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凸显,新的课堂改革不断推陈出新,但其宗旨就是课堂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的主导性,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处于尝试和摸索阶段,有些学科进行较为顺利,其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针对新课改,结合自己实际教学谈一点看法:
一、课堂上老师的主导地位不能丢
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但其实,新教材的内容更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得很透,抓住重难点,能很好地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看书探究,尤其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他们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教师更要讲得精,更要善于引导,放手之前要先看学生的水平如何。比如现在我教的班级,703班的同学很活跃,设置问题就不能太放手,否则课堂就会成为菜市场,毫无章法;而701班的学生比较安静,我们得让他们有话讲,适当地设置幽默环节,否则课堂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毫无生机;比较理想的教法是老师一定要担好引导者的“职责”,引导思维活跃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而对于沉闷的课堂,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经常采用各种提问方式去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成为一名教师,光有爱心还远远不够,爱心只是做好称职老师
教好书的前提。所谓“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要做一个好老师,不仅要能得学生心,还要在各方面都能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无论是工作还是学识上都应该让学生佩服,这样学生才会对你产生信任感,才会甘心听从你的教导,才会喜欢上你的课,才能对你所教学科产生兴趣。数学这门课,由于受小学数学的影响,基础较差的学生较多,许多学生害怕数学,失去自信,作为数学教师你应当关心他们,给他们自信,课堂上要风趣、幽默,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堂管理
备课既注重知识的落实,也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上课前尽可能地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这样在时间的支配和知识上的引导,我们都能尽在掌握之中。上课过程中重视启发学生思维,我经常让学生做到“三动”既多动脑、动口,动笔,拿着笔上课,改掉部分学生把手放在口袋里上课的不良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违纪,应亲自参与管理,不能一味地推给班主任,否则威信只会建立在班主任那里,次数多了,学生只会厌烦你。
四、学生的作业检查要落实
根据各班中每名学生数学成绩,分A、B、C、D四个等级,布置的作业适合于每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作业,当然也会有一定的提高题,让他们通过完成作业,感受
到他们数学知识在不断增加,能力在不断提升,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作业检查主要由各组学科组长和常务组长督促完成。教师的课堂管理应严谨有序,收放自如。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学习成绩好(A、B两个层面)的学生,在课堂表现较为活跃、主动,课堂效率较高,但D层面的同学,由于基础太差,学习效果不是很明显,长期下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能不受挫吗?这也正是我们感到很棘手的问题,有待我们及时解决。
第二篇: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马坝初中
何良文
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提出:“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为了更好地落实和贯彻新《数学课程标准》精神,为了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为了有效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就必须进行改革和探索。目前,课堂教学的改革正呈蓬勃发展的势态,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在教改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就本人的实践和体会,谈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看法。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那么将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具体表现为:问题设计欠合理化、科学化,提问随意性大,问题无层次性、争对性,没有抓住重点。一句话,缺乏精心安排。一节课从开始到下课满堂问,忽视了对重点、难点的讲解。启发式教学是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再发现过程。显然提问式教学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有效手段,但两者不是等同的。提问不一定都有启发作用,启发性原则是否得到贯彻,不是看形式上的提问,而是要看学生的心智活动是否达到顿悟。
2、“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
教师对重点、难点内容不进行深入分析讲解,不结合学生实际,照本宣科;课堂上一味让学生模仿练习,且练习的题目无针对性、概括性、层次性;重复题型多次出现,学生机械套用公式、定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知识前后之间联系不清楚。例如,忽略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学生练习时套用公式;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间的关系没有讲清楚,学生练习时套用公理。究其原因,是教师钻研教材不深,讲解不透,交待不清。何谓“精讲”?那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作适当地讲解。何谓“精练”?那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提高能力为目的,以科学、艺术的训练措施为手段,做典型而又有针对性的适量练习。精讲精练的要点是内容精要、方法精巧、语言精练、难度适当、多少适量,决不是少讲少练。
3、依赖《教师教学用书》,忽略“备”课
在教学中,不认真钻研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教材,不认真分析学生实际,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依赖《教师教学用书》,忽略“备”课,从而导致了课堂教学脱离教学实际,使教学无针对性。事实上,《教师教学用书》与“备”课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视之。《教学用书》是用来帮助教师分析教材难点、把握教材的深度,提供处理教材的方法的,是指导性参考用书。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理论水平、学生实际情况来精心设计教案,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具体落实到每节课。《教学用书》是教学的宏观指导,备课教案是教学的微观落实,只有把宏观指导与微观落实统一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4、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指导
教师在教学中,勇于改进教法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改进教法的同时却忽视了学法的指导,使教学效果不能长时间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提高不快。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学法指导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研究。而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是一个正在研究的课题,目前大家形成的共识是:学法指导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拘泥于形式,灵活处理。如在复习课中结合内容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复习方法:对比小结法、口诀概括法、回忆再现法。在培养学生智力过程中,教给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方法;教给学生观察数式和图形特点;教给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对比、概括等思维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图示记忆、列表记忆、归纳记忆、例证记忆的方法等。总之,学法指导重在提高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
