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分析体育课中的师生关系
试分析体育课中的师生关系
摘要: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比较喜欢上体育课,不仅仅是因为没有考试作业的压力,还因为体育教学大多在户外,形式也相对活泼,正所谓爱物及乌,学生往往也比较喜欢体育老师,这也就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了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体育教学是体育的基本形式。体育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教育。
关键词:体育课兴趣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所有活动都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这就要求师生间的关系必须相互融洽、相互配合才能顺利的完成课堂教学。现代教育中要求:课堂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领航者,除了应该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卓有成效的组织教学能力以外,更应该注意与学生进行言行上的沟通,积极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而努力。《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教育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应该讲究和谐之美。和谐是课堂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前提之一。体育教学中更加要求这种师生间的关系:教师既威严又不失亲和力,师生之间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一种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要做良师,一定要先成为学生的益友,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课,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并最终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
在教学过程中,交往意味着对话、参与、相互建构。课堂上,如
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我们当今教育中首要的任务和研究的对象。当前师生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在体育课上较多的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降低了学生的自信心,这些情况导致了学生对老师的怨恨和抵触情趣,师生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那我们应如何在体育课上改变以上情况呢?本人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结合一些实践经验。现分析如下:
一. 兴趣爱好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了兴趣,不用老师要求都会主动积极的去学习,体育兴趣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学生参与具体活动的方向和强度,体育兴趣与体育学习活动效果常常是成正比的。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关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来提高学习积极性。
体育课中的很多技能的掌握都是枯燥乏味的,初学时还特难,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合理的安排课的内容。比如上技巧课中的跳山羊,部分学生不敢跳,我以男女分组进行跳背练习,先让男生做,提高成功率,让学生看到这个动作挺容易的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我再讲解跳山羊的动作要领,找身体素质好的掌握动作快的学生做示范,等学生掌握的动作熟练后再进行以比赛为目的的强化训练,师在这类的比赛要积极参与,跟学生进行互动,增进相互间的关系。
二、语言和形体
体育课空间范围大,干扰因素多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针对这种情况不加以引导和调控,会直接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完不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因此合理的运用不同的音调和节奏语言,发挥语言的感染,巧妙迅速的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近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
性。通过许多的实践证明,用亲切的语言开展体育教学工作,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学生对教师的心理戒备,拉近二者间的距离。如在布置学习任务或总结学习情况时说“我们、我们班”,学生会感觉到老师与他们是同一阵线的;在说明活动的原因、目的时说“根据、考虑”,学生听起来会觉得很安全;叫学生时,只叫其名,他会觉得老师与自己是“平起平坐”的;在请学生帮忙前说“请、能否”,干完活后说“谢谢、辛苦了”,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或没有完成好动作,说声“你一定行“、“没关系,再来一次”,学生会倍感亲切。
体育教师的形体表现也尤为重要。它包括表情、手势及教师的示范动作等,是教师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上课教师示范须富有更替全神贯注,讲课要亲切、信任的目光,表情应严肃和善。要根据季节、场地、学生年龄、性别、技术水平高低学习项目和教学目标,采取恰当的表情,配于优美的的肢体语言,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这样有益于课堂教学,有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自主练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是由着学生自己胡闹形成“放羊式”教学,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我在教学中和练习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挑选组长,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比赛。教师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是引导着,负责教授学生知识,比针对各组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的练习。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并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其错误的动作对身体素质差的、反应慢的、协调能力差的要充分鼓励,不歧视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真正做到公平公正的待遇。通过师生间、生生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小组纠正和讲解作为一个整体,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爱好、特长及学生的自身需要,尽量选择实用性、趣味性、健身性较强的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平等、民主、自由的环境下进行相互学习、合作,鼓励学生大胆的去
