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职业学校心理障碍生的厌学分析与转化

时间:2019-05-15 14:3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2、职业学校心理障碍生的厌学分析与转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2、职业学校心理障碍生的厌学分析与转化》。

第一篇:32、职业学校心理障碍生的厌学分析与转化

职业学校心理障碍生的厌学分析与转化

职业学校心理障碍生的厌学分析与转化

目前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由于心理障碍出现了厌学的现象,影响着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健康和素质的提高。解决这一问题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职业教育工作者长期探

索和研究的课题。本人通过对本校500余名学生的调查,结合自己了解的外校情况以及自己多年从事班主任的心得,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认识。

一、职业学校心理障碍生的心理特点

所谓心理障碍其实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形式,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心理变态。存在这种心理的人对人生、生活、学习或工作等诸方面有厌烦情绪或对其中一方面有厌烦情绪。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存在的厌学现象,就是由于这一心理障碍所引起的。下面我谈谈对职业学校心理障碍生心理特点的看法:

1、自我意识矛盾重重。具体表现在:(1)自我评价过低,沉沦沮丧。由于成绩不良而遭受长期冷遇,这些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很“笨”“不聪明”,学习是没有指望了,自己看不起自己,也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因此厌学、厌世,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2)自尊心非常敏感。他们渴望尊重又得不到尊重,由于自尊心受到伤害和长期得不到满足,很多学生以嫉妒、暴怒的方式表现自尊心,其实质是以扭曲的形式维护自尊心。

2、情绪不良。表现在:(1)不时表现出与环境不协调一致的情绪反应,特别是在课堂上对学习反应冷漠。(2)学习生活中忧愁、恐惧、孤独、仇恨、恼怒等消极情绪的体验多于愉快、喜悦、自信、成功等积极情绪的体验,很多同学认为上学是受罪,是为父母上学。

3、世界观、人生观模糊,对前途理想、人生感到迷茫。生活中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消极度日。

二、心理障碍生厌学原因的分析

造成职校心理障碍生产生厌学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身的原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又缺乏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因此,还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还不能像成人那样恰当地控制自我。不少学生往往以一时的失误,某一方面的缺陷而在自我意识方面以偏概全,自暴自弃,走上极端。

2、学生家庭的原因。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因此,许多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形成孩子身上“骄”“娇”二气,心里亦不健康。表现为:(1)妄自尊大、目空一切、自我意识强,与他人协作观念差。(2)

依赖心理重,主动精神差;智力不低,学习动力不足。(3)心理脆弱,意志不坚定,缺乏吃苦精神,经不起挫折,更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上述特点,使学生一遇挫伤,即灰心丧气,丧失学习动力,久而久之形成厌学心里。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生活在不幸的家庭中,而对生活感到厌倦,以至于厌学。

3、学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办学水平还有待提高,很多学校的教学设施不完备,不能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实用性,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按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学生对毕业后的出路感到迷茫,从而对所学知识丧失兴趣,以至厌学。

(2)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由于部分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不太关心性格内向的学生,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作出错误的判断。如把有的学生好静说成是脱离集体,把性格内向说成是不暴露思想,把焦虑情绪说成是患得患失,把心理障碍引起的不稳定情绪说成是故意破坏课堂纪律等,从而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这种把学生心理问题一概当作是思想问题来处理的做法,不但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且还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逆反心理,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从而造成师生间的隔阂和鸿沟,导致部分学生厌学。

另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初中时学习成绩多属于中下游水平,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初中即受到教师的冷遇,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这样的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如得不到教师的关心帮助,必然造成厌学。

4、社会的原因。现在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大环境是不利的,社会上对职业学校得评价是不高的,认为“职业学校是二流学校,进职业学校低人一等,不如上普通高中考大学”的思想是普遍的,受这些思想的影响,职业学校学生自觉低人一等,感到自己没多大出息,学习上也就没有动力。其次,我国目前存在的就业压力,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就业时受到严峻挑战,不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一方面由于自卑,另一方面受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认为“学好文武艺,不如找个好关系”“有才不如有财”一心指望将来走门子,托关系找工作,对学习不屑一顾。

三、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促进心理障碍生的转化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产生了厌学的现象。对此,我们不能

等闲视之,而必须以深化中等职业学校各方面的改革为契机,促进心理障碍生的转化。

1、深化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等职业学校要结合时代特征,学生特点,市场需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深化教学改革,增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使学生认为学有所值,从而克服厌学心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在这方面也要加强引导,引导学生克服轻理论、重实习,轻基础、重实惠,轻文化课,重专业课,轻德重才等错误看法,学会全面地发展地看待目前的学习,增强对所学课程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自觉、主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使他们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

