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师德学习的感悟
对师德学习的感悟
初为人师时,我带着高度的热情投入到神圣的教育事业中,并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我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对得起“教师”这个称号。由于教师的责任感,我处处严格要求学生,但结果却不能如我所愿。因为我的严厉,有些学生不但不爱学习,而且对我还很有怨言,师生之间经常闹不愉快。一心一意为学生多学点知识,却落下满身不是,为此我感到很痛心,工作热情也曾一度冷落下来。后来学校组织了几次师德学习,深深触动了我:一味的严格,并不等于教育,更不是师德的体现,成功的教育,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师德风范。
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以对学生爱为核心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对学生要宽容、豁达,用同情心去唤醒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和自尊心,排除他们的烦恼和忧伤,用热情和温暖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和生活。当遇到学生“顶牛”或“越轨”时,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三思而后行,尤其需要有自我批评的勇气和精神。
热爱学生并不等于放任自流。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学生,应该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老师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畏之。教师对学生的严格
要求是出于真诚的爱。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爱而不纵,严而不凶。严格之水只有渗透情爱之蜜,才能成为爱的甘露。
教师所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这种责任和爱能超越一切。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要让课堂对孩子有吸引力太难了。动画片、游戏机、电脑热、追星族„此起彼伏,再加上家庭的溺爱等等,我们都知道坏学生是社会不良环境塑造出来的。对此,教师是有优势的,是任何媒体无法抗衡的,那就是教师的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教育艺术魅力。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树立榜样。“教书育人”这种责任与使命又要求我们,不仅要搞好自己的业务学习,还要博览群书,以应对信息时代的要求与挑战,做到“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盆水”。教师具有以先进文化为底蕴的高尚情操,是先进科学文化传播者,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去感召下一代。
通过师德学习,我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到现在我已工作十来年,教育工作也逐渐走上正轨。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会不断提高对师德的学习与认识,不断更新自我,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第二篇:师德学习感悟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必须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因此,师德的核心就是爱学生。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学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他们的情感、态度、兴趣、爱好、习惯等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才能让每个学生有机会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和爱护学生。具体要体现在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教师能做到偏爱后进生,厚爱特殊生,博爱中间生,严爱高材生。让爱的阳光普照每一寸土地,使每一寸土地上的小小草都能自由茁壮成长。
师徳的实质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社会对师徳的根本要求,也是师徳的重要特征和优良传统。它要求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重“言传”,也重“身教”。孔子说过“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政治态度,思想作风,道德品质,治学精神,行为习惯,都对学生有很深的影响。在学生身上往往能看到教师的“影子”,教师的思想行为,都要接受自己学生的检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否有效,不仅取决于他的言教,而且还要取决于身教,只有严于律己,才能以身作则。教师应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先做到。凡是不让学生做的事,教师必须带头遵守。
师德的关键是教书育人。教师要想将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必须把书教好。教好书,不仅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还是教师职业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对本职工作,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俗话说:“教师不能半桶水”、“在深的水里才能模到最好的鱼”。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老师知识水平的制约,如果教师讲课中对教材分析不透,对知识重点把握不准,要点讲解不清,那么学生听过这堂课就会产生一种模糊的收获不大的感觉。因此教师在讲课前应吃透教材,抓住重点,拓宽知识,使学生每堂课都感到大有收获。因此,基于一种教师的责任感,每一位教师都应注意刻苦钻研业务、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把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新知识适当地补充于教材之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加强学习,才能紧跟时代前进的脚步。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教师要用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尚的个人品德,稳定的心理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向上的社交能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等引领学生,将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需要教师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师德不是一种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我们应该随时加强自身师德建设,从而与学生共同进步,与时代同行。
第三篇:师德学习感悟
师德学习感悟
短短的几天暑期师德培训,使我获益良多,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关于教师基本修养与师德。修养与师德,对于教师这个职业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作为一名教师,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眼中的榜样和标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所以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与师德,这一点非常重要。
作为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我们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需要我们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更多和他们交心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像李叔同先生那样,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位老师学习的过程。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本次师德学习的另一个内容是我们上虞公安干警那无私。这种精神是我们教师都 必须具备的。实际上我们教师也正是用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普写着一曲曲壮丽的乐章。还没到上班时间,教师们早就在教室里等待着那一个个朝气蓬勃的学生,早到的学生已经在老师的指点下进入了学习中早过了下班时间,老师们还在办公室里,忙着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排解忧愁„„一个个平凡动人的境头感动着学生,也感动着所有人,教师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人们的爱戴和领导的肯定。
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苦的,必须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第四篇:师德学习学习感悟
师德学习学习感悟
作为教师,首要的任务是教好书、育好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学习中我认识到我们老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地更新教学方式。但是以前我却认为:新的教学方式要使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实际效果不一定有传统的“一块黑板两只粉笔”来得实在,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学方式相对比较传统化。另外我也曾经错误地认为参加教研活动要牺牲许多休息时间,还有可能耽误上课影响学生成绩,所以近两年我虽然参加教研活动的次数算多的,但主动性不是很高。今后我还要在教研科研上做领头人,和老师们一起走科研兴校,教研提质量的发展道路。
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
第五篇:师德学习感悟
师德学习感悟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必须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因此,师德的核心就是爱学生。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学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他们的情感、态度、兴趣、爱好、习惯等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才能让每个学生有机会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和爱护学生。具体要体现在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教师能做到偏爱后进生,厚爱特殊生,博爱中间生,严爱高材生。让爱的阳光普照每一寸土地,使每一寸土地上的小小草都能自由茁壮成长。
师徳的实质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社会对师徳的根本要求,也是师徳的重要特征和优良传统。它要求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重“言传”,也重“身教”。孔子说过“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政治态度,思想作风,道德品质,治学精神,行为习惯,都对学生有很深的影响。在学生身上往往能看到教师的“影子”,教师的思想行为,都要接受自己学生的检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否有效,不仅取决于他的言教,而且还要取决于身教,只有严于律己,才能以身作则。教师应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先做到。凡是不让学生做的事,教师必须带头遵守。
师德的关键是教书育人。教师要想将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必须把书教好。教好书,不仅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还是教师职业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对本职工作,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俗话说:“教师不能半桶水”、“在深的水里才能模到最好的鱼”。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老师知识水平的制约,如果教师讲课中对教材分析不透,对知识重点把握不准,要点讲解不清,那么学生听过这堂课就会产生一种模糊的收获不大的感觉。因此教师在讲课前应吃透教材,抓住重点,拓宽知识,使学生每堂课都感到大有收获。因此,基于一种教师的责任感,每一位教师都应注意刻苦钻研业务、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把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新知识适当地补充于教材之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加强学习,才能紧跟时代前进的脚步。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教师要用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尚的个人品德,稳定的心理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向上的社交能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等引领学生,将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需要教师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师德不是一种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我们应该随时加强自身师德建设,从而与学生共同进步,与时代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