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和谐为本,构建融洽的人际关系
以和谐为本,构建融洽的人际关系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著名权威报告《学会生存》曾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临川一中正是用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创建和谐校园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干群齐心。我校领导班子是个团结和谐的领导集体。他们作风民主、工作高效,奋战在教学第一线,与老师并肩作战,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领导集体工作得力,指挥正确,调度有方;广大教师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全校上下团结和谐,群策群力,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凝聚力。
二是教师协作。学校提倡团队精神,培养集体观念,反对闭关自守、单兵作战,提倡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另外,各门课程之间、各个教学环节相互配合和谐促进,在团结协作中使全校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宽容、公平、和谐的竞争氛围,有利于教师之间的坦诚交流与精诚合作。团队的和谐合作,不仅有利于克服同行相轻或知识结构单一的弊端,而且有利于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学校倡导的以中年骨干带青年教师的“1+1”师徒结队子形式,让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少走了许多弯路。
三是师生和睦。我校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学校倡导“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用尊敬的态度待老师”这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到彼此尊重,真诚交流,民主、平等、和谐、互信,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同时,以热爱学生为切入点,给予每一位学生充分的人格尊重、人文关怀和人情温暖,让他们在学校里有着家的感觉。另外,我校教师总是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精神成人而无私奉献,他们时刻把学生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记者了解到,我校每年扶助品学兼优贫困生的金额达16万元,每学期减免贫困生的学杂费约12万元,从而让这些贫困生也能读得起高中,足以体现一片浓浓的爱生情。学校要求:首先,教师要以自己扎实的教学水平和闪光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每一位学生,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以崇高的理想去激励学生。其次,教师充分尊重、理解、关爱学生,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学校不仅在全省率先开设了心理课,还设有心理咨询室,解除学生的思想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这样,教师乐教善导,学生乐学善悟,师生关系十分融洽,涌现了一大批爱生如子的优秀班主任,如省优秀班主任、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谢国发,全国优秀班主任曾长根等。
四是同学互助。学校倡导同学间互相尊重,互相激励,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经常组织学习研讨和经验交流活动,使平凡变优秀,优秀变一流,一流变超一流。每年都有一大批同学高高兴兴上大学,高效的办学效益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使成为全省学子人人向往的学校。
第二篇:构建和谐融洽社区建设
王家院构建和谐融洽社区建设
邻里和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孟子“乡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一语深刻表述了邻里友善相处、社会美满和谐这一令人神往的意境。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一传统美德在现代都市人的身上似乎再难觅踪影。高楼大厦这一有形的物体不但阻挡了邻里间亲密交往,更成为阻隔人们心灵沟通的无形屏障,一个个家庭成了楼海中的孤岛,同处一隅的邻里却互不相识,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不和陌生人说话”。老子《道德经》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但是当时小国寡民生活状态的生动写照,更是对我们现代都市生活状态的谴责。
那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找回渐行渐远的睦邻关系呢?