尝试。将被动学习变成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学习活动。
四、魅力人格
1、对学生要有深厚的感情。体育教师具备热爱学生的良好情感和品质,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作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对不同年龄、不同程度的学生因材施教时,恰当运用表情、姿态、语言等是教学艺术,而不恰当的感情流露,如喜、笑、怒、骂都不适用于体育教学过程。因此,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和情感品质是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关键气节在。如在教学中,关爱、关心每一位学生,让他们觉得自己受到老师关注,在课上表现明显地反映出了学生的心理状况,教师抓住机会,让他们觉得老师把他们当成了朋友。往往有些在其他学科老师眼里是“双差生”的同学,你如果给他多一点关心,他可能会特别的敬重你,在你的面前表现得特别好。
2、用闪光的魅力人格让学生信赖你。尽可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他们学习成绩或体育成绩好坏与否,有无特长,学生会把你当成心目中的法官,无论校内还是校外,敢于、勤于制止学生的违纪现象,不论学生是不是你教的,学生会把你当成心目中的师长。对待学生要以理服人,决不能以势压人,现在的学生逆反心理严重、个性鲜明,以理服人,可以让学生心服口服,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反之只会让学生反感,师生关系也难于达到和谐。
3、要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品质。体育教学有着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殊性,一年四季,早进校,晚回家,带操、上课、训练,风吹日晒,这就是体育教师的平凡而艰苦的岗位。因之,我们体育教师要不怕苦,不怕累,要有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这样学生才会以你为榜样,才会在教师的身教言传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信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未来的体育教学,教师将不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发号施令。而更像一个好朋友,备受学生的欢迎,师生之间必将形成友好的平等关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待于我们一线工作的教师不断地去追求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3、《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解读
第二篇:师生关系分析
新课程下师生关系分析
尹松刚 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的极大丰富,学生的心理也不再如从前一般。这样,建立一种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更成了党务之急。1999年2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明确地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有较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学道德,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然而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是什么?新型师生关系的新在哪呢?在新型师生关系大势所趋下,还有那些师生关系的问题呢?师生关系的现状又是什么呢?下面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的陈述和报告,也给出我自己的一些理解。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
现在普遍认为,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中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师生交往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新所在
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新型师生关系主要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角色新;
2、教育观念新;
3、师生关系的特征新。
从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可以看出,新型师生关系的根本就是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新,教师和学生都应以新的角色出现在教学活动中。
面对新课程中的体验性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必须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即教师要实现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以及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的开拓者的角色转变。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是新型师生关系的最重要一步,最关键一步。
新型师生关系的另一个新颖指出在于其教育观念新。在当前学校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新在教师与学生必须有一系列科学的教育观念。
新的教育观要求:
一、尊重学生的生命尊严。
生命是一个过程,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学校教育过程是其生命历程的重要阶段。尊重学生的生命尊严,使学生倍加珍视学校生活。
二、尊重教育教学规律。
