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出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误区
走出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误区
摘 要:教语法的真正目的在于让学生用正确的语言形式进行交流,在特定的场合及情景中运用语言形式达到交际的目的。语境变了,语言形式也有可能发生变化。教师切忌在语法教学中把问题简单化和公式化。
关键词:语法 语言形式 交流 交际 语境
纵观我国英语教学历史,传统的语法教学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国内许多英语教科书都把语言结构或句型操练列入其中;句型操练和语法翻译的教学方法至今还为一些教师津津乐道。这种教学方法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的基本结构;但随着功能语法和交际教学法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单纯地学习语法结构是没有意义的,教语法的真正目的在于让学生用正确的语言形式进行交流,亦即语法教学所关注的并不只是语言形式或语法知识本身,而是人们在特定的场合及情景中如何运用语言形式达到交际的目的。
语言的结构或形式与功能和意义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同一语句在不同场合和情景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The tea is really cold.”这句话,在寒冷的冬天,句中表达的可能是抱怨;而在炎热的夏天,表达的则可能是一种赞许。在不同的场景中,“Why don’tyou close the door?”可能表示不同的功能,比如建议或命令等。
不同的语言形式也可能表示相似的功能。一种交际功能也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示。例如,请人关门就有以下一些表达方式:
Close the door,please.Why don’t you close the door?
Could you please close the door?
Excuse me,could I trouble you to close the door?
上述四句话中有三句是问句,但它们的功能并不是提问,而是表示请求。因此,教师不应仅教学生一些语言结构,而应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情景,鼓励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把语言形式同交际功能有机地联系起来,运用所学的语言形式进行交流。
在语法练习中,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机械地操练重复出现在单句中的某个语法点,其结果是学生只知道这种语法现象是正确的,却不知道它为什么是正确的以及在什么场合是正确的。如果把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之间的联系人为地隔开,学生就很难意识到语言形式、语法意义和交际功能这三者之间的联系;而在实际交际中,语法符合和语法规则的运用总是与一定的情景联系在一起来体现某种交际功能。例如,一位汽车销售商对车主说:“If your car should need any attention during the first 12 months,take it to an authorized dealer.”有些学生认为,句中的should可以省略;但是通过上下文所提供的情境,可以看出汽车销售商并不希望顾客的车出问题,句中用should表示的是一种虚拟语气,用来说明汽车销售商不希望这一事情在将来发生的。因此,该句中使用should是恰如其分的。
由此可见,语法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答案,学生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语境变了,语言形式也有可能发生变化。教师切忌在语法教学中把问题简单化和公式化。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语法实例,进一步探讨形式、意义、功能和语境之间的关系。
1. 情态动must和should的使用
情态动词是英语语法教学的难点,大部分学生习惯用翻译的方法理解情态动词。在他们看来must(必须)和should(应该)都表示一种责任、义务或必要性,很难加以区别。在教学中,笔者提供了以下对话,通过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不同用法(T=teacher,SA=Student A OS=Other students):
T(to SA): You must practiceat least an hour a day.SA(to OS): I have to practice an hour a day!
