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词解释公共行政
名词解释
D.地区是省级行政区域内由省级行政机关派出的地方分治单位,本身并不是一级行政区划单位。与省制不同的是,地区级别的行政派出机构在不同的时期变化较大,职权也不稳定。地区体制发展的总的趋向是行政公署机构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全面,以致尽管没有独立的地方政府单位的法律地位,但实质上与一般的地方政府单位越来越没有差异。
F.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各级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法官的职责是依法参加合议庭审判或独任审判案件: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除履行审判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与其职务相适应的职责;承担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法官职务的任免,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任免权限和程序办理。担任法官必须具备法官的资格条件。
G.公民通常是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自然人。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公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宪法和法律上最基本的权利主体。公民的地位即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位置,是由国家宪法和法律予以确定和保障的,并体现为公民依法享有宪法赋予的各项基本权利,履行各项基本义务。就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关系来说,公民权利产生国家权力,国家权力要为公民权利服务,同时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具有制约作用。
G.国家干部一般认为是指列入干部编制、享受干部待遇,从事各种公务管理工作的公职人员。主要包括国家机关干部、党的工作干部、军队干部、社会政治团体与群众组织
联邦制和邦联制等形式。我国采取的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H.合议制法院审判案件,实行合议制。合议制的形式是合议庭。合议庭是由审判人员集体审判案件的组织形式,合议庭的组成因案件审级不同而有所不同。合议庭必须由3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合议庭审判长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的审判员担任,合议庭成员权利平等。合议庭对案件的评议和判决,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H.合议制即委员会制。行政组织的一种类型,指行政组织决策和管理权力由若干人组成的委员会共同行使,按少数服从多数或协商一致的原则集体决定、共同负责的组织体制
K.抗诉:地方各级检察院认为本级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法院提出抗诉。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有权请求检察院提出抗诉。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五日以内,应当做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检察院提应当通知检察院派员出席法庭。
R.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直接体现。这是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决定的。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掌握和行使全部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对全部国家权力的掌握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检察等权力,这些国家机关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政法规和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规章均属于行政立法。在实际的行政立法活动中,行政法规通常以“条例”、“规定”、“办法”和“实施细则”等名称出现。
X.行政制度是指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体制、权限、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规范和惯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制度是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央地方关系模式的产物,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制下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行政机关对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领导关系以及地方各级行政体制。X.行政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是否合乎宪法和法律而实施的全面监察与督促。包括上级监督即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领导对下级行政机关及其人员实施的监督;审计监督即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对行政机关的财政、财务和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价的方式,监督国家预算的分配与使用是否合法、合理和有益,以预防和纠正国家财政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监察监督即国家行政监察机关通过检查、调整与处理等方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Y.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就是在国家的部分地区,实行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2)。这些实行不同制度的地区,是国家的组成部分,是统一国家的不可分隔的一部分;这些地区的政府虽然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性质仍然是国家的地方政府,不具有主权国家的性质和地位,不能行使国家主权。“一国两制”方针最早是中共为解决大陆与台湾的统一问题而提出的,其后被应用于香港和澳门Z.政治制度的内层或核心层是国体,它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它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首先是政权)由谁来行使;中层是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以及政党和公民的行为准则等基本政治制度;外层则是可供政治实体直接操作的各类具体的规则、程序、方式等。通常把中层和外层的具体政治制度称为“政治体制”。
出抗诉的案件,法院应当再审。法院再审时,所实施的监督。
其他国家机关,分别行使国家的行政、审判、收回和以后的治理问题上。
干部、专业技术干部、企事业单位行政干部。X.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G.国家结构形式指一个国家的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家结构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划分国家的领土以及如何规范国家整体和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限问题。国家结构形式一般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普通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复合制国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单位(如邦、州、共和国)联合组成的联盟国家或国家联盟。根据成员单位独立性的强弱,复合制又可以分为
