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推进松江工业园区管理体制

时间:2019-05-13 09:34: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进一步推进松江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进一步推进松江工业园区管理体制》。

第一篇:进一步推进松江工业园区管理体制

进一步推进松江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模式创新

作者:来源:民建日期:2008年08月29日

随着全球新技术革命的全面兴起和产业结构的大变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兴起了依托城市创办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热潮。松江工业园区自1992年至今已经走过了十五年路程,在松江乃至上海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多家落户松江工业园区,2006年,松江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12%,占全区68%,2007年预计销售收入可突破2200亿元,十五年中提供就业岗位19万个。在松江区“十一五”规划中,区政府提出了努力建成上海参与全球竞争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此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稳定提高一产、做强提升二产、大力发展三产,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松江区“十一五”规划对工业园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业园区的发展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尤其是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模式,面对新形势,必须要有所创新,才能突破现有的瓶颈,才能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

一、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模式比较

(一)按照管理体制的不同,工业园区的成功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三种:学校或民间非营利机构主导型;政府主导型;政府、大学、企业联合管理。这三种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各有利弊。但从各国高科技园区发展历史看,在发展初期,一般采取前两种模式。如欧美国家主要采用民间管理模式,政府仅从政策、法规上进行控制;而亚洲一些国家则以政府管理为主,民间机构一般不参与管理。当工业园区进入成熟阶段,具有一定规模以后,发达的国家工业园区一般采取在保持政府适度参与的前提下,加强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的联合,实行官、学、产共管的模式。

在我国,由于工业园区基本是政府主办,形成了政府主导型的工业园区管理模式。然而,由于政府在园区主导作用的差异性,也形成了五种不同的发展模式:

第一,政企合一型。政府成立的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与园区建设开发公司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运作模式,通过园区土地的滚动开发,积累园区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资金,为吸引投资和促进区内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优势,对实现园区的快速起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政企不分以及政府公司的垄断行为,影响了园区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模式在园区起步完成阶段后就逐步消失。

第二,经济区型。这种模式的园区管理委员会一般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经济管理权限,负责园区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以及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的工作,园区的征地拆迁、社会事务等依托所在行政区进行。这种模式有利于园区管理机构集中精力加快产业发展,但与行政区协调难度大,难以实现园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前,在一些规模较小、可以依托周边进行配套的工业园区,仍然有这种模式。

第三,准行政区型。这种模式的园区管理机构为所在城市党委和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统一领导园区的党务、经济、行政和社会事务。这种模式的园区与行政区相独立,管理了与行政区相同的事务,但不是一级行政区,园区内既有成为主体的工业,也有服务于生产企业和居民生活的服务业;既有工业和科研区,也有生活区;既有大量的研究人员、产业工人,也有大批居民。这种模式实现了园区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体制上比较顺畅,园区内产业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比较和谐,但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产业发展的精力,容易向行政区回归。目前全国相当多的工业园区都采用了这种模式。

第四,行政区型。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为了规避工业园区管理机构的法律主体地位不明确,难以有效行使行政管理权的障碍,一些城市或区域将工业园区与所在行政区合并,实行工业园区与行政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如苏州高新区、杭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等实行了这种模式。这种体制既使工业园区管理机构有了法律主体地位,又拓展了工业园区的发展空间,但如果运行不好,会使工业园区体制回归,发展优势受到削弱。

第五,一区多园型。这种模式的工业园区由不同的产业园组成,而这些产业园在地理位置上又不相连接,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只是政府的一个协调机构,主要负责制定园区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和建设规划,负责制定园区政策,合理配置资源,引导企业按照产业布局规划入住,园区的建设开发、招商引资等工作由各个园区自己负责,如中关村、深圳高新区就是这种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调动更多的积极性,加快区域产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但如果调控不好,容易产生内部园区之间的恶性竞争和产业趋同。

松江工业园区目前的管理模式属于政府主导型的,按照管理体制分类,它属于经济区型。园区的班子属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经济管理权限,负责园区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以及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的工作以及社会事务,目前居委会已经划归各个街道。

(二)按功能定位的不同,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可以分为四类:创新基地型园区;产业基地型园区;区域经济辐射型园区;集中模式的综合体。以上四种模式都有成功的案例,如英国剑桥科学园采用创新基地模式取得了成功,印度班加罗尔采用产业基地模式也取得了成功,美国硅谷采用综合模式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松江工业园区按照功能定位分类,可归类为产业基地型园区,它集聚了电子信息等优势企业,园区内已经集聚了574家外资企业,其中500强投资企业48家。尤其是园区特色产业——笔记本电脑的生产企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生产基地。

二、松江工业园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今后五年是松江全面落实、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方式转变,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五年。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增长,首先要转变经济方式,不仅要获得GDP的高速增长,而且还要达到节能降耗指标。因此,作为松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的松江工业园区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1.政府的支持和经济政策的助力。松江区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提升做强先进制造业,要坚持“一业特强,多业发展”,积极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现代装备、新型材料、精

