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连市102中学课堂转型的几点体会
大连市102中学课堂转型的几点体会
高二政治备课组刘小西
经过这个学期基于问题教学方式的学习和探索,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1、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课堂上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发现提出问题,围绕问题探究的途径来获取,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能根据新旧知识的冲突问题,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关课堂、教材中的疑惑等提出发现问题,通过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乐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问题解决的策略。
2、优化学生的 “学习方式”。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形成更多元、更自由的学习方式和问题解决的策略。小组合作、查阅、收集、搜索资料,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自然等学习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可能。同时教师也不再是学习的权威,彻底打破教师的权威地位,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3、体现“探究学习”与“问题解决”的互动。
探究学习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的价值和方向,而“问题解决”是探究学习的目标和结果,通过个体或同伴合作探究,既解决问题,又进一步提高了探究学习的能力,为更好的解决下一个“问题”打好了基础。因此两者是互动的,相互促进的,本课题的研究必将进一步促进两者的互动作用,最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培养多种能力。
在这种主动研究自主创新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体验到学习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我觉得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构建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具备优良的创新品质,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性
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掌握科学方法的科研型、学者型、实践型的教师队伍。
大连市102中学课堂转型的几点体会
高一政治备课组 毕洪晶
一、通过学习,让我明白了提出问题教学的重要价值。
提出问题教学有利于促进以知识生成为特征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形成。传统的教学中,“提出问题”几乎成为教师一种独有的话语权,这导致了学生在“提出问题”活动中主体地位的丧失,也使“提出问题”在称谓上被不自觉地演化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问。”教师这种提问的行为,自然排斥了来自学生的质疑、好奇以及知识的自我生成意识。由此导致了课堂教学提问的缺失:“缺”的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提问行为,“失”的是学生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发展。“提出问题”是学生基于对情境的观察和探索产生新的问题,其实质就是一种问题的生成过程,期间,学生经历一个由提出简单问题到复杂问题和探索性问题的发展过程,这样的过程才有利于促进以知识生成为特征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形成。
二、通过学习,让我明白了提出问题教学的真正含义。
提出问题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这种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以学生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发展为核心,以学生政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协调发展为目的。这种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提出问题的经验,完善学生关于政治问题的认知结构,从而实现学生问题意识和政治能力的协调发展。这种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把学生“质疑”与“提出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三、通过学习,让我明白了提出问题教学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教学的基本环节有三个:
1、情境创设
2、提出问题
3、解决问题。情境创设是提出问题教学活动的基点,是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提出政治问题的基本前提。在此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呈现刺激性的时事材料信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发现欲,引起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教学的重点。它既反映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也被看作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一个实在窗口和有效切入口”。
解决问题是教学的核心。其活动对象涉及多个层面: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是在来自教师或教科书中的问题;可以是来自政治学科自身的问题,也可以是来自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的政治问题。
在提出问题教学中,情境创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互为前提的动态过程。
四、通过学习,使我逐步掌握了提出问题教学的基本策略。
1、教学生认识到检查理解状况用的问题和真正问题之间的区别。像作业、练习题这些问题就是属于检查理解状况用的问题,而真正的问题来自对具体情境和现实问题的思考。
2、教师示范提问,和学生分享自己的困惑与好奇。把教师示范性提问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这符合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发展规律,即由简单问题到复杂问题、由模仿性问题到生成性问题,同时也意味着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观察”与“模仿”。
3、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必要的时间。发现问题需要一个问题信息的处理过程,过早让学生作出反应,必然会影响他们对问题的信息处理和问题的建构,因此,教师应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必要的时间,才能让学生尽可能提出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
4、教学生提出问题。教学生提出问题可以用到:(1)、借助揭示课题,让学
生提出问题;(2)、利用知识的“生长点”,让学生提出问题;(3)、抓住质疑环节,让学生提出问题;(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提出问题这四种方法。
5、以尊重的态度回答学生的问题。在教学中以尊重的态度回答学生的问题,就是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所给的积极回应。这为学生数学思维的“自由”和“奔放”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五、通过学习,使我的教学思想得以充分洗涤。