根本制度、根本任务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宪法作为根本法,是其他法律、法规等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的核心,是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基石。
X.行政立法是国务院重要的行政方式。宪法规定: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有权根据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规章。国务院制定的行
第二篇:公共行政名词解释
B
1.办公自动化:是指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的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
2.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指为提高办公效率而建立的,面向特定工作部门,支持其综合办公业务的集成化信息系统。
3.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都不清楚,决策目标也不够明确,对决策的结果也不能控制和预测。
4、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C1、层次管理: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次的数额。2.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3.财政支出:也称为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将筹集与集中的资金,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在分配的过程。
4.创新型组织:认为通过持续学习创新是一种组织功能,而不是创意活动和脑力激荡。创新应该成为组织流程,并能产生持续的新价值。创新应该是在每个部门进行,整个组织就像爵士乐队一样发挥即兴演奏的效果。员给予物质、精神嘉奖的人事管理活动。
19.国家公务员的福利:是国家和单位为解决国家公务员生活方面的共同需要和特殊需要。在工资之外给予经济上帮助和生活上照顾的制度。
20.国家公务员的回避:是指在国家行政机关中,为了防止国家公务员出于某种亲情关系或个人利益,不能秉公执行公务,直至徇私王法、以权谋私,而对其任职和执行公务等做出的事前限制性措施。
国家公务员保险制度:是指国家对因生育、年老、疾病、伤残和死亡等原因,对暂时或永久丧失工作能力的国家公务员给予物质帮助的一种保障制度。
21.国家预算制度:是国家政权内部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划分财政权限,并且由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财政行为予以根本约束和决定的一种制度。
22.国家决算: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用以反映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组成。
23.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任何国家的政府组织都是按照层级化原则设计的,无论是联邦制国家还是单一制国家都是如此。管理层次的划分必须适当,必须以提高行政效率为准则,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
24.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管理幅度的划分是行政目标的分解,是公共行政管理职能的扩大,也是一种行政分权。它的目的是管理专业化和规范化,扩大管理职能,使管理更加有效率。
25.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或总理手中,而是由议会产生的委员会集体行使的政府体制。
3.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4.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5.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作出决定的过程。X
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1.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2.行政指挥:是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执行过程中,按照既定的决策目标和实施计划,对其部属进行领导、指挥和调度的管理活动。
3.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
4.行政沟通:是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在政府各个部门和各个层级之间以及各种人员之间所进行的政务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5.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与行政侵权行为人不同,前者专指接受行政赔偿请求,旅行行政赔偿义务的机关,而后者则指执行公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具体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37.行政赔偿程序:是指行政赔偿请求人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请求行政赔偿,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处理行政赔偿申请,以及法院解决行政赔偿纠纷的步骤、方式、顺序和时限的总和。
38.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39.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系统上下级组织间回哦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系统自身旅行职责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
40.狭义的公共组织:是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
41.选择性招标采购:是指通过公开程序,邀请供应商提供资格文件,只有通过资格审查的供应商才能参加后续招标。
42.选任制: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选举制度选举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43.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个体、团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结合工作不断学习、不断改变观念和不断创新的过程。44.限制性招标:是指不通过预先刊登公告程序,直接邀请一家或两家以上的供应商参加投标。
45.西方国家公务员:是指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Y
5.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的专门监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督机关,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履行职责行为的合法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
D
26.广义的公共组织:不仅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而且1.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工厂、企业、学校、医院、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教会、军队、政党等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管理行政事
2、地方分权制:也称多元制和分离制。它是指中央政务的机构。
府将一些行政权授予下级政府,地方政府有较大的自治27.个人决策: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导者一个权和自主权的行政体制。
人所作出的决策。3.单向沟通:是一种一方只发出信息,另一方只接收信J
息而不反馈信息的沟通。故亦称无反馈沟通。
1.机关行政:就是指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4.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2.机能制:又称职能制,只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3.具体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组织内部的环境。具体公共F
