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探究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探究
新教材的改革,新课标的使用。要求教师的教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状况,新教材人教版倡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的。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智慧,着眼于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培养,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要大力进行教学改革,教师的思想,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改革。以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农村初中更为紧迫。由于农村初中学生与城镇学生由于教育资源与接受知识的多少不同,学生学习程度不同,导致学生差距很大,特别在基础教育方面差距很大。小学一从一年级开始,直到进入初中,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异很大,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从几方面探究学生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笔者调查多所初中学校加以对比。我调查以一所农村初中与城镇初中对比。以小升初期末成绩为例,2005年的成绩比较,城镇小升初语文与数学两科总分180分以上有182人,12个班。每个班平均16人。而一所农村初中小升初语文与数学两科总分180分以上只有5人,5个班。每个班1人。2012年语文与数学180分农村初中入学时三个班共3人。而同样这所城镇初中入学时的语文与数学180分以上是250人。这个差距是越来越大。对于这种情况,要想提高学生成绩特别是数学学科的成绩,教师要加快课堂教学改革,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要求,适应新课标教材的需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一)课堂教学改革是新
课标的要求。现在素质教育是培
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需要,是信息
化时代的要求。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与处理能力是新世纪以及未
来工作的需要。进行课堂教学改
革,培养具有批判思想与积极进
取的精神。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讲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让学生进行画图与折叠。将三角形的三个∠A+∠B+∠C剪下来拼放在一起通过观察与测量,看是不是一个角。在证明它。有多少种证明方法?通过手工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现在学生由于智力与非智力元素的影响,注意力不集中,学生对教师的 授课内容不会理解与掌握。学生动手后,让学生积极思考与分析。这三个内角的和是不是180度?在证明它的结果。如何证明它?通过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充分思考与讨论,找出证明方法,得出结论。对结论的证明有多少种方法?让学生找出证明它的方法的优点与缺点,最佳证明方法是什么?学生交流,教师把握时控,教师点拨。辅助线的做法一是过一顶点作一边的平行线把另外两个内角与顶点的角放在一起。二是作一个角等于另外一个角,也把三个角放一起。利用平角等于180度。得出结论。把时间交给学生,把思考换给学生。让学生总结,归纳。分析,找出问题的答案。
(二)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学生的注意力时间短,教师应在45分中在关键时段授完最主要内容,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关键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找出规律,对数学题,要举一反三。对于基础知识差的学生,要多关心,多引导。这就要求老师要担当起导演的角色,真正调动起学生
演员的积极性。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自觉的演好自己的角色。如学习折叠的题目,现在关键是学生的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要学生先用手去做一做,观察后在思考做题。教学环节创新,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想方设法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它们主动的探究新知识。在讲授“命题,定理,证明”这个课时环节。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练习中,积极主动思考,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习了技能、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鼓励学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见,把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大胆的表达出来,让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动手。学生交换命题。学生提问与回答。不过应该说明的是,虽然现在提倡学生共同讨论来回答问题,共同动手以完成某项作业或任务,即提倡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动手的能力。让学生懂得什么样的问题应该自己独立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应该集体或与他人讨论解决。比如简单的作业自己做;难度大、复杂性的作业可以与别的同学合作。同时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操作中发挥学生各自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大胆动手操作,尽情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教学方法创新。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的教法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合学生的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大效率的方法是最好的。这需要教师要突破自己固定的思维模式,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总结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经验。教学手段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最优的教学手段,以促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取最优的知识,得到充分的发展。要突破传统手段的束缚,在传统中求创新。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动手动脑成果,给学生以自信心。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成果要及时的给予合理的评价,适度的赞扬。让他们由评价而竞争,由赞扬而创造,进而再一次激发创造和想象。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因此,我们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课堂练习的处理,要以学生的正向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创新性布置练习题。课堂练习在巩固新知的同时,要有思考价值,要具有开放性。在学生方面,我们要注意通过自己的教学,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要善于呵护和引导学生的创新火花。在一堂课中,对于学生的一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等,就可以称得上创新。要给予鼓励与表扬。对于学生,只要有一点创新的火花,就值得肯定。但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増循学生的可接受原则,在学生的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准则,不能拔高要求而一味追求创新,求新但要务实。
