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
走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
目前,课堂教学的改革正呈蓬勃发展的势态,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在教改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根据自己下乡调研和教学的体会,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误区,并探讨走出误区的方法.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
误区之一: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问题设计欠合理化、科学化,提问随意性大,缺乏精心安排,忽视对重点、难点的讲解.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再发现过程.显然提问式教学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有效手段,但两者不是等同的.提问不一定都有启发作用,启发性原则是否得到贯彻,不是看形式上的提问,而是看学生的心智活动是否达到顿悟.
误区之二:以“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
主要表现在教师对重点、难点内容不进行深入分析讲解,照本宣科;以学生模仿练习为主,练习的题目无针对性、概括性、层次性;重复题型多次出现,学生机械套用公式、定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知识前后之间联系不清楚.例如,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间的关系时,没有讲清楚,学生练习时一味套
用书中公理,在判断命题“(1)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一个锐角和一直角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正误时,用“HL”公理判为“×”.究其原因,是教师钻研教材不深,讲解不透,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公理适合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反之不然”交待不清.所谓“精讲”,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作适度讲解.所谓“精练”,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提高能力为目的,以科学、艺术的训练措施为手段,做典型而又有针对性的适量练习.精讲精练的要点是内容精要、方法精巧、语言精练、难度适当、多少适量,决不是少讲少练.
误区之三: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只看《教学用书》,不钻研大纲、教材,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脱离教学实际,教学无针对性.事实上,《教师教学用书》与备课笔记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视之.《教学用书》用来帮助教师分析教材难点、把握教材的深度,提供处理教材的方法,是指导性参考用书.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理论水平、学生实际情况来精心设计教案,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具体落实到每节课.《教学用书》是教学的宏观指导,备课教案是教学的微观落实,只有把宏观指导与微观落实统一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误区之四:只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指导
多数中青年教师素质较好,知识面广,勇于改进教法,但在改进
教法的同时却忽视了学法指导,使教学效果不能长时间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提高不快.有的教师对学法指导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研究.而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是一个正在研究的课题,目前大家形成的共识是:学法指导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拘泥于形式,灵活处理.如在复习课中结合内容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复习方法:对比小结法、歌诀概括法、回忆再现法.在培养学生智力过程中,教给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方法;教给学生观察数式和图形特点;教给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对比、概括等思维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图示记忆、列表记忆、归纳记忆、例证记忆的方法等.总之,学法指导重在提高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
误区之五:合作交流流于形式
从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来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有时貌似气氛热烈的小组合作,并无实际效果。有时只有个别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大多数学生却只为旁观者.或许是由于学习内容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但是更主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之前缺少了独立思考的过程,一些合作交流常常流于形式.二、认真学习,加强研究,走出误区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是走出误区的保障
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数学教学法、数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在专业知识、理论方法上,要以“人有我新,人新我深”的进取思想为指导;在教学艺术上,要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在教学改革上,要认真研究,结合实际走“用中求实,仿中创新,先死后活再提高”的逐步发展的路子.把学习、教学、科研融为一体,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克服教学改革中的盲目性.
2.更新观念,增强新的意识,是走出误区的根本
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只有彻底摒弃陈腐僵化的教学思想,从全新的角度来认识、探索教学问题,才能使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生命力.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如(1)过程暴露观点:数学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发现的过程,把怎样思考、为什么这样思考的道理及曲折寻找解题途径等,准确、鲜明、深刻地展示给学生;(2)反馈矫正观念:没有反馈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是脱离实际的教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掌握学习策略的实质,是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要的频率的反馈与个别化的矫正性的帮助.其次,要增强新的教学意识.如(1)标准意识:在教学中应严格按标准要求进行教学.标准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内容的范围要求;二是知识点的层次要求.目前教学中超内容范围的较少,而超知识层次要求的较多.(2)目标体系意识:义务教育每节课都有学习目标,目标制定要具体化,目标实现程度要清楚,便于测量、评价.(3)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真正体现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里的参与主要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参与,特别是差生参与教学.
