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储蓄国债问题的调研对策

时间:2019-05-13 09:4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我国储蓄国债问题的调研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我国储蓄国债问题的调研对策》。

第一篇:对我国储蓄国债问题的调研对策

储蓄国债(也称电子式国债)是财政部在国内发行,通过商业银行面向个人投资者销售的、以电子方式记录债权的、不可流通的人民币债券,是以满足广大消费者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较多偏重储蓄功能而设计发行的一种债券品种。此债券是2006年财政部为完善现有的凭证式国债,研究推广出的新型储蓄类国债,它与以往的凭证式国债的不同点在于:在记帐方式上

它以电子记帐方式记录债权;在托管模式上采取二级托管制,由承办银行总行和中央国债凭证结算公司分级托管,各负其责;在销售方式上采取代销方式,发行期结末后,未售完部分划回财政部;在兑付资金清算方式上实行财政部与商业银行每月清算兑付本息款项,防止商业银行大量垫付资金。虽然此种国债成功推出,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当前凭证式国债在发行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资者兑付未到期凭证式国债,迫使商业银行大量垫付资金。投资者因存贷款利率上调或紧急性货币需求,必然要提前兑付已购入的未到期凭证式国债,由于目前凭证式国债发行方式采取承购包销制,商业银行只有等到凭证式国债到期后,财政部才能划拨国债兑付的本息款项,在此之前如遇到提前兑付,商业银行就得自己垫付资金。由于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大量被占压,严重地影响了商业银行的效益性原则。

2、凭证式国债利率制订不合理。凭证式国债的发行利率是由财政部行政制订的。由于财政部在利率制订上缺乏专业性,以行政方式制订利率无法使国债利率真实体现国债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如果利率制订偏低,则极易造成发行失败,如果利率偏高必然加大筹资成本,使国家债务规模失控,更重要的是还会破坏金融秩序,形成金融风险和国债信誉危机。

3、凭证式国债发行手续费制订偏高。凭证式国债采取代销方式,银行不承担包销风险,承销凭证式国债的风险应当与商业银行柜台交易的记帐式国债相同。然而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凭证式国债和记帐式国债的发行手续费率相差悬殊。凭证式国债发行手续费率为6.2‰,而记帐式国债仅为1‰。

二、完善我国储蓄国债的政策建议

为了促进国债市场发展,防范国债发行、管理风险以及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对储蓄国债的需求,必然尽快地解决储蓄国债存在的上述问题。为此,笔者根据发达国家储蓄国债发行和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对如何改进我国的储蓄国债浅谈几点建议:

1、改进储蓄国债的发行方式和提前兑取付款方式。首先,将现行的承销机构名义上的代销,实际上的报销变为实际上的代销,解决承销机构先交款后发行,承担包销风险的问题。各承销机构代销国债的资金收入由各机构通过电子通讯系统直接划转到财政部指定的帐户,并在投资者的储蓄国债帐户中进行相应的登记,并及时通知托管机构。其次,改变凭证式国债只能到原购买点提前兑取的办法。投资者可以到任何代销机构办理提前兑取手续。储蓄国债的兑付款项逐级划付,最后由财政部直接付款,避免代销机构在办理提前兑付国债业务时为财政部垫付资金的问题。

2、储蓄国债在利率种类上,可以采用浮动利率型储蓄国债的做法。如果发行长期储蓄国债,采用浮动利率是必然的选择。因为债券期限越长,利率风险就越大,储蓄国债采用浮动利率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储蓄国债的利率可以以某种市场利率为基准定期进行调整。由于我国的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银行存款目前仍然是储蓄国债的最主要竞争对手,因此在确定我国储蓄国债的利率时应该以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上下浮动一定的利差进行一定幅度的调整,它可以弥补目前我国储蓄国债期限全部以中期为主的问题,从而大大降低财政部的资金筹措成本。

3、采取一些促销手续,拓展储蓄国债购买通道,对商业银行柜员销售储蓄国债,给予物资奖励。据调查,目前相当大一部分商业银行为促销其代理的保险、基金等个人投资的金融产品,大多采取手续费收入不列入本行大帐,或者部分列入大帐的办法,将剩余的手续费收入直接奖励给柜台工作人员,以鼓励其促销代理的金融产品。因此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将国债发行、兑付的手续费全额或者部分奖励给柜台工作人员,促动其宣传和销售储蓄国债,从而达到既降低发行人筹资成本又促进国债销售的目的。

总之,投资者对于储蓄类国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而我国目前的储蓄债券品种单一,无法有效满足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需求。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财政部将会同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时代发展和投资者需求变化,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扩大试点范围、推出新的品种,增加新的购买渠道,提高服务水平,力争将储蓄国债发展成为老百姓最欢迎的投资品种之一。

第二篇:我国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 容 提 要

我国国债自1981年重新恢复发行到今天,国债市场已历经了近30年的改革与发展,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我国国债市场已初具规模,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在国债期限结构、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国债市场的法律基础与监管体系、规避风险、国债市场之间的连通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与发展完善。

