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团长我的团配角人物浅谈
《我的团长我的团》配角人物浅谈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题记
迷龙:我不知道迷龙是否是配角,但我想聊一下他。这是个很有趣的人,他来自东北,有着很强的生活能力和解决困难的能力,以至于故事一开始他就已然是这群溃兵里的财主;他凭借自己的直觉去生活,去面对一切困苦,他的笑容其实很迷人;他其实也重情重义,虽然他有些重老婆轻兄弟,但那只是因为他的幸福得来不易。迷龙在剧中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两个画面:一个是当阿译长官为了鼓舞溃兵们的情绪,万般无奈之下拿出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办法----为庆祝胜利,溃兵们要吃一次白菜猪肉炖粉条!当大家正要做菜时,拥有丰富的令人眼馋的黑市食品的迷龙参加了进来,拿出了酱油拿出了肉罐头,为什么?正因为这道菜,勾起了迷龙的思乡之愁,更勾起了内心中深深埋藏的不忍家乡沦陷的悲壮之情。迷龙的眼睛在搅动那锅汤时,流出了泪水:“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所有溃兵都是被动地为吃饱饭穿暖衣而上战场去的,唯有迷龙一人,是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而主动上战场的。另外一个画面,是在丛林行军途中,迷龙遇到上官戒慈时的疯狂举动。上官想借过路人之力埋葬自己的公公,但无数次的呼唤并未换来援手。此时迷龙出现了,他一开始只是呆呆地看着这个女人,然后他行动了,他跟上官谈条件,只要上官答应嫁给他,就为上官的公公做一副上好的棺材下葬,她同意了。于是我们就看到那感人的一幕又一幕,迷龙那股积极劲儿,史无前例……用孟烦了的话说,我们不知道迷龙20岁到38岁(那时他38岁)之间经历过什么,但那一刻,我看到了一个追求幸福者执著坚实的背影!
林译:第十五期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阿译长官,没有什么突出的特点,无才无能,几乎只是为了剧情需要而诞生的角色。但我想说的是,阿译是可怜的!他连枪都不敢开,但他也想上进,甚至做梦都想成为龙文章那样的将才;他惧怕死亡,但他也想慷慨赴死、英勇就义,以明己志!林译这一人物形象,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窝囊废,也有民族危难时我中华好男儿的拳拳报国之心!
郝兽医(郝西川):郝兽医是溃兵中的年长者,较其他溃兵来说,他有独立的思考,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少尉军医,这是他的军衔,但他只是个兽医而已,所以孟烦了等人并不信任他的医术。但他对群体中的所有人都精心照顾,他为死者守灵和祭奠,为生者疗伤和安神,他甚至还能通过军队的变动去推断战局。所以,郝兽医是一个好人,一个悲悯的好人,他有着医生应该有的医德,更有着尊重一切生命的崇高品质!
不辣(邓宝):不辣的性格是如此的简单,就两个字---“乐观”!不得不说他是盲目地乐观(与之截然相反的是孟烦了一贯的消极),但那种艰难的环境中,这种乐观,无疑能够让他坚强地活下去!依然很喜欢不辣的一口湖南腔:“打小东洋哦!”“我还有一个蛋蛋(手榴弹)呢!”,而最感人的一句莫过于“中华民族要灭亡,湖南人先死绝!”最简单的,有时候就是最豪迈的……
蛇屁股:广东人,原名马大志,不过在他自己的广东口音里,就念成了“马大计”。他是炮灰们的第一厨师,总是一把菜刀别腰间,如果没有他,炮灰们不知道会是什么生活状况。蛇屁股是一个胆小的人,但他死得很壮烈,跟鬼子同归于尽。其实这也是当时普通大众的表现,鬼子欺负到家了,哪怕再胆小的人,都会站出来捍卫民族的尊严!