行政环境包括组织文化和管理对象。
1.非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
4、具体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序以外的其他各种渠道进行的沟通。
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2.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和内部与外部环境和总和。
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5.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和监督的权力,3.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少。
4.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6.集体决策:是指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导集体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自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所作出的决策。
涉的公共组织类型。
7.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5.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K
型。
1.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6.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监督权的国家和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决策。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的行使职2.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7.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度。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L
决策目标必须冒一定的风险。1.领导:是指社会组织中承担主管职能的个人或集体在G
一定原则的指导下,依据法律或组织规章制度,行使其公共行政:是指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职权,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的影响部属,以共同1.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式,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
M
2.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1.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P
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
1.聘任制:是指根据工作需要,通过签定合同的方式选3.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用外部人员在一定的任期内担任一定的行政领导职务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的制度。
4.公共行政环境: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品位分类:是以国家公务员所具有的资格条件为主要依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据,并以其地位高低来分类和确定待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Q
5.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1.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观条件能够确定,决策目标也非常明确,对句册实施的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结果也能确定。
6.公文: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按照2.企业家政府:是指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行政管理者,用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企业的管理方式,以低成本、高产出为目标,敢于冒风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
险、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僵化官僚体制,取得高绩效的7.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政府。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R
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1.人事行政: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程。
度化和法制化的管理。
公文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及时、准确、有效地创制、2.人事行政机关:是指根据人事管理职责,按照一定的加工、传递、保管、处置公文,为公务活动提供适用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专门承担人事行政业务的组织结信息。其具体内容主要有:创制公文;传递公文;办理构。
公文;处置办毕公文;管理公文。
3.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8.公开招标采购:是指采购方通过公开程序,以招标公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告的形式,邀请所有有兴趣的、不确定的供应商参加投S
标的采购方式。
审计监督:审计监督是指专门审计机关和其他受委托的9.公众监督:是指让公民参与到司法机关、检察机关、人员,依法对有关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财政及经济政府机关及其他事业机关的相关事务之中去,充分发挥活动进行审核检查,以判断其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公民的监督作用,实现权利制约权力以防治腐败。的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
10.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1.市场体制:是不经过中央指令而凭借交易方式的相互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作用,实现在全体社会范围内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的一11.国家公务员的任用:是指用人单位根据用人条件和种制度。
用人标准,按照法定的程序和原则,采用一定的方式,2.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选拔和任用国家公务员的过程。
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12.国家公务员的调配:是指行政组织基于工作培养人会公平问题。
才的需要或其他法定的原因,依据法定的管理程序和方3.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法,改变国家公务员的隶属关系或工作岗位,以激发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织活力并达成人事相宜目的的人事管理制度。
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分配关系。13.国家公务员的培训:就是通过有关的培训机构,由4.税收制度:它是规范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税收分配关系具有实际行政工作经验和行政科学理论知识的人员,教的各种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则和征收管理制度的导政府公务员掌握和提高行政工作所需的特定知识和总称,是国家税收政策的具体化。
技能的过程。