关键字:国债市场问题完善建议

一、我国国债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债发行规模较小,发行方式行政化倾向仍然很浓。

一般来说,衡量国债市场大小的主要标志是国债总量及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和国债依存度。我国恢复发行国债至今已16年,但国债市场的规模与国外成熟的国债市场相比差距仍较大。首先,国债总量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还很小。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如美日德等国国债总量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均在60%以上,美国国债余额已达到2万亿美元以上,日本超过150万亿日元。而我国到1995年底国债余额仅为3300余亿元,占GNP的5%左右,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其次,国债依存度较低。国债依存度是指国债年发行量与该年财政预算收入的比率。1981年我国国债依存度为4.4%,1995年已升至27%,规模仍然偏低。

我国国债的发行先后实行了行政分配、承购包销、一级自营商制度三种方式。开始是按照行政摊派方式,各单位和个人都按一定的比例分配购买数额。从1991年起我国试行国债承购包销方式,由金融机构组成承购包销团,按一定条件向国债发行主体承担国债发行任务,然后利用各自的分销网点向投资人发售,这已具有了市场化因素。但由于国债利率仍然是通过行政手段而不是通过市场完成的,承购包销时对于价格谈判只是形式上的,因此国债发行仍难以摆脱行政分配的手段。1994、1995年引入了国际通行的一级自营商制度,但由于一级自营商实力偏低,发行仍较多地通过各级财政层层下达计划,由各级财政组织承购包销单位承销。因此国债发行行政化倾向仍然存在,市场化因素偏低。

(二)国债持有者结构不合理,期限结构缺乏均衡合理分布。

国债的持有者结构是指中央银行、专业银行、企事业单位、居民个人和国外持有者购买国债的数量比例。从理论上讲,国债作为一种金融投资工具应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要,而不应限制机构或个人购买。但我国国债的持有者结构长期以来是以个人为主,大约占60%以上,中央银行不承购国债,专业银行也很少购买。个人持有国债过多造成许多弊端,如个人购买量少、发行速度慢、发行成本高,国债分散在上亿投资者手中不便于国债集中性托管进行交易,从而削弱了国债的流动性,也不利于国债发行规模扩大。此外,中央银二级市场利率的不对称性。目前我国国债一级市场的利率仍是政府用行政手段制定的固定利率,而二级市场上的利率却可通过价格变化成为浮动利率。这种矛盾的利率结构造成一级市场的国债利率不能客观地随资本市场中资金稀缺程度的变化而上下浮动,容易

偏离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不利于国债形成一个合理而富有弹性的期限结构,为其它证券的发行及企业筹资提供信用程度、利率浮动大小的参考数据。

(三)国债交易不规范,交易市场处于割据状态。

1998年我国开始国债流通转让业务以来,国债二级市场发展十分迅速,交易比较活跃,但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方面。首先,市场交易的主要参与者是各种金融机构,而大量的实物券则在小额投资者手中,他们一般不参与交易,许多国债交易柜台和金融机构就利用小额投资者进入市场的不便,以低于交易市场的价格收购,使得小额投资者们蒙受损失。其次,国债交易方式结构不规范。我国国债交易方式有现货交易、期货交易、回购交易三大类。根据国际经验,国债市场都以国债贴现、抵押等现货交易方式为主,因为国债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投资保值的工具,而不是投机工具。但我国却是现货萎缩,期货交易、回购交易异常活跃。1994年国债期货交易额共达28000亿元。在这种国债交易特有的格局下,一方面由于国债期货交易的超常发展,使资金力量集中于单一品种,致使国债价格波动异常,偏离其内在价值,并且由于市场分散造成监督不力,导致国债期货市场、回购市场违规事件频频发生,结果期货试点暂停,回购业务整顿;另一方面也极易出现交收、交割违约问题,以及临近交收期的人为操纵价格的大起大落,防碍市场正常运行。

从国债交易市场的基础设施和组织体系看,国债市场作为最先启动的有价证券市场,基本是分散的市场格局。由于缺乏统一的全国性托管、清算交割体系,上海、深圳、北京、武汉等地国债市场相互处于割据状态,以致带来许多问题。第一、各地现券托管缺乏联系,现货在各市场之间流通环节多、时间长,增加了交易成本,影响市场效率。政府和自律组织缺乏监督市场的窗口和渠道,对于国债现货卖空现象政府无法进行有效监控。第二,由于缺乏统一的市场交易法规,各市场交易制度差异较大,各自为政,也阻碍了国债跨地区流动,不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二、进一步完善国债市场的基本思路

