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力中听力的培养2011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力中听力的培养
学习力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一种学习能力,它着眼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和持续学习,以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倾听,是学生获取信息和提炼信息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和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只有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保证活动有效进行。难怪著名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卡耐基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听力就是听的能力,是指听者吸收和理解语言材料所载信息的交际能力。“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听、说、读、写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听”位于四项技能之首。也明确指出,一、二、三至四年级听力应达到一级水平,五至六年级达到二级水平。但通过每次检测发现,80%的高年级同学达到一级水平,只有20%的学生达到二级水平。大部分学生离二级水平有一段距离。怎样培养学生倾听以提高学习力呢?作为一线的英语老师,在英语课上我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
小学生的注意力大多不太容易集中,导致绝大部分小学生的听力能力普遍较弱。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英语教师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多向学生提问或者出示话题,让学生进行Free talk.如: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s your name? Where were you yesterd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ect.其次,要营造氛围,让学生多听。英语毕竟是外国语言,在我们的周围也缺少听英语的环境,大部分学生只能在英语课上接触到英语。如果平时英语听得少,学生就会感到听英语如
听天书,半天都没有反应。所以平时要持之以恒地组织学生听录音,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英语的“聋哑症”就会逐渐减少。最后,要教给学生听的良好习惯。要训练学生听的时候要“一看二听三多想”,“一看”指的是上课要看好老师,特别是老师的嘴形,以便于自己可以模仿。这在单词和音标的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二听”英语课堂听的机会很多,既有听老师的,也有听同学的。课堂上要求学生既要听好老师是如何发音的,也要听清同学之间的发言。这样就能多角度地训练到自己的听力,也能完全的投入到课堂中去。如果学生只是一味地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言的机会,而不理会同学说了些什么或是趁机“发呆”的学生怎么能期望他学好英语呢。所以老师要先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如何上课,并且及时给与一定奖励给能坚持倾听别人发言的学生。“三想”意思是精力高度集中,具有一定的分辩能力,知道别人的意思,并且做出一定的反应和正确的判断。对于那些勇于纠正别人错误的同学可以全班鼓掌一下,也可以适当发一些小奖品。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让学生在听中明确学习要求,以便更好的进行活动,可适当地运用一些游戏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例如课前做“传话游戏”——教师来到一个小组前面,把一句话说给第一个同学听,然后让他传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传给第三个„„如果没有说错,那么整个小组的同学都能得到一面小红旗,这可是评“最佳倾听小组”的依据,所以同学们听起来会特别认真。有一次,我又进行传话活动,那句话是这样的:There are thirteen berries in the box.几个小组同时进行传话活动,结果有一个小组传错了,最后一个同学汇报的结果是:There are fourteen cherries in the box.我趁机进行教育:如果我们不学会倾听,很多数据都会弄错,科学还有什么权威?可见认真听别人讲话是多么重要呀。
二、培养良好的听力方法与策略。
在指导学生做听力练习与测试时,掌握良好的听力方法与策略会让学生如虎添翼。没有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恰当的学习方法必然影响听的效果。小学生常犯的毛病有:听前没有准备;边听边用中文去翻译;一旦遇到一个听不懂的地方就停下来想;听的练习完结后不会检查等。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策略,介绍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练习形式。
1、在听之前先默读要听的内容。如果是图片,就先看图,用英语猜猜关键意思。
2、听力过程中的方法。要求学生拿起笔头,聚精会神地听录音的内容,在听的过程中,遇到不会的或者听不懂的地方不要着急,尝试通过上下文猜它的意思,不要停留在听不懂的地方,而要继续认真地听下面的内容。
3、听力过后的检查策略。听完后要读一读,检查有没有漏写复数形式,动词的词尾变化有没有写好,等等。通过多次的培养,我的学生目前的听力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经过两个学期的训练,倾听的习惯有所提高。大部分同学从一开始爱插嘴,甚至叽叽喳喳地不顾别人的感受,到现在能完整的听完老师或别人的问题再举手发表意见,采访时能听完整别人的话。从原来做听力测试时不专心听,到现在能用笔头指着听;从原来听了不久就放下笔来搞小动作,到现在能认真坚持到结束,而且结束后进行检查。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倾听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坚持不懈地去抓,让学生在倾听中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让良好的英语听力所带来的乐趣永远沁润倾听的花香。
第二篇:小学低年级中听力的培养
在小学口语中,听力的培养既是口语训练的基础,又是口语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听,就不会有说,就像聋和哑往往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一样。“听”是人体感觉十分重要的一种形式,它是儿童学习语言、获取信息、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活动中,“听”都是学生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由于长期受“重文字轻口语”的影响,听和说的训练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听力的培养更为忽视,至使小学生的听力普通较差。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听的不全。学生“听”的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使得“听”到的信息不清楚、不真实、不完整。学生的“听”受兴趣与环境等因素影响,注意力不持久,使得学生“听力”较低,效果很差。