2、教师要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更新观念,克服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切实转变对后进生的认识和态度。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坚持正面引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主动关心和帮助后进生实现转化。教师只有走进他们,善待他们,真诚地向他们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并耐心细致地培养他们,使他们在学习上早日赶上其他同学。同时,明确认识到当前心理素质教育的紧迫性,以及当前学校心理教育的不足。增强对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关系的认识。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教师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习和掌握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善于观察学生心理,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心理问题,并全面地准确地动用心理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

同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发挥榜样的作用。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在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任课教师的素质极为重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正如加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言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尤应注意用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树立可望而又可及的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

学生进行形象而生动的心理素质教育,吸收并感染学生,使心理素质效果更明显。

3、转化心理障碍生的途径和方法

常言道,心病须用心药治。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教师首先要通过心理学基本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必要知识,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冷静地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学会调节自己情绪的基本方法,为排除心理障碍打下基础。其次,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心理障碍的症结所在,走进学生,对他们厌学的原因深入了解。既要了解自身原因,也要了解家庭原因;既要了解生理原因,也要了解心理特征,以便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倾向,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优化其个性优势,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实现与学生的心理沟通。由于青年初期学生心理的闭塞,教师需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与同学们打成一片,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感到可亲可敬,这样学生才可能打开心灵之窗,向教师倾诉苦恼,并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以纠正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同时,教师也要发挥学生干部和学生骨干的作用,让他们广泛同后进生交朋友,结成互助对子,帮助老师了解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共同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掌握了心理障碍生的具体症结,教师根据疏导的原则,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开展必要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接受社会现实,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增强心理承受力和进取性。同时,教师还必须娴熟地掌握和灵活运用心理疏导的一些技巧,如用激励法进行激励,用遗忘法对待挫折等等,以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

在实践中,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心理障碍生转化,我采用了小组互助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做法是:先把学生按学习、纪律、心理等情况分类,再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四人一组组成学习生活小组。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共同活动。其优点是:(1)小组四人一组,共同活动有利于学生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清除心理障碍生心理上的孤独感,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2)通过小组成员间互相关心、帮助,以优代劣,能促进后进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的提高,学习态度的转变,还有利于

学生间协作精神的培养。(3)教师利用小组开展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制定健康和学习计划,并以小组为单位实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心理障碍生转化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在转化的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实效,我们必须注意坚持以下原则:

(1)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充分认识到心理障碍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希望毕其功于一役,而应通过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计划分阶段逐步完成这一重任。在整个转化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在转化过程中出现反复。教师要善于抓反复、反复抓,不能因为学生出现反复就放弃教育,而应抓住反复点,坚持不懈地去教育转化他们,促进他们思想和学习的逐步提高,最终实现质的飞跃。

(2)因材施教的原则。心理障碍生情况各异,我们不能希望用同一种方法去转化两个不同的学生,而应针对学生的特殊心理障碍,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信心;对于贪动好玩的学生,应以疏导、迁移的方法,把其精力、智力引导学习的轨道上来。

(3)疏导的原则。心理品质的修养重在其“践行性”和“自律性”,在行为上要求实现由“他律”转向“自律”,追求一种平心静气的心理境界。这种境界如采用生硬的、强制的、教条式的教学方法是达不到的,而必须采用疏导的原则和方法,已达到春风化雨,滋润心田的效应。

(4)立体教育的原则。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靠学校教师的力量是很难将这一工作做好的。因此,要以学校为中心,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学校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各科教师之间也要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优化育人环境,共同促进学生进步。

第二篇:问题学生转化关键在于排除心理障碍

问题学生转化关键在于排除心理障碍

近年来,随着社会改革,尤其教育改革的深入,有关差生问题的转化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人们公认的“差生”是指品德行为不良,学习成绩差称为差生。转化差生已成为衡量一位教师的工作能力、业务素质的尺度。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成绩及品德的好坏、智力水平的高低,历来是被教育工作者普遍重视的,而受教育者的心理状态往往被忽略。据自己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观察,差生存在的主要原因,除了个别在智力上存在差异,更多是他们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心理障碍,了解与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就成了我们教师的当务之急,突出的心理障碍一般有以下几种现象。

一、品德障碍,具有这种心理障碍的学生其特点是对权威的不满,对家长、教师、学生干部持敌对态度;经常打架,行为粗暴,有恶意无内疚感,欺弱霸道,无事生端,误入歧途。

二、性格异常,一些学生由于家庭结构的不良而影响,如离异、丧偶、再婚,父母外出打工,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粗暴还包括学校教育的失误而导致学生性格异常。诸如:多疑、妒忌、敏感、抑郁等,在这些怪异的性格影响了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看法,同时也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同学交往及伙伴的关系,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产生自卑自弃,意志消沉,孤僻寡言,丧失了生活充满活动力的勇气。

