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 建立开放性阅读教学
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建立开放性阅读教学
传统语文教学偏重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语言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将语文课程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进行比较,可以看到,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人们对于语文材料应该有理解一致的地方,否则人际交流就无法进行。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一、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饥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发挥网络教学优势,营造开放性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身心自由舒展地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广读、多读才能有所悟,广读、多读必须要有大量阅读的材料,网络教学就可以提供丰富的适合儿童阅读的材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研究表明,一个人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环境中,身心处于一种自由安全的状态里,参与活动的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表现欲大大增强,思维也会异常的活跃。因此,我们的课堂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真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搭建思考探索的平台,实现学生、老师、文本三者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这是张扬学生个性的前提条件。
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促进学生探索求知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美国社会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本质中最殷切的是‘渴望被肯定,被常识’”。课堂上要努力做到爱着教,鼓励着教,启发着教。以激励的语言,欣赏的态度,商量的口吻调动学生学习,等待他们,包容他们,引导他们,做到目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这样,学生不用担心会受到当头棒喝,也不用害怕自尊遭受伤害。他们在得到认可,受到尊重,身心处于绝对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就能无所顾忌地全身心投入到阅读教学活动中,真正体验到探索、求知的魅力,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快乐,找回良好的感觉。从而自主的、积极地发挥潜能,展示自我,产生继续探索的内部动力,为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三、利用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驰骋的空间
网络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习惯、方法等因素,多方创设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网络教学环境,还提供了丰富的网络阅读资源,网页图文并茂,有声有色,适合儿童年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网络资源提供的丰富的学习内容,学生的阅读需求随时得到满足,维持了阅读的兴趣,就这样,网络教学轻而易举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以往的阅读教学,大多是老师设计问题,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讲读,学生就像一群小羊,被老师牵着吃圈定的这块草地上的草,最多是体验一点本范围内的新感受,这样的学习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新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可以打破这一固有的课堂结构,就如牧人把小羊带到一片肥美的草场边(如文本),让它们根据自己的口味自行选择喜欢的草品尝,并互相
鉴赏,充分调动参与者的能动性。首先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为平等对话和交流准备充足的材料,然后点击学生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刻的部分,直接调动学生的个体体验进行交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驰骋的文本学习空间,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如一位老师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后,让学生谈一谈读后心中的滋味,学生依已有生活阅历、知识积累和对课文的充分感知,纷纷抒发内心深出的感受,有的说感到骄傲,有的说苦,有的说愤恨,有的说不是滋味。接着老师又让同学们把引起自己感悟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在读品的过程中,老师适时地给予点拨,激励,同学们自主求知的欲望得到满足,受到尊重,就能自发地调动各种储备分析、辩论、感悟,积极地参与到与老师、同学、文本的对话中,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自我、激扬情感、启迪思维的舞台。
四、调动学生生活实践,构建更广阔的语文学习领域,促进个性发展 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引导学生与作者“共同生活”,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到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的越多,了解就越深切。因为“语言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探寻拓展学习者积累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的有效途径,构建打破学科界限,校内外界限,学生与生活界限的更广阔的语文学习领域,让学生充分感受生命的律动,情感的起伏,从而丰富人生的体验,更加完善人格的人性。
(一)调动学生广泛积累,多方位学习语文,发挥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中注重不让教材做为单一的凭借,不囿于课堂、校园,而是与家庭、社会活动相通,利用网络教育,广泛集累准备,多方位学习语文,充分发挥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如《桂林山水》是一篇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佳文美篇,组织学生利用课余,上网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文字资料,在翻查资料中体会“发现”的愉悦;课上通过凭借图片再造想象,品味课文取舍的精当,用词的准确,体味语句的优美、抒情。
结合电视记录片《桂林山水》,引导学生跟随欣赏秀美的风光。学生以
共同收集的大量资料为背景,在各自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靠感性知识的积累和理性知识的获取在具有更广阔的底蕴的基础上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体现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二)跨越时空,丰厚对语文的感悟,丰富个性的内涵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文学作品有其相同相通之处,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它们找出来,让学生在比较中阅读,丰富他们的经验,可以强化感悟和理解的过程,更好地张扬学生的独特个性。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就可以把《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等送别诗放在一起在比较中学习,感悟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凝注人文情怀。
(三)引导生活体验,丰富人生阅历,促进个性升华
以亲身经历解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已有经验融汇到学习的过程中,也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阅读也包含着阅历生活、解读人生。在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的生活体验,不断丰富人生阅历,促进个性升华。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只有长空高远,才能尽现众鸟竞飞的自由;只有大海深广,才能任凭鱼儿纵情腾跃。我们的阅读教学只有建立充满活力的开放性的课堂,才能为学生施展个性、张扬个性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进而塑造完美的人格,培养创新精神。
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建立开放性阅读教学
姓名:张 后 生
单位:洛阳市吉利区吉利乡中心小学电话:***
第二篇: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
师者授业、解惑,必与时俱进!