2、只听不想。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只注意记存知识的表象,只注意听觉的参与,而缺乏思维的参与,使得学生“听”的层次较浅,效果不佳。
3、教师不练。教师对学生“听”的能力的训练不够重视,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训练形式无意识,训练无计划,使得学生“听”的潜能没有得到挖掘。
4、缺少听记的方法。不善于边听边思考、边记忆,不能以话语的联系中去理解、去记忆。所以往往听了前句,不能听清后句,或者边听边边忘。
在“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训练中,“听”排在第一位,它是其他三项技能的基础。学生“听”的能力的高低和“听”的效果的好坏与学生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抓住了学生“听”的能力培养这个点,就能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发展。
听力是人类特有的智力活动,是人们对语言信息的一种认知能力。听话过程是边输入语言信息(声音符号),边理解语言信息(语句的含义),边储存语言信息(理解后经过加工的浓缩的信息)。加之有声语言具有“声尽语失”的特点,听话时必须反应迅速,才可望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由此可见,听话能力至关重要,不容忽视。
听力必须从小培养。因为,听力训练可以培养学生集中的注意力,敏捷的思维力、联想力和记忆力。某学生如在极短时间内抓住教师讲解的主要内容,这表明他的思维水平、记忆水平较好。反之,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其听力往往较差。所以,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的,听力训练还可以促进其他能力的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常常出现无意观察或笼统观察。对学生“听”的能力的培养,应当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实际,结合“说、读、写”三项能力来进行,培养学生从听懂一句话到听懂几句话、一段话、一篇/Shijuan/“
target=”_blank“>练习,尔后或通过找卡片或做游戏等,以培养学生的听辨音的能力。
所谓辨意,就是让学生对语言信息的正误进行鉴别,训练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提高听的敏感性。如在上听说训练课时,可在句、段中夹杂一些错词、病句让学生听后作出判断,指出错误,予以矫正。小语第四册练习2第6题安排了这项训练,其中有一句“春天,粉红色的荷花开得真美丽。”教学时可这样进行:
师:小朋友,听老师念句子。你们边听边想,这句话是对还是错,是对的,请鼓掌三下,是错的,请摇手,并想想哪里错,应怎么改。
师:春天,粉红色的荷花开得真美丽。
生:摇手。
师:这句话为什么错?请说说理由。
生:因为荷花是夏天开的,所以错。
师:说得真好,这句话应该怎么说?
生:春天,粉红色的桃花开得真美丽。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夏天,粉红色的荷
花开得真美丽。
也可以进行专项训练,直接培养学生听的品质,提高学生听的质量。如读一句话,将重音放在不同的部分,让学生说说要强调的意思,如“我是中国人”,将重音放在“我”身上,便是强调“谁”是中国人;将重音放在“是”上,便是强调“是不是”中国人。再如快速读一段学生未接触过的话,让学生说说这段话的大意等等。
除此之外,也可以在讲评写话时进行辨意训练,还可以在朗读指导时,运用辨意的方法来指导学生掌握重音、停顿、语调等朗读技巧。
2、边听边记。
小学生听人讲话,一句两句容易弄明白,但如果故事较长,就常常听不全,漏掉一些内容。因此,教学中要指导孩子一边专心听,一边在脑子里默默地记忆。记忆的方法很多,主要是在听的时候让学生抓主要内容,抓关键词语,抓中心句,只有这样才记得快,记得准。教师可以给一则故事、一段新闻,听前提出问题,听后让学生回答,提高听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边听边记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如小语第四册练习2第七题《猫医生过河》中“听故事回答”,教学时可这样进行训练:第一步:(出示挂图)训练学生仔细看图,说说图画上画了哪些小动物,主要讲谁的什么事?第二步:听老师讲故事,你们一边听一边记:(1)猫医生为什么要过河?(2)猫医生为什么过不了河?听后让学生根据问题用上“因为……所以……”这一句式分别复述。第三步:你能把这个故事的起因连起来说给大家听吗?学生们同桌互说,指名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边听边记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听别人说话,必须边听边记,听到后面的还要记住前面的,这样才能留下完整的记忆表象,大脑言语听觉区才能展开分析、判断、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从而达到“听懂”的目的。为了培养学生边听边记的能力,我们可以经常让学生进行“听后说”训练。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边听边记的能力。
3、边听边想。
对人家讲的话,首先要听清词句,并默默地记下来,这是前提,还要想一想,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自己听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不论是在平时,还是在上课听讲,都要用心思考,只听不想,听的内容是记不住的。要指导学生善于抓住重点,善于抓住别人讲话的思路,做到老师(教者)、课文(作者)、自己(听者)三者思路的统一,掌握听讲的要领。
听人说话还要能抓住重点,把握主旨。这就要求听话时要听在耳朵里,想在心里。为了培养学生边听边思考的习惯,要重视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听”。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进一步提高他们听的能力。
有些/Shijuan/”
target=“_blank”>练习。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一文时,学生已初步知道,课文主要讲狐狸想方设法骗取乌鸦嘴里的肉。我就设计了“狐狸和乌鸦各是怎么想的?”这一问题,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当读到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时,我就问学生,这时的狐狸心里会怎么想?当乌鸦听到狐狸赞美它的羽毛漂亮,唱歌动听时,它是怎么想的?通过想象,他们说出自己心底里想说的话,童心十足,真实可爱,达到了说话训练的目的。