OS(to SA): You should practice for more than an hour.句中的must表示上级对下级的一种权威;have to 表示来自于外部的压力;should 表示来自朋友的建议或鼓励。通过设置这样的情景,学生对这些词的用法就一目了然了。
2. 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使用
不少英语教师在教被动语态时很少引发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要用被动语态,而是先给学生出示一些主动句,然后让学生把主动句变为被动句。这种机械性的操练导致了许多学生不分青红皂白就使用“by 动作执行者”这一结构。有效的语法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把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句,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变,应在什么场合变,什么场合适合用主动语态,什么场合用被动语态。例如:
People suspect him of stealing money.He was suspected of stealing money.He was suspected of stealing money by people.上述三句中第二句是最佳选择。因为主动语态强调动作的执行者,而被动语态则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或动作本身,很显然,这里“he”是谈论的焦点,所以第一句不妥。另外,既然我们强化“he”,淡化“people”,那么在被动语态中,“by people”也是不必要的。
另外,语态的选择也与话题的一致性密切相关。例如:A:The flowers are all gone.What happened to them?B: They were destroyed by the rain.。
走出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误区 何广林
第二篇: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误区及应对策略(范文模版)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误区及应对策略
上蔡县华陂二中:董书长
摘要:当前,在实施英语新课标过程中,仍然有一些教师对语法教学存在片面性认识,错误地理解新课标强调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为了淡化语法教学。所以,重新认识语法教学问题很有必要。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正确地关照到英语教学的基础性和实践性问题,认识到重视语言交际能力与语法教学不是矛盾的关系,而是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英语教学法
语法教学
误区
对策
在英语教学历程中,语法教学经历了多次变革。学术焦点,始终在重语法理论和重口语运用之间往复。然而,无论是主张“英语自然法”,还是上世纪的“英语意念功能大纲”,这些轻视语法教学的模式,最终都无法取代语法的教学地位,在理论和实践中均以失败告终。尽管语法教学,在某些方面遭到质疑,但长期以来,主流教学观念始终认为语法教学是语言类教学的必要条件。
当前,在实施英语新课标过程中,仍然有一些教师对语法教学存在片面性认识,错误地理解新课标强调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为了淡化语法教学。所以,重新认识语法教学问题很有必要。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正确地关照到英语教学的基础性和实践性问题,认识到重视语言交际能力与语法教学不是矛盾的关系,而是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教师要认识到,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注重定位语法的角色,并在英语教学中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一、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误区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于基础英语教学中的一条主线。新教材语法项目繁多,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英语教学,是英语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然而,实行新课改后,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一部分教师对语法教学失去重视,他们不再进行细细讲解,更不愿意花费时间探索科学、新颖的教学方法。教材中众多的语法项目无法一一重现,使学生学过的语法很快遗忘,更谈不上运用自如。这已成为影响英语教学效果的一大因素。
实施新课改以来,在一些课堂教学中,以语法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不再是英语教学的主导方式,教师们不再对语法知识作专门讲解,也不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语法条文和机械套用基本句型等。对新课标英语教学认识的偏差,致使相当多的老师们片面强调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口语的重要性。有的教师甚至认为,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已经不重要了,并简单地认为实施新课标就是淡化语法教学,教师不用再关注基础语法,更不需要再研究语法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他们只是对教科书上的语法内容照本宣科地读读讲讲过一遍,对语法知识缺乏深入研究。
由于学生对基础语法知识和知识结构掌握不牢,致使学生不仅不会用得体的英语准确地进行口头表达,更写不出几句没有语法错误的英语句子。只有等到学生进行英语能力测试,教学效果低下时,教师方才发现语法的重要性。殊不知,他们已经使教学走了弯路,耽误了教学时间,影响了教学效果。其实“,《标准》所体现的不是学生被动地从书本或教师那里接受知识的语言学习观,而是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语言学习观”[1 ]。这说明,新课标下英语交际法的深刻内涵,是在口语交际中尽量回避语法的机械性,而在实际操作上,是离不开语法教学的。所以,经过初中一轮循环教学的许多老师在教学反思中也都开始认识到“, 不能忽视对语法的补充和训练,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知识,才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加以运用”。那么,教师在重视交流活动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语法教学呢? 语法教学又应该注重哪些问题呢? 笔者认为,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英语语法学习困难的成因
通过对教材的反复研究和对全年级同学的广泛调查,笔者认为,英语语法难学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1.英汉思维、英汉表达的差异
