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教育丛书_读书笔记
《满足特殊需要 促进有效参与》读后感
白云莉
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很不容易,读过《满足特殊需要 促进有效参与》这本书之后,使我心胸豁然开朗,思路逐渐开阔、敏捷了,做现在的一名教师很是欣慰。在看到《满足特殊需要促进有效参与》这本书后,从目录中并不知道是写特殊学生教育的书,看了几页后清楚是写什么了,随手翻了几下,忽然觉得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的观点是非常实用的,颇受启发。
书中以满足需要、关注需要教育的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三个基本层面策略为出发点,主要以满足需要促进有效参与为知识点融入教育实践活动。
一、教育以人为本必须满足需要
读过《满足特殊需要促进有效参与》书后,我认为,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不放过盲点、关注学生的热点、点燃他们的冷点。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我十分同意的一个观点:关注学生的差异主要从四个入手
1、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要做到施教得法,教师必须从这些学生的特点出发
2、培养掌握与运用知识的良好态度和能力
书中写着:短于此未必不长于彼。培养掌握与运用知识的良好态度和能力的步骤有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学生需求(2)正确对待和接纳有困难的学生(3)制定满足学生教育需要的个别教学计划(4)制定满足学生教育需要的个别教学方案(5)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课堂学习的教学策略(6)制定个别生教学措施(7)制定个别生行为问题措施(8)现代资源与课堂教学的配合。在体育教学中,坚持以表扬为主,及时发现好的典型,大力宣扬。在此过程中,我还注意发挥体育特长生的引领作用,融洽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我注意到,要让学生多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思。
3、重视创设自主、有效参与的学习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的把书上的“句号”转变成“问号”,把“问号”溶于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遇到问题,促使学生努力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皮亚杰所说:“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教学中,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取消教师的过多的示范讲解,让学生在练习中发展思维。多提供机会让学生想一想、看一看、动一动、比一比,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以动促思,动中释疑,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具体内容,利用体育本身的内在美,创设形象、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运动中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的知情意同步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我得到启发:多形式的具体的教育活动是一种动态环境,是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
4、重视学生加强课外的辅导训练
课余时间应引导学生自觉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质,尤其要花大力气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提高锻炼的积极性。
二、关注需要教育的学生
尊重学生需要,关注学习过程。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如: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学生提出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问题,教师对他的提问表示肯定,并且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启发学生们一起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的事,学习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责任更多的应该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而不是急于给出方法。特别是那些需要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学生是丰富的,教师需要形成学生立场,增强独特个体的意识。学生是有待发展的,教师需要透析学生当前状态中的成长需要。关注学生成长需要,渗透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活动,在不断的反思与重建中,提高教师工作的智慧含量,提升教师工作的专业品质。
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共识。陶行知先生也有一句名言:“爱满天下。”他一生爱学生,爱教育,爱祖国,爱真理。他的平民教育思想、乡村教育思想、普及教育思想、抗战教育思想、民主教育思想,无一不是他对人民的巨大的爱的体现。爱,是魏书生老师自我发展的秘诀。正因为对教育事业的爱,他放弃了到大学读书的机会,放弃了提干的机会。正因为对教育事业的爱,他才肯于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教育
事业,在短短的教育历程中,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那么如何去爱这群可爱的学生呢?
首先快乐的交流,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师爱的最高境界不是母爱,也不是父爱,而是朋友之爱。其原因就是朋友之爱才是平等的,像朋友一样谈时事,谈学习,谈未来,谈做人。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师生的心灵琴弦一定会鸣奏出一曲曲动人而和谐的乐章。陶行知有这样一句话: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把陶行知的话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冰心说得好:“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关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哪个孩子不希望亲近老师,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老师常常使学生望而生畏。作为老师,心中要有一轮太阳,把阳光洒给每个学生,温暖学生,让孩子觉得老师乐意接近他们,和他们在一起。与他们交流,成为彼此知心的朋友。
其次爱的信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学生交朋友,交真心朋友。那么我们就要信任学生。“信任”是人际关系中最宝贵的东西,如果与学生达不到互相信任和默契的关系,那么一切教学开展都无法达到正常进行。唯有信任,才能和学生交心。班主任不仅要做学生的良师,更应该做学生的益友。人们常说“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诚挚是架通心灵的桥梁”。我们要时刻铭记:作为教师,一定要用这把信任的金钥匙,去成功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
总之,《为每个学生创造成长的条件》这本书给我的感想很多。让我深深的感到:犹如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一样,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让我们以情育情,用爱心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吧!
