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5篇)

时间:2019-05-15 13:3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第一篇:语文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语文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思维动起来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课堂。”而学生思维动起来的最明显、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学生是否积极举手发言。课堂发言是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最有效的手段,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可是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一节课,就是那么两三个学生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却很少参与或者根本不参与。有的只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或者是几位同学的专场表演。时间久了,就会磨灭大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语文课堂感到枯燥无味,缺乏主动性,不再有学习的渴望和热情,甚至对上课有一种畏惧感。那么,如何使学生爱上语文课?语文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这是近几年语文老师想知道并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改变了以往教学的模式,在教学中“以学定教”,我认为语文教学应努力激发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增强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发言。

1、想方设法“把学生的心灵点亮”。如精心设计课文的导入语,根据课文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点,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借助歌曲、画面等媒介,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发言的欲望。例如我在教学《犟龟》时,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发问的兴趣,我是这样说的:“通过《龟兔赛跑》的两则故事,我们认识了中国有优秀品质的乌龟,那么,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来认识另一只从遥远的德国游来的乌龟。”于是下面就有很多的同学迫不及待的举手提问“老师,这只乌龟做了什么事

情?”“德国的乌龟又有哪些令人钦佩的优秀品质呢?”„„就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了我的课堂,同时勾起孩子气的好奇和兴趣,课堂就在孩子们浓郁的兴趣中展开了,激发了他们想象的翅膀和求知欲望。

2、教师要准备很多的故事和相关的知识点,有机地链接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得心应手地穿插诗词、警句、精彩语段,相关故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3、教师的语言要有“变化”,不能千篇一律。教师的教学语言切忌演讲式、训教式,教师要从文章的具体特点出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力求做到因文而异,灵活多样,“文”采飞扬,努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发言。

二、注意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发言。

教师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才能使课堂保持流畅,才能提高语文课学生的发言率。

精心地设计好问题,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状况,不仅要备教材、备教参也要备学生。注意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除了考虑是否具有针对性以外,还要考虑是否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能否引发他们的思考,他们会怎样回答,我们都要考虑好,还要有预设答案,以便及时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言。设计问题通常我们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问题不要过多。每篇课文设计问题最好三四个即可,太多问题会造成学生的压力。记得我在第一次上《桃花源记》时设计了八个问题,结果问题没有解决完不说,学生到后面根本就没兴趣去学了,课后我反思这样结果的原因。其实很多的问题只需要提一个问题即可,是我的多个问题把学生的积极性“赶跑了”。二是问题设计不要太难,要有梯度。我们设计问题

就是为了激发学生思考,积极举手回答,促进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而不是要为难学生,绊住学生,所以在设计问题时,要由易到难,要给学生成就感。三是问题要有价值,有一定“深”度。语文课堂上“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 这样的问题不宜多,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不仅耗时又没有意义,而且让学生喜欢回答简单的问题,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就不想思考的心理。所以,设问是一门艺术,用激疑问难的启发性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用启发性语言打开学生的思维门户,教师要营造一种以情夺心,为之情喜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我要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我要发言的欲望,激起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三、注意因“生”施教,鼓励学生发言。

学生发展有差异,个性也不同。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学会因“生”施教,鼓励不同的学生发言。(1)从学习成绩分。对于优秀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思考比较深入的问题,不停留在浅层次的问题上,帮助他们提高。比如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字词的理解,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样的问题有挑战性。对于成绩比较差点的学生,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步地提高难度。(2)从个性分。开朗型的学生发言必然比较积极,对于内向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细心观察,多给他机会,让他也来大胆地展示自己。

四、运用不同的语言评价,激励学生发言。

对于不同学生的发言,我们也应该用不同的语言进行评价。如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对于一下子就能回答到点上的同学,我们应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说得真好!你的智慧给大家带来了启发,谢谢你!”促进他更积极地思考。

如果回答得不是很好,我们也应予以鼓励:“你是个爱动脑的孩子,思考的过程就有收获,我们再来听听别的同学的见解吧!”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也可进行鼓励性的评价:“老师也想听听你的发言,胆子大一点,试着说一说,好吗?”教师巧妙地运用各种评价方式

