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评《我的团长我的团》
评《我的团长我的团》
2009年的夏天是我人生的一个大的转折,在这个暑假,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我失去了工作。可是经过艰苦而又细致的努力,我考上了公办教师编制,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转机。在急速的转型时期,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心理上难免要承受各种不同的压力,挺过来了,人却悄悄地改变了。
这段漫长的等待中,幸亏有《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电影的陪伴,才显得不特别孤单。刚开始我并不喜欢这部连续剧,觉得它拍战争片没个正型,总是吊儿郎当的感觉。可是往后看,越来越触摸到人的灵魂,我们就是这样活着的。
剧中的:死啦、孟烦了、迷龙、不辣、郝兽医、阿译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最后的固守枯树堡中,虞啸卿说只要坚守四个小时就可以等到援军,可是最后他们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之下坚守了38天,异常惨烈的战争让人的灵魂都变得那么虚无了。再大的事实都将成为过眼云烟,生活还得继续,六十年后的南天门已经成为繁华的小镇,往昔的记忆却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激荡着每个人的灵魂。
死啦(龙文章):由假团长变成了真团长,本来只是想冒充团长过把带兵的瘾。他是耍无赖的天才,南天门那么严密的防守,被他带领的炮灰团硬是从汽油桶转上了枯树堡,直接插入了敌人的心脏。平时没有一个正经的时候,在关键的时刻起到了大的作用。他是溃兵的灵魂、脊梁骨,有了他,那些看来一盘散沙的溃兵能够凝聚起来,在战场上给训练有素的日军以最沉重的打击。
孟烦了:从来都是一脸愤世嫉俗的样子,表面上看不起团长的一切,但是处处跟着团长,为团长最得力的帮手。他也是一副天生犯贱的命,九死一生最后得来的小醉,他还在父亲面前说:“这是你的儿媳妇,你必须接受。”转过身去又以“我养不活你”的理由无耻的抛弃了小醉,甚是让人鄙视。可是他非常聪明,流利的英文外交上能够翻译,战争的关键时刻能够镇静自若。
迷龙:也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东北佬,天生的乐观,什么人他都说:“看我不整死你。”他是幸运者,这兵荒马乱的时代,竟然用一个实木棺材换回了一个老婆和一个儿子。他谁都看不惯,是属于最难管的之类的。在用血与肉铸成的战场中体现了男人本色。别看他最乐观,但是这么多男儿中,也是他最能哭,每次打仗回来都在老婆面前哭上半天。
不辣:一看就是一个二不楞,叫他不用带枪上飞机。他却说:“枪不离身,去打小东洋啦。”嘴上永远离不开“王八盖子的”,天真的笑容感染了空气,有他在可以笑得很自然。他用乐观与顽强面对一次又一次残酷的战争,最后的时刻,他保留着一个手榴弹,准备敌人进入的时候同归于尽。喜欢他的率真。
郝兽医:一个老实本分的老人,一生都没什么成为。孟烦了写的:初从文,三年不中;后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遂学医,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正好描写了他的一生。在荒坡上飞来的一炮,震撼了我的心。唯有他能人浮躁的人心中看了有一点安静。
阿译:胆小怕事的一个上海人,没有过硬的作战经验,但是比较正派,不喜欢开玩笑。偶尔逼到紧要关头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最后枯树堡中,他以非常人的毅力进攻,也赶到了枯树堡和兄弟们并肩战斗。他很天真,往往严肃得让人发笑,可是看到他不由有一种安全感,因为他是最不会耍什么心眼来坑害你的。
„„„„„„
虞啸卿、何书光、张立宪等等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烟雾之后是晴朗,当我们再次回想起惨烈的一切的时候,都像是一场梦一样的充满着虚无的缥缈。内心深处回荡的是挥之不去的激昂,用生命建筑成了新时代成了一个永久的丰碑,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