教材中“看图说话、写话”素材,稍加改变,也能成为听说训练的好材料。例如《玻璃窗被打破以后》这一课,我先出示第一张上面有一个足球和一扇被打破了玻璃的窗户,一边对学生说:“小明和小刚放学后在院子里踢足球,一不小心足球飞向老奶奶家的窗户,只听‘砰’地一声……”再出示第二张投影片,上面画有翘起大拇指的一只手和几张1元的人民币,接着说:“请同学根据前面图片反映的故事内容,展开想象把故事讲完整。”有的说:“小明和小刚敢于承认错误,主动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凑在一起去赔偿,得到老奶奶的称赞”;还有的说:“小明和小刚赶紧躲起来,后来被大人批评了,觉得不对,再和大人一起到老奶奶家,向老奶奶赔礼道歉。”
4、边听边写。
听写是一种听和写的训练,听是前提,写是听的结果。只有听得懂,才能写得无误。训练的步骤可以由听写一句话到听写几句话、一段话。听写的方式可以是教师一边报,学生写;也可以是老师完整地报几遍,然后再让学生回忆,把听的内容写下来。听写是训练听的能力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长久训练,可使学生“听”时注意力集中,既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又进行了书面语言的训练,增强记忆力。
听记词语,扩增听的容量。在学生感知课文,认识生字词后,进行听记词语的训练。这当然不是一个一个地听写,而是将要听写的词语划分成一个个词语数量不同的组块,第一次只听一个,第二次一下报出两个,第三次一下报出三个,每次只报一遍,这样不断增加听记数量。其实每个组块中的词语并不是互不相干,毫无联系。这样的训练不但潜移默化了听记的方法,长此以往,必定能不断扩增听记的容量。
5、边听读边欣赏。
听读欣赏具体地说是听听、读读、欣赏欣赏。它是利用音像、文字和图片(视觉)教材,在听(动耳)和读(动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语言文字、音乐、美术,评价人物,从小陶冶孩子的情操,进行美的教育。
这样很自然地将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多听、多读、多讲,使学生学到了东西,丰富了想象力,提高了朗读水平,培养了朗读能力和初步的欣赏能力。
(二)听力训练的评价。
观察学生的听力有没有进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测评价:
1、教师说一段话,让学生在极短时间内抓住教师讲解的主要内容,这表明他的思维水平记忆水平较好。反之,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其听话能力往往较差。
2、检查学生有没有认真听他人说话的习惯。听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听的能力其实也是理解能力。关于理解方面的内容,则要循序渐进,按年级的要求逐步提高,体现训练的阶段性。每周安排一次口语训练课,分阶段进行评价。第一阶段:安排一些学生说话,并观察其它学生中途有没有插嘴。在这一阶段中,要求插嘴的学生人数逐步减少,插嘴的学生只有少数几个时,才体现出训练有所进步。第二阶段:要求几乎没有人插嘴,如果达到这个程度,就表明学生的听力有进步。第三阶段:不但要求没学生插嘴,而且,学生发言比较积极,能根据教师所提问的问题回答。这样就表明课题的研究有收获。
3、分层次训练。将训练对象分为听力发展较快的和听力发展较慢两个层次来具体要求。对于听力发展比较快的学生,我们要求其在第一阶段就做到不插嘴,在第二阶段时就能抓住教师提问的主要意思进行回答,在第三阶段时就可以回答的很完整。而对于听力发展较慢的学生来说,在第一阶段时,我们只是要求他们做到不插嘴,对于插嘴的学生给于暗示提醒,在第二阶段时则要求他们做到不插嘴,并能回答出教师的提问,在第三阶段时就要求他们能抓住教师讲解的主要内容进行回答。
具体训练的方法:
A、听后复述。
这是一种先听后说的训练方式,低年级儿童喜欢听儿歌、童话,训练的方式可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边看图片或实物,边听教师口述。低年级开始训练可讲两遍,如果听记内容比较复杂,应分步讲,分步复述。复述后要评析,以检查和提高学生听记的能力。
B、听后转述。
小学听记话语的能力不强,听后转述的训练可以发展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话的能力,培养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时,先由教师讲述所要转述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回忆,再让学生练习转述,最后是教师指点。转述虽然不全按照原话,但转述必须是客观的、完整的、正确的。教师可设计一些转述的练习。
C、听辨语病。
能听出别人说话的语病,对提高语言的辨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这种练习主要应在平时语文教学中随机进行。除经常性的听辨语病训练外,还可设计听辨语病的练习等。
D、听写。
听写是由教师口述一句话、几句话或一段话,学生听后,把它记下来。低年级指导听写一句话,要求学生静听一句,要求学生静听后再写下来。
通过九个月的训练,对以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使实践研究成果得到收获。
E、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a、到大自然去。
“到大自然去”也是一项口语交际训练。秋天里,在老师或家长的带领下,组织同学到大自然去看一看,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到田野里去,看一看稻子、高梁、大豆等庄稼成熟后的景象;到蔬菜地里去,看一看农民们收获葡萄、桔子、梨子的场面;到树林去,捡一捡落叶,捉一捉迷藏……,然后在班内组织一次“到大自然去”的主题班会,讨论讨论:秋天里有哪些有趣的事?如:帮助果农们收葡萄,到树林里捡落叶做植物标本,去小河里钓鱼,在竹园里学习、玩耍……,在讨论时,要把看到的事物说具体,并注意观察的先后顺序。
b、买文具。
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要求学生去商店里买文具,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在买文具时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问题:当你跨进文具商店的门时,售货员会对你说些什么?他的态度怎样?说话的语气怎样?给偿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对他是怎么说的?有礼貌吗?当你提出要求时,售货员是怎样为你服务的?你挑选文具时,他热情吗?你讨价还价
了吗?你买完文具走出商店时,你们又说了些什么?在与售货员交谈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举止文明大方。
学生买完文具之后,要求他们在小组里说说买文具的经过,然后选出说得好的到班上说。
c、打电话。
“打电话”是一项口语交际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先四人一个小组,互相之间表演打电话。两人互相打电话,两人注意听,并进行点评。打电话时,要把问题讲明白,要把有什么事说清楚。还要注意用上“请”“您好”“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分小组表演后,再推荐电话打得好的同学上讲台演一演,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评讲。回家后,给同学、老师、亲友打个电话。看自己说了些什么?别人说了些什么?把说的内容转告给同学听。
(三)听力训练的程序。
听力训练主要放在课堂教学,具体可以分以下几个程序进行:
1、教师提学生答。
在训练的第一阶段,可以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来实现课题的研究。这时,要求学生能比较完整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提问主要由教师负责,而学生只要求能准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半扶半放。
