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媒体技术运用热潮的冷思考
多媒体技术运用热潮的冷思考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不可否认,多媒体技术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功劳,把传统的一尺讲台、一支粉笔、三寸不烂之舌的课堂变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姿、有声有色,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所以当多媒体出现时,我们免不了一阵激动,但激动之余,我们也该冷静地思考着,发现我们步入了一个误区,觉得一堂课如果没有课件,那肯定不是一堂好课。因此,我们也该以一种审视的眼光看待这一新生事物,正确运用,从而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优势误区对策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所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而多媒体技术正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视觉和听觉方面的资料。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可否认,多媒体技术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新鲜空气,课堂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激情,它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情感
多媒体集图片、声音、动画于一体,可以化静为动,这正符合小学生的心理
特征——好奇心重、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征。多媒体有声有色的资料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充分地利用图片、声音、动画,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文章产生共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每一册的教材中基本上都有一些有关英雄人物方面的课文,而那些英雄人物离现在的生活太遥远了,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英雄们的一些行为。为了让学生走进那个战争年代,激发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利用一支粉笔和一张嘴巴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的。而多媒体正好解决了此类难题。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歌曲和录象,把学生带到那个硝烟四起的年代,感受英雄们为了解放中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例如教学《王二小》时,我利用班队课组织学生观看了电影《小兵张嘎》,看了电影后,学生对抗日战争年代的孩子们的生活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学习《王二小》做了一个感情的铺垫。在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自由读了课文之后,展开讨论,体会二小的沉着机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对二小有了感性认识之后,适时地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学生在动听、凄凉的歌声中流下了眼泪,此时,根本无须教师说一些二小如何英勇不屈之类的话,学生对二小的敬仰之情,对敌人的愤慨从红红的眼眶中流露出来了。
二、利用多媒体,突破难点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有生活经验的内容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而在语文课本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动画等化静为动,化小为大或变大为小,从而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
语言表达的知识以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中,向学生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的传播种子方法。这一知识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有难度,更何况是城里的孩子,因此,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把三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形象地表达出来,学生便很容易理解了。所以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
又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对于城里的孩子,很少有学生了解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的脚印是什么样子的?如果纯粹说教,学生也能记住他们的脚印形状,但这样的效果明显不好。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利用多媒体先出示鸡、鸭、狗、马的脚,然后让学生猜测他们四个的脚印会是什么样的呢?接着出示一些脚印图,让学生连连线,再让他们仔细观察说说这些脚印像什么,随机板书:竹叶、梅花、枫叶、月牙。学生对四种动物的脚印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之后,此时随机地播放动画,学生一边看一边跟着朗诵,学习兴趣浓厚,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后面的背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利用多媒体,指导朗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叶圣陶先生也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其实能过读好一篇文章的学生,对文章也定能理解了。而利用多媒体提供的声音功能,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可以利用一些播音员的朗读给学生提供示范,也可以利用图片中的人物的神态、动作等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文中,国王的“不高兴”和“高兴”这两个表情变化是文章的关键,如果学生能够读好描写国王表情的句子,那么对文章的内容也就好理解了。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先出示了国王不高兴和高兴的两张图片,让学生说说你从图片中发现了什么?学生说国王原本非常不高兴,后来又变高兴了。我让学生仔细观察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国王不高兴或高兴?有的学生从瞪起眼睛、嘴角往下挂等体会到了国王的不高兴,从眯起了眼睛、嘴角上扬等感受到了国王的欣喜。通过对图片的观察,为后面的朗读做了铺垫。学生明白了不高兴要从脸部的表情传达给大家,所以朗读训练时,学生非常地投入,不但读得好,评价的小朋友也说得很好,他们不但从语音上进行了评价,而且还结合了表情,一改从前课堂上只会评价添字漏字的肤浅的评价。虽然就是两张图片但是却为朗读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四、利用多媒体,拓展延伸
