,增加为每一学年补助一次就学补助金,实现翻身脱贫的愿望。总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一户多残的残疾家庭扶贫工作,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动员社会各界发扬中华民族扶弱济困的传统美德和人道主义精神,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和环境,推动扶残助残活动,形成社会扶残助残机制,促进海盐县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五篇:青少年网络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青少年网络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1、调查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网络的触角伸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毋庸置疑,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它给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带来了巨大的飞跃。“网络”已成了当今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衣衫快捷的窗户。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的青少年,对网络更是情有独钟,一“网”情深。然而“网络”在展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的同时,也打开了一个无限巨大的“垃圾场”的大门,对身心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可谓“一半是馅饼,一半是陷阱”。
2、调查方法:
(1)问卷方法
(2)各种书刊资料收集
(3)网上查询
(4)组员讨论研究
(5)材料整理与编辑
3、调查研究:
(1)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是15—17岁的青少年,调查发现经常上网的是男同学,几乎每天上网,偶尔上网的和从未上过网的女生居多;上网费用的来源多数人是节省的饭钱;大多的人在网吧上网;家长对学生上网的态度是少有约束;上网的目的部分聊天,大多是玩游戏;上网对自己学习有帮助的占少量。
(2)青少年上网的原因:
第一,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成人意识强烈,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什么事都可以自己处理,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但事实往往相反,他们经常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娇宠惯了,一点小小的挫折可能就会令他们无法接受,具体表现为,情绪波动比较大、控制情绪能力不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受挫折后情绪不稳定,使得这些孩子不自觉地去寻找一个能充分满足自己的世界,网络恰好为他们提供了这一条件。在网络世界里,他可以解决任何问题,他可以完全逃避现实,他的情绪可以得到充分的宣泄。
第二,家庭关系紧张,无法与父母进行很好的沟通是青少年选择网络的又一主要原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在确立人生观、世界观最关键的时期尤其需要来自父母的正确指导。很多父母更习惯于那种“家长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忽视了青少年的叛逆心理,造成了青少年偏要和跟父母对着干的局面——你们不让我打游戏,我偏要这么做。
第三,学习成绩差,自暴自弃。大多数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的孩子,学习成绩都比较差,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往往会选择网络来满足自己。第四。青少年自控能力差,容易冲动,一旦陷入网络游戏,明知会影响学业,但是却不能自拔。
(3)青少年上网的利弊分析:
应该承认,网络对学生还是有诸多好处的,主要表现在:可以空间拓展知识面:网络世界的出现,使学生的生活空间,从原先相对狭小的物理空间进入了一个完全开放的虚拟空间,扩大了学生的人际交往层面;提升了社会交际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甄别现实与虚拟空间的真伪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打字速度快;经常玩游戏的同学反应速度快,思维敏捷。
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中学生上网存在很多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影响学业。中学生上网大多是为了打游戏、聊天和点歌等,这些娱乐方式对中学生很有吸引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常常身不由己,情不自禁,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业。有的上网时间过长,不能好好地休息,上课无精打采,精神恍惚;有的即使上课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有的为了上网甚至旷课、逃学等诸如此类的现象日益增多,浪费了大好时光,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大好前途。
第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目前,大多数中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本来就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机会,如果再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聊天,就会使他们减少和人交流的愿望,甚至患上“电脑自闭症”,处于亚健康状态会直接呆滞心理障碍。
第三,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有些网吧环境较差,大量的吸烟导致烟雾缭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有的学生上网时间太长,容易引发很多疾病,长时间上网不但对眼睛造成极大伤害,还打破了正常的生活规律;有的学生为了上网常常节省午饭钱,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引发一系列身体疾病,更可怕的是还会导致心理疾病,这将给中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无法预计的损失。
第四,诱发中学生犯罪。上网费用入不敷用时产生邪念欺骗家长或者抢劫校学生钱物。这种现象现在时有发生,网上不健康的内容也会导致中学生的行为道德不规范。学生光顾不良网站,也容易使学生走上犯罪道路。
(4)建议和意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吧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家庭上网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中学生上网的人数也会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这是他们的权利,学校和社会不可能也不应该禁止。但中学生正处于身体与心智成长之中,他们上网弊远远大于利,特别是不健康上网给中学生带来严重危害,我们必须对他们的上网行为给与关心、引导和教育,使互联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加强各方面教育。作为学校,如果只是强行禁止学生上网,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应该变“堵”为“疏”,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典型事例,加
强法制教育、网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使学生彻底认清不健康上网的危害,注重引导学生健康上网。作为社会,通过各种媒体普及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开设中学生心理咨询热线。作为家长,不要只是关注学生的衣食住行,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不要对孩子放任自流或者强加干涉,配合好学校、社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第二,加强政府管理。加强对网吧的审批,继续加大对网吧的检查力度和管理力度,尤其是对网站内容、上网时间和身份证等方面进行细心检查,严格管理。阻止不健康的进口游戏泛滥,杜绝不健康上网情况的发生,保护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不能只对非法网吧知识罚款了事,更不能只知道伸手向网吧收钱而疏于管理,使网吧的经营出现秩序混乱的情况,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第三,加强网络管理,加大法治力度。对于境内境外一些非法网站加强监控力度,对这些网站坚决取缔,对于境外的网站进行严格过滤,制定专门法律,继续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保护中学生健康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