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学习之印象
参观学习之印象
初春乍暖还寒,带着寒意上路,收获的却是激动、兴奋。
我们中小学四十多名教师于2012年2月16日带着好奇、带着期盼一路前行。
我们首先去的是保定博奥中学,校园规划整齐,分初中、小学两部分。校方甚是热情,每个学科都派了引领老师,热情地引导我们到班级和办公室。听了三节语文课,课堂模式基本还是趋于传统型的,老师提问,学生答题。但老师比较重视学法上的指导。
但这所学校最让我感动的是教师的评课,每位老师对待这项工作都非常重视,评课过程中,注重评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执教者虚心诚恳地听取对方的意见,他们是真正的学者风范,站在学术讨论的境界里,以课论课,丝毫不掺杂个人的感情因素。在评课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了他们手中记录的本子,每人是一致的大本,开头是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后面详细记录着每次的教研活动。一学期下来,人手一册,是大家智慧的结晶吧?
17号上午,聆听了温校长的报告,“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温校长现身说法听来进一步明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内涵,更感到了教师肩上的责任重大。
17号刚刚吃过中午饭,我们就向承德进发了,路渐行渐远,天越走越黑,汽车行走在蜿蜒的道路上,心里不免有些紧张,终于到了承德围场,已是晚九点多,宾馆的工作人员不够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住在有些潮湿阴冷的房间里(卫生间根本没暖气)感受到不同地域的不同理念,不同风范南方人比北方人懂礼,比北方人热情,于是联想到这两个地区的经济该是何等的区别,教育又会有怎样的不同呢?
18号早,便迫不及待的到了围场的卉原中学,听了这儿校长的大致介绍,颇感兴趣的是这所学校的建校历史由13名高中教师辞职合办的,不由心生敬意好大的魄力。听了他们的课改经验,于是急切的想目睹他们的课堂情景,分成各学科组,我们进入了不同的班级,现实确实不是我们所料想到的:
1、这里是开放性的课堂,听课者可随时进去听,也可随便自由离去,上课的老师与
听课的学生旁若无人,教学井然,也决没人给你搬来一桌一凳,可见这里平常都是宾至如归,见的人多了,学生显得大方,教师也越发大气。
2、这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学生展示、学生点评,这
些环节真正落实到了实处,窥一斑而见全犳,从学生落落大方的神态,从他们有理有据的点评就可看出他们平时就是这样扎实训练的、3、这是提升学生能力的课堂,学生俊秀的书写,学生流利老到的点评,着实把我震
撼了,学生的字都有“体”,学生的口头表达没有一点儿的“嗯”“呀”的口头语,我想,不经过这样的常写、常说能达到这种炉火纯情的地步吗?于是,我又更远一点想到,这样的学生,以后走到社会上还有怯场的时候吗?这样的能力会不受人欢迎吗?
4、这是高效率的课堂,一节课上,有十名同学展示,有十名同学点评,其中穿插小
组讨论、教师点拨,整篇课文研讨分析的脉络清晰,重点突出了、难点解决了,而且完成的轻松、自然。
5、这是富有活力的课堂,学生展示美观,学生点评精彩、小组讨论激烈、教师点评
精当,学生听得入神,与传统教学相比,没有了学生的昏昏欲睡、没有了课堂的死气沉沉。
在围场紧紧张张的听了一节课,19号便返回学校,回来后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看着同事们跃跃欲试的情态,自己也不免兴奋,也因此引发了一些思考:
1、课改需要学校从上层领导到一线教师的通力协作,如果硬件设施上不去,教师
还是单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参,课改是没有阵地的,如果教师理念不转变,教师还是站着讲台不愿让,教改会化为泡影。同样需要同科教师有坦荡的胸怀,真正做到资源共享,真正做到真心指出同时教学中的不足,然后细心剖析,共同提高。
2、课改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如果只凭兴致新鲜几天,或是断断续续,要么是听
课的时候作秀,这样断然不会取得成效的。
3、课改需要科学的思路: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施、有反思、有总结,然后再有
提高。
4、课改还需要有我们自己独有的方案,我们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摸索出真正
适合我校的教学模式。
对于“围场”课改的成功,当然,我还心存一些遗憾:
1、课堂模式太“死”,进到每一个班级,耳闻目睹每节课,都是同一个模式:九或
十个同学(按班级人数分)展示,对应的那么多学生点评,授课内容,不论文言文还是现代文都是这种形式,学生展示,学生点评是对的,难道每个教师都必须遵循这样整齐划一的样式吗?如果课课这样,实际上还是整节课都在讲,只不过是讲的主人公换成学生了,开始学生还新鲜,时间长了不会厌倦吗?
