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三(新)

时间:2019-05-15 14:4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练习三(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练习三(新)》。

第一篇:练习三(新)

练习三

1、让学生学会通过放声读草稿来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2、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语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4、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5、通过口语训练让学生学会申诉。

6、学写毛笔字。

1、让学生学会通过放声读草稿来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2、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语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通过口语训练让学生学会申诉。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部分。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教学第一部分。(1)创设情景:学生分角色读题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作文草稿的修改方法。

(3)拓展:小结已经学过的作文修改方法。

2、教学第二部分(1)根据上一部分。

(2)让学生思考“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意思。(强调修改的意义)

(3)学生学习、领会作家老舍和叶胜陶修改文稿的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修改稿子不光要看,还要念,要看念的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5)小结。

1、谈话导入。

(由本单元所学课文导入)

2、诵读《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1)学生自由读散文。

(2)教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字音。(3)学生反复练习诵读(4)指名读,齐读

3、感悟

(1)指名读问题: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结实?

(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读后感想。

分角色读题

交流

思考,交流

讨论

交流

诵读,交流 自由读交流 齐读

交流讨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3)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4)师生小结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轮椅上的霍金》中的第八节。(2)引导学生读贴

(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3)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红临写。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着两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指名读

观察,交流交流练习

交流练习

指名读题

观察练习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三、教学第四

1、审题 题(1)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学会申诉”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在生活中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应该及时想有关部门或学校申诉,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板书学会申诉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 的要求

2、指导

(1)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并思考

(2)集体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犯?应该怎样倾诉?

(3)教师引导学生的出申诉的方法。(4)学生分组练习说。

3、练习

(1)分组推荐代表上台就某一侵权行为进行申诉(2)其他学生可以针对前面学生声速说出自己的申诉方法。

4、反馈

(1)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一训练内容做更深入的思考

(2)教师点评

交流

指名读题指名读讨论

交流 讨论

分组交流 交流

讨论

第二篇:练习三

练习三

一、选择题。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B.今年4月1日,在泰州市国际写作中心,举行了“秋雪湖之春”书画家笔会。

C.《济南的冬天》节选自长篇散文《一些印象》。(《老舍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D.上午八点,社会各界为雅安地震遇难者举行默哀仪式,汽笛声、防空警报声一齐响起。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C.当前,青少年非常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汉语的规范化使用,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

D.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3.下列与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电影《让子弹飞》看过已有一段时间了,电影中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巨大的长方形院落由一....座座中西合璧的楼房组成,鳞次栉比的建筑在豪华的背后又难掩其颓败的迹象,这场景与传奇的....故事结合完美,相得益彰。那眼花缭乱的特写镜头,更是将场景的线条和色调表现得极其清晰真........切。

A.历历在目 B.鳞次栉比 C.相得益彰 D.眼花缭乱

二、阅读理解。

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①虞世南:初唐重臣,诗人、书法家。唐太宗曾多次称赞其人格。②緌(ruí):古 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③藉(jiè):凭借。4.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2分)

5.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请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二)闻公有一册历,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每日阴晴风雨,亦必详记。如云某日午前晴,午后阴,某日东风,某日西风,某日昼夜雨。人初不知其故。

一日,民有告粮船失风者,公诘其失船为何日?午前午后?东风西风?其人不能知而妄对,公一一语其实。其人惊服,诈遂不得行。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盖亦公事,非漫书也。

【注】公:文中指周忱,明朝官员。册历:记事簿。失风:行船遇恶风失事。漫:随便。6.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人初不知其故()(2)公诘其失船为何日()[来源:学|科 7.翻译句子。

其人惊服,诈遂不得行。

8.从文中看出“民”有诈的语句是(用原文语句回答)9.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希望官员做事认真,一心为公。B.称赞周忱留心公事,做事细密。②

C.赞赏周忱学识超群,慧眼独具。D.讽刺“民”自作聪明,贪图钱财。

(三)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 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

②专家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现在,无能耗的“雪能源”正在北半球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在某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但该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米。一间雪库可积存100吨,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③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即使攥成雪团,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可滤除90%以上的甲醛等有害成分。

④雪水,经过蒸发后会重新凝结,成为冰状水。它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矿物。它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尤其对于轻患者,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可不用其他药物,45天就能痊愈。常用雪水洗澡,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疾病。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饮12杯雪水,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能防治动脉硬化症。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从而加速人的衰老,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可以延年益寿。

⑤目前已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表明,户外4米高的雪堆,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树叶等,到8月份仍可保持2.5米高度。同样方法,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可存雪20万立方米左右,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献。

10.本文的说明对象是。(1分)11.本文介绍了“雪”的哪些功能?(2分)1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2分)13.请围绕“雪水”,用一句话对第④段划线部分的句子加以整合。(3分)14.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2 分)A.雪内部的微孔结构可保持足够空间,甲醛等有害成分可滤除90% 左右。B.雪水对人体有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所有患者都有很好效果。

C.目前已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表明,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可存雪20万立方米左右,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D.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内冰结构水日益不足,加速人的衰老。俄罗斯医学专家认为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有好处,可延年益寿。