(三)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逆向思维处理例题与习题。让学生自己对一个命题,通过变换条件或者结论自己给自己出题。或者把行程问题转化为工程问题,或者一次函数问题转化为行程问题。图表题与二次函数问题相结合。和差倍分的文字题与应用题关系。要求学生处理数学题时充分应用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应用归纳,演绎与数学思想大胆处理习题与应用题。教师要突破以往的教学传统,尝试探究学习法。探究性学习法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它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
满求知欲和好奇心。接受性学习,教师满足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问题都得到解决,反过来
我们试想,如果经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走出课
堂,头脑里的问题都解决了,都轻轻松松走向
社会的时候,我们的民族还有希望吗?邓小平
同志曾经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主要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培养乔布斯这样的世界级国家级的国际创新人才。而这样的人才主要是学习学会会学乐学,让学生掌握知识方法,勤奋好学,踊跃参与,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现在我们国家GDP是第二代经济体。但是自己的创新品牌很少,大多是跨国公司的品牌与技术。例如。如图所示,AB//CD,分别探索下列四个图形中
(四)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操作动手与思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兴趣。作为数学老师首先要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的欲望。让学生乐于钻研数学知识,享受学会数学的喜悦,成功的荣誉感让学生倍感鼓舞,增强自信心。教师通过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观看一目了然。通过合作交流与讨论,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关键是导。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需要教师的大量的投入时间与精力。自己学习知识,现在知识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学生面对大量信息的处理必须通过去伪存真,从大量信息中找出最适合解决问题的钥匙。在学习分式的加减法时,让学生从自己的解法找出解题步骤与方法,并简要归纳总结。学生归纳一是找出最简公分母,最简公分母的做法是分解因式(分),系数是各方母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或因式是取最高次幂,无相同的作为最简公方母的一个因式。(简),再乘一个分子与父母相同的因式(乘),看最简公方母差什么因式,就乘以什么因式。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找出规律,学生自己归纳成一个歌诀。通过做游戏来完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与持久力。例如,在讲授矩形的长为30m,宽为20m,中间有一条弯曲的小路。宽为1m。中间进行绿化,绿化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自己制作图形,中间弯曲的小路经过平移后,这小路的两条边缘重合。学生一做出图形,在观察后,答案就出来了。尔后把长改为am,宽改为bm,其余条件不变,答案是多少?中间道路改为折线宽为1m,其他不变,答案是多少?学生在玩中学习,既玩又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对于学生的一点进步,教师要给予鼓励,对于新的解法给予肯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是首席,不要高高在上。对基础差的学生,正面引导,这种学生主动性差,惰性强,通过小组长与教师的关怀,让他积极向上,由于基础差,学生是最怕数学这门学科,让基础差的同学弥补跟上来。否则,学生会自暴自弃,学生会放弃数学学科的学习。数学是一门思维严谨性的学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发挥学生的质疑批判精神。从不会到学会再到乐学,主要是给学生打开一扇窗户,学会在江河中畅游的本领。乔布斯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在工作的质疑中不断的反复试验与论证,成为世界创造发明大王。
(五)。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如多媒体与powerpoint(ppt)课件。可以在课堂上演示,观察。特别是一些图片题,学生一看就会明白理解。特别是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观看图形前后的变化。轴对称图形变换时,利用多媒体与课件学生最容易掌握。让学生直接得出平移的性质。平移与旋转的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不变,得出边,角不变。只是位置发生变化。学生自己总结。图形平移与旋转前与后的图形的边的长度相等,角的大小 相等。平移方向有左右平移,上下平移,斜平移。在坐标系中左右平移规律与上下平移规律,斜平移可以看作左右与上下平移的组合。坐标平移规律与平移距离的关系,左减(右加)平移距离,上下平移规律是上加(下减)平移距离。学生通过演示学生就可以得出结论。及时检验当堂课堂效果。每节课要留出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学生之间相互检查,一部分学生上讲台演排。布置练习是要分层设计,照顾好中差这三部分的需要。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查漏补缺。有错误的及时纠正。解法新颖的应表彰。练习要精心设计,坚决避免重复。各科作业都必须做到最迟隔天反馈。重视课后的辅导,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进行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让小组长组织组内同学互相批改纠错,请小组成员评价说理,对有争议的可在组内展开讨论,分析出错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组内没有解决的,可留待全班进行交流。各组在讨论交流中,找出出错的原因,共性与个性问题有哪些?并及时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展示,让学生知道与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掌握不同的解法。有的题学生做几遍,考试也会做错。学生当时是理解但未掌握知识的要点,学生重新做就做不出来。要让学生反复讨论,弄懂来龙去脉。
总之,课堂教学中,充分设计学生的学案,以学生为本。以最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以获得最大效率为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有最大收获。使每个学生这部大脑发挥出最大功率。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不是一种独特的思维,它是发散思维,收敛思维,直觉思维的反映。通过讨论合作,让学生自己归纳,类比与演绎,导出正确的结果,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第二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心得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心得
为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感悟生命真谛的驿站,切实体现新课程改革“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我校通过深入的学习研究,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方案,凤庆县课堂教学改革资料汇编,临沧市第一中学二·六·二课堂教学模式临沧市民族中学531自主·启智·高效课堂模式等课堂改革实施方案,并于2011年7月决定移植嫁接各教学模式经验,同年8月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为期12天的学习、培训、研究活动,并在9月至12月进行了课堂实地考察和课堂模式实践课。至今新课程改革已有整整一年了,透过新课改,我们从教材,教法到对待学生,都有了新的认识。