在以往的的教学中,我单纯地认为,一节政治课,只要不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认知冲突,然后主动探究新知,最终建构学科体系,这就是成功的一节课了,却不知,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所有的政治问题都是教师为了达成某一教学目标而提前设计好的,学生几乎没有提出问题的机会,也似乎没有提出问题的权利,整节课上,他们的行为就仅仅停留于回答问题和探究问题。其实,在政治活动中,学生很容易产生问题欲望,可就是因为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没能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提出问题的空间和时间,导致学生有问题没有机会呈现,有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时间长了就演变为学生有问题不敢提,甚至觉得提问题根本就不是自己应该做的事。这样一来,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来越淡薄,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未能得到发展。其实我们都明白,政治教学应该顺应学生的思维,然而,如果我们每一节课都把问题全都设计好了,而且还自以为这些问题就是顺应学生思维的问题,现在想起来,还真有些一厢情愿。例如: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1、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感兴趣,没有思考或探究的欲望,这时的课堂氛围十分沉闷,因为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这说明教师课前设计的问题,不一定能够顺应学生思维的发展。
2、在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些知识产生了强烈的问题欲望时,教师却没有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突然掀起的思维波澜又立刻平静下来。这也说明教师的课堂行为没有顺应学生的思维。
所以,我认为,提出问题教学能够真正顺应学生的思维,我们只有沿着这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才能让学生不再把上课看成一种负担,而是一个帮助自己解决疑问的平台,我们只有沿着这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尽量不受到人为的限制,而是得以最大限度地开发。
第二篇:课堂转型的体会
让课堂转型之花绽放
“改革”是十八大报告中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我觉得课堂转型是教育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位教育厅的厅长也在创新教育一书中指出:时代呼唤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时代呼唤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因此,我作为小学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心中牢记三个目标:
一、以学定教;二以学生为中心;三以能力为重心。
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放开学生的手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作为班级“特殊”的一员参加学生的活动,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通过自己艺术化的服务,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真诚、接受、理解的气氛,创造一种心灵放松、自主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真实的自我从面具后面走出来,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从而建立起能培养和鼓励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爱好。”所以在课堂上,学生们那一双双“生活的眼睛”所看到的事物也是多样的,他们的思维方向、思维结果不一定会顺应教师的教学预设。所以我们的教学不是执行预设的教案,而是开发课堂生成的资源。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在课堂上一旦遭遇“节外生枝”,便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既定的教学思路上。现在,我知道了不能这样做。教师必须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个性的人,而没有个性的教学,就无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创新。”教师必须坚持教学目的、课程、方法、教学组织等 的多样化、灵活化、个别化;有效的实施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提供有利条件,这样才能达到课堂转型的目的。
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总之,我们教师要从每一节课做起,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我们只有在布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摩擦出聪明的火花,才能让课堂转型之花绽放!
杨树房中心小学 王英琴
g k h教学反思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杨树房中心小学 王英琴
在本内容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看图说话学拼音的模式开始失去新鲜感了,自我感觉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同一个方法用久了会让学生感觉“疲劳感”,没有新意。所以在第二课时学习认字的环节中,我就改变了以往生字卡片出示的形式,而采用游戏“摘果子”。方法很简单,在黑板上画一棵大树,再在上面画几个果子。把生字的拼音写在果子里,让学生来拼读,读对了,这个果子就被摘走了。为了加强学生的兴趣,我还把“摘”走果子的小朋友的名字写在果子上面。这样一来,学生可来劲了,都想摘到果子,课堂非常活跃。等到学生音节拼读得熟练了以后,我再出示字型,让音节和字一一对应。然后去掉音节,让学生看着字型来叫出果子的名字。这样从音——音形结合——形,学生几个回合下来掌握的情况就比较好。当然在“摘果子”的游戏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虽然在游戏过程中整个课堂气氛好,学生积极性高。但是没有被叫到“摘果子”的小朋友却似乎表现得不高兴,有几个甚至拍打桌子。应该要让学生明白即使你没有被请到发言,你也要礼貌、文明地听或者看着其他小朋友的发言。想想自己的答案和他一样吗?如果有不一样的再举手补充。而不是只看到自己没有被邀请到就表现出很生气的样子,这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也是不文明的表现。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杨树房中心小学 王英琴
教学完毕后,我问孩子:“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几个孩子很快就举起了手,还有一些孩子在思考了一会儿后举起了手。“爷爷对小树这么好,小树也对爷爷好。我也要对我的妈妈好,帮助妈妈干家务。”“别人对你好,你也要对别人好,不能做忘恩负义的人。”“我们要懂得回报爱,对身边的人好。”“我要对老师好,就像老师对我们好一样!”虽然孩子的这些回答受到了我引导的一些影响,但听着那些稚嫩的语言中充满了浓浓的爱意,突然间觉得心头都温暖起来,仿佛通过窗缝吹进来的寒风都变得柔和了。教参里的情感维度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懂得爱护树木,而我在备课时却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孩子们现在对大人的爱往往觉得是理所当然的,而忽略了这份爱背后的珍贵价值。更无从去谈对父母的爱,对长辈的爱,对大众的爱了。所以,我在教完课文后,就引导孩子去体会:在冬天的时候,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到了夏天,小树就给爷爷撑开了绿色的小伞。如果你是小树,你想对爷爷说什么?如果你是爷爷,你想对小树说什么?让孩子在表达中,在朗读中去体会爱的真切含义,懂得付出和回报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发现孩子学会质疑了,“老师,‘热’为什么不是提手旁而是四点底?”孩子会思考,会提问了。没有比热烈的掌声更能表达我那时的欣喜和兴奋了!