最后一点是语文老师要加强自身的语文素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发言。

1、教师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用自己的激情带动学生。每一堂课教师必须自信满满、精神十足地走进课堂。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当学生喜欢上你这个人的时候,他们也会专心地听你上课,积极地发言。熟悉和了解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接受你,喜欢你,才能让他们在你的课堂上积极思考、发言。

3、丰富的语言积累。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走上讲台能侃侃而谈,秒语连珠,必然能让学生喜欢你,这样,他们发言自然会积极了。

4、生动的演绎。这一点让我体会很深,如果教师讲课一直是一个声调的话,那你的课堂就象一杯白水,淡而无味,更别谈学习的兴趣了。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尊重每位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平等合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激起发言的勇气,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发言,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

总之,“如何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是一个值得去探讨的问题,教师应在实际的教学里不断地去探索、研究,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起开拓、创新,共同走进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

第二篇:激发员工积极性

员工是企业前进的发动机,如果这台发动机马力十足,企业就会迅速的发展,反之企业就会停滞不前。很多企业都通过薪酬制度和管理制度来提高员工对待工作的积极性,其实我们从人性的角度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1.让员工了解工作的意义

相信很多企业的员工都认为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赚取金钱,因此当员工获得理想中的薪酬时就会停滞不前。实际上,工作的意义远不止如此,工作同样是个人能力提升的一种历练,同时会因为工作业绩上突出的表现获得他人的尊重,提升个人影响力,对那些想创业的员工,工作还是扩展人脉的一种手段。因此,让员工了解工作的意义以及对个人未来发展的影响,可以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

2.培养员工对工作的兴趣

员工只有对工作真正的感兴趣,从中获得快乐,才能竭尽全力的把工作做好。要想让员工把工作当成兴趣,就要给予员工完全自由发挥的空间。企业的基层员工通常最了解产品和市场,经常在这方面迸发新鲜的创意。所以,让员工自由的发挥空间,企业为其提供一定的支持,不仅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时员工以愉悦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并将之当成一种兴趣。

3.为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

员工希望通过工作获得肯定,因此企业不要吝啬于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首先企业应该通过培训来挖掘员工潜力,这既能调动员工积极性,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之一。其次,在管理者的选拔上应该给员工更多的机会,以内部培养选拔为主,这样能使员工充满期待的投入到工作中,自然也会更加努力。

4.打造良性的竞争环境

莎士比亚曾说过,庄严的大海能产生蛟龙和鲸鱼,清浅的小河里只有一些供鼎俎的美味鱼虾。舒适的环境只会让人安逸,失去进取心。对企业来说,要想让员工都能够成为“蛟龙”和“鲸鱼”,就要让员工之间存在一种良性的竞争关系,通过优质竞争,使整个团队充满竞争力。

5.用荣誉激发员工的热情

企业都希望员工在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下努力工作,但在现代社会,集体荣誉与个体荣誉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个人荣誉是集体荣誉的体现和组成部分,集体荣誉是个人荣誉的基础和归宿,因此,要想让员工拥有集体荣誉感,企业要通过个人荣誉来换取员工的认同感,进而激励员工努力地工作。

6培养员工的危机感

危机感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同时也是进取心的源泉,一个人失去了危机感,就会便得安于现状。华为2009年年销售额超过300亿美元,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设备供应商,但任正非仍然高喊“华为的冬天要来了”,正是在这种危机感中,华为不断的成长,并成为中国企业的典范。

7.保持平等公正的沟通

与员工保持相互沟通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是平等、公正的沟通,可以让员工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当员工犯错误是,如果只是进行严厉批评和惩罚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可能造成员工积怨和流失,有时与员工进行朋友式的沟通和交流反而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还表现为厌学情绪,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和活力,与孩子的年龄特点极不相符。其实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调动,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励起学生的干劲,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使之处于“我要学”的最佳学习状态。就我在教学过程中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首先,优化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彻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学生当作是和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和关心学生,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建立起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自然,要富有感染力,教师要用灿烂的微笑为学生送去阳光、雨露,为学生营造一份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迁移,使之“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学习,才敢大胆地思考,大胆地去创新,学会的才敢说一说,不懂的才敢问一问,有不同的意见才敢争一争、议一议,也才能真正体现出主人的姿态。

其次,创设情境,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教师要利用教材这一载体,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求。