一、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构建新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多年来在传统初中教学中教学沟通的形式是单一的,主要以教师、讲台为中心。教师怎样讲,学生就怎样记,在师生活动上,强调教师起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有丝毫的怀疑,更不用说还敢提出质疑了,这种关系渗透着教师的权威。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由过去的灌输式转变为以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导学式。适当的拓展课程资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标准已揭示出教学活动的本质。教不再是目的,而是一种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去探索,最终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获取知识。怎样才能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要敢于放下教师的架子,亲近学生,注重同学生的沟通,改变已往的一言堂模式
重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师生间平等的交往,通过师生间民主的对话,让学生从教师那里体会到平等与自由,民主与尊重,信任与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显;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有了更多的发言权,更能够自主进行学习,而不再象以前一样被动的学习,能变被动为主动。
1.2教师在教学中要改进评价方法,多用激励性语言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教学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任何课堂评价的目的都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评价中既要重视学生得出的结论,又要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既要肯定学生在评定回答中的个性化优点,同时又要恰当的指出学生的不足,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严禁责骂学生,倡导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利用教师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1.3客观认真分析学生现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十个手指都不是一样齐,更何况面对一个班几十个不同的个体,优生、中等生和差生各占一定的比例,而教师在中学数学教学上普遍存在关注优生,忽略差生的现象,面对新课改,笔者花了很大的决心和时间将这样的观念抛弃。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他们的要求可适当放低一些,题的难度浅一些,可布置少量或不易出错的作业,形成良性循环,尽量发挥他们的闪光点。课后教师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询数学资料、史料拓宽视野;节假日鼓励较近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中等生一起到优生家中合作学习、互补学习,及时解答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出题进行练习。尽量让他们从取得的一点成功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注重教学形式的改变,重视数学活动
几十年来传统的教学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在教师这样的讲授下,传统教学课堂上很少有数学活动,基本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就结束新课,留给学生的是大量的习题练习与巩固。而今,按照新课改的理念,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从学习的过程中去获取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在活动中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应当注重教学形式的改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设计并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用适当的点拔去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找出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担心为此浪费了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要知道学生亲身体验过比你口授要记得更牢,也许你做100道题都没有他亲自去研究取得的效果好。
课中随时注意调控学生的情绪,课后及时进行反思,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一直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从不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有趣,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一味地怨学生,甚至是批评学生,从不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老师的反思很重要,能使你提高教学的能力。每一节课后,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哪些是有益于学生的、做得好的,哪些是对学生不利的,教学中的优缺点都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以后扬长避短,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在这种反思中更加圆满。课堂上还要经常对学生察言观色,为什么这里没能引起学生的吸引力,要作思考,并及时纠正改进。比如在应用题的解答和几何题的分析上,尽可能的尊重学生的理解方法,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再进行综合。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保证他们在学习数学时有所发现,有所思考。
进入新课程改革的这几年,也是笔者教学思路和方法发生蜕变的一个过程,希望学生能从数学课堂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活力,能够获取成功的喜悦,使大家在这种宽松氛围下积极快乐的学习,获得不同的发展。这样,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所以,只要学生对数学的体验是幸福而自信的,这就是所有教学工作者所要追求的目标!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以下是我就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一些心得。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创设富有兴趣的故事情景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点燃探索的欲望,自然而然就会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轴对称”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提出几何引言中的问题四:“要在河边修建水泵站,分别向张村、李庄送水,水泵站修在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同学们对这一早已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都积极思考,互相商讨并尝试解决。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这一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顺利地引入了新课。通过这样引入,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又如,在讲相似三角形一章前,老师可这样问:“你能够用一杆直尺,不爬树测树高吗?不过河测河宽吗?只要我们认真学好相似三角形这一章,就能轻而易举地做到。”这样,容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要改变以例题、讲解、示范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开放、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自主探究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例如在进行《几何》中垂径定理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1、让学生动手。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圆,然后任画一条直径,再作这条直径的垂线。并把画好以后的图形剪下来,再把图形沿着所画的直径对折。