5.事前监督:指的是在某中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15.国家公务员的辞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有关法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律,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和事实,由有关行政机关批准,监督检查。
解除国家公务员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关系的制度。6.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16.国家公务员的退休:是指当国家公务员因年老或其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跟踪监他原因而不适宜继续工作时,由政府机构发给该国家公督。
务员一定的退休金,并使之退出政府公务职位的制度。7.事后监督:是对行政行为结束以后所进行的监督活17.国家公务员的考核: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定管动,是对行政行为结果的监督。
理权限,根据国家公务员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确定8.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它是指的考核内容、原则、方法、形式和程序对所属国家公务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员进行的考察与评价制度。
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组织类型。18.国家公务员的奖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规定的W
标准、条件和程序,对在公务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公职人1.委员会制: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权不是集中掌握在总统为。
6.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
7.行政道德: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精神和规范。
8.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9..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10.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11.行政方法: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的总称。12.行政程序:是指公共组织处理各种公共事务所必须遵循的时间顺序和步骤或环节,把办理每件事务按照时间的顺序,划分为前后衔接的若干环节或步骤的过程的行政行为。
13.行政计划: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目标和公共利益,益发制定行动方案。
14.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为了高效公平的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15.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16.行政体制:是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17、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18、行政诉讼管辖: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
19.行政区化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20.行政机关档案: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21.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的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22.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23.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24.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25.行政领导者的素质:是指行政领导者所具备先天的心理和智力,经过后天教育与实践所形成的行政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价值取向、心理特点、文化修养、智慧、能力和品德的综合条件。
26.行政决策: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平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作出决定的行政行为。
27.行政决策体制:是指由承担各项任务的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所组成的一个组织系统。
28.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参与行政决策是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行政民主化和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内容。
29.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
30.行政复议范围: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请求重新审查的行为。
31.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
32.行政诉讼管辖: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
33.行政追偿:是指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代表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以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
34.行政赔偿:也叫行政赔偿责任追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
35.行政赔偿请求人:是指受违法行政行为侵害,依法有权请求行政赔偿的人。
36.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是指代表国家接受行政赔偿请求,参加行政赔偿诉讼,履行行政赔偿义务的机关,其
一般公共行政环境:公共行政环境分为一般公共行政环境和具体公共行政环境;一般公共行政环境是指公共行政系统外部的宏观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
1.一般行政环境:是指公共行政系统外部的宏观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2.一般行政监督:是基于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各级政府对其工作部分和工作人员的监督。
3.舆论监督:是指公民或社会组织通过公共论坛批评包括权力腐败在内的不良现象。广义的舆论监督是指对社会一切不良现象的监督。狭义的意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Z
政府的政治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起的政治作用。
1.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2.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机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3.政府采购:是指政府机构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以购买、租赁、委托或雇佣等方式获取货物、工程或服务的活动。
4.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5.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自然地理环境不仅对民族的形成和对政府的塑造有重要影响,而且能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物资资源,对确立公共行政目标和进行行政决策有很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有决定性的影响。同时,公共行政也能够破坏自然环境。现代公共行政必须注入绿色行政理念。