2、导学案的设置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自学,实则上学生还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只
不过是由老师的满堂提问换成了无言的发问了。但无可置疑的是这种手段确实是应试的捷径。学生书写能力提高了。
我认为,好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灵动的,可依据不同的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时时感到新鲜、快乐,而不是死板的、教条的。
教师指导学生应更多一些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自己设置问题,自己对文章有感觉(喜欢的句子有那些,为什么?不懂的内容又是什么?)当然,导学案可起学习步骤的引领提示作用。
3、问及平时的“日记”和“课外阅读”是如何处理的,“围场”中的老师竟说这是
他们的软肋,他们既不写日记,也没提倡课外阅读,甚至连每册课本上附录中的必读名著都不做要求。于是感叹他们的学生是不幸的。一直以来,受“大家”的影响,“日记和课外阅读”是我的最爱,因为它们填补了学生的情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引领了学生的人生。
当然,每到一个地方有亮点,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缺憾,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经过比对、实践,选取最适合我们的理念、方法。我们还要在此基础上,再发扬光大。
第二篇:参观学习之心得
参观学习之心得
昨天,有幸随XX兄弟公司去参观鞍山XX铝业有限公司,刚进厂区,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厂区不算崭新,但很规范。我们一上午主要参观了生产车间、三个仓库、办公楼、员工宿舍、食堂及浴室。这一路走下来,还真的可以说,一个企业能蒸蒸日上,发展壮大,可谓是“管理得体”。下面,我把我认为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亮点总结给大家。
一、仓库管理方面
作为本企业的保管员,我更注重学习人家企业额仓库管理。参观了成品仓库,附件仓库,生活用品三个仓库。首先以干净整洁为标准,细细看来,也是每个仓库按物件区域摆放,部分区域有部分物品的货位卡。这一点我想我们只能借鉴一下。我认为我们的仓库现在的货物卡一一对应较好些,一目了然。账物清晰。他们很注意物品的量化领用管理,尤其工作服的多次利用。新员工刚进厂都是穿旧工作服等规定,上岗一段时间之后,再发新工作服。劳保用品,办公用品的定期发放,指定每月9号发办公用品,劳保用品,8号和10号都不会去发放,规定哪天就是哪天。
二、没有质检部,产品照样合格
他们生产车间形式是承包制体制本着“质量在我手中”。每位员工都是质检员。每种产品的上道工序,由下一道工序检验,如果一步工序不合格,员工可以拒收。这样流水作业下去。产品,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合格产品。还有就是,他们的管理体系,无论宿舍,浴室,吸烟室,都是形成一致的管理方法。这些足以看到公司的规范和统一。
三、主动挣钱,而不是被动
他们公司只要是新员工刚进厂,是问员工自己的理想薪酬。会对员工说:挣5000元有5000元的标准体制,挣3000元有挣3000元的标准。一旦最终决定你的薪酬,那么公司就会把公司的规章体制定下了。这个体制完全和你的薪酬成正比,也是因为有这样的规章体制,才能让员工约束自己,因为如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违反规章制度,就会与自己的薪酬挂钩,所以,每位员工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兢兢业业,尽最大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四、管理很细,细到每个角落
这是我在他们公司的食堂发现的一个小细节。员工食堂,一共摆设四条毛巾,分别是4种颜色,早餐、午餐、晚餐、夜宵毛巾颜色是固定的。之前用照相机拍下来,并且标上相对应的时间段,如果摆放的毛巾颜色跟照片上不符,就是食堂管理者的责任。这种人人有责,人人监督的管理方式做到每一个环节,每个角落。
第三篇:上海印象之上海学习心得体会[推荐]
麒麟区沿江乡示范小学
刘东洪
短暂的两周上海学习很快就已结束。在这十三天的学习中,我亲身聆听了上海优秀老师的课,也得到了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上海电视大学、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学院、上海市教科院、上海市洋泾中学、上海市浦东第二中心小学、上海市梅园小学等学校的老师们的短期培训。在听了每一节精彩的课堂教学后,以及每位专家们实实在在的教育理论培训后,我对课堂教学又有了很多新的认识,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素质教育。在教学中该怎样来看待自己的角色,工作中如何体现自我价值,以及课堂教学中怎样确立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怎样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等。