三、让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
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作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它有这样几个特点即学习的动机是发自于内在的,是学生自己“想学”的,是建立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能学”的;建立在学生掌握的学习策略基础上“会学”;建立在意志的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的。因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这样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任务明确活动参与活动的设计必须切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看的见,摸得着,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素材。
读过《满足特殊需要 促进有效参与》一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也成为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第二篇:北京教育丛书 读书笔记
感悟特殊课堂教学有感
《满足特殊需要 促进有效参与》读后感
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很不容易,读过《满足特殊需要 促进有效参与》这本书之后,使我心胸豁然开朗,思路逐渐开阔、敏捷了,做现在的一名教师很是欣慰。在图书室刚借到《满足特殊需要促进有效参与》这本书后从目录中并不知道是写特殊学生教育的书,看了几页后清楚是写什么了随手翻了几下,忽然觉得在现在的学校书中的观点是非常实用的,颇受启发。
书中以满足需要、关注需要教育的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三个基本层面策略为出发点,主要以满足需要促进有效参与为知识点融入教育实践活动。
一、教育以人为本必须满足需要
读过《满足特殊需要促进有效参与》书后,我认为,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不放过盲点、关注学生的热点、点燃他们的冷点。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我十分同意的一个观点:关注学生的差异主要从四个入手
1、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要做到施教得法,教师必须从这些学生的特点出发
2、培养掌握与运用知识的良好态度和能力
书中写着:短于此未必不长于彼。培养掌握与运用知识的良好态度和能力的步骤有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学生需求(2)正确对待和接纳有困难的学生(3)制定满足学生教育需要的个别教学计划(4)制定满足学生教育需要的个别教学方案(5)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课堂学习的教学策略(6)制定个别生教学措施(7)制定个别生行为问题措施(8)现代资源与课堂教学的配合。在体育教学中,坚持以表扬为主,及时发现好的典型,大力宣扬。在此过程中,我还注意发挥体育特长生的引领作用,融洽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我注意到,要让学生多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思。
3、重视创设自主、有效参与的学习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的把书上的“句号”转变成“问号”,把“问号”溶于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遇到问题,促使学生努力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皮亚杰所说:“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教学中,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取消教师的过多的示范讲解,让学生在练习中发展思维。多提供机会让学生想一想、看一看、动一动、比一比,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以动促思,动中释疑,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具体内容,利用体育本身的内在美,创设形象、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运动中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的知情意同步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我得到启发:多形式的具体的教育活动是一种动态环境,是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
4、重视学生加强课外的辅导训练
课余时间应引导学生自觉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质,尤其要花大力气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提高锻炼的积极性。
二、关注需要教育的学生
尊重学生需要,关注学习过程。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如: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学生提出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问题,教师对他的提问表示肯定,并且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启发学生们一起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的事,学习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责任更多的应该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而不是急于给出方法。特别是那些需要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学生是丰富的,教师需要形成学生立场,增强独特个体的意识。学生是有待发展的,教师需要透析学生当前状态中的成长需要。关注学生成长需要,渗透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活动,在不断的反思与重建中,提高教师工作的智慧含量,提升教师工作的专业品质。
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共识。陶行知先生也有一句名言:“爱满天下。”他一生爱学生,爱教育,爱祖国,爱真理。他的平民教育思想、乡村教育思想、普及教育思想、抗战教育思想、民主教育思想,无一不是他对人民的巨大的爱的体现。爱,是魏书生老师自我发展的秘诀。正因为对教育事业的爱,他放弃了到大学读书的机会,放弃了提干的机会。正因为对教育事业的爱,他才肯于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教育事业,在短短的教育历程中,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那么如何去爱这群可爱的学生呢?
首先快乐的交流,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师爱的最高境界不是母爱,也不是父爱,而是朋友之爱。其原因就是朋友之爱才是平等的,像朋友一样谈时事,谈学习,谈未来,谈做人。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师生的心灵琴弦一定会鸣奏出一曲曲动人而和谐的乐章。陶行知有这样一句话: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把陶行知的话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冰心说得好:“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关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哪个孩子不希望亲近老师,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老师常常使学生望而生畏。作为老师,心中要有一轮太阳,把阳光洒给每个学生,温暖学生,让孩子觉得老师乐意接近他们,和他们在一起。与他们交流,成为彼此知心的朋友。
其次爱的信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学生交朋友,交真心朋友。那么我们就要信任学生。“信任”是人际关系中最宝贵的东西,如果与学生达不到互相信任和默契的关系,那么一切教学开展都无法达到正常进行。唯有信任,才能和学生交心。班主任不仅要做学生的良师,更应该做学生的益友。人们常说“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诚挚是架通心灵的桥梁”。我们要时刻铭记:作为教师,一定要用这把信任的金钥匙,去成功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总之,《为每个学生创造成长的条件》这本书给我的感想很多。让我深深的感到:犹如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一样,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让我们以情育情,用爱心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吧!