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教学提倡课内外结合,学科间整
合的“大语文”观。信息技术的出现,无疑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大生机,师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不受教材的限制,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延伸教学活动。这样一来,多媒体课件不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教学辅助工具,也成了激发学生质疑的诱导载体。在网络时代,语文
教学已经成了立体的课堂教学了。
例如通过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学生对蒲公英、苍耳、豌豆的种子的传播方式已经了解,此时让学生质疑,他们一定想了解更多有关种子传播的知识,教师在多媒体中适量的增加其他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最后向学生推荐一些网站,如十万个为什么/植物篇http://tenthousand.uhome.net,中国科普博览http://science.yam.com。学生在课堂内知识量增加了,而且激发了学生课外对植物知识的学习。
信息技术在教育界的使用确实给各科教学注入了活力,但是现在的课堂也出现了一些走极端的现象,各级各类公开课比赛,如果没有课件,再好的课也输在了起跑线上了。其实,凭心而论,很多的特级教师上课从来不用课件,但是上的课却是那么生动有趣,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我们能说那不是好课吗?现在的多媒体使用已经进入了一个误区。
误区一:多媒体抢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
现在很多教师的课件做得过多过滥,杂而不精,或者做得非常精致,但是对
教学却并无多大帮助,一节课中不停地按鼠标,出示字词或图片等,课堂热热闹闹,学生看得兴趣盎然,把原本应该学生练习的时间给霸占了,把原本教师指导学生的时间给占了,教师和学生成了观看者,而课件却成了课堂的主角。
误区二:多媒体使用抢了课文的空白点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觉得很多名著,看电视不如看书,因为看书你可以
直接和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可以展开你的想象力,任你在书中遨游。可一旦拍成了电视,滋味就变了,你的感悟、体验变成了是导演的感悟、体验。所以一些著名导演拍的电视也常常引起观众的争议。我们的课文,特别是一些经典散文,文中有许多空白点,给读者细细品味,可是这岂能是多媒体的一些图片或动画可以替代的呢?
误区三:多媒体的使用使黑板坐冷板凳
现在外出听课我们常常能发现教师上完一堂课,黑板上竟然没有留下一个
字,他把原本应该写在黑板上的字都搬到了课件里。我们不仅要问,多媒体能完全代替黑板吗?答案肯定是不能的。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其一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书写的示范,其二黑板上的板书是课文的精髓,在课中学生随时能看到,而播放课件更多时候板书内容会被图片、录象等资料遮盖。
误区四:多媒体使答案过于的单调划一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每一篇课文,每一个读者都有自
己独特的感受,因此,对于语文学科很多情况下是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而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输入了一个标准答案,在课堂上非得把学生引到事先设计好的“标准答案”上,否则课就上不下去了。这样就使原本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显得单调划一。
根据笔者近几年的教学体验,要走出多媒体使用的误区,可用以下对策:
对策一:宁缺勿滥
能否上好一堂课,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而并不取决有精彩的课件,所以作为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理念,这才是最重要的。对于课件要适量、适时、适度,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可以利用多媒体垫高学生的起点,让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但是对于一些要学生每个个体独特体验的文章,教师千万不可“画蛇添足”。对于课件我认为:宁缺勿滥。
对策二:反朴归真
在语文教学中,不管怎样改革,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书是读懂的,不
是教师讲懂的,更不是看精彩的课件看懂的。在阅读教学中,无论多美的图像、音乐,都无法取代学生对语言艺术的领悟,而且更重要的是太多的图片、录象等会把课文图化,剥夺了学生思考和想象的机会。我们应该让语文课堂反朴归真,不要让朗读的时间都让课件给占了。当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所表现的情境,可以适时地配上音乐和画面,让多媒体成为配合学生朗读、理解课文的好手段。
对策三:服务为本
多媒体虽然有其优势,但也有其致命的缺陷:缺乏人文性、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明显不如传统教学等,而且他的地位是“辅助”功能。因此,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必须完全服务于语文教学,根据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设计相应的多媒体课件,绝不能因为多媒体使用而改变语文的教学常规,否则,就是本末倒置,无法实现语文学科功能。我们必须找好定位:多媒体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应该努力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
量,以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比目前在传统环境下的学习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创造力。语文阅读教学就应该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本位,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建构起“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的“大语文”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顾健,《试论网络阅读的特征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启示》,中国电化教育,2002(3)
2、朱凯,《计算机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
3、刘儒德 《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
4、刘向永 《解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3.5、余胜全 《基于Internet的学习模式》《中国电化教育》1998.4.