细化工、生物医药五大主导产业。政府要提升做强先进制造业必须依托松江工业园区,这为工业园区产业的发展确定了方向、创造了新机遇。

2.园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初步形成了优势产业集群效应。园区从最初的“招商引资”转向“招商选资”,目前已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现代装备、精细化工产业集聚的格局。突出了工业园区的特色,为未来进一步发展优势产业,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奠定了基础。

3.松江大学城为工业园区提升科技水平,输送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渠道。松江大学城具有电子信息、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物流、管理、经济等各类专业,可以为松江工业园区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也为松江经济转型提供了人才基础。

(二)挑战

1.政府主导型的园区模式不适应市场运作。在刚建立时,政府主导型的园区模式确实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促进。但园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如果仍以政府主导为主,将会造成政企不分,职责不明。目前工业区管委会是松江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而在市场运作中却是按照企业标准运行,财务上自负盈亏,部分工作人员也是以企业员工标准在社会上招聘。这种政企不分的情况带来了如下问题:

(1)作为与区域内其他企业平级的园区,却要代表政府行使管理职能,尤其在一些公共事业方面的管理。园区具有企业性质,但却要做政府机构要做的事情。园区管委会目前的职能中既有企业的成份,又有政府职能,是管委会加公司的形式,这种模式没有行政合法性,应该是过渡时期的一个模式。

(2)园区从社会招聘员工,但不纳入行政编制;在工资分配上没有自主权,由政府统一管理发放,无法像普通企业一样按照奖励机制自由调节,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园区在处理各种事务中分身乏术。除了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职能以外,园区还要兼顾区域内居民社会保障、外来人口管理等社会公共事务。

2.发展现代服务业存在瓶颈。原本规划的工业工地已经限制了园区服务业尤其是商业的拓展。

3.园区将面临某些企业集体迁出。随着土地价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将提高,当时吸引这些企业的是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优势已不复存在。因此,未来这些企业可能会集体迁出,影响出口和工业产值。

4.工业园区管委会队伍素质和市场发展要求不相称。从队伍结构看,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数占48%。从学历结构看,大专及大专以下学历人数占比最高,总计达61%,大专以下学历的主要是工业园区新建时进入园区的征地工。从人员来源看,既有公务员编制,也有较高比例的事业编制,还有企业编制的,这种结构会造成激励和考核的失衡,造成员工积极性不能很好发挥。从人员专业背景看,具有技术类背景的人员占比最高,达45.2%,而管理类和招商类专业背景人员偏少,两者加起来只占到15.6%。园区人员从职称比例看,初级职称和没有职称的占绝大多数,而高级职称比例为零。由此可以看出,松江工业园区目前的队伍结

构不容乐观,无法适应园区的高效管理。

三、松江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模式创新建议

改革目前政府主导型的园区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公司化运作。

建议改变目前政府主导型的管理模式,变为企业运作模式,将人员编制和绩效考核也纳入企业化运作。成立工业园区有限责任公司和园区功能管理中心。其中公司负责园区的市场运作,它应该是全资国有公司,在该模式运作一段时间后,可以吸引民间资本参股,但国资仍然是控股大股东。当园区公司运作成熟后,可以走运作上市的道路。而园区功能中心是政府管理派出机构,管理园区的公共事业事务,包括园区居民的社会保障、教育、就业等事务。

(一)修编园区规划,拓宽园区土地用途,实施高水平规划建设。

松江工业园区在规划上全部用地为工业用地,无法进行商业、服务业、人居的配套。因此,区政府应对园区规划进行修编,对园区的规划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视角考虑。同时,区政府应促进园区积极开拓合理途径,引入制造业配套服务业,增加与制造业相关的配套服务,积极发展物流业、研发中心、创意产业。

(二)明确战略定位,实施有效管理。

松江工业园区以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为重点发展产业,但这两大产业中还有很多细分。因此要认真研究,找准发展定位。就信息产业而言,当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低廉时,会吸引它进入园区,但当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逐渐上升时,它又会集体迁移出去。对这一特点应该引起关注,在战略上重视这一问题。思考当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优势丧失时,园区应该拿什么吸引企业。此外,还要认真思考东部园区和西部园区的战略定位。东、西两侧要与老城、新城布局相适应,并对东西两侧的发展要有差异化定位,以形成产业集聚,并便于管理。

(三)加强园区队伍建设,提高园区干部素质,提升园区的创新能力。

加强园区员工的培训,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建立合理的激励考核机制,建立科学发展观和市场化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园区干部实行有效的考核。

(四)工业园区规划要纳入全区规划,做到产业功能和区域功能的有机协调。

工业园区自身的发展不应该是孤立的,它应该对行政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辐射功能。松江工业园区要做到产业功能和城区功能的有机互动,协调发展,真正成为产业集聚、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现代化工业新城。