三、让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
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作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它有这样几个特点即学习的动机是发自于内在的,是学生自己“想学”的,是建立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能学”的;建立在学生掌握的学习策略基础上“会学”;建立在意志的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的。因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这样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任务明确活动参与活动的设计必须切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看的见,摸得着,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素材。
读过《满足特殊需要 促进有效参与》一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也成为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春天,花会开!
——读《北京教育丛书——心育之花》有感
“春天,花会开„„”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歌词,歌词中的人等待的是爱,我等待的是“花”开.有人把教师比喻辛勤的园丁,我不喜欢“园丁”这个称谓,因为园丁要“修枝剪叶”,要“设计整形”,掌握着修剪大权的同时也可能误剪了个性,因此我更愿意做花草的枝干,源源不断地为花草输送营养,以行动默默地支持,鼓励花草,学生就是一棵棵花草,只是发芽,开花有迟有早,而高力(化名)就是这样一株迟开的花朵,高力(化名),男,11岁,家住木林镇.第一次见到高力,我先被他学籍卡上的成绩吓倒了:几乎无一例外的待达标,语文和英语更是糟糕.再看高某,比我高出半头,驼背,站在那里手一背,俨然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介绍的老师小声说“随班就读的!没什么压力!”可能是这句话刺激了高某,他嘴角一撇,满脸的不屑,是对那位老师的不满还是对自己的嘲弄 想到今后要和这么一个特殊的五年级插班生一起学习,我真有些不知所措,随后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美术课上,他又没带图画本,“你是怎么回事 不带本怎么上课 ”美术老师略显生气,“不上就不上!”他满不在乎.“我就没见过你这样的学生!”老师真的生气了,“我还没见过你这样的老师呢!”他毫不示弱,梗着脖子大声说.全班同学都惊呆了,老师气得不知说什么好.他呢,反而像受了天大的委屈,把两个拳头攥得紧紧的,桌子锤的山响,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从此,他拥有了“人体炸弹”的雅号,同学们说他就像人体炸弹一样,虽然炸到了别人,自己也未能幸免于难.我觉得他更是一株包裹得紧紧的带刺的“月季花”,不但用坚硬的“花萼”包住了美丽及香气,还用刺“扎”伤想接近他的人.自此以后,他又相继和几名同学发生了矛盾,有人踩了他的脚,赔礼道歉都不行,他非要狠很地再还上一脚不可„„
高力这个孩子怎么了 我从书中找到了答案:杨老师称之为“青少年心理亚健康”,虽然不能将其确定为某一种病症,但已经反映出其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存在障碍和偏差.按照杨老师的分析,高力这朵月季花坚硬的“花萼”就是由任性导致的交往障碍,造成他独来独往,性格偏激;他满身的“刺儿”是由强烈的自尊和自卑互相矛盾交织在一起的自我保护伞,导致他对人和事都充满了敌意.杨老师说“心病还需心来医”并且指出要想使其健康成长,首先要了解其心理,设法满足其正当的需要
面对高力我真是伤透了脑筋.很多老师劝我“一个随班就读生,家长可能都不在意了,你跟他较什么真儿!”我也曾经想过放弃,可是当我看了杨老师的“笨孩子变聪明了”的案例后,坚定了我跟他“较真儿”的信心.我亲自(在高力不在家时)到他家了解情况.他原本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三年级以后,爸妈生意忙,就把他寄养在别人家里,成了心理学中“寄养家庭”和“新贵家庭”的结合体.从此他固执地认为家长不要他了,渐渐地他不和别人玩,做什么都惟我独尊,稍不顺心就大发脾气,而父母觉得自己拼命挣钱就是为了他,他却不领情,经常和他大吵大闹,在经常挨打之后,他变得偏激任性,易发脾气而且脾气暴躁,甚至有攻击行为.