2009-9-9凌晨
第二篇:(我的团长我的团有感)(本站推荐)
我心中的团长
读《我的团长我的团有感》
兰晓龙著的我的团长我的团是一群在抗日期间的炮灰团。所谓炮灰团,多他们不多少他们不少,大规模战斗时,壮声势,喂伤亡的那些人。他们不是主力,更不是时代的主流,一群浑浑噩噩坐吃等死,几乎没有思想,为了吃饭而打仗,为了生存而打仗的那些人。我认为的故事主要有四部分: 第一部分:准备。
团长虞啸卿(后来的师长)年少轻狂,因为和家里置气自己去征兵,看见这些坐吃等死的炮灰,用先进的武器,能吃饱的军饷,最重要的是能杀日本人,激发了这些炮灰的斗志,叫炮灰们看见了自己的价值,顿时光环笼罩一般。第二部分:逃兵。
炮灰大军先后被美国盟友的飞机运往缅甸,但整体运作甚是粗糙,以至于在天上的时候就被日本侵略者一个一个的当做靶子打下来,按计划接应的英军盟友发扬了他们绅士风度的战斗风格,在强大的日本侵略者攻击下,拱手将物资送给日本殖民者。炮灰团团长龙文章收集这些充满梦想却依旧是炮灰的散兵游勇,答应带他们回家。第三部分:胜利。
故事的主线是第三部分,两军隔江而望,互相镇守着阵地却无能为力。主力团信誓旦旦,却碌碌无为。炮灰团经过生生死死的经历,似乎又失去了往日的斗志,继续浑浑噩噩的坐吃等死。经过团长龙文章的日夜侦查,师长虞啸卿的主战请求,战士们的刻苦训练,最终消灭了缅甸的日本侵略者,夺得了缅甸地区中国军队的胜利。第四部分:禁播。
《我的团长我的团》小说中的结局远比电视剧惨烈的多,但因某某因素而被修改,最终成了现在看到的电视剧。我认为本书的几个看点所在与大家共享: 人物。
在一个离中缅边境不远叫作禅达的地方,一群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出身不同身份甚至是不同政见的溃兵和百姓,因为种种命运际遇的原因而相会于此:北平人孟烦了、军医郝兽医、湖南兵不辣、上海军官阿译、东北佬迷龙、豆饼、要麻、蛇屁股、康丫、川妹子陈小醉。战争的苦难和身体的伤病让他们过着绝望的日子,他们互相厌憎又相依为命,不饿死不病死成为他们每天生存的最高目标。为了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下生存下来,别无选择的他们不得不摒弃前仇、恩怨、偏见、狭隘而团结一致组成一支小分队,在现实的困境中他们认识到了民族存亡的大义,于是义无返顾共同投入到打击日本侵略者、保卫家园、捍卫尊严、为抗战胜利不惜付出生命代价的正义斗争中,用血肉之躯书写一曲曲铁血卫国的悲壮战歌。
《我的团长我的团》的作者是这样说的:“团长就是一个骗子,他什么都没有,衣服是偷的,军衔是偷的,连名字都是偷的。当年江南某城一个城防团的副官叫龙文章,团长路过时,觉得这人名字很好听所以偷过来,身上唯一不是偷来的东西就是爹妈给的骨肉。”团长,龙文章,男,三十四岁。自称能与鬼魂对话。他对战争有着独特的敏锐嗅觉,明白有战争就有牺牲的道理。却又不能真正面对因自己的命令而失去的生命。他与炮灰团的人接触后开始转变自己的初衷,把全部的战争热情转变为让这些炮灰活下去。在经历南天门战役后,他对战争及国民党的派系之争彻底失望,最终用自杀的方式试图唤起高官的觉醒。3米内,一个巴掌就能煽到的孟凡了不知道龙文章是何方“神圣”,直到他突然回忆起小时候父亲给他评“三国”,说诸葛亮智似半妖。他觉得,龙文章也就是个妖孽。妖是智,孽是逆流激进。
一个闻着连长被烤成熟肉,还在专心点他怎么也点不着的火柴的主儿,一个通达英语的高才生。面对日军坦克,用半秒钟决断,放下燃烧瓶,躺下装死,日本人的刺刀非常敷衍了事的刺入两寸,从此有了一条作为对日抗争证据的残腿,但也从此失去了魂魄。孟烦了作为《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叙述视角,更多的作用在于表现他者,借由他来张否人物,形容处境,是这场战争的一场活见证。
林译代表了不少知识分子在战争中的选择,他身上的很多特征都不属于战争。原打算在日占区安安稳稳做个顺民,但为了报父仇而毅然从军:林译父亲没招谁没惹谁,蹬着自行车去上班。却被一发子弹打爆了脑袋。那只是一个日本哨兵为了试试擦过的枪好不好使。这飞来横祸让他不远千里去从军,却赶上了万里大溃败,从南京撤到了云南。是禅达收容站中唯一想鼓舞士气、振奋军心的人。梦想着在缅甸打一场打胜仗,却刚出国门就赶上坠机。很难想像一个从没上过战场的人能成为一千多人中的十几个幸存者,但偏偏他就做到了。由于对国民政府的幻想和不符实际的激情,总是被老兵油子们耻笑。他无法理解孟烦了的态度:永不言信,杜绝热情。他是战争中的小人物,注定要被历史埋没。
第二个看点,我认为就是故事的各个部分张弛有度