5、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思维结果的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过分偏重于数学知识的工具性,偏重于整理性的论证思维(逻辑思维)的训练,而忽视了它在发展思维方面的智力价值,从而削弱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忽视探索性非论证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的培养。在解题过程中,过分强调“框题型、对套路”,企图强化思维定势,其结果是使学生陷入思路呆板、单一状态。要改变这些教学现象,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要认真研究概念的概括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和解题方法的思考过程。
二、认真学习,加强研究,勇于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
法,法无定法,师法不拘囿,教改有路凭探索!
学无止境,镜有佳镜,生境要活跃,学海无涯任遨游!
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略。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是走正确理解课堂教学改革的保障。因此,教师务必要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数学教学法、数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在专业知识、理论方法上,要以“人有我新,人新我深”的进取思想为指导;在教学艺术上,要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在教学改革上,要认真研究,结合实际走“用中求实,仿中创新,先死后活再提高”的逐步发展的路子。把学习、教学、科研融为一体,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克服教学改革中的盲目性。
2、更新观念,增强新的意识,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
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只有彻底摒弃陈腐僵化的教学思想,从全新的角度来认识、探索教学问题,才能使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生命力。第一,要更新教学观念。(1)过程暴露观点:数学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发现的过程,把怎样思考、为什么这样思考的道理及曲折寻找解题途径等,准确、鲜明、深刻地展示给学生;(2)反馈矫正观念:没有反馈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是脱离实际的教学。第二,要增强新的教学意识。(1)《数学课程标准》意识:在教学中应严格按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内容的范围要求;二是知识点的层次要求。目前教学中超内容范围的较少,而超知识层次要求的较多。(2)目标体系意识:义务教育每节课都有认识目标,目标制定要具体化,目标实现程度要清楚,便于测量、评价。(3)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真正体现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里的参与主要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参与,特别是学有困难的学生参与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教学改革的迅速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素质教育,也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心得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心得
为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感悟生命真谛的驿站,切实体现新课程改革“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我校通过深入的学习研究,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方案,凤庆县课堂教学改革资料汇编,临沧市第一中学二·六·二课堂教学模式临沧市民族中学531自主·启智·高效课堂模式等课堂改革实施方案,并于2011年7月决定移植嫁接各教学模式经验,同年8月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为期12天的学习、培训、研究活动,并在9月至12月进行了课堂实地考察和课堂模式实践课。至今新课程改革已有整整一年了,透过新课改,我们从教材,教法到对待学生,都有了新的认识。
一、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构建新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多年来在传统初中教学中教学沟通的形式是单一的,主要以教师、讲台为中心。教师怎样讲,学生就怎样记,在师生活动上,强调教师起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有丝毫的怀疑,更不用说还敢提出质疑了,这种关系渗透着教师的权威。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由过去的灌输式转变为以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导学式。适当的拓展课程资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标准已揭示出教学活动的本质。教不再是目的,而是一种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去探索,最终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获取知识。怎样才能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要敢于放下教师的架子,亲近学生,注重同学生的沟通,改变已往的一言堂模式
重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师生间平等的交往,通过师生间民主的对话,让学生从教师那里体会到平等与自由,民主与尊重,信任与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显;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有了更多的发言权,更能够自主进行学习,而不再象以前一样被动的学习,能变被动为主动。
1.2教师在教学中要改进评价方法,多用激励性语言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教学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任何课堂评价的目的都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评价中既要重视学生得出的结论,又要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既要肯定学生在评定回答中的个性化优点,同时又要恰当的指出学生的不足,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严禁责骂学生,倡导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利用教师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1.3客观认真分析学生现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十个手指都不是一样齐,更何况面对一个班几十个不同的个体,优生、中等生和差生各占一定的比例,而教师在中学数学教学上普遍存在关注优生,忽略差生的现象,面对新课改,笔者花了很大的决心和时间将这样的观念抛弃。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他们的要求可适当放低一些,题的难度浅一些,可布置少量或不易出错的作业,形成良性循环,尽量发挥他们的闪光点。课后教师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询数学资料、史料拓宽视野;节假日鼓励较近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中等生一起到优生家中合作学习、互补学习,及时解答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出题进行练习。尽量让他们从取得的一点成功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注重教学形式的改变,重视数学活动
