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2009数学八总结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教育教学2009-07-01 14:34阅读2049评论0
字号: 大中小
一学年来,本人担任八年级(2)、(3)两班数学教学。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参入教学改革,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把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和课堂教学的新思
路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将一学年的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我一直思考着:怎样教数学?为此,学习了《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有新的认识。高校课堂无疑给我们每位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必须思考的问题。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特别是使自己更深的体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和谐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辅导差生,培养优等生,使学生共同发展。将学生的共同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恰倒好处的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了培养和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学期积极参加网上学习,听了全国各地专家讲座,了解
全国各地的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融入教学当中,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二、注重教学常规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5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让学生进行学法交流,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班上抓单元验收把学生分层联包,优生每人跟踪一名差生督促完成学习任务。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优化题目的设计,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及时
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
教学常规上具体做到:、备课认真。把《课程标准》与教材相结合,上网查阅各种相关的资料、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和关键,认真研究教学方法,练习上精心选题,做到精,有层次,有梯度。、落实高效课堂。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特点,上课尽量做到精讲多练,分组讨论,讲练结合等活动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兴趣,实施:听不如看,看不如练,练不如讲,来发动学生做好课堂的主人。练中明白
练哪个知识点,怎样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教教学生怎样学数学,那是重点,怎样突破难点。、坚持参加学校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从教师网上
查看优质课课,来提高教学能力。、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采取当面批改,发现错误,立即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心理动态。典型的错误,集中辅导,做到不放过每一道错题。集中于个别相结合。
三、加强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本人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本人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的感受和体验。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四、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
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学期本人在作业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做法是日评、周评、月评,老师评、学生评、小组评,老师对一日作业做出评价,学生自查后对评价结果登记在作业情况扉页栏中,将学生的学习距离缩短,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看到学习的进步,又有了学习的动力,并树立起学习的目标,较好地
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五、教学措施:
1、落实基础知识,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实施三步式教学步骤。第一步,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课前完成。第二步,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再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激励学生自我编题。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三步,课后复习,及时查漏补缺,加强辅导。
3、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多个小组,几个层次,分别布置难、中、浅三个层次作业,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课后作业,就让学生板演讲解完成,书面作业另行安
排,多题型多花样的经典题。
4、加强 课后辅导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 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 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 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 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 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
导者与合作者。
辅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数学学习的辅导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我先培优,以优帮差,每个班我首先做好三十名的工作,然后这三十人每人包一个差生,层层辅导,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期末
考试与上学期相比,成绩大幅度提高,三率均为本校前茅。
第二篇:八上数学教学计划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及教材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班有学生45人。从学生口算来看,学生差异较大,有些孩子口算很好,有些孩子口算很差,虽然我平时在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但由于智力问题,孩子还是跟不上。 笔算,孩子都已经掌握了笔算方法,但没有养成笔算习惯,在遇到数很大计算是老爱口算,容易出错。 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并能正确解答,而有些孩子读题能力较差 不理解题意而乱写。孩子们综合能力较差,小括号应用不熟练。 学生对平移距离不太理解,画图能力较差。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有漏洞。
二、教材编写特点:
(一) 关于除法和混合运算
1、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有余数除法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4、体会混合运算要遵循一定的顺序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关于生活中的大数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3、通过“拨一拨”活动,把数数、读数、写数结合起来
4、安排一定数量的估一估活动。
(三)关于万以内加减法
1、分为两个单元
“加与减(一)”是基本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与减(二)”是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分散安排的目的是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学习内容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基本计算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分散安排,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有利于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计算的基本要求。
2、删繁就简,突出基本算理
3、创设问题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调查与记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1.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
3.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5.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6.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采取的主要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优生的提拔工作。
培优计划: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不断提高做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辅导对象:赵蕾、刘皓轩、陈哲、赵真
辅导措施:1.每周有选择性地上一节思维训练课.
2.在日常教学的分层练习中有的放失地注意对优生的培养.
3、实行以点带面来全面提高,使学生观念进行转变。
4、让优生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经验交流。
期望效果:
辅困计划: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可先布置一些基础性的题目。
辅导对象:郭昊辰、王一初、江奕妙、来馨彤
辅导措施:1、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
2、采用一优生带一学困生的一帮一行动。
3、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学困生加以学习。
4、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学困生。
5、对学困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
6、采用激励机制,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
7、充分了解学困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学困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四、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教时
第一周
2.13-2.17
第二周
2.20-2.24
第三周
2.27-3.3
第四周
3.6-3.10
第五周
3.13-3.17
第六周
3.20-3.24
第七周
3.27-3.31
第八周
4.3-4.7
第九周
4.10-4.14
第十周
4.17-4.21
第十一周
4.24-4.28
第十二周
5.1-5.5
第十三周
5.8-5.12
第十四周
5.15-5.19
第十五周
5.22-5.26
第十六周
5.29-6.2
第十七周
6.5-6.9
第十八周
6.12-6.16
五、学科工作行事历
周 次 日 期 负责人 内 容 备注
预备周 2.9-2.11 各组长 制定各项计划,备课两周
迎接区教体局开学检查
第1周 2.12-2.17 李丽、武晴晴 检查计划制定及备课情况。
第2周 2.20-2.24 戈亚萍 解读学科学期工作计划,布置学期学科相关工作。
第3周 2.27-3.3 李丽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4周 3.6-3.10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5周 3.13-3.17 李丽 各教研组定老师定教材准备参加集团校内优质课评比。
第6周 3.20-3.24 武晴晴 教学常规月查,反馈。
第7周 3.27-3.31 李丽 听评组内推荐的优质课。
第8周 4.3-4.7 武晴晴 听评组内推荐的优质课。 4月4日放假
第9周 4.10-4.14 李丽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0周 4.17-4.21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1周 4.24-4.28 李丽 教学常规月查。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2周 5.1-5.5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5月1日放假
第13周 5.8-5.12 李丽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4周 5.15-5.19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5周 5.22-5.26 李丽 教学常规月查。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6周 5.29-6.2 武晴晴 总结梳理课堂教学模式。 5月30日放假
第17周 6.5-6.9 戈亚萍 学期教学活动总结,各项业务展评活动。
第18周 6.12-6.16 戈亚萍 教师粉笔字、钢笔字展评。
第19周 6.19-6.23 戈亚萍 学期教学活动总结,备课作业展评。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对八年级的学习情况与期末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一般的应用题,对数据的频数及其分布有了初步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能掌握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数学的思维方面,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过度提升期,教学中提倡数形结合,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提高的练习,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方面,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得到了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等,都应得到强化;在学习兴趣方面,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因此开学初要给学生树信心,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适应九年级的数学学习。
二、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章 反比例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解析式、图象、性质及其应用. 本章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两个分支,给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带来复杂性,是本章教学的难点.本章教学时应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第二章 二次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和应用,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章的重点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函数图象的特征和变换以及二次函数性质的灵活应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本章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实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思想.
第三章 圆的基本性质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圆的有关概念、圆的性质,以及弧长、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计算. 本章的重点是有关弦、弧、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基本性质;
圆的基本性质的几个主要定理的探究和证明是本章教学的难点.在本章教学中要使学生从事观察、测量、折叠、平移、推理等活动,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抽象与直观相结合,分步设疑,巧设阶梯,以达学生理解.
第四章 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的条件、性质及其应用,相似多边形和图形的位似. 本章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图形中的比例线段问题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本章教学时应注意充分运用类比的思想;继续重视观察、实验的方法等.