一、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的社区文化,营造睦邻友好氛围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农村社区社会的基础。社区内一般存在多个单位、住宅区,结构较为复杂,人际、群际关系松散,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或矛盾。消除摩擦、化解矛盾虽然可依靠法律法规或政府部门力量,但依此方式解决往往比较生硬,难以做到人性化,有时还易引发其他矛盾等不和谐因素。而社区文化作为社区居民在长期的生活居住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其所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具有非常明显的社区个性信念和行为方式,必会对融洽社区人际关系、凝聚社区力量、消除社区矛盾起到很好的调剂作用。建设和谐社区,虽然离不开完善的硬件设施,但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便应有相应的文化,社区文化的认同感对建立和睦相处的群体关系,构建和谐社区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没有文化认同的社区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谐。文化是和谐社区的灵魂,培育和谐的社区文化,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区文化建设,以倡导睦邻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来形成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相互体谅、尊重差异、包容各样的社区氛围。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提高社区居民的公德意识,建设社区诚信文化,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境界和以奉献为荣的价值观,营造与邻为德、与邻为善、与邻为亲、与邻为乐的邻里氛围,让“社区”这个平台搭起邻居间友谊的桥梁,搭起莫逆之交的邻里融洽关系。
二、整合资源,激发参与热情,共建和谐社区
建设和谐社区是一个由全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其创造力以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对社区建设的参与意识是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方面。我们所倡导的和谐邻里,并不局限于居民群众之间的和谐关系,亦包括居民群众与驻区单位、社会组织之间的和谐友好关系。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和居民本身就有一种共生共荣关系和相互依赖的需要。只有充分调动社区所有群体参与共建的积极性,使社区居民认识到自我发展与社区发展的一致性,把单位目标、个人目标与社区建设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驻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和谐共建活动中,才能实现共建各方互助合作与互利互赢。
三、丰富和谐邻里创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构筑良好的社区人文体系
要坚持贴近社区、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让群众乐于接受、乐于参与的睦邻活动。通过和谐邻里活动,为社区居民创造沟通的机会和平台,引导社区居民相识相知、互敬互爱,让陌生的邻居熟悉起来、让疏远的邻居亲近起来、让寂寞的楼门热闹起来。
(一)推广“邻居节”,搭建邻里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建设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
目前全镇多个村寨都举办了社区邻居节,这一活动得到广泛的认同。市民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倡议推广邻居节,以唤醒邻里“陌路之痛”。举办“邻居节”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邻居节”是邻里和谐关系的有效载体,为邻里之间从互识、互信到互敬、互助创造了条件。“邻居节”可以提高人们团结互助的意识,形成和睦相处的社会氛围。通过“邻居节”可以有效协调邻里和家庭关系,增强社会关系的内部调节能力,低成本化解社会矛盾,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重要条件。在“邻居节”的活动形式方面,可结合各地实际组织活动,如邻里美食比赛、邻里好媳妇、好儿女评选活动、邀请宠物专家义诊倡导文明养宠等等。就王家院而言,每年一度的葡萄节,为这些传统节日注入文明、和睦的内涵,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让群众乐于接受、乐于参与,不断拉近邻里的距离,促进邻里情感交流,强化居民凝聚力和社区归属感,促进形成相识、相知、相助的新时代文明和谐邻里关系。
(二)创新形式,深化内涵,体现社区人文关怀。
要不断丰富创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从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把社区志愿者活动、邻里互助活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居民自发组织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使和谐邻里创建活动常做常新,取得实效。
其一,创新工作机制,党员亮出身份,营造“与邻为德”的友好氛围。在和谐邻里创建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组建楼栋理事会。参与业主委员会选举等,积极投身于创建活动中,并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十百千万”活动、“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带动社区居民群众共建和谐社区。
其二,组建五支队伍,倡导与邻为亲,邻里守望精神。社区志愿者是和谐邻里建设的重要力量,活跃在社区建设的舞台上。社区党组织、社区工作站、社区居委会、社工、“五老五小”5支队伍以共建亲情邻里,共创和谐社区为己任,开展爱心志愿服务、义务便民互助服务等,倡导邻里互助精神。
其三,关注弱势群体,体现社区人文关怀,做到“与邻为善”。大力倡导“互帮互助、与邻为善”的亲情邻里关系,关注弱势群体,满足他们的实际所需,开展扶贫助弱献爱心活动、“一帮一”结对子活动等,为弱势群体创造更多的沟通交流和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在参与创建活动中获得价值认同和成就感,促进社区群众的心理和谐,塑造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和谐邻里”是城市文明的一道美景,展现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和市民素质。营造与邻为德、与邻为善、与邻为亲、与邻为乐的邻里氛围,打造团结、互助、平安、文明、和谐的现代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的邻里关系需要整个社会的广泛参与,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奉献,积极营造和谐的氛围,才能让左邻右舍都成为快乐的一家人。
王家院村委会
2012年5月4日