要麻:真名李四福,原川军团成员,而且是正宗的四川佬!随时都带着四川人特有的粗口,跟不辣可以说是一对活宝,但兰晓龙先生让他死得太早了,而且死时正值队伍逃命之时,所以连尸首都……我能记住这个人,大概也只是因为我们是老乡吧!
康丫:原名康火镰,有生之年都在管人要东要西,他要过阵线、纽扣、火柴等等,甚至连上茅房都管人要纸,似乎他什么都缺……但是,他不只是会要东西的人,美国飞行员死后,康丫想让他在异国他乡能入土为安;受了伤的康丫在转移伤员的时候,自己又背了一个走,当烦啦提醒他自己也是一个伤员的时候,康丫此时彻底衰竭,一头栽到再也没有站起来;康丫临死前都想为自己正名,他想让人叫他“康火镰”;康丫死都没能看清楚自己长什么样子,但他真的很想看看……正如烦啦所说:“有他不多没他不少,因外行而毫无必要地被击穿肺叶。”我心痛他过早的死去,可是谁又该是战场上第一个死去的人呢,也许这就是他的宿命……
克虏伯:原名不详,是半途中加入炮灰一族的。克虏伯是一个炮兵,炮兵之于炮灰团,着实是很尴尬的,炮灰而已,何来大炮?所以直到龙文章为团里搞来了一门炮,克虏伯才拜托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扰。关于克虏伯本人,除了总是喊饿之外,可能在无其他印象……
豆饼:原名谷小麦,是最年轻的炮灰团成员,到死都是。平日憨憨傻傻的“豆饼”,即使受了战友的欺负也不生气,只会乐呵呵地笑。这样一个看起来很没个性的他,对于回家的路,却是怀着无比的坚定。所以豆饼死前说自己要回家了,那是他近
乎本能的欲望。
麦师傅:他读不懂炮灰们念的经。他悲天悯人,也冷眼旁观。他甚至还会学着中国老太太的把戏,对着死啦死啦下咒语。但龙文章的一席话,激起了心中一地涟漪:不过是我们想挣扎出个人形。我们打这仗或者不打这仗也是一样的,要个答案。答案不该是死,所以我求你们。回去,教他们怎么活,没什么答案值得付出人命。是的,没有什么答案值得付出人命,所以他回去了。从此以后大家都叫他麦师傅。他是一个好人,在他死的时候,他成了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他的死在每个人心上烙下了烙印,深刻而无法磨灭。
虞啸卿: 之所以把虞啸卿放在后面来谈,是因为他并不属于炮灰团。虞啸卿出生名门,是一个十七岁便率乡众剿灭三倍于己土寇的才俊,以屈平子岳武穆为精神标杆,说“仗打成这样,中国军人再无无辜之人”,永远把自己挺成一杆旗帜,因为“国难当头,岂能坐视!”虞啸卿是个热血的中国军人,可他在最后的一战时却出卖了炮灰团,更出卖了自己的良心,我很是想不透……
张立宪:他是四川人,虽然剧中李晨的四川话说得不甚地道。张立宪以虞啸卿为信仰,号称小虞啸卿的冷兵器,所以一开始便瞧不起炮灰之流。更有趣的是,他跟孟烦了是情敌,两人都喜欢陈小醉,以至于跟孟烦了见面就想掐。但是在困兽之战中,张立宪被毒气毁容,开枪自杀。孟烦了告诉我们,他不是死于自己的面子,而是失去了信仰。一个因信仰而积极向上的人,一旦失去信仰,也难免如此。
小书虫:他的戏份不多,我甚至不知道他的真名。他是个学生,跟很多书生一样,背着一筐子书,想从戎,而且嘴里念叨的总是激情洋溢的词句。不妨看看书虫说的话:
炮弹打不下春苗般的生机 铁翼下的种子 徒生些抗力
应声站起来大时代的战士 高塔般竖立在我们的土地
什么力也瞬灭不了火炭般的眼睛 什么声也遮蔽不住愤怒般的吼声
烟火里孕育着复兴的幼芽 真的 生存要从死里来争取
鲜血培养起自由之花 我们要在暗夜竖立火炬!