三、具体措施:
1、做好教材钻研工作。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3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数学教学工作,从学生的入学成绩上学生的数学基础很差,所以本学期的教学任务非常艰巨,但我仍有信心迎接这个新挑战。为了能更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本学期教材分析,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知识的综合性也较强,教材为学生动手操作,归纳猜想提供了可能。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因此对每一章的教学都要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确立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目标的具体做法。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八年级(下)的六章内容,力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操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类比猜想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初中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一开始不适应中学教师的教法,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究其原因,就学生方面主要有三点:一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二是智能上存在差异;三是学习方法不科学。我以为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
妙在开窍。因此为防止过早出现两极分化,我准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二)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奴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七年级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的精神,在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
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进入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问
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好习惯。课后注意及时复习巩固以及经常复习巩固,能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
三.教学研究计划
课堂教学与数学改革是相铺相成的,做好教学研究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本学期将积极参加学校和备课组的各项教研活动,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
本人决定与学校同组的老师共同探讨教学。
四、继续教育计划:
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本学期我积极参与校内外组织的各项继续教育,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1、通过网络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新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方式。
2、阅读有关新课程的书籍,做好读书笔记;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任务还有很多,需要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4
孝务处根据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的要求,结合我校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为切实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积极推动新课改进程,有效提高数学老师素质,全面提高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制订本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
本学期,要紧跟新课程改革步伐,继续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进一步确立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转变教研工作的理念,改进教研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新思路。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
(2)组织教师业务学习,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2.加强教师新课程培训,确立新理念
(1)数学课程理念: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数学学科理念:数学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发展。
(3)数学学习理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教学活动理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数学评价理念: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习中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理念:运用它们,使学生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数学活动中。
3、定期(双周二下午)开展科组活动,集体评课,备课,听课、互相交流学习教学经验。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据新课标理念,重新组合,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改进课堂教学,努力体现新理念。课堂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加强教研组建设,正常开展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
(1)开设教研课,组织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认真听课和评课。要求全体数学教研组成员多学习、多探讨、多交流、多反思、多总结。
(2)做好教师工作规范检查,每月进行一次重点项目检查。
(3)、落实“教学档案”的实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期将对学生进行口算达标查测试,及数学应用能力(以实际动手操作的形式)评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学期,数学教学教研工作,要严格依照本计划执行。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5
对于老师制作好的教学计划,有利于新课的讲授,小编为大家编辑了青岛版八年级上学求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情分析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从事七年级一、二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从期末考试成绩来看,部分学生的成绩还算可以,有一半学生成绩相当糟糕,分析原因,主要是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后知识学习太快,学习跟不上;还有就是练习的量太少,所以这学期的主要突破口是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加大学生的练习力度。在学习能力上,一些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投入到自学和讨论中,积极的探讨新知,也有少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有空就偷着玩,不爱学习。在教学方面,平时对学生的练习抓的不够紧,没有及时跟上辅导,致使有些学生越拉越远。
二、设计思路: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会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几类简单的尺规作图。
2.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方法;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3.了解分式和分式方程的概念;能熟练地进行分式的约分、通分和加减乘除运算,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解有关分式方程的应用题。
4.理解众数、中位数的概念;掌握求加权平均数的两个计算公式,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5.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意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学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会证明以前学过的一些重要定理。
四、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第一章《全等三角形》,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全等三角形,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尺规作图。第二章《图形的轴对称》,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第三章《分式》,本章是在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乘法运算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乘法、除法,分式的通分与加法、减法,比和比例,分式方程。第四章《数据分析》,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和方差。第五章《几何证明初步》本章内容包括定义与命题、为什么要证明、什么是几何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几何证明举例。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三角形全等的几种判定方法.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4)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概念与计算.
(5)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
难点:
(1)三角形全等的几种判定方法。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
(3)连比,分式方程的增根,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应用问题.
(4)加权平均数的两个计算公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与联系,方差的计算公式.(5)学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辅助线的添设。
六、具体措施:
1、加强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课前完成,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再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激励学生自我编题。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3、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层次,分别布置难、中、浅三个层次作业,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4、课后辅导实行流动分层。七、本学期教学进度
相信大家对于上文为大家所推荐的青岛版八年级上学求数学教学计划,一定仔细阅读了吧,祝大家学习愉快。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6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说出勾股定理的内容。
2、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3、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4、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三)本课的教学重点:探索勾股定理
本课的教学难点:以直角三角形为边的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可选择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基本教学流程是:提出问题—猜想结论—实验操作—归纳总结—问题解决—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七部分。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出问题:
首先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强大的台风使得一座高压线塔在离地面9米处断裂,塔顶落在离塔底部12米处,高压线塔折断之前有多高?
问题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也就是“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如何求第三边?” 的问题。学生会感到困难,从而教师指出学习了今天这一课后就有办法解决了。这种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课,不仅自然,而且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这一认识的基本观点,同时也体现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二)猜想结论。
教师用计算机演示:
(1)在△ABC中,∠ACB=90°,∠A,∠B,∠C所对边分别为a,b和c,使△ABC运动起来,但始终保持∠ACB=90°,如拖动A点或B点改变a,b的长度来拖动AB边绕任一点旋转△ACB等。
(2)在以上过程中,始终测算 ,各取以上典型运动的某一两个状态的测算值列成表格,让学生观察三个数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得出猜想。
(三)实验操作:
1、投影课本图1—2的有关直角三角形问题,让学生计算正方形A,B,C的面积,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不管是通过直接数小方格的个数,还是将C划分为4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来求等等,各种方法都予于肯定,并鼓励学生用语言进行表达,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A,B,C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学生通过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容易发现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而言满足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索,感受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接着让学生思考:如果是其它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备这一结论呢?于是投影图1—3,同样让学生计算正方形的面积,但正方形C的面积不易求出,可让学生在预先准备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形,再剪一剪,拼一拼后学生也不难发现对于一般的以整数为边长的直角三角形也有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样设计不仅有利于突破难点,而且为归纳结论打下了基础,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的思想,也让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这对后面的学习极有帮助。
3、给出一个两直角边长分别为1.6,2.4这种含小数的直角三角形,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验证是否也满足这个结论,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结论更具有一般性。
(四)归纳总结:
1、归纳
通过对边长为整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到一般直角三角形再到边长含小数的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研究,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概括出一般的结论,尽管学生可能讲的不完全正确,但对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抽象、概括的能力是有益的,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便于记忆和理解,这比教师直接教给学生一个结论要好的多。
2、总结
勾股定理内容得出后,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示,因为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学习的一项基本能力。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勾,股,弦”的含义、勾股定理,进行点题,并指出勾股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最后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对勾股定理的研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问题解决:
让学生解决开头的实际问题,前后呼应,学生从中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完成课本“想一想”进一步体会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数学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
(六)课堂小结:
主要通过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新知的途径方面先进行小结,后由教师总结。
(七)布置作业:
课本P7习题1.1-- 2,4一方面巩固勾股定理,另一方面进一步体会定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另外,补充一道开放题。
四、设计说明
1、本节课是公式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我采用的教学流程是:提出问题—猜想结论—实验操作—归纳验证—问题解决—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七部分,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2、探索定理采用了面积法,引导学生利用实验由特殊到一般再到更一般的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研究,得出结论。这种方法是认识事物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这种方法,对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3、关于练习的设计,除实际问题和课本习题以外,我准备设计一道开放题,大致思路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求出与这个三角形所有相关的结论。