第三,恰当运用电教手段,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时参与的感官越多,越能充分发挥大脑左右两

半球的协同能力,思维活动效率越高,学习效果越好,加之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的持久性短,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师要想维持学生长久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电教媒体极好的表现力,变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利用它极好的重现力和参与特性,将学生带到教学活动中,使他们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

总之,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利用多种形式,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让每一个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第四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几点做法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几点做法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沃土。衡量一个班集体优劣的重要条件就是看这个班集体的学风如何。学风正,才能班风正;学风正,才能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们的认可。班主任如何培养班集体的学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一、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坚强的意志,是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中克服干扰、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学习贵有恒,许多同学不是不聪明,也不是基础差,往往是因意志力薄弱,在某一时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才致使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的。班主任应该协助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督促他们长期坚持。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应该注意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让家长配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保证在家的学习时间。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知识激增。要生存、要发展、要满足时代的需求,必须注意不断更新知识、学会学习、提升能力。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提倡学生 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初

一、初二期间的学生学习时间相对富裕,有些学习兴趣浓的同学主动想学点什么。初一时我教育学生扩大知识面,增加课外阅读量,指导学生多看些名人传记、《读者》、《译林》等书刊,为写作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动员学习优秀的学生预习初二的物理学科等。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及时的表彰、奖励,培养起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这里所指的并非简单的表彰、奖励,它要求班主任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生,赏识孩子的生命,赏识学生的成长,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把外在的激励化为学生自身的动力,诱发已存在于学生身上的潜能,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我自己”。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做法还有很多,只要班主任增强责任感,心系学生,就能够逐步在班集体中形成浓重的学习风气。

第五篇: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文章提要]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强化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为关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本文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总结,旨在通过语文学习过程中更加充分地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来发展学生的主动性。

[关键词]主动性 动口 动手 动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对语文课程这一目标指向促使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人不得不深入思考如何“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的课题,也促使大家在思考中实践探索。

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强烈感受到:语文学习若是依旧停留在听听、记记、背背这层面,学生还是习惯于被动接受,那么,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将只是一句空话。必须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动起来:动口、动手、动脑。

(一)让学生的口动起来

一、努力提高朗读质量。朗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一直被普遍采用。但是长期以来,朗读已经异化为语文教学的一道程序,枯燥乏味的陈规,有很多学生的朗读成了有口无心的小和尚念经。

其实,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是从朗读中获得并体现出来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不只在于让学生吸收遣词造句的精妙,更在于期待学生能在朗读过程中和作品,和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产生思想的碰撞。

令人欣喜的是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极其适合朗读。教师不妨从范读起步,在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悉心指导,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受到美的熏陶,激发朗读的热情。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课内外每一次的朗读练习养成高质量朗读的习惯。练习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基调,从句子表达的语气和情感出发,读出高低升降、轻重缓急的变化。读时,让学生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将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的画面,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充分地读,会增强学生对言语的直觉感知能力,同时生成阅读的愉悦。

二、设置形式多样的说话练习。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养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但在传统教学中,这一点并不被重视,教师的一言堂会阻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要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为他们创设“说话”的机会。在实践中,我发现口头问答、口头复述、口头解说、口头作文、讨论、辩论、访谈、讲演……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说话练习中,教师除了能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语言表达的要求:说话时有中心,有条理,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观点要清晰、有理有据,说话考虑对象、场合,学会倾听等等。更可以让他们通过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与交流共享情感,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语文世界的美妙。教师还能适时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审美情趣产生积极影响,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这里举一个例子,在涉及成长这一话题时,我设计了“成长的烦恼”访谈系列活动。首先请同学们畅谈自己的烦恼。然后请他们通过采访家长、亲戚、任课老师、学校领导等对象了解成人们在青少年时期的烦恼和现在的烦恼,以及他们对待烦恼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再请同学们谈谈对成长烦恼的看法。通过活动,学生们认识到每个人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烦恼,有烦恼很正常。也认识到烦恼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排解的,积极健康的心理很重要。还有很多学生意识到自己目前的烦恼颇有几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也有学生在家庭教育上、情感交流上开始体谅父母。学生们以极高的热情参与了整个活动,在交流中学生不仅获得口语交际锻炼,更构筑了健康心理。