第三篇:构建融洽和谐的党群关系
坚持“快乐工作法、一线工作法、科学工作法”构建新时期和谐基层党群关系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党支部
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任何政党都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一天起,就十分重视党群关系。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之下,党群之间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党群关系有了新挑战。如何应对新挑战,解决好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成为我们党在新时期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黄山市委提出并大力倡导的“快乐工作法、一线工作法、科学工作法”,凝聚了精神,促进了落实,更发挥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作用。在建党90周年到来之际,立足“快乐工作法、一线工作法、科学工作法”,对党群关系作一些新思考,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一、密切党群关系的极端重要性
党群关系与党的发展历程相伴随,是加强党的建设中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人民群众需要党的领导,才能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才能保障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权利;另一方面,党所取得的任何一项成就,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为此,党的领袖们历来十分重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明确提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 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 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邓小平同志反复要求全党要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进入新世纪,江泽民同志指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提出在坚定不移推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群关系的极端重要性。
新时期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符合党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致性的要求,这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的反映。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涉及到我们党执政前途的根本政治问题,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新时期影响基层党群关系的主要问题
党群关系最根本、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所在,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迫切需要。结合目前当前实际情况,特别是黄山市的情况来看,广大党员干部随着党建工作的不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深入开展,服务意识、大局意识不断增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都能够较好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自觉努力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党群干群关系较为和谐融洽,也为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但客观分析,还存在一些影响党群关系的矛盾。
一是相对于广大群众相对较高的期望值而言,发展不够是影响党群关系的根本矛盾。干群关系最根本的是利益问题。谁维护了群众的利益,谁就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一部中国革命史,就是一部党为人民利益斗争,人民拥护、支持革命而取得胜利的历史。在区域经济激烈竞争的今天,如果不能够把握发展机遇,错失发展良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不快、质量不高,就会给广大群众造成不良印象,认为党委、政府无能,干部无能,群众看不起干部,不相信干部,干部不愿深入群众,怕面对群众,不接触群众,干群之间就必然存在较深的思想隔阂。为此,市委始终强调,要紧密黄山发展不够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出了“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宏伟目标和“不发展最不科学,抓发展必须科学”等12条科学发展理念;注重突出实践特色,强调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做好“三保”工作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最大的实践、最重要的实际,抢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相对于群众不断增强的民主意识而言,少数基层党员干部作风简单粗暴是影响党群关系的主要矛盾。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统政治优势。党历来认为,对于人民内部矛盾,要用和风细雨的方法去解决,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但不可否认,少数干部在处理党群关系及人民内部矛盾时,运用家长式、命令式、强制式的办法,不向群众作解释、讲道理,不能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与目前的依法治国要求很不适应,与群众民主意识的日益增强形成了尖锐矛盾。这样,就必然造成一些群众对基层组织部署的工作不配合,不支持,甚至抵触对抗;群众对基层干部信任度降低,基层干部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下降。对待群众作风粗暴问题,不仅仅是工作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对群众的感情问题,是极其严肃的政治问题,必须花大力气切实加以解决。
三是相对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而言,少数部分基层干部的腐败行为是影响党群关系的突出矛盾。当前,人民群众腐败现象十分关注。“南京天价烟房产局长事件”、“温州官员贿臵安臵房事件”、“河南黑煤窑事件”等在网络上受到网民的关注,既充分显示出公众舆论的力量和网络监督的威力,也反映了群众对贪污腐败形象的极端痛恨。当然,腐败现象不仅仅是贪污受贿,还包括公款吃喝、财务管理不规范、办事不公开、优亲厚友、以权谋私等群众极度反感的行为。腐败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毒瘤,是离间党群关系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党政机关的腐败行为直接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威望。腐败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却影响了整个党的形象。