几十年来传统的教学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在教师这样的讲授下,传统教学课堂上很少有数学活动,基本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就结束新课,留给学生的是大量的习题练习与巩固。而今,按照新课改的理念,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从学习的过程中去获取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在活动中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应当注重教学形式的改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设计并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用适当的点拔去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找出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担心为此浪费了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要知道学生亲身体验过比你口授要记得更牢,也许你做100道题都没有他亲自去研究取得的效果好。
课中随时注意调控学生的情绪,课后及时进行反思,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一直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从不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有趣,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一味地怨学生,甚至是批评学生,从不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老师的反思很重要,能使你提高教学的能力。每一节课后,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哪些是有益于学生的、做得好的,哪些是对学生不利的,教学中的优缺点都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以后扬长避短,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在这种反思中更加圆满。课堂上还要经常对学生察言观色,为什么这里没能引起学生的吸引力,要作思考,并及时纠正改进。比如在应用题的解答和几何题的分析上,尽可能的尊重学生的理解方法,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再进行综合。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保证他们在学习数学时有所发现,有所思考。
进入新课程改革的这几年,也是笔者教学思路和方法发生蜕变的一个过程,希望学生能从数学课堂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活力,能够获取成功的喜悦,使大家在这种宽松氛围下积极快乐的学习,获得不同的发展。这样,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所以,只要学生对数学的体验是幸福而自信的,这就是所有教学工作者所要追求的目标!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以下是我就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一些心得。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创设富有兴趣的故事情景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点燃探索的欲望,自然而然就会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轴对称”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提出几何引言中的问题四:“要在河边修建水泵站,分别向张村、李庄送水,水泵站修在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同学们对这一早已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都积极思考,互相商讨并尝试解决。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这一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顺利地引入了新课。通过这样引入,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又如,在讲相似三角形一章前,老师可这样问:“你能够用一杆直尺,不爬树测树高吗?不过河测河宽吗?只要我们认真学好相似三角形这一章,就能轻而易举地做到。”这样,容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要改变以例题、讲解、示范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开放、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自主探究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例如在进行《几何》中垂径定理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1、让学生动手。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圆,然后任画一条直径,再作这条直径的垂线。并把画好以后的图形剪下来,再把图形沿着所画的直径对折。
2、思考讨论:①、圆是一个什么图形?有几条对称轴?②、从对折后的图形中你发现有相等的线段和弧吗?并把你发现的结果写下来。③、画图时,知道什么条件?你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
3、检查学生动手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结果回答问题)
4、让学生总结出垂径定理的内容。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强调。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认真讨论,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很容易的掌握了垂径定理。这样,通过自学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逐步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强化教学效率。
练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且对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巩固练习要遵循以下几点:(1)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2)练习要及时,使学生对当堂所获得信息反复循环,实现记忆层次的转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3)练习要有层次性。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以及学生的认知的有序性选择练习题,做到由易到难、以简驭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二是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即要使中下生“吃得消”,又要使优秀生“吃得饱”(4)练习要多样化,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同时,练习时教师应习中要有反馈,教师要根据当堂练习的反馈及时给与激励性的评价,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予以纠正。
第四篇:东山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东山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导学案”编写基本框架要求(供参考)
东山县教师进修学校陈定尧(2010.12.28)
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写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学习目标导学、学习方法导引、典型例题导析、先学效果检测。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导学
本部分主要展示一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应达到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技能与方法,让学生体验到的情感价值观。