第二篇:进一步理顺某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当前的**工业正处于一个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坚定不移的推进“工业强县”战略,是**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构建中等城市等“十一五”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而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县的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特别是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缺陷,已成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和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个制约因素。近期我们就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问题,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一、工业园区发展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工业园区是**县最具区位地理优势的发展平台,也是**县承载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阵地。

(一)基本情况

**工业园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0年6月至2003年3月,属新碧镇镇管工业小区,规划面积530亩;第二阶段为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提升为县级工业园区,成立新碧工业园区管委会,专门负责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规划面积包括新碧镇、新建镇、城北乡两镇一乡六个区块共24.97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16.2平方公里;第三阶段从2006年3月开始,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确名为浙江**工业园区,规划面积4.16平方公里。到2005年底,**工业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亿元,完成开发1.94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1.75平方公里。共有协议入园企业87家,开工87家,投产79家。工业总产值从2002年3.5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20.4亿元,年均增长79.96,税收从2002年的960万元上升到2005年的4256万元,年均增长64.28,初步形成了以五金机械、摩托配件(电子仪表)、建材制品、灯管等主导产业。2006年预计可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实现税收600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6.7和41。

(二)存在问题

随着工业园区开发的不断推进,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凸现,尤其是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已对工业园区的发展形成束缚,影响到园区的正常开发、建设和管理。**工业园区现已开发范围内共有两个平行的行政主体,即工业园区管委会和新碧镇政府,在当前的体制下,存在管理“两张皮”和权责不清的现象。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城镇建设职能不清。目前园区的规划几乎包括整个新碧镇范围,工业园区管委会理应承担所辖范围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但从行政角度讲,新碧镇的城镇建设主体是镇政府,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导致事实上的主体缺位,双方都难以承担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同时由于工业园区与乡镇的工作定位不同,相互缺乏有效衔接,规划上存在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如工业园区范围内的乡村康庄工程建设与园区路网建设,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有可能造成重复建设等问题。

二是土地市场无法有效培育。以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人口等要素集聚,培育土地一级市场,再以商贸用地出让平衡园区的建设支出,是工业园区建设资金得以保障的关键。在目前的体制下,园区土地市场难以有效培育,同时为筹集城镇建设资金,新碧镇政府也希望通过商贸用地的拍卖以获得收入,部分行政村也以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为由,不断向上申报农贸市场等项目。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如何有效调控土地市场开发成为当务之急。

三是政策处理协调难度大。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离不开园区管委会与乡镇党委、政府的相互协调和配合。两家单位职责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位、错位,工作侧重点的不同,各自的协调效果和配合程度都会影响两个单位的工作效率。

如何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推进园区的有效开发、建设和管理,促进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已经到了相当迫切的程度。

二、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及利弊分析

为有效解决当前园区开发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从管理体制改革的角度看,关键是如何建立一个事权集中、高度统一的园区管理体制,而这个新体制的核心,就是只能由一个机构对园区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统一管理,避免将同一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交叉和分开。从各地工业园区情况看,管理体制大体上有两种模式:一是园区从属于镇政府管理的**壶镇模式;二是镇政府从属于园区管理的绍兴袍江模式。从**县当前实际出发,在园区管理体制的设置上,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第一种方案,园区归属镇党委、政府管理模式。就是回归到原来镇管园区的模式上来,由新碧镇党委、政府全面负责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园区管委会为隶属于镇政府管理的一个部门。

有利方面:可以明确一个行政主体,做到权责清晰、事权统一,减少管理“两张皮”的现象。不利方面:一是以一个镇来管理一个省级工业园区,职责将难以到位;二是新碧镇现有资金调控

第三篇:进一步理顺某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当前的**工业正处于一个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坚定不移的推进“工业强县”战略,是**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构建中等城市等“十一五”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而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县的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特别是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缺陷,已成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个制约因素。近期我们就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问题,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一、工业园区发展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工业园区是**县最具区位地理优势的发展平台,也是**县承载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阵地。[找材料 到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一)基本情况

**工业园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0年6月至2003年3月,属新碧镇镇管工业小区,规划面积530亩;第二阶段为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提升为县级工业园区,成立新碧工业园区管委会,专门负责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规划面积包括新碧镇、新建镇、城北乡两镇一乡六个区块共24.97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16.2平方公里;第三阶段从2006年3月开始,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确名为浙江**工业园区,规划面积4.16平方公里。到2005年底,**工业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亿元,完成开发1.94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1.75平方公里。共有协议入园企业87家,开工87家,投产79家。工业总产值从2002年3.5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20.4亿元,年均增长79.96%,税收从2002年的960万元上升到2005年的4256万元,年均增长64.28%,初步形成了以五金机械、摩托配件(电子仪表)、建材制品、灯管等主导产业。2006年预计可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实现税收600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6.7%和41%。