我照了 可我照镜子的时候我只会想我已经在半幅国土上活了十二年了 我的同学都走了 一个人 在异乡异地的不好受
那哪成啊 那就离鬼子越来越远了 我要去江对岸……
我想问你 那时候没桥 他们怎么过的河 没桥怎么建的和顺 可见没桥的时候 他们一样过河啊 只是后来有了桥 大家都图舒服 原来的法子就给忘了…… 那怕是书生误国,哪怕纯属扯淡,但小书虫的话,的确让龙文章和孟烦了看到了自己一直逃避的东西,于是他们过江,于是有了后来的惨烈与悲壮!所以,小书虫实际上是推动整个剧情发展的很重要的角色。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还有很多人的样子都在我的脑海里翻腾:何书光、大胡子、丧门星董刀、全民协助、小醉、上官戒慈、孟烦了之父母……
也许我错了,《我的团长我的团》里根本没有主配角之分……
第二篇:我的团长我的团 人物简介
一、坎坷仕途
在入缅之前,他的仕途可能并不顺利,书中说唐基是在啸卿火线就任师长时赶赴禅达,特为助他一臂之力,按常情判断,可能是受啸卿的父亲所托,可谓目标明确。
战争时期是军人升职最快的年代,以他显赫的军阀家族背景和少时就能带队击溃三百流贼的骁勇,到33岁却仅任职团长,加上龙团在西岸初见啸卿身影时曾说:他是号称极能打的可见,啸卿之勇猛早在军中流传,那么这个33岁的团长必是遭遇了不少仕途坎坷,以至于从军十多年,虽负勇猛威名,但却沉沦下僚。
很显然,他不屑为官之道,不是不懂,是不屑为之。他的心思用在战事上,一昼夜能完成江岸固防,对怒江水文谙熟于心,同时将一个师属编制从无到有,搭建的有声有色,又力排众议录用龙文章的短兵相接之才,这些都说明了他优秀的军事素养,他虽不会取巧,但却是专业的军事主官。
战争仅有取巧是不够的,龙团的长处是在短兵相接,啸卿的优势是在排兵布阵,他们唯一求胜的出路是合作,不是分高低,这一点他们两人自己都很明白。
啸卿的心力用在军事上,一个人精力有限,他没有更多的心思去谋划仕途,他只追战事,不谓得失,所以纵使他文武兼备身家显赫,但在33岁之前,他的官运却始终没有起色。
若不是唐基的火线抵达,初任师长的他很难迅速摆平那些军部要员,更没可能在两年的隔江对峙中将虞师打造的有声有色,这些要归功于唐基帮他打理后院,这个组合还真是不错,只可惜唐基的目标是保护啸卿,不是保护河山。
二、初见南天门
上峰在怒江濒临失守的时刻让啸卿以一团之力固防,但又有多大把握真能守住?若不是龙团用一千条命换来一昼夜的时间,恐怕会连固防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进入死战,若日军迅速渡江,以啸卿之心性,他必死无疑。
死是军人的归宿,即便凶险若此他也还是受命在危难之际,毫不犹豫的来固防了,但斯时斯地的情景令他难有取胜把握,他是抱了必死之心,以为他们所有人都会死,所以会对龙团说:你们先成仁,虞某随后就到。他是打算用这刚刚拼凑的一个团在怒江岸边与敌军同归于尽,黄泉路上,殊不寂寞。
当龙文章在西岸向他求炮火时,他还以为日军即刻就会渡江作战,他担着守卫怒江之责,自然不舍得拿出珍贵的炮弹来,当时的虞团也还穷得很,军备捉襟见肘,那些炮弹等于是江岸决战时的成功系数。但是一个英雄的跪拜是不能漠视的,那时不知道龙团的来历,啸卿对他还有着英雄般的惺惺相惜,有着同为保家卫国的男儿汉的深深敬意,于是允诺半个基数,可见啸卿懂得敬重,也懂得妥协,只不过,他只敬重英雄,而龙文章却是敬重生命。