4、本课小结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展开,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方法的提炼,这样对于学生学知识,用知识的意识是有很大的促进的。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7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四年级(1)班数学课程,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处在从低年级迈向高年级的一个过度期,他们的思维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四、教学措施
1、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提供丰富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是认数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渗透了数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并相互促进的思想,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不仅是有用的工具,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类的进步;数学是人类共同的文化。
2、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通过计算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感受数学的价值,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基础。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4)加强估算教学,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策略,体会估算的作用。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五、课时安排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大数的认识(11课时)
1亿有多大?………………………………………………………………………1课时
二、角的度量(4课时)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
1、口算乘法…………………………………………………………………2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7课时左右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5课时)
1、口算除法…………………………………………………………………2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统计(3课时)
你寄过贺卡吗?………………………………………………………………1课时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8
一、本班情况
本班学生35名,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位置;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图形的拼组;
4、100以内数的认识;
5、认识人民币;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7、认识时间;
8、找规律;
9、统计。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这学期我担任八年级(1)、(6)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这两个班是我从七年级带上来的,对班上学生比较了解:优生不多,但后进生却较多,有部分学生不上进,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轴对称
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本章重点内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与因式分解。教学难点是对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及其思路。
第十五章分式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10
本学期我接受了学校交给的工作——初一的数学教学工作。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为了搞好本期工作,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里,本人将积极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任劳任怨,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二、素质教育
我注重推行素质教育,坚决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在行动上。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教案是老师讲课的依据,教案中不仅写明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也写清能力训练的内容、要求、目的及教学措施等,不仅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保证将大纲要求落实到实处。这样做就能使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增强了计划性。在编写教案时注意选择教育的方法和时机,达到既给学生传授知识,又开发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所学内容,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吸取其它方面的“营养”,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实事求是和刻苦学习的科学态度。
三、教研工作
我将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对教法进行探索和研究。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工作,不断向老教师学习,吸取经验。
四、出勤
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听从领导分配,不挑肥拣瘦讲价钱,平时团结同志,尊老爱幼,做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教师八条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决不应付了事,得过且过,以工作事业为重,把个人私心杂念置之度外,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五、本期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
第三章:字母表示数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第七章:可能性
六、本期数学的能力要求
1、基本技能: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与骤进行运算、作图或画图,进行简单的推理。
2、逻辑思维能力: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运算能力: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4、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是指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和相关学科中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七、学期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矗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11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则,运用法则进行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说明其合理性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
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到方法,受到思维训练.
学习重点:掌握分式的乘除运算。
学习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你还记得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吗?你能用类似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计算下面两题吗?
(1) ? = (2) =
二、探究学习:
(1)你能说出前面两道题的计算结果吗?
(2)你能验证分式乘.除运算法则是合理的.正确的吗?
(3)类比分数的乘除法则,你能从计算中总结出怎样进行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吗?
归纳小结:
(1)分式的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 即: ab ×cd =acbd 。
(2)分式的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即:ab ÷cd =ab ×dc =adbc 。
(3)分式的乘方法则:分式乘方是把分子、分母各自乘方。即:( ab )n=anbn
三、典型例题:
归纳小结:分式的乘法运算,先把分子、分母分别相乘,然后再进行约分;进行分式除法运算,需转化为乘法运算;根据乘法法则,应先把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化成一个分式后再进行约分,但在实际演算时,这样做显得较繁琐,因此,可根据情况先约分,再相乘,这样做有时简单易行,又不易出错.
四、反馈练习:
五、探究交流: (1)在夏季你是怎么挑选西瓜的'呢?
(2)你认为买大西瓜合算还是买小西瓜合算?
七、课堂小结:
1、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几个因式的积的形式,约去分子、分母中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注意系数也要约分。
2、当分式的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先要进行因式分解,才能够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新高中课程标准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在教学中我们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我们的教学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针对这一新形势,我们提出了“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这一口号。要培养这样的跨世纪人才,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应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高中历史新课程这一高中历史教育的实验田,对我们教师来讲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只有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实践才能赢得主动,取得事业和人生的双重进步。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本着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技能、放宽教学视野的指导精神,积极摸索和总结教学规律,尽快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能力和求知兴趣,实现望亭中学历史教学的新突破。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年级共六个班近三百四十个学生,重点班生源质量相对较好,普通班生源质量相对差一些,高一新生一方面由于初次来到一个新环境,心理和作息习惯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由于初中的历史基础知识都比较薄弱,所以高一历史教学应注重基础的培养和兴趣的培育。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穿插一些与历史教学相关的历史典故,尽量多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历史知识与历史发展脉络通过生动活波和直观浅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三、教学方法
综合考点内容,突出学科内的知识衔接,注重学科间的贯通,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训练,重在运用;拓展训练,重在提高;综合训练,重在发展。使学生既从“点”上拓展,又能对所学知识点结合,融会贯通。
高中历史教材的主体结构按“学习专题”构建。历的政治活动是丰富多彩、极其复杂的`,他与经济活动、文化活动一起构成了人类历多彩的生活活动。只要同学们潜心学习,细心探究,就一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感悟许多历史的真谛。
四、重点工作及具体措施
(一)重点工作
(1)明确教学任务、抓好教学常规、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2)精心备课,把每一堂课当成优质课来准备,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
(3)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二)具体措施
1、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较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毕竟高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维,完全枯燥和单一的理性分析还不完全适合他们的认知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他们对于事件本质和事件规律的认识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较强的历史典故和历史逸闻,辅助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转变教学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1)每堂课均采取1+2+1的模式。前3—5分钟复习上一节内容;30分钟讲课;最后3—5分钟检测本节课学习情况。做到日日清。
(2)每两周一次小考,把两周内所学主要内容以提问形式或试卷形式考察一遍。做到周周清。
(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补缺,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月月清。
3、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1)每学完一个单元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2)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
(3)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会组织学生扩大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联系能力。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1班、2班均是普通班,1班两级分化较严重,中间势力角差,有待于加强,学的好的还特不错; 2班没有学的特别好的,但中间势力较大;平均成绩2班较强于1班。整体上,学生单纯,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探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习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二章 轴对称
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第十三章 实数
本章通过对平方根、立方根的探究引出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而导出无理数的概念,从而把有理数扩展到实数。教学重点: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教学难点:平方根及其性质;有理数、无理数的区别。教学关键提示: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从而理解并掌握实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
本章主要学习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并从函数的观点出发再次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教学关键提示:应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分析函数问题,建立运用函数的数学模型。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学习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运算以及因式分解。教学难点: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及其思路。教学关键提示: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理解因式分解,并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性。
五、教学措施
1、作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营造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搞好阅卷分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知识性错误。
4、完成好课后练习。课后及时做好作业、练习,对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5、加强课后辅导。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习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6、成立学习小组。根据班内实际情况进行优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搭配,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以优辅良,以优促后,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7、组织单元测试。根据教学进度对每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测试,做好试卷分析,查找问题。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试卷讲解时要重点进行分析讲解,力求透彻。
第三篇:八上数学教学计划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1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则,运用法则进行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说明其合理性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
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到方法,受到思维训练.
学习重点:掌握分式的乘除运算。
学习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你还记得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吗?你能用类似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计算下面两题吗?
(1) ? = (2) =
二、探究学习:
(1)你能说出前面两道题的计算结果吗?