在训练进行到第二阶段时,可以选择半扶半放方式来进行。因为,这时学生的听力有了一定的进步,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其它学生来回答。在学生提问有困难或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可给予适当的帮助。这样,学生的听力可以得到很大的进步。
3、全部放开。
这是学生的听力训练进行到最后一阶段时所采取的方法。这时学生在别人讲话时,能捕捉住信息,注意力比较集中,会边听边思考,而且又已掌握听别人讲话时应注意事项的方法。所以,教师这时可以完全放开,让学生自己来提问,自己来回答,并且做到回答的问题比较完整。
“听”是将音转化成语义的过程,只有提高听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口语交际的水平。通过听力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边听边记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既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又进行了书面语言的训练,增强记忆。
通过多听、多读、多讲,使学生学到了很多东西,丰富了想象力,提高了朗读水平,培养了朗读能力和初步的欣赏能力。
第三篇:小学低年级中听力的培养
在小学口语中,听力的培养既是口语训练的基础,又是口语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听,就不会有说,就像聋和哑往往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一样。“听”是人体感觉十分重要的一种形式,它是儿童学习语言、获取信息、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活动中,“听”都是学生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由于长期受“重文字轻口语”的影响,听和说的训练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听力的培养更为忽视,至使小学生的听力普通较差。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听的不全。学生“听”的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使得“听”到的信息不清楚、不真实、不完整。学生的“听”受兴趣与环境等因素影响,注意力不持久,使得学生“听力”较低,效果很差。
2、只听不想。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只注意记存知识的表象,只注意听觉的参与,而缺乏思维的参与,使得学生“听”的层次较浅,效果不佳。
3、教师不练。教师对学生“听”的能力的训练不够重视,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训练形式无意识,训练无计划,使得学生“听”的潜能没有得到挖掘。
4、缺少听记的方法。不善于边听边思考、边记忆,不能以话语的联系中去理解、去记忆。所以往往听了前句,不能听清后句,或者边听边边忘。
在“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训练中,“听”排在第一位,它是其他三项技能的基础。学生“听”的能力的高低和“听”的效果的好坏与学生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抓住了学生“听”的能力培养这个点,就能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发展。
听力是人类特有的智力活动,是人们对语言信息的一种认知能力。听话过程是边输入语言信息(声音符号),边理解语言信息(语句的含义),边储存语言信息(理解后经过加工的浓缩的信息)。加之有声语言具有“声尽语失”的特点,听话时必须反应迅速,才可望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由此可见,听话能力至关重要,不容忽视。
听力必须从小培养。因为,听力训练可以培养学生集中的注意力,敏捷的思维力、联想力和记忆力。某学生如在极短时间内抓住教师讲解的主要内容,这表明他的思维水平、记忆水平较好。反之,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其听力往往较差。所以,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的,听力训练还可以促进其他能力的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常常出现无意观察或笼统观察。对学生“听”的能力的培养,应当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实际,结合“说、读、写”三项能力来进行,培养学生从听懂一句话到听懂几句话、一段话、一篇文章。这里所说的“听懂”,不仅仅是指听清楚“声音”这个物理外壳,还必须将所听到的内容迅速地分析综合,形成表象,深深印在脑海中,并通过初步的判断、归纳、推理,对所听到的信息作出反馈。
随着现代传声技术的发展和完美,声音直接替代过去靠文字来传递的信息日益增多,听力的培养日益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途径,使听话训练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训练学生学会“听”,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任务。
小学阶段儿童的听力培养,必须通过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才能逐步达成。在口语训练中,应该培养儿童具有怎样的听话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作了明确规定:能听懂普通话,听人说话时要注意力集中,能理解主要意思。在这三个方面的要求中,关于普通话的训练,应该贯穿各个年级的始终,特别是在一年级开始训练时,就应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养成良好习惯,关于理解方面的内容,则要循序渐进,按年级的要求逐步提高,体现训练的阶段性。
听和说都属于口头语言的范畴,听力的高低对说话能力乃至读写能力都有重大的影响,所以培养学生听力是口头语言训练的重要任务。
(一)听力训练的方式:
1、边听边辨。
低年级儿童听人说话,对一字、一词、一句都要细心听,边听边辨。教师让学生通过辨别多种声音,鉴别语言正误,矫正方言、语病等,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所谓辨音,就是要求能正确辨识语音、重音和音调高低。听话,首先要听清语音、语调,才能理解语言所载的信息。尤其所用语言(普通话)非当地方言(第一语言)时,语音辨别显得更为重要。具体做法,要结合汉语拼音教学进行,以培养学生的听辨音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新教材各册《练习》里,都安排了有关的练习项目。内容大体可分为声母听辨、韵母分辨和声调分辨这三部分。形式区别近音字、比较多音字、听读绕口令等。教学时,可通过教师读声母、韵母、音节,让学生模仿发音练习,尔后或通过找卡片或做游戏等,以培养学生的听辨音的能力。
所谓辨意,就是让学生对语言信息的正误进行鉴别,训练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提高听的敏感性。如在上听说训练课时,可在句、段中夹杂一些错词、病句让学生听后作出判断,指出错误,予以矫正。小语第四册练习2第6题安排了这项训练,其中有一句“春天,粉红色的荷花开得真美丽。”教学时可这样进行:
师:小朋友,听老师念句子。你们边听边想,这句话是对还是错,是对的,请鼓掌三下,是错的,请摇手,并想想哪里错,应怎么改。
师:春天,粉红色的荷花开得真美丽。
生:摇手。
师:这句话为什么错?请说说理由。
生:因为荷花是夏天开的,所以错。
师:说得真好,这句话应该怎么说?
生:春天,粉红色的桃花开得真美丽。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夏天,粉红色的荷 花开得真美丽。
也可以进行专项训练,直接培养学生听的品质,提高学生听的质量。如读一句话,将重音放在不同的部分,让学生说说要强调的意思,如“我是中国人”,将重音放在“我”身上,便是强调“谁”是中国人;将重音放在“是”上,便是强调“是不是”中国人。再如快速读一段学生未接触过的话,让学生说说这段话的大意等等。
除此之外,也可以在讲评写话时进行辨意训练,还可以在朗读指导时,运用辨意的方法来指导学生掌握重音、停顿、语调等朗读技巧。
2、边听边记。
小学生听人讲话,一句两句容易弄明白,但如果故事较长,就常常听不全,漏掉一些内容。因此,教学中要指导孩子一边专心听,一边在脑子里默默地记忆。记忆的方法很多,主要是在听的时候让学生抓主要内容,抓关键词语,抓中心句,只有这样才记得快,记得准。教师可以给一则故事、一段新闻,听前提出问题,听后让学生回答,提高听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边听边记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如小语第四册练习2第七题《猫医生过河》中“听故事回答”,教学时可这样进行训练:第一步:(出示挂图)训练学生仔细看图,说说图画上画了哪些小动物,主要讲谁的什么事?第二步:听老师讲故事,你们一边听一边记:(1)猫医生为什么要过河?(2)猫医生为什么过不了河?听后让学生根据问题用上“因为……所以……”这一句式分别复述。第三步:你能把这个故事的起因连起来说给大家听吗?学生们同桌互说,指名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边听边记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听别人说话,必须边听边记,听到后面的还要记住前面的,这样才能留下完整的记忆表象,大脑言语听觉区才能展开分析、判断、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从而达到“听懂”的目的。为了培养学生边听边记的能力,我们可以经常让学生进行“听后说”训练。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边听边记的能力。
3、边听边想。
对人家讲的话,首先要听清词句,并默默地记下来,这是前提,还要想一想,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自己听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不论是在平时,还是在上课听讲,都要用心思考,只听不想,听的内容是记不住的。要指导学生善于抓住重点,善于抓住别人讲话的思路,做到老师(教者)、课文(作者)、自己(听者)三者思路的统一,掌握听讲的要领。
听人说话还要能抓住重点,把握主旨。这就要求听话时要听在耳朵里,想在心里。为了培养学生边听边思考的习惯,要重视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听”。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进一步提高他们听的能力。
有些文章言虽尽而意未穷,给人们以丰富的想像空间。学习这类课文时,我就引导学生循着作者的思路继续想象,进行说话练习。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一文时,学生已初步知道,课文主要讲狐狸想方设法骗取乌鸦嘴里的肉。我就设计了“狐狸和乌鸦各是怎么想的?”这一问题,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当读到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时,我就问学生,这时的狐狸心里会怎么想?当乌鸦听到狐狸赞美它的羽毛漂亮,唱歌动听时,它是怎么想的?通过想象,他们说出自己心底里想说的话,童心十足,真实可爱,达到了说话训练的目的。
教材中“看图说话、写话”素材,稍加改变,也能成为听说训练的好材料。例如《玻璃窗被打破以后》这一课,我先出示第一张上面有一个足球和一扇被打破了玻璃的窗户,一边对学生说:“小明和小刚放学后在院子里踢足球,一不小心足球飞向老奶奶家的窗户,只听‘砰’地一声……”再出示第二张投影片,上面画有翘起大拇指的一只手和几张1元的人民币,接着说:“请同学根据前面图片反映的故事内容,展开想象把故事讲完整。”有的说:“小明和小刚敢于承认错误,主动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凑在一起去赔偿,得到老奶奶的称赞”;还有的说:“小明和小刚赶紧躲起来,后来被大人批评了,觉得不对,再和大人一起到老奶奶家,向老奶奶赔礼道歉。”
4、边听边写。
听写是一种听和写的训练,听是前提,写是听的结果。只有听得懂,才能写得无误。训练的步骤可以由听写一句话到听写几句话、一段话。听写的方式可以是教师一边报,学生写;也可以是老师完整地报几遍,然后再让学生回忆,把听的内容写下来。听写是训练听的能力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长久训练,可使学生“听”时注意力集中,既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又进行了书面语言的训练,增强记忆力。
听记词语,扩增听的容量。在学生感知课文,认识生字词后,进行听记词语的训练。这当然不是一个一个地听写,而是将要听写的词语划分成一个个词语数量不同的组块,第一次只听一个,第二次一下报出两个,第三次一下报出三个,每次只报一遍,这样不断增加听记数量。其实每个组块中的词语并不是互不相干,毫无联系。这样的训练不但潜移默化了听记的方法,长此以往,必定能不断扩增听记的容量。
b、买文具。
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要求学生去商店里买文具,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在买文具时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问题:当你跨进文具商店的门时,售货员会对你说些什么?他的态度怎样?说话的语气怎样?给偿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对他是怎么说的?有礼貌吗?当你提出要求时,售货员是怎样为你服务的?你挑选文具时,他热情吗?你讨价还价了吗?你买完文具走出商店时,你们又说了些什么?在与售货员交谈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举止文明大方。
学生买完文具之后,要求他们在小组里说说买文具的经过,然后选出说得好的到班上说。
c、打电话。
“打电话”是一项口语交际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先四人一个小组,互相之间表演打电话。两人互相打电话,两人注意听,并进行点评。打电话时,要把问题讲明白,要把有什么事说清楚。还要注意用上“请”“您好”“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分小组表演后,再推荐电话打得好的同学上讲台演一演,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评讲。回家后,给同学、老师、亲友打个电话。看自己说了些什么?别人说了些什么?把说的内容转告给同学听。
(三)听力训练的程序。
