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第二读后感
《学生第二》读后感
初见《学生第二》一书,脑袋里都会不由自主地冒出这个问题:“学生第二,那什么第一呢?”
是的,长久以来受“顾客就是上帝”这一说法的影响,不少学校也时时刻刻把“学生第一”挂在嘴边,我们在参观学校时不是经常看到类似这样的校训吗?“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尤其是在一些民办学校里,有的校长更是明确地向所有老师指出:学生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就是我们的上帝。这样的说法自然有一定的道理,教育不就是为了培养接班人吗?不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吗?只是随着学生在学校管理者眼中逐渐放大放大之后,老师却在不经意间淡出了他们的视线,甚至成了隐形人,退到了视而不见的位置。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呼声此起彼伏的今天,听到“学生第二”这样一种另类声音,我们自然会倍感讶异。
提出这一观点的正是山东市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从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到教导主任、校长到现在的教育局局长,他在管理的岗位上工作了二十多个春秋,对于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有了很多深层次的思考,《学生第二》一书就是他多年实践的智慧结晶。一直以来,教师都承担着“红烛”、“人梯”的角色,在学生的背后默默付出,默默奉献,不为管理者所关注,似乎教师就应该是没有七情六欲的神,不会为柴米油盐而犯愁,不会有孩子发高烧父母需照顾,不会因为开不完的会议、写不完的计划、教案、作业批改记录、教科研手册以及听课、评课等等等等的劳作而感到身心疲惫。在大家都在向老师提要求的时候,李希贵老师却认为,在学校管理者心目中,应该是教师排第一,学生排第二。李老师敢说出这样的话来,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话一定会受到一线老师的高度欢迎。在细细阅读整本书之后,我明白李希贵老师之所以把“学生第二”作为书名,只是想告诉每一位教育管理者,关注学生应该从关注老师开始。而反观现今我们的管理者,则更多的是在眼花缭乱的“新理念”前迷失了自我李老师在文章里谈到了一些知名企业的管理经验:世界第三大旅游管理公司罗森柏斯国际集团老板豪尔认为,从长期来看,不愉快的人提供的只能是不愉快的服务,当公司把员工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员工自然会把顾客放在第一位。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应用到教育领域,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时,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学生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是依靠教师去实现的。对校长来说,教师就是实现学校教育理想的天使。很多时候,教育局把压力转嫁到学校,学校又把压力转嫁到教师,教师又把压力转嫁到学生,在这里面,没有人文关怀,没有幸福感,有的只是分数、升学率。诚然,有时压力确实是动力,可对一个从事着塑造人这一崇高职业的学生来说,如果他的动力不是来自于热爱,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这样的塑造,其结果必定是十分可怕的。有的教师因为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评价问题而影响了情绪,消极怠工的不说,严重的还把学生当作了出气筒,我也是耕耘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对此也深有体会,要是今天受到领导批评或是有什么不如意,则对学生就是横竖看不顺眼,一些鸡毛蒜皮的小缺点也会被提升到道德品质的高度而横加指责。听到学校管理者能把教师摆在第一的位置上,实在是令人惊喜。
“教师第一”不仅仅是李老师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号,在李老师的书里,我看到的许多事例都是这一理念指导下的具体实施。在他还是高密四中的校长时,他就努力使每一个教职员工感觉自己是最重要的。考虑到有些青年教师对老教师的过去知之甚少,让老教师有失落感,李校长在教师节庆祝活动时把活动主题定在“尊重默默无闻的劳动者”,请全市最好的书法家给那些老教师赠字,让他们也能感觉到自己是多么重要,多么被需要。每年一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他都鼓励老师对学校工作提出自己的设想,还对老师们上交的提案进行评选,提案一旦被采纳,不仅可以获得奖励,还实现了老师成为重要人物的愿望。在他任职的学校里,每一个人都会感觉自己是学校不可或缺的,就连一个普普通通的锅炉工人,也曾因工作踏实获得过学校颁发的“孺子牛”奖。为了让老师们消除后顾之忧,他从物质生活上关心每一位教职员工,为解决入托难问题而建立了高标准、高质量的幼儿园,为解决住房问题新建和翻修房屋3120平方米,还为12对两地分居的教师联系调动,使8对青年教师喜结良缘„„生活问题解决了,他又努力满足教师在精神上的需要,在事业上为每一位教师铺设成为英雄的台阶。他让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确立实现自我的目标,实现自我的具体措施,学校努力提供帮助,把教师的个人发展愿景和学校发展愿景结合在一起。
迷茫时,送上一盏明灯,照亮你的前程。自卑时,化作一股春风,吹散你心头的疑云。自负时,凝为一场冷雨,润湿你心中的幻景,飞扬的生命在碰撞中鲜活。我想,这就是学校管理者所需要扮演的角色吧!
第二篇:《学生第二》读后感
(通用)《学生第二》读后感15篇
《学生第二》读后感1
李希贵校长的《学生第一》很有名,是非常好的德育活动指导手册。《学生第二》先于《学生第一》出版,书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名校长,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学生第二》就是李校长的回答。
刚走上挂职副校长的岗位,对管理工作有诸多疑问,正是李校长的这本书让我茅塞顿开。教育的复杂源于人的复杂,教育管理工作的复杂同样源于管理对象的复杂。教师具有知识分子的显著特性,如有较强的怀疑批判精神、比较清高、追求自由、情感丰富、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愿望等等。结合这本书,反思自己的教育管理工作,有如下心得与教育伙伴们分享:
收获一,管理者要明确位置,校长不是官,是要有担当的教育领路人。
都说位置决定思考,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都要认真思量自己所坐的位置。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的追求。可是,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作为学校管理者,有没有认真去看看生活在学生中间的老师们,他们喜爱自己的校园吗?他们从工作中感受到幸福了吗?没有幸福的教师,何来幸福的学生。没有教师的美好人生,何谈学生的美好人生。
校长不是官,校长是学校的领路人,带领教师打造自己的幸福教育生涯,让教师用自己的幸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如李校长所在的潍坊一中工会,把教师节工会庆祝活动的主题定为“尊重默默无闻的劳动”,由此引申出许多活动:请全市最好的书法家给30年教龄的老师赠字;让青年教师了解老教师的经历,看到老教师们兢兢业业的教育生涯,对青年教师也是种引领。让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是感受到幸福的开始。
校长不是官,校长是学校文化的播种者,每个制度、每项活动、每个决策、每次公开发言,都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步。如潍坊一中新校建设没有举行开工典礼或者奠基仪式,而是把省下来的钱建造了一座小型学生活动中心。学校管理者的做法明明白白告诉老师、学生和家长,学校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是学生的利益。
校长不是官,校长是有大担当、大胸襟、大智慧的管理者。当家长怒气冲冲地来找你,你是怒气冲冲地找老师对质训话,还是安抚家长,私下里再来与老师平和沟通。你能否告诉你的中层,有点子大胆干,出了问题我来担。你能否在学校出现重大问题时,敢于对全校教师做检讨,说一句我也有责任。现在的潍坊一中校史馆里,还有李希贵校长当年亲手写的一份《检讨书》。正是有这样敢担当,能够与教师站在一起的校长,才能有团结的教师团队。
收获二,管理者要重视民意,给教师选择的机会,营造民主的氛围。
从1995年至今,从企业管理中的.“厂长负责制”延伸出来的“校长负责制”已经落地生根发芽数年。在现代社会呼唤人性化,呼唤民主平等的大环境下,校园必须是民主的校园。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打造民主最好的阵地。重视教师的提案,真诚地回复提案,让教师参与制度的修订,把选择的权利交到教师手上。有了民主,就有了让步,有了妥协,一旦给予大家充分的民主,集中就显得特别有力量。
在工作中,通过一件小事,我感受到了教师有了选择之后的改变。每学年开学后,都会安排教师执勤,保障校园安全。一直以来,都是政教处在了解教师们的课表后统一安排。政教处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尽量把老师们安排到课较少的那一天。即便是这样,也总是有个别老师不满意安排,而且大部分老师执勤的自觉性较低。在新学期开始,政教处就改变做法,列出执勤岗位和要求,请老师们自由申报执勤岗位,同时可以报两个。学校最后统筹的原则是,尽量满足大家的第一选择,优先调剂第二选择,最后实在无法协调,就照顾年龄大的教师。老师们开始自主申报岗位,最后学校进行协调,只有两位老师在进行私下沟通后,调整岗位,其他二十多位老师全部按照第一、第二选择安排执勤。这是管理工作中的一件小事,可是当给了老师选择的机会后,老师们对于执勤的自觉性确实提高了。有位老师笑称:“这是第一志愿,当然要愉快的接受了。”给予选择,就是营造民主的氛围。有了民主,就有了教师工作的热情,有了教师的自由呼吸和主动发展。
收获三,管理者要提出共同愿景,为大家带来希望之光,同时将教师的“个人愿景”与“共同愿景”有机结合。
拿破仑说,一个领导者就是一个希望经销商。这个希望,在一个团队中,既包括团队的,也包括个人的,即“共同愿景”和“个人愿景”.作为管理者,如何为教师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可以靠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高密四中将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质量、队伍建设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划,提出了学校明确的奋斗目标,而且把奋斗目标分解到每一个岗位。经过教代会的民主力量反复论证,最后写进了教代会报告中。在这个过程中,高密四中的老师都不自觉地估算着自己负责的工作与学校共同愿景的距离。老师们反复论证学校发展目标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齐心协力的过程,思想的工作做通了,行动自然也步伐统一。