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决定要用杨老师的三大原则即“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做主料,以耐心和爱心做养料,精心培育这棵特殊的花朵,静静地等待花开.1.面对矛盾要“化”,尽所能化干戈为玉帛.当学生与老师发生矛盾时,大多数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选择了与学生展开口舌之争,甚至是武力镇压,然而学校不是战场,老师和学生更不是敌我双方,面对高力我更不能这样做.他与美术老师的争执,我出面代他向美术老师说明情况,并赔礼道歉,化解他和美术老师的矛盾,他并不领情,我也不在意.课上,我正在讲“圆的周长”,他身上的“刺”又扎向了我,充满挑衅地说:“学它干什么 拿个绳量量不就行了 净讲没用的东西!”哪个老师听了这样的话能没有火 我也不例外,“高力,我和你打个赌,看谁能量出这个物体的周长!”他以为会把我气得发火,没想到还要和他打赌,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我打开电扇,“我们就量转动的风扇形成的圆的周长!”他一听就懵了,“这能量吗 成心难为我!”我站在桌子上,量出了一个扇叶的长,算出了周长,他虽然平
时骄横,但是自认为是个说话算数的男子汉,“您说吧,什么要求 ”这一点高力还是很值得称赞的.2.面对要求要“严”,化特殊为普通.高力始终认为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是个没人管的孩子,家长对他要求的降低——只要别惹事,无形中助长了自卑心理.我希望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让他认识到自己和别的孩子一样,家长疼爱,老师关心,能一样按时完成作业,能通过努力取得一定成绩.他在原来的学校一直不交作业,而老师也从来不跟他要,对于我的催作业,他很不理解,“我又不是正式学生,那么认真干什么 ”“谁说的 你和他们一样都是我的学生,是我们五(3)班的正式学生!”他说没时间写,“放学写,我备课你写作业.”“不行啊!我杨姨(寄养家庭的女主人)说五点前必须到家.”“没关系,你先回家,吃完饭,我去她家和你一起写.”我穷追不舍.他没在意,吃过饭,我拿着教案就去了,他看见我吃惊极了,没想到我真去,我也不吩咐他做什么,打开教案认真写起来,他一声没吭,也写起来,我猜他是心不在焉,但能坐下来也是进步,以后我总是吃完饭就去,后来他主动提出“您放心吧,我再不写作业都对不起您跑的道儿!”
二.以爱攻心,三管齐下促其心理健康
1.针对关键,实施“温馨家庭”仿制法.首先,在班级中仿制“温馨家庭”.我把班里布置的像家一样,高力来后,我特意重照了集体照,作为我们的家庭成员合影,我买来毛巾,暖壶,在孩子们打扫完卫生,可以用热水洗手,在抹上护手霜,高力说这些原来想都没想过,后来有的孩子拿来家里自制的小掸子,打扫时更省力了,我还把班里的六个小组都以学生的名字命名,例如王硕任组长的就是“王硕家”,轮到高力他们组,学生一致推举高力,他一个劲儿推辞,说怕干不好,我郑重地宣布“高力家”是我们大家对你的肯定,你保证行.就这样,班里就真的是一个大家庭,对于一直缺少家庭关爱的高力来说,这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其次,在我家仿制“高力家”氛围.我用仿制一词,事实上任何也不能代替他自己的家,我只能在现实不允许的情况下,努力营造.我争得杨女士的同意,热情邀请高力到我家来玩,他总是找借口不来,后来杨女士配合,终于有一天,他临时没有地方吃饭,我就把他带到了我家,看着桌子上的菜,他很吃惊,“怎么都是我喜欢的 ”“我会算命!”我故作神秘,他其实什么都明白了,即使他没说什么,我已经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变化.后来他又去过我家几次,不同的是有时他会装几块糖果之类的小东西,塞给我的儿子.3.和学生共同努力,释放情感.在班里我除了营造家的氛围,用外部环境感染他,还尽力营造“鼓励他人即是爱他人”的人文关怀氛围.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月季花”刺扎伤力小了很多,看到高力主动借给别人一个本,大家会你一言我一语地称赞他;看到他能接受老师的意见,大家会为他鼓掌;看到他家人因一点小事误会他,我指导大家用换位方法帮助他.他没有了原来的专横,自己快乐也把快乐带给了别人.现在,“月季花”不但不会再扎伤别人,还学会了关爱别人,虽然他在很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可能哪天还会发点小脾气,但看着他送我的亲自绣的十字绣,看着他的点滴变化,我更加感谢《心育之花》这本书,是她让我用科学的方法,美好的心灵,去培育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之花, 面对杨老师的《心育之花》你还用问:春天,花会开 对!春天,花会开!