教育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只有不断探索、认识和把握气教育规律,才能有效地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对于教师而言,不断加深对于规律的深刻认识,是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的重大任务。对学生而言,要不断开发自我完善自我,认识到学习的重要以及必要。
三、学生全面发展。
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宗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协调统一和充分自由的发展。其中既有身体的健康发育和成熟,也有知识技能的获得和认知能力的提高,此外,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
新型师生关系的第三个新颖之处在于其特征新。在西方国家,由于主张个性自由、人人平等,反映在教育教学上表现为:师生平等,在角色上学生便是发现问题、学习知识、求得知识、接受信息的探求者与摸索者;教师年长,经验丰富,是学生的“学长”,是他们真诚的知识兄长。因此,我们耳闻目睹的便是西方国家课堂轻松、活跃、自由的气氛,灵活多变教学形式。课堂上,教师离开讲台,有意与学生闲谈、聊天,有的教师把学生带到野外、图书室、市场去学习。亲切、平和与自由的学习氛围,怎能不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怎能不焕发出童心深处的奇思异想?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开放的新型师生关系”。这也是我们新型师生关系特点。新课改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出发,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那么与之相适应的师生关系的特征应是:
1.理解、尊重。
相互理解、尊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保证。教师理解、尊重学生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教师只有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尊重学生的权利,让学生在成长中去判断、选择、思考、探索,才能做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平等。
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学生的引路人、朋友、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教师可以批评学生的种种错误,而学生也可以对老师的失误给予指正。民主合作的氛围使学生自主自信、独立思考、健康发展。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使课堂的活力得以恢复,师生之间在没有专制、压力、戒备、怀疑、阻抗的情绪中交往和沟通,可以共同探究、合作讨论、彼此争辩、畅所欲言。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和权利展示自我,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有相对于个体的进步和创新。平等对话使思维的开放、智慧的碰撞成为可能,学生在课堂上不但可以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也有权利参与课堂评价,评价自己也评价别人,评价的效度得以提高。
3.和谐融洽、充满感情色彩。卢梭说的好“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是教育首先应是温暖的、有人性味的,爱心、热心是责任心的源泉,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良好情感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润滑剂、学生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促进师生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
4.教学相长。“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引导、帮助学生,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敏锐、朝气影响教师。师生之间互相学习、真诚相待、共同成长。
三、新课改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前的民主平等的关系为建立新的师生关系提供了社会基础。虽然事实上,师生关系在一定的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旧的模式,局面有所改观,但由于封建残余未能彻底肃清,师道尊严的思想仍然存在较大的比重;教师说了算的权威地位依旧难以动摇,新课改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还存在,主要有:
1、学生与老师对立。
教师简单、粗暴;学生畏惧,情绪不愉快,师生关系相互疏远,紧张对立。教师不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往往以教师的主张、决定为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压抑,独立思维受阻。它使师生之间教和学所维系的基本关系到受到破坏,易发生冲突,形成对立的双方。
2、学生对老师依赖。
教师习惯以领导者自居,学生习惯采取服从的态度。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稳,无冲突。教师包揽一切活动,学生跟着教师设计的路子走,明显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虽然有一定的教育效果,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3、学生过分“自由”。
教师对学生没有严格要求,放松指导。学生对学习采取自由态度。由于造成师生间的感情交流缺乏,情感淡化。由于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不能给及时正确的指导,不认真检查教育的效果,造成"你教我学"的简单职业关系。
可以看到,新型师生关系的大浪潮下,还是有许多不良师生关系存在,而我们必须扫除这些旧的,不良的师生关系,真正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建立一个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有赖于教师、学生,以至于学校的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并且,还要依靠家庭和社会方面的有力配合。
虽然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确面临诸多挑战,未来之路任重道远。但一个民主、自由、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必将给教育带来崭新的面目,给社会带来崭新的面目。