而对共同愿景的真诚关注往往根植于个人愿景。激励老师实现共同愿景的基础,就是激励他完成自己的个人愿景。教师是一个有着强烈自我实现愿望的群体,为了实现个人愿景,他必当全力以赴。借用费孝通老先生的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自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每个人都开始自我实现,那学校必定会高速发展。
李希贵校长的书里,有教育管理的理论,也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对管理者如何对待教师,如何把握管理工作的平衡,很有裨益。管理者时刻清楚自己的位置,重视民主,传递希望,帮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教育大地上,安安静静读书,认认真真教书,从容收获职业幸福。
谢谢李希贵校长能用文字分享自己的管理实践经验,能从事教育工作是我的光荣,能读到这样的好书是我的荣幸,能有所收获并指导实践,是我的追求!
《学生第二》读后感2
刚拜读过李希贵大师的学生第一,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至上”,为什么又提出“学生第二”呢?若“学生第二,那谁第一,难道是教师?”这似乎有些不合常理的书名,激起我的好奇,于是我迫不及待的一直读下去,越看越感动,感动于李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感动于他的学校管理模式,感动于教师可以这样对待。
作为一个学校的经营者他是的,不寻常的。在这本书中他大篇幅引证企业管理经验,这位教育管理专家,善于借助他山之石,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管理实践中。本书简直就是学校管理企业化、市场化的讲座,我看到了一连串的知名的企业:麦当劳、摩托罗拉、伊顿公学、也看到了崇拜的人名:比尔·盖茨、松下幸之助、高尔等等,读到了一个个生动的企业运营成功事例,通过对企业管理的成功借鉴,我们所受的启迪是多方面的,比如他们做的“希望经销商”管理下的在学校里四处转悠找活干的维修工人,能提前一两个小时来学校等待就医的校医等。这就是一个校长管理学校的智慧与艺术,值得我们好好地去。
对待教师他也是很有自己的方法,他深知只有让教师有了幸福感,他们才能更好的投入教学中去,“学生第一”才能更好的实施。李希贵老师谈到,要真正落实“学生第一”,必须先“教师第一”;他说:只有“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为本”、“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目标。李希贵老师举例说:“豪尔认为,当公司把员工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员工就会把顾客放在第一位。同样,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一位老师,当他的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被社会认可的问题等都不成问题了,他们自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生的身上。学生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是靠教师去实现的,在校园里,在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同时,才能保证学生的幸福成长,由此看来,“教师第一,学生第二”这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绝不是哗众取宠。并且对教师的关注,不光是物质的'待遇,更重要的是精神,于是就有了“功勋教师”、“我最戴的老师”、“孺子牛”等各奖项的评选,年满30岁青年的牌匾,庆婚和庆寿活动,免费的生日午餐,教职工子女的春节礼品等等,关心尊重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古人云“教学相长”,学校教育的最终方向是促进人的合谐发展,校长树立了“教师第一”的思想,教师自然就拥有了“学生第一”的心态,制度强调了“教师第一”的观念,教师的专业成长所转化成动力自然就能带来“学生第一”的效果……
对于学生李希贵老师要求多一些衡量学生的尺子。他们学校曾经开展过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甚至有一年,他们开发出近200个奖项。事实证明“尺子”越多,好学生也越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成果。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学校,我们往往只看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各种长处,让一些有特长的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优点,便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打消了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如果能够找出他们的亮点,我想对于他们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第二》是李希贵多年实践的结晶,他告诉我们学校的管理者要善待教师,教师才是第一位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如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才能保证学生健康、幸福的成长。
《学生第二》读后感3
早就听说过李希贵校长的这本书了,近日终于有幸拜读。这是一本教育管理随笔的书,朴实的文风,务实的做法让我如沐春风,我一气呵成地将它全部读完,并且做了几点思考。
1、建设民主的课堂。李校长用一个事例来阐述这个观点。在课堂上,老师们都已经习惯采用“举手”、“起立”才能发言的规矩,这有利于教师控制课堂教学的秩序、不至于轻易打乱课堂教学进程。可是站在今天的新课程的视角来审视,我们会发现,老师设置的关卡越多,越是在削减学生发言的动力。我们不是常常慨叹学生张不开口吗?为什么不给他松绑呢?听着李校长的反问,我联想到自己在课堂上,也反对大家七嘴八舌,没有规矩地乱说,可是一旦让大家举手,大家就都不说了,为此自己也苦恼过。现在想来,没有必要去看中一个小小的阻碍学生的规矩,我们真正要看中的是学生发言的质量和数量,这才是教学的实际意义。
2、降低管理成本。在这本书中有篇文章就名为《降低管理成本》,说做什么事都要考虑到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如开会成本=每小时平均工资的'3倍×2×开会人数×会议时间(小时),所以会议要少而精,节约被管理者的时间,提高管理的效益。再如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必须凭考察报告才能报销差旅费,扩大受益面,考察活动才是最“合算”的。还有一个就是教科研工作,给大学当实验基地,为教科研部门承担实验课题,花最少的钱,构建自己的智力背景,实施低成本提高。从这点上,让我更钦佩李校长了。公办教育不是盈利的单位,但也要考虑它的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盈物质上的利,但要盈智力、时间、能力等上的利,要想方设法地多盈利。
3、说说不能“而已”。看到文章的标题时我就觉得很新奇,因为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思维或习惯做法,很多话真的只是说说而已。但文章中介绍了几则国外的小故事,一下就体会到他们对“说出去的话”的慎重,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观,这点倒还真地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第二》读后感4
当初次看到《学生第二》这本书时,我就被书的题目深深地吸引了,既然“学生第二”,那么谁第一呢?读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当然是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时代,这个概念无疑是很有冲击力的,的确,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因为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本书作者在几十年间由一位普通的语文老师、班主任,逐渐踏上教导主任、校长职位,并成为教育局主任,我想这和他喜欢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去审视教育,善于跳出教育看教育,擦亮了第三只眼睛有关,当然也和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无限热衷有关。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正如书中所说“一位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所以老师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但是,有多少人能想到老师的作用是如此重要呢?文中列举的几个例子感触颇深,一位心情不好的老师怎能上好课呢?所以有时觉得做老师特难。
李老师认为:当强调学生在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因为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没有压力不行,仅有压力不够”对一个从事着塑造人这一崇高职业的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动力不是来自于热爱,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这样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在教师没有感到幸福的校园里,学生还能体会到幸福吗?只有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才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学生第二”,就意味着教育或者学校应该首先关注的是教师,因为学生的健康、学生的幸福、学生的成长……是以教师的健康、教师的幸福、教师的成长……为前提条件的!痛苦的教师哪怕要给予学生瞬时的幸福感都是极为困难的,倘若这种痛苦感不幸演变为职业的生态,那是教师的不幸,更是学生的不幸。有人会说,教师作为教育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必须无条件地保证学生的幸福成长。教师毕竟也是“人”啊!