(2)你能验证分式乘.除运算法则是合理的.正确的吗?
(3)类比分数的乘除法则,你能从计算中总结出怎样进行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吗?
归纳小结:
(1)分式的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 即: ab ×cd =acbd 。
(2)分式的'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即:ab ÷cd =ab ×dc =adbc 。
(3)分式的乘方法则:分式乘方是把分子、分母各自乘方。即:( ab )n=anbn
三、典型例题:
归纳小结:分式的乘法运算,先把分子、分母分别相乘,然后再进行约分;进行分式除法运算,需转化为乘法运算;根据乘法法则,应先把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化成一个分式后再进行约分,但在实际演算时,这样做显得较繁琐,因此,可根据情况先约分,再相乘,这样做有时简单易行,又不易出错.
四、反馈练习:
五、探究交流: (1)在夏季你是怎么挑选西瓜的呢?
(2)你认为买大西瓜合算还是买小西瓜合算?
七、课堂小结:
1、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几个因式的积的形式,约去分子、分母中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注意系数也要约分。
2、当分式的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先要进行因式分解,才能够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这学期我担任八年级(1)、(6)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这两个班是我从七年级带上来的,对班上学生比较了解:优生不多,但后进生却较多,有部分学生不上进,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轴对称
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本章重点内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与因式分解。教学难点是对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及其思路。
第十五章分式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发现班上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学困生的数学成绩普遍偏低。相当一部分学生解题作答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但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不少学生基本掌握了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所学的知识能较好地应用到解题和日常生活中去。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科书中的所有章节: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章: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九章:多边形: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四、奋斗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八认真工作。把教学八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开展导学教学模式,按照教案设计要求,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学困生,实现共同进步。
6、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7、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8、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的民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9、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要照顾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10、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11、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12、注重平时错题收集整理。
六、教学进度
第六章第一周———第三周
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第一周
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周
3、实践与探索第二周———第三周
4、复习与考试第三周
第七章第四周——第六周
1、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第四周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四周
3、实践与探索第五周———第六周
4、复习与考试第六周
第八章第七周——第九周
1、认识不等式第七周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七周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八周——第九周
4、复习与考试第九周
期中复习与考试第九周——第十周
第九章第十一周——第十三周
1、三角形第十一周
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第十二周
3、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第十二周
4、复习与考试第十三周
第十章第十四周——第十五周
1、生活中轴对称第十四周
2、轴对称的认识第十四周
3、等腰三角形第十五周
4、复习与考试第十五周
期末复习及考试第十六周——第十九周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1班、2班均是普通班,1班两级分化较严重,中间势力角差,有待于加强,学的好的还特不错;2班没有学的特别好的,但中间势力较大;平均成绩2班较强于1班。整体上,学生单纯,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探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习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二章轴对称
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第十三章实数
本章通过对平方根、立方根的探究引出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而导出无理数的概念,从而把有理数扩展到实数。教学重点: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教学难点:平方根及其性质;有理数、无理数的区别。教学关键提示: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从而理解并掌握实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本章主要学习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并从函数的观点出发再次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教学关键提示:应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分析函数问题,建立运用函数的数学模型。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学习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运算以及因式分解。教学难点: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及其思路。教学关键提示: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理解因式分解,并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性。
五、教学措施
1、作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营造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搞好阅卷分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知识性错误。
4、完成好课后练习。课后及时做好作业、练习,对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5、加强课后辅导。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习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6、成立学习小组。根据班内实际情况进行优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搭配,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以优辅良,以优促后,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7、组织单元测试。根据教学进度对每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测试,做好试卷分析,查找问题。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试卷讲解时要重点进行分析讲解,力求透彻。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对八年级的学习情况与期末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一般的应用题,对数据的频数及其分布有了初步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能掌握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数学的思维方面,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过度提升期,教学中提倡数形结合,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提高的练习,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方面,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得到了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等,都应得到强化;在学习兴趣方面,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因此开学初要给学生树信心,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适应九年级的数学学习。
二、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章反比例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解析式、图象、性质及其应用。本章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两个分支,给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带来复杂性,是本章教学的难点。本章教学时应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第二章二次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和应用,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章的重点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函数图象的特征和变换以及二次函数性质的灵活应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本章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实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思想。
第三章圆的基本性质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圆的有关概念、圆的性质,以及弧长、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计算。本章的重点是有关弦、弧、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基本性质;
圆的基本性质的几个主要定理的探究和证明是本章教学的难点。在本章教学中要使学生从事观察、测量、折叠、平移、推理等活动,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抽象与直观相结合,分步设疑,巧设阶梯,以达学生理解。
第四章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的条件、性质及其应用,相似多边形和图形的位似。本章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图形中的比例线段问题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本章教学时应注意充分运用类比的思想;继续重视观察、实验的方法等。
三、具体措施:
1、做好教材钻研工作。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6
对于老师制作好的教学计划,有利于新课的讲授,小编为大家编辑了青岛版八年级上学求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情分析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从事七年级一、二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从期末考试成绩来看,部分学生的成绩还算可以,有一半学生成绩相当糟糕,分析原因,主要是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后知识学习太快,学习跟不上;还有就是练习的量太少,所以这学期的主要突破口是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加大学生的练习力度。在学习能力上,一些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投入到自学和讨论中,积极的探讨新知,也有少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有空就偷着玩,不爱学习。在教学方面,平时对学生的练习抓的不够紧,没有及时跟上辅导,致使有些学生越拉越远。
二、设计思路: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会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几类简单的尺规作图。
2.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方法;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3.了解分式和分式方程的概念;能熟练地进行分式的约分、通分和加减乘除运算,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解有关分式方程的应用题。
4.理解众数、中位数的.概念;掌握求加权平均数的两个计算公式,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5.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意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学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会证明以前学过的一些重要定理。
四、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第一章《全等三角形》,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全等三角形,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尺规作图。第二章《图形的轴对称》,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第三章《分式》,本章是在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乘法运算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乘法、除法,分式的通分与加法、减法,比和比例,分式方程。第四章《数据分析》,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和方差。第五章《几何证明初步》本章内容包括定义与命题、为什么要证明、什么是几何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几何证明举例。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三角形全等的几种判定方法.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4)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概念与计算.
(5)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
难点:
(1)三角形全等的几种判定方法。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
(3)连比,分式方程的增根,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应用问题.
(4)加权平均数的两个计算公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与联系,方差的计算公式.(5)学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辅助线的添设。
六、具体措施:
1、加强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课前完成,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再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激励学生自我编题。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3、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层次,分别布置难、中、浅三个层次作业,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4、课后辅导实行流动分层。七、本学期教学进度
相信大家对于上文为大家所推荐的青岛版八年级上学求数学教学计划,一定仔细阅读了吧,祝大家学习愉快。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7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说出勾股定理的内容。
2、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3、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4、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三)本课的教学重点:探索勾股定理
本课的教学难点:以直角三角形为边的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可选择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基本教学流程是:提出问题—猜想结论—实验操作—归纳总结—问题解决—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七部分。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出问题:
首先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强大的台风使得一座高压线塔在离地面9米处断裂,塔顶落在离塔底部12米处,高压线塔折断之前有多高?