(四)“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

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 “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6.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4分)

17.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5分)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18.第⑤段加点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3分)

19.读了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感悟联想。(3分)

(五)快递 梅子涵

①现在都喜欢快递。一封不重要的信,一份有点重要的合同,一包盼望读到的书,一盒扬州包子,一袋山西枣子,都会快递而来,弄得门铃不断,喜气洋洋,很像成功人士。我不但有快递,而且几乎天天有,有时一天多到五六个,喜气洋洋得有点手忙脚乱。

②有一天我在书房看着书睡着了,没听到门铃声,没听到送快递打我的手机,当时手机设置为会议状态。不过当电话再次打来时,我醒了。“你在家吗?”声音很恼怒。“我在啊。”“你看看我打了多少个电话给你!我打到现在没有停过!”很恼火的声音在喊。“你是谁啊?”“快递!”他都是喊的。“对不起,对不起!我刚才睡着了,没听见。”“你们上海人都不接电话的!”“上海人都不接电话?刚才是没有听见。”“你不要说了,你现在下来!”他大喊着,声音非常响,已经无礼得“不成体统”,任何一个收快递的人听见都不可能按得住性子了。我的火“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我飞快地下楼。我要去问问他想干什么,他这是在送快递还是准备拼命?二楼、一楼,我飞快地走,我极力地压制自己的怒火,不让它蹿成歇斯底里。二楼、一楼,我走得快,结果火竟然也被我压得快,散得快,等我开了大门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火了。从三楼到一楼的过程,我把自己锤炼了一次。我不想吵架,没有意思,歇斯底里会不成体统。但是那个大喊的声音想吵,他站在门口,他的脸上只有火!“你好,”我说,“很对不起,我睡着了,没有听见。如果听见我怎么会不接?”我还说了别的话,表达歉意,也想表达友好。可是他的气不消。最后,当他把一包书递给我,把签收单扔给我,喊叫着对我说“你签名”的时候,我锤炼了的克制又一次被粉碎,火“腾”地重新蹿上来!“我不会签的!”我大叫。“你打电话给你们老板,让他和我说话!”我大叫。我也歇斯底里了,锤炼的成果很容易被扔弃,我歇斯底里的时候哪里像个教授!只要歇斯底里,那么人人就都会是一个样子。

③他说他不要签收单了,跳上助动车开了就走。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我站在门口大口喘气,整个上午乃至整个下午的日子,仿佛都已毁坏。我没有回到房里,而是去追那团烈火了。我像一团烈火似的去追他,我自以为是地要让他向我道教。我心里的怒火就像是脚底的轮子,可笑极了。我们的小区很大,可是我竟然追到了他。他已经到了另外一家的门口,他的助动车停在樟树下,他正在和这一家的女主人吵架。我幸灾乐祸地说:“你看你,刚才和我吵,跑到这儿又吵,你很喜欢吵架?”他没有理我,有些沮丧地回到助动车前,上了车。他也许也在懊悔:我怎么又吵了。

④这时,我看到他的头上有好多的汗。他被晒得很黑,其实他大概只有二十出头的年龄。二十出头的时候,我正在一个农场当知青,也被晒得很黑。那时,我不能再读书,他现在也读不了书,干着这样一份按人家门铃,打别人手机,可是别人却可能没有听见的职业。我用手擦擦他额头上的汗,说:“你热吗?”怎么会不热?他没有避开我的手,猛然流泪了,大滴地落下来。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一个父亲在抚摸孩子。他的年龄应该比我女儿还小些,是应该叫她姐姐的。女儿正在法国读书,而他呢,骑着助动车,把一包我喜欢的文学书给我送来。我有些难受起来。我摸摸他握着车把的手,说:“我刚才态度不好,谢谢你为我送快递。你一个人在外面工作,要照顾好自己,让父母放心。上海人都很感激你们的!”这么说着,我也流泪了,觉得温暖。心里涌满了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

⑤这个上午没有被毁掉,被我们挽救了。他离开的时候说:“我走了。”我说:“你骑得慢一点。”我们竟然有些像亲人告别。后来,他又来过一次。他有点害羞地站在门外,我说:“是你啊,你好吗?”那以后,我再没有见到他。我很想他再来为我送快递,我会说:“是你啊,你好吗?”

20.根据语境,分别用三个词语形容下面两句话中的“样子”。(6分)

(1)第②段最后一句“只要歇斯底里,那么人人就都会是一个样子”是怎样的一个“样子”?(2)第④段最后一句“心里涌满了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又是怎样的一个“样子”?