“教师第一”是相对于管理者来说的,而学生第一,是相对于教师来说的.,一切教育资源的建设,为的是服务于学生,为的是学生的发展。作者说“让教育资源流动起来”,这该成为我们每个教师的共识,而不仅仅是管理者的决策。教育资源的真正“流动”还得靠每一位学科教师。我们是否可以让把美术课堂也适时地移个位,去美术室感受一下艺术的氛围,去校园写生,甚至走向社会这个大课堂;我们是否可以更多地让学生走进科学实验室,让学生更多体验实验与探索的乐趣……
教育主管部门在我们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投入上,最近两年“大方”多了,学校的各室也已建立起来,面对这些资源,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起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是我奋斗的目标。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可以获得成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还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这种良好的习惯可以影响教师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学生第二》是作者二十多年实践的结晶,他告诉我们学校的管理者要善待我们的老师,教师才是第一位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才能保证学生健康、幸福的成长。
《学生第二》读后感5
刚拜读过李希贵大师的学生第一,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至上”,为什么又提出“学生第二”呢?若“学生第二,那谁第一,难道是教师?”这似乎有些不合常理的书名,激起我的好奇,于是我迫不及待的一直读下去,越看越感动,感动于李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感动于他的学校管理模式,感动于教师可以这样对待。
作为一个学校的经营者他是成功的,不寻常的。在这本书中他大篇幅引证企业管理经验,这位教育管理专家,善于借助他山之石,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管理实践中。本书简直就是学校管理企业化、市场化的讲座,我看到了一连串的知名的企业:麦当劳、摩托罗拉、伊顿公学、也看到了崇拜的人名:比尔·盖茨、松下幸之助、高尔等等,读到了一个个生动的企业运营成功事例,通过对企业管理的成功借鉴,我们所受的启迪是多方面的,比如他们做的“希望经销商”管理下的在学校里四处转悠找活干的维修工人,能提前一两个小时来学校等待就医的校医等。这就是一个校长管理学校的智慧与艺术,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学习。
对待教师他也是很有自己的方法,他深知只有让教师有了幸福感,他们才能更好的投入教学中去,“学生第一”才能更好的实施。李希贵老师谈到,要真正落实“学生第一”,必须先“教师第一”;他说:只有“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为本”、“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目标。李希贵老师举例说:“豪尔认为,当公司把员工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员工就会把顾客放在第一位。同样,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一位老师,当他的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被社会认可的问题等都不成问题了,他们自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生的身上。学生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是靠教师去实现的,在校园里,在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同时,才能保证学生的幸福成长,由此看来,“教师第一,学生第二”
《学生第二》读后感6
9月30日,我在学校图书馆找到安昼安子所写的《第二代魔女的芳香配方》这本书,于是,我先构思好,再用两张心得纪录纸,将书中大意和个人心得在学校的读书角完成。接着,从图书馆回到教室后,一直到放学回家后,晚上就寝前的时间。那一天,我几乎除了吃晚饭的时间外,都沉醉在要将这本书的内容,用四格漫画的'方式 表现出来,如文章附图所见。并将这本书心得内容稍加整理,跟大家分享在接下来的文章段落中。
在特巴丝庄园里,有一位聪明又可爱的女孩—嘉利德,因为爸、妈去外地工作,所以嘉利德非常孤单,一开始大家都把嘉利德当作是外人,也因为嘉利德的认真与不斤斤计较的态度,让大家慢慢接受她。
嘉利德虽然没有魔法,但因为她拥有善良的心,使那本神奇的书,可让她变有魔法。看完这本书后,让我体会到,爸、妈不在身边,会很孤单,但嘉利德不但振作了起来,也没有灰心。因此觉得应该要自己独立,不要太依靠大人,才不会很胆小,这一点是我须要改进,并向嘉利德学习的。
《学生第二》读后感7
当初,因为自己刚当班主任,缺乏经验,心里不踏实,很想了解一些关于教育的理论知识,于是去书城挑书,以求心里的一丝慰藉。因为书多,挑得我眼花缭乱,低头休息之际,《学生第二》印入眼帘,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是应该把学生放在第一吗?学生是主体啊!它的书名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很想了解书的内容。于是,伸手挑出这本书,就这样我走进了这本书,虽然只是每天晚上睡觉前翻一翻,但李希贵校长对教育“睿智”的思考让我感叹,他对老师的理解让我感动,他的说话艺术让我惊叹,他渊博的学识让我折服。
这本书主要是从教育管理的方面来记录李校长的心得体会。共有9辑。第一辑是经营学校文化,第二辑打自己鲜明的旗帜,第三辑在校园里创造市场,第四辑让资源流向哪里,第五辑学会重点思考,第六辑在校园里创造市场,第七辑换汤不换药,第八辑做希望经销商,第九辑共同走过。
我就粗浅地来谈一下我读书后的几点感受。
一、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书中李校长举了几个案例来体现:学校里的图书管理员是一名老教师,在青年教师渐渐变多,对他又不了解,都当他是普通的图书管理员,被冷落了的时候,这位教师开始闷闷不乐,服务态度也开始不那么“和蔼可亲”了。校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想出了办法,找了最好的.书法老师和最好的表字师傅,在教师节赠与写有“三朝元老”的字匾,让这位老教师心里充满温暖,重新变得“和蔼可亲”。杜威说:在“人类多有的冲动中,以‘希望成为重要任务’的欲望最为强烈”。 其实,我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希望被得到重视。作为一名老师,在学校被重视了,老师才有动力竭尽所能地付出自己的心血,如果一名教师一直默默无闻地贡献自己,却得不到学校任何一句肯定的话语,我想任何一位这样的教师在这种情形下都会被现实浇灭所有的教育热情。
虽然说,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年龄差距,但心理方面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只是我们不善表达罢了,学生希望被老师重视,其实,教师也同样希望被得到重视。教师重视自己了,教师自己才有热情进行一些日常教学。教师有了热情,孩子才会喜欢上教师的课堂,喜欢上学习。试想,如果一个不重视自己的教师,让他如何去重视学生?这个道理,就如同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如何去爱别人。只要我们有了重视自己的心理,我们才会在课堂上充分展现我们的热情,或给予学生一个微笑,或轻抚学生的头,或给学生一句简单的问候,或找学生简短地谈谈话。这些虽然都是一些简单的活儿,但都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被重视了,学生有了这种心理,才更有激情去奋发学习。所以,教师重视自己了,也就是在重视学生,疼爱学生。
二、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李校长说,在他的学校有18个班级,平老师的教室最干净,地面几乎是白的。他就向平老师取经,平老师给他讲步骤,他听了觉得很简单:跟扫自己的家一样嘛,简单!后来他也照着做。经过一段时间后,李校长去比较两个班的地面,一个白的,另一个还是黑的。从这件事情联想到自己,我要学平老师学习的何止是怎么打扫那么简单,贵在向平老师学习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的精神。扫地,多么简单的一件事,但真要每天这样认认真真地打扫,这就难了。我对我自己的坚持力不敢恭维,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我经常干的事情,虽然说这种事情做起来比较简单,但越简单的事要把他做出色就越难。其实在我们学校,这样的教师很多,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很多老教师在学校教了几十年的书,带过那么多的学生,对于 教育事业却一直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几十年如一日。认认真真教一年书很简单,就像我们新教师,刚走上讲台,新鲜、热情,认认真真教几十年书才叫不简单。
三、从哪里寻找教育的力量。
在读师范时,一直认为就“教师是最神圣的职业”,走上讲台后才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别。面对后进生,当你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还是不理解的时候,让人沮丧;面对个性张扬的学生,又显得手足无措。对此,许多老师茫茫然进而愤愤然。我觉得唯有充实自己--多看书,可以是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教育书籍,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看的散文,小说等等,让自己从书中去寻找力量,从而客观冷静地去面对事实,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处事。
四、学生第二。
老师都是为学生着想,什么都一手抓,特别是班主任,什么都要去管,抓到最后自己么痛苦,学生也越来越漠然。长年累月,学生成了出气筒。所以学生第二有道理,为了“可持续发展”把学生放第二,有利于学生和老师的身心发展。
《学生第二》读后感8
一位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
一拿到这本书时,感到很新奇——《学生第二》!不是学生第一吗?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吗?怎么成了第二了?