教学路上的一盏指路灯——《北京教育丛书》
-----读赵学谦老师《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做小主人》有感
十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有幸与音乐教学结缘,十年的教学生涯,不算长,我还是一个在教学中存在许多迷茫的人,有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困扰着我,这就要求我要及时的充电,在音乐教学理论上,在课题实践的研究中,要不断的学习,吸取经验,汲取营养,更好的服务与教学。这时,我校组织了看北京教育丛书的活动,我从中收获甚大,我的思路被重新的理了一遍,这么多年的教学中,非常需要这样的梳理,边看边总结自己的教学,收获真是太多了,对于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书中都一一的介绍了
在书籍的海洋中,有一盏不熄的灯塔,它就是《北京教育丛书》系列之赵学谦老师编著的《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做小主人》,书中系统详实的阐述了从汉语拼音教学,到看图说文,写文的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切实体现出《新课标》中新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一切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成为真正的小主人。那一篇篇文章,一个个案例,犹如指路的明灯,帮我把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了总结,使我的语文教学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一、生字教学要有方法
以前在进行讲读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时,我总是先让学生把生字拼读几遍,组一两个词,然后把自己认为难写、学生易错的生字在黑板上写出来,易读错的字音带读几遍,反复强调几次;最后把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意思来处理生字词的教学。这样一来,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在教学中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我在学习了《引导学生做好学习课文的准备工作》这一节内容后,使我茅塞顿开。书中在介绍自学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这一方法时,每个学生准备一本字典(最好同一版本),边查边在本上记录,记录的内容一般有五项:(1)生字。(2)生字的部首。(3)除部首以外的笔画。(4)字义。(5)组词语。许多生字、新词有两个以上的意思,其中,第(4)项要选该字在本篇课文中的意思。对新词也要查出他在本篇课文中的意思,并记录在字词本上。有的词语如果在字典中查不到,可留待上课时提出来又大家讨论,或请老师帮助解释。为保证自学字词的读音、释义准确无误,在课上拿出一点时间进行订正:让一名学生将他的记录内容向同学汇报,其他同学认为有错误可帮助纠正,有不同意见可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认定。看到此方法,我觉得行之有效,便结合本班时机进行了大胆尝试。在学习课文之前,先给学生提出要求:结合课后生字表认读字音;读熟后在字词专用本上写出每个生字的偏旁部首,结合上下文眼自己的理解或查字典写出字义;而后根据生字的不同意义给每个生字组词语(结合自身情况可以适当多组几个),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去读课文的时候,要比以前流利的多,结结巴巴、呼字音等现象明显好转。大大节省了课上教学生读、写生字的时间。另外,还要求学生在读课文时遇到生字表之外的一些不理解的字、词时进行标记,查字典进行理解,自己不能解决的留作课上交流时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逐渐养成了习惯,每学一篇新的课文之前都会这样去做,日积月累,学生掌握了学习生字、新词的方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各有侧重的去解决字词方面的问题,书写的正确率明显提高,字音较以前读得准确了;词汇量增加了;理解词语的能力得到了训练、提高,从而更有效的扫清了阅读中的障碍。我学习书中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使学生们因需而学,个个学有所获,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照顾了各个层面的学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分析课文要有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我更是捉襟见肘,总是按书中的线索帮助学生串讲一遍,读一读书就算了事。
我在学习了赵老师的《引导学生对课文进整体性认识》这一节内容后,使我茅塞顿开。书中介绍了对课文进行整体性认识一般有四项活动,教师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实际和课文的不同特点,选择适用的项目。这四项活动为1.引导学生分析课题;2.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思路;4.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在教学《果敢的判断》这篇课文时,我首先从课文的题目入手,问学生从课文的题目你们可以看出本篇是写什么的文章,学生回答是写事的文章,我又让学生以快速浏览课文的形式找出是谁做的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的判断。学生经过读课文很容易的找出了是小泽征尔在一次国际大赛中发现乐谱错了做出的果敢的判断。我告诉他们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告诉了我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使学生掌握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就是从课文的题目入手。
三、课前准备不可少