三、心理恐怖障碍。恐怖是人体心理和情绪的一种不安的反应,儿童对客观环境中某些事物产生恐惧,遇事胆小害怕,甚至见到老师都躲避,特别是见到老师责备的目光就吓得呆若木鸡,受恐怖心理的压抑。不能正常的思维,自我了解不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自我感觉渺小,自我评价太低,自我要求不高,自我控制不强,自我激励不够。因此导致他们缺乏动力和干劲,缺乏一般学生应有的精神力量,最终致使他们现有身心能量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以上各种不同的心理障碍,对差生的学习成绩及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有较大的影响,如何排除这些心理障碍也就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差生自我意识教育,让他们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关于自己本身的意识。即关于自己的身体个性、品质、内心世界和内心体验的认识。自我意识强就能够了解、分析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心理活动,并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我要求,控制和激励。自我意识是主体意识中的核心部分,人有了自我意识就能认识到自己做什么以及这样做的结果是怎样,从而自我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引导差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是消除差生心理障碍首要一步。

首先,帮助差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从而正确评价自我。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形成和发挥的开端,差生一般自我认识都具有模糊性、片面性。他们往往对自己认识混乱,对自己的状态不清晰、不明确,分不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对自己的了解仅停留在某个方面,尤其对自己短处和弱点看到的不多,不会全面了解自己的性格和能力等情况。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差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既要承认自己的问题又要肯定自己的成绩,使差生消极性自我向积极性自我我转化。

其次,加强差生的自我控制力,培养差生具有自我要求的能力,差生对自己的控面临着两大障碍:一是意志障碍,表现为他们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没有信心,没有毅力,因为遭受的挫折也必然比一般同学多一些;二是行为习惯障碍,习惯是一种比较固定地机械地去完成自动化动作的倾向,差生往往具有不良的学习习惯,这二种障碍,作为教育者,针对以上情况就要培养差生具有自我控制与自我激励的能力,帮助差生有目的地制定一些通过他们自身努力能够达到的具体目标。有意识地让他们独立完成任务,训练他们完成各种活动的坚持性和专一性,有意识培养他们在有干扰因素地情况下把自己集中到某一活动上,并形成持久的内驱力。

二、创造机会,让他们由“失败者”转化为“成功者”

实践证明,成功的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对知识技能的顺利掌握在一定条件下促进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从而提高自信心和渴求在学习上有新突破的愿望。特别是差生往往被视为学业的不良者,在群体中居于不利地位,很容易受到师生的冷淡甚至歧视,从而影响对自我的正确评价,自卑情绪与厌学倾向便油然而生,致使他们产生焦虑,兴趣低落,丧失信心,因此,对这些失败者,首要是创设让其有表现自己能力和学识的情境,让他们尝到过去不曾享受到的成功的愉悦,那怕是细微进步与提高。即使在一般学生眼里是微不足道的,也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诸如:当着全体师生的面进行表扬,发小奖品,向家长写表扬信等方式,从中他们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成果获得教师、同学、父母的承认,也看到了自己发展的希望和可能。

三、改善差生的人际关系,引导差生正确归因

差生往往由于教师的冷落,同学的歧视而自卑感较强,自卑感是良好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的大敌。差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他人,常常怕人家看不起,因而与群体合不来。为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鼓励差生大胆交朋友,并需我们当老师的主动与差生交朋友,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和班集体活动,为差生交朋友提供条件和方便,促使差生增进与师生之间的友谊,改善人际关系。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与价值。

四、要给差生留足面子

外国人常说中国人很爱面子,不只大人很爱面子,小孩也很爱自己的“小面子”。尤其是心理和生理未成熟的学生,他们极其需要老师所给面子,因为在他们内心深处觉得自己老师所留的“面子”最有吸引力,也最有价值。往往我们老师在教育学中对差生所犯的错误,没有给他们留“面子”往往抓住他们的短处不放,在师生中把他们作为坏孩子来批评、指责,甚至还会用粗暴语气,从而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特别是差生经常会犯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会误入歧途。但他们都有自尊的,是很要面子的,尤其做了错事,感到丢人现眼的时候,就特别需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保住自己的面子。如果我们当老师的多给他们以宽容,多给他们以信赖,恰如其分地给孩子留足面子,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在师爱的感召下,他们会认真地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觉改正。因为这时他们会体会到老师心里有他,真心爱他,这就是以心换心,为人师者一定要关心,关爱差生的面子,千万不能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要用爱心和耐心宽容差生成长道路上的错误,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事实证明:差生的转化应注重感情的沟通,明之以理,晓之以情去感化他们的心灵。