在听取了李海林教授的专题讲座《教师二次发展论——卓越型教师的成长规律与成长方式》后,我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似乎明白了许多,也知道自己在未来的教学生活中该怎么走好每一步。当然,谁也不能预测将来会是怎么样的,也包括我,但我至少知道努力的方向。因而,我可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拼搏。那样,我会生活得比别人更充实,更实在,更有意义,这是我对自己教育事业的一种追求,希望这种追求能达到一个更高层次,而不是一般教师所认为的那样。就像李海林教授说的:“学无止境,求无止境,再接再厉,追求更高境界。”
一个优秀的教师少不了都有属于他本人的科研成果。而科研成果的产生则来自于教师本身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点滴积累,也是教学经验作为理论文字的直观再现,论文在此基础之上应映而生。
说到论文,我先前有许多弄不明白的问题,自听取了上海市教科院《教育科研》的副主编张肇丰老师的专题讲座《教育科研论文撰写》后,以前的很多便是茅塞顿开。我明白了,在很多论文中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实践经验来告诉大家做什么,而不是一味的用枯燥的理论语言堆砌起自己的文章框架。也就是说,在论文的撰写上不需要你挖空心思的去挖掘什么新理论新观点。说实话,新的观点是专家学者们早就研究出来了,作为站在教育前沿的一线教师,我们最需要的是利用起专家学者们研究出来的这些新的观点,把自己平时在教学中的好的典型的具体事例拿出来对这些观点进行说明,通过自己的具体方法来告诉大家该怎么做。也就是说,你的观点可以说就是专家们的观点,但具体事例就必须是写出你自己是怎么做的。照这样理解,原来我所认为的论文难写的困难一下子变得轻松多了。这使我联想到一次继续教育的学习中听到一位同仁说的:“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超(抄)不会超(抄)。”我想,他所说的“抄”字可能说的就是写论文时要学会引用专家学者们研究出的新的观点吧;这里所说的“超”字可能说的就是指在写论文的过程中能否在超越新观点的基础之上利用自己教学工作中的典型事例对引用的观点加以说明,使所引用的观点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实证性。这样,我们的科研成果才更加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恰好迎合了新的教学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写论文时所选择的材料一定要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否则也就失去了它作为经验交流与方法借鉴的价值。
教学,对于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的一线教师来说,那可是家常便饭。它是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的共同活动,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主要途径。但是,对于教学的真正内涵,我们又都了解多少呢?听了上海市浦东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珍国教授的专题讲座《有效教学与教学观察》后,这才让我知道,要真正弄明白有关“教学”的一些问题,就需要我们细细地从教学的内在本质去挖掘和研究。新理念下的教学不同于单纯的所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或者说教师讲与学生听的问题。从当今教学的现状来看,它具体分为“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工作。针对这样的教育现状来讲,站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不是一个装知识的容器,所以古希腊的教育家普罗维戈这样评说学生,“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对于当今的教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家纳依曼是这样评说的:“今天教育的内容80%以上都应该是方法,因为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从这一点上来看,让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也让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教师,要由对学生授之于‘鱼’转化为不但要对学生授以‘鱼’,更要授予‘渔’。”这句话的道理。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在浩瀚无际的知识海洋里,只要交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那么,学生便会自由自在地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他所学到的知识会远远超过我们老师所传授给他的知识,并且还会多得多。所以,我们老师一定要树立起“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这个信念来对学生进行教学。