中国人与西方人在对问题的表述方法上,确实存在许多差异,这些差异束缚了学生,成为他们英语学习中的困难。比如说,在地址表述中,英文是由小地点到大地点表达;而汉语,则习惯于由大地点到小地点表达。再例如:汉语表述———桌上有几本书? 英语则表述为———There are some books on t he desk.这种表达的差异性,在扭转过程中,因需要调整、适应而造成一定的学习困难。
2.语法项目纷繁复杂
每个单元都有新的语法项目。这些项目重现率低,运用机会少,也致使学生学习起来感到生疏。例如:在英语教材的单元中,蕴涵着各种基本句型和名词、形容词、代词等各种词性,还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状语、定语等句式结构,以及相关的时态和语态的使用方法等等,都对学习形成压力。
3.语法教学单调乏味
语法教学由于理论性强,教师发挥性差,互动性少,使得教学内容枯燥而不具备生动性,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课堂气氛也往往沉闷,学生易产生疲劳心理。这些都对语法教学效果提出了挑战。教师若不能正视这些客观性,把语法带到生活情境中讲解,就会陷入枯燥教学境地。
4.课堂教学缺少兼顾性
一堂成功的教学,教师课前需要对知识点、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特点等因素和环节有所把握,进行串接,精心设计。事实上,在新课标的教材内容中,有很多可以运用互动教学的章节和素材。如果教师没有进行充分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手法缺乏创新,一味地按照单一的讲解法去教,肯定不能有效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教学效果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三、英语语法的课堂教学策略
通过多年的中学英语教学实践和研究,笔者感到,要解决新教材语法项目多、枯燥乏味、难教难学的问题,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联系学生实际,教学生活化
掌握了语法知识,并不能保证语言的正确应用。语言教学不是我教你学,更不是我讲你听。语言不是听会的,就像游泳不是看会的一样。学习语法,必须结合学生大量的生活体会,将语法与生活联系起来,将语法知识生活化,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语法运用能力。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只要一提起“语法教学”,学生立刻就会想到“枯燥、单调和应试教育”。这使得在语法教学活动之初,学生就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教师在备课中,需要注意将枯燥的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好,特别要注意激活学生的元认知,通过日常对话,谈论学生最感兴趣的生活话题,将他们原有的知识调动起来,增添学习的动力。
课堂教学话题,要力求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从他们身边的事切入。一方面,这会使教学活动与生活经验贴切得比较自然,有助于启发学生能够讲得出东西。在这样的基础上,老师作进一步引导,积极鼓励,便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产生积极思维的动力,呼应教学。另一方面,在亲切的元认知中,学生容易找到自信,时常能用英语,讲出许多好的句子,使思维之门快速打开。他们在积极学习语法知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调动了自身的学习热情。笔者认为,联系生活实际,使语法学习生活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上好英语语法课的良好前提。
2.注重能力培养,教学任务化
任务型教学中,任务都要涉及语言的实际运用。新课标对什么是“任务”进行了解释。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是指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根据香港大学英语中心主任、应用语言学首席教授David Nunan 的论述,任务型语言教学应该遵循五大原则,即言语———情境真实性原则,形式———功能性原则,任务相依性原则,在做中学原则和脚手架原则。那么,怎样理解并在教学中运用这些原则呢?任务型教学的倡导者认为:以功能为基础的教学活动中,有许多活动并不是来自真实生活,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应该让其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生活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使学生运用目的语言进行理解和交际,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语言表达的意义上,而不是语言形式上。“任务型教学的理念是让学生做事情,在做事情过程之中去理解语言、体验语言、运用语言”。例如,为了教会学生学会表示“许可”的情态动词“can”(常用于朋友之间),笔者在课堂上的任务设计为———李平早晨上学前,整理书包太匆忙,忘了带铅笔盒。课堂上要用各种文具,因而,他得向同学借。笔者模仿李平对某一同学说: Can I borrow your pen ? 然后再跟同学们说:今天还有数学课、语文课、语言课等等。笔者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李平还有可能用到什么文具? 假设自己是李平,请与周围的同学配合,完成借到文具的任务。接下来,学生回应四起: Can I borrow your ruler ? Can I borrow your pencil ? Can I borrow your rubber ? Can I borrow your knife ? Can I borrow your e2dictionary ? 还有的同学不知道圆规、三角尺怎么表述,就指着圆规、三角尺,说:Can I borrow t his ? 效果令人非常满意,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毫不费力地掌握了“Can I..?”结构。然后,笔者与同学们共同总结出,“Can I..?”结构是常用与朋友之间的句式结构。生动的教学交流使知识点快速为学生们掌握。
3.生动语法教学,教学情景化
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先在课堂上讲解一定的规则,然后让学生做一些练习,接着对典型的错误进行分析,要求学生课后背会各种语法规则,再配以大量的练习进行操练,最终达到教学目的。这种形式,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苦,而且往往收效不佳。如果将其转化为“视、听、说”教学的形式,并置于适当的情景中进行教学,就可以向学生真实而立体地展现语法的运用背景和使用环境,从而克服教师所设计的情景非真实性以及例句简单化、公式化等遗憾,为学生创立一个“摆脱母语羁绊,充分调动眼、耳、脑、口,对语言信息综合化的语言习得环境”。学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便于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愿望和渴望学会的热情。
例如,以有关“问路”的对话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问路”的真实情景,用投影展示出寻找目的地的路线图,然后,要求学生开展有关“问路”的对话:
A : Excuse me , can you tell me t he way to McDonalds?
