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崔玉玲)5篇

时间:2019-05-15 14:5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崔玉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崔玉玲)》。

第一篇: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崔玉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李淑华宝山镇第二中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新世纪的基础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景象,也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过去教师那种“一只粉笔”“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早已无法适应当今学生的需求。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注重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抓住初中语文自身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努力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积极地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逐步发展,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创新中取得发展进步,人类本身也通过创新获得不断的完善与提升。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今,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又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达到了空前的强度。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已经关乎国运的兴衰,于是,大力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就成了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教育义不容辞地要担负起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的责任。作为中学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而身为语文教师更应积极地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任务。

一、改变传统观念认识。

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在不少教师看来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有的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实践中堕入困难,往往是由于认识的片面性造成的。有的教师认为创新教育只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这与教师无关。其实这是对创新教育的误解。学生的创造与教师的创造是密切关联的。创造性教学应以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为根本尺度。换而言之,就是要把学生引入创造的创造才是教师最重要的创造。所以,我们说富于创造性的教师,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在书本里是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它需要学生对已有经验重新思考加工 1

制作,获得具有新生性的内容,解决一个新问题。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明确,教育的目标任务在于提高人的素质。而创新素质既是个体发展的最高体现,又是当今社会特别重要的素质,培养创新素质是现代教育最重要、最明确的目标追求,是衡量教育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

二、改善良好教育环境。

在教育中,师、生、环境是互动的关系。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师生的关系,忽略了学生与环境的关系。但在实施创新教育中,身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环境这一教育因素。因为只有较好的教育环境,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欲望,才能让学生保有学习的激情。语文教学是丰富多彩的,同时也是繁重的。要让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更应注重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如教室环境的布局、装饰:可以张贴名人名言、学生优秀作文;可以摆设几盆花,点缀教室;可以充分地利用后黑板,经常性地出版各类型的班

刊„„而这一系列措施,不仅能使学生有着舒适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它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情。是不是只要改善物质环境就够了呢?当然不是。我们知道,创造人格的成长与创新思维的形成,有赖于长期的综合性的陶养与熏染,而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精神环境,是创新素质成长不可或缺的养料与气候。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气氛呢?可以让朗诵较好的同学在早读时带读;可以让学生在课间参加各种综合趣味知识的学习;可以在午休组织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总之,只有在民主的氛围当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才有创新潜能的迸发。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民主的精神氛围不仅是创新教育的必要背景条件,而且其本身就是最有力量的创新教育。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呢?

首先,我认为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品质的过程,淡化书本权威和教师权威。身为教师就应淡化权威对学生的影响。鼓励大家自由地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其次,鼓励个性和独特,允许多元思维并存。当今的语文教学应摆脱强制性的统一思维、统一语言、统一行动,培养标新立异。对于学生的某些想法留给他们一点时间思考,让他们共同分析。虽说学生们的回答有时是不对的,甚至于很离谱,但是他们的思维却开拓了,他们的想象丰富了。

第三,教师要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教师不教。如课文中的一些简单段落,教师在教学中就不需要面面俱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如每次上完语文课后,应布置学生自学下一节课的内容,在上课前,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教学重难点上,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放在思考、讨论、练习上。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教师不教。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问、多以自己的生活实际作比较,多给学生们讨论的时间。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做。如课堂练习,学生能自己完成的,身为教师可以不做。但是对于那些后进生,则要求教师要走下讲台,给以帮助,或让同学帮助他们。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如语文教学中常见的课堂总结,以前一般是教师总结,而现在我们追求的是先师生共同合作总结,再学生自己总结。

总之,整个课堂要重过程、重综合、重全面,立中于鼓励、激发和引导。要以教师的教为主导,学生的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要注重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和教师有的放矢的辅导,使自学和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有机结合;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独立钻研和自主实践的时间、空间和具体条件;要能体现出课堂的主导活动是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活动则只作为一种辅助线,融于学生的各项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四、增强创新意识。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思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把实际参与看成学习的最高水平,这是因为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易于遇到新情况和产生新问题,这就是创新的过程。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念;试念生断语;断语生行动,以此演化无穷。”因此,只有注重综合实践课的开展,多创设知识能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养成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遇到棘手的问题,学会开动脑筋,从多方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实施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之处,还在于创新教育它要求要开放教育空间,要打破囿于学校,囿于教室的教育空间概念,让课堂向社会延伸,向影视报刊等传媒延伸,向电子网络延伸。这种空间的开放既是培育创新素质的需要,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牵动教育的必然走向。身为教育者应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大自然,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维和恢宏博大的胸襟。