总之,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聚焦课堂,提高四十
五分钟效益”是我们每位教师关注的重点。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优化学习训练,运用现代化手段,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空间。相信学生的各种能力都能得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会有质的飞跃,数学课堂教学就会不断地进步。
第二篇: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马坝初中
何良文
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提出:“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为了更好地落实和贯彻新《数学课程标准》精神,为了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为了有效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就必须进行改革和探索。目前,课堂教学的改革正呈蓬勃发展的势态,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在教改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就本人的实践和体会,谈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看法。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那么将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具体表现为:问题设计欠合理化、科学化,提问随意性大,问题无层次性、争对性,没有抓住重点。一句话,缺乏精心安排。一节课从开始到下课满堂问,忽视了对重点、难点的讲解。启发式教学是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再发现过程。显然提问式教学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有效手段,但两者不是等同的。提问不一定都有启发作用,启发性原则是否得到贯彻,不是看形式上的提问,而是要看学生的心智活动是否达到顿悟。
2、“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
教师对重点、难点内容不进行深入分析讲解,不结合学生实际,照本宣科;课堂上一味让学生模仿练习,且练习的题目无针对性、概括性、层次性;重复题型多次出现,学生机械套用公式、定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知识前后之间联系不清楚。例如,忽略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学生练习时套用公式;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间的关系没有讲清楚,学生练习时套用公理。究其原因,是教师钻研教材不深,讲解不透,交待不清。何谓“精讲”?那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作适当地讲解。何谓“精练”?那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提高能力为目的,以科学、艺术的训练措施为手段,做典型而又有针对性的适量练习。精讲精练的要点是内容精要、方法精巧、语言精练、难度适当、多少适量,决不是少讲少练。
3、依赖《教师教学用书》,忽略“备”课
在教学中,不认真钻研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教材,不认真分析学生实际,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依赖《教师教学用书》,忽略“备”课,从而导致了课堂教学脱离教学实际,使教学无针对性。事实上,《教师教学用书》与“备”课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视之。《教学用书》是用来帮助教师分析教材难点、把握教材的深度,提供处理教材的方法的,是指导性参考用书。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理论水平、学生实际情况来精心设计教案,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具体落实到每节课。《教学用书》是教学的宏观指导,备课教案是教学的微观落实,只有把宏观指导与微观落实统一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4、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指导
教师在教学中,勇于改进教法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改进教法的同时却忽视了学法的指导,使教学效果不能长时间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提高不快。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学法指导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研究。而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是一个正在研究的课题,目前大家形成的共识是:学法指导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拘泥于形式,灵活处理。如在复习课中结合内容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复习方法:对比小结法、口诀概括法、回忆再现法。在培养学生智力过程中,教给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方法;教给学生观察数式和图形特点;教给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对比、概括等思维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图示记忆、列表记忆、归纳记忆、例证记忆的方法等。总之,学法指导重在提高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
5、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思维结果的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过分偏重于数学知识的工具性,偏重于整理性的论证思维(逻辑思维)的训练,而忽视了它在发展思维方面的智力价值,从而削弱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忽视探索性非论证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的培养。在解题过程中,过分强调“框题型、对套路”,企图强化思维定势,其结果是使学生陷入思路呆板、单一状态。要改变这些教学现象,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要认真研究概念的概括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和解题方法的思考过程。
二、认真学习,加强研究,勇于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
法,法无定法,师法不拘囿,教改有路凭探索!
学无止境,镜有佳镜,生境要活跃,学海无涯任遨游!
