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与学生的那些事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我与学生的那些事
楚门一中邱卫荣
踏进我们教室的门,放眼望去,座位最后排有一位大个子的男孩,白净的皮肤,干净的穿着,让你一眼见到就那么的喜欢,他就是我们班的志华,可是谁又会想到,他是如此的样子:
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自己却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每天课堂上的东西都学得稀里哗啦;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和同学动手动脚,要么抱住同学不放手,要么勒住别人的脖子,别人痛苦不堪的时候,他却感到非常高兴;作业经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类似这样的事情,真是说都说不完。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当时总是满口答应,可事后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
为了改变志华的现状,我多了一份关爱倾注在他身上。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几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同学坐在他周围,照顾和提醒他的日常事宜,目的是发挥同学的力量,让他感受到在这个班中有很多人关心他。事前,我先对这几个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这几位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这几位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太不听话,太不乐学,没有完成作业就不见人影,经常要满操场去找他„„此时,我就跟她们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帮助他的这几个同学说,这也离不开你们的帮助。再有联系家长,了解他在小学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还特意去小学老师那了解他小学六年来的表现。在大家的帮助下,志华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而且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劳动积极,干活很干净,为了让他充分发挥特长,我给他安排了擦玻璃和倒垃圾的值日任务,这样让他把更多的精力用到了值日工作上,我也及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劳动非常积极,给他评劳动积极分子,与同学之间的摩擦减少了许多。渐渐的,他脸上多了一份灿烂的笑容,多了一份自信,又融入到班级的大集体中了,重新来享受老师带给他的每一缕温馨的阳光,享受班集体带给他的那份温暖。虽然他还是经常地犯错误,但哪怕他有点滴的变化,都在说明我们教育的力量不可阻挡。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上进心是特别强烈的,只要我们引导得当,他们就会沿着老师指引的方向去获取新知,增长才干,不断进步!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每个学生身上都存在巨大的发展潜能,每个学生都有他的人格尊严。针对这样一个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以教育为目的,帮助他,感化他,让他能够取得进步。
一、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每一个特殊的学生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几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他经常做一些怪异的动作就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让他感到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一个力求上进的学生。
二、动之于情,晓之于理;对于舟舟这样特殊的学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对于他的家长我们表示理解,不要一味去指责家长的教育失利,其实作为他的家长所承受的痛苦远远要比我们多得多,我们家校配合,共同肯定和见证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三、以生之助,友情感化;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她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让同学们帮助照顾他的学习生活,让同学们帮助他学会跳绳,当他自己成功跳过一个的时候,全班同学将掌声送给了他,我能看得出,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个性学生的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主任工作是最辛苦的也是最充实的,我们只有把每位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对待,不出现偏袒,做到公平和公正,这样学生就会把你当朋友,会尊
重你、也会信任你,对你管理这个班级就方便了许多。还有对于学生来说,也许再他们一生当中能记住老师的没几个,但有几个班主任他们也许记得很深,因为曾经的班主任那么用心的教育着他们、影响着他们、改变着他们。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班主任工作,爱的体现就应该是多动脑筋多思考。志华的转变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同时我们也在帮助他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让我们慢慢等待他化蛹为蝶吧。
第二篇:九句话,一生事
九句话,一生事
发表于:今天 16:14 | 分类:个人日记 阅读:(9)评论:(1)
1.别把别人的善良当做是懦弱,把别人的谦让当成是你肆意妄为的资本.再热的心肠也会冷却,再大的度量也有不能容忍的一天.2.别总那么桀傲不驯、自己为是,当你自誉是天之骄子时,在别人眼中你可能仅如脚底的尘土.3.别冲着别人乱发你的小脾气,在家里你是父母的小皇子小公主,可在外面,谁也没必要看你的脸色,完全可以弃你而去,留你一人孤寂.4.别在背后说别人的闲话,别人的事儿永远是别人的,与你和干,说了你不会多些什么,却永远的给人留下话柄.5.别嘲笑谁,那正是你低素质的体现,为什么要因为别人的愚昧降低了自己的身价.6.别给自己的错误找借口,错了就是错了,再怎么粉饰也是徒劳.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则是错误的开始.7.别抱怨别人对你冷漠,不够重视你,因为在你的心中对人也有三六九等的划分.8.别怨恨上天的不公,它永远不会听的到,而你的青春却在你的愁怅中渐渐逝去.9.你并不是喜欢着每个你认识的人,所以也别奢求可以赢得所有人的欢心.只做自己就好.