要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的师生关系,真的是任重而道远,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师生关系一定会为学生和老师们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第三篇:师生关系案例分析
文章题目:不良师生关系的影响——关于教师不良行为影响的评析与思考 姓名:王忠付
单位:云南省保山市教育教学研究所 邮编:678000 电话:0875—2121801 E-mail:905488705@qq.com 工作简历:王忠付,教育学本科毕业,2003年9月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教师进修学校参加工作,现为云南省保山市教育教学研究所教研员,助理讲师职称,曾参与“十一五”省级重点规划课题、市级课题研究,多篇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
不良师生关系的影响
——关于教师不良行为影响的评析与思考
(云南省保山市教育教学研究所 王忠付)
[摘 要]师生关系是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益,笔者通过两个实例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师生关系 影响
师生关系的好与不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和老师是学生所处的最主要环境,学生总是力求适应,被老师接受、喜欢和欣赏。当处于和教师良好的关系之中时,他们会感到对外部环境的胜任,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有足够的自尊和自信,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反之,学生心理处于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自卑、消极,无疑会降低学生的知识加工能力,造成学习成绩低下。
案例1:在一次考试前,几个同学在私下里商量,“这次数学考试,我们都考差一点,让某老师挨惩”。经过了解,这几个同学的数学老师,平时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与学生的关系比较紧张,很多学生都不喜欢他。
案例2:我的一位朋友小朱,在他上初中二年级时,一天放学骑自行车回家的路上,摔倒受了伤,他们班的英语老师刚好经过,他充满希望的以为老师会扶起他,并送他回家,可是老师却如根本就没有看到他一样,匆匆离去。从此,一向好学上进,成绩也不错的他,开始讨厌上英语课,继而逃课,因而被冠以了问题学生的名头,越来越不喜欢学习,成绩也越累越差,最后初中毕业就结束了学业。小朱至今诉说这一经历时,仍然难以释怀。
评析:
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的关系。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热情关怀,会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自信心,而这正是学生坚持学习、热爱学习所必须的。正如一些学生所说的,是因为这显示了教师对你的真正关心,只要感受到这一点,就能使你自己想学习。
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的另一个作用方面是,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种课堂气氛,而课堂气氛本身是影响学习的。师生关系不良,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使得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或默然。而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快乐的情境是学生喜欢的、趋向的,而在不好的课堂气氛下,学生会不自觉的想要逃避。经过一段时间,这种情感也会泛化到学业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性格发展的影响。师生关系是学生生活环境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提供满足。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学生会形成一些好的性格品质,如信任、宽容、善良、同情、友爱、尊重他人、自尊、自信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的性格会升化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如助人为乐、追求成就、贡献社会、有远大理想等等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仅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同时也是向学生提供了一种人际关系的榜样。在充满爱的师生关系影响下,学生会把这种爱在自己身上扩展出来,形成爱他人、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等等好的心理品质。可见师生关系对学生性格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特别重视与教师的关系,甚至超过父母的关系,因此,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被教师接纳和信任,他们享受到师爱的温暖,感到自己的价值;学生得到教师的支持、体谅和鼓励,他们体会友谊,充满力量,感到自信;学生与教师的真诚相处和进行智慧和感情的交流,他们就会相信人世间的真诚和美好。从而喜欢集体生活,喜欢社会生活,从而对人生充满希望。这种愉快、安定、轻松的环境会培养出学生的各种优良品质,如善良、乐观、积极、进取、自尊、自信、合作、耐挫折等等,随之使学生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中逐渐发展起健康的个性。
由此可见,师生关系对教育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运用这种人类社会特有的人际关系做好教与学的工作。怎样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求教师把自己无私的爱融入到工作中,融入到师生关系中。