2、思考讨论:①、圆是一个什么图形?有几条对称轴?②、从对折后的图形中你发现有相等的线段和弧吗?并把你发现的结果写下来。③、画图时,知道什么条件?你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
3、检查学生动手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结果回答问题)
4、让学生总结出垂径定理的内容。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强调。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认真讨论,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很容易的掌握了垂径定理。这样,通过自学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逐步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强化教学效率。
练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且对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巩固练习要遵循以下几点:(1)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2)练习要及时,使学生对当堂所获得信息反复循环,实现记忆层次的转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3)练习要有层次性。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以及学生的认知的有序性选择练习题,做到由易到难、以简驭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二是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即要使中下生“吃得消”,又要使优秀生“吃得饱”(4)练习要多样化,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同时,练习时教师应习中要有反馈,教师要根据当堂练习的反馈及时给与激励性的评价,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予以纠正。
第三篇: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马坝初中
何良文
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提出:“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为了更好地落实和贯彻新《数学课程标准》精神,为了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为了有效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就必须进行改革和探索。目前,课堂教学的改革正呈蓬勃发展的势态,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在教改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就本人的实践和体会,谈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看法。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那么将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具体表现为:问题设计欠合理化、科学化,提问随意性大,问题无层次性、争对性,没有抓住重点。一句话,缺乏精心安排。一节课从开始到下课满堂问,忽视了对重点、难点的讲解。启发式教学是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再发现过程。显然提问式教学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有效手段,但两者不是等同的。提问不一定都有启发作用,启发性原则是否得到贯彻,不是看形式上的提问,而是要看学生的心智活动是否达到顿悟。
2、“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
教师对重点、难点内容不进行深入分析讲解,不结合学生实际,照本宣科;课堂上一味让学生模仿练习,且练习的题目无针对性、概括性、层次性;重复题型多次出现,学生机械套用公式、定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知识前后之间联系不清楚。例如,忽略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学生练习时套用公式;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间的关系没有讲清楚,学生练习时套用公理。究其原因,是教师钻研教材不深,讲解不透,交待不清。何谓“精讲”?那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作适当地讲解。何谓“精练”?那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提高能力为目的,以科学、艺术的训练措施为手段,做典型而又有针对性的适量练习。精讲精练的要点是内容精要、方法精巧、语言精练、难度适当、多少适量,决不是少讲少练。
3、依赖《教师教学用书》,忽略“备”课
在教学中,不认真钻研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教材,不认真分析学生实际,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依赖《教师教学用书》,忽略“备”课,从而导致了课堂教学脱离教学实际,使教学无针对性。事实上,《教师教学用书》与“备”课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视之。《教学用书》是用来帮助教师分析教材难点、把握教材的深度,提供处理教材的方法的,是指导性参考用书。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理论水平、学生实际情况来精心设计教案,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具体落实到每节课。《教学用书》是教学的宏观指导,备课教案是教学的微观落实,只有把宏观指导与微观落实统一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4、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指导
教师在教学中,勇于改进教法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改进教法的同时却忽视了学法的指导,使教学效果不能长时间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提高不快。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学法指导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研究。而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是一个正在研究的课题,目前大家形成的共识是:学法指导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拘泥于形式,灵活处理。如在复习课中结合内容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复习方法:对比小结法、口诀概括法、回忆再现法。在培养学生智力过程中,教给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方法;教给学生观察数式和图形特点;教给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对比、概括等思维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图示记忆、列表记忆、归纳记忆、例证记忆的方法等。总之,学法指导重在提高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
5、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思维结果的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过分偏重于数学知识的工具性,偏重于整理性的论证思维(逻辑思维)的训练,而忽视了它在发展思维方面的智力价值,从而削弱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忽视探索性非论证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的培养。在解题过程中,过分强调“框题型、对套路”,企图强化思维定势,其结果是使学生陷入思路呆板、单一状态。要改变这些教学现象,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要认真研究概念的概括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和解题方法的思考过程。
二、认真学习,加强研究,勇于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
法,法无定法,师法不拘囿,教改有路凭探索!
学无止境,镜有佳镜,生境要活跃,学海无涯任遨游!