带着一份好奇,一份新鲜,我认真地阅读了每一篇文章,被文章中所展示出的人的智慧、真诚和细腻所感动,同时也被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才气,锐气,大气深深折服。只有“不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的人”才会有如此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目标。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可这一切是通过教师来完成的,正如文中所说“一位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所以老师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但是,有多少人能想到老师的作用是如此重要呢?文中举的几个例子深有感触,一位心情不好的老师是上不好课的,所以有时觉得做老师特难,所以文中最后一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我们今天的学校管理者都应该善待我们的`老师”真是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能如此深刻地了解教师,参透教育的人目光是深邃的,思考是充满智慧的。
“终点思考”让一个已经是两个孩子妈妈的杨澜以内涵和气质赢得观众,让一位校长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张扬了教学个性,由此培养了有个性的学生,带动了整所学校的发展,也成就了他自己。
曾经对高密一中的学生忙于“为四十岁做准备”而困惑,今天明白了如果你打算“不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那你必须“学会终点思考”。于是我问自己:“我终点思考了吗?”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我总是只顾眼前,很少考虑多少年后我想干什么,达到什么程度,要完成些什么……因为总觉这是很遥远的事情,想来也无用。
生活也是波澜不惊,不想后退,也不图进步,更不想做出什么惊人的事情来,真是平淡而又知足,正如文中所说“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不是迟迟不肯出发,就是出发之后中途又犹豫不决,或者眼瞪眼地看着时机与自己交臂而过,永不再来”。我想,为了将来不留不太多的遗憾,为了自己有更多的进步,还是要“学会终点思考”。
“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是我追求的目标。有人说“优秀是一好习惯”,而好的习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培养一个
好的习惯决非易事,而能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一个好习惯,也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许只有不是一般的人才能做的到,只有那些不想做一般的人才能做的到,如李局长,他总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用自信“打自己鲜明的旗帜”,从容做好每一件事,“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大胆创新,不断实践,最终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也属于教育的天空。在我为其深深折服的同时,我也想不管有多难,我都会尝试去“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我诚挚的相信,生命是一连串的企图与失败,只有在偶数的机会中,我们才能体验到成功,最重要的是继续尝试”,我想,这既是李希贵先生从教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其成长为著名教育家的法门,也是其“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的人生轨迹。在其精神的照耀下,我一定会把“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牢记在心,然后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不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
《学生第二》读后感9
当今社会好象有点“黄世仁怕杨白劳”,意思是说讨债人怕还债人;“老师怕学生”。这使一个从事教育工作三十三年多的我,不说老将,老兵吧!头有点晕。读了李希贵著的《学生第二》后神又有点清爽。
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个传统的教学常识一定要守住。对一位校长或者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在管理工作中,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与我们需要运用的手段并不是同一件事情。如果我们总是一味地盯住目标而不去思量自己的角色,说不定会闹出南辕北辙的笑话来。
学校以“教师第一”,这个传统的教学常识一定要守住。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热爱自己的学校,关爱自己的'学生,提供最优质的课。想一想我们有些学校,更多地给教师是压力。不错,压力就是动力。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另一句话,“没有压力不行,仅有压力不够”。对一个从事着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崇高职业的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动力不是来自热爱,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这样的塑造,其结果肯定是十分可怕的。
教师也,《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我说:教师是教学生做人、做事,围绕做人、做事如何教给学生知识。什么课改、培训、进修等等,都要围绕学生如何做人、做事的知识转。这个传统的常识一定要守住。一万年不会变。我们教师不用怕学生,只要我们凭良心教学生做人、做事。做人,做最好的我!做事,做尽力的事!
《学生第二》读后感10
读了《学生第二》,让我看到了李校长真实的一面,他敢于发言,敢于讲真话。记得这本书上说了这样一个案例:“在一次校长论坛上,李校长问一些所谓的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校长,假如学生和老师发生了矛盾,告到校长那里,校长会批评谁?那些校长都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批评老师。问他为什么?因为学生第一,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当先进的教育理念碰到了教师与孩子的矛盾,孩子胜!”其实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没有错,但是被一些人理解错了。经没错,念经那和尚嘴歪了。以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纠正教师没有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只知道照本宣科,全然不顾学生“死活”,认为教师才是教育的核心,学生应该完全听从老师的教诲,否则,就是学生就会误入歧途,不能成才等等。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家庭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成长,越来越需要高质量的教育,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有个性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关注孩子的个性成长了!
怎样才能更关注孩子,这是就凸显出教师的重要作用了,只有把教师的位置摆正确,把教师看成是学生人生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人,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引领孩子正确的走好人生的道路,才能让孩子真正成人。很难想象当学生和老师发生了矛盾,校长很不客气地批评老师时,老师还有什么尊严可言,别说老师一般情况下是正确的,就算是错误了,教育方法不正确了,校长应该毫不犹豫地站在老师这一边,这样说不是说教育不讲道理,而是教育的大方向不能变,因为我们是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自古以来,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而一个没有人格尊严的人怎能让学生信服你,一个不分青红皂白就被校长批得体无完肤的人,说出的话还有什么值得相信。教育不是做生意,学生更不是我们的上帝,尽管教师确实是由学生养活的,一旦老师沦落为商场里的售货员,学生凌驾于老师之上成为了上帝,请问,你见过一个普通的大众给上帝上课吗?你见过售货员跟顾客传授人生观价值观吗?我们是教育者,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你必须要他知道,什么是黑,什么是白,什么叫尊师重道,什么叫天高地厚。社会中是有地位阶级的不同,买卖关系的产生,但在学校,你必须学会遵守纪律,尊重老师,遵守规则,学会感恩。教育不是做生意,师生之间也不是买卖的交易关系,而是有关知识道德理想真情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至纯无比,这种关系与社会不同!