现在,我们对教学的理解又要进一步加深了,那就正像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所说的:教学要关注生活性——现实关怀(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发展性——未来关怀(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生命性——终极关怀(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这又体现出了教学的时代性。因此,我认为,教学要因人而变,因时代而变,因人的需要而变。什么样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教学,什么样的时代又需要挖掘出什么样的“教学观”。
除此之外,我们现在更要关注的是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利用。具体地说,有效教学包括以下几点:
1、有效教学是有趣的教学。
2、有效教学应该是“有情”的教学。
3、有效教学是有内涵的教学。
4、有效教学是“有效益”的教学。(指的是教学的三维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
5、有效教学是“有效率”的教学。(指的是一堂课中的知识容量、信息容量。但教学有效性的判断是看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是否高为标准的。)
6、有效教学是“有序”的教学——结构。
7、有效教学是“有度”的教学。(指的是教学中的自主度与开放度。)
8、有效教学是“有创新”的教学。(指的是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需从“教学五环节”上有创新;有效教学需关注教学与技术的整合创新。)
还有就是,教师的教学在设计上更要注意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让课堂更加充满人性化。说到这个问题,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学院的博士生导师谢利民教授的讲座《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给了我一个更大的启发,让我明白,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发展是由政府和专家们决定着的,也就是说,制定课程改革的是政府,文本课程的制定者是专家,而实施课程改革的是校长和老师,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也是校长和老师。由此看出,我们走在一线教学岗位们的老师在课堂改革中的重要性,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也再与上课的老师是否实施了这一方案,所以说:“上课比编写一本教材难一百倍。”从这一角度上来分析,我更明白了,文本课程真正实施的关键是教师,课堂教学(非公开课及观摩课)是决定学校教学的关键。在这其中,常规课所表现出来的效果比公开课和观摩课更重要,形象地打个比方,公开课和观摩课好比是饭店里的几顿色香味俱全的美餐,而常规课就好比是每个人的一日三餐,而决定着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是他家里的一日三餐,而不是饭店里的那几顿色香味俱全的美餐。所以说,决定着课堂好坏的关键是常规教学课,而不是那几节所谓的漂亮的公开研究课。谢教授的这一比方无疑告诉我们,教学的成效关键在平常的课要上得实在,这才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另外,谢教授在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的确立上主张“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上,谢教授主张建构“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他认为:好教师所上的课是具有个性化的,教学一定是师生双方活动的过程。
等等,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这些专家、教授以及老师们给我的却很多很多,我感到非常荣幸。我非常感谢这些热情的上海老师。不过,我更要感谢麒麟区政府、区教育局、乡中心学校那些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各位领导,以及社会上那些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各位仁士,是你们给我们创造了这次上海学习的机会。我想,这次学习中所感受到的点点滴滴,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出更亮的光芒,给我区的教育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之心得