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略。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是走正确理解课堂教学改革的保障。因此,教师务必要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数学教学法、数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在专业知识、理论方法上,要以“人有我新,人新我深”的进取思想为指导;在教学艺术上,要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在教学改革上,要认真研究,结合实际走“用中求实,仿中创新,先死后活再提高”的逐步发展的路子。把学习、教学、科研融为一体,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克服教学改革中的盲目性。
2、更新观念,增强新的意识,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
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只有彻底摒弃陈腐僵化的教学思想,从全新的角度来认识、探索教学问题,才能使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生命力。第一,要更新教学观念。(1)过程暴露观点:数学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发现的过程,把怎样思考、为什么这样思考的道理及曲折寻找解题途径等,准确、鲜明、深刻地展示给学生;(2)反馈矫正观念:没有反馈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是脱离实际的教学。第二,要增强新的教学意识。(1)《数学课程标准》意识:在教学中应严格按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内容的范围要求;二是知识点的层次要求。目前教学中超内容范围的较少,而超知识层次要求的较多。(2)目标体系意识:义务教育每节课都有认识目标,目标制定要具体化,目标实现程度要清楚,便于测量、评价。(3)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真正体现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里的参与主要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参与,特别是学有困难的学生参与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教学改革的迅速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素质教育,也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篇: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
摘要:
我们农村小学教师务必通过自己教学方式的改变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研究性素材”,将“知识巩固”与“应用研究”整体优化,由“传道授业”向“激励求知”转换,让“自主探索”取代“言传身教”,使“小组研究”与“个体研究”优势互补,使数学教学真正呈现出一种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正文: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务必领会这一课改精神,在课堂上通过自己教学方式的改变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使数学教学真正呈现出一种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从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即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上,从被动接受结论转变为主动地建构知识;在教学活动形式上,从封闭式的教学转变为开放式的教学。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谈几点体会。
一、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研究性素材”
在教学实践中,农村教师大多不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习惯于照本宣科,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完全置之不理。心理学家认为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将教材中阐述性的内容创造性组成有利于学生探索发现的研究性材料,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年月日》的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知道了“年月日”的许多知识。于是,我就先让学生说说已经了解的“年月日”的知识,这样学生已经清楚的知识就可以不讲,模糊有争议的知识就让学生讨论解 决,未知的内容就师生共同重点研究。学生经过讨论、辩论把模糊的认识澄清以后,再让学生自由观察年历表,以“你又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生研究未知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索,在交流中发现。这样教学强化了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的意义,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将“知识巩固”与“应用研究”整体优化
传统的巩固练习题,在解答过程中,往往有固定的现成的模式可循,靠死记硬背、机械模仿就可能找到问题的答案。针对这种极端的情况,我就在巩固练习时增加设计一些数学开放题,让学生把课堂学习的成果应用于生活实际,在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例如《圆的面积》的巩固练习,传统的练习只是根据数据进行有关面积的计算。我在此基础上,又设计了“围一块面积最大的活动场地”的实践活动。
课前为每位学生提供一根长12米的绳子。课上要求学生四人组成一个活动小组用这根绳子在教室外面的空地上围一块面积最大的活动场地。活动时学生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开展智力活动,从多角度用多种思维方法(如联想、猜想、直觉等等)进行思考和探索。大约10分钟后,出现了方案(1)(2)(3),并得出了圆的面积较大。这时我又启发:如果借助于一面墙来围,情况会怎样?又过十分钟,出现了方案(4)(5)(6),又得出了半圆的面积较大。
(方案1)S=3×3=9(平方米)
(方案2)
S=4×2=8(平方米)
(方案3)
r = 12÷3.14÷2≈1.9(米)S = 3.14×1.9×1.9 ≈11.34(平方米)(方案4)S=4×4=16(平方米)(方案5)
S=3×6=18(平方米)(方案6)
C=12×2=24(米)r=24÷3.14÷2=3.8(米)S=3.14×3.8 ÷2=22.56(米)这样的开放性练习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求数学真谛的乐趣,有利于他们形成全面、深刻的数学观。
三、由“传道授业”向“激励求知”转换