四是相对于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在需求而言,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影响党群关系的重要矛盾。任何客观事物都有其必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但是,如果忽视了内在的实际内容和实际效果,而只注重外在表现形式,甚至把外在的表现形式强调到过分的程度,就会滑向形式主义的歧途。形式主义的要害是只贪图虚名,不求实效,劳民伤财。主要表现在工作部署了,没有抓到底,口号提出来了,不去抓落实。结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导致党的惠民政策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是“官本位”思想严重,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负责,对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负责,群众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只对自己或亲属或小团体负责。如果机关单位和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疾苦,不注重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必然对党群关系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对维护国家政策和集体利益而言,部分群众思想观念也是影响党群众关系的矛盾之一。部分群众国家集体观念淡薄,自私自利思想严重;有的目光短浅,利用拆迁征地采取不合理手段争取不合理的利益;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要权利,不要义务,赌博、封建迷信有所抬头,“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屡禁不止;一些人利用家庭势力、宗族势力争高低、争位子、争权力,造成村级班子不稳定不团结。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对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有益探索
解决好当前党群关系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更好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全体党员的共同职责和任务,也是党的事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密切党群关系,关键是要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促进党群关系步入正常化、和谐化轨道。中共黄山市委以“快乐工作法、一线工作法、科学工作法”为切入点,为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提供了制度设计,是创新党建的有益探索。
积极倡导“快乐工作法”,倡导健康生活、快乐工作,从党员干部思想境界高度给予党群关系优化空间。工作中有快乐,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推动事业前进、实现人民利益,同时彰显和升华我们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快乐工作必须要有热情,这个热情就是对人民群众的爱,这是干好工作的前提,是快乐工作的动力;必须要有激情,这个激情就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和工作责任感,有了这个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满怀热忱地投身事业、忘我工作、服务群众。实现快乐工作,要靠对党员进行严肃认真的政治思想教育,教育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要求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经受住权力关、地位关、利益关的考验,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思想上杜绝贪污腐败、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才能真正实现“快乐工作”,才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对党群关系问题的思想境界。
积极推行“一线工作法”,号召一线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切实改进和提升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倡导“一线工作法”,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领导资源稀缺宝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的领导能力还有待于实践锤炼。其核心是要求我们的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亲力亲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线,直面党群关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深入基层一线,也是打破形式主义旧框框、官僚主义本位观的根本举措,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勤政为民,真抓实干的具体体现。也只有深入一线抓发展,才能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夯实密切党群关系的基础。因此,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求真务实,把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要勤勤恳恳,扎实工作,力戒骄奢浮夸,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经受考验,建功立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样自然就会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党员干部也只有在一线用实际行动证明,党员干部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积极践行“科学工作法”,使得制度设计更加科学系统、规范合理,充分调动广大党员与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科学工作法”涉及很多方面、很多环节、很多因素,其核心在于强化党的制度建设与落实,以科学的制度加强党群关系,全面提升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党的制度建设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措施。只有加强党的各项制度建设,才能有效地反对官僚主义,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关系。要加强党内民主制度、民主集中制、干部人事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着重健全党的机关和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制度以及反腐倡廉制度。同时要针对现实中有章不循、有制度不执行情况,建立各种监督机制,包括党组织的监督、党员的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舆论媒介的监督等,以促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要切实精减会议、文件,改进会风和文风,腾出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要通过科学的制度建设,使干部由道义型的联系群众真正转变为体制内的联系群众,使党同群众的联系走上制度化的轨道,成为“科学工作”的规范化要求。