第二篇:重组热潮中的冷思考
正是行业的“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现期”并存的特殊发展时期,是进入佳境,还是矛盾激化、产生动荡---
热 潮 中 的 冷 思 考
――不得不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烟草行业联合重组势在必行,事关中国烟草业的做大做强,事关参与国际化竞争的生死成败。烟草行业体制改革的大幕拉开了,卷起了新一弄的联合重组热潮。
这一阶段,正是烟草行业的“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现期”并存的特殊发展时期,以下几个问题认识是否清醒,政策是否妥当,决定着烟草业联合重组的效果,是进入佳境,还是矛盾激化、产生动荡。
行政指令还是内在需求? 现在烟草行业的联合重组多以行政意志为转移,不按市场规律操作所占比重很大,用通俗的话来比喻就是包办婚姻,没有强势企业和优势品牌的省份在行政干预的力量下大肆“圈地”,不管企业资产是否优良,历史的包袱是否沉重,通通打成一个大包再说,而那些真正有实力的烟草企业和集团无法按照市场的内在需求去实行兼并重组。在现阶段, 各地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割据,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仍不可忽视以行政干预、人际影响等元素占主导, 多是“看得见的手”在操纵,烟草业要完成跨省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发展阻力重重。需要认识的是靠行政的一相情愿下捏合而成的集团,就象强扭的瓜一样,不见得甜。资源优化配置,品牌最佳组合的少有,目前不少联合重组的集团就在品尝产品结构雷同,竞争市场集中等难以取舍,不好融合的苦涩日子,没有预期蜜月时光来临,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因为缺乏来自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推动力。相反不少你情我愿的自由恋爱,望穿秋眼却难成眷夙,北方某卷烟厂的员工曾联名上书要求某卷烟厂兼并,因为该厂的品牌在当地是多年来畅销不衰的抢手货,双方自然是两情相悦,北方某卷烟厂的主管部门却考虑该厂的品牌将对本地市场形成的强烈的冲击波,使出了棒打鸳鸯的下策,一段美好的姻缘成了梁祝的交响。在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今天,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联合重组真正内涵不应该是更大规模,而是更顺应市场的内在需求。
情感导向还是市场导向?工厂情结难免:工厂取消法人资格,变成制作部或生产点,员工对工厂的依恋情结较为普遍。同时,制作部或生产点依旧承担着与属地和社会的对外职能,架构设置和名称也要充分考虑其适应性。品牌情结浓烈:同档次品牌面临选择,弱势品牌面临着取消的境地,其企业员工对品牌的依恋情结较强。但尤为重要的是要以品牌的无形资产和市场导向来确定品牌取舍,避免人为因素对市场的疏忽和品牌情结对特定员工造成的心灵伤害,尤其当企业领导在集团公司走马上任后,要充分淡化两个情节尤为重要。某省曾有两家企业在合并重组中以一家企业班子成员为集团主导,叫人哭笑不得的是在后来的品牌整合中品牌情结的充分体现,自己企业原有的中档品牌人为的要提升成高档品牌,而另一家企业品牌形象市场基础都还扎实的高档烟降格为低中档烟,先前这支高档烟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广告都做了好几个亿,品质和形象吸引了不少烟民。而中档烟提升成高档烟的心愿可谓是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现在高的倒是降低了,低的倒是不见太多的升高,可想而知两个厂心灵的融合中人为的构筑怎样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制度建设还是文化建设?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走到一起不免有冲突,新的制度设计与旧的文化势必不适应,所以在没有形成新的公司文化之前,思想的整合最重要,不然,行动的整合无从谈起。企业的变革是企业文化导入的良好锲机,整合之机同时导入企业文化势在必行。但一般合并重组成集团后,首先想到的是整章建制,对文化倒是觉得可以不紧不慢,其实不然,重组成集团后,原有的企业文化有的被支解,员工失去了对企业发展目标、愿景、价值观等理念的定位,且不如无头苍蝇一样无所适从?势必会引起思想的混乱,动力的缺失以及对自身利益的过度关注和追求,这是对企业发展极为不利的因素。
机关作风还是企业作风?这是在联合重组需高度重视的问题,现有工业公司如果依旧保留的机关作风,习惯发于文件,作指示、听汇报的指导与管理智能,与企业作风的严细、快速、务实形成差距的话,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伤害了员工对公司的信任,所以要变机关职能为企业职能也是相当重要的。