(一)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实行国债竞价招标发行为主的方式

进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基础是商业银行持有一定数量的国债,因此个人持有过多的国债已不利于国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控经济运行。国债期限结构是指国家政府发行的各种不同期限的国债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它包括短期、中期、长期国债之间的结构及各自内部结构。国债期限结构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国债发行任务能否顺利完成,而且还影响到国债还本付息支出数额在不同间的分布是否均衡。我国目前国债期限结构表现为3—5年期的中期国债比重过大,占整个发行量的90%左右,短期国债(1年期以下)和长期国债(5年期以上)比重过小。而发达国家一般采取中短期相结合的国债期限结构,尤其是80年代以后,主要以中短期国债为主。相比之下,我国国债期限结构较为单调,缺乏均衡合理分布,这必然导致国债偿还期集中,增大还本付息的负担和压力,也很难满足投资者对金融资产期限多样化的需求。

(二)国债利率水平及确定方式不科学,一、二级市场利率不对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债利率特别是短期国债利率在金融市场上往往作为确定市场利率水平的基准利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国目前国债利率是以银行的存款利率作为确定依据,国债利率成为银行利率及市场利率的从属利率,因

此我国确定国债利率的依据及国债利率的地位不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且也使政府财政丧失了对金融市场的调控能力。从国债利率水平看,由于国债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流动性,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利率通常低于普通存款利率;而我国国债利率水平始终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1~2个百分点,这固然能促进国债认购,但却提高了中央政府债务的筹资成本,加重债务负担。我国国债利率的不合理还表现为一级市场和我国尚属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需要大量资金,发行国债能筹集到大量资金。此外,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债还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宏观调控工具。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通过买卖国债吞吐基础货币。调节整个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而达到调控经济运行的目的。国外国债市场发展的经验表明,政府充分发挥国债对国民经济调节作用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国债市场必须达到一定规模。因此,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宏观调控的不断完善,要求我国扩大国债发行规模,使发行总量按一定幅度逐年递增。为此应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国债发行基数,以后可根据经济增长水平、市场发育程度及投资者的意向确定每年的发行递增比率。

为尽快改变国债发行方式僵化,行政化倾向严重的状况,必须进一步实行国债发行方式的改革,以市场为基础,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国债发行以竞价招标方式为主。具体作法是由发行主体——财政部提出国债发行的种类、期限、数量,供承销机构或直接购买者(主要是金融机构)参考和进行投标,投标者经过综合考虑和比较,提出投标的发行价格,竞价成交。为此今后应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的一级自营商制度,强化一级自营商的权力和义务;增加国债市场参与机构和投资者的数量,增加贴现国债的发行额,为通过竞价招标发行国债奠定基础。

(三)调整国债持有者结构,优化国债期限结构。

随着企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应改变我国国债以个人持有为主的结构,使主要由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各类基金组织组成的机构投资者成为国债持有的主体。为调整国债持有者结构,首先要配合货币政策的运用,保持中央银行持有一定比例的国债。其次,取消对专业银行购买国债的某些限制,允许专业银行直接进入国债市场。最后,允许国外投资者持有一定比例的国债。这样既有利于我国利用外资政策的实施,又有利于调节国债持有者的结构。向国外发行债券相对于从国外直接借款来说,可以减少利用外资的苛刻条件和所带来的风险。国债期限结构是国债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必须科学规划国债的期限结构,合理设计国债偿还期限,改变我国国债期限结构单一化的格局,实现国债期限结构的多样化和均衡化,使中短期国债保持合理比例。首先,根据国债的用途和参照银行储蓄存款的存期结构来初步安排国债的供应期限结构。中国人民银行每年在国家发行国债之前要统计出全国不同存期的储蓄存款数额,计算出全国储蓄存款总额的存款结构,财政部再参照储蓄存款的存期结构初步安排国债的期限结构。先初步确定短期、中期、长期国债的结构,然后再确定它们的内部结构。其次,今后调整国债期限结构的主要方向是,大幅度提高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在国债发行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降低中期国债特别是三年期国债的比重。短期国债是公开市场操作的首选对象,必须在国债品种中占有一定比重。在美国,1年期以内的短期国债占全部国债比重的1/3左右。今后我国应逐步增发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等短期国债品种和数量。提高长期国债的比重不仅可以优化国债期限结构,而且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调控作用,例如可以增强国债对通胀的抑制作用。

3.科学合理地设计国债发行利率,丰富国债发行利率形式。

国债市场的兴旺发达,关键取决于能否满足不同层次投资者的需要,国债发行利率按市场规律设计,是保证国债发行市场顺畅扩大的主要因素。一般而言,国债利率制定应从三方面考虑:一是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准,低于这一水平难以吸引投资者,高于这一水平则增加财政负担,甚至吸引产业资本投入,阻碍社会再生产获得必要资金;二是国家信用状况,国家信用高则易于以较低利率推销国债;三是社会资金供给情况,充裕则可制定较低利率。另外,由于国债利率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货币、资本市场利率水平和供求状况,可利用这一指标完成不同经济政策目标,如经济萧条时期较低的利率有助于扩张政策,反之则需提高利率配合紧缩政策。由于我国目前利率机制尚不完善,缺乏具有代表性的市场利率,因此国债利率的制定除参考一定时期银行利率外,财政部门和金融部门应当协商一致,综合考虑通胀水平、市场利率发展趋势、投资者心理等多方因素,结合财政、货币政策需要制定。