(二)存在问题

随着工业园区开发的不断推进,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凸现,尤其是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已对工业园区的发展形成束缚,影响到园区的正常开发、建设和管理。**工业园区现已开发范围内共有两个平行的行政主体,即工业园区管委会和新碧镇政府,在当前的体制下,存在管理“两张皮”和权责不清的现象。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城镇建设职能不清。目前园区的规划几乎包括整个新碧镇范围,工业园区管委会理应承担所辖范围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但从行政角度讲,新碧镇的城镇建设主体是镇政府,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导致事实上的主体缺位,双方都难以承担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同时由于工业园区与乡镇的工作定位不同,相互缺乏有效衔接,规划上存在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如工业园区范围内的乡村康庄工程建设与园区路网建设,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有可能造成重复建设等问题。

二是土地市场无法有效培育。以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人口等要素集聚,培育土地一级市场,再以商贸用地出让平衡园区的建设支出,是工业园区建设资金得以保障的关键。在目前的体制下,园区土地市场难以有效培育,同时为筹集城镇建设资金,新碧镇政府也希望通过商贸用地的拍卖以获得收入,部分行政村也以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为由,不断向上申报农贸市场等项目。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如何有效调控土地市场开发成为当务之急。

三是政策处理协调难度大。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离不开园区管委会与乡镇党委、政府的相互协调和配合。两家单位职责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位、错位,工作侧重点的不同,各自的协调效果和配合程度都会影响两个单位的工作效率。

如何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推进园区的有效开发、建设和管理,促进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已经到了相当迫切的程度。

二、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及利弊分析

为有效解决当前园区开发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从管理体制改革的角度看,关键是如何建立一个事权集中、高度统一的园区管理体制,而这个新体制的核心,就是只能由一个机构对园区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统一管理,避免将同一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交叉和分开。从各地工业园区情况看,管理体制大体上有两种模式:一是园区从属于镇政府管理的**壶镇模式;二是镇政府从属于园区管理的绍兴袍江模式。从**县当前实际出发,在园区管理体制的设置上,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第一种方案,园区归属镇党委、政府管理模式。就是回归到原来镇管园区的模式上来,由新碧镇党委、政府全面负责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园区管委会为隶属于镇政府管理的一个部门。

有利方面:可以明确一个行政主体,做到权责清晰、事权统一,减少管理“两张皮”的现象。不利方面:一是以一个镇来管理一个省级工业园区,职责将难以到位;二是新碧镇现有资金调控能力比较薄弱,无力长远支撑园区开发;三是园区开发涉及部门众多,镇政府无力协调;四是随着园区向新建、城北等其他乡镇扩区,在行政区划调整前,新碧镇难以实施有效管理,必然会造成与其他乡镇在管理、权责利分配等问题上的扯皮。

第二种方案,撤镇建园区管理模式。就是根据**县“撤县建市”、县城总体发展规的工作;承办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

根据上述职责,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下设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局、建设局(规划局分局)、党群办公室、农村办公室。各局、室具体职责如下:

1.综合办公室。主要负责党政机关政务事务工作的组织协调,负责机关财务、人事、后勤、文秘、宣传、档案、信息、信访、保密、会务、接待等各项工作;协调县相关部门在园区派驻机构及人员的相关工作。

2.经济发展局。主要负责编制实施园区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和计划;负责编制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按权限审批、申报各类投资项目和技改项目,负责园区范围内地方基本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的审批等工作;负责企业入园建设服务等工作。负责编制实施园区招商引资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和计划;负责拟定园区招商引资的有关政策规定并具体组织落实;负责招商引资的宣传促销、投资咨询、项目筛选、洽淡、会审与统计工作;负责投资者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及行业招商策划;组织对外招商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协调项目资金的落实;建立招商引资项目的信息网络等有关工作。

3.建设局(规划局分局)。主要负责园区规划和建设工作。根据**县域总体规划,负责编制和报批园区详细控制规划,送县规划部门审核后报县政府审批并组织实施;负责对调整规划布局、改变用地性质的建设项目提出初审意见,送县规划部门审核后报县政府审批;负责园区内项目的选址,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受建设局委托,负责园区项目质量监督、安全检查、房产证办理工作;负责村镇建设等有关工作。

4.党群办公室。主要负责工业园区和原新碧镇党建、职工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人大、政协、人武民政、政法综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工作;负责党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等工作。

5.农村办公室。主要负责原新碧镇政府承担的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工作;承担计划生育、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务和公共事业管理职能;负责新碧范围内的土地征用、拆迁等政策处理工作。