级别导向还是人才导向?融合重组后虽然对集团公司提出了企业化运作的要求,但是在干部的任用方面大多是看级别,工厂的精英人士很多因为级别不够不能委以重任,而有的级别人士却少有基层实战经验不利管理、决策。对事情的轻重缓急判断的准确度会对工厂产生直接影响。流程的接口、决策的科学、信息的快捷传递相当重要,对工厂情况熟悉的人才必不可少。理性的运作,干部应以能力和业绩为主,打破级别导向,该提拔的利用整合机会提拔到位,避免后续的矛盾和调整的困难。人才对确保整合成功和今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当重要。管好还是放活?联合重组后,集团公司无一不是加大集权和管理的力度,但这管与放度的把握相当重要,抓大放小,给下属企业一定的自主权,有利于积极性的发挥,因为企业这些年的运作,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是可资借鉴的。否则,管多了就管死了,企业就失去力生机和活力。
一概公平还是拉开差距?即重组后收入的多少,对员工的岗位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承诺了收入的增长,几厂收入差异有的一步到位拉平,有的逐年减差。此举虽保持暂时稳定,看似公平,却易挫伤生产点和干群的积极性。员工应以企业效益为主确定工资收入,有一定差距才是真正的公平,不然就会形成新的大锅饭。
企业宣传还是品牌宣传?以往的厂子或集团大多以一个主打品牌作为集团名,或作为传播的重点,以此不断强化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时下,几个强势品牌都收归中烟公司,在传播上自然以中烟公司为主,从而导致公司名与品牌名的剥离,削弱了品牌的传播,当消费者长期听不到自己喜欢品牌发出的声音时,就会对品牌产生疑惑,甚至淡忘,这是很可怕的事。企业宣传与品牌宣传的轻重缓急得仔细掂量才好。
第三篇: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语文教学大纲》也要求“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可见语文教学如何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实施课堂教学的现代化,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2014年5月教育部又发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个维度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当前,各地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班班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一体机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摸索尝试,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不仅可以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达到增加教?W的密度和容量,加速教学信息传递,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化效果。
一、以声传情,拨动学生的情弦,激起情感共鸣
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媒体上的声音资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富于情趣。
(一)适时的乐曲介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新课开始时播放与课文内容或情感相关的乐曲,能很好地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把学生导入课文的特定情境中,增添了学习乐趣。如上《记一辆纺车》时,先播放歌曲《南泥湾》,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不仅了解到文章的写作背景,还可以想象出抗日将士战天斗地、热火朝天的生产自救场面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课文结束时播放与文章主旨有关的音乐,课尽而意无穷,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如《花的话》授课结束时,播放《好人一生平安》,随着娓婉动听的旋律,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就会从小男孩送二月兰给敬爱的老师,联想到所有的老师,都会从心里感谢老师,祝愿老师一生平安!