思考: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养与教育统一的过程,三维目标的落实与否不仅与教学内容、教学情境以及学生的需要和体验紧密相联,还与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息息相关。作为教师态度与行为对于学生的情感体验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主要诱因。美国洛杉矶大学医学院心理学家加利?斯梅尔说过:“人 的烦恼情绪像感冒一样会传染”,由此可见,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必然会给课堂气氛带上某种色彩,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就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区”一旦形成,往往能保持相当一段时间,甚至不同教师不同的课堂、同一教师不同的课堂活动都可能被同样的“气氛区”所笼罩。教学氛围的“宽松”与“不宽松”,“民主”与“不民主”,仅仅一字之差。但是,这个差别却对学生参与教学互动的积极性,参与方式,参与频率和效果,对学习的体验、对教师的体验和对学校的体验都有很大影响。学生的学校体验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学习,影响学生对学校、对人生及社会的情感体验,最终影响教育目标的达成,可以说,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是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主要诱因。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十分谨慎地处理好、控制好自己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摆正师生关系,调控好自己的行为态度,积极创设积极向上、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有效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四篇:试分析《伤逝》中的婚恋悲剧
试分析《伤逝》中的婚恋悲剧
摘要:“五四”退潮后,作家们对“五四”进行了冷静客观的审视与反思,鲁迅的《伤逝》即是这一时期的产物。涓生与子君的婚恋悲剧反映了“五四”个性解放自身的困境,表达了鲁迅对盛行的“个性解放”、“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等时代思潮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关键词:启蒙式恋爱婚姻生活幻灭的悲剧
《伤逝》创作于1925年10月,正值“五四”退潮时期。激情狂热退却后,作家们开始了对“五四”个性解放、“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等时代思潮冷静客观的审视与反思。“五四个性解放集中反映了现代个性意识的时代本质,表现了现代个性的自我觉醒的过程和唤醒民众的使命感„„个性解放从要求恋爱自由发端。”[1]而当这种极度理想化的恋爱自由、个性解放遭遇现实的壁垒,就会暴露它的虚妄与启蒙者自身的缺陷。《伤逝》即通过涓生和子君的悲剧表现了这一反思。
一、先天不足的启蒙式恋爱
“五四作品中恋爱的主人公,如涓生和子君,他们大多是接受了新思想的未婚男女青年。他们的感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反封建思想和相互理解和信赖的基础上的。这种真挚的爱是出自觉醒了的个性对正常的自然的人生权利的追求,有着鲜明的反封建主义。”[2]毋庸置疑,涓生与子君的感情出于共同的反封建立场,但他们的恋情缺乏一种相互理解的信赖,而且恰恰是这种理解的缺乏造成了这段恋
情的先天不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首先,“身份”的不平等。这里的“身份”并非指社会地位的不同,而是涓生与子君相遇相恋时角色的不平等。显然,作为接受了“五四”新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涓生自然地担当起了高高在上的启蒙导师的角色,子君则是有待启蒙与唤醒的他者。这种潜在的师生关系,使他们相恋时无法冷静、深入地了解启蒙者与被启蒙者的角色剥落后那个鲜活真实的自我与彼此。在婚姻的日常琐屑中,慢慢显现的真实的自我在彼此眼中成了不堪忍受的陌生人。其次是,恋爱心理的不纯粹。涓生选择子君不能排除自我空虚的因素,“在这一年前,这寂静和空虚时并不这样的,常常含着期待;期待子君的到来”[3]。失去子君导致了现在的空虚,一年前又何尝不是因为空虚而期待着子君的到来。子君接受了自己的启蒙,走向了觉醒的反抗,这证实了启蒙者的“启蒙力量”。子君的觉醒实现了涓生启蒙思想的对象化,使他心理上产生了男性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这是涓生的恋爱触发点。而子君则对涓生的启蒙心存感激与崇拜。在反封建的激情感召下产生的情感共鸣,使她抛却必要的理性思虑,毅然地爱上了这位启蒙导师。生活在个性解放的狂热时期,子君抛却必要的理性也是自然之事,而迷失理性的后果却不容乐观。细读我们发现,二人的沟通并不是直接的,而是存在着一个“第三者”——“启蒙”。“谈家庭的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这样的宏大话语取代了恋人的私人性谈话内容,必然阻碍两人的真正了解。同居之前他们或忽视或意识不到,但“不过三
星期,我似乎于她已经更加了解,揭去许多先前以为了解而现在看来却是隔膜,即所谓真的隔阂了”[4]。对于涓生如此,对于失语状态下的子君亦如此。与其说他们是互相了解的恋人,不如说他们是启蒙战壕里的亲密“战友”。
涓生和子君在这样的启蒙基础上恋爱,其感情基础非常薄弱。爱情的先天不足给这段婚姻生活埋下了隐患。
二、难以维系的婚姻生活
“娜拉”离家出走这个问题走向了他们的婚姻,他们婚后不久就面临着如何才能长久幸福“走下去”的问题。启蒙式的恋爱面对婚后生活的日常琐屑暴露出了它的脆弱与虚妄。
如果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那么对于涓生和子君而言,婚姻简直是精神的地狱。他们的结合没有得到亲人朋友的祝福,反而遭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反对与嘲讽,这里有子君威严的父亲和胞叔,有因嫉妒或胆怯相劝的朋友,有托词拒绝的房主人,有耻笑的房东太太,这些声音无形中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尽管开始“她(子君)却是大无畏的,对这些全不关心,只是镇静的缓缓前行。坦然入无人之境”,因为这时反对的力量尚未威胁到他们的生存。而后,涓生无辜被解雇,家庭失去经济来源,“转眼去瞥他的脸,在昏暗的灯光下,又很见得凄然。我真不料这样微细的小事情,竟会给坚决的无谓的子君这么显著的变化。”比精神压力更大的是,涓生的失业使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第一便是生活,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着。”如果连生活都无法维持,何谈爱情,尤其是对涓生和
子君这对感情基础薄弱的恋人来说。如果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他们还有希望慢慢了解对方以巩固感情,但是一旦失去生活保障,现实的生存压力迫近,之前隐藏的个性冲突与矛盾必然会暴露。“仅仅是启蒙的方式是不够的,要建立在充分的物质经济条件的基础上,解决起码的生活问题无论是对觉醒的启蒙者还是麻木的民众都是必要的,然而这又是思想启蒙办不到的。”[5]经济基础对涓生和子君这对失去社会支持的夫妻来说尤为重要,一旦失去就意味着他们婚姻的破裂。这就注定了子君的命运“因此只得走,可走了以后却有免不了要堕落或者回来。”[6] 笔者认为,这段婚姻终结的最重要原因是彼此的隔膜使他们不能在生存困境中相濡以沫。显然涓生要承担婚姻失败的主要责任,“在《伤逝》中,那个叙述者尽管虽然满心悔恨,却没有在道德上,感情上公平对待他抛弃的子君。”[7]结婚的新鲜感消失后,他告诫子君“这是真的,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言外之意是告诫她不要被世俗的事情拖累,专注于养鸡养狗,涓生根本没有考虑子君此时的心理境况。西蒙娜·德·波伏瓦指出:“在人类的经验中,男性故意对某一领域视而不见,所以失去了对这一领域的思考能力,这个领域就是女性的生活经验。”[8]按照女性主义的思想理解,正是这种男性中心意识使他难以接受子君的女性世界。他虽然主张男女平等,生活中却不能忘怀自己启蒙导师的身份,没能平等的对待与深入的了解子君,子君的生命体验成了这个骨子里的男权中心论者的盲点。《伤逝》是涓生对子君的忏悔,但却总不忘为自