问题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也就是“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如何求第三边?” 的问题。学生会感到困难,从而教师指出学习了今天这一课后就有办法解决了。这种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课,不仅自然,而且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这一认识的基本观点,同时也体现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二)猜想结论。
教师用计算机演示:
(1)在△ABC中,∠ACB=90°,∠A,∠B,∠C所对边分别为a,b和c,使△ABC运动起来,但始终保持∠ACB=90°,如拖动A点或B点改变a,b的长度来拖动AB边绕任一点旋转△ACB等。
(2)在以上过程中,始终测算 ,各取以上典型运动的某一两个状态的测算值列成表格,让学生观察三个数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得出猜想。
(三)实验操作:
1、投影课本图1—2的有关直角三角形问题,让学生计算正方形A,B,C的面积,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不管是通过直接数小方格的个数,还是将C划分为4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来求等等,各种方法都予于肯定,并鼓励学生用语言进行表达,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A,B,C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学生通过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容易发现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而言满足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索,感受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接着让学生思考:如果是其它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备这一结论呢?于是投影图1—3,同样让学生计算正方形的面积,但正方形C的面积不易求出,可让学生在预先准备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形,再剪一剪,拼一拼后学生也不难发现对于一般的以整数为边长的直角三角形也有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样设计不仅有利于突破难点,而且为归纳结论打下了基础,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的思想,也让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这对后面的学习极有帮助。
3、给出一个两直角边长分别为1.6,2.4这种含小数的直角三角形,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验证是否也满足这个结论,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结论更具有一般性。
(四)归纳总结:
1、归纳
通过对边长为整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到一般直角三角形再到边长含小数的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研究,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概括出一般的结论,尽管学生可能讲的不完全正确,但对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抽象、概括的能力是有益的,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便于记忆和理解,这比教师直接教给学生一个结论要好的多。
2、总结
勾股定理内容得出后,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示,因为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学习的一项基本能力。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勾,股,弦”的含义、勾股定理,进行点题,并指出勾股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最后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对勾股定理的研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问题解决:
让学生解决开头的实际问题,前后呼应,学生从中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完成课本“想一想”进一步体会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数学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
(六)课堂小结:
主要通过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新知的途径方面先进行小结,后由教师总结。
(七)布置作业:
课本P7习题1.1-- 2,4一方面巩固勾股定理,另一方面进一步体会定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另外,补充一道开放题。
四、设计说明
1、本节课是公式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我采用的教学流程是:提出问题—猜想结论—实验操作—归纳验证—问题解决—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七部分,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2、探索定理采用了面积法,引导学生利用实验由特殊到一般再到更一般的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研究,得出结论。这种方法是认识事物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这种方法,对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3、关于练习的设计,除实际问题和课本习题以外,我准备设计一道开放题,大致思路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求出与这个三角形所有相关的结论。
4、本课小结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展开,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方法的提炼,这样对于学生学知识,用知识的意识是有很大的促进的。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8
一、学生情况分析:
对八年级的学习情况与期末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一般的应用题,对数据的频数及其分布有了初步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能掌握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数学的思维方面,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过度提升期,教学中提倡数形结合,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提高的练习,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方面,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得到了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等,都应得到强化;在学习兴趣方面,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因此开学初要给学生树信心,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适应九年级的数学学习。
二、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章 反比例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解析式、图象、性质及其应用. 本章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两个分支,给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带来复杂性,是本章教学的难点.本章教学时应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第二章 二次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和应用,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章的重点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函数图象的特征和变换以及二次函数性质的灵活应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本章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实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思想.
第三章 圆的基本性质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圆的有关概念、圆的性质,以及弧长、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计算. 本章的重点是有关弦、弧、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基本性质;
圆的基本性质的几个主要定理的探究和证明是本章教学的难点.在本章教学中要使学生从事观察、测量、折叠、平移、推理等活动,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抽象与直观相结合,分步设疑,巧设阶梯,以达学生理解.
第四章 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的条件、性质及其应用,相似多边形和图形的位似. 本章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图形中的比例线段问题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本章教学时应注意充分运用类比的思想;继续重视观察、实验的方法等.
三、具体措施:
1、做好教材钻研工作。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9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数学教学工作,从学生的入学成绩上学生的数学基础很差,所以本学期的教学任务非常艰巨,但我仍有信心迎接这个新挑战。为了能更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本学期教材分析,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知识的综合性也较强,教材为学生动手操作,归纳猜想提供了可能。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因此对每一章的教学都要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确立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目标的具体做法。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八年级(下)的六章内容,力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操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类比猜想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初中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一开始不适应中学教师的教法,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究其原因,就学生方面主要有三点:一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二是智能上存在差异;三是学习方法不科学。我以为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
妙在开窍。因此为防止过早出现两极分化,我准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二)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奴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七年级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的精神,在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
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进入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问
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好习惯。课后注意及时复习巩固以及经常复习巩固,能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
三.教学研究计划
课堂教学与数学改革是相铺相成的,做好教学研究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本学期将积极参加学校和备课组的各项教研活动,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
本人决定与学校同组的老师共同探讨教学。
四、继续教育计划:
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本学期我积极参与校内外组织的各项继续教育,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1、通过网络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新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方式。
2、阅读有关新课程的书籍,做好读书笔记;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任务还有很多,需要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第四篇:八上数学教学计划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1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则,运用法则进行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说明其合理性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
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到方法,受到思维训练.
学习重点:掌握分式的乘除运算。
学习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你还记得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吗?你能用类似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计算下面两题吗?
(1) ? = (2) =
二、探究学习:
(1)你能说出前面两道题的计算结果吗?
(2)你能验证分式乘.除运算法则是合理的.正确的吗?
(3)类比分数的乘除法则,你能从计算中总结出怎样进行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吗?
归纳小结:
(1)分式的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 即: ab ×cd =acbd 。
(2)分式的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即:ab ÷cd =ab ×dc =adbc 。
(3)分式的乘方法则:分式乘方是把分子、分母各自乘方。即:( ab )n=anbn
三、典型例题:
归纳小结:分式的乘法运算,先把分子、分母分别相乘,然后再进行约分;进行分式除法运算,需转化为乘法运算;根据乘法法则,应先把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化成一个分式后再进行约分,但在实际演算时,这样做显得较繁琐,因此,可根据情况先约分,再相乘,这样做有时简单易行,又不易出错.
四、反馈练习:
五、探究交流: (1)在夏季你是怎么挑选西瓜的呢?
(2)你认为买大西瓜合算还是买小西瓜合算?
七、课堂小结:
1、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几个因式的积的形式,约去分子、分母中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注意系数也要约分。
2、当分式的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先要进行因式分解,才能够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2
对于老师制作好的教学计划,有利于新课的讲授,小编为大家编辑了青岛版八年级上学求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情分析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从事七年级一、二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从期末考试成绩来看,部分学生的成绩还算可以,有一半学生成绩相当糟糕,分析原因,主要是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后知识学习太快,学习跟不上;还有就是练习的量太少,所以这学期的主要突破口是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加大学生的练习力度。在学习能力上,一些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投入到自学和讨论中,积极的探讨新知,也有少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有空就偷着玩,不爱学习。在教学方面,平时对学生的练习抓的不够紧,没有及时跟上辅导,致使有些学生越拉越远。
二、设计思路: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会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几类简单的尺规作图。
2.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方法;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3.了解分式和分式方程的概念;能熟练地进行分式的约分、通分和加减乘除运算,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解有关分式方程的应用题。
4.理解众数、中位数的概念;掌握求加权平均数的两个计算公式,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5.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意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学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会证明以前学过的一些重要定理。
四、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第一章《全等三角形》,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全等三角形,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尺规作图。第二章《图形的轴对称》,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第三章《分式》,本章是在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乘法运算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乘法、除法,分式的通分与加法、减法,比和比例,分式方程。第四章《数据分析》,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和方差。第五章《几何证明初步》本章内容包括定义与命题、为什么要证明、什么是几何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几何证明举例。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三角形全等的几种判定方法.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4)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概念与计算.