B : Yes Go along 18t h street and turn right at t he second crossing.Go across t he bridge.You’ll fine the McDonald’s on t he left.It’s be2tween t he post office and t he cinema.You can’t miss it.A : Thank you very much.B : You are welcome.真实环境的对话操练,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快速地掌握和运用有关“问路”、“指路”的词组和句型,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设法创造一个语言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地多讲多练,确实很有必要。按照语言学习的规律,学生必须吸收相当的语言材料,并经过充分的语言实践,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的知识及规则。只有这样,学生在使用语言时才能脱口而出,真正学会使用语言。“在语境中教学语法能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语言和词语,而不是只注意语言的形式和词的片面意思,这样才能使学生认识到:同一语句和词语在不同场合和不同情景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意思,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3 ]。因此,创设语言实践情景,是英语教学中值得提倡的一种好方法。事实上,教材中有许多贴近生活实际、符合交际规则的对话题材。如,问候、自我介绍、问路、看病、购物和打电话等。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真实情景下的对话、角色表演,在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这是创设情景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
4.了解学生兴趣,教学兴趣化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让学生对所学材料感兴趣,而兴趣常常产生于活动之中。当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语言时,其大脑左右两个半球都在积极发挥作用,对所学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更加清晰,想象更加活跃,思维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因此,学习要活动化,活动要交际化,交际要真实化。这是实际教学运用的重要手法和技巧。教师应该把握语法规则,把教学设计成为学生感兴趣的交际活动,使学生的认识结构和立体意识和谐地统一起来。
例如,以学习定语从句为例,活动刚开始时,初学者容易倾向于使用简单句,而不是按照要求借助定语从句进行交流。因此,当要求各小组运用定语从句来完成对某一个未来家庭的描绘任务时,个别学生会这样描述小孩的房间:“ The child’s room faces south.It is not big , but it is clean and tidy.”句子的表意很清楚,但是不符合要求。这时,小组同伴提醒他(她)应尽量用“The child’s room faces south , which is not big but is clean and tidy”来代替。这样的提醒,既帮助了正在进行描述的学生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句式,以符合任务要求,促使其注意新语法知识点在情景教学中的运用;同时,也提示即将参与描述的学生有意识地去运用这一新的句型结构。在耳濡目染中,学生会渐渐地实现从“不知”到“有所知”、从“有所知”到“掌握”的转化;从而,为在接下来的自由交流中,有意无意地学会运用这一新语法知识点奠定一定的基础。
语法,是各种语言结构的基础。随着人们的语言认知和语言使用的不断发展,作为组织语言的语法,当然也要发展变化。语法教学,绝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它要根据情境变化而变化,要随着生活对它的丰富、演变而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思考,认真研究,不断挖掘和探索新的教学手法,不断更新知识,找到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才能满足发展着的英语学科对语法教学的要求。
总之“,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避免从‘过于重视语法教学’这个极端走向‘完全忽视语法教学’的极端。语法能力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离不开语法教学。英语教师在理解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法时,一定要从国情、教情、学情出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学习、研究和使用各种语法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将语言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语法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不仅要设法让学生掌握某些语言表达方式,还要确保他们学会运用。
强调语言知识在实际交际中的运用和培养,正是新课标下语法教学目标要求的精髓所在。因此,实施新课改下的语法教学,必须体现“发现探究,实践运用,任务型活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新理念,才能牢牢把握教学的正确方向,使知识理论与生活运用趋向统一,实现新课改下英语语法教学的真正目的。
第三篇:浅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误区及有效对策
浅析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误区及有效对策