听力训练主要放在课堂教学,具体可以分以下几个程序进行:
1、教师提学生答。
在训练的第一阶段,可以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来实现课题的研究。这时,要求学生能比较完整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提问主要由教师负责,而学生只要求能准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半扶半放。
在训练进行到第二阶段时,可以选择半扶半放方式来进行。因为,这时学生的听力有了一定的进步,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其它学生来回答。在学生提问有困难或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可给予适当的帮助。这样,学生的听力可以得到很大的进步。
3、全部放开。
这是学生的听力训练进行到最后一阶段时所采取的方法。这时学生在别人讲话时,能捕捉住信息,注意力比较集中,会边听边思考,而且又已掌握听别人讲话时应注意事项的方法。所以,教师这时可以完全放开,让学生自己来提问,自己来回答,并且做到回答的问题比较完整。
“听”是将音转化成语义的过程,只有提高听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口语交际的水平。通过听力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边听边记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既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又进行了书面语言的训练,增强记忆。
通过多听、多读、多讲,使学生学到了很多东西,丰富了想象力,提高了朗读水平,培养了朗读能力和初步的欣赏能力。
第四篇:原点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力
原点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力
原点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力
全国核心期刊《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年第4期,第1-7页
获江苏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一、问题的提出
我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专业不是英语教育。在从事英语教学的16年中,我既是教英语的教师,也是自学英语的学生。我既是英语教学的当局者,也是“跳出盒子思维”的草根研究者,能够近距离、多角度、大范围地了解一线英语教学的真实面貌,发现当前的英语教学偏离语言教学规律和学习主体,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低下,主要表现在:
(一)英语教师缺失儿童立场,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 中小学英语教师对国际上通用的外语教学基本概念、研究成果知之不多,甚至流传着许多谬说和曲解(龚亚夫,2010)。在基本概念缺位的情况下,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两种不正常的现象:
一类教师闭门造车,对任何改革和理论置之不理,一切跟着感觉走,凭着老经验做事,以考试成绩论输赢,蛮干苦干,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时候不惜以牺牲学生的身心为代价,换取教学质量。另一类教师丧失独立思考能力,屈从“本族语者主义”,对权威专家或时尚的教学模式俯首帖耳,意识不到教育文化的具体性,盲信凡是英美等国家认为“好的”教学标准,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量尺,只关心自己的教学方法是不是名门正宗,不在乎学生的具体情况。
学生立场的缺失,导致中小学英语教学“目中无人”,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原动力。不但成绩不好的学生不喜欢英语,而且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讨厌英语。对孩子来说,英语学习是个负担,他们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
(二)英语课堂教学特性异化,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功利思想的左右下,英语课堂教学丧失了有声音、有思辨、有情感的语言特质,盛行“呈现规则—操练做题—反馈巩固”的理科式教学模式。英语本是一个花枝招展、百伶百俐、能言善辩的小女孩,结果被异化为一个暮气沉沉、呆头呆脑、笨嘴拙舌的傻小子。
许多教师对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只局限于知识传输,较少有意识地把英语作为描形叙事或者抒情说理的交流工具,较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知识,思考语言,并对所学语言做出自己的决定”(Jeremy Harmer,2011)。
当前英语课堂教学不利于优化英语学习方式:学生没有机会尝试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会灵活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源,拓宽学习渠道并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风格。
(三)英语课外阅读萎缩,学生缺乏英语自主学习的时空 英语阅读教学“面黄肌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吃不饱。教师热衷于对教材进行精耕细作,不注重举三反一式的语言积累,只知道深挖井,忽视广积粮。
其二,吃不好。多数教材为精加工的细粮,营养大量流失,少见文质兼美的鲜活语言,学生英语文学阅读量少得惊人(柯安利,2007)。
其三,吃不了。学生听读词汇量低,没有处理“稍有嚼劲”的真实语言材料的基本能力。许多师生认识不到,在信息时代,能听懂或看懂100个单词,比完全掌握10个单词更重要。
大量阅读是外语学习成功者的共同经验。一个缺乏泛读计划的课堂,将无法有效提高学生任何方面的语言发展(Colin Davis, 1995)。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一)探索的三个阶段
最初,定位于试题与做法,一切围绕提高教学GDP打转,结果考试成绩上去了,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却下来了。后来,转移到琢磨教材与教法,把教材视为圣经,追逐时尚教学法,结果理论水平上去了,但教学接不上地气。最后,回归到学生与学法,以学习者为中心,还教于学,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力为原点,寻找适合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
(二)探索方式的选择
我的教学研究过程形成一个行动研究环。
1.确定问题(Identifying questions)。我的行动研究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聚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我要求自己在粗粗一看没有问题的地方能发现问题,在问题成堆的时候能聚焦问题,在别人束手无策的情况下能有效地解决问题。2.采集分析数据(Processing data)。在没有强大教学测量工具的情况下,我采用课堂录像、观察学生、访谈、问卷调查、参阅文献等方式来采集数据。