第三篇:“因文生事”话水浒
关键词:因文生事 蓄势 宋江 上梁山
摘 要:蓄势是小说和散文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因文生事”是蓄势的一种体现。《水浒传》在人物故事情节发展中层层铺叙。宋江的出场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烘托出宋江这一梁山领袖人物一呼百应、举足轻重的地位。宋江出场后上梁山的过程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揭示出宋江不愿上梁山、被迫上梁山,最终将梁山事业作为招安的筹码的根本原因和悲剧宿命缘由。
蓄势是小说和散文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写作上的蓄势,又称为“延宕”,是指作品在结构上有意控制情节的发展,借以渲染气氛,展开故事情节,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曲折有致,从而形成激烈的矛盾冲突以突出主题的写法。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对《水浒传》叙事手法中所提到的“因文生事”就是蓄势的一种体现,细读《水浒传》,就会发现作者的蓄势手法真是力透纸背又不露痕迹,每每读者被施耐庵所设的一个个迷局所缠绕的时候,总是沉浸其中,随着主人公的进退遭际而牵肠挂肚,扼腕叹息,不能自拔,及至故事结束,跳出每个主人公的宿命因缘,你会不由自主地折服于作者高超的笔法。这其中最令人称奇的是宋江上梁山这一故事情节中的蓄势手法的使用。
作者在宋江的出场亮相、杀惜后的亡命天涯、江州劫狱后被迫上梁山的一系列情节中,围绕宋江个性性格及人生追求与现实社会的矛盾撰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层层推进,皆指向作者的创作意图,作者要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一呼百应、备受拥戴的梁山领袖的形象,是一个有着浓厚儒家思想,具有强烈的功名利禄之心,希望通过报效朝廷“显亲扬名”、“封妻荫子”、建功立业小吏的形象,从而揭示出宋江不愿上梁山、被迫上梁山,最终将梁山事业作为招安筹码的根本原因和悲剧宿命缘由。其写人叙事的目的真如“草蛇灰线”皆有迹可寻,细细品味后不能不令人称赏。
蓄势之一,宋江的出场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烘托出宋江这一梁山领袖人物人物在《水浒传》中一呼百应、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形象,宋江这一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思想。他是梁山事业的奠基人,没有他为晁盖通风报信,就不可能有晁盖的“七星聚义”;他是梁山事业的杰出领袖,没有他就没有梁山事业的发展壮大;他又是梁山事业的掘墓人,是他亲手将梁山事业和梁山英雄送上了断头台。整个一部《水浒传》,轰轰烈烈的梁山事业可谓是“成也宋江”、“败也宋江”。因此作者并没有轻易就让这一关键人物出场。宋江的出场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直到第十八回才迟迟出场,这是作者在情节结构安排上的蓄势手法的使用,是有意而为之的,是在前十七回对于故事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基本框架做了充分的铺垫,蓄势到一定阶段之后,才推出了宋江这一关系梁山命运兴衰的关键人物。其中,宋江出场前的铺垫蓄势包括创作思想的敷衍、故事背景的烘托和情节框架的铺垫几个方面。
首先是创作主旨的演义为宋江出场做了思想上的蓄势。《水浒传》开篇通过“洪太尉误走妖魔”这样一个饱含玄理的情节,隐喻了天罡地煞星扰乱人间的宿命因缘,表达了作者的“宋江等一百八人都是‘魔王’转世‘作乱人间’”的看法,同时寓意“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作乱世间的原因始于朝廷上洪太尉、高太尉为代表的贪官污吏,鲜明地表达了妖魔作祟人间是“乱自上作”这一创作思想,为宋江出场做了思想上的蓄势。
其次就是故事背景的烘托。本是描写英雄故事的小说,开篇入笔却写了一个与英雄人物在道德品行、人生遭遇完全相反的市井无赖――高俅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作者通过高俅这个市井无赖一步登天的发迹史,展示了宋王朝皇帝昏庸、奸佞横行、黑白颠倒的社会环境,为小说主要人物宋江的出场做了背景上的准备。