【内容摘要】 本文针对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出现的误区,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语法教学的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实例,阐述了语法教学应与任务型教学相结合,遵循语言习得的规律,从语境中引出语言现象,让学生感知、体验、操练目标语言,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归纳、内化语法规则,在真实的任务中运用所学的语法规则进行交际,利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努力提高语法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 键 词】 语法教学 有效性 语境 任务型教学 归纳法
语法是从语言实践中归纳出来的起组织作用的规则。懂得了语法可以减少运用语言的盲目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学家曾指出:“对一种语言语法体系的习得依然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法是获得语言运用创造性的手段,缺乏语法知识会严重影响交际能力。”可见,语法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语法教学过于注重语言知识的讲授,忽略语言的运用,而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教学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讲授与传授,强调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对语法教学的观念有所改变,试图通过大量的操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但据我的观察,一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误区,没有达到语法教学的有效性。
一、语法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脱离语境,过分强调机械操练
部分教师为了避免直接讲解语法规则,生怕造成填鸭子教学,于是先列出几个句子让学生进行模仿并反复操练,然后讲解语法知识和规则,单向地输出,而学生被动记忆。譬如教授定语从句,话题为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一上课,教师列出几个句子让学生操练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sing along with.I like music that is quiet and gentle.I like singers who write their own songs.学生操练之后就开始讲解关系代词的用法,还讲解了只能用that 而不能用which的特殊用法。殊不知,学生虽然通过机械地操练语言,但没有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感知和体验,记忆不深刻,也缺乏趣味性。此外,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对语言现象进行观察和归纳,学生难以将语法规则内化,在口头表达和写作中就容易出现语法错误。
2.集中讲解,一堂课讲解的语法规则过多
一些教师认为英语新目标中的语法知识过于零散,不便于系统教学,学生难以形成整体的语法概念,于是将教材的内容加以调整,以达到集中学习的目的。又如有老师在教unit
第1页-共5页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时,一节课将unit9 when was it invented? 中的被动语态所有的用法全部讲完,以为学生这样能系统地掌握被动语态的结构和用法,但实际的交流和练习却反映学生没有掌握好被动语态的结构和用法,甚至连什么时候用被动语态也不知道。实际上,语言的习得有一个过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不断地再现语言现象,学生在接触的过程中多次感知和体验才能较好地习得语言。英语新目标把语法知识分成两个单元来还学,而且时间相隔较长,也是遵循语言再现的规律。编者在第三单元学习被动语态的含有情态动词的用法,到第九单元再进行提高和扩展,进一步学习被动语态其他时态的用法,如果把二者集合起来学,一次性讲解完,有可能破坏语言的意图,也有违语言学习的规律。
3.忽略语法在真实任务中的运用
在引入语言现象的环节中,很多老师能借助语境和游戏提高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模仿、操练目标语言,也能引导他们归纳语法规则,但接下来却让学生做大量的语法练习,忽略了语法服务于语言交际的本质。比如我在观摩一节现在完成时的教学实例中,发现执教老师引出话题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amusement park,让学生操练对话,并指点学生归纳总结语法规律之后,就进行大量的笔头练习,而学生没有机会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去完成任务,不能达到提高综合语言能力的效果。其实,教师可以设计任务,如要去某个地方旅游,就可以用现在完成时询问学生做了什么事情没有, 如,Have you ever been to HongKong? Have you packed you clothes yet? 这样,学生就能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去做事,去完成任务,达到交际的目的。
那如何进行有效地语法教学呢?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接近实际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贴近真实生活的任务中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法。我认为,在语法课堂上,学生应该在情境中感知观察语言现象,在活动中操练体验目标语言,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语法规则,在任务中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进行交际, 在不同的评价方式中展示学习效果,也是采用“呈现——操练——归纳——运用——评价”的语法教学模式。