第四篇:以生为本,构建和谐班级
以“生”为本构建和谐班级
阜宁特殊教育学校高国军
[摘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以人为本,热爱学生,真情实感地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使班级拥有无穷的凝聚力,真正成为宽松、和谐、融洽的乐园。本文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和谐班集体进行阐述。
[关键词]:班主任,和谐,班级管理
构建和谐班级,是落实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班级作为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单位,班级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个体成长,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效,而班级和谐又是校园和谐甚至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构建和谐班级,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班级管理中具体做到以下"四化"。
一、目标具体化
目标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方向,是学生行动的依据,前进的动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向着既定的目标奋进,学生有追求优越的天性,每个学生都不甘心止步不前,都希望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有的学生之所以看起来没有上进心,是因为他们没有目标,或者说一时找不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因此,要改变学生,首先应从帮助学生树立一个符合自身实际的具体目标做起,帮助学生找到心中的那个目标。在学生定目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首先帮助他们确定低要求,容易达到的近期目标,使他们在思想上形成一种压力,使自己能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把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作为实现大目标的基础,使之有"奔头",有信心。
在操作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引导学生符合实际,避免空洞,要使学生跳起来就能摘到它,切实让学生感到我能行,我有用,无论学生在那一科,那一方面,有一点成绩或提高,都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是构建和谐班级的重要因素。
二、管理民主化
在班级管理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走班级管理民主化的道路。强调班级民主管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自主权力,引导他们自我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班主任需要在班级里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要建立一个民主开放的环境,必须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将一碗水端平,以平等的姿态真诚面对每个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使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为每个同学的个性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在日常的班级工作中,通过开展"小主人"活动,多让学生走上台来,讲讲自己的经历、爱好、理想,提出对班集体建设的希望,打算为班集体做好那些贡献等,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集体建设融为一体,让学生明确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在班级中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集体责任感。
班级管理只有实现民主化,学生的身心才能健康发展,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才能实现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教育情理化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交融塑灵魂,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原则,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不应该板起面孔,精神上应朝气蓬勃,学识上应富有创造性和广泛性的知识,以发展的眼光,从多角度去看待学生的一切,即是学生的导师,又是学生的朋友,作为班主任,只有关心、热爱学生,学生才会"敬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必须加大情感投资力度,做到以情育情,以情感人。有一个学生上楼梯时,一步跨三个台阶,一下子摔了跤,我扶起他,引导他明白做事要依照规律,循序渐进,指出他平时学习不努力,指望到考试前几天的复习取得好成绩是不可能的,并在以后的学习中时时以摔跤的事提醒他,使他改掉懒惰、耍小聪明的毛病。
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灵深处"。所以,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说起,在班级工作中,爱事业,爱学生,是师德之魂,是教育之根,班主任始终以一种饱满的热情和质朴的真情对待学生,以全身心投入的态度处理班内发生的每一件事,要积极地去创造条件,促进教育时机的到来,比如,师生关系紧张时,教师就应主动亲近学生,消除隔阂,使师生关系融洽,心理相容,形成宽松、和谐的班集体。