3.实施行动(Undertaking actions)。我把课堂当成实验室,一有新想法,就到课堂去检验,打破常规,看看换一种方式会有什么结果。
4.总结反思(Reflecting)。我一直坚持写教学博客,把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做法和心得总结成文,与更多的一线教师分享和讨论。
(三)教学理论的内化
外语教学有许多教学流派、方法、程序和技术。通过大量阅读、反思和实践,我终于厘清了这些概念。众多的教学流派就如一个个菜系。教学的内容就是各式各样营养丰富的食材。方法、程序就如蒸、煎、炖、炒等烹饪手段。情境、气氛、媒体就如烹饪的各种调料,而学生正是我们的顾客。教师就要像厨师一样,精选食材,精心为学生烹制一道道符合其口味的英语美味佳肴。我们做事情的方式并不取决于方法的选择,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这样教学的理由和我们所处的教学环节。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学生是谁,教学环境是什么样的,要分析这些特点,然后选择符合要求的最适合所在环境的教学程序和技术(Jeremy Harmer,2010)。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提炼“16字英语学习力培养目标”
在英语学习力培养教学模式中,学习者是中心,行为系统是重心,动力系统是前提,调节与支持系统是保障。通常来说,一个英语学习力很强的学生具备“双商”:自我管理的情商和有效学习的智商。
一个情商高的英语学习者,懂得苦中作乐,会有效管理好自己的英语学习动机、注意力和情绪,会从英语学习中寻找到“个人意义”,体验到英语学习的快乐。一个“智商高”的英语学习者,懂得方式方法,会挖掘和使用学习资源,知道运用记笔记、形象思维、迁移、推断、建构等学习策略。
(二)总结出“原点教学操作指南”认知努力 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情商和有效学习的智商,学会管理自己时间、目标和情绪。鼓励学生参与以意义为中心的交际任务,去思考语言,发现语言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与情感体验,让他们体会到深层次的学习快乐。
听读领先 经典素读
先听读,后说写。加大声音和文本的输入量,集中扩充听读“听读词汇量”,坚持“从听读中来,到听读中去”。提供“有嚼劲”的文学作品,采取私塾式的“素读”学习方式:不求甚解,反复诵读,烂熟于心,慢慢体悟。
整存整取 情景对应
多创设基于生活的教学情景,弥补真实语境不足,把语言知识与学生已有的情景记忆对应,建立关联,把语块(lexical chunks)作为知识基本教学单位,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会对语言知识进行“整存整取”,批量处理。
组合评价 潜能激发
提倡减少纸笔测试的静态评价,组合运用动态评价和选择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聚焦闪光点,呵护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唤起学习兴趣和好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有效促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有组织的变化。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力
新课程把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已作为首要学习内容,因为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促使学生更加主动、自觉、积极投入地学习。这不仅有助于当前的学习,而且是学生个体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个体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人的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长远的意义、价值。“养习于童蒙”,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各种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只有紧紧抓住孩童时期,用好的习惯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分析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对症下药
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不爱预习,一味依靠教师,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写字歪七扭八,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找其原因,及时纠正,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
二、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
课堂前置,将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让学生知道、了解、学习,这就是预习。当然,教师泛泛而谈预习是如何、如何重要,是枉费心机,也是徒劳的。在学生的眼里,优等生一句朴实无华的心得体会,比专家学者滔滔不绝的演讲更可信、更有价值。基于对学生这一认知特点的理解,我尝试了以下做法:首先,我通过走访,了解班里课前主动预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然后,让这些同学公开场合谈心得、谈体会,充分发挥这些同学的“榜样效应”,让其他同学都羡慕这些教师眼里的“红人”,学习上的“领头雁”,从而对课前预习的作用产生“神秘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冲动。进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做次一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发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大有好转:调查前,比较好的班级课前预习的同学仅寥寥几人;调查时,有的班级课前预习的学生竟达到半数以上。这一结果充分说明,此做法让不少同学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尝到了课前预习的甜头。
小学生有这样一个特点: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兴趣,但持续时间较短。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直接导致学生对课前预习的兴趣会随着体验次数的增多,新鲜感逐渐降低。因此,教师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强化学生的这一兴趣,促使学生把兴趣持续下去,转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放弃课前预习,甚至对课前预习产生厌烦。故此,在课堂上,我常设置这样一些环节,譬如:说说新课谈到的主要问题、重难点;谈谈你心中的困惑等等,通过这些环节一方面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另一方面,让预习较好的同学在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羡慕中体验预习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他们把课前预习从感兴趣变成自己的一种乐趣,进而形成自己的一种良好习惯。久而久之,“我预习,我快乐,我受益”的良好氛围便会渐渐在班内形成。