同时,对一些不便直接由园区行使但又是园区开发所必须的职权,通过部门派驻的方式解决。

1、在原新碧派出所的基础上,设立县公安局园区分局。受县公安局委托,负责园区规划范围内的治安行政管理、刑事执法等有关方面工作。

2、在原新碧国土资源所的基础上,设立县国土资源局园区分局。受县国土资源局委托,做好区内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的编制实施;承担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和耕地保护;承担农用地规划审核和农用地报批;负责区内土地征收、农转用、出让、出租、划拨、上报审批及发证、抵押和登记;负责园区土地出让金的收缴;负责建设用地批准书的核发及国土资源执法工作;负责区内农民建房的报批审核工作;负责区内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协助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

3、设立县审批中心园区分中心。进一步强化工业园区职能,优化办事环境,提高办事效率。

四、其他有关问题

(一)关于园区的投融资体制问题

下一步,园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园区可能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县政府的财政投入;二是银行融资;三是园区商贸用地的出让收入;四是园区企业的留县税收返还。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全县的园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人气还不旺,除部分黄金路段外,园区预留的多数商贸用地还很难达到理想的价位,依靠商贸用地出让来支撑园区建设在近期内还不现实。而园区企业的留县税收在最近一两年内还处于“三免两减半”阶段,数额也不大,在短期内,园区建设的资金来源只能依靠前面两种途径来解决。

因此,为确保园区建设的顺利启动,第一,要积极培育园区土地市场,调控城镇建设区内的农村和农民建房,有计划的推出商贸用地出让;第二,以园区预留的商贸用地捆绑担保等方法,向银行融资;第三,在每年的土地出让收入中,切出一定比例用于园区建设。

此外,借鉴外地经济开发区的做法,下一步,园区应尝试与各被征用土地的村集体实行土地资金委托保值增值制度,由各村将土地征用费按一定利率借给园区使用,这样,即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园区的资金紧张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壮大村集体经济,维护社会稳定。

(二)关于园区的土地保障问题

土地是园区生存发展的基础与核心,如果土地不能得到保障,园区建设将受到严重制约。从目前情况看,要真正发挥**工业园区的规模集聚效应,每年至少应开发1平方公里以上,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取决于两点: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能否如期完成修编;二是土地指标能否如期供给。

据统计,**县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空间布局在符合“两规”的前提下,**工业园区还有可用面积约138.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93.6公顷,只要政策处理到位,还有一定的用地空间,但从长远来看,土地利用空间的拓展是关系今后园区能否顺利开发建设的头等大事,当前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抓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进度,力争早日完成。第二,加大土地整理工作力度,最大限度的获得更多的建设折抵指标,积极鼓励开发和利用低丘缓坡,拓展土地开发利用空间,挖掘土地开发利用潜力。第三,深入实施工业投资项目决策咨询评估协调制度,把好产业选择关和项目布局关,严格各项土地利用指标

第四篇:创新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推荐]

创新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

当前,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融入“长三角”的重要平台,各地的工业园区建设正迅猛发展。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工业园区在规划、建设、发展以及为投资商服务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工业园区管理机构权限的配置、管理方式、服务质量等,将直接影响工业园区的发展和壮大。如何把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运作好,是一

个亟需研究解决的课题。

一、创新职能定位,适应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工业园区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区域,管理重点在于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很多职责权限本身就是委托或是授权式的,因此不具备一级政府的功能,不能代行所在行政区域政府的行政管理权限。同时,工业园区的职责,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要有不同的侧重,适时进行调整。在建设初期,工业园区的管理应侧重于园内规划建设、项目立项上,具体包括园内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报批、投资立项审批、土地征用、政策处理以及形成主要道路、给排水、电力、通讯、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到一定规模,应侧重于招商引资、人才的引进与劳动力的培训、劳工管理及仓储运输等。工业园区建设成型后,则由管理转向服务,进一步完善环境、卫生、保健、娱乐、员工子女教育、邮电通讯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和加强科研培训的力度,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使园区得到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组织结构,确保把握重点首先工业园区的管理应该集中、统一,起码应以县域为单位,由乡镇一级以上的机构来整体协调管理所有工业园区。该机构由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及专家组成,作为本级政府的派出机构,职权配置要有相对独立性。主要行使两项职责,一是协调,协调一般行政管理同园区内管理的关系,协调园区间的关系;二是决策,对园区的一些重大问题、共性问题,比如园区规划、产业规划、优惠政策的制定等进行研究决定。这样做,能够真正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效率开发、高品位建设、高效能管理;能够使基础设施共享,公共资源共享,使资源和空间得到有效利用;还能够使招商引资资源(信息等)得到共享,改变重复招商引资现象。发展到一定阶段,甚至还可以建立一个超过县级的机构,以发挥更大更多方面的整合作用,包括:调整产业布局,提高产业结构素质和效益;消除不合理的行政干预,为要素的流动营造良好的环境;培育区域性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形成布局合理、协作关系紧密的生产体系;促进共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带,推动形成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网络;协调区域联手进行环境整治,实现企业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其次,各工业园区在确定的框架内负责具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管理及招商引资等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机构设置应该精干,不能“大而全”。