传统教学中,农村教师一点不留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自己占用全部时间分析讲解,学生只是盛装知识的容器,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要彻底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就要由“传道授业”向“激励求知”转换,以饱满的教学热情关心爱护学生,用欣赏的目光去支持学生,用热情的语言去赞美学生,激励学生自主地去求知,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地讨论、回答,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情感。
例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速算》活动课教学时,我就较好地发挥了“激励求知”的作用,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课始,我出示:12×11、23×11、36×11、45×11这四道题,请学生仔细观察、思考:这几道题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规律?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后达成共识:两位数乘11,只要把这两位数错位后相加就行了。我肯定了学生的思维成果,学生沉浸于成功的喜悦之中。此时,我顺势提出:“还有其他不同的问题和看法吗?”让学生充分提出学习需求。学生很快提出二个问题:“这个规律是否适用于多位数乘11的速算?”“这个规律是否适用于任意两位数的速算?”我马上表扬了学生善于动脑筋,学生又开始合作学习,小组展开计算并讨论,最后交 3 流汇报。我再次表扬学生想得好、说得好,让同学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对汇报者表示祝贺。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计算观察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而且还大胆地让学生提出学习的需求,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让“自主探索”取代“言传身教”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生的科学性探索完全被教师的“言传身教”包办代替了,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学习。现在我们一定要将过去那种讲授、注入式的教学法抛弃,要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我在引导学生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时,就十分关注问题研究方法的指导。当“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和“圆的周长与它有什么关系?”这两个核心问题呈现以后,我不是简单地指定学生先研究哪一个问题,怎么研究,而是先组织学生讨论“应该先研究哪一个问题?为什么?”使学生懂得研究问题要分清先后次序。接着,我让学生思考:“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研究?”使学生学会研究的方法。在引导学生验证假设之前,我又精心设计了两个环节,一是让学生自己确定研究方法,并让学生经历信息的收集过程;二是让学生自己提出猜想,树立假设,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设计已经不局限于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更多关注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五、使“小组研究”与“个体研究”优势互补
学生的个人心智毕竟有限,自主学习时常有力不从心的困惑。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建立合作学习的机制,使“小组研究”与“个体研究”优势互补。为此,教师应设计问题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讨论辩论,各抒已见,相互启迪,集思广益,从而学到许多课 4 本上无法展示的知识,并逐步确立自己的个性,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得到全面发展。
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我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推导方法可能不相同,就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我作为学生平等地位的一员参与其中对学困生进行点拨。在学生独立推导出公式后,我让小组交流各自的推导过程,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并顺势问到:“这个公式适用于一切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这个问题把学习引向深入。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讨论时他们充分享有发言权,自由发表见解,将自己的观点、想法告诉其他同学,也能够虚心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真正发挥了“小组研究”与“个体研究”优势互补的作用,终于认定了这个公式适用于任何平行四边形。于是,“假说”得以确认,顺利实现了自我构建和知识创造。
素质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教育,它的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第五篇:浅谈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浅谈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长武县洪家中学范俊海
经过十五年的体育教学工作,我逐步加深了对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理解。在工作中,我不断地进行了各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下面就对几种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简单写一点自己的探索研究。
(1)讲解法
讲解法是体育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动作名称、要领和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带有启发性地讲解,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了解动作的要领和方法,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分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具有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能力,并逐步提高语言的艺术水平。体育教师还必须具有指挥能力,能正确运用口令。
运用讲解法教学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讲解目的明确、内容正确。在教学中讲什么,怎样讲,什么时间讲,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切不可灵机一动,想起什么讲什么,愿讲多少讲多少。讲解要根据课的任务、教材、气候和学生情况的不同来安排。一般说,教授新教材时可多讲一些,复习旧教材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少讲一点。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差要少讲,高年级则可多讲些。气候炎热可增加一些讲解示范的时间,天气寒冷就应少讲多练,讲解的内容应该正确无误。