《学生第二》读后感11
充满无限的好奇拿过《学生第二》这本书,怎么读完《学生第一》了,还会有《学生第二》呢?作者李希贵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呢?学生究竟是第一还是第二呢?带着好多疑问,我开始了阅读。而这一读就一发不可收,一连几天,我什么都没有做,整天抱着书读读、画画、写写。今天,终于把它拜读完了。整理了一下思绪,读后的感受很多。
书中好多事例都彰显了管理的艺术。作者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去审视教育,使教育呈现别样的局面。玟琳凯化妆品公司的老板玛丽。凯买断了凯迪拉克汽车公司中粉红颜色的小汽车,专门配发给表现突出的员工;拿破仑在军营中走动,叫得出手下全部军官的名字……这一个又一个事例告诉我们:管理真的是一门了不起的,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在学校里如何让老师有被尊重、被认同的感觉?如何让老师获得源源不断的内动力来从事教育工作呢?这是需要学校领导深思和践行的。因为学校发展的主体是教师,离开了教师学校何谈发展?
“不要混到划船的队伍中去”,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越级,不包办,教师的.事情不能校长做,校长的事情不能教师做。领导不一定是最聪明的、能力最强的人,但一定是心胸最宽广,最有远识的。领导的一句:“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看似简单,却看出了领导的智慧。这句话会引起下属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会有更多的方法出现,使下属越来越聪明,避免了依赖的心理。简单的一句话,看出了管理者“懒惰”的智慧。管理真是一门伟大的艺术。
书中作者在工作时的好多做法都给了我启示。学校文化的打造、经营需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人人都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校园是所有教师智慧的结晶,这样形成的校园文化建设会内化成每一位教师生命成长的动力。作者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我很赞同,我们不能把教师看成是蜡烛、春蚕、铺路石等一类悲情角色,教育的真谛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幸福成长的过程,而不是牺牲了一方造就另一方的苦情剧。作者努力在学校创造条件、营造氛围,铺设台阶,从物质生活上关心每一位职工,在事业上为每一位教职工铺设成为英雄的台阶。他为教职工提供“生日午餐”,为职工子女发放节日礼物,为教师开设“教师成果展厅”……这种种做法无不看出作者对教师的尊重和关爱。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每个人都找准了自己的坐标,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光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下工作,老师的职业幸福感永远不会远离,每一位老师的人生都将绽放光芒。
读到了这些,我才渐渐地明白,《学生第二》想要传递的是在学校里永远不要忽视学校的主体——教师。从这个角度看,学生应该放在第二,而在学校和教师的眼中,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所以《学生第二》的提法并不矛盾,它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一定不要把教师丢弃。从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我们永远要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使教师在被认可、被尊重的同时,在爱的土壤里去播撒爱,在自由的园地里生长爱,这样教育的春天才会永驻。
《学生第二》读后感12
读完《学生第二》这本书后,李希贵校长给我留下的印象。
书中收录的很多教育随笔都与他任校长期间的经历有关。虽然他是站在一个校长的角度来写的,但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却深深触动了我这个工作在一线教师的心灵。
每个学校中总有一些老教师、老职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一种感受不到自己重要的情绪总是笼罩着他们的心灵,没有阳光、没有鲜花、没有掌声的生活使他们没有办法对工作热情,也没有办法对别人“和蔼可亲”。李希贵校长积极想办法,借教师节,开展了“尊重默默无闻的劳动”为主题的活动,请全市最好的书法家给30年教龄的老师赠字;重视每年一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评选教职工代表中的优秀提案;让收发室的退休教师代表学校向到访家长介绍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情况……每一个举措都用心良苦,都指向着“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一管理思想。
作为一名班主任,总感觉班里缺了一股凝聚力,总有一些学生对班级事务漠不关心,班级常规扣分,与己无关;地上有废纸,懒得去捡……
读罢《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一文,我似乎找到了缘由,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是在老师的一次次唠叨,一遍遍重复中形成的,而是在活动中、实践中自然产生的'。如果老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独一无二、缺一不可的个体,委以每一个人重要的岗位,给其具体的职责,我想他才会找到主人的感觉,整个班级才会凝成一股劲。我似乎看见了黎明前的曙光。
学生第二,从一个校长嘴里说出这句话,好像有悖常理,甚至不可思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地位,学生的利益应该摆在第一位才对呀。读完《学生第二》,你一定会改变想法的,在校长眼中,教师才是首位的占有者。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教育者不懈的追求。可是,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如果教师带着满肚子的怨气、怒火走进课堂,学生一个个噤若寒蝉,哪有幸福可言?如果教师带着学校施加的压力而非出于自身的热爱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怎能唤起学生的主动性与热情?
所以,在李校长眼里,教师第一。
本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独到新颖的观点,如《无中生有》《学会终点思考》《差一点儿与多一点儿》。厚积而薄发,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不间断地读书、思考,让李校长能跳出教育看教育问题。
《学生第二》,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好好研读。
《学生第二》读后感13
不是学生第一吗?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吗?怎么成了第二了?单说这本书的书名,便是对当前教育界“学生至上”热潮的一声棒喝。我们喊了那么久的学生第一,而学生的生存状态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好转,却是因为“为了孩子的一切”这句话书包便得越来越重,上课的时间越来越长,不喜欢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口号喊得很响,落到实处时还没等落地便蒸发掉了。所以我更敬佩李希贵老师,因为书中第三页中的那个小例子,还有那四个字“实实在在”
带着一份好奇,一份新鲜,我认真地阅读了每一篇文章,被文章中所展示出的人的智慧、真诚和细腻所感动,同时也被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才气,锐气,大气深深折服。只有“不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的人”才会有如此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目标。所以喜欢,并不是书里的语言有多优美,论述有多深刻,而是通过这本书我们能看到作者怎样脚踏实地地改变着他周围的教育现实。
在一切以“以人为本”为先进理念的当今社会,“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一句话无疑是对教育人本化的高度的经典的概括。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奉其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最终的追求,无人有疑义时,我手头却捧着一本《学生第二》。“学生第二,那谁第一,难道是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至上”的高呼声中,谁敢提出“学生第二”?这似乎有些“叛逆”的书名,激起我的好奇。封面上一段浅灰色的,小得几乎看不清的文字——“一个时期以来,有不少似是而非的东西确实给我们的许多校长带来了思想上的混乱,以至于使他们战战兢兢地面对着眼花缭乱的‘新理念’而迷失了自我,在一些学校里,看起来,他们是在直接服务于学生了,似乎把着眼点也全都放在学生身上了,但是他们却往往很不理智地抛开了教师,我们需要反思,当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十多年,忙忙碌碌的教师生涯,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相信也同样困扰许多同行。就这样,我开始读这本书。没想到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感动,感动于作者的教育教学理念,感动于作者的学校管理模式,感动于学生可以这样教育,感动于教师可以这样对待,感动于学校可以这样管理??“谁敢,就赢!”再次被证明为真理。
“谁敢”?此书作者李希贵。李希贵,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历任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等职务。
“敢干什么”?敢于提出“学生第二”(此话意思:对于一位校长或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敢于创新性地经营学校文化,敢于打出自己鲜明的旗帜,敢于张扬教学个性,敢于将教育改革的雷区——教师聘任制改革演绎成没有“压力”的改革??因为他——李希贵敢,他赢了,赢得一次又一次漂亮的“战果”。
“谁敢,就赢!”他敢,他就赢。他还赢得了无数读者。读完此书不得不被作者具有的现代教育意识,现代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所吸引;不得不被作者的决策能力,理解他人和与他人沟通、交往的能力,指挥、组织、协调的能力,学校经营和公共关系的能力,反思与探索研究的能力所折服。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校长要做“整个的校长”,不做“命令式校长”。“整个的校长”,就是校长的一种整体形象和气质。现代教育管理理念提出“校长职业化”,这就意味着大、中、小学校长应当成为像法官、律师、医生那样的社会精英人才,成为教育管理专家,成为专家型的校长。或者说,校长要努力追求成为教育管理专家,把专家型校长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从作者身上充分体现了一个现代校长发现学校教育、管理中问题的敏锐性和判断力;处理问题的机智;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和管理时机;具有吸引人、影响人的形象和魅力。这就是一个校长管理学校的智慧与艺术。