21.下面两句话,都写出了人物心中的“火”,但写法有所不同。请根据句子后面的提示加以赏析。(4分)

(1)我的火“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从词语角度)

(2)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从修辞角度)

22.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几句连贯的话,具体表现文中画线处小伙子内心的懊悔。(60字左右,4分)

23.读完本文,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4分)

(六)落叶也精彩 郑荣来

日前一场不小的秋雨,打落了树上的许多黄叶,飘飘零零,构成一色景致。往年立冬一过,更是飘飘洒洒,纷飞不断。特别是那些银杏树,金黄的叶片被阵风吹落,地上如同盖上层层黄金。一阵四五级西北风刮过,树上的黄叶,几乎全部离开枝头,无一残留。大马路边的那两溜同类也是如此,都把金黄献给了大地。步调是如此一致,说走就走,毫不留恋枝头。

我住的大院里,有二三十种乔木,落叶时间都各有其序。大道两边的柿树,个性最为特别,它的叶子本属红叶类,但从不大红大紫,只是奉献些微红的颜色,更多的是黄绿相间的斑驳,把红黄让给自己的果实。那柿子也是抢尽风头,总是以自己的丰满和金黄,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当叶子纷纷飘落,它仍独留风姿在枝头,奉献着多彩多姿的美丽。你看那一嘟噜一嘟噜的柿子,展示着与众不同的风韵,让所有的行人都不能不顾盼乃至流连。

为数最多的槐树,显示了树多势众的气派,院里的几乎所有的大道小路,都是它的领地,地上都有它的叶片。它们的落叶,不像银杏那样同步,而是先后有序,次第而落。它不断提醒人们,及时注意增添衣服。如同花开的时间,它们同科同属不同种,好几种槐树,总是你刚谢罢我又开,整个夏秋两季,没有间断过,仿佛时刻要人们关注它美丽的存在。它的叶子也是如此,虽不如槐花那样美丽,但那浅浅的黄色,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彩。

树也是不可貌相。那几棵泡桐树,高大魁梧,可谓材大体粗,但落叶却早,与它的个子、块头不相称,老大没有老大的样儿。它尤其经不起打击,西北风一来,比谁都大的叶片,竟哆嗦得厉害,惊吓之声,比谁都大。甚至高叫“怕啦怕啦”,夜深人静时,制造恐怖气氛,真是没出息!我也是念及它叶阔荫大,夏天给人荫凉,对我等有过奉献,也就谅解它了。不然的话,它那叶片抽抽巴巴,不红也不黄,毫无姿色,风一吹就跌落满地,连草地都被遮盖住,给环保工人添了许多麻烦,实在不敢恭维。

垂柳却是不同。它身躯较瘦,腰细枝软,体态轻飘,仿佛弱不禁风。但它经得起雪打风吹,那年特大雪,压得柳枝垂地,它们都挺过来了。多少次大风的吹袭,好几场四五级西北风,它都满不在乎。除了松、柏、竹,就数它落叶最晚。看看金台园里水池边的垂柳就知道,它像是要站最后一班岗,大家都撤了它才撤。它真是名副其实的“早来晚走”的敬业者。当春天到来之前,寒风料峭,乍暖还寒,它最早见绿于枝头,率先透露春的消息。春风杨柳万千条,又是它营造了热闹的春意。

法国梧桐也值得一说。它在院里落户十几年,都种在很不起眼的地方,远不像它们在南京那么有地位,市中心多少条马路都是它们的地盘。我们现在才见识到,它其实是最有抗争精神者。

前面所述各树都不如它,它们的叶子至今还济济一堂于树梢,少有飘落者。它们也是叶阔荫大,但比泡桐坚强得多,勇敢得多。

看京城大街上和院里的落叶,精神上丝毫没有抽缩之想。许多人都说喜欢冬天,那是因为,冬日的树木不因叶落而颓败,而是蓄势待发,准备来年更加蓬勃。

落叶,奉献了八九个月的绿色,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现在再以金黄谢幕,也算是一种圆满。你看它们,来时欣欣向荣,走时充满希望。所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诗意,正是它最乐于表达的真情。树叶的一生只有大半年,它没有愧对这一生。它的一生都是为他人而活,春天以嫩绿励人朝气,夏天以浓荫给人荫凉,秋天或以颜色悦人心情,或零落给大地增添营养。它潇洒来去,可谓活得自豪而有价值。

落叶是别有风貌的景致,当红叶黄叶铺洒满地,实在是美丽至极的风景,不少人希望此种赏心悦目的金黄,能够多存留一些日子。但在我,却要感谢环保工人,及时打扫落叶,不使行人践踏,让它保留一个完整的身躯,洁净的容颜,留给人们一个完美,也给人一种哲理的思考。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删改)

24.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25.作者在文中描写了不同树种的落叶,特点纷呈。请你把每种树落叶的特点加以概括,整理出来。(5分)

26.文章依次写了不同树种各自落叶的精彩美丽,请赏析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3分)

27.请品味下面一段话的语言特色。(3分)

树叶的一生只有大半年,它没有愧对这一生。它的一生都是为他人而活,春天以嫩绿励人朝气,夏天以浓荫给人荫凉,秋天或以颜色悦人心情,或零落给大地增添营养。它潇洒来去,可谓活得自豪而有价值。

28.文章的最后一段“落叶是别有风貌的景致,„„不使行人践踏,让它保留一个完整的身躯,洁净的容颜,留给人们一个完美,也给人一种哲理的思考。”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上下文,揣摩“给人一种哲理的思考”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2分)

答案: 1.C

2.D(A.缺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添加“的豪情”;B.“研究、了解国学文化”语序不当;C.“非常”与“深”词语赘余)