(二)声情并茂的“美读”,可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时,声情并茂的朗读,会唤起学生内心的视像和情愫,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接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从而激起内心的情感。如学习朱自清的《春》,由于朗读者带着一种盼春、绘春、赞春的喜悦心情,再配上悠扬动听的《春之声圆舞曲》,春草、春花、春风、春雨,随着这一串串音符扑面而来,学生很快就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优美的意境之中,如同在繁花似锦、诗情画意的春天畅游,自然地产生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二、以像激趣,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整体印象
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制作的影像,以形象信息的形式把学生带入课文的特定环境氛围,如临其境,可以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的意境。
如学习《沁园春?雪》时,通过制作北国雪景,长城、黄河以及毛泽东观雪、吟诗的画面,同时配以适当的画外音,这样,毛主席指点江山,历数风流人物的景象就出现在学生眼前,激起学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壮志。又如教学《孔乙己》,因学生对封建社会落迫文人了解不多,授课时特地拷贝制作的电影《孔乙己》中反映他穷酸迂腐的几个典型场面,映入学生眼帘的是一个饱受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摧残且迂腐不堪的“穿长衫而又站着喝酒”的旧社会知识分子。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鲁迅对孔乙己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和揭露当时世态炎凉、人情冷漠的社会现实很有帮助。
此外,一些说明文、游记等,教学时若能展示平面(或线路)图或播放风景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通过展示人民大会堂的平面图和局部的相片,有助于学生理清课文说明的顺序,看清建筑物的特征,学会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三、综合使用多种媒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科学家研究结果表明: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能够明显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效率。因而,许多课件都是把声音、图像、动画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音乐伴奏下的“美读”,再配上鲜艳的图画,让使学生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学习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那声情并茂的朗诵伴随着优美的旋律缓缓响起,加上一幅幅“甲天下”美景的展现,抽象的感情变成了真实可感、拨动人心弦的画面,学生内心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份美感,增加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四、节约时间,加大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和容量
传统教学中老师们常常感到教学时间不够,教学容量太少,而这个问题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多媒体教学时,板书无需再写,上课时只需轻轻点击一下鼠标或超级链接,即可完成,而且板书字体的大小、背景、颜色等都可根据具体情形而设定。教师问题的提出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轻轻一击就摆在大屏幕上了。此外,借助直观形象,有些课文内容也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这样授课中不仅节省了不少时间,而且授课的容量自然加大,长课短讲也就成为可能,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尤其是讲课过程中需要插入相关资料,或做课堂练习,以及复习课的教学,或者优秀专业的展评,借助多媒体平台效果就更加显著。
总之,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收到优化课堂教学的实效。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多媒体技术运用
初中数学教学多媒体技术运用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一)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得到提升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当中,老师通过在黑板上写写画画来进行讲课,常常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从而出现老师在讲台上唾沫满天飞,学生却在下面瞌睡连片的现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伴随多媒体技术的引入,这种现象则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它能够通过动态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集中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能使数学教学课堂得到优化
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让学生体会到多媒体技术给他们带来的轻松气氛,从而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跃性.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科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质量.比方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设计比较有趣的数学知识比赛,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这样不但优化了数学教学课堂,还让学生能够轻轻松松地学到数学知识.
(三)能使数学知识具体化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讲到平面几何这一章节时,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纯粹地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老师也就只能把图形画到黑板上,才能对提升学生的理解力起到一点点的帮助.然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大多数都是关于图形运用的知识,假如还是运用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不但浪费时间,还不能形象地将图形展示出来.而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通过多媒体技术就能够很明显又很立体地把图形展示出来,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知识点,这不但使知识点的难度降低,而且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更生动有趣.
(四)能使课堂容量得以扩大
就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因为教学的设备设施十分有限,也就只有黑板,这种情况下教师也就只能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来把图形画到黑板上,画图需要用大量的时间,这样教师的工作量不仅加大了,而且也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多媒体技术就很好地避免了这个问题,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前准备好图形、数据等相关的材料,不但使教师的工作量得以减少,还充分地利用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这样就扩大了课堂容量,提升了课堂效率.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加强数学教学的教学情景创设
由于初中数学这门学科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其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另一方面其整体思维结构具有明显的严密性,所以单纯运用多媒体来辅助初中数学教学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必须将多媒体教学与数学情景教学创设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具体形象化,比如运用多媒体的声音、动画和音视频等内容创造出新颖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在进一步营造轻松愉快数学课堂气氛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效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另外,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加强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实现数学教学科学合理化,并且还可以有效突出初中数学教学主题,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二)突出数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针对初中数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针对数学教学课堂条件的影响,合理运行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有效地增加数学教学的形象化,进而突出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所要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突出数学教学难点和重点,也可以通过不断丰富教学素材,增加学生的学习知识面,从而有效降低数学重点内容的理解难度,比如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如果按照传统的学习方法,学生不仅理解起来有很大的困难,而且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也不好掌握教学进程,但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善这一情况,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和难点知识,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形象的内容,促进学校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而且还可以有效节约数学教学时间,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促进数学动态几何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动态几何内容往往会涉及一些运动变化的知识点,对于这些涉及运动的问题,简单地进行平面静态教学往往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并且一些学生对于动态几何问题往往会存在理解的难度,但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技术可以营造出真实的动态变化模型,通过让学生观察多媒体演示实验,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动态几何知识的理解,进而了解动态变化的具体情况.故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加有效地完成动态几何知识点的教学,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三、小结 总之,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数学教学中,是现代化教学的需求,也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与此同时,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能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形象、直观,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学习更容易,让抽象的数学内容变成具体的画面,深层次地挖掘教材知识,帮助学生形成一套完整的数学体系,以及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有助于提升课堂效率.