或许这中间,啸卿也有些不耐烦,他早已认为大家该死,到了决战的时刻,都去死好了,军人赴死,同去同去。
三、隔江对峙
怒江奇迹般的守住了,代价是一千条炮灰鲜活的生命,啸卿首功升迁,他成了拥有一万部属的师长,虞师开始固守东岸,可见他的上峰也知道区区一团根本无法守住怒江,当初令他一个团冲到东岸固防,竟是送死来着。
啸卿不负众望,以一师之力守了怒江两年,这七百多天里他将一个虞师作的风生水起,同时他也感受到率领2千人和1万人的区别。一万人的统帅,有压力也有权力,包括决定一场局部战役的权力。越是面对厌战怯战的上峰,这权力对他的意义越是重大。
啸卿心中的耻辱感甚重,他遭遇了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未曾有过的溃败,遭遇到了大半个祖国被倭寇占领和屠杀,啸卿身为军人,他是耻而后勇,勇而后刚。
但是他的上峰并非同路人,包括他的长辈兼搭档唐基也不能与他分担焦虑,在做团长的时候他甚少能有权力决定打还是不打,更多时候是要听命于与他异路异行的软弱上峰,那些年的随军溃退中,他内心的耻辱悲伤又有谁能知晓,或许,张立宪能与他同悲,能听懂啸卿心中最担忧的是举国沦丧,但是张立宪也同样没有军权,他们都是受制于人。
河山日益沦陷,铁血军人屡屡受制于官僚上峰,这样的情景下,权力欲不能不在他心中如藤蔓滋生。没用的将衔他不稀罕,他稀罕的是能让他收复山河一雪国耻的军权。
当他最后在东岸山顶彷徨,当唐基用即将到来的军权和一个庞大的以虞师为首的主攻计划诱惑他时,我分明看到啸卿眼中压抑的野性,看到他回头遥望南天门时闪烁的泪光,我看到他张皇无措直至隐而不发,当他不再困兽拼命而是选择谦卑蛰伏以期来日时,我的心疼无以复加。
我不知道他的过去究竟受了多少委屈,又是怎样的委屈和耻辱才能让啸卿这样一个出身高贵的血性男儿选择了辜负知己去图将来,选择了让自己背负道德的十字架去为南天门血战铺就一条血债血偿、从此走向权力巅峰的路,他断送了知己和亲随,像一头沉默蛰伏等待爆发的狼。
那一刻,他眼底的血泪和压抑的隐忍都在造就一个民族的将军,这是他在前行路上必须经受的,从此之后,他不再会给唐基一个架空的机会,他将伴着权力一起孤独终老,同时他的家国江山也会在他们这样的将军手中一点点夺回。这就是他的选择不是吗,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命是舍必有得,得必有失。
那就是他的选择,他该是无悔的,是命运辜负了他。
四、选择
我庆幸他的选择。
幸好在龙团虎落平阳之时,还有啸卿这样的长官选择了启用龙文章;
幸好在虞师的攻坚计划被龙团舌战战败时,他选择了忍辱负重从善如流;
幸好在他被架空后,他没有带着追随者们渡江作一匹夫并死的轻于鸿毛;
幸好,他还能在那样一个年代里在军中谋得一席之地。
在书中,可以看到他在三十八天后挥军直下,滚滚尘烟卷起的是以虞师为首的某某军、某某师,他失去了知己和亲随的谅解,得来了扩大的西线战果和协同作战的指挥权,那是他应得的。
他不眠不休,日以继夜追杀着一个又一个日军联队,烽烟之中有他的仇恨、他的亏欠。他知道他们还是他的手下,他们终将和解,但是永生无法开释,因为在那样一次交付生命的信任中,终究是他作了负心人。