第二部分:学习方法导引
本部分主要侧重于学生方面的学习方法引导,帮助学生看懂课本叙述的内容、解题方法,尽量使学生沿着老师指导的方法去学会课本的知识,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根据课题学习内容具体情况本部分可设计成填空题或例题分析展示的形式。
第三部分:典型例题导析
本部分主要体现让学生学会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后,尝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展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本部分例题选择要注意典型性、实用性,要注意精简明了,而且分析要透彻,让学生学会模仿例题方法尝试解题。第四部分:先学效果检测
本部分主要根据课时内容学习要求设计相应检测题,主要是用于学生“先学”结果检测,或用于课堂学习“当堂训练”检测,注意选题精要,有针对性,体现“先学”效果的目标要求。
第五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心得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心得
兴化市李中中心校程康文
为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感悟生命真谛的驿站,切实体现新课程改革“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我校通过深入的学习研究,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方案,联系实际我校创立了“导学测”教学模式。至今新课程改革已有整整一年了,透过新课改,我们从教材,教法到对待学生,都有了新的认识。
一、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构建新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多年来在传统初中教学中教学沟通的形式是单一的,主要以教师、讲台为中心。教师怎样讲,学生就怎样记,在师生活动上,强调教师起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有丝毫的怀疑,更不用说还敢提出质疑了,这种关系渗透着教师的权威。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由过去的灌输式转变为以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导学式。适当的拓展课程资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标准已揭示出教学活动的本质。教不再是目的,而是一种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去探索,最终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获取知识。怎样才能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要敢于放下教师的架子,亲近学生,注重同学生的沟通,改变已往的一言堂模式
重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师生间平等的交往,通过师生间民主的对话,让学生从教师那里体会到平等与自由,民主与尊重,信任与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显;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有了更多的发言权,更能够自主进行学习,而不再象以前一样被动的学习,能变被动为主动。
2、教师在教学中要改进评价方法,多用激励性语言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教学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任何课堂评价的目的都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评价中既要重视学生得出的结论,又要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既要肯定学生在评定回答中的个性化优点,同时又要恰当的指出学生的不足,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严禁责骂学生,倡导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利用教师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客观认真分析学生现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十个手指都不是一样齐,更何况面对一个班几十个不同的个体,优生、中等生和差生各占一定的比例,而教师在中学数学教学上普遍存在关注优生,忽略差生的现象,面对新课改,笔者花了很大的决心和时间将这样的观念抛弃。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他们的要求可适当放低一些,题的难度浅一些,可布置少量或不易出错的作业,形成良性循环,尽量发挥他们的闪光点。课后教师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询数学资料、史料拓宽视野;节假日鼓励较近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中等生一起到优生家中合作学习、互补学习,及时解答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出题进行练习。尽量让他们从取得的一点成功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注重教学形式的改变,重视数学活动
几十年来传统的教学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在教师这样的讲授下,传统教学课堂上很少有数学活动,基本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就结束新课,留给学生的是大量的习题练习与巩固。而今,按照新课改的理念,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从学习的过程中去获取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在活动中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应当注重教学形式的改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设计并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用适当的点拔去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找出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担心为此浪费了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要知道学生亲身体验过比你口授要记得更牢,也许你做100道题都没有他亲自去研究取得的效果好。
三、课中随时注意调控学生的情绪,课后及时进行反思,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一直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从不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有趣,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一味地怨学生,甚至是批
评学生,从不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老师的反思很重要,能使你提高教学的能力。每一节课后,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哪些是有益于学生的、做得好的,哪些是对学生不利的,教学中的优缺点都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以后扬长避短,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在这种反思中更加圆满。课堂上还要经常对学生察言观色,为什么这里没能引起学生的吸引力,要作思考,并及时纠正改进。比如在应用题的解答和几何题的分析上,尽可能的尊重学生的理解方法,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再进行综合。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保证他们在学习数学时有所发现,有所思考。
进入新课程改革的这几年,也是笔者教学思路和方法发生蜕变的一个过程,希望学生能从数学课堂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活力,能够获取成功的喜悦,使大家在这种宽松氛围下积极快乐的学习,获得不同的发展。这样,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所以,只要学生对数学的体验是幸福而自信的,这就是所有教学工作者所要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