再次,是基本情节框架结构的铺垫。从王进开始,陆续描写了史进、鲁达、林冲几位英雄好汉被逼落草为寇的故事,包括“王教头夜走延安府”、“鲁智深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林冲雪夜上梁山”等一系列精彩的故事情节,搭建了梁山聚义的基本框架,可以说梁山故事中最为精彩的几个情节都集中在这里,这几个英雄人物也是梁山英雄中的典型代表,他们本是武林精英、保家卫国的栋梁之才,却被是非颠倒的社会逼迫得无处容身,充分展示了好人遭殃、英雄落难的种种不平之事。他们都是未来的梁山事业的中坚和骨干。他们的出场,奠定了梁山聚义的基本情节结构和英雄造反的群众基础,为宋江的出场做了充分的蓄势。
有了以上的铺垫,“官逼民反”的创作意图已经充分显现,梁山故事的基本框架已初步达成,如涓涓山泉细流,正汇聚成条条河流,只待一股强势洪流的注入,即可形成浩浩汤汤、气势汹涌之大江大河,此时才是主要人物出场的时候,于是才推出了晁盖等人的“七星聚义”。“七星聚义”是梁山事业的发轫,而在“七星聚义”几遭灭顶之灾的关键时刻,宋江这一主要人物才登场亮相,让“宋公明私放晁天王”,以表明宋江在梁山聚义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前十七回创作思想的演绎、社会环境背景的烘托和故事基本框架的铺垫,所以宋江的出场才不至于显得突然,不论是备受江湖好汉的爱戴,还是被推为仅次于晁盖的梁山大头领,宋江的一扫江湖、一呼百应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情节了。可以说宋江的出场是“千呼万唤始出来”。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曾指出“《水浒传》不是轻易下笔,只看宋江出名,直在第十七回,便知他胸中已算过百十来遍。”当然,金圣叹是从安排情节结构的角度来论述宋江出场的,但这恰好说明了宋江的出场是经过精心构撰,精心铺垫和充分蓄势的。
蓄势之二,宋江上梁山的过程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充分展示了有着浓厚的儒家思想,强烈的功名利禄之心的小吏的形象,从而揭示出宋江不愿上梁山、被迫上梁山的宿命因缘
《水浒传》中宋江上梁山的曲折经历,就如同琵琶女的出场一样“犹抱琵琶半遮面”,作者极尽铺叙渲染之能事,借蓄势充分展示宋江的性格和思想基础,为宋江上梁山后很快走上招安路线做了充分的蓄势和铺垫,揭示了其个人和梁山事业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
首先看出场时的蓄势。作者在宋江出场时就费尽心思给我们展示这个有着强烈个性特征的宋江,小说从宋江的出身写起,不厌其烦地描述了宋江的出生、为人、性格、爱好,通过他在县衙作小吏的身世写他“孝”,通过“担着血海也似干系”救晁盖这一具体情节来说明他的“义”。作者详细描述宋江如何拦下前来抓捕晁盖的公差,如何跃马扬鞭跑了半个时辰去给晁盖送信,又是如何不小心遗失了招文袋,如何怒杀阎婆惜。这其中铺排了一系列似乎与梁山造反无关的文字,正如金圣叹所说:“如要写宋江犯罪,却先写招文袋金子,却又先写阎婆惜和张三有事,却又先写宋江讨阎婆借,却又先写宋江舍棺材等。凡有若干文字, 都非正文是也。”其实,这段看似与主题无关的生活琐碎细事的描写,正是为凸显“全忠仗义”的宋江的形象服务的。他秉持忠孝信义,“仗义疏财,济困扶危”,广结天下豪杰,“及时雨”并非虚名,是他日常忠孝节义行为的积累,看似闲笔的描绘实际上是为其后上梁山蓄势。有了这段介绍和铺排,宋江上梁山后备受众英雄拥戴、一呼百应的故事情节就有了生活基础,既顺理成章,又真实自然,这正是作者蓄势的绝妙之处。
其次,看宋江上梁山过程中的蓄势。宋江杀了阎婆惜,摊了官司,在正常社会状态中自然是无处容身了,按照他与晁盖的交情,加之“及时雨”的美名,他上梁山落草或者随便找个山寨做个“山大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按照读者的思路,上梁山应该是时候了,可作者偏偏写他“不”上梁山,于是作者又宕开笔墨,详细描绘他如何辗转逃命,避难柴进、孔太公庄上;如何被清风山王英、燕顺再三挽留却毅然离去;又如何被捉清风寨,逼得清风山英雄大闹“青州道”。此时的宋江似乎应该上梁山了。然而,作者似乎还嫌蓄势不够,并没有轻易“饶”过宋江,于是又设计了一段曲折的情节,于是“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在去梁山途中他收到一封家信,被父亲诓骗回家,并巧遇大赦,于是宋江就乖乖地去江州服刑去了。这一笔宕开的文字将宋江从山东一个小小的郓城县送到了远在江南千里之外偏远荒凉的浔阳江口。似乎离上梁山的道路越来越远了。作者如此控制、延宕宋江上梁山的故事情节的目的是什么?其目的就在于要塑造一个 “自幼学儒”、“曾攻经史”、“忠君孝亲”,游走于官场和江湖之间,希望通过报效朝廷以“显亲扬名”、“封妻荫子”、有着浓厚儒家思想的小吏形象,他的心思和牵挂在于通过正常的社会渠道实现他自己“成名立业”的人生理想,他怎会轻易放弃现有的美名和社会地位,去做一个为儒家所不齿的山贼。这样的情节铺排正是为了塑造宋江这一人物形象,深入挖掘其个性性格特征服务的。