他选择了屈服于情势,选择了军权,他放弃了以一死酬知己,他是有心为党国,无颜见知己。在作为师级指挥官的第一次大战中,他就这样永远的失去了所有亲朋师友。
五、知己
若在盛世,啸卿会是一个很不错的知己,家世才华以及人品学问,他是应有尽有。但在这战乱中他就偏偏作不好这个知己。
让他敬重的是看似猥琐实则通达的龙文章,但是啸卿心事太重,他们在心灵相通之后也就只能止步于兄弟同仇,他和所有精锐们一起并肩作战,和共同的仇敌以命相搏,但是无法为知己兄弟不管不顾两肋插刀,他把家国责任看的比命还重,他总是重视规矩,以规矩成方圆。
是以迷龙杀了军部大员之侄后,啸卿也不能任性胡来,但在友军败类们包围了迷龙养伤的帐篷时,啸卿派来的特
(一)务营亦有如神兵天降,那一句“师座说你们都是英雄,不能让别人随便欺侮了去”的师座亲令,想必也让余治和张立宪的心中悄悄的荡气回肠,就算不再亲密,他们也还是兄弟。
张立宪永不谅解啸卿的那次辜负,但也还是重新跟随了他,作他的膀臂股肱,只因为啸卿需要。他们不再是亲密知己,然而敬意还在。
那个年代那个情势,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他们残缺的情义是在生死场上打磨出的,即使残缺也还是无比厚重,就算阿译总是出卖龙团座,烦啦也还是会在阿译打出树堡之战山寨版时忍不住的热泪长流。就算张立宪曾在斗室之中对师座拔枪相向,啸卿也还是留用并重用这个昔日的亲随,他们不再是知己,但是信任还在。
谁又能不为他们这样的恩怨而感怀?龙团爱惜生命,但在可以逃命的时候仍将手
(一)枪交回啸卿手上,他不能用牵累啸卿的代价来逃生,他知道师座于战场的价值远远大于他这个短兵相接的天才。龙团在那三十八天辜负之后仍然选择了饮弹自尽,留给啸卿一个清白。
这样不是知己的知己,这样的生死之交,即便终生亏欠着这个兄长,啸卿也应该可以少一些遗憾了。
六、怀念
“我辈身为军人,一生总该这样绽放一回”
“所有欲斩我中华民族头颅的,我砍他们脑袋”
“一个回不去湖南的湖南人”
再想起虞啸卿这个人,有时是悲壮,有时是乡愁,他是当年前赴后继抗日军中的优秀一员,为国家居功至伟。作为贵族和精英层一分子,他的主义立场几无悬念,信三民(百度)主义,奉领袖为圭皋,统一国土救亡图存,他会为他单纯直白的理想付出一生。
青春有限,转瞬即逝,他的绽放也将结束,虽然他一直活着看到了河山光复,但在凄惶赴台的身影中,不知又会是怎样一番苍凉萧索。
命运总是这样捉弄人,他们与日军浴血拼杀之后未及喘息和建设,也没机会受后人景仰,就从昂昂国土退向了台湾一隅,如果说龙文章是他一生愧对的挚友,那么啸卿也是这个国家愧对的英雄,还有那八年中近百万战死的英灵,国家亏欠了那一代人的为国捐躯和挺身而出,因为抗战结束已经六十年,还没能正式的给他们应有的敬重。
时间飞逝,当年的硝烟行将散尽,那些回不去家乡的鬼魂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那些灵魂会在天上看着人间,不知这个国家何时才能光明磊落的给他们招魂呢?
第三篇:我不是配角(xiexiebang推荐)
我不是配角
湖南广益实验中学, C1304班, 易锦春
“我不是配角” 我总是这样大喊着。我是生活的舞台上永久的主角, 我不是骄傲,也不是自满,我是自豪地向全世界高呼: “我不是配角!”