《阳光》教学反思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杨树房中心小学 王英琴
为了让孩子的拼音更加扎实,所以我们在拼音教学阶段的花的时间比较多,因此剩下的教学任务就比较重了。从这个星期开始,明显感觉教学进度加快了许多。可能孩子还没有适应这样的教学密度和速度,而《阳光》这篇课文篇幅又比较长,孩子在课上朗读的情况就没有以前那些课文那样好。因此我也在朗读这块上花了比较大的精力和时间,让孩子把课文读通顺,读明白。“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这句话是这篇课文的“文眼”,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时,我就有意让孩子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感受阳光的作用。有了阳光,禾苗就更绿了;有了阳光,小树就更高了;有了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变得更美了。那要是没有阳光呢?孩子在回答中无形和有阳光的情况进行比较。从而去感受阳光的作用和重要性。孩子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回答还是比较细致的,除了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进行思考外,也把自己平时的一些课外知识也运用起来了。有的孩子说,没有阳光,小树就不能长大,就不能制造氧气了。有的孩子说,没有阳光,我们就没有光明,什么都看不见了。
”
《比一比》教学反思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杨树房中心小学 王英琴
《比一比》的教学主要是让孩子正确使用量词。在前阶段的教学工作中,或多或少都有对量词教学的渗透,所以学生对“量词”还是比较熟悉的。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后,我又让学生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量词。“一块黑板,一台录音机,一台饮水机,一台电脑,一张桌子,一扇门,一扇窗户,一个水杯„„”孩子们的眼睛快速地搜寻着教室里的事物,然后选择合适的量词再表述出来。特别喜欢孩子认真时的表情,高高地举着稚嫩的小手,看着他们渴望表达自己的发现的眼神,觉得自己都被感染了。
课后,我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孩子自己回家去找找量词,当个量词小专家。第二天检查发现,孩子都把自己找的量词写下来了,并且找得还不少。他们争先恐后地拿来给我看他们的“战利品”,告诉我昨天找量词时的一些趣事。当然,我就一个个给他们封了“量词小专家”。只可惜最近教学进度很快,几乎是每天一课在上,所以没有专门抽出时间来让孩子来汇报一下他们的发现和积累。在这几个月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及时的反馈与积累很有利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把赞美送给学生”案例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杨树房中心小学 王英琴
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热情、向上的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
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
我班的丛之杰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很长时间,我几乎没注意到她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她自己。那是一个中午,我站在班级门口等学生排队放学,看着楼道里走出的学生,无意中发现讲台前撒落一堆小小的碎纸片,许多同学视而不见绕着走出教室去排队,好象没有注意到地上所撒的碎纸。这时,丛之杰同学看到了,急忙拿来清扫工具,将教室打扫干净。我被这一幕感动了。立刻在班级表扬了丛之杰同学,并尽力赞美了她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
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她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她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尤其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
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
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一朵“整洁花”(案例)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杨树房中心小学 王英琴
我们班来了一名新同学叫李某,她活泼开朗,做事认真,就是有一个爱吮吸手指的毛病。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帮她改正。那天,我们班会主题是“我很整洁”,我设计了“把整洁花送给你认为整洁的同学”这个活动。孩子们很开心,许多孩子都收到了“整洁花”时,李某的同桌站起来说:“老师,我们班的李某最恶心了,总吃手指头”。他的话音刚落,孩子们纷纷议论都说这件事。李某的脸红了。我示意大家安静下来。把一朵我亲手制作的“整洁花”贴到李某的书上,孩子们发出了羡慕而又有些不服气的嘀咕声。我说:“大家可能不知道,昨天李某告诉我,她想下决心改掉她的坏习惯,希望我们都能帮助她,你们看李某的衣服穿得多整洁,头发梳得也整齐,你们愿意帮助她吗?我想李某经过努力和你们的帮助,一定能改掉坏习惯,成为一个真正整洁的儿童”。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愿意”!教室里响起一阵掌声。李某的眼里含着泪花,没有说话。后来,李某真的改掉了她吮吸手指的习惯。
我觉得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儿童生活实际,个性差异的情况,把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师做好引导,恰当地抓住时机,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也在发展中学习,用鼓励和爱去教育学生,非常重要。
《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杨树房中心小学 王英琴
教学目标:
1.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2.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根据图示正确提出并解决问题。难点:熟练解决加减法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复习:出示口算卡片
2、谜语导入
同学们,在南极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精灵,它们穿着:黑大褂,白衬衫,走起路来一摇一摆。你们知道是什么小动物吗?(汇报:企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可爱的企鹅”一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明确目标
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三、探究新知:
1、大屏幕出示41页第一幅图(1)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3)你能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吗?(4)你能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5)你为什么用加法算呢?(6)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等于8的?