2.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简明扼要地进行讲解。讲解时,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突出重点。如跑的教材重点是途中跑,而途中跑的重点是后蹬,教学中教师就应着重讲解后蹬技术。讲解时应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出动作的要领。现在很多教师运用教学口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教起跑,用抬(臀)、移(身)、压(起跑器)、听(发令声)几个字概括了动作的要领,又如篮球教学中的三步上篮,可概括为:一大二小三高跳。语言简明扼要,生动形象,条理清楚,学生喜欢听,容易懂,记得住。但是一个好的教学口诀,要经过长期认真地总结、提炼才能形成。离开教学实践,离开对教材的刻苦钻研,单纯追求口诀形式,是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的。讲解还要根据对象的具体情况,运用术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3.讲解要符合学生实际,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讲解深浅、语言的运用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运用他们已经有的知识进行讲解,如讲解弯道跑为什么要求身体向内倾斜时,可以联系“离心力”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对低年级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常识进行讲解,如利用火车轨道在拐弯处外侧高于内侧的道理来说明人在跑弯道时也应向内倾斜。
讲解要由浅入深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可以用提问的形式来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如在教“前滚翻”时,可以问学生:怎样才能向前滚动?怎样才能滚得好?身体怎样才能成圆形?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得深、记得快,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解要注意时机和形式。体育教学当中,大部分时间是让学生练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具体情况,随时提出要求,给予指导。如在做支撑跳跃练习时,应提醒学生快推手;在跑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放松肩部,用力后蹬。但是,在学生做静止用力动作或者做危险性较大的动作时,如单双杠,头肘倒立,教师不要做过多的讲解,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伤害事故。课上的讲解除集中进行外,要加强个别讲解。
(2)示范法
示范法是指教师通过具体动作范例,使学生直接感知所要学习的动作的结构、顺序和要领的一种教学方法。
由于体育教学是教师向学生教动作技术,发展学生身体的过程,所以示范法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的正确示范不仅能使学生直观的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而且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示范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明确的目的。教师每一次示范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在备课时,要根据课的任务、教材特点、学生情况来安排什么时间示范、示范多少次、重点示范什么。在教新教材时,为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一般可先做一次完整动作的示范,然后根据教材情况做重点示范。动作的关键环节还应尽量放慢示范的速度,边示范边讲解。在进行复习教材时,则应根据学生对教材掌握的具体情况,做有针对性的示范。对低年级学生,由于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差,模仿能力强,应多示范,少讲解。对高年级学生,由于他们的认识已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可适当减少示范的比重,加强对动作的技术分析。为了达到示范的目的,要向学生明确地讲清楚看什么、怎样看、使学生边看边想。必要时,还可以用正误对比的方法进行示范,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防止和纠正错误动作。
2.示范要正确,力争每次示范成功。学生掌握动作的过程,从生理学角度讲,其本质都是条件反射的建立与巩固的过程,是条件刺激物(示范、讲解等)和无条件刺激物(肌肉感觉)相结合的结果。教师示范不正确,就会使学生对动作概念理解不清楚,就会出现错误动作,错误动作经过多次重复,就会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地做好每一次示范时,每次示范力争做到正确、熟练、轻快、优美。由于学生对新事物感兴趣,在教师第一次示范时,他们的注意力特别集中,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所以教师应特别注意做好第一次示范。
3.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示范的位置和方向如何,会影响示范的效果。示范位置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队形(为了使学生看得清楚,调动队形也是必要的,但应尽量减少调动)、动作结构的特点和安全要求而定。一般示范者要站在学生的正面,与学生视线垂直,使全部学生都能看清楚。
示范的方向,应根据动作的结构、要求学生观察的动作环节和要素(速度、方向、路线等)而定。为了示范左右两个方向的动作(如篮球防守时的左右移动),示范者应正面对着学生,称正面示范。为了示范前后两个方向的动作(如弓箭步动作),示范者应侧面对着学生,称侧面示范,有些练习(如广播体操),教师的示范采取面对学生与学生动作相反的做法,称镜面示范,目的是使学生动作方向正确、整齐。有些练习(如武术等)由于动作的技术复杂,教师难以做镜面示范,而采取背对学生的方法进行,称为背面示范。
示范位置与方向的选择,还应考虑到阳光、风向、周围环境等情况,不要使学生面向阳光或迎风,尽量避开繁华和有特殊物的方向,以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4.示范与讲解相结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示范与讲解相结合,能使学生的直观(看到的)和思维(通过示范和讲解使学生思考动作的技术要求)结合起来,收到更好的效果。
教师领着学生练习(如武术),把教师的示范与学生的练习结合起来,使学生把看到的(条件刺激)立即与肌肉活动联系起来,能提高学生掌握动作的速度。但是,有些动作(如器械体操)在学生练习时,教师不宜进行示范,否则会引起伤害事故。
5.除了教师亲自做示范之外,也可由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做示范,这样不仅可以起到与教师示范的相同作用,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如果有条件,还应利用直观教具(如照片、画片等)进行教学。但使用时要防止学生注意力的转移,或流于形式。
(3)体育课怎样运用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
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是体育教学中根据课的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处理教材的两种教学方法。