故事围绕南天门之战,给出四个部分。看似毫无关联又仅仅围绕在一起,给读者在各个阶段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毫无枯草啰嗦的意思,反而感觉意犹未尽。在各个部分中,笔者利用诙谐的黑色幽默在讽刺着一些人和事的当时,给人轻松幽默的带过,并意味深长的反思。
从一群溃兵,被信誓旦旦的动员到缅甸,从而又变成溃兵,在回国无望,准备战死沙场时,又从一线生机中返回大部队。从川军团的假团长,审判之后竟然变成炮灰团的真团长。从潜逃回来的炮灰,变成了川军团的炮灰主力。又从炮灰团变成了整个南天门之战的精华。跌打起伏的故事情节,展现了笔者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各个章节抓住了读者的心,舍不得放下,环环围绕在小说前,读了一遍又一遍。第三个看点,就是真实
作为一个小说,用真实的评价似乎不太恰当。但我认为其中的真实主要分为两部分。
因为《我的团长我的团》这个作品在电视剧和小说中都有展现,先说一下电视剧中给我真实的一部分。
首先,电视剧中每次开头部分都会有谨以此片献给为此剧献出热血的战士,很多人都会疑问这句话的原因,我抱着好奇的心也在网上搜索了相关的资料,虽然在此事件中有众多版本,褒贬不一。但是据报道,该剧在拍摄中因为故事真实性导致烟火师和几位战士出现事故,导演和编剧在现场拍摄时也多次被误伤,在一些动作环节中,也不同程度导致演员受伤。从电视剧的角度来说,这比那些抗战神剧在观赏的角度上要好出好几个层次。在此,我也要向那些献出生命的工作人员致敬,向导演顶住莫大的压力而把一部好的作品展现出来而致敬。
然后,说说小说的真实方面。有人会说,小说肯定是假的,如果是真的那不成了记录了,还叫什么小说。小说的时间地点人物确实都是虚拟出来的,我想说小说真实的部分,是人性。
故事中,从将军到团长,到一群互相厌憎又相依为命的溃兵,到学者,到学生,当时的老百姓,甚至是妓女都真实的展现了他们当时的真实想法。我们现在总是习惯性的抱怨着国人的素质,笔者用讽刺的形式像漫画一样给每个笔者赤裸裸的画出我们丑陋的一面,要我们不得不收敛自己,藏起那丑陋的尾巴。
《我的团长我的团》就生动而深刻的诠释了什么是中国军人,什么叫中国战士,什么叫中国军魂!可以说《我的团长我的团》把一群中国的战神刻画的鲜活而丰满,入木三分!真实的反映了战争状态下的人,那是压抑而又有些变态的,既怕死又怕死,对于死亡近乎麻木,但是在其团长的脑中始终有着坚强的战斗意志,始终不忘把日本鬼子赶走,这就是中国人,中国人的脊梁,即便很多这样的人是卑微的,但他们都是爱国者,爱国者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的团长我的团》可以看做一个民族的折射,其中的一句“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命都不要,就爱安逸”,让人印象深刻,这真正是我们的劣根性,该剧反思的好。
正因如此,《团长》肯定可以成为一部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电视剧。成为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作品。则是一部中华民族的生存史诗,博大并刺痛人的神经。
霍俊龙
2016年3月31日
第三篇:《我的团长我的团》读后感
我的团长我的团读后感
《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小说看完了,感觉小说比电视剧要好,逻辑性,甚至可以说和电视剧想要表达的都不是完全一样的内涵。当然是从网上下来看的,真的还不错。越到最后,越感觉是作者继袁朗之后又塑造了一个完人的形象。
死啦死啦和虞啸卿有相像的地方,就是作为军人的牺牲精神,但两个人从本质上是不同的。虞啸卿是天之骄子,天降大任型的,他应该是不怕牺牲自己的,同时也觉得别人的牺牲是天经地义的。而死啦死啦则不然,也许是缘于他的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特殊的职业背景,颠沛流离,历尽沧桑,对于亡故的人,他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对于生命,他有自己的理解和尊重。
直到看到上官戒慈一点点地走出失去迷龙的阴影,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念。其实,这也是对生命的珍惜,逝者已逝,生者在记挂逝者的同时,还要继续好好的生活下去,这也才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