2、小结看图的方法
3、大屏幕出示41页中间两幅图
(1)请用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讲一讲这两幅图的数学故事吧,同桌交流后再提问。(2)引导学生用摆一摆或者画一画的方法来说一说图中企鹅的数量关系。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最后找学生到前面演示。
(3)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8—2=6 算式中,8表示什么? 2表示什么? 6表示什么?(4)你为什么用减法算呢?
3、小结
通过可爱的企鹅的情境图,你知道什么时候用加法算题,什么时候用减法算题了吗?(小组讨论后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总结:
如果知道了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时,就用加法算;如果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时,就用减法算。
四、律动:放松舞蹈。
过渡: 小企鹅想考考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板书:解决问题
五、分层练习1、41页说一说,同桌交流后汇报。2、42页题1,看图列算式,独立完成后汇报。3、42页题2说一说,同桌交流后汇报。4、42页题3独立看图列算式汇报。5、42页题4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6、42页题5,教师先示范,然后提出要求,同桌分别拿出8和9的点子图进行游戏。
六、1、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2、当堂检测10道题
学习“小组联动,导学探究”课堂教学模型流程的体会
杨树房中心小学 王英琴
星期三的下午,王校长给我们全体教师传达了课改的精神,并引导全校教师学习了我校实施的“小组联动,导学探究”课堂教学模型流程。通过本次学习,我真是受益匪浅。我知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也是教改成败的关键,所以,我只要改变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把教学模型实施得很好。通过学习,我详细了解了“小组联动,导学探究”课堂教学模型中的内容,“小组联动,导学探究”课堂教学模型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能以学定教、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一共有六大教学环节:
1、导入环节;
2、明确目标(2分钟);
3、自主探究(至少10分钟),本环节包括读、看、做、研;
4、汇报交流,展示反馈(十分钟左右);
5、分层练习(数学课堂要保证10分钟);
6、当堂检测(三分钟)。
我想老师要想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最重要就是老师备课要充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深深体会到只有更新教学理念,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才能真正达到课改要求,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班级进行了分组,几个人一组进行自主、合作、讨论,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懈怠,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大家都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又采取了一定的评价机制,设立了加分制,各小组成员有了激励也有了动力,在课堂上的表现与以前相比踊跃了许多,气氛也热烈了许多,课堂教学的氛围完全变了。在展示这一环节,对于数学科来讲那更是他们“表演”的舞台,学生积极动脑,启发思维,创新思维,往往都可以出现一题多解的现象,因此课堂上那种“死
气沉沉”的情况相对来讲少了许多。我觉得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与拓展,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真正的动了起来。
我觉得我们就是缺乏了一种实干的精神,踏实的精神,缺少了一种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激情,我们只要勇于去实践,大胆的去探索,不断总结提升我们的教学方法,我们一定能实施好“小组联动,导学探究”课堂教学模型。
论文: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杨树房中心小学 王英琴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合作学习,正是这种理念的具体体现。我校在新的课改教学中,以全新的视角和独到的理念创立了“小组联动,导学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的实施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用学生的学代替老师的教,学生的合作学习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合作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这一模式的深化实施,由于对合作学习认识和把握的不足,致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在很多时候流于形式,出现了偏差,降低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和过程调控方式上有待于研究和提高。
合作学习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举措,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和交流的意识。
2、科学组织,使合作学习有序高效。
3、选择合作的内容,抓住合作时机,保证合作时间
4、运用多元评价,建立竞争平台。
5、探究影响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根源和表现形式
6、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研究。