有了上梁山之前的诸多故事情节的铺垫,读者就明白了宋江上梁山是多么的不情愿,最后的上梁山只是走投无路时的无奈之举,梁山只是躲避灾难、寻找机会的一个避风港而已,梁山不是也不可能成就他所谓的“功业”。宋江不愿上梁山、被迫上梁山,最终将梁山事业作为招安的筹码的根本原因和悲剧宿命缘由就昭然若揭了。如果砍掉了宋江上梁山之前辗转避难江湖的情节,直接铺排宋江上梁山备受拥戴,并在晁盖死后坐上第一把交椅,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并千方百计寻找机会招安等故事情节,那么整个水浒故事的构架也就失去了现实基础,不仅人物性格形象的连贯性、完整性会受到质疑,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逻辑性也会受到影响。
在宋江上梁山的最后时刻,作者设计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情节:梁山众英雄“江州劫法场”,把宋江这一光彩耀眼的“天魁星”推上了“群星拱卫”、“众望所归”的梁山领袖的位置,为宋江上梁山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为了烘托宋江上梁山之艰难,作者层层铺叙渲染,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环环相扣的小故事,它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通过波澜迭起,细腻婉致的故事情节的描述,不仅增加了生活情趣,而且层层推进情节的展开,这些波折迭起的情节结构的设置,不仅有力地揭示了宋江性格中固有的悲剧因素和宿命缘由,为其招安的悲剧结局做了有力的铺垫,而且为以后的故事情节向更强烈的矛盾冲突发展积蓄了足够的冲力,这也正是《水浒传》的耐人寻味之处。
作者简介:于兴菊,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和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 施耐庵:《水浒传》,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2] 郭兴良、周建忠主编:《中国古代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 张国光:《〈水浒〉与金圣叹研究》,中州书画社,1981年版。
[4] 周先慎:《〈明清小说〉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四篇:我与课内比较学
我与课内比教学
武昌区三角路小学吴慧芹
2011年秋季,一场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举措——“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悄然拉开了序幕,其声势浩大,前所未有;其意义非凡,大有作为。课内比教学,为我们搭建了教师践行新课程理念的时空场所,构建了教师能力展示的新平台,加强了教师之间业务交流和切磋,更是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一场能力与智慧的较量;课内比教学,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方式的再次变革,教学理念再次更新,课堂教学过程再次优化,学法指导再次创新的缕缕气息;课内比教学,是更新课堂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结构不合理,教学效率不高的教学方法,寻求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新舞台。
我校“课内比教学”如火如荼,方兴未艾。我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层层上课,最终代表六年级组参加学校的总决赛。在校内赛中,通过听课、评课、讲课、说课等活动,一方面大开了眼界,认识到了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怎样教学才能构建高效和谐的新课堂;另一方面自己的专业素质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我们的课堂是如此妙不可言,优美深情的音乐配上幅幅动人画面引领学生走进如诗如画的文字中,课堂上老师春分化雨般的引导和点拨,满面春风的微笑和亲切和蔼的启发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热闹场面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与整个课堂,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沉闷,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