(5)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
难点:
(1)三角形全等的几种判定方法。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
(3)连比,分式方程的增根,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应用问题.
(4)加权平均数的两个计算公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与联系,方差的计算公式.(5)学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辅助线的添设。
六、具体措施:
1、加强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课前完成,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再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激励学生自我编题。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3、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层次,分别布置难、中、浅三个层次作业,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4、课后辅导实行流动分层。七、本学期教学进度
相信大家对于上文为大家所推荐的青岛版八年级上学求数学教学计划,一定仔细阅读了吧,祝大家学习愉快。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说出勾股定理的内容。
2、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3、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4、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三)本课的教学重点:探索勾股定理
本课的教学难点:以直角三角形为边的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可选择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基本教学流程是:提出问题—猜想结论—实验操作—归纳总结—问题解决—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七部分。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出问题:
首先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强大的台风使得一座高压线塔在离地面9米处断裂,塔顶落在离塔底部12米处,高压线塔折断之前有多高?
问题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也就是“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如何求第三边?” 的问题。学生会感到困难,从而教师指出学习了今天这一课后就有办法解决了。这种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课,不仅自然,而且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这一认识的基本观点,同时也体现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二)猜想结论。
教师用计算机演示:
(1)在△ABC中,∠ACB=90°,∠A,∠B,∠C所对边分别为a,b和c,使△ABC运动起来,但始终保持∠ACB=90°,如拖动A点或B点改变a,b的长度来拖动AB边绕任一点旋转△ACB等。
(2)在以上过程中,始终测算 ,各取以上典型运动的某一两个状态的测算值列成表格,让学生观察三个数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得出猜想。
(三)实验操作:
1、投影课本图1—2的有关直角三角形问题,让学生计算正方形A,B,C的面积,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不管是通过直接数小方格的个数,还是将C划分为4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来求等等,各种方法都予于肯定,并鼓励学生用语言进行表达,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A,B,C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学生通过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容易发现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而言满足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索,感受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接着让学生思考:如果是其它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备这一结论呢?于是投影图1—3,同样让学生计算正方形的面积,但正方形C的面积不易求出,可让学生在预先准备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形,再剪一剪,拼一拼后学生也不难发现对于一般的以整数为边长的直角三角形也有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样设计不仅有利于突破难点,而且为归纳结论打下了基础,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的思想,也让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这对后面的学习极有帮助。
3、给出一个两直角边长分别为1.6,2.4这种含小数的直角三角形,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验证是否也满足这个结论,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结论更具有一般性。
(四)归纳总结:
1、归纳
通过对边长为整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到一般直角三角形再到边长含小数的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研究,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概括出一般的结论,尽管学生可能讲的不完全正确,但对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抽象、概括的能力是有益的,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便于记忆和理解,这比教师直接教给学生一个结论要好的多。
2、总结
勾股定理内容得出后,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示,因为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学习的一项基本能力。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勾,股,弦”的含义、勾股定理,进行点题,并指出勾股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最后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对勾股定理的研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问题解决:
让学生解决开头的实际问题,前后呼应,学生从中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完成课本“想一想”进一步体会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数学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
(六)课堂小结:
主要通过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新知的途径方面先进行小结,后由教师总结。
(七)布置作业:
课本P7习题1.1-- 2,4一方面巩固勾股定理,另一方面进一步体会定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另外,补充一道开放题。
四、设计说明
1、本节课是公式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我采用的教学流程是:提出问题—猜想结论—实验操作—归纳验证—问题解决—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七部分,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2、探索定理采用了面积法,引导学生利用实验由特殊到一般再到更一般的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研究,得出结论。这种方法是认识事物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这种方法,对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3、关于练习的设计,除实际问题和课本习题以外,我准备设计一道开放题,大致思路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求出与这个三角形所有相关的结论。
4、本课小结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展开,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方法的提炼,这样对于学生学知识,用知识的意识是有很大的促进的。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1班共有学生75人,2班共有学生72人。2班学习数学的气氛较浓,但由于高一函数部分基础特别差,对高二乃至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数学成绩尖子生多或少,但若能杂实复习好函数部分,加上学生又很努力,将来前途无量。若能好好的引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
(1)提供生活背景,使学生体验到不等式、直线、圆、圆锥曲线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2)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3)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圆锥曲线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的幻妙多姿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在对不等式的性质、平均不等式及思维方法与逻辑模式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记忆能力。做到记忆准确、持久,用时再现得迅速、正确。
(2)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解析几何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直观值见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解析法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含参不等式的求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
(2)通过解析几何与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不等式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5)通过解析几何的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能力。
(6)通过典型例题不同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通过对个性特征的分析研究,提高观察的深刻性。
(三)知识要求
1、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不等式的解法;
2、通过直线与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及位置关系,掌握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掌握曲线方程、圆的概念。
3、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方程、图形及性质。
三、教材分析
1、不等式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性质、不等式证明、不等式解法。不等式性质是基础,不等式证明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不等式的解法是在这一基础上、依据不等式的性及同解变形来完成的。不等式在整个高中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是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强有力载体。
2、直线是最简单的几图形,是学习圆锥曲线、导数和微分等知识的的基础。,是直线方程的一个直接应用。主要内容有: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线性规划的初步知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斜率是最重要的概念,斜率公式是最重要的公式,直线与圆是数形结合解析几何相互为用思想的载体。
3、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一些运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分别是满足某些条件的点的轨迹,由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它们的方程,并通过分析标准方程研究它们的性质。
四、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不等式的证明、解法。
2、直线的斜率公式,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
3、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
(二)难点
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
2、到角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简单线性规划的问题的解法。
3、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措施
1、教学中要传授知识与培育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育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2、坚持与高三联系,切实面向高考,以五大数学思想为主线,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坚持启发性原则。研究并采用以发现式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坚持学法研讨,加强个别辅导(差生与优生),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培育尖子学生。
5、加强数学研究课的教学研究指导,培养学识的动手能力。
6、积极参加与组织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努力提高授课质量
7、坚持向同行听课,取人所长,补己之短。相互研究,共同进步。
六、课时安排
本学期共81课时
1、不等式18课时
2、直线与圆的方程25课时
3、圆锥曲线20课时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这学期我担任八年级(1)、(6)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这两个班是我从七年级带上来的,对班上学生比较了解:优生不多,但后进生却较多,有部分学生不上进,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轴对称
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本章重点内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与因式分解。教学难点是对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及其思路。
第十五章分式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1班、2班均是普通班,1班两级分化较严重,中间势力角差,有待于加强,学的好的还特不错; 2班没有学的特别好的,但中间势力较大;平均成绩2班较强于1班。整体上,学生单纯,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探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习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二章 轴对称
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第十三章 实数
本章通过对平方根、立方根的探究引出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而导出无理数的概念,从而把有理数扩展到实数。教学重点: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教学难点:平方根及其性质;有理数、无理数的区别。教学关键提示: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从而理解并掌握实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
本章主要学习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并从函数的观点出发再次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教学关键提示:应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分析函数问题,建立运用函数的数学模型。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学习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运算以及因式分解。教学难点: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及其思路。教学关键提示: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理解因式分解,并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性。
五、教学措施
1、作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营造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搞好阅卷分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知识性错误。
4、完成好课后练习。课后及时做好作业、练习,对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5、加强课后辅导。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习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6、成立学习小组。根据班内实际情况进行优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搭配,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以优辅良,以优促后,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7、组织单元测试。根据教学进度对每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测试,做好试卷分析,查找问题。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试卷讲解时要重点进行分析讲解,力求透彻。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7
一、学生情况分析:
对八年级的学习情况与期末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一般的应用题,对数据的频数及其分布有了初步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能掌握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数学的思维方面,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过度提升期,教学中提倡数形结合,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提高的练习,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方面,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得到了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等,都应得到强化;在学习兴趣方面,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因此开学初要给学生树信心,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适应九年级的数学学习。
二、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章 反比例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解析式、图象、性质及其应用. 本章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两个分支,给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带来复杂性,是本章教学的难点.本章教学时应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第二章 二次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和应用,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章的重点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函数图象的特征和变换以及二次函数性质的灵活应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本章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实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思想.