尽管市场利率机制的建立是国债发行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但是并不能因利率市场的尚未形成而使国债利率改革停滞不前。首先,我国国债发行利率可实行多种形式,即可以实行固定票面利率,又可以实行国债利率浮动化。浮动利率国债是近几年国际金融市场推出的一种创新品种,它是按一定时期(一般为3~6个月)调整国债利率,以减少市场利率对债券资本价值的影响,保护投资人的利益。浮动利率对于提高国债利率的灵活性和市场利率的指导性十分有利。其次,顺应经济周期的变化,协调好长、中、短期国债发行利率之间的关系。在经济繁荣时期,资金供不应求,市场利率上升时,多发行短期国债,少发行长期国债,以保证在适当时期经济正常运行后政府少支付高额利息;在经济衰退时期,市场利率下降,政府应多发行中长期国债,有利于经济恢复正常后,市场利率上升时,政府仍支付低利息。

4.建立多层次的国债交易市场格局,加强国债市场的基础设施和法律体系建设。

为改革我国国债交易方式结构不合理、交易不规范的状况,今后首先应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国债交易市场格局。改变国债现在只能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的格局,重新开放和规范手续相对简单方便的柜台交易市场,进一步开展、规范国债的回购和逆回购交易。这样既有为各大证券公司在内的机构投资者服务的多层次、高效率的国债二级市场,又有为中小投资者服务的柜台交易市场,从而增强国债交易的流动性,也有利于全面反映市场上资金的供求状况,以避免国债价格由少数交易商操纵,杜绝过渡投机现象。

其次,建立全国统一的国债托管清算结算系统。可在现有的几个国债集中交易托管结算系统的基础上,选择一个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形成统一的国债托管结算中心。这既有利于打破和改变现存国债交易系统之间的封闭状况及国债流通区域分割状况,使国债交易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的格局,又便于规范国债市场的交易行为,杜绝各种变相的国债卖空。第三,完善国债市场的法律体系,加强对国债市场的监督管理。尽快颁布《国债法》,对国债的基本问题如主管机关、发行方式与交易方式等内容作出规定;同时颁布一些行政法规与实施细则,对一些具体问题作出规定。

主要参考文献:

1.孙湛《建立债市良性运行机制》,《中国证券报》1996年7月。

2.《中国国债市场:现状、问题及进一步发展》,《财贸经济》1995年第2 期。

(作者单位:山东财政学院科研处)责任编辑:丛盛*

第三篇:2009、2010我国国债情况

2009年中央财政国债余额情况表

单位:亿元

预算数

决算数

53271.54 52799.32

472.22

一、2008年末国债余额实际数

内债余额 外债余额

二、2009年末国债余额限额

三、2009年国债发行额

内债发行额 外债发行额

四、2009年国债还本额

内债还本额 外债还本额

五、2009年末国债余额实际数

内债余额 外债余额

62708.35

16280.66 16209.02

71.64 9323.92 9271.39

52.53

60237.68 59736.95

500.73

说明:本表2008年外债余额按照2008年12月31日汇率计算,2009年外债发行额和外债余额按照2009年12月31日汇率计算,2009年外债还本额按照当期汇率计算。受外币汇率变动影响,2009年末外债余额≠2008年末外债余额 + 2009年外债发行额-2009年外债还本额。2010年中央财政国债余额情况表

单位:亿元

目 预算数 决算数

一、2009年末国债余额实际

内债余额

外债余额

60237.68 59736.95

500.73

二、2010年末国债余额限额 71208.35

三、2010年国债发行额

内债发行额

外债发行额

四、2010年国债还本额

内债还本额

外债还本额

五、2010年末国债余额实际数

内债余额

外债余额

17849.94 17751.59

98.35

10517.72 10500.57

17.15

67548.11 66987.97

560.14

说明:本表2009年外债余额实际数按照2009年12月31日汇率计算,2010年外债发行额和外债余额实际数按照国家外汇局公布的2010年12月各种货币对美元折算率计算,2010年外债还本额按照当期汇率计算。受外币汇率变动影响,2010年末外债余额实际数≠2009年末外债余额实际数+2010年外债发行额-2010年外债还本额。

第四篇:2017年储蓄国债发行额度管理办法

2017年储蓄国债发行额度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储蓄国债发行额度管理,促进储蓄国债顺利发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储蓄国债指储蓄国债(电子式)和储蓄国债(凭证式)。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2017年储蓄国债(电子式)和储蓄国债(凭证式)发行额度分配管理。国债发行通知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条 储蓄国债(电子式)发行额度分为基本代销额度和机动代销额度,分别按照计划分配和竞争性抓取的方式分配给2015-2017年储蓄国债承销团成员(以下简称承销团成员)。储蓄国债(凭证式)发行额度按照计划分配方式分配给承销团成员。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储蓄国债(电子式)基本代销额度比例和储蓄国债(凭证式)代销额度比例分别指,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分配储蓄国债(电子式)基本代销额度和储蓄国债(凭证式)发行额度时,使用的各承销团成员占比。