我想,这部小说,想表达的还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战争的反思。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在站在正义的立场上时,是需要牺牲的,必须牺牲的,牺牲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但如果战争沦为了某些人利益获取的工具,那是否值得战争,是否值得牺牲就要好好思量了。
第四篇:我的团长我的团观后感
我的团长我的团观后感
《我的团长我的团》是根据兰晓龙同名小说改编的。是一部关于中国远征军的战争题材电视连续剧。我向来对国产电视剧不感冒,而这一次对《团长》的关注还是因为在选修课上老师的推荐。因此对此剧有了一定的期待和莫名的好感。
一开篇就是各地口音的大杂烩,风趣,生动,真实。随后就是迷龙玩霸道,快速剪辑的镜头让人感觉此剧不俗。摄影值得称道,大部分构图很凌厉,大气,大量广角镜头用得也挺酷。整个故事背景和立意是云南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重要战场,滇缅公路、滇越铁路„60年前从红土高原延伸出了这样一条条抗战生命线,它们构筑了高原新的脊梁。中国军民如何前仆后继地浴血奋战消灭日寇保卫抗战生命线的真实历史故事。
我喜欢此剧,是因为别的,原因就是它提到了一段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快要忘记的历史,这段历史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说是绝不应该忘记的!在一个离中缅边境不远叫作禅达的地方,一群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出身不同身份甚至是不同政见的溃兵和百姓,因为种种命运际遇的原因而相会于此。争的苦难和身体的伤病让他们过着绝望的日子,他们互相厌憎又相依为命,不饿死不病死成为他们每天生存的最高目标。为了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下生存下来,别无选择的他们不得不摒弃前仇、恩怨、偏见、狭隘而团结一致组成一支小分队,在现实的困境中他们认识到了民族存亡的大义,于是义无返顾共同投入到打击日本侵略者、保卫家园、捍卫尊严、为抗战胜利不惜付出生命代价的正义斗争中,用血肉之躯书写一曲曲铁血卫国的悲壮战歌!
一场战役过后小分队死伤惨重,硝烟弥漫中突然闯进一人,这个用诡计杀死了在仓库外封杀的五个日本兵的诡异男人自称是川军团副团长龙文章!回到禅达,龙文章被宪兵逮捕,原来他不是什么团长,只是一个在团副死后摘了团副军衔给自己挂上的中尉。其他人被关在收容站,就在众人揣测身世极端坎坷的龙文章已经被枪毙之际,传来新师长虞啸卿正式任命龙文章为团长的消息„„
这是一场战争,一场从此将炮灰团深深烙在历史长轴上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死亡之战„„
这是一部主旋律题材作品,它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各地军民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承受战争苦难的历史全景图,突出了中国军民的民族大义和豪迈正气,其惨烈残酷、其艰苦卓绝、其无与伦比的历史真实度与深刻的历史存在感,将令每一个观看此剧的观众再一次地成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人„„
《我的团长我的团》以独特视角展现了军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承受战争苦难的历史全景图,其惨烈残酷、其艰苦卓绝、其无与伦比的历史真实度与深刻的历史存在感将感动每一个观众.更注重‘精神’的东西,关注的是战争中最不起眼的小
人物。这是一部永久的经典,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英雄。
战争场面拍得也很牛镜头上动静结合恰到好处,尤其是战斗场面。英勇的机枪手不再是手持子弹无限的冲锋枪像嗑药一样突突日本人,换弹夹,甚至是换枪管等细节也被一一刻画。本片可能是国产片里战争场面的最高峰。音乐不错,当兵士牺牲,那一首新版《送别》堪称绝妙!龙文章学神汉时的搞笑配乐确实雷人,逗乐!