教育的责任在于对民族负责,对未来负责。在当今知识急剧膨胀、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的着力点必须由文化传承转向激发创新,这是不可违逆的趋势。强化教育的“创新”追求,就是顺应时代要求,承担历史责任。因此,身为教育者,身为语文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中,一定要坚定教育信念,把握学习机遇,做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接班人,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有用的人。

第二篇:语文教学中个创新教育

语文教学中个创新教育

面对新的世纪,改革旧的教育制度,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而“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小学生创意意识、创新能力为目的。挖掘教材中创造性思维因素,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材料,提倡模仿,鼓励善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勇于改革探索,使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变。创新教育将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使语文课堂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第三篇: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创新教育

浅议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创新教育

马晓红

摘 要:智慧启迪智慧,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运用的教学技巧,教学手段具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就会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创新意识;语文教学;鼓励;开放式教学;

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以,肩负民族复兴大业的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更是责无旁贷。文学的多义性、丰富性是文学的生命,这是人的丰富多样性决定的,这正是创造的动力和创造的空间。我们的语文课堂要变成欣赏的过程,变成体验生命价值的活动,变成展现自由精神的舞台。教师通过恰到好处的点拨,使学生获得愉悦,获得精神的自由,自然就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和造就出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优秀人才。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创新教育呢?笔者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树立创造的信心和勇气

要使学习获得成功,首要的是树立信心和勇气,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们都参与进来,谁也不能做旁观者。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化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根据自己的体验、迅速的判断,及时地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这样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学生很容易就兴味盎然,对一些学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去训斥、轻易否定,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所以,一定要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并适当加以表扬。这样,当学生小有成绩时,辅以表扬,使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得以保护发挥,学生就有了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勇于创新,这就是创造发明的良好开端。

二、巧妙创设创新的气氛和环境

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员,与学生平等相处,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平等、自由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易于知识的创新,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教育”,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根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自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巨大潜能的人来对待。因此,学生们有发问的权利,有说“不”的权利,有不同于他人的权利,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并且,我还时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新活动。

三、适时创设创新的学习情境

求知欲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学生的与生俱来的问题意识、另辟蹊径的本能,紧密结合语文教材本身丰富的感染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兴趣和刨根问底的欲望。从而将“教”的愿望转化为“学”的内在需要。在教学《最后一片叶子》时,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但是由于作者巧妙的运用了铺垫法,使得结尾初看令人意外,因变幻莫测,始料未及而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这种写法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妙笔,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和想象的空间,我在设计这段教学时,有意挖掘这段结尾,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过程,由此引发想象:贝尔曼对待乔安西、对待休易的态度及变化,以及他如何冒雨在墙上画了一片叶子的过程等。这样,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积累和经验,补上这段“空白”,不仅加深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还能趁热打铁让学生仿写本文的结尾,小组互评„„让学生有所收获。又如《背影》一课,我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质疑,学生根据课题找出题眼,大胆发问:“作者为什么用背影作为题目?背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背影又表达了什么?”如此一来,教学指向清晰明快。

四、实时而为,妙点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机制,根据教学情况,教师适度的引导和巧妙的点拨,既能保证语文课堂顺利的进行,又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和创新性,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不着痕迹地启发学生并由此展开文章的阅读活动,则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创新思维。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的引导要注意适时和适度,而点拨则讲究巧妙性和启发性。

如《山行》一诗中,学生在赏析“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时,都认为“霜叶”用得好,但好在哪里,一时说不上来。我见此情景,巧妙一点:把霜叶改成枫叶来比较体会?学生通过对比联想:霜叶,除了颜色上的艳丽,还有怎样的美?有的就学生补充到: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的考验,经霜不凋,遇寒更显出旺盛的生命力„„我通过点拨,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学生通过思考,疑问便迎刃而解。随后老师一语作结,使学生的认识更深一层,这样的点拨,真可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点拨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而且对创新思维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五、积极鼓励、主动探究。