己辩护,恰是这辩护指认了他在这场悲剧中应负的责任。家庭陷入经济困难时,他对同样身处窘境的子君没有安慰,反而是精神的虐待与言语的暴力。“子君的功业仿佛就完全建立在这吃饭中。”这种指责与他“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着”的唱调何其相悖。“其实,我一个人是容易生活的,„„现在忍受着这生活压迫的苦痛,大半倒是为她。”那么子君忍受着生活的压迫苦痛是因为谁呢?既然是夫妻,更准确说是战友,就不应该说出这无情的话。胡适先生曾经说过“对于自己信仰的结果要付完全的责任”[9]涓生的一句“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就弃子君于不顾,尤其是当他已然预想到这会导致子君死亡时,就更加暴露了他的卑劣与自私。启蒙者应该反思:在反对男权中心的封建主义追求个性解放的时候,自己是否仍受其影响,甚至无意中充当了他的帮凶。几千年传统思想造就的文化心理上的糟粕是难以彻底根除的。
三、反思悲剧的根源
有论者从女性主义角度探讨过涓生与子君爱情悲剧的根源,“长久以来由于男性霸权的存在,剥夺了女性的自主权和话语权,使得两性之间产生隔阂而难达到精神上的沟通交流。双方只能寂寞的生活在自我的世界中。”[10]这种解释有一定道理。子君在争取到的自由恋爱结成的婚姻生活中仍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权利与足够的解放。她只是生活在涓生建构的新话语霸权下,一个从父权制家庭走到夫权制家庭的女性也谈不上解放。但笔者认为以男性霸权解释这场悲剧是不够的。
五四时期的思想来源是多元的,既有19世纪西方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又有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启蒙者据之以宣扬个性解放、男女平等,反对封建专制,呼唤人的觉醒。然而“五四那一代人对于西方思潮的把握虽然尖锐,却又是浮光掠影,未经真正消化的,是热情匆忙的运用多于冷静理性的思考于理解的,过分情绪化构成五四人的觉醒的基本弱点”[11]。这种对西方文化缺乏理性审视、过度情绪化的肤浅理解最终导致了启蒙者自身的缺陷,酿成了悲剧。的确,“无论是觉醒者的悲剧,还是不觉醒者的悲剧,都和无比坚固的封建专制制度直接有关。”[12]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涓生与子君的悲剧中暴露的启蒙者自身的弱点与缺陷。他们对启蒙的真正意蕴与践行中可能遭受的困境缺乏理性的审视,充满理想化色彩的理解,当遭遇到现实的壁垒就不可避免的走向溃败。加之,当时流行的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与不能彻底摆脱的封建传统思想,涓生与子君的悲剧就这样发生了,对这场悲剧的反思也正指向了对“五四”个性解放思潮的反思。注释:
[1][2][5][12]许志英,倪婷婷:《五·四人的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主潮》(第一卷),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4页,第58页,第50页,第56页。
[3][4]鲁迅:《鲁迅经典作品集——伤逝》,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35—244页。
[6]鲁迅:《鲁迅经典作品集——娜拉走后怎样》,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9页。
[7][美]帕特里克·哈南:《鲁迅小说的技巧》,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24页。
[8][法]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第二卷),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264页。
[9]胡适:《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新潮,第二卷,第三号。[10]曾琪:《关于中子君形象的探索》,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11]钱理群:《试论五四时期“人的觉醒”》,文学评论,1989年,第3期。
第五篇: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摘要:英语教学中,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感情和思维的交流,只有当外在情感触及到学生内在的情感需要时,才能使教育者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所在,课堂上弥漫着振奋、饱满的情感气愤,才会以情激情,以情引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实现知与情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英语教学;师生关系;情感交流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要求,我们应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保持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情绪,思索判断的神态,跃跃欲试的举止,使英语课堂气氛浓郁,生动活跃,而从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提高英语语言素质,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为了在英语教学中创设并保持“这种良好的气氛”,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如何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值得我们探索的课题之一。
一、师生关系的涵义
“关系”从词议上分析,是指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也表示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联系,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人际关系”。人们在协同活动和交往中,实现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际关系”的形成包含认识、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其中情感起主导作用,制约着人际关系的亲疏、深浅和稳定程度。
在学校,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我们几乎天天上课与学生接触往来,因此,“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如何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熟悉学生