6.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7.中央政府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最高国家行政权力和政府职能的划分、政府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等制度的总称。
8.侦查监督:是指对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刑事侦查实行的法律监督,即监督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刑事侦查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9.职务犯罪监督:是指检察机关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所实施的监督。
10.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的组织程序和组织所规定的正式渠道进行的沟通,是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11.招标性采购:是指通过招标的方式,邀请所有的或一定范围的潜在的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主体通过某种事先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所有投标供应商中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订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
12.战略管理: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作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中国国家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职位分类:又称职务分类,就是根据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然后用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规范性文件,为国家公务员的考试录用、考核、晋升、培训、奖惩、工资待遇等各项管理提供依据。
第三篇:公共行政
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之建设法制政府
经过多年的改革,从总体上看,我们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政府管理经济的体制发生了显著变化,政府管理职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直接从事和干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的现象大大削弱,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综合协调的职能明显增强;单一追求高增长目标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工作重心逐渐集中到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上来;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不断丰富,政府的政策方针更多注重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体系内,政府只有从直接微观管理转向间接宏观调控,从重审批重管理转到重执法服务上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经济发展环境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法治政府,关键环节在政府职能的转变,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制度建设
要真正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就需要有完善的制度机制做保障,通过制度把政府的职能固化下来,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显得非常重要。要注重通过提高立法质量,完善配套制度机制,确保政府及其部门实现行使职权的法制化、规范化。
二、严格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法制是发展环境的基础,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是政府的职责,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是政府的失职。因此,有必要加大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力度,加强行政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要把依法行政与提高政府部门服务水平有机结合起来,以法制意识和执法水平论干部,确保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三、塑造诚信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
从不同角度看,转变政府职能,实际就是转变政府形象,努力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具体操作中就是要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办事程序,提供优质服务,着力改善软环境;要增强为民意识,牢记党的宗旨,立足本职,尽心尽责,心系群众,扎扎实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坚持在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塑造政府新形象;要大兴学习研究之风,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摆脱冗长的会议,挤出更多的时间,集中更多的精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把各项决策建立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树立起新时期政府部门的良好形象。
第四篇:比较公共行政论文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01 比较公共行政
论文题目:浅析西方政府职能理论的演变
学生姓名 李依键 专 业 公共管理 层 次 专升本 批 次 132 学 号 w***3 学习中心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2015年 6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目 录 西方政府职能定位„„„„„„„„„„„„„„„„„„„„1 2 西方政府职能理论的演变„„„„„„„„„„„„„„„„„1 2.1古典经济学政府职能理论„„„„„„„„„„„„„„„„„„„1 2.2凯恩斯主义政府职能理论„„„„„„„„„„„„„„„„„„„2 2.3新自由主义政府职能理论„„„„„„„„„„„„„„„„„„„3 2.4新凯恩斯主义政府职能理论„„„„„„„„„„„„„„„„„„3 3评价与启示„„„„„„„„„„„„„„„„„„„„„„„4 参考文献..„„„„„„„„„„„„„„„„„„„„„„„„5
【摘要】西方政府职能优化包括服务理念的优化 社会、市场管理职能的优化 公共服务市场化和对社会中介组织的利用 对企业的协调与引导等。政府职能是发展变化的不仅不同社会形态国家的政府职能存在差异同一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政府其职能的重点、内容、范围和行使职能的方式即政府导向也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以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为根本目的和出发点适时的调整政府职能导向从而加快政府的转型和社会的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国家围绕着促进经济稳定与发展的目标执行了不同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不同的经济运行效果实现着资本主义世界的价值与物质取向。