第六条 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以半年为周期,分别调整各承销团成员储蓄国债(电子式)基本代销额度比例和储蓄国债(凭证式)代销额度比例。调整结果分别在2017年上半年和下半年首期储蓄国债(电子式)和储蓄国债(凭证式)发行通知中公布。第七条 调整各承销团成员储蓄国债(电子式)基本代销额度比例和储蓄国债(凭证式)代销额度比例,分别以前半年(即2016年下半年或2017年上半年,下同)储蓄国债(电子式)和储蓄国债(凭证式)销售数据为主要依据。

第八条 储蓄国债(电子式)和储蓄国债(凭证式)销售数据,分别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债登记公司)储蓄国债(电子式)发行统计报表数据和中国人民银行汇总整理的承销团成员储蓄国债(凭证式)发售数据为准。

第二章 储蓄国债(电子式)发行额度管理 第九条 储蓄国债(电子式)发行额度分配方式为:

(一)发行开始前,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发行通知规定,将当期储蓄国债(电子式)的最大发行额的全部或部分,作为基本代销额度,按照各承销团成员基本代销额度比例分配给承销团成员。其余发行额度作为机动代销额度在发行期内供各承销团成员抓取。

(二)发行期内,承销团成员可于每日8:30-16:30通过与财政部储蓄国债(电子式)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国债系统)联网方式申请抓取机动代销额度。承销团成员申请机动代销额度的单笔上限为自身当期国债基本代销额度的15%,同一期国债两次申请时间间隔不少于1分钟。国债系统按照接收时间优先原则处理机动代销额度抓取申请,并向承销团成员反馈处理结果。对于符合规定的抓取申请,如财政部未分配机动代销额度大 于承销团成员申请抓取额,按该承销团成员申请额向其分配;如财政部未分配机动代销额度小于或等于承销团成员申请抓取额,将未分配机动代销额度全部分配给该承销团成员。

(三)发行期每日日终,承销团成员将当日储蓄国债(电子式)相关业务数据传送至国债系统,通过当期国债账务总量数据核查后,如当日实际销售量大于日初剩余基本代销额度,承销团成员应将剩余全部发行额度清零;如当日实际销售量小于或等于日初剩余基本代销额度,承销团成员应将当日抓取机动代销额度清零。

如承销团成员当日账务仅总量数据通过核查,明细数据核查未通过,次日应会同国债登记公司查找原因并更正数据;次日明细数据核查仍未通过的,第3日起国债系统暂停受理该成员该期国债机动代销额度抓取申请,明细数据核查通过后恢复。

如承销团成员未通过当期国债账务总量数据核查,其当日剩余发行额度(包含未售出基本代销额度和机动代销额度)冻结,并于次日停止销售该期国债,同时会同国债登记公司查找原因,总量数据核查通过后恢复。

第十条 储蓄国债(电子式)发行期内,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调减销售进度缓慢的承销团成员剩余基本代销额度,调减出的发行额度纳入未分配机动代销额度,于调整日次日起供承销团成员抓取。具体调整方式为:

(一)定期调整。国债发行通知中规定基本代销额度统一调整日期。调整日次日营业开始前,已通过调整日账务总量核查的 承销团成员应在其业务系统中,将其剩余基本代销额度调减为零;国债登记公司在国债系统中将已通过调整日账务总量核查的承销团成员基本代销额度调减为零,并等额调增未分配机动代销额度。

(二)不定期调整。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各承销团成员销售情况,决定调减部分承销团成员剩余基本代销额度的日期和比例,并通知被调减的承销团成员和国债登记公司。具体调减数额为调整日日终承销团成员剩余基本代销额度与上述比例的乘积,计算结果按万元为单位取整,尾数舍去。如调整比例为100%,将承销团成员全部剩余基本代销额度调减为零。调整日次日营业开始前,已通过调整日账务总量核查的被调减承销团成员应在其业务系统中,如数调减其基本代销额度;国债登记公司在国债系统中如数调减有关承销团成员基本代销额度,并等额调增未分配机动代销额度。

(三)如承销团成员调整日未通过账务总量数据核查,上述两种调减操作均暂不执行,相关承销团成员当日剩余发行额度冻结;待相关承销团成员账务总量数据核查通过后,再执行相关操作。

第十一条 承销团成员当日剩余并清零的储蓄国债(电子式)机动代销额度,不得超过其当期国债基本代销额度的7%。如发行期内承销团成员首次发生当日剩余并清零的某期国债机动代销额度超限,国债系统将停止受理该承销团成员次日当期国债机动代销额度抓取申请;如累计两次发生当日剩余并清零的某期国 债机动代销额度超限,国债系统于第二次超限的次日起不再受理该承销团成员当期国债机动代销额度抓取申请。