“谁敢,就赢!”他敢,他就赢!这样一个校长不仅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感动,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教育的新希望。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可这一切是通过教师来完成的,正如文中所说“一位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所以老师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但是,有多少人能想到老师的作用是如此重要呢?文中举的几个例子深有感触,一位心情不好的老师是上不好课的,所以有时觉得做老师特难,所以文中最后一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我们今天的学校管理者都应该善待我们的老师”真是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能如此深刻地了解教师,参透教育的人目光是深邃的,思考是充满智慧的。
强调学生为主体,学生为中心的时候,确实我们也要考虑到把教师放在什么位置,李老师认为:当强调学生在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因为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没有压力不行,仅有压力不够”对一个从事着塑造人这一崇高职业的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动力不是来自于热爱,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这样的结果是可怕的。在教师没有感到幸福的校园里,学生还会好到哪里去呢?当你做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之类的噱头以后,随之而来的是怎样把豪言壮语变为现实,这才是教育的本质。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才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说“学生第二”,就意味着教育或者学校应该首先关注的是教师,因为学生的健康、学生的`幸福、学生的成长??是以教师的健康、教师的幸福、教师的成长??为前提条件的!痛苦的教师哪怕要给予学生瞬时的幸福感都是极为困难的,倘若这种痛苦感不幸演变为职业的生态,那是教师的不幸,更是学生的不幸。有人会说,教师作为教育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必须无条件地保证学生的幸福成长。这样说,无异乎把教师神化了。
“终点思考”让一个已经是两个孩子妈妈的杨澜以内涵和气质赢得观众,让一位校长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张扬了教学个性,由此培养了有个性的学生,带动了整所学校的发展,也成就了他自己。
曾经对学生忙于“为四十岁做准备”而困惑,今天明白了如果你打算“不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那你必须“学会终点思考”。于是我问自己:“我终点思考了吗?”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我总是只顾眼前,很少考虑多少年后我想干什么,达到什么程度,要完成些什么??因为总觉这是很遥远的事情,想来也无用。 生活也是波澜不惊,不想后退,也不图进步,更不想做出什么惊人的事情来,真是平淡而又知足,正如文中所说“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不是迟迟不肯出发,就是出发之后中途又犹豫不决,或者眼瞪眼地看着时机与自己交臂而过,永不再来”。我想,为了将来不留不太多的遗憾,为了自己有更多的进步,还是要“学会终点思考”。
“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是我追求的目标。有人说“优秀是一好习惯”,而好的习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学生第二》读后感14
《学生第二》作者李希贵是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读完此书,我发现李希贵是一个善于管理,管理中有创新的人,是一个善于创造资源、利用资源(人和空间的资源)的人;是一个有远见卓识、作风务实的人。他喜欢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审视教育,思考教育管理,这和作者曾经在企业呆过有关,也和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无限热衷才是关键所在。
中国的教育,不时会刮起这样那样的一股风。在所难免的是,许多似是而非的理论给许多管理者和老师带来思想上的混乱,在眼花缭乱的“新理念”中迷失了自我的思考和判断。“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在这些体现“学生主体”思潮冲击下,全社会、所以人把着眼点全放到了学生身上,同时却很不理智地抛开了对教师的关注。作者用这样一个故事警醒了我们:“每一位教育管理者,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老师开始。”因为学生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是要靠教师去实现的。学生第一,是相对于教师来说的,“教师第一”,是相对于管理者来说的,只有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当教师的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被社会认可的问题等都不成问题了;当教师找到专业成长的成就感了,找到职业幸福感了,他们自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学校管理者都应该善待我们的教师,这样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这样的理念和实践要形成共识,才更有利于教育的良性纵深发展,而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必然会对学生个体带来根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空间和平台。
我想,这本书无论从管理的角度,还是从教学的角度,都应该好好的阅读和思考: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关注教师,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让教师感受到“学校团队里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为“努力做一个具有自己教育教学特色的自己,培养各具特长和个性特点的学生”而努力中……
《学生第二》读后感15
这几天,难得清静。上午就拿出《学生第二》,又翻看了一天。第一次是在春节期间在热闹氛围下读。这次是安静下来再慢慢欣赏,得到的,收获得,果然不同。第一次读,只觉得这本书是写给校长们的。对于我而言,虽然也有启发,却始终无法获取作者的理念精髓。这次安静下来,才让我有机会走进李希贵老师的文字和心灵,让我看到了一位教育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领略了一个教育工作者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教育理想所表现出来的和执着。
“打自己的鲜明旗帜”、“张扬教学个性”、“学会终点思考”,李希贵老师用自己的经历在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事,如何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剥掉种种诱惑,立于不败之地。更加难得的是,他在“共同走过”中,为读者列出了给他影响最大的几本书。这些书中有我喜欢的`,也有我还不曾看过的。让我感悟到了他的豁达与细腻。
一位整天垂头丧气、焦头烂额的老师怎么能教出一群健康活泼的孩子呢?“学生第二”,相信每一位教师看到这本书都会为他的题目而感动,会为书中的文字而鼓掌。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这是我接触语文主题学习以来读到的第一本李希贵老师写的书,却被文章所表现出的智慧、真诚和细腻所打动。被李希贵老师的人格所折服,这就更加坚定了我进行主题学习的信心。
第三篇:《学生第二》读后感
《学生第二》读后感
当初次看到《学生第二》这本书时,我就被书的题目深深地吸引了,既然“学生第二”,那么谁第一呢?读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当然是教师。在 “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时代,这个概念无疑是很有冲击力的,的确,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因为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本书作者在几十年间由一位普通的语文老师、班主任,逐渐踏上教导主任、校长职位,并成为教育局主任,我想这和他喜欢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去审视教育,善于跳出教育看教育,擦亮了第三只眼睛有关,当然也和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无限热衷有关。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正如书中所说“一位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所以老师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但是,有多少人能想到老师的作用是如此重要呢?文中列举的几个例子感触颇深,一位心情不好的老师怎能上好课呢?所以有时觉得做老师特难。
李老师认为:当强调学生在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因为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没有压力不行,仅有压力不够”对一个从事着塑造人这一崇高职业的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动力不是来自于热爱,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这样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在教师没有感到幸福的校园里,学生还能体会到幸福吗?只有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
位的时候,教师才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学生第二”,就意味着教育或者学校应该首先关注的是教师,因为学生的健康、学生的幸福、学生的成长……是以教师的健康、教师的幸福、教师的成长……为前提条件的!痛苦的教师哪怕要给予学生瞬时的幸福感都是极为困难的,倘若这种痛苦感不幸演变为职业的生态,那是教师的不幸,更是学生的不幸。有人会说,教师作为教育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必须无条件地保证学生的幸福成长。教师毕竟也是“人”啊!