通过对六个方面的研究,解决制约影响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问题根源,在教学中努力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为学生学会学习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促成了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养成,学会了学习,合作学习有效性差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努力打造出优质高效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明确教师定位,发挥合作学习的调控作用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对合作的内容,时机,时间长短进行合理的安排,并能根据合作学习的进程做好适当的调整。做好合作过程的调控评价,对课堂上生成的新问题,合作中的不协调因素,合作中的亮点等及时组织协调,合理评价,因势利导使合作学习有序健康发展。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不应观望,而是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合作进程、讨论的焦点,担负起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
2、有效参与是有效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注意学生参与广度。力求生生参与,每个学生都要有参与意识,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只有参与才有收获,只有参与才有发展。
取得的成效:
1、选择合作的内容,抓住合作时机,保证合作时间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问题要有思维含量,学生个体很难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在学习重难点时,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需要进行探究时,在问题有争议时,展开合作学习,以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每一次合作要有时间保障,使合作交流充分,达到预期的效果。
2、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合作学习的基础是自主学习,要做到先自主后合作,要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培养积极参与、敢于展示习惯。在教学中,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保护、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会倾听,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学会表达,提炼自己的语言,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争辩,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表明自己见解的正确。当然要教育学生尊重科学、尊重知识,自己错了的就不要坚持。
3、科学组织,使合作学习有序高效
教师根据学生智力水平、性格特点、纪律表现、学习等各方面情况将学生分为六人小组,一般由两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两名学困生组成,每个小组的整体水平基本相当,为合作学习展开竞争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小组内每个成员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展开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教师能够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引导学生完成合作互助学习,教师基本能够驾驭课堂,教师已经转换了自己的角色,变原来的课堂主宰为“指导者、倾听者和点拨者”。
4、运用多元评价,建立竞争平台 通过评价促成竞争,有了竞争课堂才有生命力。教学中要注重评价的功能,评价出竞争,评价出活力。在评价中遵循这样的原则: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学生评价和老师评价结合。评价内容要多元化,既要有基础知识方面的评价,更要重视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要多用激励性语言,慎用否定性语言。特别是自尊心强的学生,老师的一句否定的评价他们可能会接受不了,使问题变的更糟糕。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赏的语言,换一个说法,把否定变成肯定,教育的效果就会截然相反。注重过程评价。在上课过程中,要不断渗透评价,让评价指挥着整节课的学习过程,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相结合。评价评出积极性,才是评价的最高境界。
第三篇:课堂转型工作总结
课堂转型工作总结
理化组
王树鹏
转眼间我校的课堂转型工作已经进行两年多了,在这两年多来我深深体会到了它的实效性,现对本学年的课堂转型工作进行总结: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虽然一节课可能探究的问题不多,表面上看很多东西没讲,但是学生能够深入的来思考问题,有些问题不用你讲学生可能已经自己思考出来了。当然,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我们要在方式方法上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他们如何预习教材、如何探究问题、如何查阅资料、如何借助网络学习、如何小组合作、如何带着导学案,带着困惑走向课本,走向课堂,走向老师,走向成长。
在这种创新模式下,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我们的语文学科有深刻的认识和体悟,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能够用自己的所知所学去解决问题,探索问题,而课堂,也势必高效。
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灵感的人,不是地里的庄稼。课堂不仅仅是老师讲授知识的过程,更是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感、有所悟的过程。高效课堂要求教师由过去的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时候并没有这样做,还是习惯于给学生全方位的讲授和灌输,惟恐自己不讲学生就不会。一股脑儿的把自己知道的知识、方法一步到位交给学生,可是结果往往是一个问题讲了好几遍学生都不会,不但知识学不会,三年初中下来,根本更谈不上形成学科素养了。
下阶段努力方向:
1、备课前多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考虑教法,课前认真做好准备,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实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不断提高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课后认真写反思,记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提倡自主性学习,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这样的探索实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做到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