书中在介绍“引导学生做好学习课文的准备工作”一节中还介绍了另一项准备工作,即“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以此来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课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加工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和意识,培养学生转述信息的能力。看到此处,开阔了我的教学思路,便试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如在学习《一个降落伞包》一课时,我便让学生去收集有关于周恩来的资料,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抓住时机让学生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来体会周恩来不顾个人安危,把自己的降落伞包染给小扬眉的感人事迹。学生借助自己收集的图片、文字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还了解了周总理许多感人的事迹。如唐山大地震中周总理冒着生命危险去灾区考察,为了体会坐公交车上班的人非常拥挤,他又亲自去体会坐车人的辛苦。这些材料的补充为同学们了解周恩来的人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帮助他们把课文了解的更加到位,因此同学们在读书时更加投入。在一个同学读完之后,我说:“他的朗读就好像电影一样把周总理高大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结合文中的描写和自己收集的资料读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多好啊!” 这样一来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不甘落后,以后查找有关课文的资料更积极了。课前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在课堂上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的收集、处理、转述信息的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也明显增强了。
四、爱在细节;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北京教育丛书》,她犹如一盏指路明灯,带我走进教书育人的殿堂,让我体会到教育的乐趣,使我从一个教学“盲从者”,成为一个具有崭新教育理念的“教育新兵”。通过学用丛书,使我对教学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并把自己从书中学习、感悟到的方法、启示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教的课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所带的班级受到学校领导、家长的赞扬。我品尝着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从心底感激《教育丛书》给我带来的巨大力量,她使我用心去学习,用心去反思,用心去创新,用心去设计,以心荡舟,渡学生到达成功的彼岸。
第三篇:《北京教育丛书》论文
《营造班级文化--铸造学生健康的精神世界》读后感
单位:密云三中
姓名:张丽娜
《营造班级文化--铸造学生健康的精神世界》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有关班主任工作的书籍。其中,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闫来凤老师编著的北京教育丛书《营造班级文化》一书,使我心中豁然开朗,思路逐渐敏捷和开阔了起来。书中谈到:‚班主任的首要工作就是要精心的培养集体,要使集体逐渐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公认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精神风范。班主任的核心工作就是要铸造学生健康的精神世界。‛为了营造这种班级文化氛围,我认为培养学生文明礼仪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现代社会要求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有优秀的成绩还要有先进的思想,并且在校园内或是在社会上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所以更加需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因此我们要重视加强学生文明礼仪的培养。闫老师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基本层面策略为指导,具体生动的介绍了如何铸造学生健康的精神世界。因此我也从这几方面谈一谈我的感受。
一、认识现实,准确定位。
闫老师认为,要想营造班级文化就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不放过盲点、关注学生的热点、点燃他们的冷点。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如今,世界变化日新月异,人类社会正进入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创建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创建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是大势所趋。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所以,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需要。
一个人只有重修养、重礼仪,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有用的人、品行兼优的人。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在全班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通过召开班级讨论会、主题班队会、班级家长会,利用班级手抄报、板报等工具,大力进行文明礼仪的宣传,使全体学生形成共识。大家在思想上接受这项活动,也就是认识到位,思想到位。
二、营造物质层面的文化氛围。
闫老师有这样一句精辟的论述:‚你要成为你自己,要根据你的对象的特征去设计、实施和改进,创造出独特的文化价值,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想活跃,正处于叛逆的时期,因此针对中学生要制定相应的方式方法。例如:中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存在很大问题,有些学生对老师极其不恭敬甚至是态度傲慢,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个时候就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工作。首先要树立学生尊师重长这样一个基本价值观,要求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求学生要尊重他人,因为只有尊重他人别人才能够尊重自己,这是做人的起码准则。
三、营造制度层面的文化。
我十分同意闫老师的另一个观点:班级管理,制度先行。
1.明事理,知礼仪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约束人的准则,班级管理更需要相应的制度化管理。我觉得可以组织以此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德育处下发的相关文明礼仪学习材料,如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组织讨论,针对本班实际,找出存在的问题,哪些表现是不文明行为。通过讨论,学生以书面形式写出一份总结上交班主任。依据这些材料,可以制定出类似《班级文明礼仪公约》和《班级文明标兵评选条例》。
2.树典型,立标兵