第三章 圆的基本性质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圆的有关概念、圆的性质,以及弧长、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计算. 本章的重点是有关弦、弧、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基本性质;
圆的基本性质的几个主要定理的探究和证明是本章教学的难点.在本章教学中要使学生从事观察、测量、折叠、平移、推理等活动,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抽象与直观相结合,分步设疑,巧设阶梯,以达学生理解.
第四章 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的条件、性质及其应用,相似多边形和图形的位似. 本章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图形中的比例线段问题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本章教学时应注意充分运用类比的思想;继续重视观察、实验的方法等.
三、具体措施:
1、做好教材钻研工作。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发现班上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学困生的数学成绩普遍偏低。相当一部分学生解题作答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但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不少学生基本掌握了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所学的知识能较好地应用到解题和日常生活中去。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科书中的所有章节: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章: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九章:多边形: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四、奋斗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八认真工作。把教学八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开展导学教学模式,按照教案设计要求,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学困生,实现共同进步。
6、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7、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8、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的民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9、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要照顾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10、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11、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12、注重平时错题收集整理。
六、教学进度
第六章第一周---第三周
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第一周
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周
3、实践与探索第二周---第三周
4、复习与考试第三周
第七章第四周——第六周
1、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第四周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四周
3、实践与探索第五周---第六周
4、复习与考试第六周
第八章第七周——第九周
1、认识不等式第七周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七周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八周——第九周
4、复习与考试第九周
期中复习与考试第九周——第十周
第九章第十一周——第十三周
1、三角形第十一周
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第十二周
3、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第十二周
4、复习与考试第十三周
第十章第十四周——第十五周
1、生活中轴对称第十四周
2、轴对称的认识第十四周
3、等腰三角形第十五周
4、复习与考试第十五周
期末复习及考试第十六周——第十九周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9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数学教学工作,从学生的入学成绩上学生的数学基础很差,所以本学期的教学任务非常艰巨,但我仍有信心迎接这个新挑战。为了能更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本学期教材分析,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知识的综合性也较强,教材为学生动手操作,归纳猜想提供了可能。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因此对每一章的教学都要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确立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目标的具体做法。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八年级(下)的六章内容,力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操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类比猜想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初中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一开始不适应中学教师的教法,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究其原因,就学生方面主要有三点:一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二是智能上存在差异;三是学习方法不科学。我以为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
妙在开窍。因此为防止过早出现两极分化,我准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二)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奴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七年级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的精神,在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
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进入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问
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好习惯。课后注意及时复习巩固以及经常复习巩固,能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
三.教学研究计划
课堂教学与数学改革是相铺相成的,做好教学研究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本学期将积极参加学校和备课组的各项教研活动,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
本人决定与学校同组的老师共同探讨教学。
四、继续教育计划:
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本学期我积极参与校内外组织的各项继续教育,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1、通过网络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新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方式。
2、阅读有关新课程的书籍,做好读书笔记;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任务还有很多,需要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本着提升学生成绩、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主要以三模小组化教学模式为核心开展教学工作。以提升学生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为重点,扎实地落实教学常规,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让领袖花儿茁壮成长。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0人,在上半个学期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成绩虽然没有达标但相比期中考试有所提升,参加考试人数为59,其中优分人数为33,优分率为55.9%,及格人数为54,及格率为91.5%,平均分为78,综合指数为75.17.上学期的期末检测中90至100的有10人,最高分97;85至89.5的有11人,84.5至80的有12人,60至79.5的有21人,60分一下的有5人,最低分为47。从整体的考试成绩来看,令我十分的担心和着急,我们班的形式十分严峻,主要体现在:一是优分人数很少,优分率很低,其中最高分也不是很高而且只有一两个。二是一些学生成绩不是很稳定,忽上忽下,处于60至79.5的人数较多,而且这部分人的成绩长时间提不上去。最重要的是班里存在不及格的学生,等级分化比较严重。即就是需要重点帮困的对象比较多,如仅从成绩来看,学生给了我一个天大的惊喜。但从学习过程来看,形势令人担心,担心点有以下几处:一是学生成绩不稳定,忽上忽下;二是需要重点帮扶的人员多,如何涛、蒋传圩、李兴灵、黄先杰、向德明、吴启程、戴太睿、王大铖、余仁杰、雷俊杰、何满升、万成鑫、张冯艳、杨莉莉、姬启辉、姜国磊10多个人,这些学生的自觉性比较差,且有的学生连平时的作业也不能独立完成,随着教学进度,越到最后他们学习越吃力,所以要想使他们的成绩有所提升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必须盯紧他们,除了老师的帮助外,还可借助同学得小组长来帮助他们,总之要想提升优分人数,提高中等生,使班级总体分数提升还需更加努力。
三、教学目标:
1、教学成绩目标:在去年的教学成绩的基础上争取综合指数能够达标,提高优分人数,使90分以上达到20人,使及格率达到100%,不出现不及格的情况。
2、综合素质目标:综合素质检测中速算力争达80分以上,问题能力达85分以上,表达能力达80分以上,综合成绩达到80分以上。综合素质展示团队建设目标:以小组为单位,指导学生收集数学趣题和数学故事等,并使学生在讲台上能自信大方、完整的讲解。
3、常规目标:认真落实单元教学,过好单元成绩达标关,认真落实备、教、批、辅、考的各个环节。务实保时、保质、保量地抓好学生的培优转差工作。提升学生的书写质量,争取学生作业书写工整率100%,优秀率至少50%,矫正率100%。
4、培优帮困对象:90分以上对象:陈欣、李心瑶、杨雪超、钟飞飞、张荣坤、宦锡、陈彬、王晨皓、张云琛、邓林昌;帮困对象:吴启程、万成鑫、张冯艳、姬启辉、姜国磊、黄先杰、戴太睿。
四、工作措施:
1、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即钻研好教材,备好课,不断完善三模小组化教学模式,即创景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还要有趣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先学