四、批评艺术化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批评,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批评是使学生改正错误的一种有效而又不可缺少的方法,班主任只有正确地运用这种教育艺术,才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否则,如果批评的方式、方法不当,不仅不利于受批评者认识错误,而且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引发逆反心理和敌对意识,给以后的教育工作留下隐患,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要以宽容为怀,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要弄清事实的真相,了解学生犯错误的态度,就事论事地进行批评,还要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替学生想一想,在遭到批评后,他会怎样想?这种批评方式适合他吗?他是否心服口服等,力求做到入情、入理、入心,即批评应具有情感性,以情感入心,批评应该讲理,以理服人,而不是以
势压人,还要注意师生间心理的协调,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时,要先给他们一段认真反思的时间,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基础时,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每个班主任在工作中,只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育好班集体这块宽松、和谐的土壤,使学生的天性在这里得以舒展,就一定能培养出一个个具有鲜活个性的学生。
第五篇: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学习心得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了宫文波老师的如何构建人际关系之后,我对这方面了解到很多,也学习到很多东西。所谓人际关系,从广义看,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显然,此种定义没有揭示出人际关系的特殊性。从狭义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在学习了人际沟通心理学之后,我想从以下4个点去阐述我所理解的人际沟通:
第一、什么是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是一种有意义的互动历程。第一,人际沟通其实是一种历程,在一段时间行程内我们为达到到一种目的要进行一系列的行为但是我们这种行为是有意义的,此种行为就是实行人际沟通。第二,这种沟通是一种有意义的沟通历程.在沟通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结果是什么,其意图所传达的理由是“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其重要性的价值对应出此沟通的“有多重要性”。第三,双方在沟通过程中表现的是一种互动,在沟通的过程中及沟通之后所产生的意义都要负责任存在。在尚末沟通之前,不能先预测沟通互动后的结果。综上所述,正如我们前面所讲的各类关系,如:亲子关系,互相关心,义务互助,是为了加深彼此间的亲情;夫妻关系,互相疼爱,是为了加深彼此的感情;朋友关系,互相帮助,是为了更加巩固已有这份关系;同事以及师生间,也是为了相处融洽;这就是人际沟通中所讲的“行为目的”。
第二、人际沟通的重要性.人际沟通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性呢,估计这一点我就不言面喻了,只要你生存在这个社会上,生活在人类社会的群体中,那么你每天都要和人际沟通打上一定的交道。正所谓“相识是缘,相处是份。这就是说,你在物欲横流的人类社会中,认识一个人容易但是能否相处的融洽,这可是一个大的话题,也可以说是一门学问。怎样才能健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就需要学会沟通。从小处讲,就是从我们老百姓的身边讲起,人际沟通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你才能了解周围人的性格品德,他的产物就是你与其他人的融洽程度。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使你与其他人和平相处。从大处讲,有关国家、政治、外交等方面,良好的沟通才能使国邦之间友好的相处。周总理曾在万隆会议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相原则“,使一直僵持的会议有了伟大的转机,其宗旨就是互相了解、互进友谊、求同存异,显现出了彼此尊重对方是多么的重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应,现在的市场经济告诉我们说,没有笑脸莫开店,这个人际关系非常重要。综上所述,要想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学着尝试着与人沟通。
第三、人际沟通的灵活性
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各种方式去博得别人的好感,遇到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如中国一句俗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人际交往中,切忌死板,不要用同样的交往方式去交往所有人,所谓林子大了什么样的人都有,三教九流人生百态,学会变通随机而动。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使你与其他人和平相处,你与家人亲戚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都只有通过互相沟通才能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才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不至于碰壁。按照通俗的讲法——沟通能力代表着良好的人缘。良好的沟通你也能发现到对方的优点与缺点,用发现到的检验一下自己取长补短,从说话到接人待物,都要向着别人可以接受的方面去说去做,当然务必要求尽善尽美,只要让别人能接纳你这就代表着你成功了。
第四、得怎么样与人沟通
其实,学会与人沟通最简单不过,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对方,有尊重别人、人才会尊重你。你要用心的去关心别人,别人也同样的关心你,这就是人类最原始淳朴的人际关系。涉及到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都要学会尊重对方。在交往中一定做到想别人所想,用自己宽容的心去包容别人,切莫去计较过多的小事,哪怕自己会吃一点小亏。正所谓吃亏是福,把自己的眼光放远一点你就会对眼前的一些不快之事自会一笑了。在长期的交往中,别人自会看到你过人的优点,也会愿意和你交往,这样你便会朋友遍天下了。
总之,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按照社会角色划分,人际关系分为家庭关系、工作关系、社会关系等几大类。这些关系的处理对个人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一生中要担当多种社会角色,家庭和睦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所以在家庭中,要协调好各种关系,使家庭和睦;在工作中又存在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朋友关系等,只有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了解到了许多我的不足,和许多以前我没有在意的问题,学习到了许多沟通的技巧。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把这些不足改正,并将学到的技巧用到实践中,那将会对我今后带来不小的帮助。
郑 旭 东昌区文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