三、努力扩大学生的诵读范围。常说语文学习需要积累,这种积累不仅是语言文字的积累,更是学生阅读经验、文化底蕴、情感态度、思想审美等的积累。正如俄国作家鲁巴金所言“阅读,就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建立”只是倚赖教材所列篇目是根本无法达成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诵读:中外文学名著、文化名人散文、优秀报刊等。教师也可以依据教材做一些辐射性的推荐阅读。推荐诵读文章涉及作家的其他代表性作品;对只是作品节选部分的课文,推荐阅读整部作品;推荐课文的相关评论;由课文推荐阅读作者;尤其要注重同题作品和同类作品的阅读推荐。如学习《斑羚飞渡》,我推荐学生阅读了《藏羚羊跪拜》、《镜头下逃命的藏羚羊》、《守望藏羚羊的日子》、《狼行成双》等。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对作品主题的理解深入透彻,也有助于培养举一反三的思维品质。

总之,进行的课外诵读延伸范围一定要广:古今中外、诗词曲赋、文史经哲、报刊杂志,单本套书等等。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读不同种类的书,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营养。读书不是学习的唯一,但要天天读书,用好书滋养自己,使精神高贵起来。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碰撞,打下坚实的厚重的文化素养。通过诵读学生还可以汲取思想营养,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健全人格。

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一、“不动笔墨不读书”。教会了学生读书时动口,还要教会学生读书时动手,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我曾给学生讲毛泽东等名人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意识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个阅读习惯的重要性。习惯的培养可以从摘抄、批注入手:让学生把自己赏识的词语、句子、材料作些分类摘抄。我又从散文和诗歌教学入手,让学生圈圈划划觉得运用精妙的词句,在文章的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甚至平淡处加注。在自己与作品产生情感交流或引起思想碰撞的地方记下自己思维的火花;在激起自己联想和想象的地方录下自己思维的轨迹……引导学生学习从整体到局部对文章进行一番评论。教师在教学中这种有意识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思维极其活跃,而且易于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借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的情感体验,阅读要出情、出意、出新、出彩,重在有新的感受、新的理解、新的意境、新的评价、新的问题和新的思维方式。教师对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注重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积淀相当有益也极为重要。

二、搜集、整理、汇编资料。身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样重要。我们的学生必须拥有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能开阔思路,接触到百家思想。在丰富资源环境下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

搜集、整理、汇编资料的能力需要在反复的实践中培养,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锻炼机会。学生除了要掌握传统的分类摘抄,更要学习利用索引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查阅资料,还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有时我在课前将所需资料整理好,保存在某一文件夹下,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来选择相关信息。有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人物或事件等,由学生去因特网或资源库中搜集素材。为此,我设计了“漫游语文世界”,“黄河畅想”,“漫步月球”等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活动。小组成员要合作搜集信息,合作展示活动成果。我告诉学生,现代社会不是谁的记忆力强谁占先机,而是谁能够占有大量信息并能够筛选信息,谁能更好与他人合作,谁更有主动权。每个人都应为着适应去掌握这样的技能。而这些能力的获得与发展正有赖于我们平时的语文学习。

三、勤习作。写作是动手能力中的重要一环,它能让学生学会和自己的作品对话,和自己的心灵对话。可一提作文学生就怕,写作本是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事要叙,有情要抒。而眼下很多学生作文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缺少真情实感。《课标》明确提出写作要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我以为引导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是勤习作的第一步,而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则又是帮助克服惧怕心理的第一步。那么,在广泛阅读基础上写读书笔记,因势利导的迁移性练笔是首选。而且教师的及时肯定与鼓励很关键。

在广泛阅读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作品,感兴趣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理解、观点,展开一些联想想象,发表一些评论,提供一两点建议……通过写可以对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借助文字深刻把握作品。变读为写,以写促读,培养学生的鉴赏力、表达力、创造力。而且教师应及时肯定与鼓励文中的真情,思想的火花,要让他们感受成功,产生兴趣,这对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很有效。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习作也是如此,在一定情境中作迁移练习效果会比较好。如读了《小小的善》,学生开始观察体验反思生活中各类善举,尤其是易为人忽略的小小的善举;读了《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生懂得细心体会父母形式各异的爱的表达;读了《从百草园到三位书屋》,又唤回逐渐远去的童年的记忆……如此情境之下又怎会无话可写?