学生是很单纯的,我们要熟悉他们,就要进入他们的小小世界。所以我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十分注意了解学生的语言,并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运用学生的语言。学生喜欢听的歌,我也试着去听;学生喜欢的电视片,我也争取去看;学生喜欢收集的东西,我也收集一点,在课余时间可以和他们讨论一下。这样,我和学生之间就有了一定的共同语言,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对老师多了一份亲切,少了一份陌生。
2、关爱学生
在教育思想上要突出一“爱”字,即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英语学科、热爱自己的学生。要真心实意地爱学生,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的天职,我们要把热爱事业、热爱未来的强烈感情倾注到教育对象身上,对他们满腔热情满腔爱。没有爱,可以说也就谈不上教育。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也是教师智慧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源泉。与此同时,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得到关心,好学生如此,差学生更是如此。差生失败的时候,感情上的压抑和创伤更深,常常表现为失去自信心,甚至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因此更需要关心、鼓励。
3、尊重学生
课堂上学生规规矩矩坐着,面无表情地盯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显然,这种课堂气氛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火花,为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有安全感,学生才能自由地,敏捷地去探索,创造火花才会迸发。要达到这种效果,首先就要尊重学生。
4、期待学生
人们之间的相互期待,一定会给人的思想和行为造成巨大的影响,期待事实上就意味着一种信任,信任是人的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对人格的肯定和评价。学生成绩的好坏有一部分就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心。期待也是一种激励的方式,这种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积极而热烈的情绪,使他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攻克一切难关,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期待本身也是社会的一种要求,它可以使人们懂得怎么样去做一个受人疼爱的人,怎么样去尊敬别人。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对自己的学生满怀希望、充满期待,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德、智、体等方面会逐步得到完善。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心理需求。一个人只有和他人构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他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实现自我的价值,展现健康的精神风貌。学校中,和谐、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中学英语从“应试教学”向“素质教学” 转轨的进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有利于开展英语教学的双边活动。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导”着学生前进的同时,学生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导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学生自觉性发挥程度而定。在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今天,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角色,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教师要全面、认真、科学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这样,不但可使教学事半功倍,而且能使学生终身“享用不尽”,即所谓的“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要达到教师的最高教学境界——“授人以渔”,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坚实的基础,它能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当一名学生害怕或厌烦的教师走进教室时,学生们就会无精打彩,他们的情绪仿佛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当一位受学生尊敬、在学生中有威信的教师走进教室上课时,学生们顿时情绪饱满、精神振奋。良好的课堂气氛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积极向上的教学情境,而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兴趣培养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心理需求。这样,学生才能保持住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积极参与英语实践活动,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发挥学习的潜能。
3、有利于优化校园英语学习环境。
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敬仰教师,这不仅会形成生机勃勃的英语课堂气氛,而且也会形成一种愉快、生动活跃的校园英语学习气氛。师生间的良好关系消除了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理,同时,教师要经常教育学生学好外语的关键在于多实践,鼓励学生勇于开口。教师的作用是创造一种使学生能够自由会话的环境和气氛。
如上所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深化中学英语教改,积极实施素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均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人们越来越感到学习并掌握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当今英语教学氛围里,我们更应该重视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初中英语新课标》
[2]《英语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