学习是一项以个体参与为主要形式的认识活动,没有学习主体的参与,教学工作很难有所成就。语文课堂要广泛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开放的、多元的,而学生

之间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他们通过独立的学习活动,面对同样的问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产生各种各样的结果,正如“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交流机会,在互动、互助、沟通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创造的火花。

在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锻炼他们敢想、敢做、敢说的创新精神,我在课堂中开展实践活动几乎到了“见缝插针”的地步:从写一两句话的感想到续说、续写课文;从根据课文绘画到表演课本剧;从提建议到写调查报告;从办壁报到做导游等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锻炼技能,从而挖掘潜质,掌握创新的本领。

美国的一位小学教师对他的中国学生说:“一个人要知道有两件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要知道通过何种方法去获取建立起记忆能力的知识,再一个是综合使用这些知识创新的能力。”所以,为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走出当今教育的困境,应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将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继续在激活课堂教学,勇于开拓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从整体的教育目标出发,认真审视和设计每一次课堂教学行为,挖掘所有学生的潜能,让所有的“金子”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 周勇.《思想、理论、教育》.[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3]窦桂梅.《回到教育本身》.[4]李帆.《未来教育的挑战和抉择》.[5]林红.《揭示教学背后的内在规律》.[6]陆继椿.《脚步坚实好攀登》.[7]程红兵.《误读美国教育:中国英才教育批判》.作者:马晓红

单位:山东省滕州市西岗中学

邮编:277519

电话:0632---2100132

第四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富有情感,极具个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学生;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当今教育阵线正进行着一场大的变革。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显著特征。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富有情感,极具个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偏差

1、观念更新不够彻底。一部分教师、教研员对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认为把课程改革等同于使用新教材,在教学和评价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更是比较普遍,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是新课改推行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2、教师自身培训不够。新课改对教师只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化的陈旧的培训方式,对教师没有产生根本的作用,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新教材往往形式多样,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得教师的课前准备时间增加了,甚至对教师的体力提出了挑战。

3、外部条件不够。教学创新需要给予教师充分的时间和充足的发展空间。但现实中不仅可资借鉴的经验、做法很少,而且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补差上,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探索教学创新,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愿望与态度,是一种用新的思 1

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意愿。只有具有这种意愿,才能善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向书本、向前人、向老师提出质疑,才能具有创新的冲动,才能激发创新意识。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善思、多疑、好问,喜欢尝试,对识记汉字、阅读课文、背诵古诗等都很有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决不能泯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要千方百计地给予保护与激励。

1、运用语文教材的创新因素,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很多,广泛分布于字、词、句、段及每篇课文中。小语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几乎都有创新性,它们从选材、立意到谋篇布局、选词造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了创新精神。甚至课文中某个汉字的识记,都很有学问,都有可能诱发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善于挖掘、研究和运用这些创新因素,进行创新教育。

2、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因而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使其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形式多样,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和饱满的状态之中。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广泛开展情境教学,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创设情境;运用图画、描绘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活起来。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听听、读读、说说、画画、唱唱、演演中得到增强。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性、独特性的思维方式。在理解和表达问题时,要求有独到的见解,不人云亦云,不说大话、空话、套话、假话,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真实情感。在思考问题时,要求思路开阔,敢于突破传统定势,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语文学科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特殊功能,凭借课文、紧扣语言、展开想象、推动联想,最终实现创新。

1、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文学科在发展学生思维中的特殊作用,有的地方体现的比较明显,如《司马光》中的逆向思维,《称象》中的求异思维,《思忌赛马》中的变异性思维等;有的地方则体现的不是很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去挖掘。如《小山羊》一课,看似很平常,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完全文之

后,可以通过启迪“小山羊还可以和谁交朋友:?请大家都来当个小作家、小画家,给课文和插图续几个片断怎么样?”再如,《比尾巴》一课,教师也可以启迪学生,依据自己熟悉的动物尾巴的特点,对课文进行改编。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续编故事、改写课文中得到训练。