第五篇:运用多媒体技术 培养学生创造力
运用多媒体技术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姓名:吴昭贤
性别: 男
职称 : 小学高级
学历 : 大专 单位:太湖县北中镇罗山小学 邮编: 246490 通讯地址:太湖县北中镇罗山小学 电话 *** 文摘:本文围绕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结合教学实际,谈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1、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多媒体,能够优化学生思维,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
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联想。
3、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课堂氛围,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概念。
4、在教学过程中拓宽学生视野,增长见识,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把教学时讲不清道不明,只靠教学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数学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简单明了的解说,及时反馈,将所学知识一目了然展现在学生面前。彻底地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合理使用,优化学生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例如在“角的认识”教学中,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先出示一个点,再引出两条射线,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角。”比较角的大小时,先出示两个角,再利用动画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合,学生很直观地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教学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无关时,计算机上先显示一个角,动态演示两条边无限延长,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有无改变,从而使学生形象、直观而又深刻地意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这样设计,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也得到了发展。又如教学“认识、理解角的度量单位”。角的度量单位是“度”。“1°”是怎样确定的,用挂图、教具或在黑板上画图都难以讲明。如利用多媒体,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们可以制作一套复合片,为学生感知提供有利条件:(1)投影半个圆。(2)把半个圆等分180份,复合上一张图影片。(3)再复合一张,每5份所对的角就是一个5°的角。因为1°的角在黑板上很难画出来,但在投影片上画一个5°的角,让学生思考怎样由此得知1°角的大小。这样在教学中,一套三张复合片,将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充分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同时,学生的思维也随着多媒体教学中的演示画面层层递进,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优化了学生的思维。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联想
儿童时期是想象力最丰富、最活跃的时期,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励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例如在教“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这个法则时。如果在课堂中使用电教手段,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联想,效果就会不一样。具体做法如下:以3/4+1/4=?为例。在图影片画两个大小相等的圆,平均分成四份,一个圆中的一份涂成红色,另一个圆中的三分涂成黄色。前面圆中的红色部分等于1/4,后面圆中的黄色部分等于3/4,学生对此是清楚的。在教学中,教者不直接告诉学生计算法则,而是采用“移形换位法”将前一圆中的红色部分(1/4)抽到后面圆中的未着色处,与后面圆中的黄色部分(3/4)恰好组成一个圆,至此,这一法则的产生过程就完全展示出来了。教师这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分析问题,切忌急于“揭底”。待学生对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后,再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法则。如果这样,学生对这一法则产生的原因就会真正领悟,常见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错误也就不会发生了。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他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营造氛围,激活思维
人的思维总是形象思维在前,抽象思维在后,小学生更不例外,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利用图片、实物等,借助直观形象的实物去获取抽象的数学知识,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例如:教学“角的认识”,我先在屏幕上出示红领巾、三角尺、钟、扇面实物图,除去实物中非本质的东西,抽取本质,引出角的图形。然后问:角是怎样形成的?并在计算机上演示,使学生建立起角的概念。再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课件演示,把圆分成16等份,拼成了近似平行四边形,再分成32等份,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分成64等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在拼的过程中向学生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与此同时,引导学生思考:(1)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2)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3)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4)如何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通过课件演示,很快就突破了知识难点。这样的教学,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更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概念,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四、拓宽学生视野,增长见识
让学生接触广阔的天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现代教学的需要。例如教学“年、月、日”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屏幕上出现彩色的太阳、月亮、地球三个天体的运行规律,即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周是一月,地球绕地轴转一周为一日,再配以亲切的解说和悦耳动听的音乐、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带入奇妙的宇宙,让他们感知年、月、日的来历。同时,也使学生对年、月、日是怎样产生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疑问有了初步认识。通过这样的演示,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扩大了数学知识面。
总之,多媒体教学以它色彩鲜明、主体感较强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它也集中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