第十二条 发行期内如发生基本代销额度调整,各承销团成员在执行本办法第九条第二项和第十一条时,当期国债基本代销额度仍按初始分配值计算。

第十三条 承销团成员如发生超额度销售储蓄国债(电子式)的违规情况,应立即停止销售,并报告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国债系统暂停受理该承销团成员机动代销额度申请。

如承销团成员超额度销售储蓄国债违规行为是自2015年以来首次发生,且及时更正,最终未造成当期国债超额发行,停止其后续三次发行的储蓄国债(电子式)机动代销额度抓取资格;如更正不及时或自2015年以来第二次发生,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通知其退出承销团。

第十四条 储蓄国债(电子式)发行期结束,各承销团成员与国债登记公司核对账务无误后,将未售出的发行额度调减为零或作停止销售处理;国债登记公司在国债系统中将当期国债未售出的发行额度注销。

第十五条 如储蓄国债(电子式)取消发行,各承销团成员于原定发行首日营业开始前,在其业务系统中将已分配的基本代销额度调减为零或做停止销售处理;国债登记公司在国债系统中将当期国债发行额度注销。如储蓄国债(电子式)停止发行,各承销团成员与国债登记公司核对账务无误后,于停止发行日营业开始前将未售出的额度调减为零或作停止销售处理,国债登记公 司在国债系统中将当期国债未售出的发行额度注销。

第十六条 承销团成员违反储蓄国债(电子式)相关制度规定(超额度销售除外),并被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通报的,停止其后续一次发行的储蓄国债(电子式)机动代销额度抓取资格。

第十七条 储蓄国债(电子式)基本代销额度比例调整方法为:

(一)计算新基本代销额度比例。

承销团成员新基本代销额度比例=国债(电子式)售出量参与调整的承销团该成员前半年各期储蓄100%参与调整的承销团成员前半年成员原基本代销额度比例各期储蓄国债(电子式)售出量 成员前半年各期储蓄国债(电子式)售出量不包含超额度违规销售的部分。

计算结果有尾数,四舍五入后以百分数为单位保留1位小数,如四舍五入后不足0.1%,按照0.1%计算,下同。

(二)尾差调整。

如调整后承销团成员基本代销额度比例合计大于100%,从基本代销额度比例调增幅度最大的机构开始,从高至低依次调减0.1个百分点,直至承销团成员基本代销额度比例合计为100%止。如调增幅度相同,2016年综合排名居后的承销团成员先调减。

如调整后承销团成员基本代销额度比例合计小于100%,从基本代销额度比例调增幅度最大的机构开始,从高至低依次调增 6 0.1个百分点,直至承销团成员基本代销额度比例合计为100%止。如调增幅度相同,2016年综合排名居前的承销团成员先调增。

第十八条 如承销团成员违反储蓄国债(电子式)相关制度并被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通报或超额度销售储蓄国债(凭证式),且按照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项试算出的该承销团成员新基本代销额度比例大于原比例,则该成员不参加储蓄国债(电子式)基本代销额度比例调整。

第十九条 如承销团成员无法参加某期储蓄国债(电子式)发行,应不晚于当期国债发行前20个工作日报告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其基本代销额度纳入当期国债机动代销额度,供其他承销团成员抓取。

第三章 储蓄国债(凭证式)发行额度管理 第二十条 储蓄国债(凭证式)发行额度分配方式为:

(一)发行开始前,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将当期储蓄国债(凭证式)最大发行额按发行通知中规定的代销额度分配比例分配给承销团成员。

(二)储蓄国债(凭证式)发行期间,原则上不调整承销团成员的发行额度。

(三)储蓄国债(凭证式)发行期结束后,各承销团成员应准确计算当期储蓄国债(凭证式)的实际发售金额,将未售出的发行额度注销。第二十一条 储蓄国债(凭证式)代销额度比例调整方法为:

(一)计算新代销额度比例。

承销团成员新代销额度比例=国债(凭证式)售出量参与计算的承销团该成员前半年各期储蓄100%参与计算的承销团成员前半年成员原代销额度比例各期储蓄国债(凭证式)售出量

如有成员按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进行代销额度调减,其他成员代销额度比例重新计算,该成员被调减出的代销额度比例计入公式中“∑参与计算的承销团成员原代销额度比例”。

(二)尾差调整。

如调整后承销团成员代销额度比例合计大于100%,从代销额度比例调增幅度最大的机构开始,从高至低依次调减0.1个百分点,直至承销团成员代销额度比例合计为100%止。如调增幅度相同,2016年综合排名居后的承销团成员先调减。

如调整后承销团成员代销额度比例合计小于100%,从代销额度比例调增幅度最大的机构开始,从高至低依次调增0.1个百分点,直至承销团成员代销额度比例合计为100%止。如调增幅度相同,2016年综合排名居前的承销团成员先调增。