作为六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们对于语文教学我有自己的追求梦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张口就说,提笔就写”,真正成为我们课堂的主人。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也不断探索着、追寻着„„
一、精心设计教与学,意外生成更精彩
从这次“课内比教学”的课堂教学中, 我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 还“备”学生, 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 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一方面经过精心准备的, 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 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知识的重难点。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 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另一方面对于实施教学过程中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对于这两方面的情况,我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能处理到位。课堂教学亮点一:
《壶口瀑布》一课,教学的难点,便是想象与感悟壶口瀑布的恢弘气势。我凭借精心设计的板书,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形象而生动带领学生走进壶口,走近黄河。同时用文中具体的数据加以生活片体验去感知,从而教学的难点迎刃而解。如:四五十米的崖头相当于十几层楼房那么高,每秒90000立方米的流量相当于6个大泳池装满水同时倒下来„„当这一组组数据出现在板书高高的崖头画面上是学生感到触目惊心。有的说那场景大得简直不敢想象,有的说这样强大的力量会立马把人征服。借着学生此时真切的感受,我马上因势利导:谁能把瀑布着强大的力量通过朗读传达出来。教师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纷纷朗读起来,他们声音洪亮,气势高涨,恨不能一起表现出瀑布的壮观不可。
这个精妙的板书即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加深对重点段落的理解,又更直观更贴近生活的感受到了瀑布的威力无穷。在整节课中真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确立了“阅读教学中的讲练结合”的研究主题 这就加大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基于这一点,我们这次“课内比教学”凸现了这一研究思路。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了这个问题: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指导学生去归纳、去概括、去总结, 让学生先于教师得出结论, 从而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的目的。从而启迪学生学文与写文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形成学生自己的写作思路并加以运用。课堂教学亮点二:
分析本课是教材第五单元的第三篇文章,本组课文的选文均是文字俊美的写景散文。教学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与表达的方法。在教学重点段落四五自然段时,学生边读边想想画面感受瀑布的壮美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启发学生,:“是啊,这样的气势,我们怎能仅仅用双眼去感受他,我恨不得用全身融进他,品味它。作者也是调动了多种感官去品味是这样吗?”学生感悟道:“的确,作者还被那如洪钟闷雷、如雷霆万钧的声响震颤住了,甚至情不自禁的闻到黄河瀑布涌起的泥土的气息。”是啊,这一切让人被这种厚重感彻底征服了。教师总结作者观察有序并且调动多感管的观察给予了我们如此身临其境之感,写得真好!