3.D【答案解析】眼花缭乱:缭乱:纷乱。形容眼前的景象复杂纷繁,使人感到迷乱不清。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既然已经“眼花缭乱”了,又岂会“清晰真切”?前后矛盾。

4.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2分)。

5.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2分)。

作品译文

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1]

作品赏析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关键要把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出艺术上的契合点。垂緌,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诗的最后评点道,这完全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实际上,咏蝉包含着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1]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首句“垂緌饮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蝉的头部有两根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的帽带;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因而用“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其实蝉是靠吸食植物的液汁生活的,哪里可能只喝露水?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鸣声。为什么说连续不断的蝉鸣声是从枝叶稀疏的梧桐中传出来的呢?这是因为梧桐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的树,传说鸾凤一类的鸟非梧桐不栖,“王者任用贤良,则梧桐生于东厢”。诗人以蝉自比,则其鸣声也就不同凡响。“桐”前着一“疏”,既让人感到“流响”的易于流传,又与末句“秋风”相应。“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是从上面两句引发出来的议论。意思是“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沈德潜说:“命意自高,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这一托物寓意的名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怀,是唐诗中最早咏蝉的,很为后世称道。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显示出一种内向、孤僻、深沉的性格特征,虞世南借蝉咏怀,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藉,自会扬名。情景交融,显得十分和谐自然。这两句用的是比喻,蝉声远传不是借藉于秋风的传送,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诗人的人格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读者可从中想像到人格化了的蝉儿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可谓巧妙至极。正像曹丕在《典论o论文》中所言“不做良臣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名声自传达于后”。“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展示了一个清狂自负、踌躇满志的士大夫形象。施朴华《岘佣说诗》曰:“《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其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

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同是唐人,又都是托咏蝉以寄意,由于作者的地位、遭际、气质彼此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形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6.(1)原因、缘故(2)是

7.那人震惊佩服,行骗于是没有成功。8.其人不能知而妄对 9.B 10.雪的功能(答成“雪”不给分)11.①制冷(或节能);②空气净化;③保健作用。

12.①列数字,准确说明存雪制冷能节约大量燃油。②举例子,具体说明降雪税存起来可以制冷的功能。

13.雪水是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不含钾、钠等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的冰状超软水。14.D 15.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或:读书的精髓关键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或:既能“入”又能“出”,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6.首先提出文章中心论点。(1分)然后从“入”与“出”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论证了其在阅读中的意义和运用。(2分)最后再一次明确中心论点。(1分)

17.第②段,(1分)这段文字引用叶圣陶的话阐述了“通过文字和作者会面,了解作者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的内容。(2分)与第②段所阐述的 “阅读中的‘入’是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的观点一致。(2分)

18.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或: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19.(3分)围绕“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来谈感悟联想。

20.(6分)(1)怒不可遏(愤怒)声嘶力竭 面红耳赤 气急败坏(意思对即可)(2)和蔼可亲(和颜悦色)心平气和 和声细语 包容 理解(意思对即可)

21.(4分)(1)(2分)这句话运用了“腾”这个拟声词(这句话运用了“蹿”这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听到快递员粗暴喊叫时心中怒火升腾的情状。

(2)(2分)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快递员怒气冲冲、心急火燎离开时的样子,体现了他急躁和粗暴。

22.(4分)示例:我怎么老是和别人吵架呢?这位长辈对我这么关心,我刚才却对他那么无礼,往后我可不能再把自己焦躁和烦恼的情绪发泄在别人身上。23.(4分)联系原文,结合实际谈感悟,言之有理即可。

24.答案: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描写了秋天的落叶,热情赞美了秋天落叶的精彩,因为它们构成了一幅秋天独有的美丽至极的风景。

25.答案:①银杏树:步调一致,说走就走。②柿树:从不大红大紫的奉献精神。③槐树:先后有序,次第而落。④泡桐树:叶阔荫大,风一吹就跌落满地。⑤垂柳:早来晚走,经得起雪打风吹。⑥法国梧桐:具有抗争精神,坚强勇敢。

26.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落叶人的情感,倾注了作者的热爱、赞美之情;由点到面,点面结合,勾勒渲染,充分展现了落叶自身的美丽价值;文章先细致描写,然后议论抒情,点明文章主旨。(说出其中一点即可)27.作者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落叶从春到秋圆满的一生,为大地为人类而活的奉献精神。28.我们应该学习落叶默默无闻,把金黄和希望给大地和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要像落叶那样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活的自豪而有价值。

第三篇:公文练习三

公文练习三

一、名词解释

决定是机关,单位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的决策和安排时所使用的指导性公文。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命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实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二、判断题

1.一般来说,只有国家最高领导机关及其领导人才使用命令。(错)2.一般行政法规和规章都可以用命令作为载体发布。(错)

3.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陈观玉同志“广东省学雷锋标兵”称号,用命令行文。(对)

4.命令属下行文。(对)5.嘉奖有突出成就和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人员的公文称嘉奖令。(对)6.决定的写作,其难点主要表现在原由与事项的详略处理上。(错)

7.布置重要的工作或重大的行动用决定行文,布置日常具体工作则用通知行文。(对)