第二十二条 承销团成员如发生超额度销售储蓄国债(凭证式)的违规情况,应立即停止销售,并报告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

如承销团成员超额度销售储蓄国债违规行为是自2015年以来首次发生,且及时更正,最终未造成当期国债超额发行,其后 8 续一次(即2017年下半年或2018年上半年)储蓄国债(凭证式)代销额度比例确定方法为:当按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项试算出的新代销额度比例高于原代销比例时,最终代销比例为原代销比例的70%,反之,最终代销比例为试算新代销比例的70%;如更正不及时或自2015年以来第二次发生,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通知其退出承销团。

第二十三条 如承销团成员违反储蓄国债(凭证式)相关制度规定(超额度发行除外),并被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通报,且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项试算出的该承销团成员新代销额度比例大于原比例,则该成员不参加储蓄国债(凭证式)代销额度比例调整。

第二十四条 如承销团成员无法连续7天(含)以上参加某期储蓄国债(凭证式)发行,应不晚于当期国债发行前20个工作日报告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其代销额度于发行开始前,分配给参与当期国债发行的承销团成员,从最近一次调整时代销额度比例调增幅度最大的机构开始,从高至低依次调增0.1个百分点,直至额度分配完毕。如调增幅度相同,2016年综合排名居前的承销团成员先调增。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我国水资源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我国在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根据我国水资源现状的研究以及水资源利用的持续实践总结,综合此方面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目前我国在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四大问题: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利用率底、过度开发以及水污染严重等。

(1)水资源紧缺,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中国农业,特别是北方地区农业干旱缺水状况加重。近年来农田干旱,水库干旱见底现象频发。农田受旱面积增加,干旱缺水成为影响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农村边远地区发生饮水困难,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其次是城市缺水。中国城市缺水现象始于70年代,以后逐年扩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缺水愈来愈严重目前我国约有3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质量标准的饮用水;在全国六百多个建制市中,有四百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有一百多个还为严重缺水,由于缺少导致的产值下降约两千亿元。

(2)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利用效率低

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目前,全国农业灌溉年用水量约3800亿m3,占全国总用水量近70%。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40、50年代就开始采用节水灌溉,现在,很多国家实现了输水渠道防渗化、管道化,大田喷灌、滴灌化,灌溉科学化、自动化,灌溉水的利用系数达到0.7~0.8,而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大多只有0.3~0.4[2]。其次,工业用水浪费也十分严重,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约80m3,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我国水的重复利用率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75%~85%。中国城市生活用水浪费也十分严重。在城镇用水中,广泛存在着没有安装水表的水龙头、非法安装供水管、水管漏水、水表失灵等现象。据统计,全国多数城市自来水管网仅跑、冒、滴、漏损失率为15%~20%。对比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用水水平,我国的用水效率还很低。[1] [3]

(3)水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化

水资源过渡开发,生态恶化问题日益严重。我国大约有60%以上的水资源已经被开发利用,过度开发利用现象很严重,而且我国绝大数地区都存在着地下水开采过量的问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无疑会加剧水土的流失而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地面沉降、塌陷、海水入侵等严重问题,这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恶化,影响水资源质量。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多个超过万平方公里的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的漏斗区。山东省因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导致海水入侵面积达400平方公里[3]。

同时,在西北内陆缺水地域过度开发现象日趋严重,导致下游地表水减少,只好抽取地下咸水灌溉,使土地盐碱化,而超采地下水,水位下降过大,使得植被大量死亡。

(4)水污染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企业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废水的排放量在日益增加,工、农业污水排放量逐年加大,其余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致使水质严重恶化,污水中化学需氧量、重金属、砷、氰化物、挥发酚等都呈上升趋势[4]。我国水资源的污染源主要是城镇生活及工业废污水排泄,其次是农用化肥及农药的残留物等。黄河干流主要污染物是石油类和重金属等其它有害物质。中国665个城市中,有7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每年平均有360万吨的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被倒入江河湖海,其中95%为未经任何处理的粪便水[5]。

此外,据统计,工业企业生产产生的废水,2/3以上都是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水域,导致水资源大面积受污。我国工业污水排放量大、处理量少、达标率低等特点,使地表水污染严重。我国的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等地区[3],这些地区河湖多,人口密度大,由于工业废水不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造成城市下游江段河流水质严重污染,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总而言之,目前我国地下水与地表水污染严重,形势严峻。

二、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随着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我国水资源利用数量逐渐增大,同时资源的紧缺和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我国正面临着21世纪的水资源危机。目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以及严重影响到了人民的用水安全以及改革经济的发展。因此,面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众多问题,如何切实合理地通过现用手段进行管理和利用,是目前我国在水资源领域最为重要的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保证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理念贯穿于水资源管理的始终,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向节约型经济模式转变。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与环境水资源的发展并不是对立的,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使得我们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节约水资源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问题。