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所适用的预习方法是不同的,所以,根据小学中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我个人总结出下面几种预习方法效果较好。
①、任务落实预习法: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
②、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如果有能力的还可以写出心得和总结。
③、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
④、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
⑤、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体的正确与否。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决问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
我认为审题之所以会出现错误,原因有三:一是没有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按“老印象”办事。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二是还有的同学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关键性字词,这是因为小学生在观察时只注意了整体,不注意细小的地方,因此看错了题目,造成了感知的错误,因此列出各种错误的式子。三是审题时注意到了问题(如单位不统一等),但在做题目时候却忘记了。
对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读题习惯显得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基础。
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审题习惯呢?我认为主要有一下三点:
(1)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把一些审题中出现的不好的审题习惯扼制住。审题时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拿到题目后,不要盲目的答题,而是要多读,多想、读出深意,引导他们一边读一边思考:“读了这一句,我可以想到些什么,求出些什么?”从而让学生彻底得将题意弄清,以达到良好的审题效果。(2)咬文嚼字,读懂。
咬文嚼字就是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只有学生在审题中养成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为了让学生能把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我要求学生一边读题时,一边圈圈画画,把重要的字词圈起来,提醒自己注意。(3)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用自己习惯的符号来圈画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像“——”、“?”、和“△△”等都可以找出题目条件、问题,提醒自己注意,使其参与认知活动。
按照上面的方法,每次做练习或者考试,要学生仔细读题,能自己说出题目意思,并训练他们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的意义。坚持长期指导和训练,做到持之以恒。
四、培养学生专心听讲习惯
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我现在所教的四年级学生的特点,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我比较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在我教学时我尽量把语言说的精炼、准确,并增加一些形象思维的色彩。2、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在课堂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可是一个班有67个人,怎么样能让所有的人都动口呢?我主要采用的是同桌对答的方式。当一个问题出现后,先指名让学生回答,在他们回答问题后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赞扬,这样就能增加其它学生学习的参与竞争意识。当大家都想说时,再让他们同桌互相说,这样并可以做到生生互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动口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与人交流的意识与技巧。也促使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养成。
3、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
在现行课堂上一定要动静结合。要有一段时间让学生静下来,通过一定的练习来消化当堂的知识。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来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4、及时对上课认真听讲、养成好习惯的学生进行表扬
我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及时对上课认真听讲、养成好习惯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给他们在评比台上加分。而对于那些上课不认真听课、偷偷做小动作的学生及时提醒、纠正。
五、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对于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话,只能进行适当的惩罚。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如:对应用题的检验学生是非常困难,然而检验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总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正是以学生为本,是学生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是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自然习得的,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它着眼学生现在,关注学生未来。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做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