浅谈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泉州市安溪县龙涓乡山坛小学
肖亚琼
【摘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教学方式进步把教学内容传递 给学生多样化,如何结合信息技术更好更深刻的引导学生学习,更好的教导学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更好的接受。
【关键词】语文 信息技术 方式 接受
子曰:“有教无类。”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有教则无类”,可见“有教无类”是教育的结果,不是前提。鉴于以上,我着重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语文和信息技术结合教学方式尝试和探索。
现在的教育方式出现多元化,高效的而又便捷的教学。符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方式结合,我们在探索适合当地条件,符合地区文化以及跨域性的补充,听取各种意见;只有听取多方面意见,全面了解情况,才能明辨是非作出我们需要的选择。但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在探索的道路上会有这样货那样的问题。创新就有风险,就有可能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失败 是成功之母。开拓创新路上的失败能够启迪后人。
(一)以创新发展新的教育活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凡是阻碍人才培养的,我们都应当改革。”改革,只有改革才是教育创新可持续的根本保障,只有改革才能革除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中国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还不尽合理、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任务艰巨、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还有待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有待完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的空间还有待拓展等,都需要靠创新管理来驱动。创新是一种文化,但更是一种制度环境,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生长出来,创新需要必要的管理,但更需要切实的服务。改革,就是要靠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来释放教育创新发展的活力,来为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管理者少一些计划思维、少一些直接管理、少一些不当干预,多一些实实在在的服务;教育者多研究不同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必须形成的核心素养,千方百计提高教学水平。
(二)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优势
Internet 在我们中国普及面很广,包括(城市、县、乡、村及直辖市等等)这是我们应用的基础,Internet有强大的信息库,丰富的影像、录音、文字、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在网络环境搜索我们需要的资源进行整理,归纳,选择符合当前阶段的学习,并加以利用。
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说的语文能力,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培养,而学生的实践中化被动为主动。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学习环境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方式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许多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 的接受器、前人知识经验的存储器,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
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优势:
1.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怀境的创设。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3.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4.互助互动,培养协作式学习。
5.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的发展。
但新的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的准备不足时,容易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住处源的地位有所降低。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直接提供信 息,而是培养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他们的学习探索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控制支配地位明显地降低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自由空间则更加广阔。
(四)信息技术的交流
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密切,一起探讨新课程理念、教育教学对策、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做到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深入观察和思 考学校学生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不足,拓展了眼界,开阔了思路,锤炼自己的能力。
信息技术可以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学生在网络上或群里的交流和心情可以使老师先一步了解学生老师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关注学生情感易产生师生共鸣.“教”和“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两者的统一会产生师生的共鸣点,老师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共同发展。
信息技术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主动出示学生每天的活动记录,有哪些突出表现;与家长一起为学生制定共同的学习任务;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在家表现,个性倾向等等。任何一种方式都有不可能是万能的,而当采取多种多样方式进行沟通,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会见效。重要的是要让家长产生信任和理解,家长和教师彼此都能从对方那里学习有关学生教育的经验和知识。
社会在发展,我们要不断的尝试改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有教无类”不是说说而已,针对学生我们提出更好更有用的教学方式。泰戈尔曾说过:“真正的目的不在于达到极限,而在于追求无限的完美。”教育是没有极限的,但我们可以追求过程的完美。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
王毅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过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详略得当、有顺序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能说说你们过春节的一两件事
吗?