第三,管理、服务、经营应由相应的机构组织承担,使政事分开、政社(中介组织)分开、政企分开。对于区内的服务事项,如进区企业立项后到投产前的一切审批手续办理,进区企业投产前后的收费工作,以及文印、晒图、后勤保障等工作,可以设立综合服务机构,对部分事项实行有偿服务。对于区内的经营性事项,如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等,则应推向市场,由国资营运机构负责融资并作为业主,按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管理。

三、创新运作机制,促进服务高效廉洁合理、顺畅的运作机制,是履行职能到位的有效保证。涉及决策、规定、审批等事项采用行政管理程序,涉及经营活动则采取企业的管理方式,协调者、管理者、承办者、经营者、监督者各自到位,分工负责。一要建立园区自主

决策机制,要真正落实各职能部门委托或授予园区的各项经济管理权限,确保需政府管理的事项在园区内解决。二要建立园区高效服务机制。采取各种方式开辟办事绿色通道,实行政务公开,推行承诺制,减少审批程序,简化办事环节,尽可能一个楼层服务,一个图章解决,营造良好的园区投资环境。三要促成园区间建立良好的协商机制,树立一盘棋思想。各园区既要分兵出击,又要相互协商,体现在招商引资上,某个园区假如“吃不了”或者“不对路”,也不能就此放弃,而要及时将信息报告协调机构或者直接推介给其他园区,以谋求整体发展。

四、创新协作关系,形成工作合力园区在区域划分上是封闭的,在管理职责上是局部的,但其管理活动是开放的,与职能部门,与乡镇、村,与企业等方方面面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要形成合力兴工的浓厚氛围,在与职能部门的关系上,经济管理部门对职责权限赋予要明确、到位、简洁;人事人才部门要随时掌握园区人才状况,开放人才信息库,并建立如何使人才引进、留住、用好的机制;在与乡镇(街道)、社区(村)的关系上,所在乡镇、社区的规划建设要首先考虑园区的需要,其政府管理要优先体现园区发展所需的服务,如配套设施、治安安全设施的建设等,而不能有园区内外之分,另一方面,对所在乡镇、社区(工业园区外)的公共设施,也要发挥园区各类组织机构的作用,共同组织开发,给入园企业提供广泛的设施配套的购物、娱乐、休闲等场所。同时,根据入园企业发展需要,还要积极合作开展对当地劳动力的对口技能培训,既能提高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素质水平,又能有效

转移农村劳动力,加速推进城市化的进程。

第五篇:如何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几点建议

新塘乡财政所刘新

乡镇财政是乡镇政府为了实现其基层政权的职能,在乡镇范围内对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进行的分配和再分配。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是乡镇与县(市)和乡镇与企事业以及乡镇其他经济单位之间在收支划分和财政、财务管理职责权限方面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乡镇财政管理的基本规范。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是要正确处理乡镇财政分配中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乡镇财政是财政体系中的基础环节,深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促进乡镇经济发展,关系到公共财政的振兴和政权的稳定,关系到经济能否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因此,认真调查研究乡镇财政体制现状,分析其利弊和主客观原因,积极探讨解决对策,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九江县乡镇财政体制改革自2007年全面实施了“乡财乡用县监管”,经过三年多的运转,运行秩序良好,既保证了乡村两级基层政权组织的运转,规范了“三农”资金管理,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又坚持了财权和事权的统一,增强了乡镇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实现了乡镇政府由单一管理转为多元化的服务性政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和民生问题的日益重视,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加大,所有惠农、支农资金全部由乡镇财政所负责管理,因此,迫切需要完善乡镇财政职能,进一步的深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

一、现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运行的成效

(一)乡镇贫富差距缩小,经济薄弱乡镇财力显著增长。在体制执行期内,县财政对经济条件好,财力有增长的乡镇,适当多集中部分财力,同时在体制结算、转移支付等方面,对经济条件差的经济薄弱乡镇进行倾斜,从而通过合理调节财力,促进了地区间的均衡和协调发展。

(二)创新了乡镇财政管理理念。各乡镇把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作为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强财政监管、规范理财行为、转变政府职能、化解乡村债务和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的重要手段,推进了财政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树立了“为公理财,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财政发展新理念。引导乡镇领导树