二、语法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我通过长期的课堂教学和观摩,以自己的教学实例,阐述语法教学应与任务型教学相结合,遵循语言习得的规律,从情境中引出语言现象,让学生感知、体验和操练目标语言,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归纳、内化语法规则,在真实的任务中运用所学的语法
第2页-共5页
规则进行交际,利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1.在语境中感知语法现象
语法的学习应该遵循语言习得的规律。首先,要让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前提下,或者在语境中先接触这个语法现象,体验这些语法结构在语境中的使用情况,这有得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也是正确运用语法的前提。我在教授九年级unit4 what would you do? 虚拟语气时,我利用图片bird, fish, YaoMing, million dollars等设置不同的语境呈现语言现象,让学生感知体验虚拟语气的结构和用法。
T: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a bird? S: If I were a bird, I would fly freely in the sky.T: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d 5 million dollars? S: If I had a million dollars, I would give it to charity.„
学生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感知虚拟假设的情况是如何用英语表达出来的,学生兴致高涨,积极参与,且笑声不断。
2.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操练目标语言
语法现象呈现以后就得进一步操练以加深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印象,同时为下面的运用语言作好铺垫。操练要以意义操练为主,机械操练为辅。教师带读,学生跟读,或者根据不同的图片进行句型替换练习,这种形式就是机械操练,但时间不宜太长,否则学生很容易疲劳、厌倦;意义操练可以是同伴、小组、男女生之间一问一答,也可以是游戏、竞赛等活动。我在呈现了虚拟语气之后,就进行语言的输入训练,如句子带读、替换练习、听力训练;然后进行同伴练习,男女生问答,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故事接龙的游戏。教师和一些优秀的学生进行示范,然后学生分组展开活动。
S1: If I had a million dollars, I would buy a car.S2: If I bought a car, I would travel around the world.S3: If I traveled around the world, I would eat lots of delicious food.S4: If I ate lots of delicious food, I would be fat.S5: If I were fat, my classmates would laugh at me.„
例子结合学过的课文内容,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同时也操练了本节课的语法目标语言。
3.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归纳语法规则
第3页-共5页
初中语法教学应采用归纳法,对于太难的语法知识可以适当演绎。归纳法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和归纳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场归纳语法规则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条理性,不但要有具体的语境和教师的适度引导,而且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操练之后,我展示本节课的目标语言,让学生朗读,并注意观察每个例句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之处。朗读时,我给学生提示,引导学生关注例句中的时态变化,特别是斜体加粗黑体字部分,鼓励学生观察归纳语法规则,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通过归纳语法规则,学生对语言的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印象,才能逐渐地内化成自己知识体系,为更好地理解语篇和监督语言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4.在真实的任务中运用语法知识进行交际
学习者进行语法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习者的听、说、读、写各项技能。因此,语法教学应该融入任务活动中,使语法真正服务于交际。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运用语法知识的目的。
因此,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并不是记住条条框框的语法规则,而是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语法知识去完成任务,去做事情,进而达到运用所学知识去做事情,去交际的目的。
5.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中检查语法学习效果