关键词:国家政府职能 古典经济学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政府职能是政府依法对国家社会生活诸领域进行管理所担负的职责和功能它揭示了政府在社会经济中的基本方向和基本作用。可回答政府在社会活动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一般来说政府的规模、结构、组织形态和管理方式是由政府的职能决定的。研究政府职能是研究政府管理的出发点。西方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导致政府职能的优化。
1.西方政府职能定位
政府职能的定位即解决政府“做什么”的问题它是西方行政改革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由政治压力和经济剧变 转型国家 引起的。基本定位是政府主要承担以下职能:创造和维护正常的市场运行和竞争秩序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关系提供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调节产业间的资源配置结构调节地区间的平衡发展和合理分工调节对外经济关系调节收入分配和组建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国家安全。政府职能的市场化定位现代市场经济是市场调节与政府作用有机结合的经济 市场调节的效率 政府作用的优劣都取决于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职能定位的市场化特指重新检讨政府的社会福利职能、经济职能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部分社会职能、经济职能推向社会、推向市场从而减少政府负担缩小政府规模精简政府人员。压缩福利项目收缩政 2 府的社会职能放松对工商业的管制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收缩政府的经济职能这些是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职能重新定位的具体体现。政府职能定位的市场化并不是把一切交给市场收缩政府的社会与经济职能是有限度的。因为总有一些职能 特别是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必然由政府承担。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引进市场机制将政府权威与市场交换的优势进行“杂交”从而提高政府职能输出的能力。因此政府职能的市场化也称为公共服务的市场化。
2.西方政府职能理论的演变
一般的说自从民族国家诞生以来就开始了对政府职能理论的探索围绕着西方国家所要完成的主要历史任务西方政府职能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古典经济学政府职能理论、凯恩斯主义政府职能理论、新自由主义政府职能理论和新凯恩斯主义政府职能理论的流变过程。
2.1 古典经济学政府职能理论 古典经济学政府职能理论主张政府的职能应集中在保护个人最大程序的自由及其私有财产权方面如果政府干预过多就会因影响自由竞争而妨碍社会的进步。正如亚当.斯密所说管得越少的政府越是好政府。在这种古典经济学有限政府理论的影响下政府只承担“守夜人”的角色即政府的职能和权限仅在于为国民的自由、财产、人身等提供保障。在古典经济学政府职能理论看来除非政府干预能带来“普通的便利”否则绝不允许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政府的职能只能限定在严格的范围之内即“第一保护社会使之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之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简言之就是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提供公共服务。可以说古典经济学政府职能理论顺应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自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政府站在市场之外提供一定的政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挥保护功能从而促成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充分发育和不断成长较好地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古典经济学政府职能理论却忽视和放任了“市场失灵”主张将政府活动限制于主持社会主义和建设公共设施的狭小范围内这种无为而治的政府职能理论在放任经济自由发展的同时也放任了市场的失效及其所带来的社会不公正由“看不见的手”而造成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产品的相对过剩酿成了特大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从而也导致了主张政府全面干预社会的凯恩斯主义政府职能理论的兴起。3
2.2凯恩斯主义政府职能理论
凯恩斯主义政府职能理论的核心是干预但国家干预的政府职能理论在19世纪和20世纪头20年并没有成为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理论的主流而1929—1933面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大危机为国家干预主义政府职能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并由此一举在西方政府职能基本理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作为国家干预典型代表的凯恩斯主义政府职能理论认为完全市场条件下的市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不足而仅仅依靠市场自发调节是无法自动扩大这种需求的。这种现实中市场机制的失灵或能力不足就为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留出了空间政府应该发现经济体系中的几个关键参数对之加以控制和管理以实现政府对整个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促进经济增长。与凯恩斯主义在经济领域强调政府职能扩张相呼应美国著名政治学者罗尔斯也从政治学领域论证了政府全面干预的合法性。罗尔斯在其名著《正义论》中指出“政府应通过各种手段来保证具有类似天赋和动机的人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手培养的机会在经济活动和职业的自由选择中政府应当通过对公司和私人团体活动的管理来防止对较好地位的垄断性限制最后政府还应当确保一种社会最低受惠值。而且罗尔斯把政府分成了配合、稳定、分配和转让四个部门并指出这些划分不 等于政府的通常组织机构划分而应被理解为政府机构的不同职能。” 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国家干预政府职能理论使西方发达国家再也没有出现过20世纪30年代那种经济大萧条并创造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迅速发展的奇迹。但不幸的是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双重社会“瘟疫”一方面商品供过于求生产增长率下降失业率上升经济陷入停止之中另一方面通货膨胀上升物价不仅居高不下而且继续猛涨。面对这种经济上的“艾滋病”凯恩斯主义者陷入了“两难选择”的尴尬境地根治高失业须增加通货通货的增加又会加剧已有的通货膨胀医治高通货膨胀须紧缩货币紧缩货币又必然提高失业率。在此情况下以现代货币主义学派、公共选择学派、新制度学派、合理预期学派、供应学派等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政府职能理论开始勃兴。
2.3新自由主义政府职能理论
西方世界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触发了经济停滞和高失业率凯恩斯主义一时难以解决导致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卷土重来并发起了对凯恩斯主义政府职能的批判。新自由主义政府职能理论认为政府干预经济的结果之所以不 4 尽如人意关键在于政府本身也会失灵而且政府失灵往往比市场失灵更为普通危害也更大。“供应学派的理论学说和政策主张从本质上说是穿着现代服装的古典经济学是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在现代的重演”主张用企业的自由经营取代政府干预。公共选择理论则主张用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政治市场认为政府如同经济市场的个人也是利益最大化着没有理由相信建立在普选制基础上的政府必然维护公共利益因此政府必然会存在寻租与腐败从而也必然产生政府失灵。所以并不存在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社会生活的充分理由。然而遗憾的是英国在货币主义学派、美国在供应学派的政府职能理论指导下并没有能够有效地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政府的职能定位问题力主减少政府干预预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新自由主义“市场自发论”开始在西方国家受到“冷遇”历史的钟摆又开始偏向政府干预新凯恩斯主义开始登上政府职能改革与治理的政治舞台。