提示设计要实际有用,后教阶段要重难点突且要有有效的评价,展示反馈环节要紧贴所学知识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难易结合。所以在教案和课件的修改上要不断创新。所以要加强自身学习,虚心向优秀的老师们学习,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2、在教学中要狠抓学生学习习惯,做到课前辅导,给差生喝鸡汤。课中对小组进行辅导。课外做到强化训练。主动探究不低于15分钟,交流不低于10分钟,展示不低于10分钟。突破优分、及格分、均分,稳定临界学生。
3、抓好学生的每一项作业。只是在课堂上短短的几十分钟听讲是不可能把知识掌握牢固的,看似在课堂上已经会了,可是课下一做作业或隔几天就又忘了。这还是对知识没有掌握牢固,为了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本学期至少对学生进行三个方面的训练,一是随堂训练,重在检测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训练教会学生答题方法和规范学生的答题格式。而是通过做与教材匹配的长江作业进一步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且规范学生书写美观整洁,要求学生一笔一画工整书写好每一个字,严格要求作业格式,不准乱圈乱涂、减少粘贴,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三是通过单元检测来了解学生对一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且把平时的每一次小测验都看成一次正规的考试对待,教会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使学生养成严格的时间观念和保持卷面字迹整洁美观的好习惯。
4、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开学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小组进行重新划分,进行强弱搭配,以优帮困,让学习好的学生去带动和帮助学生困难的学生。小组内有学习组长,专负责监督学习,帮助小组解决学习上的困难,纪律组长,负责小组的课堂纪律,还有一名订正员,主要负责本组内的改错情况,使每天的作业过关到位。我们争取小组内人人有事做,发挥自己的长处和团队的精神。且小组内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争取做到至少一周一小结,每月评出领袖小组。通过小组的建立使得学生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最终达到共同成长与进步。
5、做好帮困。对于差生要寻找根源,我们发现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但更多的是学生自身原因。有的学生学习无目的性、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自己的日常学习抱自暴自弃的态度,缺乏学习动机,上课有自卑心理,不敢举手发言,课上也不问老师同学,班集体生活中存有恐慌感。久而久之成为学习困难学生。有些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他们一般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较随便,上课不听讲,练习不完成,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甚至抄袭作业,拖拉作业常有发生,即使有不懂的问题也很少请教他人。回家家长也很少管教孩子,从而造成学习越来越差。作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寻找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以利于取长补短,摆脱学习困难的困境。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要能照顾到这些学生,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利用空堂课、自习课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补课。作业要做到区别对待。还应积极开展同桌教学,伙伴教学,合作教学,以优带差,帮助他们一起进步。
第五篇:八公开总结
关于开展行政审批(许可)项目
“八公开”内容清理审核工作的情况汇报
市政府:
为进一步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 促进政府职能转
变,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根据《金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项目办理程序的通知》(金政办发[2010]162号)和市长批示精神,由市监察局和市政府督查室牵头,抽调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法制办、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市信息化办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清理审核工作小组,对全市41个部门和单位的行政审批(许可)项目进行了集中清理审核。现将清理审核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八公开”主要是指行政审批(许可)项目的名称、设立依据、办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期限、收费标准和责任科室及联系电话等内容的公开,较之以往只公开项目名称和承办单位,这次要求公开的内容更加详细,更有力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此次行政审批(许可)项目“八公开”内容清理审核工作以《金昌市人民政府关于保留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公告》(金政发[2010]22号)(以下简称《公告》)为基础,先由各部门对照《公告》中的项目,1结合机构改革职能的调整和所执行法律依据的变化进行内部清理,并将清理后的行政审批(许可)项目按照“八公开”的要求报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截止2011年4月15日,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共收集了522项的“八公开”材料。
从5月10日开始,清理审核工作小组采取“逐个部门清理、逐项审核、面对面询问”的方式对41个部门的项目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审核。经清理审核,共保留行政审批(许可)项目510项,其中行政许可项342项、备案制行政许可项40项、非行政许可项106项、备案制非行政许可项13项、涉密项9项,较之《公告》的559项减少了49项,精减率为9%。这次清理审核工作中,各部门上报的项目数量与《公告》的项目相比有增有减。如市建设局因职能调整有15项分别划归市规划局和市交通局实施,同时又新增了12项;市国税局因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停止实施2项,因上位法依据失效而作废1项;市人防办有3项内容互存包含关系合并为1项。总体来讲,发生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职能调整;二是上位法依据发生变化;三是上级部门将职权上收;四是内容有重复、抵触等原因而合并;五是实施期限已到。
二、主要做法
一是组织有序,措施有力。清理审核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首先组织工作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了“八公
2开”工作的内容,使工作组成员充分认识“八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同时,准确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周密安排,针对抽调人员的工作实际,积极协调,发挥其业务专长,团结互助,群策群力,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各部门积极配合,主动沟通,特别是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农牧局、市林业局等部门,将各个业务科室负责人召集到一起,与工作组成员共同对每项内容进行审核,解答相关问题,确保每一项内容合法、规范、有效。
二是逐项清理,依法审核。工作小组按照部门项目数量的多少,制定了工作计划。轮至哪个部门,先将此项工作的承办人员邀请至工作组办公现场,由各部门对其已上报的项目内容进行逐项说明,工作小组成员对“八公开”内容分工负责,如发改委的同志负责收费标准的审核、法制办的同志负责设立依据的审核,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质疑,由部门承办人员给予答复,既杜绝了各部门漏报、误报的发生,又深化了部门工作人员对行政审批(许可)项目认识和理解的准确性,确保各部门依法行使审批职权,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对“八公开”的每一项内容,都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审核,特别是设立依据、办理期限和收费标准等内容都要求有具体的依据,依据不清楚的必须取消,确保了清理工作质量。
3三是统一要求,格式规范。本次清理中一改以往仅清理并公布项目名称和主体的做法,对保留的行政审批(许可)项目的八公开内容统一格式,本着合法、高效、便民的原则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实现了对行政审批(许可)权行使的全面规范。为了防止网上公开后泄密问题的发生,工作小组还要求各部门对保密问题严格把关,自查自审,所有项目经部门“一把手”签字盖章同意后公开。
三、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
此次清理审核工作,各部门积极配合,工作组成员团结协作,较好的完成了工作任务。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工作的开展。一是各部门对“八公开”工作要求理解领会不到位,致使工作出现偏差,如个别部门将“八公开”工作理解为是否进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或者与市法制办开展的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工作相混淆;二是有些部门的承办人员对本部门的业务不清楚,出现了多次审核通不过的现象,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三是行政审批(许可)项目的清理审核工作缺乏长效机制,有些部门的个别项目早就该取消,但因为没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在上报时还继续填报。四是审改工作出现“断档”现象。该取消的不能及时取消,转移的项目找不到“家”,互相推诿、扯皮,收费项目未经发改主管部门审核许可,无证收费。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工作建议:
4一是做好公布和公示工作。本次清理审核结果建议市政府行文下发,并在市政府门户网站、金昌日报等媒体上公示,方便群众查询。
二是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确定行政审批(许可)项目清理工作责任机构,加强工作力度,配备工作人员,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定期评估行政审批(许可)项目的实施情况,对因形势变化没有必要继续审批的项目,及时予以取消或调整。因上位法新设定或者调整的并由市级行政机关实施的项目,经审核后及时公布实施;对上位法明令取消的项目,要求相关部门立即停止实施。
三是强化管理和服务工作。各部门要严格执行此次清理审核结果,按照依法行政和便民高效服务的要求,认真抓好管理工作。未进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办理的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要按照能进则进的原则,尽可能纳入集中办理,以完善行政服务链,方便群众办事。
附:市级行政审批(许可)项目“八公开”清理审核统计表
二〇一一年七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