清晨,一缕缕明亮的阳光射入窗口, 见证了我主角般的责任。在公交车上,我总会把座位让给那些风烛残年的老人, 给人们带来属于清晨快乐的气息。宁静的课堂里,唯见我那只高举的手,而每次老师和同学都被我口若悬河,出其不意的回答惊讶和欣赏。.放学后, 斑马线上,我总是扶着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爷爷过马路。我不是配角, 我是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书法的殿堂里, 我总握一杆毛笔,饱蘸墨汁,那坚定、挺拔的笔锋在那略微发黄的纸上笔走龙蛇。阅览室里,一本本饱经风霜的书总被我捧在手中,我品读着这些历史洪流的记录和见证。作文课上,我那精美的文笔书写着五千年中国文化的精髓,这万丈豪情就如冬天里的热茶温暖了我们的心。
我是活雷锋,也是传颂历史的”蜜蜂”。我的几篇经典之作也不知登报了几次,让多少人赞叹不已呀,我还是那儒雅的书法少年。
校运会上,我那矫健的身姿,飞快的步伐,如一道幻影转瞬即逝。那篮球如一团火在我手中燃烧,那一次次跳跃, 是成功的见证。我高呼, 我不是配角, 我是一代体育小明星。
艺术节上,那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舞台随我而舞动;那一首首优美的歌曲;风儿与我共鸣;那一个个炫酷的动作,大地随我咆哮。我是舞台的中心;我是舞台的焦点;我是舞台的主宰。我不被音乐所控制,音乐与我疯狂。我不是配角,我是舞台上疯狂的大明星!
“我不是配角!” 我要向全天下人高呼, “我不是配角!”。我是儒雅的书香少年,我是体育炫酷小明星, 我是生活舞台上永久的主角!.
第四篇:我的团长我的团人物简介2龙文章
龙文章是团剧里最主要的角色,最出彩的灵魂人物。
我实在太喜欢他了,因为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如雾一样让人看不清猜不透。我觉得他就象个魔术师,老有层出不穷的花招和把戏。一开始龙文章太让我喷饭了,这么一个来路不明的团长。简直就象石头里蹦出来的孙猴子,浑身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更衬托出了炮灰们的死气沉沉。
他不但是个方言机器,还是个整治人的高手。他是个军官,但他不拿官威压人,随随便便几句话就把单拎出来那个也不是善茬的炮灰们治的服服帖帖。
论嘴皮子,那刻薄话说的损人不带脏字,最能贫最能损人也最聪明的孟烦了对他那是甘拜下风。在烦了眼中:他是个疯子,是个猥琐的混蛋,是个该死不死不得好死的骗子,更加是个妖孽。妖是智,孽是逆流激进,他能轻而易举让一群人做他们最不想做的事。虽然孟烦了对他总持有否定的态度,但心里却是肯定的,不然他不会始终跟随在龙文章的左右,跟着他冲锋,心甘情愿跟着他去赴死。
论指挥打仗,排兵布阵不在话下,冲锋身先士卒,让上过正经军事学校的少校阿译也敬仰万分。在阿译眼中:如果做不成他那样的人,宁愿去死。
论体力,一路上就见他一个人上窜下跳事事操心,战场上更是勇猛异常,山霸王一样的东北大汉迷龙也要自愧不如。在迷龙眼中:他是该在街上树着碑立着表,文官下马武官下轿的那种人。光照日月,气贯千秋。
论号召力,对散兵游勇一呼百应,多少人成了他的死忠。兽医,不辣,蛇屁股,丧门星,克虏伯让他一声号令无不为命是从。在他们眼中:他是个好人,他是他们的团长。
论魄力勇气,他在可能安全的情况下回头带着炮灰们和日军做殊死的战斗,敢十几个人就深入敌占区救人,两个人就过江侦查,可拒绝主力团团长的诱惑依然守着他的炮灰们,也可面对所有的仇恨挽救一场必败的战役。最后明知道可能会死,还毅然上了南天门,并坚守38天。这样一个出身草根来路不明的家伙就连将门虎子的铁血师长虞啸卿也赞叹敬佩。在虞啸卿眼中:他是短兵相接的天才,有逆流而上的勇气,也有漏船载酒的运气,做人却做得晦气。然而他也是他一生愧对的挚友,必须面对的挚友。