依据《班级文明礼仪公约》和《班级文明标兵评选条例》这些班规,就可以评选出先进个人成为全班同学的榜样,例如:每两周进行一次评比活动。有升旗礼仪示范标兵,有行为规范示范标兵,有家庭礼仪标兵等多项。在活动中,坚持以表扬为主,及时发现好的典型,大力宣扬。每两天更换一次板报的表扬栏,主要是为了树典型。在此过程中,我还注意发挥班主任的引领作用,主动和同学问好,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典型和标兵的树立,融洽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3.强训练,重践行
为深入贯彻《班级文明礼仪公约》,我认真组织落实《公约》的各项具体要求,着手对学生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训练。例如,第一项是见到师长要问好,我先让学生在班内练习,接着在校园里练习,最后在家庭和社会上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要让学生多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思。
4.常总结,多反馈
正如闫老师所说,起初这些制度对学生还有一些约束作用,时间久了,学生们就会观念淡薄,习以为常了。工作中,我也曾被这样的问题困扰过。闫老师在《营造班级文化》中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根据实际情况,我采取了闫老师的一些做法。比如,在开展某项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班周周有小结,月月有总结;对有些事进行‚小题大做‛,对个别不文明行为我们抓住不放,展开全班性的大讨论。特别是对随处乱扔纸屑的学生,我们按照纸上的字迹,追查出乱扔的那个同学,严格教育。做到表扬要大张旗鼓,批评也要毫不手软。学生在接受文明礼仪教育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令人不满意的言行,严格的制度、适当的举措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营造精神层面的文化
闫老师认为:‚深层次的班级文化是班级健康成长的‘支撑点’,是渗透在学生心灵中的一种精神动力,这种精神最终将化为一种显形的物质或能为人们所感受到的一种态度、信仰和追求‛。由此,我得到启发:多形式的具体的教育活动是一种动态环境,是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手段。
第四篇:教育丛书征文
读了《北京教育丛书》,我才更加清醒,更加明白,究竟怎样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丛书》给我的是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使我受益匪浅。现在,《丛书》已经成为我的良师益友。
教育家欧文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护,以及对他们的温和态度,甚至比老师自身的学问和修养更为重要。教师的情感态度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与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学生一生个性发展都具有潜在、长远和深刻的定向作用。师爱,是一种神圣的爱,它崇高,无私,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师爱,有着一种强大的力量,有了这种爱,学生才会愉快的学习;有了这种爱,学生才能够健康的成长;有了这种爱,才能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人才;有了这种爱,素质教育才能真正的实施!我半年的工作实践也说明,老师的爱与真情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促使我一直用真情、真心去真爱他们。
一、悦纳学生
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上课爱说话、捣乱,导致数学成绩很不理想。开始,没有经验的我心里只是特别着急,而对这种情况却毫无办法。我茫然过,彷徨过,我有满心满腔的爱,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了李烈老师撰写的《我教小学数学》一书,使我如醍醐灌顶,一个个“以爱育爱”的真实故事,给我指明了方向,使我读懂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以爱育爱”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尊重、赏识、接纳与宽容上;使我认识到必须面对现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他们沟通好。在课堂上,遇到他们不易懂的地方,我不再着急,而是给他们我全部的耐心和爱心,慢讲细讲,努力让他们听明白。因为我知道,对于基础不太好的他们,更需要时间去理解和接受。而且我努力做到,只要一上讲台,就先给学生一个微笑,告诉他们,我喜欢他们!
这样,通过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课堂气氛很融洽。他们爱学,我爱讲,他们不懂就问,对我就像对他们的亲姐姐。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一旦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真情,就会自然的快乐的接受老师对他的教育。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让学生热爱老师就更不容易!这份师生感情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它让我感动,给我信心,让我坚信:只要师生一条心,黄土都能变成金!
二、宽容学生
“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应当首先全方位地接纳学生,甚至包括他们的缺点与错误。”接纳不是放纵,而是理解与宽容,是耐心地教育学生,使他们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改变不良行为,而不能仅靠惩罚。宽容与期待是深层次的信任和理解,尤其对后进生更是一把打开心扉的成功钥匙。
郭某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学生,有一次上课,我为了强调集合中描述法的书写格式,故意写了一个错的x | 1,2,3,然后我笑着说,“你们考试千万别这样写啊,否则别的老师会骂我的!”郭某顺嘴就说:“骂就骂呗!”那段时间,为了他们,我绞尽脑汁,牺牲再多我都愿意,一听到他这样说,我心里百感交集,觉得学生怎么就不理解老师的苦心呢?眼泪顺势就下来了,郭某一见我真的伤心了,马上站起来承认错误。我知道,郭某虽然调皮,爱接话茬,但也能够知错就改,还是可塑造的,要给他改正的机会。为此郭某很感动,因为他觉得我和他不是对立的关系。从那以后,他表现很好,课上认真听讲,也不接话茬了,课下和我更亲近了,有问题时还去找我聊天。
“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慢慢地成熟;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由地飞翔!”宽容学生,原谅学生,给学生改正的机会,才是真正的爱他们,只有深入人心的教育,才能真正激活学生内心的感情。师爱,是通向成功教育的一把金钥匙!