综合上述,笔者通过文献调研总结等方式,综合前人的经验及成果,提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应当从观念层面、制度层面以及行动层面上进行合理的规划。在观念上,应通过社会动员,树立对水资源紧缺意识,宣传节约及合理开发利用的行动原则;在制度上应当建立和健全水资源的管理体系,对水资源的利用进行合理的规划,通过政策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在行动上,应当积极开发可引进先进水资源利用及配置的科学方法和技术,同时积极开展水资源污染治理。具体而言,可将对策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传统的用水观念,树立科学用水观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而对其过度、无序的开发利用,因而造成了大量严重缺水、水资源浪费、水资源污染等问题[6]。事实而言,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极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多方面的保护。因此,要加强人们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思想意识,避免用水浪费,形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形成全民节水的风尚。只有树立合理利用,有序开发的科学水资源理念,才能正确的利用水资源。

(2)动员全社会,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

全社会都应当动员起来,改变传统的用水观念,要在全社会呼吁节约用水,一水多用,充分利用循环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要树立惜水意识。总之,要做到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协调发展,政府、社会和公民个人必须全体动员。

动员社会全体成员的手段是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只有加大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的宣传力度,在全民中树立保护水资源的强烈意识,才有助于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水资源保护宣传应当从观念上以及制度上开展来。在宣传过程中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宣传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在群体人民群众中普及《水法》知识,使人人都能懂法,人人都能自觉守法,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通过大力宣传,在人们的心中达成共识,全民行动,保护水资源,提高资源的持续利用[6]。

(3)建立和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如今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并不完善,故而国家应当尽快设定并发布科学有效的水资源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制定管理制度,同时应该严格规定管理人员遵照既定规章制度管理水资源,保证现有水资源能够合理地开发并利用。保证现有水资源能够合理地开发并利用。从而达到科学地开发并利用水资源,缓解并进一步解决水资源不足和污染浪费现象严重问题的目的,进一步对水资源合理分配。

加强水资源的法制建设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要建立健全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已有的《水污染防治法》、《城市节约用水管理的规定》、《水法》、《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和《关于防治水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等法律、法规虽已体系化,但却未达到协调化和完善化,而且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够,缺乏相应的配套法规[7]。

此外,健全建立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要求在建设法制的基础上,加强对执法管理的建设和监督。长期以来,在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存在着重建轻管的现象,对水资源管理缺乏统一的制度规范。因此,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立法、规划等制度建设工作。同时,必须要实行科学的和严格的管理,建立一套完备的办事规则和操作规程,并实施监督机制。加强执法管理一是要做到执法要严、违法必究,对违法的责任人除警告、经济制裁外,还应追究其刑事责任;二是要对有影响的违法案件公开处理、严厉打击;三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执法监督[5]。只有以水资源权属与开发利用权属相分开的原则,依法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进行统一管理,努力开源节流,合理配置水资源,才能从根本上使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5)加强水资源管理的科技投入

水资源科技投入的增加,实际上是要求运用更加科学的技术和手段优化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通过合理的循环利用,最终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加强水资源的科技投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开展以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的技术革命。如工业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提高循环用水的次数;农业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利产业中科技含量;日常生活用水采用先进节水措施等[7]。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水资源监测、预报、治理的科技投入。水资源的水量和水质的监测要实现技术性革命,提高对水资源的科学监测与预报。同时,对于污水的治理也要提高技术含量,从而大大降低水污染的代价,进而促进污水再利用,不断提高水资源质量[5]。

(6)加强水污染的防治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剧,经济不断上涨,水资源污染已经非常严重,现如今,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彻底消除污染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要确定一个最优污染水平。在确定了这个最优污染水平之后,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4]:①实行污染控制规划制度。②运用排污产品费和差别税等经济杠杆控制污水排放。③建立健全排污许可证制度。④完善对工业企业污染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业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企业的污染管理。⑤从整个区域或流域出发,把水量、水质和水污染防治结合起来,统筹兼顾、统一规划。

下载对我国储蓄国债问题的调研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我国储蓄国债问题的调研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环境保护问题和对策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授课学期学年至学年 第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交稿日期成绩 阅读教师签名 日期 广西师范大学学工部(处)制16 我国环境保护问题和对策摘要:经济......

    对超市税收管理问题的调研对策

    超市是一种多部门、实行顾客“自我服务”方式的零售商店,亦称“自选商场”。超市的主要特点是货架自主开放、收银电子化、实行商业管理方式。随着城市经济的日益发展,特别是社......

    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调研对策

    本文提要: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妥善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农民工权益,巩固执政基础的政治任务。为......

    储蓄国债(电子式)管理办法(共五篇)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关于印发《储蓄国债(电子式)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库〔201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

    对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对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陶洁 【摘要】: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已越来越多的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会抑制经济的发展,这是中国过去的发......

    浅谈我国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浅谈我国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摘要】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度。然而不幸的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之中。水土流失急剧、濒危物种增......

    我国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

    我国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将其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

    我国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我国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摘要】环保已经成为今天我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础性的工作。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我国的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为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