随着剧情的深入,他身上可挖掘的接近本质的东西渐渐显露。我终于觉得我可以渐渐看懂他了,我以为他是个复杂善变的人,可是其实他只是个单纯执着的理想主意者,他说想让事情是它本来该有的样子,他这样在说更是这样在做。他做的种种事情都只不过是在那样一个长满荆棘的时代,开辟寻找出一条可供前进的道路。
他很强悍,但也有脆弱怕死的一面。他无畏的打仗,也带着某些自私的目地。他有傲气,却在上司面前低眉顺眼,有阿谀奉承之嫌。他爱笑,也流泪。他坚强,也崩溃过。他的心思缜密深不可测,随机应变到让身边最了解他的人也要为之愕然不解,但他也犹豫过,彷徨过。他嘲笑耍弄炮灰们,也常常称自己是炮灰们的灰孙子。
一个这样的团长,他几乎不会壮怀激烈地宣扬爱国的口号,他从不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凌驾
众生的长官,他没有指点江山胸有成竹的霸气。
他在阵地前沿苦苦煎熬,为了物资和装备到处要饭,甚至抛弃尊严。他被精英们嘲笑不齿,被上峰责骂误会。他可以说是个一无所有的团长,他有的只是和他的理想一样残破的炮灰们。
他还很善良,珍惜同袍的情谊,尊重死者。可是他也有爱国热情,为家国沦丧人心不古而心痛。所以他总是在对与错,生与死之间挣扎。
没有人理解他的孤独,也没有人分担他的悲伤。他就象站在悬崖边独自起舞的舞者,即使明知道可能会摔得粉身碎骨,耗尽心力也永不肯停歇他的舞步。
兽医说:我是伤心死的。而龙文章一定是累死的,他的选择注定了他的孤独,也注定了压在他心上的是沉重的担子,为了他的炮灰们,他的心不仅是伤痛死的,更是劳累死的。
可是啊可是,这是一个本该让人景仰膜拜的正面人物,可他的形象却一点也不高大。
他本是个团长,(虽然开始是假的)可是经常表现得很猥琐,谎话连篇,骗人都不带眨眼的,会耍无赖,低三下四,装模作样,为了达到目地无所不用其极。他表情丰富,可搞笑可悲情,可张狂可冰冷。他说话风趣,也讽刺挖苦,也沉重煽情。他动作夸张,有点神经质,经常不按常理出牌,做出的事有让人喷饭绝倒的能力,把那些炮灰们整的晕头转向,把上司也玩弄的无可奈何,把我这个看客搞的啼笑皆非,诧异莫名。
一眼望过去,我们的电视屏幕上啥时候有过这样的军人形象?不过这样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妖孽团长,虽乍看着有些荒诞可笑,但是仔细一想又是那么的真实可爱,让我觉得他是个有血有肉,内容丰满的人,而不是以往那些带着同样面具冰冷又亢奋的战斗机器。也正是这样明显的反差,令我在欢笑和诧异后,为他笑为他哭。
看懂了这样一个貌似复杂实际却很简单的团长龙文章,让我在回想起我曾为之欢笑轻松的情节之后,泛起的竟是那样一种切肤之痛。
原来荒诞背后隐藏着的,是巨大的悲哀。笑过之后的眼泪才是最令人清醒的痛。龙文章那卑微的表面下埋藏的是如此厚重如此深邃的人性之美,这位嬉笑怒骂鲜活生动的团长太让我心生向往,也心生酸楚了。
第五篇:评《我的团长我的团》
评《我的团长我的团》
2009年的夏天是我人生的一个大的转折,在这个暑假,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我失去了工作。可是经过艰苦而又细致的努力,我考上了公办教师编制,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转机。在急速的转型时期,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心理上难免要承受各种不同的压力,挺过来了,人却悄悄地改变了。
这段漫长的等待中,幸亏有《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电影的陪伴,才显得不特别孤单。刚开始我并不喜欢这部连续剧,觉得它拍战争片没个正型,总是吊儿郎当的感觉。可是往后看,越来越触摸到人的灵魂,我们就是这样活着的。