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之心得 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之心得 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禁不住感慨光阴荏苒,岁月流逝,青春行走在时间的堤岸,渐行渐远。四载韶华,弹指挥间,蓦然回首时才发现已站在离去的门口,惟有回望,流连,遥想…… ——题记 为期 4 天的 2006 级毕业班的实习,作为这次实习的带队老师我 深感荣幸,不仅再次回忆起自己的大学毕业时的点滴,而且也深深感 受到 06 级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我是带领同学们参观陕西历史博物 馆的,它主要是以历史材料和考古实物作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学生通 过参观考察馆藏及出土文物,对于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乃至地质学、古生物学可以有不同程度的接触和了解,并对这 些学科与历史学的相互关系有更多的认识,这对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学科综合观察问题的能力,开拓知识视野、启发联想、拓宽知识结 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实现提升综合理论与实践水平的目 的。
(一)展馆话收获 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厅面积11600多平方米,展出文物精品2700多 件,展线总长2300米。展厅跨度大,层位高,视野广阔,照明设备灵 活多用。整个陈列分为序言厅、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和已 开辟为国际画廊的中央大厅等几个部分。馆内设有现代化文物库房、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图书馆、具备多种语言同声传译功能的报告厅。博物馆序言厅位于中央大殿前端,陈列一尊巨大的千年石狮(唐代顺 陵石狮复制品),衬以奔腾的黄河和黄土高原巨幅照片,引导观众去 领略由黄土、黄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 陕西古代文明,以历史进程为线索,选取各时代的典型文物进行组 合陈列,来揭示陕西地区古代社会文明发展状况。该陈列展出面积 5051平方米,展线长1247米,在中央大厅,分上下两层,共三个展室,分为七个部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第一展馆:第一单元《人猿揖别》,距今115万年前的 先民遗存,第二单元《凤鸣岐山》,西周王都的丰富遗迹,第三单元 《东方帝国》,秦帝国以兵马俑为代表的文物;第二展馆:第四单元
《大汉雄风》,汉都长安、汉家陵阙和典型汉代文物,第五单元《冲 突融合》,陕西民族大融合、佛教东渐丰富的文化遗存及宗教文物; 第三展馆:第六单元《盛唐气象》,中国古代鼎盛时期隋唐时代典型 遗存,第七单元《告别帝都》,展示唐以后作为西北区域中心的陕西。基本陈列精选的 2000 余
件珍贵文物包括: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 景和艺术追求的丰富多姿的彩陶器皿,反映西周王都兴起与拥有的青 铜器,反映秦扫六合统一天下的青铜剑、兵马俑等,以及显示秦汉 建筑构件、大型瓦当,民族大融合文化遗存、佛教东渐的宗教文物,还有反映盛唐繁荣景象的唐代金银器和唐三彩等等,并配以遗址模 型、图表、照片等辅助展品,系统展现自 115 万年前至 1840 年期间 陕西地区的悠久古代历史和文化。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周、秦、西汉、隋唐几个盛期都是在陕西地区建都的,所以该陈列以这几个时期为重 点,反映了陕西地区古代文化,这几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 最高水平。专题展览厅位于序厅西侧,陕西青铜器珍品展和陕 西历代陶俑精华展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的两个专题展览。展厅面 积约 2600 余平方米,展出文物 600 多件(组)。其中陕西青铜器珍品 展选取这个陕西历史上文物最宏富、最突出的横断面,从种类与用途、铭文与书法、造型与装饰、随葬与窖藏、青铜铸造工艺五个方面予以 展示。展出青铜器 260 件(组),整个青铜器展室给人一种厚重凝炼 的感觉。陕西历代陶俑精华展展出文物 341 件,以时间为序,分为秦 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代五个阶段,分别以神武鹰扬、气 势古拙、神韵质朴、仪态轩昂、典雅华美、灰色凝练、余光明媚为主 题展示了陕西乃至中国陶俑的发展过程。唐墓壁画馆收藏了近20 座唐墓的壁画,总藏量约 1000平方米。我国历代墓葬壁画,不论 是出土数量还是艺术价值,首推唐墓,主要集中在唐都长安周围。由 于墓室壁画采取从墓室中将厚度为 0.5cm-1cm 的画面揭取下来加以 保存的异地保存形式,为妥善保护这批壁画真迹,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建馆同时修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壁画观摩库,对壁画进行收藏、保管,同时便于研究和对外开放。唐墓壁画真品展每周部分时间对外开放。可观赏国宝级和一级品壁画十余幅,其中主要有章怀太子墓出土的马 球图、狩猎出行图、客使图、懿德太子墓出土的阙楼图、仪仗图、宫
女图等。对于馆藏文物的参观,可以使学生将课堂的理论与所见的实物进 行相互印证,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和解释它们,同时对照实物对所学 的知识和理论进行再认识再思考。还可以增加本院学生对于博物馆学 的理解和认识,拓宽知识面,使我们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特点和作 用有所了解,引导我们对馆藏文物的保管陈列、宣传教育以及有关应 用技术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对于日后从事相关的学习与研究大有裨 益。