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杜绝了乡镇举债搞建设,超前消费的错误行为,从而,为不断提高乡镇理财、聚财和管财工作水平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三)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乡镇所有银行账户取消后,各种渠道资金都进入财政专户,便于资金“捆绑’使用,为政府统筹管理资金和运用财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基本克服了资金分散所造成的损失。同时,通过财政预算的编制核定及资金统一核算、综合平衡,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规范化、防止资金流失与挪用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四)规范了乡镇政府理财行为。一是乡镇财政预算内外收入全部上缴县级财政集中管理和核算,确保了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促进了乡镇收入有效增长。二是支出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顺序,合理安排支出和拨付资金。三是粮食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等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按照二轮土地承包核定粮补面积,在基层信用社为农户统一办理“一卡通”,确保了资金专款专用,惠农政策的落实。四是实行乡镇长一支笔审批,财政所监督,提高了乡镇遵守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的自觉性。

(五)规范了乡镇会计工作秩序。过去,乡镇由于受资金分散、分配主体多元化,以及乡镇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乡镇会计核算工作很难达到《会计法》、新会计制度和新财务制度规范化的要求,会计工作秩序比较混乱。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后,填制报表等专业性强、规范性和技术性要求高的会计核算工作由专职会计完成,促使单位会计核算的质量得到了根本保证,也有利于逐步建立起“统一收付、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和“单一账户”运行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六)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村级财务实行“村财村用乡代管”制度,村级财政补助支出实行报账制,由村书记审批,乡镇政府、财政所双重监督。进一步规范村级支出行为,确保了村级组织的基本运转,积极引导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开展“一事一议”,采取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的形式调动农民“一事一议”的积极性。

(七)促进了乡镇财政职能发挥。“村财村用乡代管”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乡镇财政职能的转换,财政所把工作重点由过去的收支管理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其业务工作不再单纯是“征收税款”和“上划下拨”,而是面向基层,服务为主,认真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等各项国家对农民的惠农政策管理工作,使基层财政服务发展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现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成效的同时,还应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必将影响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一)财政制度执行不力,监管不够到位。一是存在坐收坐支现象。社会抚养费收支两条线政策执行不到位,该上缴的不及时上缴,该划拨的不及时划拨,致使各乡镇隐匿了大量财政收入,影响了县级财政对乡镇实行转移支付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二是乡镇税收征管成本大。乡镇通过给税务部门划拨工作经费等形式,变相增加税收征管成本。四是财政监管不到位。没有开展有组织的经常性财政、财务大检查,没有对违反财经纪律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追究责任,致使财经纪律难于执行。

(二)乡镇可用财力少,资金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突出表现为:一是乡镇事权远远大于财权,乡镇的刚性支出压力不减,乡镇的支出控制难度较大。二是乡镇每月的可用资金有时和实际工作不对称,乡镇资金的调度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政府的正常工作运转。

(三)配套改革进展缓慢。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须同乡镇机构改革、化解乡镇债务等改革配套进行。从我县目前的实际看,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乡镇政府的自主收入大幅减少,而又缺乏新的财源增长点。导致乡镇政府财政困难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大部分乡镇依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的意识很强。同时,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一些乡镇培植税源创收的积极性不高,化解乡村债务缺乏主动性,存在着依赖上级财政解决的现象。

(四)村级组织运转困难。我县按照省市文件精神,已逐年提高了村级组织运转财政补助资金,但还存在村级组织运转困难,究其原因一是村干部报酬过低,村干部每月报酬800元左右,难以调动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二是村级自主收入难以监管,村级土地承包费、公产租赁费收入由村级管理,自有资金游离在政府和财政监管之外,使乡镇政府和财政的监督职能难以发挥。

(五)乡镇财政工作任务繁重,人事管理缺乏流动性。乡镇财政处于财政管理体系的末端,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工作面广,服务项目多,补贴兑付工作程序和标准要求较高,任务十分繁重,工作量比税改前增加了两倍,但乡镇财政人员却严重不足,个别乡镇甚至不足3人,管理和监督难分离,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能有效实施,财政资金安全存在潜在风险。乡镇财政干部有些在一个地方一干就是几十年,原地踏步,人员流动渠道不畅,形成“两管两不管”的尴尬境地,长期得不到提拔任用,工作无活力也无动力。

三、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建议

(一)进一步明晰县乡两级政府的事权,科学界定支出范围。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确定乡镇政府的支出范围。乡镇财权与事权的划分,关系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利益调整,而且必须通过立法、司法、执法和行政等多种手段予以实施。乡镇事权包括行政事业人员(含离退休人员)工资(含津补贴)、公用经费、场镇管理运行经费、医疗经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村(居委)干部补贴、村(居委)办公经费、乡村道路维修费、低保配套费、优抚经费、五保户供养费等。并且要根据乡镇收支规模等实际情况,分类制定乡镇财政支出范围和各项开支标准,规定和完善财务审批程序,统一财务核算制度,加强支出管理。

(二)合理划分县乡财政收入。一是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执行增值税、所得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土地增值税等税种的分成比例,并把能征收的税种尽量留给乡镇。二是根据乡镇事权范围每年确定乡镇支出基数。按当年预算超收确定一定比例进行县乡分成,乡镇留足刚性支出基数和超收分成的部分后,余下的上缴县财政;属收不抵支的乡镇,由县级财