剧中的:死啦、孟烦了、迷龙、不辣、郝兽医、阿译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最后的固守枯树堡中,虞啸卿说只要坚守四个小时就可以等到援军,可是最后他们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之下坚守了38天,异常惨烈的战争让人的灵魂都变得那么虚无了。再大的事实都将成为过眼云烟,生活还得继续,六十年后的南天门已经成为繁华的小镇,往昔的记忆却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激荡着每个人的灵魂。
死啦(龙文章):由假团长变成了真团长,本来只是想冒充团长过把带兵的瘾。他是耍无赖的天才,南天门那么严密的防守,被他带领的炮灰团硬是从汽油桶转上了枯树堡,直接插入了敌人的心脏。平时没有一个正经的时候,在关键的时刻起到了大的作用。他是溃兵的灵魂、脊梁骨,有了他,那些看来一盘散沙的溃兵能够凝聚起来,在战场上给训练有素的日军以最沉重的打击。
孟烦了:从来都是一脸愤世嫉俗的样子,表面上看不起团长的一切,但是处处跟着团长,为团长最得力的帮手。他也是一副天生犯贱的命,九死一生最后得来的小醉,他还在父亲面前说:“这是你的儿媳妇,你必须接受。”转过身去又以“我养不活你”的理由无耻的抛弃了小醉,甚是让人鄙视。可是他非常聪明,流利的英文外交上能够翻译,战争的关键时刻能够镇静自若。
迷龙:也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东北佬,天生的乐观,什么人他都说:“看我不整死你。”他是幸运者,这兵荒马乱的时代,竟然用一个实木棺材换回了一个老婆和一个儿子。他谁都看不惯,是属于最难管的之类的。在用血与肉铸成的战场中体现了男人本色。别看他最乐观,但是这么多男儿中,也是他最能哭,每次打仗回来都在老婆面前哭上半天。
不辣:一看就是一个二不楞,叫他不用带枪上飞机。他却说:“枪不离身,去打小东洋啦。”嘴上永远离不开“王八盖子的”,天真的笑容感染了空气,有他在可以笑得很自然。他用乐观与顽强面对一次又一次残酷的战争,最后的时刻,他保留着一个手榴弹,准备敌人进入的时候同归于尽。喜欢他的率真。
郝兽医:一个老实本分的老人,一生都没什么成为。孟烦了写的:初从文,三年不中;后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遂学医,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正好描写了他的一生。在荒坡上飞来的一炮,震撼了我的心。唯有他能人浮躁的人心中看了有一点安静。
阿译:胆小怕事的一个上海人,没有过硬的作战经验,但是比较正派,不喜欢开玩笑。偶尔逼到紧要关头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最后枯树堡中,他以非常人的毅力进攻,也赶到了枯树堡和兄弟们并肩战斗。他很天真,往往严肃得让人发笑,可是看到他不由有一种安全感,因为他是最不会耍什么心眼来坑害你的。
„„„„„„
虞啸卿、何书光、张立宪等等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烟雾之后是晴朗,当我们再次回想起惨烈的一切的时候,都像是一场梦一样的充满着虚无的缥缈。内心深处回荡的是挥之不去的激昂,用生命建筑成了新时代成了一个永久的丰碑,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
2009-9-9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