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略。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是走正确理解课堂教学改革的保障。因此,教师务必要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数学教学法、数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在专业知识、理论方法上,要以“人有我新,人新我深”的进取思想为指导;在教学艺术上,要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在教学改革上,要认真研究,结合实际走“用中求实,仿中创新,先死后活再提高”的逐步发展的路子。把学习、教学、科研融为一体,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克服教学改革中的盲目性。
2、更新观念,增强新的意识,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
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只有彻底摒弃陈腐僵化的教学思想,从全新的角度来认识、探索教学问题,才能使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生命力。第一,要更新教学观念。(1)过程暴露观点:数学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发现的过程,把怎样思考、为什么这样思考的道理及曲折寻找解题途径等,准确、鲜明、深刻地展示给学生;(2)反馈矫正观念:没有反馈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是脱离实际的教学。第二,要增强新的教学意识。(1)《数学课程标准》意识:在教学中应严格按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内容的范围要求;二是知识点的层次要求。目前教学中超内容范围的较少,而超知识层次要求的较多。(2)目标体系意识:义务教育每节课都有认识目标,目标制定要具体化,目标实现程度要清楚,便于测量、评价。(3)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真正体现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里的参与主要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参与,特别是学有困难的学生参与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教学改革的迅速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素质教育,也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篇:《走出误区 推行改革》
走出误区 推进改革
——坚定不移走高效课堂之路
高三年级 李浩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指出,当今世界,机遇和挑战并存。风云变幻,最重要的是战略定力;竞争激烈,最重要的是激流勇进;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要争当改革的坚定拥护者和积极实践者。在林州大地广泛推进的高效课堂改革,已整整走过了三个年头,可谓成绩斐然。杨培森局长和元付宏校长应邀接受新华网专访,探讨课堂改革与学校发展等问题;林州一中被新华网授予基础教育特色学校奖牌。
在对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现状进行分析之后,我们认为还多少存在一些误区,需要广大师生走出误区,推进改革,坚定不移地走高效课堂之路。
误区一:将课堂全面放手交给学生,教师不能讲
我校的五主教学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攻,思维为主线,问题为主轴”告诉我们,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丢,教师承担着确定教学目标、掌控重点难点、把握教学进程、确保课堂效率的重要任务,教师是高效课堂的“总设计师”。郸城一高的特优生培养经验“抓得紧、管得严、挖得深、讲得透、拓得广、学得实、练得勤、考得难”(二十四字法)启示我们,教师要讲透重难点,挖深知识点,练实常考点。学生的基础是否扎实,理解是否具有深度广度,能否解答难题、大题,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讲解有关。特别是在基础年级,既要坚决反对教师“满堂灌”“一言堂”,也要确保教师点拨总结,解惑答疑,梳理知识,形成体系的重要作用。我校近两年高三毕业生反馈的训练难度不够、试题质量有待提高等信息提醒我们,教师要精选试题,难度要接近高考,试题评讲课要讲透挖深,练实拓广,高效备考,赢在高考。总之,教师要研究教纲、考纲,吃透学情,必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讲要适度:都会的不讲,容易的少讲,重要的精讲,必考的讲透,让学生学扎实,练熟练,考高分。
误区二:课堂教学改革会影响考试成绩
杨培森局长在接受新华网访谈时谈到,“要把大幅度提升成绩作为检验教学改革效果的重要标准。我们树立的改革典型,通过一段实践以后,这些改革典型教学成绩都特别好,而且不仅仅是卷面考试的成绩,学生的全面素质都得到了提升”。正如河北衡水中学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素质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的教学理念。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恰恰是为了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必然全面提升考试成绩,普遍提高升学率。考试成绩是高效课堂的副产品,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才是高效课堂的显著特征。同时,考试成绩也是检验课堂是否高效的 “试金石”。因此,广大教师应当消除“课堂教学改革可能会影响考试成绩”的顾虑,大胆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追求课堂效率、收益的最大化,必然收获优异的教学成绩。
误区三:高效课堂就是表演课
误认为高效课堂就是眼花缭乱的的表演,学生争先恐后的作秀,这种理解是浮躁的,浅薄的。高效课堂既是精彩纷呈的课,更是扎实有效的课,既是“生命的狂欢”,也是“人格的升华”。既尊重每个受教育的个体,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升,价值得到实现,更激发他们的潜能,塑造无限种可能。高效课堂是学生实践的课堂、实战的课堂,是学以致用的课堂。注重学生实践,强调学生练习,真正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会做会讲是真正的学会。通过学生“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再认识和巩固的目的。“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课堂呈现出“知识的超市”的繁荣局面,每位学生就其所需,贪婪地汲取知识营养,得到能力的全面提
升,自我的立体式发展。课堂体现出“生命的狂欢”的特点,让我们看到一个个鲜活的年轻生命,绽放青春光彩,成就华丽人生。正因为这样,高效课堂全面提升课堂效率,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让我们全体师生团结起来,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扎实的行动推进改革。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的改革蓝图下,在高效课堂改革的热潮在林州这片热土上轰轰烈烈掀起时,我们一中人定能开拓创新,锐意改革,奋勇争先,再书传奇!