政转移支付定额补助。三是不再直接向乡镇下达财税收入任务。预算仍划分县级收入和乡级收入,但乡镇财税收入任务,由县级征收部门负责组织完成,乡镇政府及财政所负责财税工作的协调及税收的具体征管,县对县级征收部门按预算确定的总任务建立财税收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乡镇政府由于招商引资,利用当地资源等开辟新的财源而新增的收入,在超额完成财税收入任务的前提下,县对乡镇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实行超收分成奖励办法。

(三)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一是严格财经纪律。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严格收支两条线,严禁坐收坐支;财政部门要及时划拨权属乡镇的资金,必须当年划拨兑现。二是严格财务监管。建立税收信息共享机制,严禁转引税收;要健全完善制度,加大财政、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力度。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凡违反国家财经纪律规定,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研究乡镇发展扶持政策。一是建议扶持经济薄弱乡镇的政策能通过转移支付的办法得到继续贯彻,努力实现乡镇之间的平衡。县财政在制定转移支付政策时,要更多考虑贫困乡镇,加大支付力度,保证贫困乡镇财力不断增加,努力实现乡镇之间的基本平衡,做到“富乡镇有肉吃、穷乡镇有汤喝”。二是关注乡镇用于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投入。乡镇近年来在改善民生方面面临的压力比较大,既费神又花钱,想做点事财力又不允许,压力比较大。建议县政府对乡镇用于解决民生方面的投入予以关注,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适度进行帮扶。三是尽力实现财力下移。对于上级财政部门增加的转移支付资金,本级财政增加的可用资金,尽可能地向乡镇倾斜,缓解乡镇财力的不足,解决乡镇实际困难,支持乡镇发展。

(五)合理确定乡镇财政的支出顺序。按照“乡财乡用县监管”的要求,在预算共编的基础上,实现财政支出“一保工资,二保运转、三保民生”的原则,合理确定财政支出顺序,切实加强乡镇财政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六)增加基层财政公用经费。近几年来,国家支持“三农”的政策不断出台,这些惠农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增收的积极性,而这些资金的操作与监管,全部由基层财政所承担监督职能,加大了工作业务量,而这部分资金根本

无公用经费,工作经费不足已严重影响财政干部服务职能的履行,影响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只有充分保障财政所的公用经费,才能实现基层财政的财权和事权相统一。

(七)减少乡镇事务负担。用体制激励乡镇发展经济,但也要注意在当前乡镇收入来源渠道非常少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减轻乡镇事务负担,给乡镇减压松绑,让乡镇休养生息,以利今后发展。收入任务不与乡镇挂钩。不向乡镇特别是农业乡下达不切实际的经济指标任务,让经济增长顺应经济规律,同时减轻乡镇负担和压力。

(八)加大对乡镇的支持力度。要按照“简政放权、理顺关系、规范分类、加强基层”的原则,将能下放的权力尽量下放乡镇,加大对乡镇的财力支持,逐步提高人头经费标准,确保乡镇政府正常运转和职能充分发挥;提高基层福利待遇,推进乡镇干部合理流动,努力改善乡镇干部的工作环境。

四、结束语

通过这次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调研活动,深感农村综合改革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只有充分认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才能在工作中与时俱进、创新求实,不断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促进农村综合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

下载进一步推进松江工业园区管理体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进一步推进松江工业园区管理体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几点建议 新塘乡财政所 刘新 乡镇财政是乡镇政府为了实现其基层政权的职能,在乡镇范围内对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进行的分配和再分配。乡镇......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切实贯彻落实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力搭建园区发展平台,构建园区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举全县之力强攻工业、决战园区,力争早日......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关于对解决职工子女入托和上小学的建议的答复九三学社黄山风景区支社:一直以来,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对职工子女就学问题都高度重视,2008年和2010年,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

    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精选合集)

    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现状]我县工业园区规模小,效益差,运行质量不高,占用资源与产出效益不成比例;名牌拳头产品缺乏,市场占有率不高,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小。 [建议]首先,开通“绿......

    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

    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 作者: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公用事业管理局时间:2011-4-14 16:15:15网友评论 0 条为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提高城市管理工......

    进一步完善小额信贷扶贫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小额信贷扶贫管理体制 杜晓山 在开展政府主导型小额信贷扶贫工作中, 陕西省是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省。但是目前小额信贷扶贫工作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贷......

    如何进一步推进希望工程

    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的“希望工程”自1989年实施以来,全国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25亿多元,以“一助一”的方式,改变了260万名贫困学子的人生命运,资助援建的11266所希望小学......

    如何进一步推进希望工程

    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的“希望工程”自1989年实施以来,全国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25亿多元,以“一助一”的方式,改变了260万名贫困学子的人生命运,资助援建的11266所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