三、填空题

1.命令的类型主要有 任免令;公布令;行政令;嘉奖令 2.命令的特点有

法定的权威性;执行的强制 3.决定的特点有

制约性;稳定性

4.决定的主要类型有

指挥性决定;法规性决定;知照性决定;表彰与处理性决定;更变或撤销性决定

5.决议的主要类型有:

批准性决议

、宏观政策性决议、专门事项性决议

四、简答题

1.以领导人名义签署的命令为什么必须用流水编号? 流水号是从该领导人任职时开始编排,至任职期满为止,下届新领导人任职后又重新编号。编流水号在于明确标示批准发出公文的领导人是谁,且这是该领导人发出的第几份公文。2.试比较撤销性决定与处理性决定的异同。

撤销性决定与处理性决定的区别在于正文内容及与法不同:

处理决定针对人和事,先说明错误的事实,分析其性质、根源、责任及后果,而后交代被处理人对所犯错误有无认识和悔改表现,再写处理决定,最后还要指出教训、提出希望,起到警戒作用。

而撤销性决定的,一般只要写明更变或撤销有关事项的原因、依据和决定事项即可。相同点为两者都是下行文。

3.决议和决定有哪些区别?写作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区别:制作程序不同,性质用途不同,使用范围不同 注意事项:

1要有政策和法律依据,同时结合实际。2决定事项要明确突出。

陈述决定的事项、落实的措施、解决的办法、提出的要求等,表达一定要完整、周密。3语言要准确、决断。

决定的语言必须庄重、准确、严谨、精练,富有决断性,而又分寸适宜,切忌模棱含混。

五、病例析改

试分析下文存在哪些毛病,并指出应作怎样的修改。

关于向李春芳同志学习的决定 各车间、班组,各党支部:

我厂装配车间职工李春芳在上月十五日的特大洪水灾害中,为抢救国家财产不幸身亡。厂党委和厂委员会决定在全厂开展向李春芳同志学习的活动。

一、学习李春芳同志公而忘私、奋勇保护国家财产的高尚品德,爱祖国爱人民,敢于牺牲的精神。

二、根据李春芳同志生前的表现和愿望,追记李春芳同志为中共党员。

三、在全厂广泛宣传李春芳同志的先进事迹,运用这一典型对全厂党员职工进行一次努力奉献、坚持改革、敢于进取的革命精神,以及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宣传科和工会要把李春芳同志的事迹册子、墙报,广为发放。

四、各车间、班组、党支部要开展讨论,学习李春芳同志的优秀品质,开展比、学、赶、帮活动,争取生产上一个新台阶。

×× 厂党委 ××厂委员会 ××××年×月×日

(一)答案:

这份决定的主要毛病如下: 标题内容不够完整;

主送单位应“各党支部”放在前面;

作者写作思路不清,导致正文内容排列逻辑混乱,把不同类型的事情写在一起;

有的内容需要另行文。如“追记李春芳同志为中共党员”一事,应由党委专门另行文; 语言存在不准确、不得体现象。如“不幸身亡”、“敢于牺牲”等。

(二)修改思路

总体修改思路为:背景、依据 + 文种承启语 + 决定事项 + 要求、号召。决定事项需考虑以下几点:(1)重点向李春芳学习什么;

(2)要不要定一个月为“学习活动月” + 谁具体负责抓宣传、教育 + 安排学习时间 + 学习的做法;

(3)通过学习,制定什么计划,开展什么活动促生产;

(4)是否定一个日子召开学习、总结大会,表彰学习成绩突出的车间、班组。

修改版:

关于开展学习李春芳同志活动的决定 各党支部,各车间、班组:

我厂装配车间青工李春芳在8月15日的特大洪水灾害中,为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牺牲。我厂失去了一位好职工,祖国失去了一位好女儿。为了以实际行动纪念李春芳同志,促进我厂“两个文明”的建设,厂党委、厂委会决定在全厂范围内开展学习李春芳同志的活动。现就有关开展学习活动的事项决定如下:

一、认真学习李春芳同志公而忘私、乐于奉献、奋勇保护国家财产的高尚品德,以及爱祖国爱人民、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二、今年9月份为“学习李春芳同志活动月”。宣传科和工会,负责将李春芳同志的事迹编成小册子、墙报,广泛宣传。9月份每星期一上午8:00 ~ 9:00为党支部、各车间、班组学习李春芳同志先进事迹时间。

三、各党支部、各车间、班组要结合实际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各车间、班组需制定10月至12月的生产计划,开展比、学、赶、帮活动,促进生产上一个新台阶。

四、厂党委、厂委会将在适当时候召开学习李春芳同志总结大会,对在学习李春芳同志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

厂党委、厂委会号召全厂党员、职工,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工作,创造更好的成绩,为改革开放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 厂党委

××厂委员会 ××××年×月×日

六、写作训练

某大学秘书系2006级学生张三,入学以来不认真学习,经常旷课,多次打架斗殴。今年12月5日,张喝醉酒回宿舍开门时,被同宿舍黄四同学不小心撞了一下,张即大打出手,将黄打成重伤。