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
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
序号。
2.请学生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不
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3.交流汇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
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
等初步感受。)
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
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
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
时间
主要事例
腊八
腊八粥,腊八蒜
腊月十九
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二十三
祭灶
除夕
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元旦
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
庙会
元宵
悬灯结彩,放花炮
3.交流填表情况,老师相机在表格中板书关键词。有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
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
1.通过阅读填表,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元
宵节)
2.除夕和元宵节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请找出相应的段落,试着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
五、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知道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朗读了自己喜爱的段落。课文中还有很多生字新词需要大家用心去揣摩,联系上下文记住它们的音形义。下节课我们进行听写比赛。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过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详略得当、有顺序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能说说你们过春节的一两件事
吗?
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
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请学生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
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交流汇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
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 等初步感受。)
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
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
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
时间
主要事例
腊八
腊八粥,腊八蒜
腊月十九
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二十三
祭灶
除夕
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
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元旦
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
客,逛
庙会
元宵
悬灯结彩,放花炮
3.交流填表情况,老师相机在表格中板书关键词。有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
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
1.通过阅读填表,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元
宵节)
2.除夕和元宵节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请找出相应的段落,试着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
五、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知道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朗读了自己喜爱的段落。课文中还有很多生字新词需要大家用心去揣摩,联系上下文记住它们的音形义。下节课我们进行听写比赛。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反思
当前,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它提出了语文应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它应该扮演着育人、启智、染情和美心的作用。因此,树立“大语文观”,让语文教学充满美感,让学生通过阅读,探究,写作,交流,欣赏,获取文字的美,生活的美,创造的美,是新世纪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切入口。同时,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让老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灵活多样。改变了信息的呈现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运用多媒体加大课堂信息容量,拓宽学生视野。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提高教学效率。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提高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优势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应该说是非常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获取与建构,有利于知识的存储。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品味语言文字,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语文学科历来是学生最头疼的一门课程,因为它往往枯燥无味,同时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见效比较慢。学生对语文学习往往没有兴趣,缺乏动机,但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使这一现象大为改观。信息技术使知识活化、具体化,同时还能创设一些文字无法表现的情境,实现多方的人际与信息互动,信息技术条件下,资源具有无限丰富性,如果能够提供给学生合适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将会大大提高。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
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那么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为语文课堂教学增加学习信息量。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书本)等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师生双方利用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交流、讨论、启发等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4.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信息技术条件下,知识丰富多样,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表现得灵活多样,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需灵活地进行选择,发展自己的特长,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使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提升。如平时在现实生活中不爱说话的学生,提供网络情境进行创作、交流,这可能让他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弥补现实缺陷,让自己找到自足感,树立自信。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过程中的问题与思考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但是,也应当看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目标定位不准、信息资源运用不当、探讨研究不够深入、情感交流不足、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不强等,需要我们注意并进行认真思考。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时,需要强调的几点是: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课程整合是将计算机看作是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意味着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全面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其中关键是,如何使计算机成为学习的一种重要工具,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课程。卡特和米勒指出,“成功的整合,意味着学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而不是作为基本技能的机械训练的传递系统。”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达到课程目标,而且能够培养真实生活的知识与技能。”
3、整合强调坚持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课程的原则,从学科课程目标出发,并考虑学科特点、具体教材内容及学生年龄特征等要素去精心设计应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前景是美好的。但是如果因为如此就将传统教学完全否定,也未免过于极端。虽然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突破了教学的内容和时空,但是,若想完全取代现实中的教师,至少目前还是不可能的,尤其是语文学科。因为,语文教育是涉及一个国家的精神、思想和人文底蕴的学科教育,它更多地注重在学习中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学生,以形象唤起美感,以意境领悟主旨,以培养语言意识和语文习惯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