人物的性格各异,作者在龙文章、迷龙、烦啦等人的塑造上是成功的,先让人物的性格“立住”,然后在让人物在故事里按照自己的性格说话办事。迷龙的二人转,烦啦的诗歌旁白都很出彩。烦啦的表演很够用,龙文章的表演离能出神入化仅仅一步之遥。
龙文章和孟烦二位主演的台词很是有话剧的风范。龙文章那几近癫狂的拽文和亢奋的表演,以及孟凡了刻意模仿的京片子口音让我感觉在看《茶馆》或是其他什么舞台戏剧。也许这正是导演的刻意安排,去追求那一种异乎寻常,出乎意料的戏剧化的人物刻画方式。
这部剧的特点是:这部戏能做到让大量的台词,甚至是人名和地名都各有寓意,这在电视剧范畴里面尚属罕见。这部戏非常的风格化,演员的表演很夸张,个性鲜明,尤其是对话,显然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虽然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赴滇缅作战的远征军的故事,但该剧无论从拍摄风格,或演员表演方面均现代感十足。虽然涉及了“重大历史题材”,但《团长》却尽量躲开了政治意识形态。
《团》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不意味着这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事实上,最完美的东西只能存在于各人的心里。在千头万绪的“意识流”中。
《团长》里对人物的刻画比较成功,人物没有脸谱化,连配角都有点独特的东西让人记住:兽医的善良、豆饼的憨厚死忠、蛇屁股跟不辣的方言、丧门星腰里的弟弟骨灰、大炮比自己还饿的克虏伯、精锐连长的那把手风琴、赤色少年口中不切实际的豪言壮语、烦啦父亲的那张书桌、那个会说中国话的老麦...这还只是次要角色,主角的个性就更突出了。
龙文章“炮灰团”的精神领袖,他是凝聚力之所在,但是他来历不明,会说各地方言,但不属于任何地方。他不爱面子,不随便评论别人,干实事而少空谈,尤其是他的勇猛、精力旺盛、和卓越的作战能力,似乎处处和彼时的中国人形象性格相反。可以这么说,《团长》一剧中龙文章身上的虚构性最大,但是龙文章也是全剧灵魂之所在。龙文章身上有强烈的平民性,但却不是任何具体地区的人,而龙文章的那些部下来自五湖四海,操着各地的方言,在这种氛围里面,龙文章更像是中国平民的升华。
《我的团长我的团》就生动而深刻的诠释了什么是中国军人,什么叫中国战士,什么叫中国军魂!可以说《我的团长我的团》把一群中国的战神刻画的鲜活而丰满,入木三分!真实的反映了战争状态下的人,那是压抑而又有些变态的,既怕死又怕死,对于死亡近乎麻木,但是在其团长的脑中始终有着坚强的战斗意志,始终不忘把日本鬼子赶走,这就是中国人,中国人的脊梁,即便很多这样的人是卑微的,但他们都是爱国者,爱国者的力量是无穷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可以看做一个民族的折射,其中的一句“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命都不要,就爱安逸”,让人印象深刻,这真正是我们的劣根性,该剧反思的好
正因如此,《团长》肯定可以成为一部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电视剧。成为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作品。则是一部中华民族的生存史诗,博大并刺痛人的神经。
第五篇:观《我的团长我的团》
观《我的团长我的团》有感
《我的团长我的团》(下称《团长》)这个电视剧我曾看过一遍,也许抗日神剧太多了,我渐渐不怎么看好这类题材的电视剧时,偶然看到《辣妈正传》里的元宝,心想这不是《团长》里的瘸子吗?跑这当人家女婿了。
《团长》这个剧是我喜欢而不敢多看的剧,因为他太直白而又绕着弯子说道理,以至于我这个生在红旗下,长在新社会的而又人到中年的人得想半天才会过神来。他跟《亮剑》不同,《亮剑》充满英雄主义和激情。《团长》充满悲情和隐晦,充满小人物的智慧和无奈,可以说《亮剑》是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写照,而《团长》是现实主义和投枪主义的较集中体现。
也许看《团长》把自己也看进去了,不知不觉地纠结于现实和过去的苦难之中,《团长》一剧中美国友人阿瑟麦克鲁汉在斥责士兵不保养武器时曾说:这(对武器的态度)无关机械常识,而是十分的散漫,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之心,那就是你们打败仗的原因。。命运由你们对待命运的态度决定。。远山的枪林弹雨和孤魂野鬼离我们远去,现代城市里上演着各种“美美们,表房叔婶姐们”,无聊的文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反复考究着历史,媒体充斥着花边新闻,忙着把一家老小移民的都是什么人,地方政府忙着拆迁,歌舞升平之
际,放眼看看周边的形势,美国政府在亚太投放大量兵力,日本国政府又在重复着100年前的伎俩,在国内推动修改和平宪法为军队合法化的同时,在钓鱼岛,南海问题上搞针对中国搞小动作的同时,一边抛出烟雾弹要和中国政府无条件的对话。菲律宾,甘愿充当跳梁小丑,而越南,印度因地缘政治因素跟中国产生纠葛。而我们是不是又贪图安逸的 同时,散漫,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而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