试根据上述材料,以学校名义拟一处分决定。字数在400字以内。

关于对张三同学处分的决定 各院(系、所、办),各班级:

张三同学系我校秘书系秘书专业2006级学生。张三同学入学以来,学习不认真,经常旷课,多次打架斗殴。今年12月5日,张喝醉酒回宿舍开门时,被同宿舍黄四同学不小心撞了一下,张即大打出手,将黄打成重伤。经批评教育,张三认识态度依然如故。根据《╳╳大学学藉管理规定》和《╳╳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经学校研究决定,给予张三同学记大过处分。

希望广大同学引以为戒,认真学习,遵纪守法,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为成为祖国优秀的建设者而努力。

╳ ╳ 大 学

╳ ╳╳ ╳年十二月十日

公文练习四

一、填空题

1.公告的主要特点为 1.作者限定 2.庄严宣告 3.内容单纯4.公布广泛 5.表达简洁庄重

2.公告的主要类型有

1.宣布重要事项的公告

2.宣布法定事项的公告。

3.通告的特点有

内容具体,业务性强、有限制的行文对象、广泛的发文机关

和 独特的发布方式。

4.通告的类型有 知照(告晓)性通告、办理(事务)性通告 和 行止性通告

。5.公报的主要,类型有会议公报、新闻公报、联合公报、统计公报。

二、判断题

1.公告和通告行文时,都要写上主送机关。(错)2.公告和通告的写法基本相同。(对)3.公告的写作充分体现了发文的权威,因此,有约束力。(错)4.学校处分违纪学生可用公告。(错)5.商店告知顾客可发公告。(错)6.深圳市税务局通告。(对)

三、简答题

1.公报、公告、通告要注意什么问题?(1)不要把“通告”写成“通知”。(2)发文目的要明确。

(3)通告事项要符合政策规定。(4)通告语言要通俗简洁。

2.公报、公告、通告的发布方式有何不同?

公告多用登报、广播的方式发布;通告可用文件形式印发,也可登报、广播或张贴。3.试述通告与公告的区别。

(1)发文内容不同。

(2)行文范围不同。

(3)制发单位级别不同。

(4)发布方式不同

四、病例析改

1.试指出下文中的错误,并作出修改。××市××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告

根据《工商登记管理暂行规定》,对我区姚渡商贸公司进行了清理。经过清理,已于××××年12月11日正式宣布注销,并公告全省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现发现继续以原公司名义从事非法经营活动。为此,我局再次公告:凡所持原××姚渡商贸公司营业执照(包括营业执照副本)、印章、介绍信、合同纸、名片等一律无效。对发现使用上述无效证件者(包括复印件),请扣留交我局。特此公告。

××市××区工商行政管理局通告

根据《工商登记管理暂行规定》,我局对姚渡商贸公司进行了清理。根据清理结果,我局已于╳╳╳╳年12月11日向社会和全省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出了注销该公司通告。现发现有人继续以姚渡商贸公司名义从事非法经营活动。为此,我局再次通告:自╳╳╳╳年12月11日起,姚渡商贸公司营业执照(包括营业执照副本)、印章、介绍信、合同纸、名片等一律无效。今后,如发现有人继续使用姚渡商贸公司的证件(包括复印件)、文件和印信,请及时向我局举报,我局对举报者将予以奖励。

特此通告。

2.下文的条款排列除不合逻辑顺序外,还存在哪些错误?并作出修改。通

本渡口是××河上的重要渡口之一,过往车辆、行人很多,等候时间往往较长。为了减少等船时间,加强渡口管理,特作如下规定:

一、不准携带易燃、易爆、腐蚀性强的物品上船。违反规定擅自携带上船,被查出者,没收所带物品,并酌情予以五十元至二百元罚款。

二、凡需乘渡船过河者必须购票,机动车每辆五元,非机动车每辆三元,行人每位一元(儿童免票)。不买票者不得乘船。

三、乘客必须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按顺序上下船。各种车辆要按指定位置停放,以保证渡船安全。

四、凡牵引牲畜过渡,到指定仓位,并购票,每头(只、匹)二元。放在筐、篮等容器内的家禽、仔猪等以筐计算,每筐一元。

五、渡船开动后,乘船者不要来回走动,机动车必须熄火,牲畜必须有人看守。

六、违反规定或者在船上无理取闹、不听指挥、妨碍渡船正常航行者重罚,情节严重的扭送公安机关,依法惩处。

七、乘船者必须爱护渡船及其设备,损坏要赔偿。

××河渡口管理处 ××××年×月×日

(1)除条项排列存在不合逻辑顺序外,还主要存在如下毛病: 有些条项内的内容存在不严密和违法处。如:“妨碍渡船正常航行者重罚,情节严重的扭送公安机关,依法惩处。”

语言不够准确、不够精炼。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凡需乘渡船过河者必须购票”,实可简写为:“凡乘渡船者必须购票”。

写入了一些不可实行的事项。如“渡船开动后,不要来回走动”,实在是做不到的。文种承启语不应为“规定如下”,应改为“通告如下”。修改版如下: 通

本渡口是××河上的重要渡口之一。为了加强渡口管理,特将有关规定通告如下:

一、乘客不准携带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上船。

二、乘客必须购票上船。每人一元(儿童免票),机动车每辆五元,非机动车每辆三元。凡乘客牵引的牲畜过渡需购票,牲畜每头(只、匹)二元。筐、篮中的家禽、仔猪等以筐计算,每筐一元。严禁无票乘船。

三、乘客必须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按顺序上下船。机动车必须熄火,牲畜须有主人看管。

五、试判断下列情况应用哪种公文行文,确定文种后请拟出标题。1.某港务局告知在某水域通过的船只,注意减速避让水文测验船只。2.全国人大告知有关职务的选举结果。3.国务院宣布采取新税制的有关事项。

4.某市税务局告知征收××××税款事项。

1:╳╳港务局关于╳╳水域船只减速避让水文测验船的通告 2:全国人大关于选举结果的公告 3:国务院关于实行新税制的公告

4:╳╳市税务局关于征收╳ ╳╳ ╳税款的通告

六、写作训练

首届“桃李杯”马拉松赛将于××××年9月15日上午8时至下午1时在某市举行。为保证赛事的顺利进行,对环城路、江滨路、诗书南路、教育北路、桃园中路实行交通管制,除警备车、救护车、消防车、工程保险车外,禁止其他机动车辆通行。试据此信息,代某市公安局拟一份通告。

关于首届“桃李杯”马拉松赛期间实行交通管制的通告

首届“桃李杯”马拉松赛将于 xx 年 9月 15 日上午 8 时至下午 1 时在我市举行。为保证赛事的顺利进行,我局决定在比赛期间(9 月 15 日7:00-14: 00)对环城路、江滨路、诗书南路、教育北路和桃园中路实行交通管制,除警备车、救护车、消防车和工程保险车外,禁止其他机动车辆通行。

特此通告

xx市公安局 xxxx年九月一日

第四篇:练习三教案

练习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时属苏教版语文上册,练习3的第一课时——“语文与生活”。其中,“语文生活”是练习三的训练重点。

“语文与生活”安排了《红灯记》唱词,这段唱词表现了李玉和被捕时的英勇无畏和机智敏捷。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戏曲艺术相关知识,还配置了六句与戏曲有关的谚语,他们都是一个主题,即掌握戏曲艺术,必须从小苦练功夫,并且持之以恒,才能卓有成效,做其他事也是如此。

学情分析:

学生们大多数根本没看过《红灯记》,对戏曲也并不了解,因此,教学时,就先简单地介绍了一下《红灯记》的主要情节,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再结合课本中列出的六句与戏曲相关的谚语,明白做任何事都要苦练工夫。持之以恒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教学重点、难点和对策:

1、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

2、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教学准备: 查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局部。

(1)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板书)(2)简介“京剧”

(3)(教师放录音)教师要求学生对照题中唱词来听。

(4)教师简介《红灯记》的剧情。(出示剧照)

(5)学生再认真看唱词,了解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间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讲解。

(6)学生联系剧情来想一想这段话的弦外之音。(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这样说)

(7)学生在了解弦外之音的基础上,再细读这段话。

2.、教学第二局部。

(1)教师再次放录音,学生对照这段话听。(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来学唱。

3.、教学第三局部。

(1)自由读谚语。选择你喜欢的谚语读一读,说说这些谚语的意思。

(2)拓展:

小组讨论:这些谚语对我们的生活、学习的启发。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3)学生誊写这些谚语。

二、总结全文

三、作业

1.继续练唱《红灯记》片段。

2.填空:看看下面的情境中,适合用上哪些谚语?

(1).我国著名的双人花样滑冰选手赵宏博、申雪在冬奥会上短短的四分钟的精彩表演,赢得了无数的掌声。然而,他们在训练时不知流了多少汗,这真“()”啊!

(2).我们的音乐老师说:“俗话说„()。‟我只是你们学习音乐的引路人,要想有所成就,需要你们自己不断努力。”

四.板书设计

练习三

————语文与生活

京剧

《红灯记》

弦外之音

第五篇:《孟子》练习三

《孟子》练习三

25.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尽心上》)子夏为莒父①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注] ①莒父:鲁国邑名。(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有个度,不应该停止的那就不能停止。B.凡是前进太快的,那么后退起来也一定迅速,孟子反对那些锐意改革的人。C.针对子夏的询问,孔子提出了“欲速则不达”的主张。

D.事实上,孔子与孟子的思想是一致的,他们都反过偏激而是主张恰到好处。(2)上面两段文字都表达了什么观点?(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26.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舍其梧槚①,养其樲棘②,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③人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④为尺寸之肤哉?”(《孟子·告子章句上》)

【注】①檟:即楸树,也是一种木质很好的树。②樲:酸枣。棘:荆棘。③狼疾:同“狼藉”,昏乱,糊涂。④适。通啻”,仅仅,只。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人们对于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都爱护,看一个人对身体的护养好不好,应该看他注重的是身体的哪一部分。