“教师第一”是相对于管理者来说的,而学生第一,是相对于教师来说的,一切教育资源的建设,为的是服务于学生,为的是学生的发展。作者说“让教育资源流动起来”,这该成为我们每个教师的共识,而不仅仅是管理者的决策。教育资源的真正“流动”还得靠每一位学科教师。我们是否可以让把美术课堂也适时地移个位,去美术室感受一下艺术的氛围,去校园写生,甚至走向社会这个大课堂;我们是否可以更多地让学生走进科学实验室,让学生更多体验实验与探索的乐趣……
教育主管部门在我们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投入上,最近两年“大方”多了,学校的各室也已建立起来,面对这些资源,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起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是我奋斗的目标。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可以获得成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还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这种良好的习惯可以影响教师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学生第二》是作者二十多年实践的结晶,他告诉我们学校的管理者要善待我们的老师,教师才是第一位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才能保证学生健康、幸福的成长。
第四篇:《学生第二》读后感
《学生第二》读后感
好久没有这么静下心来读书。《学生第二》是我在寒假里读的第二本书,也是继《学生第一》后读的第二本李希贵校长的书。这是一本教育管理随笔,是李希贵老师在二十多年的管理中所提炼的成功经验,是对教育的感悟。那一个个案例折射的是智慧,那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蕴含的是哲理。
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一位教师,当他的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被社会认可的问题都不成问题了,他们自然会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学生身上。用李校长的话来说,作为一名管理者,给予教师的不是压力,而是尊重和理解。不管是在高密四中还是在高密一中当校长,李校长都把教师放在首位,给予教师人文关怀,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最重要的。雨雪天,怀孕的老师可以不来上班。为年满30岁的青年教师赠送牌匾,鼓励他们在而立之年努力奋斗;为结婚20、25、30、35年的教工夫妇和男满55岁、女满50岁的教职工举行庆婚活动和祝寿活动;为单身职工免费提供生日午餐„„关心尊重每一个人,让每一个教工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作为一个大家庭成员的责任和光荣。李校长还提出了“把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随着教师物质待遇的提升,作为一名管理者,更多的应该关注教师精神上的满足。
“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有些事情看似简单,做起来也不算难,但要天天做到还真是不简单,这就需要坚持的力量。如,听课评课是很简单的事情,我们往往是听完就完了,但李校长坚持听了课一定要评课,一个持之以恒的要求慢慢变成了习惯。
“说说不能而已”。在管理中,最大的弊端就是“说说而已”。现在不少学校都有非常规范的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往往只是文本,执行过程中就大打折扣。我们大会小会对教师提了很多要求,看似“严格要求”,但教师往往不太计较和害怕这些要求,因为大多数的时候,也只是“说说而已”。
学会终点思考。李校长给了我们一个非常重要又实用的方法:一个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由终点开始思考。终点思考就是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那么要实现这一目标,我现在应该做什么,怎么行动。
“看书读书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情”。李校长在管理中的创新举措,来自于他孜孜不倦的读书和不断的反思。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我们很少静下心来读书,订阅的杂志扔在一边,图书室一年到头不知道会去几次。久而久之,慢慢甘于贫乏,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只能成为一般的人。
第五篇:学生第二读后感
学生第二读后感
(一)王晓敏
充满无限的好奇拿过《学生第二》这本书,怎么读完《学生第一》了,还会有《学生第二》呢?作者李希贵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呢?学生究竟是第一还是第二呢?带着好多疑问,我开始了阅读。而这一读就一发不可收,一连几天,我什么都没有做,整天抱着书读读、画画、写写。今天,终于把它拜读完了。整理了一下思绪,读后的感受很多。
书中好多事例都彰显了管理的艺术。作者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去审视教育,使教育呈现别样的局面。玟琳凯化妆品公司的老板玛丽。凯买断了凯迪拉克汽车公司中粉红颜色的小汽车,专门配发给表现突出的员工;拿破仑在军营中走动,叫得出手下全部军官的名字……这一个又一个事例告诉我们:管理真的是一门了不起的,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在学校里如何让老师有被尊重、被认同的感觉?如何让老师获得源源不断的内动力来从事教育工作呢?这是需要学校领导深思和践行的。因为学校发展的主体是教师,离开了教师学校何谈发展?
“不要混到划船的队伍中去”,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越级,不包办,教师的事情不能校长做,校长的事情不能教师做。领导不一定是最聪明的、能力最强的人,但一定是心胸最宽广,最有远识的。领导的一句:“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看似简单,却看出了领导的智慧。这句话会引起下属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会有更多的方法出现,使下属越来越聪明,避免了依赖的心理。简单的一句话,看出了管理者“懒惰”的智慧。管理真是一门伟大的艺术。
书中作者在工作时的好多做法都给了我启示。学校文化的打造、经营需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人人都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校园是所有教师智慧的结晶,这样形成的校园文化建设会内化成每一位教师生命成长的动力。作者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我很赞同,我们不能把教师看成是蜡烛、春蚕、铺路石等一类悲情角色,教育的真谛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幸福成长的过程,而不是牺牲了一方造就另一方的苦情剧。作者努力在学校创造条件、营造氛围,铺设台阶,从物质生活上关心每一位职工,在事业上为每一位教职工铺设成为英雄的台阶。他为教职工提供“生日午餐”,为职工子女发放节日礼物,为教师开设“教师成果展厅”……这种种做法无不看出作者对教师的尊重和关爱。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每个人都找准了自己的坐标,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光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下工作,老师的职业幸福感永远不会远离,每一位老师的人生都将绽放光芒。
读到了这些,我才渐渐地明白,《学生第二》想要传递的是在学校里永远不要忽视学校的主体——教师。从这个角度看,学生应该放在第二,而在学校和教师的眼中,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所以《学生第二》的提法并不矛盾,它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一定不要把教师丢弃。从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我们永远要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使教师在被认可、被尊重的同时,在爱的土壤里去播撒爱,在自由的园地里生长爱,这样教育的春天才会永驻。
学生第二读后感
(二)张巧明
李希贵校长的《学生第一》很有名,是非常好的德育活动指导手册。《学生第二》先于《学生第一》出版,书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名校长,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学生第二》就是李校长的回答。
刚走上挂职副校长的岗位,对管理工作有诸多疑问,正是李校长的这本书让我茅塞顿开。教育的复杂源于人的复杂,教育管理工作的复杂同样源于管理对象的复杂。教师具有知识分子的显著特性,如有较强的怀疑批判精神、比较清高、追求自由、情感丰富、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愿望等等。结合这本书,反思自己的教育管理工作,有如下心得与教育伙伴们分享:
收获一,管理者要明确位置,校长不是官,是要有担当的教育领路人。
都说位置决定思考,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都要认真思量自己所坐的位置。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的追求。可是,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作为学校管理者,有没有认真去看看生活在学生中间的老师们,他们喜爱自己的校园吗?他们从工作中感受到幸福了吗?没有幸福的教师,何来幸福的学生。没有教师的美好人生,何谈学生的美好人生。
校长不是官,校长是学校的领路人,带领教师打造自己的幸福教育生涯,让教师用自己的幸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如李校长所在的潍坊一中工会,把教师节工会庆祝活动的主题定为“尊重默默无闻的劳动”,由此引申出许多活动:请全市最好的书法家给30年教龄的老师赠字;让青年教师了解老教师的经历,看到老教师们兢兢业业的教育生涯,对青年教师也是种引领。让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是感受到幸福的开始。
校长不是官,校长是学校文化的播种者,每个制度、每项活动、每个决策、每次公开发言,都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步。如潍坊一中新校建设没有举行开工典礼或者奠基仪式,而是把省下来的钱建造了一座小型学生活动中心。学校管理者的做法明明白白告诉老师、学生和家长,学校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是学生的利益。