(二)离别话情谊 四年前,因为同样的
的选择,同学一同走进郑州大学――这个美丽 的校园。大学生活始于军训,军训虽苦,却是一段难忘的日子,来自 全国各地的同学们在军训的日子里相识,因为缘份大家走到了一起。还记得在军训的日子里形影不离,大家互相关心,彼此扶持,友谊之 花从此绽放。还记得大学里的第一个中秋节,作为辅导员和高年级的 同学们忙着给大家分发月饼的情景,让第一次离家的他们感受了无尽 的温暖。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在大学里,有朋友扶持,有同学帮 助,还有师长关心……这种种的深情厚谊都是在大学最可宝贵的东 西。没有人喜欢形单影直、孤立无援,没有人能没有朋友,没有朋友 的日子就像没有阳光的冬日,没有温暖,没有光辉。拥有朋友是幸福 的,珍惜每一份缘。朋友是要用真心赢得的,交往中待人真诚的人朋 友自然不少。人际交往同样是大学的一门学问,所以也该思考如何去 待人接物。朋友也许并不需要太多,真心就好。看惯了锦上添花,都 期盼着能雪中送炭。在大学这四年的生活中,当大家遇到过多少困难与忧伤,是朋友 们安抚了曾经受伤的心灵,是同学们伸出了援助之手,是师长们指明 了该走的方向。有了动人的情谊,一切阴霾终被阳光照亮。学会珍惜,学会感恩,曾经的感动与感怀都凝结成此刻珍贵的记忆。在大学这个美好的时代,纯真年代的情感故事屡见不鲜。无意于 多说什么,只想说珍惜自我,珍惜青春,珍惜情谊。每一段的心情故 事都值得我们去回首,去品味,去思量。
如果说大学生活是一部多幕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主角。但 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大学是我们人生中很年轻的那一幕 剧,演的怎样完全看你以何种心态去对待了。生活是自己的,无论是 否有很多观众,我们都该用心走过。也许没有美丽的外貌,但可以拥 有深刻的内涵;也许没有出众的才华,但可以拥有好学上进的品质; 也许没有优裕的生活,但可以拥有丰富的精神食粮;也许没有显赫的 家室背景,但可以拥有勤奋努力的奋斗精神……不要去怨天尤人,好 好的去学习,去生活。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告诉自己,永远都要相信自己,听从 自己内心的声音,相信自己手掌的力量。没有人是绝对完美的,只有 自信的自己才是美丽的。大学是展现我们青春魅力的舞台,自信、勇 敢铸就了年轻的光彩。只要用心去过,每个人都有闪耀的舞台,展现 的空间。年轻的岁月是七彩的,青春的天空是蔚蓝的。自信绽放了青 春的色彩与光芒,自信见证了青春的活力与激情,自信谱写了青春的 赞歌与乐章。自信更让我
们学会了勇敢与坚毅,不要畏缩,自信、勇 敢的向前,生活才不会留下太多遗憾。美丽的象牙塔,七彩的青春,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自信让青春闪光,让生活绚烂。大学的生活中,我们会经历很多事情,遭遇若干困难,无论生活 给了我们怎样的磨砺,我们都该学着去微笑,微笑对人,微笑对己。笑看风云,笑面生活。乐观豁达的胸襟会让生活轻松,原本看似复杂 的东西也会变得简单,退一步海阔天空,生活的智慧也便因此而积累。缘聚郑大,在这人生美好的四年韶华之中,我们都经历了怎样的 真情故事,朋友情、同学情、师生情……这许多无法言表的情谊贯穿 了这四年美丽缤纷的季节,让我们的追忆里有了更多的幸福与感 怀…… 这就是作为老师我想说的,希望同学们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更加 好的成长、成才、成功!
第五篇:参观学习白局之感想
参观学习白局之感想
白局和唢呐、胡琴一样都是我不曾学习了解的曲种,不过白局更为特殊,在暑期社会实践之前,我都没听说过这个戏种。
同大多数人一样,我们小组也是因为选了这个课题才对南京白局有了大概的了解。通过在上网和暑社前的踩点我对白局有了初步的认知,简单的说,白局就是用南京方言进行说唱念白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暑社第一天,我们先是参加了白局表演团团长黄老师上的试听课,课程讲得很有意思,方言表演的艺术形式确实很吸引人,课后几个小朋友的表演也可圈可点,表现出了南京方言的韵味。课后我们采访了黄老师,对南京白局的现状,传承的问题进行了采访咨询。了解到白局的现状不容乐观,只限于在南京本地发展,甚至很多南京本地人都不了解白局;但提到传承说,黄老师表示情况还是挺乐观的,说他们已经和多所小学合作,开设白局学习班,从小培养孩子对白局的兴趣,除此之外,他们还和一些高校合作,在高校中开设选修课。第二天,我们到夫子庙景区进行市民对白局了解度调查,结果也是不如人意,大多数人表示不知道有白局这个曲种,即使有所了解也对其不太感兴趣。虽然早就预料到是这种结果,可当看到大多数人看到问卷时的茫然状态是,心中不免还是有几分失落。
其实,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如果不是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使我了解到白局,恐怕我也会对白局的现状毫无感觉。白局对我来说,其实是一种娱乐形式,欣赏老师们表演白局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能够感受心灵的平静,同时找寻它的魅力对来说也是一种生活体验。当然能学会唱一段最好了,毕竟也是一种能力,同时增加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然而没学会也没关系。基于它确实是我国的优秀文化,我还是希望它能得到好的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