第四篇:走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误区
走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误区
一、教学环节缺失,课堂缺乏完整性。
一是在课前缺乏教学目标展示,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二是缺失检测和反馈的环节。很多教师在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开始布置作业,没有设计检测学生对当堂课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环节,这样就无法得到学生的及时反馈,也就无法对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调节。只有完整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在逻辑上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
二、“导入”环节花费时间太长,方法不当。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重视“导入”环节,一些教师就误认为把“导入”环节设计的越复杂越好,越玄妙越好,以至于在教学中导入花费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其实,简单明了地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就是最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打下很好的预期。
三、教学目标过多,情感态度目标盲目拔高。
有的教师教学目标设计追求高,大,全,想把课程标准中的五维目标囊括进一节课里。五维目标是中学英语整个课程体系的总的目标,而具体的每一节课应该有自己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总的来说,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具体,细化,以能力培养为宗旨,避免假,大,空。特别是在情感态度目标方面,切不可牵强附会,标签化。
四、教师课堂话语太多,操纵欲太强。
教师在课堂上语速太快,加上满堂全英教学,学生会有疲倦感,应当适当使用汉语。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他们该做的,能做的,不要越俎代庖。
五、阅读教学严重程序化。
任何一片文章,不管文章内容,题材如何,都要求学生或单一采用略读,查读,快速阅读或一律采用精读的形式,是不可取的。对于不同的文章类型其阅读技巧要求是不同的,其阅读过程也不近相同。
第五篇: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个值得注意的误区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个值得注意的误区
在我们新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开展了好几个年头了,我们浙江宁波的数学教材从华师大版过渡到浙教版,这两个版本的教材删除难,繁,旧,偏等知识点,把整个初中数学分为,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学习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几个教学的误区值得大家去思考和讨论,本文将通过对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来分析,来探寻出错的原因与应对策略,希望能得到各位教师同仁的批评指正.
一、不恰当的读法给学生造成误区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大多数数学知识点的读法是一样的,但有个别知识点我们存在不同的读法,正是由于这种不同的读法,我们要选择最佳的读法这样会帮助学生的理解,同时减少我们学生的错误率,如我们在教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时候接触负数,如:—2我们读作:负2,也可以读作:2的相反数,但我们在一般情况下读作负2比较恰当,而不读作2的相反数,但并不是读作负2都是最好的选择,在一次校级公开课上,上课老师上的是浙教版七年级下5.1《同底数幂的乘法(1)》,课件上面打出这样一个题目:计算(—2)11和(—2)12,结果分别为—211和212,但发现学生在读第一个答案的时候读作:负的2的11方,课后我们听课的老师评课时候展开了讨论是读作:负的2的11方还是读作2的11方的相反数更恰当,其实这两种读法应该都对,最关键是学生能够理解的问题,但我认为学生很容易把(—2)11和—211搞混,特别是学生有些学生对本知识点不是理解很透彻的时候,更容易把这类题目的答案张冠李戴.