3、彻底改变了过去单一用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方法,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如学习热情,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等,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篇:支行经营管理转型体会
支行经营管理转型体会
在学习完支行经营管理转型培训后,我深感到目前在银行业务高速发展的背影下,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客户对于银行的不满和期望,各家银行都陆陆续续的提出了经营管理转型,而我行成立三年来,不断控索经营管理模式创新,为了全面提升我行优质文明的服务水平,提高综合竞争力,]现在加快支行经营管理转型,认真学习现代银行业的管理经验,从稳健经营出发,通过不断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逐步拓展新业务提高经济效益。
我目前从事的是信贷工作,在这个岗位上我已经工作了快二年了,我在的这个信贷团队,共有六人,四个信贷员、一个贷后管理和一个信贷主任,我们目前的这个团队,非常团结,我们有着的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为了我行的信贷工作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而我们的工作是为客户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使客户有资金需求,第一想到的是我们邮储银行,虽然我行目前的贷款品种有限,但是随着我行的发展,贷款品种不断的增加,我相信我行的信贷业务的明天会更加灿烂。
我行目前信贷最大的问题就是客户资源的缺失,转型是为了更好的为客户提供服务,增加产品销售,所以我们要通过专业的、,贴心的服务、去赢得客户、留住客户,全面提高产品的销售能力,提升客户满意度,从而使我行的全面转型,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现结合信贷岗位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与认识。
1、强化信贷制度执行意识。制度是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的,但执行制度一定是刚性的,尤其是关系到银行资产安全的信贷制度,必须保持其刚性约束力。通过组织信贷人员深入学习总、分行出台的一系列信贷管理制度,强化员工制度执行意识,并从细节和小事入手,全面提高执行力,努力在全行形成浓厚的信贷制度执行。
2、规范客户授信行为。应在全面分析和掌握授信企业资质、行业景气及其变化的情况下,严格规范和完善对客户的授信额度审批程序,区别客户类型、客户规模,采取不同的授信方式,既完善形式,又注重实质,并对授信额度的使用情况进行不间断跟踪监控;
3、强调第一还款来源的重要性。应着重测算客户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现金流量及经营性现金流量,对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行业优势和发展前景作出合理判断,对影响还款的不利因素进行分析,特别是预测在客户出现极端情况下,确认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和银行收益程度,将担保偿债能力指标放在补充替偿地位。这才是保障贷款安全、提高贷款质量的关键所在。
4、端正风险与效益、营销与合规的辩证关系。银行是高风险的经营行业,根本不存在“零风险”,在信贷营销中更是不可能不出现风险。一味要求贷款发放“零风险”的必然导致零市场、零业务、零效益。应当看到,增加信贷投入与规范经营管理之间,信贷营销与风险防范之间是对立的统一,银行规范贷款管理的出发点应是将贷款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内,而“惧贷”、“惜贷”才是银行经营的最大风险。
今后的工作重点因围绕着客户经理的岗位职责做到以下两点:
一、工作坚持一个实字,调查坚持一个严字,速度坚持一个快字,业务坚持一个精字。
二、以工作岗位为平台,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第五篇:课堂转型
“质量效益”和“教育转型”是嘉善县2012年的教育工作主题,而“课堂转型”应该是实施“教育转型”的关键。2月15日下午,县研训中心举办了嘉善县中小学教务(导)主任“常态课堂教学管理”专题培训。教育局副局长吴重秋出席培训并为大家作重要报告。全县中小学教务(导)主任和全体教研训人员参加了此次专题培训。会议由嘉善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徐颖锋主任主持。
吴重秋副局长围绕“课堂转型”,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常态课堂教学管理”为话题,以详实的调研依据,阐明了“常态课堂”和“非常态课堂”的区别,阐述了“常态课堂教学管理”的具体策略和措施。他提出了四方面管理措施:一是实行课堂转型,明确常态课堂教学正确导向,二是提升听课行为,加强常态课堂教学监管,三是借助信息技术,深化网络评课和网络教研探索,四是学会采样调研,重视发掘和培育常态课堂教学和管理典型。对于“课堂转型”,吴副局长提出了具体的标准,即在教学方式上,应体现“以标导学”,由“对话中心”向“任务中心(驱动)”转变;在教学主体上,应体现“以学定教”,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视学生接受情况决定教师教学难度,视学生理解速度决定教师教学节奏,视学生专心程度决定教师组织教学;在教学手段上,应体现“以学验教”,由“花样(模式)中心”向“效率中心”转变,以学生学习质量检验教师教学质量,以学生认可态度检验教师亲和态度。
在实施“课堂转型”过程中,吴副局长建议对成功的典型事例采取“采样调研”方式,通过“推门听课”、“网络评课”、“录像展评”等教研形式,总结和提炼常态课中的精品课堂,统一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行为,让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学有标准,仿有标杆,真正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改革目标。
本次中小学教务(导)主任专题培训,有利于我县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统一全体学科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实施新课标的思想和行动,为中小学课程改革实现“课堂转型”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