B.孟子认为作为一位园艺师,就不应舍弃梧桐楸树,却去培养酸枣荆棘,同样的道理,人们不能为护养一根指头而失去整个肩背。

C.孟子指出,身体的组成部分分为大的即重要的部分和小的即次要的部分,只晓得吃喝、护养小的部分而失去大的部分的人自然就受到了人们的鄙视。

D.孟子主张一个人的吃喝不要只为了护养那一尺一寸的肌肤,还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否则,他将失去一些更为重要、更为可贵的东西。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章句上》),说的也是取舍的道理,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说明你对“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的理解。

27.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孟子曰:“自暴①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之有为也。言非②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身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 [注]①暴:损害,糟蹋。②非:诋毁。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自己糟蹋自己的人,和他没有是恩么好说的;自己抛弃自己的人,和他没什么好做的。

B.孟子认为出言诋毁礼义,叫做自己糟蹋自己。自认为不能居仁心,行正义,叫做自己抛弃自己。

C.仁是人类最正确的光明大道,义是人类最安适的精神住宅,我们不能让最安适和住宅空着,不去走最正确的大道。

D.孟子认为自暴自弃的人不能“居仁由义”,处处都会和社会环境相冲突,这是很悲哀的。(2)结合现代人说的“自暴自弃”,谈谈你对孟子说的“自暴自弃”的理解。

28.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6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①而已矣。” 《梁惠王下》 【注释】①运:转。(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选段看,孟子是反对攻伐燕国的,他认为会造成“水益深,火益热”的后果。B、“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说的是被攻伐的国家的百姓欢迎犒劳前来的仁义之师。C、孟子以为是否攻打燕国应该看燕国人民的态度,做事情要尊重人民的意愿。D、文中举周武王和周文王的做法,是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从而回答宣王的问题。(2)结合下面选段,请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的战争观有何异同?(3分)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2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孟子·尽心章句上》)(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让让百姓有时间种粮食,官方减轻他们的负担,百姓才能能够富起来。B.孟子举晚上敲人门户求水讨火,没有人不给的例子,说明了统治者向百姓索取要讲究时间性。

C.孟子认为如果百姓的粮食象水火一样多,那么百姓也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仁爱之心。D.这段话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制民之产,百姓物质富有的的重要性。(2)孟子在这段文字阐述的是什么道理?

30.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注释]①孳孳:勤勉不懈的样子。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孙丑认为真理是很高很美的,但不能远离现实,让人觉得高不可攀;否则人们就难以每日勤勉地追求真理。

B.孟子认为学习道理不能降格以求,不能因为困难或目标的高远而降低标准。孟子还举了两个实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C.孟子认为善于引导的人要以身作则地激发别人追求真理的积极性,要注重传授的方法,要给人留有消化和理解的余地。

D.孟子认为君子只要站在路的中间,为别人作出榜样就可以了。有能力的人自然就会跟着去做,没有能力的人谁也没办法。

(2)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中道而立”的理解。(3分)

31.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孟子曰:“无或①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②?今夫弈之为数③,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告子上》

[注] ①“或”同“惑”,怪。②大王即使他有善意萌发出来,我又拿他有何办法。③数:技艺。

(1)下面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认为大王资质虽然不够聪明,但这不值得让人感到奇怪。

B.本段话用了“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和“羿秋诲羿”两个比喻进行论证。C.由于大王骄奢极欲,荒废国事,因此必须好好地规劝他闭门思过。D.孟子认为后一个学羿者态度不够端正,所以技艺远不如前一个学羿者。

(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尽心上》),孟子说的也是和上面一段话同样的道理,请你结合孟子所说的两段话,谈谈自己的认识。(3分)

下载练习三(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练习三(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字音练习三

    自己做题,自己打分。每题10分,把分数填在横线上___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角jiǎo 号角 角落 头角 群雄角逐 B.笼lóng 笼子 牢笼......

    练习三成语

    雏鹰展翅:chú yīng zhǎn chì雏:幼鸟。幼鹰展开翅膀飞翔。比喻青年人开始独立生活、工作。 老马识途: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拼音lǎo mǎ shí tú。......

    装饰画练习三

    装饰画练习一 简笔画 教学内容:学习简笔画的几种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简笔画在中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运用,画法掌握 教学难点:简笔画学习过程中对画面动物人物神态的把握。 教学过程:......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练习三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和习题中,针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等知识点进行巩固。 2.百以内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巩......

    成语练习三教师

    31. 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贵港2010年 A、今年以来,我国发生了多起校园安全事件,因此,校园安全必须警钟长鸣。 B、"珍借生命,爱护生命"与我们息息相......

    高考导数练习三

    bex1 1.(2014年北京理科)设函数f(x0aelnx,曲线yf(x)在点(1,f处的xx 切线为ye(x1)2. (Ⅰ)求a,b; (Ⅱ)证明:f(x)1.2.(2010全国文)(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f(x)=3ax4-2(3a+2)x2+4x. (Ⅰ......

    公共事业管理练习三

    公共事业管理练习三一、单选题1.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是在 (20世纪70—80年代)以后政府管理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 2. 要真正反映出公众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满意程度,公众首先就必须有......

    企业文化综合练习三

    《企业文化》综合练习三 (第一章----第四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精神》一书,是企业文化理论诞生的标志性著作。 2.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以 人 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