为了检查语法学习效果,保证学习者能够掌握所学语法规则,教师可以借助交际活动和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对语法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也可以采用选择、填空等形式对本节课的语法内容进行检查。如果学习者通过语法规则的学习,认识语言的规律,并在真实的情景中灵活准确地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就说明语法教学是有效的。这些评价方式促进了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语法技能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语法的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反馈信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交际能力。语法是语言知识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者正确理解和准确输出的前提。因此,在初中英语语法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呈现——操练——归纳——运用——评价”的模式,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感知、体验语言现象,在活动中操练目标语言,在语境中归纳语法规律,在任务中运用语法规则,内化语法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Jack C.Richards & Charles Lockhart.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第4页-共5页
Classroom[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Keith Johnson.An Introduction to Foreing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程晓堂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2 [5].程晓堂 刘兆义《初中英语》[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周文筑.新课程下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 3,1-4.[8].钱希洁.语境在语法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 11,19-22.第5页-共5页
第四篇:走出多媒体教学误区
走出多媒体教学误区
论文摘要:社会的发展也导致我们的教学也在发生悄悄的变化,教学工具的变化就显而易见,由以前的黑板板书变成多媒体的展示。在多媒体普及的同时,问题也开始出现。所以本文就现代教学中多媒体使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以促进多媒体教学。本文主要就多媒体制作、多媒体使用、多媒体的辅助性、多媒体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四方面提出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 误区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教学,融入了课堂实践,并以其生动的画面,形象的演示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学生的喜爱。然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服务于教学,现就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浅谈我的观点和看法。
一、在课件制作上,粗制滥造,随意下载。有很多老师喜欢到网站上去下载课件,然后“东拼西凑”地组合成一个课件,甚或是看到一个还满意的课件就直接在课堂上使用。课件的教学步骤似乎符合教学的基本常规,但仔细研究你会发现课件有些杂乱无章。在制作课件时,我们应注意进行优化。Ppt视图背景应统一,风格最好与课文的主题相契合。在制作内容上,应该注意内容的条理性与简洁性,不能什么内容都堆砌上去,尤其注意不要把课本上已有的东西在放到幻灯片中,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幻灯片中 1 文字的字号与颜色应统一规范,可以选择易于接受的颜色进行编辑,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二、在课件的使用上,喧宾夺主,越俎代庖。有些老师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得很好,所以课件中总会插入一些精美的图片、生动的声音,这些固然能适当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也会削弱学生思考的能力,而一味地去关注图片。而我们的教学并不是让学生欣赏图片,图片这时占据了“课本”的主人地位。曾经听过一个老师公开课上的《杨修之死》,她先从导入入手,然后作者作品简介、字词过关、整体感知、探讨研究、拓展延伸。整个课堂教学程序严谨而又流畅,但一堂课下来,黑板上没有一个字板书课件完全代替了板书,老师成了幻灯片的播放者,学生成了欣赏者。若是这样。便人人都能做老师了,只要会播放幻灯片就行,照着幻灯片念一遍内容即可。而多媒体只是我们教学的辅助工具,绝不能代替了老师。比如在作者作完成品简介时,我们应该做的只是对课文注释的补充,字词过关应采用填空的方式完成,以免去我们板书于黑板上的时间浪费,而不是一味地灌输。
三、在课件的辅助性上,课件完全成了教师的“代言人”。比如英语单词的朗读上,有的老师在网上一下朗读,自己在课堂上就完全不进行示范朗读了,而一味地“交”给了课件的录音朗读。这种情况发生在语文老师身上也不少见,整篇整篇课文都是录音朗读,甚至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未听过自己老师的朗诵。而作为这两门语言学科,朗读很重要,老师的亲自朗诵不仅展示语言类教师 的基本素养,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理工科类教师,经常会遇到绘图等情况,可现代多媒体也能制作图形的绘画、物体的变化等,于是老师变成会操作电脑画圆柱,在黑板上却画布出一根直线。作为一个理科老师,这些能力难道可以消失?现代社会的老师。不仅要能熟练地操作电脑进行多媒体教学,要更能把黑板字写好、图画好、课文朗读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
四、忽视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显得本末倒置。下面是一小学老师讲的《坐井观天》课例:
师:这节课,两个动物朋友来到我们中间,和我们一起学习,他们是谁呢?
(课件展示:一只飞翔的小鸟和一只呱呱叫的青蛙)
生:(很兴奋)小鸟!青蛙!
师:可是,小鸟和青蛙不知为什么事争论起来,你们想知道吗?
生:(异口同声)想!