语文学习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对学生而言,语文学习中的动手习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塑造他们的人格,让他们学会审视生命。

让学生的脑动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发展思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何达成这个目标的确很值得探讨。我以为有两个方面特别重要。

一、精设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提问,通过精设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与思考。问题的设置应扣住课文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精髓。同时要注重“问”的质量,设计的问题要精当,要有启发性。当然,问题的难易程度,设置的切入口,问题解答过程中教师的引导等都相当重要。

对《伟大的悲剧》一课的学习,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为什么将这次的南极探险称为“悲剧”?又为什么将这悲剧定义为“伟大”?由这两个问题切入,学生对发生事件、事件的意义、人物、人物的精神都能做深入地思考。在《木兰诗》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木兰这个形象,我请学生将熟悉的中国古代女子,包括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女子形象(如穆桂英、林黛玉、西施、王昭君等)与木兰作些比较,分析木兰身上所具有的中国女子共性的一面及她具个性的一面。《丑小鸭》是一篇学生极其熟悉的童话,教学时我请学生看了迪士尼拍摄的同名动画,然后提了三个问题:影片对原作做了哪些改动?你认为这些改动有助于表现丑小鸭这一形象吗?通过比较,对作家塑造的这一形象你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吗?如此几问之下学生很快就把握住了形象的关键。

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提高思维的品质的方法很多,但教师一定不能忽视对问题的设置。

二、鼓励创新。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珍惜每一朵创新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也是在《丑小鸭》这课的教学中,学生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提出:既然影片的改动损害了原作塑造的形象,那为什么还要改?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在肯定了这个同学的提问后,我引导大家就该问题作了些讨论。一番讨论之后,大部分学生对影视作品追求“娱乐性”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一次发问,一次思考提高了大家发现问题的能力,鉴别的能力。我以为教师很多时候不必拘泥于自己课前设下的教学内容,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勇于探究更重要。在漫话探险时,很多同学对古今中外的探险家表达了敬仰之情,对他们探险产生的深远意义做了充分肯定,也有同学对探险产生了渴望。在一片肯定声中有同学提出余纯顺因为季节选择的错误和不愿携带GPS最终导致葬身罗布泊,个人英雄主义要不得,探险绝不是莽撞的匹夫之勇。我们立即为这位同学的精彩发言鼓掌,因他,这场讨论向纵深推进了。

爱因斯坦言“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也是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首先放在首位,而不应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培养探索技能,澄清和反思自我的能力,以及思想的开放性,对事实的尊重,愿意承认不确定性,批判的思考等,在让他们的脑动起来的时候,切实发展了思维,它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石。

语文学习要强调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这样才会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主动性,产生奋发向上的情感体验。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以为语文素养的提高也是需要建筑在学生“乐学”的基础之上的。

下载语文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教......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一、需要预防性因素和驱动因素:金钱、地位、福利只是一个预防性因素。而最重要的是是否重用了人才,是否发现发现了他的重要性。 1、对员工的尊敬2、对员工的......

    激发学生兴趣 使之激活语文课堂

    激发学生兴趣 使之激活语文课堂 肃宁县城关镇西泽城小学尹萌萌 我在讲读课上提倡学生自学。减少讲读,并不意味着讲读课可有可无,可以敷衍了事。而是想方设法提高讲读课的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大池小学陈光梅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发言,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让学生变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培训心得体会 桂花中学王祥碧 在本次教育培训中,老师扮演学生的角色,自主去进行教学单元的设计,自主去进行单元子课题的分解、分析,在......

    采取五项措施 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积极性

    XX采取四项措施 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积极性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读书学习积极性,XX依据校情,采取典型引导,环境激励,家校共勉等措施,树立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读书进取的积极性,变要我读......

    多方激发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初探

    多方激发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初探 时下,社会上流行一种时髦说法,人生三大宝,学会开车、英语和电脑。这样既可挣大钱,又可游世界。学生受此影响,对学习语文态度淡漠,读写能力不强。......

    高中语文课堂学生发言心理调控

    高中语文课堂学生发言心理调控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思维。一篇课文就是由若干个大小问题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上课积极举手,勇于发言,思维活跃,反应敏捷。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