二、教师对教材钻研不深给学生造成误区
我们很多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只关注课本上面的几个题目或者课本上面的几种方法,更有很多教师自认为自己是老教师了,课本都背得去,所以往往造成上课之前备课不仔细,对教材研究不够深刻,更有老师上课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上到哪里,没有遵循数学知识和思想成螺旋式上升的原则,对知识点也没有考虑深刻,所以上课的时候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考虑不够仔细,造成答案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答案,在今年镇海区的教坛新秀比武的过程中,一个老师上浙教版八年级下5.1《多边形》多媒体出现一个这样的题目:证明任意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有学生证明思路是这样:延长BA与CD交于点E,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来证明四边形ABCD的内角和为360°,但这位老师忽略了一点,任意四边形,如果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延长BA与CD不可能交于一点,所以说,我们教师有时候钻研教材不够深刻,也会在教学中产生误区,甚至会产生误导学生,如果该题老师能够再引导一下学生,我们还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也渗透到教学中去了,那么在这堂课的难点和重点的突破上面起了经典的一笔,何乐而不为呢!
三、教师在编制习题存在歧义给学生造成的误区
我们学生每天都要做一些习题来巩固当天学的知识点,这样加深学生对当天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但如果我们在编制习题的时候,命题的语言叙述、概念、含义、图形清楚明白,不能模棱两可,这是对命题的一个最基本要求.但是许多老师命题时没有再三推敲,使得命题的题意不清,理解困难,甚至无法解题,就会导致学生误解产生误区.如这么一道题: 某宾馆底层客房比二楼少5间,某旅游团有48人,若全安排住底层,每间住4人,房间不够;每间住5人,有房间没住满5人.又若全安排住二楼,每间住3人,房间不够;每间住4人,有房间没住满4人.问该宾馆底层有客房多少间?在这个题目中“有房间没住满5人”、“有房间没住满4人”这样的话是不明确的,可以理解成是一间没住满,也可以理解成是多间没住满.所以说我们编题一定要反复推敲,以免误导学生,数学要求的就是严谨性和科学性,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做题而编题,而是要注意编出来的题目科学性和明确性.
四、机械记忆给学生造成的误区
我们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图简单,也没有注意数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反正觉得只要学生记住就可以了,学生究竟理解没有和会应用没有,这个就不得而知了.如一次大型的考试有这么一个填空题:用反证法证明题目时应先假设,有答案大致分为这么三种,有假设命题不成立,有假设结论不成立,有假设求证不成立等等,我们改卷的几个教师也在讨论:课本上是写着应该假设命题不成立,假设结论不成立也能表达这个意思,但假设求证不成立有点脱节,至少要写成假设求证内容不成立,所以假设求证不成立的不给分,刚好我们学校有一个班老师统计他们班有一半以上的人写的是假设求证不成立,我们问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给我回答是这样的:“在平时学生用反证法做题的时候,总是有学生会把已知的条件不成立,为了他们好记,我就说假设求证部分不成立,这样学生再也没有出现这样的错误了,而且基本都记住了,但没有想到这次考概念的时候考砸了”.当然这位老师的做法面对具体的题目的时候减少了学生的错误,但学生没有反证法真真的理解才造成这样的结果,所以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只盲目追求学生做题时候的正确率,要让每一个学生真真的学到必须的数学,数学是靠理解的,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
五、教师的板书随意性给学生造成的误区
板书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我们很多老师上课习惯于徒手画,上课解题也是随便在黑板上写几句,其实这些都是教师教学的不严谨,与数学学科所要求的严谨精准相违背,正是老师的随意性会造成学生解题格式的不规范,作图时随手画线画弧不标准,很多时候学生证明题目的时候推理不严谨,最容易失分,更有学生画图徒手画,而且用的不是铅笔,用钢笔画图,画错了再改,这样整张试卷面目全非,还理直气壮的说我们老师平时就是这样画的,所以说我们数学老师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坚持严谨精确,容不得半点马虎.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把自己先的进教学经验、方法在课堂中得到具体体现,走出数学教学的误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进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