校长不是官,校长是有大担当、大胸襟、大智慧的管理者。当家长怒气冲冲地来找你,你是怒气冲冲地找老师对质训话,还是安抚家长,私下里再来与老师平和沟通。你能否告诉你的中层,有点子大胆干,出了问题我来担。你能否在学校出现重大问题时,敢于对全校教师做检讨,说一句我也有责任。现在的潍坊一中校史馆里,还有李希贵校长当年亲手写的一份《检讨书》。正是有这样敢担当,能够与教师站在一起的校长,才能有团结的教师团队。
收获二,管理者要重视民意,给教师选择的机会,营造民主的氛围。
从1995年至今,从企业管理中的“厂长负责制”延伸出来的“校长负责制”已经落地生根发芽数年。在现代社会呼唤人性化,呼唤民主平等的大环境下,校园必须是民主的校园。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打造民主最好的阵地。重视教师的提案,真诚地回复提案,让教师参与制度的修订,把选择的权利交到教师手上。有了民主,就有了让步,有了妥协,一旦给予大家充分的民主,集中就显得特别有力量。
在工作中,通过一件小事,我感受到了教师有了选择之后的改变。()每学年开学后,都会安排教师执勤,保障校园安全。一直以来,都是政教处在了解教师们的课表后统一安排。政教处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尽量把老师们安排到课较少的那一天。即便是这样,也总是有个别老师不满意安排,而且大部分老师执勤的自觉性较低。在新学期开始,政教处就改变做法,列出执勤岗位和要求,请老师们自由申报执勤岗位,同时可以报两个。学校最后统筹的原则是,尽量满足大家的第一选择,优先调剂第二选择,最后实在无法协调,就照顾年龄大的教师。老师们开始自主申报岗位,最后学校进行协调,只有两位老师在进行私下沟通后,调整岗位,其他二十多位老师全部按照第一、第二选择安排执勤。这是管理工作中的一件小事,可是当给了老师选择的机会后,老师们对于执勤的自觉性确实提高了。有位老师笑称:“这是第一志愿,当然要愉快的接受了。”给予选择,就是营造民主的氛围。有了民主,就有了教师工作的热情,有了教师的自由呼吸和主动发展。
收获三,管理者要提出共同愿景,为大家带来希望之光,同时将教师的“个人愿景”与“共同愿景”有机结合。
拿破仑说,一个领导者就是一个希望经销商。这个希望,在一个团队中,既包括团队的,也包括个人的,即“共同愿景”和“个人愿景”.作为管理者,如何为教师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可以靠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高密四中将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质量、队伍建设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划,提出了学校明确的奋斗目标,而且把奋斗目标分解到每一个岗位。经过教代会的民主力量反复论证,最后写进了教代会报告中。在这个过程中,高密四中的老师都不自觉地估算着自己负责的工作与学校共同愿景的距离。老师们反复论证学校发展目标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齐心协力的过程,思想的工作做通了,行动自然也步伐统一。
而对共同愿景的真诚关注往往根植于个人愿景。激励老师实现共同愿景的基础,就是激励他完成自己的个人愿景。教师是一个有着强烈自我实现愿望的群体,为了实现个人愿景,他必当全力以赴。借用费孝通老先生的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自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每个人都开始自我实现,那学校必定会高速发展。
李希贵校长的书里,有教育管理的理论,也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对管理者如何对待教师,如何把握管理工作的平衡,很有裨益。管理者时刻清楚自己的位置,重视民主,传递希望,帮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教育大地上,安安静静读书,认认真真教书,从容收获职业幸福。
谢谢李希贵校长能用文字分享自己的管理实践经验,能从事教育工作是我的光荣,能读到这样的好书是我的荣幸,能有所收获并指导实践,是我的追求!
(作者单位:洪山区武珞路小学金地分校)
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洪山教育”.学生第二读后感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五亩一中 李海锋
一、走近名家,感受思想
李希贵1980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山东高密四中做语文教师,26岁奋斗十年,36岁出任高密一中校长,38岁任高密市教委主任,42岁就任山东潍坊教育局局长,06年调教育部负责筹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07年开始出任北京市十一中校长。
当人们与李希贵接触时,很难不被他的个性所吸引。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个“特别”的人:神色严峻,却常常妙语连篇;语速缓慢、行事冷静,却对教育改革热情如火、雷厉风行。
李希贵在教师、校长、局长的三种角色变换中,人生的关键词始终如一:读书、思考、改革。
他的教育思想很多,我收集了他的一些教育管理思想。比如:
管理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
一个管理者可以用制度、规章、督导、检查来约束部下,但作为领导者,必须靠目标、愿景和激励,使每一个下属有内在的动力、有内在目标和愿景。
把最重要的事情首先干好!还没有统一的思想,宁愿放下不做。管理应当借鉴“裁缝”的做法:量体裁衣。
二、读有所获,理性教育
《学生第二》这本书主要收集了李希贵在教育、教学、管理、处事、治学等方面的经验与体会,是他从教师、校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等多个视角对教育相关问题进行了独到的论述,也是他对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和实践的思考和升华。
《学生第二》共九个章节,其中印象比较深是李希贵提出一些独道的观念,如:“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即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学会终点思考”、“让资源流向哪里”、“差一点儿与多一点儿”等。
作者源于对教育对人尤其是对教师的极大尊重,“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管理者怎么使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心去做,从心里感激每一位用心工作、用力工作的人。“尊重默默无闻的劳动”、“谁获了奖仅仅谁自己清楚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让别的人清楚”.把简单的事天天做好。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确实难以做到。因为简单还好,做好也行,天天就相当难了。所以重在坚持!
明确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干什么事就要干好事。一方面要了解自己处于什么境地,在哪里,什么时间准备干什么,是一种能力。另一方面做事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好,要做就及时做。对我们教师要求如此,对学生也要努力培养他们这样的做事风格。
一个人要懂得自己不需要什么。一般人只学会了取,却没学会舍,于是便取得很有限,取得不多不精。那些表面看起来什么东西都抓在手里的人,由于他两手抓满了很多不见得那么需要的东西,因此在碰到他真正喜欢或需要的东西时,他不是茫然不觉而错失机会,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手去掌握了。
李希贵觉得做校长的经常遇到一些甚至完全相反的叫你两难的“忠言”,你不能说这些“忠言”没道理,但你仍然可以不去做,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有自己鲜明的旗帜并一路走下去。
作为一名管理者,要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当然需要资源支持。管理者有更大的目标,就必须学会“借水行舟”,向上下左右来寻找一些支持你的力量。不仅如此,还要学会“无中生有”,没有资源,创造资源,那才叫不同凡响。
李希贵用企业运作的方法来管理学校,从该书的若干小标题中你可以感受一斑:“经营学校文化”、“制度塑造文化”、“把规章制度降到最低限度”、“在校园里创造市场”、“让教育资源流动起来”等等。
纵观全书,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的睿智、果敢、人本、精到。我们可以看出李希贵不仅善于从书本上学习,善于向同行学习、向其他行业学习,更善于在实践中思考、总结。
三、学以致用,分享智慧
李希贵认为学校的力量,首先来自教师。关注学校发展应该先从关注教师开始。那么,作为学校管理层,我们能为老师们做些什么呢?
一要处事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特别是在职称评定、评先选优、绩效工资发放方面要公正、公开、透明,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让老师们知道只有干好工作才是正道,让干工作的老实人不吃亏。(进一步完善制度)
二要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在讲无私奉献的同时我们不鼓励教师带病坚持工作,有条件我们每年要组织教师体检。工会上要让文体活动系列化,鼓励老师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同时活跃教师的生活。
三要关心教师的生活和疾苦。学校就象老师们的家一样,要体贴老师,要关心他们生活和疾苦,当他们有困难的时候 ,要伸出温暖之手,我们要尽可能把困难老师的事情处理好。
四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给教师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把培训当作是给教师最大在福利。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让他们快速成长,成为学校骨干。
五是要让每位老师都感到自己很重要。我们要让在各类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老师更加光鲜,同时,我们也要让“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价值得到体现。
六要创造学校文化,打造学校品牌。树立“勇于争先”、“要做就做最好”的工作理念,先实现在重点工作上的突破,力争在全市范围取得佳绩,不断积累经验、增强信心,从而带动整体成绩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实现以点带面,由局部带动全局的发展策略。
总之,学校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更加关心教师,尽量为教师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环境,建立合理的考核和奖惩机制,让老师们感觉辛勤付出是值得的。
有人说:李希贵——“因稀而贵”,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多一些李希贵,多一些“平民思维”,多一些“一线思维”,我们的教育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