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引导学生关注作者表达时打比方、动静结合、以及多角度观察与表达的方法,反复朗读,逐层深入。揣摩表达,体会情感。
这一教学思路,顺应高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将课堂的讲与练有机结合。让阅读与写作的方法融进教学活动。使教学更高效更实在。
三、“比、听、说、评、反”活动,提升专业水平。
“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展开,再次激发了我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激情,积极投身到课改的洪流之中。经历课内教学比武,听课,说课,评课及课后反思等一系列活动,使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随着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展开,深深地体会到要教好书,不能放弃学习磨炼,深知学无止境,教亦无涯,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会让人遗憾的艺术,它鞭策这每一位老师不懈地追求教育真谛。
说课评课亮点:
课后我就自己对执教本课的教学,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思路几方面进行了现场说课活动。提出了“高段语文教学长文短教策略研究”和“高效课堂讲练结合课堂模式的探究”两反面思考。引起了全体语文教师的浓厚兴趣。在评课时,年组内的老师也就自己的思考共同探讨。引发了集体的共鸣。
总之,从这次课内比教学的活动,我看到了崭新的教学理念,精致的课件作品,先进的教学手段,扎实的教学功底,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师生角色的转变;看到了一个个热爱教育事业,沉潜务本,爱岗勤奋,遨游在教学研究中的人;看待了沉醉在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探究学法指导,设计优化学习过程的状态下的人;看到了教学比武带来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再磨炼再提高;看到了一个个老师对活动的积极参与热情,他们比听课的感受,比评课的感悟,比听课的门道,比谈诱发的思考,比谈能激励你成长,成功的可借鉴的价值取向;看到了比教学的老师谈课堂教学的得与失,反思教学过程,更新教学理念,在尝试中造就,在造就中提高,在提高中成长,努力铸就新一代名师。
第五篇:商贸部“优秀生事迹报告会” 隆重召开
商贸部“优秀生事迹报告会” 隆重召开
4月11日下午第三节课,我校商贸部在综合活动室举行了一次“优秀生事迹报告会”,参加此次会议的成员包括高会斌副校长、商务部张涛部长、汪晖副部长、钟玉娟副部长商务部全体班主任,全体学生,以及三位优秀学生代表。他们分别来自10级职训10班(原2010级国际商务3班)张玉清同学,11级电子商务班江建华同学以及11级国际商务1班黄祖瑜同学。此次会议旨在通过分享优秀生技能学习的经验和感受,鼓励全体同学争做商校优秀生,为商校增添一份光彩。
首先,张涛部长就本次会议发表讲话,强调此次会议有助于全体同学学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接下来,张玉清同学开始述说自己代表学校到省里参加单证员的辛酸经历。虽然同学们没有亲身经历过,但他们能体会到她迎面而来的压力。也许是她的执着,才让她拥有勇往直前的毅力,最终大满贯归来。而台上唯一坐着的一个男生,江建华,也许外表看上去冷酷,但现实中,他凭借着自己的一技之长,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使自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只要肯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紧接着,轮到曾在专业部大合唱比赛中霸气的指挥—黄祖瑜同学向我们讲述自身的艰辛过程。舞台上的霸气,给同学、老师甚至是校长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高会斌副校长对本次交流会进行了充满激情的总结,他曾提到这样的一句话:“舞台可以简陋,演出必须精彩”。的确,舞台上那些表现精彩的人,他们的背后隐藏着多少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此次“优秀生事迹报告会”上,使同学们受益匪浅。从这些优秀学生的身上,他们懂得了,过程虽艰辛,但关键是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积极努力的去奋斗,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