2.4 新凯恩斯主义政府职能理论
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所主张的政府职能私有化、自由化只是达到了减少政府财政赤字的目的而公共服务质量并没哟由此而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被忽视了。并且由于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失误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西方经济持续衰退一些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学者开始转向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政府必须对经济进行“适度”干预、加强社会责任的理论即有效政府职能理论。正如萨缪尔森所说“对于一个健康运行的经 济来说市场和政府这两个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现代经济的作用如果没有市场或政府就像一个孤掌难鸣的经济。”因此在新凯恩斯主义政府职能理论看来正确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是互相替代而是相互补充问题的核心不在于要不要政府干预而是如何增强政府职能的有效性并提出了提高政府有效性的两阶段途径模式第一阶段应将政府具有的能力集中于它能够胜任的职能上第二阶段应通过振兴公共机构来增强政府的能力。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英国、美国、欧洲各国、日本和新西兰等发达国家纷纷致力于通过政府职能的改革尤其是市场化和社会化来建设有效政府。
3.评价与启示
西方的政府职能理论在国家与社会相对分离之后产生并随着国家向社会的扩展过程发展起来。对西方政府职能理论的评价似乎不应仅仅言及理论内容而应更多地考虑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及其功效。事实上在当代西方人们已经逐渐 5 认识到社会、市场和政府都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与不足。两种主要的政府职能理论之间也开始出现了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倾向国家干预主义的政府职能理论依然强调维护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主义的政府职能理论也不再绝对地排斥国家干预而是要求将这种干涉活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政府职能理论研究的重点在于寻求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对于我国当前政府职能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政府权力正在从一些社会领域中逐步地撤出。与此相适应学界中也出现了批判所谓“全能政府”要求政府减少干预行为的理论倾向一部分学者甚至把西方的“小政府、大社会”当成了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模式。这种理论倾向应该说有其自身的道理因为在市场逐渐代替政府配置资源的过程中政府职能必将呈现出总量递减的趋势。然而从目标模式的角度提倡“小政府、大社会”显然是不适宜的。一方面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由于受到其自身历史与现实条件的制约很难遵循自由主义政府职能理论的基本思路。作为市场发育和社会发展主要推动者的中国政府将肯定不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小政府另一方面即便是西方国家也已经部分地放弃了对“小政府”的追求容忍了行政权力扩大的趋势。因此简单地用西方某一时期的某种理论观点来指导我国的具体实践在理论上是不全面的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总之西方政府职能理论只不过为我们理论与实践工作提供了一个参照系。至于我国如何在政府干预和社会自主性之间寻求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仍然期待着政府职能理论领域更加具体、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1﹚辛向阳:西方学者关于政府职能的理论.国外社会科学1995:1.﹙2﹚陈振明.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述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苏祖安.发达国家地方政府职能研究及启示.理论月刊20069:165-167.﹙4﹚卓越.比较公共行政.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16
第五篇:比较公共行政读书笔记
读《比较公共行政》有感 通过对《比较公共行政》([美] 费勒尔〃海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这本书的阅读和学习,我对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有了新的认知,由原来的分块式理解到现在的整体分析有很大的帮助。学习了公共行政学这本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重要理论,让我懂得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去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公共行政学的异同,拓宽了我的视野,培养了我在现实中对各国行政体制分析研究的兴趣,提高了我对公共行政学理论知识的甄别和应用能力。
《比较公共行政》一书对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的起源、发展、变革进行了微观要素方面不同层次的分析,并从宏观方面进行了横向、纵向的比较,以现代民族国家的政府官僚机构作为比较研究的对主要象,全面的比较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行政系统,对这两大类国家中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分类研究的方法进行列举说明。第一章中对“什么是公共行政”到“什么是比较公共行政”两大理论及其运动的发展过程和比较公共行政现代行政管理中的不可或缺性进行阐述。第二章从作为焦点的官僚制入手把不同国家的政府官僚制度作为比较研究的工具,总体分析了公共行政系统的背景、环境及运行模式,以及比较政治研究与比较公共行政研究二者的联系。第三章主要对在比较政治研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术语进行规范化的概念叙述和分析,如现代化,发展,变革进行展开叙述。第四章从历史和世界文明起源发展的顺序对国家行政制度的历史溯源进行概述,以不同时期的世界文化,经济中心及其代表事件为研究对象,形象的展示了古代世界到现代民族国家的演变历程。第五章对发达国家的两种特性的行政制度分别举例研究,根据“变异”行政体制和“古典”行政制度中官僚机构与其外部政治体系中其他机构的工作关系进行划分。前者代表性的国家有,美国、日本。后者代表性的国家有,法国、德国。第六章通过第五章的学习,具体对行政制度的变异形式进行分析,并对不同背景下产生的国家的行政体制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其改革的原因,对以后的行政体制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启示。第七章对发展一次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从而引出了欠发达国家行政体制的发展过程及特征,通过对不同发展中国家行政体制的研究划分了官僚主导型和政党主导型两大类。第八章研究的是属于官僚主导型政体特性的国家,根据其衍生出的小类型列举了世界各大洲中具有代表性国家的例子,让我们对官僚主导型有了形象的认识。第九章对欠发达国家政体的另一种类型——政党主导型政体进行分析,根据其中细分出的三种类型通过具体国家政体进行说明。第十章,通过对前几章系统的学习,第十章把前面提出的不同官僚机构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整体的,一般性的系统的整理总结,整理出它们的相似特征。
总结,比较公共行政通过对20多个国家的行政组织、高级官僚、行政与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清晰地阐述了不断变化中的全球政治情景及其自身理论的新发展,使我清楚的了解了比较公共行政对当今民族国家的影响,也了解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政体的不同。对当今世界影响深入的美国、德国、法国、日本,以及社会主义行政体制与“变异”的行政制度相结合的与我们切身利益相关的中国有了更加新的,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