2、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具体方法有下述几种:一是鼓励观察,促进联想。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始发因素,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使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通过观察产生联想,通过联想实现创新。如《秋天》这一课,完全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去亲身观察、体验秋天的美景,然后教师再启示:“同学们能不能想象出冬天和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这时学生就会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积极联想。二是增强直观、展开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人类社会的希望,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就会失去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儿童时代最易幻想、最具想象力,善于形象思维。因此,我们必须依据儿童的特点,结合课文中的一些神话、童话及科学幻想故事,充分运用幻灯、投影、图片、音像设备、电子计算机等各种教学媒体,进行直观形象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想象的基础和丰富的想象素材,让学生尽情地去想象。三是减少统一,鼓励求异。古人云:学则生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统一”的东西太多,字词理解,要以字典为准:提练中心,要以教参为准;回答问题,要以教师的教案为准等。实际上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独立创新的自由,对学生有百害而无利。因此,我们要允许求异,鼓励质疑。四是突破定势,实现灵活。传统教学方式是以讲授式、问答式为主,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完全局限在教师设计的琐碎的问题之中,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为改变这种状况,可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如自读提问方式、分组讨论方式等,甚至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去感悟、去寻找灵性。

三、塑造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

创新能力与人的个性品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能否拥有创新性的个性品质,对于能否自学增强、提高和有效地发挥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一个人的创新性个性品质,最主要的是要保持一

种追求创新的精神状态及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对小学生来讲,虽然不必要求过高,但也应从小塑造与培养。

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多维性、综合性,其功能发挥的好,必将对学生创造性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一是综合运用课本中的创新素材,塑造创新性个性品质。教材中,关于对伽俐略比萨斜实验、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创新性“事物”的描写必将对学生的精神产生强烈的震撼;关于对发明家爱迪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音乐家贝多芬、画家达芬奇和中国古代科学家李时珍、毕升、张衡以及我国现代科学家李四光、茅以升、童第周等努力、刻苦钻研、造福人类的“典型事迹”的描写,必将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运用这些素材,不失时机地进行创新性教育,以促进学生创新性品质的发展与形成。二是通过教师榜样的作用,塑造创新性个性品质。教师的一言一行必将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最具感召力,教师是否具有创新性个性品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的发展与形成。三是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塑造创新性个性品质。学生创新性个性品质的发展与形成还与一定的家庭及社会环境有关。因此,必须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合力塑造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

鼓励实践,开展课外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外活动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应利用学校图书馆,开展阅览导读服务活动,使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得到实践和拓宽,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射,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辩论中得到锻炼。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材每篇课文思想内容的“传道”的作用,解除学生思想道德形成时的困惑,通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想教育作用,为小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点亮一盏航标灯。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较高的思想境界,热爱学生。除了传授知识外,语文教师要以身作则,处处做学生的表率,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语文教师还应当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业务

技能,既要有比较坚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文学功底,过硬的教学手段,较高的驾驭教材的能力,又要有了解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在上课的过程中才能做到知识内化,书在其胸,用标准的语言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述,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培养学生,学生才会为你的才干所吸引,心悦诚服地跟你学。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创办学生自己的报刊、文学社、广播台。创新能力要靠教育和实践来挖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干。发挥他们自己是主人翁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他们体会成就感,为不断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缤纷的舞台。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高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周 红:《创新教育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1999年版