完整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段落,完整地进行教学的方法。完整法的优点是一般不会破坏动作结构,不会割裂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教材;缺点是不易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教材中比较关键和较难的要素和环节(即重点、难点)。完整法多用于动作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掌握的教材。有些教材虽然比较复杂,但是用分解法会明显地破坏动作结构,这样的教材一般也用完整法进行教学。
运用完整法教学,一般要求:
1.在进行动作简单、学生容易掌握的教材时,教师在讲解、示范之后,就可以立即组织学生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发现错误,应及时指导纠正。
2.在进行动作复杂的教材时,可以着重突破教材的重点。先解决技术基础(动作的基本环节),然后再去解决技术细节(每一环节中的细节技术)。例如教原地推铅球时,可先教学生掌握蹬地、转体和推手这三个基本环节,再要求学生蹬地有力、“最后用力”快速推手。对动作要素的处理,一般是先解决关系到动作成败的方向、路线等要素,再对动作的幅度节奏等要素提出要求。
3.对有一定难度的教材使用完整法教学时,可先简化动作的要求,再按照教材技术规格的要求进行教学。例如赶跑的技术,可以先缩短跑的距离;教支撑跳跃,可以先降低器材(山羊或跳箱)的高度;投掷项目,可以先减轻器械的重量等。在教技术复杂、难度高的项目时,还可以先原地或慢速做些模仿性练习(即诱导性练习),让学生体会动作的要求,然后再按动作技术规格进行练习。如进行有空中动作的教材时,可先让学生在垫子上体会在空中一刹那身体的姿势,然后再完整地练习。
分解法是把完整教材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逐次地进行教学,最后使学生掌握完整教材的一种教学方法。分解法的优点是便于集中精力和时间突破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教材。但是如果运用得不合理,教材的几个部分或段落分解得不科学,将会破坏教材的结构,割裂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影响学生掌握完整动作。分解法多用于那些动作复杂、动作较多(如成套练习)、或者用完整法教学学生不易掌握的教材,如跨栏跑、体操中的成套练习、武术等。
运用分解法教学,一般要求:
1.分解教材时要考虑到各部分或段落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要破坏动作本身的结构例如教跳远时,一般都把助跑和起跳两个环节连在一起进行。
2.在进行分解后的各个部分的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每个部分、段落在完整教材当中的位置,让学生明确该部分与上、下部分,特别是与下部分的关系。
3.分解法要与完整法结合运用,最后达到掌握完整教材的目的。分解法是达到掌握完整教材的手段,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学生对完整教材的掌握;一般在学生对重点部分基本掌握时,就应该立即转入完整法教学。
在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采用完整法和分解法教学,是指在教学的某段时间里采用似哪种方法为主而言的,在使用分解法为主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从分到合的过程;在使用完整法为主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有选择地把动作中的某些细节分开加以掌握的教学过程。所以在使用完整法与分解法教学时,往往是交叉进行。
(4)体育课中练习法的应用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尝一尝,要想学会游泳就得下水,要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增强学生的体质就必须通过学生的亲身练习才能实现。所以根据教学任务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练习,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方面。
在体育教学中,常采用固定条件、变化条件、竞赛等几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
1.固定条件:是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组织学生反复地练习某一个动作。这种形式的练习,对于掌握、巩固动作技术和发展学生的身体有着重要意义。在固定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应注意到:
(1)对固定条件下的重复练习,不能理解为简单的、机械不变的重复,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做练习时细心地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对他们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
(2)教师在备课时对每项教材都要认真地安排,根据课的任务、每项教材所用的时间、学生实际情况、教材特点,以及场地器材等因素,对学生练习的次数、距离、重量、时间、时间
间隔,作出具体规定,以保证每项教材的重复次数。在班级人数多、场地器材少的情况下,还可选用动作结构和教材基本相同的辅助练习,以便取得增强学生体质的实效。
(3)固定条件进行练习时,因为条件基本固定不变,学生可能感到枯燥无味,而且当学生对动作已经基本上掌握时,还可能产生厌烦情绪,要求学习新动作。这时教师除了对学生不断地指明新的努力方向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练习目的的教育,也可以在固定条件下利用竞赛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变化条件:指的是在变化条件下组织学生练习某一内容,这种练习形式对于改进、提高动作有重要意义。
变化条件包括:变化动作的要素(力量、速度、幅度等),变化练习的环境(如到田间、沙滩做越野跑等),变化练习的要求(如升高或降低跳箱的高度,加长或缩短跑的距离等),以及增加练习的条件(如教学生跳远时,教师在沙坑边举一定高度的横杆,让学生从横杆上越过,用以解决起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采用变化条件方式组织学生练习时应注意到: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所采用的任何变化手段,必须从达到一定的目的出发,而不要为变化而变化,追求形式。
(2)变化条件要做到循序渐进,尤其是在加大练习难度时,不要变化得太大,太突然。
例如跳箱的加高,跑的速度加快,单个练习的增多等应逐渐提高。这一点对体弱学生尤其应该注意。
(3)由于变化条件,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因素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有时学生的注意力不是集中在改进动作上,而是被吸引到附加的条件上去了,这就需要教师特别注意正确引导。
(4)在利用变化条件的练习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时,时间不宜过长。当学生的错误动作基本得到纠正时,恢复到按动作规格去完成练习。
综上所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适当运用以上几种方法,以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综合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