三、尊重学生
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就无法形成健康良性的师生关系。我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做到尊重学生,在此基础上,发现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理想。党某是个漂亮、伶俐的小姑娘,体育特棒,就是数学成绩不好,每次考试,她都排在最后。为此,每次见我她都绕着走,不好意思和我说话,虽然,我从来都没有看不起她。运动会上,当我看见她瘦弱的身影,努力地向前奔跑,我当时只想哭!我心疼她,同时,我为她骄傲!此时,她是最漂亮的,就象一只小凤凰,是谁都比不得的!我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跳起来为她呐喊,为她鼓掌加油,我在终点等待着她冲向我的那一刻。这使她很感动,觉得我不是一个只看成绩的老师,她感觉到老师是真的爱她的,这爱,不会因为成绩而变轻,变薄!同时我又经常鼓励她要搞好成绩,并及时在班里表扬她的点滴进步。我坚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她一定会很快赶上来的!
王某虽然数学不好,但英语成绩很棒,我就经常在班里表扬她,夸奖她是英语皇后,鼓励其他同学都要向她学习。课下,我又单独找到她,鼓励她说:“你英语学的这么棒,那数学,老师相信,你肯定也行!”听完我的话,她使劲点了点头,说:“谷老师,您放心吧,我保证不会让您失望的!”果然,奇迹出现了,她的数学成绩直线上升,现在还成了班里的数学主力呢!
“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态度和适度的期望,给学生更多的信任和鼓励,相处时的气氛就会比较和谐融洽,这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恰恰是学生情感、智慧发展所必须的。”每个学生都有他们的闪光之处,作为老师,不能只看他们的考试成绩,要多发现、寻找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尊重他们,鼓励他们,无限放大他们的优点,鼓起他们自信的风帆,让他们更有信心地向前。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不会失败!无数的教育事实也告诉我,教师必须用真情、真心去真爱学生,才能打开学生的心灵,才能让他们个个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用爱呵护成长
——读《教育丛书》有感
侯黄庄小学
王新
2014.3
第五篇:教育丛书读后感
《与英语新课程同行》丛书读后感刚拿到朱浦老师撰写的三本《与英语新课程同行》丛书时,感觉好厚重,不知从何看起,开始粗粗翻阅了一下,慢慢就被吸引了,了解到朱浦老师在书中简要回顾了中国英语教学的历史;涵盖了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理论结合实践地探讨了中小学英语教学;从英语学科本身的研究引申到英语学科外部的研究,既探讨了英语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教材、管理以及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学习方式、个体差异等,又探讨了英语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时代背景、国内需求、政策导向、语言发展等要素;在研究静态的教材、教具、备课、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的同时,研究了英语教学动态过程中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员互动、人机互动、人本互动等。
在《教学专题透析》中朱浦老师详尽地介绍了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英语教学的听课、说课与评课;课堂的教学语言;英语内容项目的教学;教学的方式与手段;教学的主要课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八个专题。
让我深受启发的是,朱浦老师在英语教学语言方面讲到:“一节英语课上,教师使用少量必要的母语,但能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用适宜的英语进行教学,而且通过语言设计,很好地落实语言目标,教学效果明显,那就是一节好的英语课。”
我觉得在双语教学中也是一样的,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分为“全浸式”、“半浸式”、以及“维持母语”三种模式,如果在双语课中全部用英语教学,学生难以听懂和掌握语言目标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那么这样的双语教学也是失败的,相反,如果教师在课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适当用母语,双语灵活运用,随时切换,学科教学本质上就不会受影响,这样的双语课反而是成功的。
另外,朱浦老师在英语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中介绍到英语教学游戏在课堂中的运用和操作,比如英语教学游戏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设定等,这让我感同身受,在我们音乐课中游戏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辅助教学环节,那么音乐游戏既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又要完成课堂双语目标,音乐课上设计一些此类游戏:我会把音符的学习变成英语儿歌,如:quarter note, good friend, black black head, long long body, when you see it,one beat;并让学生根据我的口令变换相应的动作,通过这样一个小游戏,学生不仅记住了音符名称,也了解了其实值并会拍奏相应的节奏。
总之,朱老师撰写的书中独到的见解与心得体会,使我得益非浅,这是一套对我们的双语教学很有帮助的好书,但是要完全读懂消化这本书,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还需要进一步的阅读和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