【5】、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6】、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7】、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8】、《小学语文教与学》,人大复印资料,2006年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实践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已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很难让学生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则会给师生、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利于学生争辩、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氛围,允许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和活动,并能对其微小的创造性表示赞赏。即使偶尔失误,教师也应宽宏大度,热情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把自己作为普通一员置身于学生群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融洽感情,沟通心理,让每个孩子都有一种美好的心情。如教《孔子游春》一文时,我问道:“结尾处孔子问颜回:‘颜回呀,听说你把自己的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何不唱给老师听听?’颜回的‘志向歌’里会唱些什么呢?老师真想知道,请你来扮一次颜回,将歌词补写出来告诉大家,谁先写好就站起来说,好吗?”学生听后顿时来了兴致,他们饶有趣味地写着说着,场面令我惊喜不已。黄晓丹第一个站起来说道:“生命是一首激昂的歌,志向是歌曲的主旋律,我为他人献爱心,助人为乐是首要„„”周晶也迫不及待地说:“我不求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只求平淡而有意义;人最幸福的事是乐于助人„„”就连平时不大敢举手发言的高丽娅也说:“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花朵、树木都显示出了它们应有的本色,我也愿和大自然一样无私奉献我的一切。”最怕写作文的葛金龙朗声道:“泗水河畔风景好,请让我来唱一唱,我愿助人为乐,不为自己表功。”„„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他们对孔子的话体会深了,对颜回的为人也更了解了,对什么是“志向”也有了更具体的感受,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被唤醒了。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帮助学生展开想象,提高他们对文字的感悟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在教《我的油布伞》一文时,我们和文中的小作者一起享受着妈妈的关心、妈妈的爱。妈妈熬夜织布,不辞辛劳,终于有一天带回了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又举起,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但当我“偶一回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多么慈爱,多么勤劳的娘啊!此时,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老师的这一问题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有的学生说:“娘啊,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娘,我为您骄傲!”有的说:“娘,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地学习,让您将来能过上好日子!”还有的说:“妈妈,我爱你!我会永远收藏好这把伞!”„„这种语言催化使学生早已蓄积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在教学情境中驰骋想象、丰富语感。

三、循循善诱,耐心引导创新型学生

德国心理学家海纳特指出:“创新型学生在集体中是不太受欢迎的,他们的行为不合群,也不友好,而且对集体活动的兴趣也很小。”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做教师的往往迷信于自己的“绝对权威”,喜欢学生规规矩矩,百依百顺。课堂上,教师欣赏鸦雀无声,讨厌质疑问难,对于学生上课“插嘴”和提一些“古里古怪”的问题,动辄训斥,轻易否定。倘若学生问到一个恰恰是教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教师便会置之不理,甚至讽刺挖苦。这些都是残害学生创造力的错误行为。其实当这些学生“反对”老师的时候,正是他积极思考,发现新知识,产生新思想的时候,如果我们简单地采取置之不理或冷嘲热讽的态度,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就会受影响,创新意识也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中。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创新意识始于积极思维,始于提问,始于想象。课堂上,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创造热情,不拘泥于自己的见解,甚至不拘泥于教材,勇于肯定学生哪怕点滴的创新意识。我们应该看到,在那些顽皮、淘气甚至越轨的行为中,很可能包含儿童创造力的幼芽,教师应该剖璞见玉、善意引导、扬其长而避其短。教师要不怕被学生问倒。陶行知说过:“好的学生在学问与修养上,每每喜欢和老师赛跑,学生有一天能跑在我们前头,这是我们对后辈应有之希望。”今天学生的一个新想法,一条“怪”思路,也许就是燃起明天一个发明的“火星”。我们教师有责任为这些创新型学生走向创新之路铺设“地毯”,为他们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时代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学生的创造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练就的,需要我们平时多创设各种教学条件、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展。

下载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崔玉玲)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崔玉玲)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我国的传统教育,尤其是以“应试教育”为特征的传统的基础教育,对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够重视。许多学者、专家都著文谈到中美学生的差异,认为中国的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邓湾乡陈台学校王久涛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素质教育的 开展,学生个体潜能的开发及自由全面的发展,都必须通过创新......

    如何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要求教师首先树立创新的思想和观念,通过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教育环境;采用角色扮演体验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育一度被提上议事日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创新教育,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在教学设计上要巧妙预......

    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5则范文

    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神圣而光荣的使命。要实施有效的语文创新教育,则应该鼓励学生张扬个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内容摘要: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任务,也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增强教师......

    学习小学数学创新性备课心得体会 赵玉玲

    学习小学数学创新性心得体会 大高镇第三小学 赵玉玲 我们知道,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大潮下,发生在课程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从课程目标到课程结构,从课程实施的方式到课程......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孙玉玲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桥头二小 孙玉玲 本学期,我担任六(1)班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已经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一学期以来,积极参加政治和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