师:请听故事《坐井观天》。
(大屏展示与课文内容相配套的动画演示,并配有课文朗颂带)
生:(抬头看着大屏,津津有味。)在这个教学导入片段中,教师利用课件创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较好的效果。但近十分钟内,学生的教科书始终搁置在一边,教师在学生还没有通读教材的情况下,就直接向学生展示与课文配套的演示。虽然文本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但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文本解读的时间少了,思考的时间少了,对语言的运用也少了。文本的内容并非是由学生通过阅读而感知,学生缺少了与文本的直接交流,阅读能力也随之降低。而小学阅读教学,重在培养阅读能力,要注重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特别是低段的阅读教学,只有在文本中字、词、句上下功夫,才可能产生实效。
多媒体教学确实在现代教学中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但千万要弄谨记它只是一个教学辅助工具。如果教师正确地使用,一定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是事倍功半。
第五篇:如何走出心理健康误区
如何走出心理健康误区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培养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外部支持
全社会应通过各种渠道增强教师的职业威望,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切实改善办公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为教育工作注入新活力,为教育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使教师能够安心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1.强化师德教育。教师的心态有时反映了教师的师德问题,如对学生的冷漠、报复、体罚等,反映了教师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总想用种种手段刁难学生,在心灵上伤害学生,反映了某些教师心理是不健康的。因此,学校强化师德教育,使每个教师都能以讲师德为美,真正以热忱对待每个学生,以真情爱护每个学生。
2.加强尊师爱生教育。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教育教师热爱学生,教育学生热爱教师,这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密切师生感情。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大有裨益,学生热爱教师,对教师良好心理的形成同样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关心教师生活。学校领导要不断地深入到教师中间,对教师的性格、家庭等了如指掌,当教师遇到困难时,学校要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要时刻把教师的冷暖记在心上,对教师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心,这对教师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有好处的。
4.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要想方设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组织教师进行文体娱乐活动,使教师的紧张情绪得到宣泄,使教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化解种种不良情绪,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自我调控
1、转变观念,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教师应努力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以学生为友,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逐渐养成良好的性格,自觉克服不良心理,消除不良情绪,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良心理,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宽容学生。这样,就可以使自己逐渐形成健康心理。
2、加强学习。通过学习,系统掌握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主动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何克服狭隘、自卑、嫉妒等不良心态;如何面对工作;如何对待学生;如何面对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如何看待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等等。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心理自我调节。
3、悦纳自我。作为教师一定要接受我是教师这样一种角色,这样才能在繁重、琐碎的教育教学中取得乐趣。一个厌烦教师工作的人,在天天面对教育工作的同时,怎么可能会有一种好的心态呢?如果能冷静地对待自我、悦纳自我,就会“天天有个好心情”,也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乐事而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
4、拓宽心胸,寻找心理平衡点。有些心胸不宽广、遇事想不开的人经常会有心理疾病困扰。因此,广大教师要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努力加强自身修养,遇事泰然处之。要有角色意识,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拼搏进取,要知道优胜劣汰永远是社会发展的公平法则,只有正视现实、不断奋进,才能适者生存。一味怨天尤人,就会永远是一个失败者。同时,要学会放弃,因为人生有太多让你心动的东西想去追逐,像评先、评优、晋级、提干等,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等待你的将是痛苦。有时即使你付出了全部也不会是满意的结果,因为有许多东西自己是左右不了的,所以,该放下就放下,退一步海阔天空。
5、换个眼光看周围的人。比如班里的后进生,各方面发展都很不理想,我迫切地想要转化他们,步步紧逼着他们进步,他们却往往“刀枪不入”,双方的较量就像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搞得师生双方都疲惫不堪。后来我接触到班级结构“三分之一”理论,即根据学生水平和表现可分成三等分,优等生三分之一,中等生三分之一,后进生三分之一,这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这下我的心里舒坦多了。人都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头顶上都有一片蓝天,每个学生脚底下都有一条大路,气质、性格、态度、情感、能力和兴趣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学生要走不同的路,我不必为此而杞人忧天,也不必死拉硬拽逼着他们走进优秀的行列,不如教他们抬起头来走路,挺起胸膛做人。而且人是会变化的,有的学生今天学不好,说不定他明天会突飞猛进后来居上。即使他永远也学不好功课,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也许他以后走上社会却能如鱼得水。经过这样的心理调节,我实现了心理平衡。心理一平衡,竟然发现后进生也不那么讨厌,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变得有趣了许多。
6、学会放松。会休息才会工作。当自己的工作压力过大时,不妨到户外运动一下,或者跟朋友爬爬山、喝喝茶等,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更利于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可能的话,学会一种技艺最好,它会是你进入一种新的境界,产生新的追求,在爱好中寻找乐趣,以驱散不健康的情绪,令生活更有意义。同时,也应增强自控能力,合理释放情绪,在适当的情况下多找好朋友谈谈心减轻精神压力和积郁的愤懑情绪,心情抑郁不想做事时,请选择放下,想休息就休息,想娱乐就娱乐,美国斯坦福大学都要求学生不追求十全十美,何况我们教师呢!
总之,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决定者,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所以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帮助每个学生得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