差生,也就是品德、学习的后进生,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课题,差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第三篇:后进生转化关键在于排除心理障碍-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转化关键在于排除心理障碍

近年来,随着社会改革,尤其教育改革的深入,有关后进生问题的转化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人们公认的“后进生”是指品德行为不良,学习成绩差称为后进生。转化后进生已成为衡量一位教师的工作能力、业务素质的尺度。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成绩及品德的好坏、智力水平的高低,历来是被教育工作者普遍重视的,而受教育者的心理状态往往被忽略。据自己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观察,后进生存在的主要原因,除了个别在智力上存在差异,更多是他们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心理障碍,了解与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就成了我们教师的当务之急,突出的心理障碍一般有以下几种现象。

一、品德障碍,具有这种心理障碍的学生其特点是对权威的不满,对家长、教师、学生干部持敌对态度;经常打架,行为粗暴,有恶意无内疚感,欺弱霸道,无事生端,误入歧途。

二、性格异常,一些学生由于家庭结构的不良而影响,如离异、丧偶、再婚,父母外出打工,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粗暴还包括学校教育的失误而导致学生性格异常。诸如:多疑、妒忌、敏感、抑郁等,在这些怪异的性格影响了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看法,同时也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同学交往及伙伴的关系,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产生自卑自弃,意志消沉,孤僻寡言,丧失了生活充满活动力的勇气。

三、心理恐怖障碍。恐怖是人体心理和情绪的一种不安的反应,儿童对客观环境中某些事物产生恐惧,遇事胆小害怕,甚至见到老师都躲避,特别是见到老师责备的目光就吓得呆若木鸡,受恐怖心理的压抑。不能正常的思维,自我了解不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自我感觉渺小,自我评价太低,自我要求不高,自我控制不强,自我激励不够。因此导致他们缺乏动力和干劲,缺乏一般学生应有的精神力量,最终致使他们现有身心能量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以上各种不同的心理障碍,对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及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有较大的影响,如何排除这些心理障碍也就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后进生自我意识教育,让他们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关于自己本身的意识。即关于自己的身体个性、品质、内心世界和内心体验的认识。自我意识强就能够了解、分析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心理活动,并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我要求,控制和激励。自我意识是主体意识中的核心部分,人有了自我意识就能认识到自己做什么以及这样做的结果是怎样,从而自我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引导后进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是消除后进生心理障碍首要一步。

首先,帮助后进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从而正确评价自我。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形成和发挥的开端,后进生一般自我认识都具有模糊性、片面性。他们往往对自己认识混乱,对自己的状态不清晰、不明确,分不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对自己的了解仅停留在某个方面,尤其对自己短处和弱点看到的不多,不会全面了解自己的性格和能力等情况。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后进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既要承认自己的问题又要肯定自己的成绩,使后进生消极性自我向积极性自我我转化。

其次,加强后进生的自我控制力,培养后进生具有自我要求的能力,后进生对自己的控面临着两大障碍:一是意志障碍,表现为他们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没有信心,没有毅力,因为遭受的挫折也必然比一般同学多一些;二是行为习惯障碍,习惯是一种比较固定地机械地去完成自动化动作的倾向,后进生往往具有不良的学习习惯,这二种障碍,作为教育者,针对以上情况就要培养后进生具有自我控制与自我激励的能力,帮助后进生有目的地制定一些通过他们自身努力能够达到的具体目标。(班主任工作)有意识地让他们独立完成任务,训练他们完成各种活动的坚持性和专一性,有意识培养他们在有干扰因素地情况下把自己集中到某一活动上,并形成持久的内驱力。

二、创造机会,让他们由“失败者”转化为“成功者”

实践证明,成功的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对知识技能的顺利掌握在一定条件下促进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从而提高自信心和渴求在学习上有新突破的愿望。特别是后进生往往被视为学业的不良者,在群体中居于不利地位,很容易受到师生的冷淡甚至歧视,从而影响对自我的正确评价,自卑情绪与厌学倾向便油然而生,致使他们产生焦虑,兴趣低落,丧失信心,因此,对这些失败者,首要是创设让其有表现自己能力和学识的情境,让他们尝到过去不曾享受到的成功的愉悦,那怕是细微进步与提高。即使在一般学生眼里是微不足道的,也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诸如:当着全体师生的面进行表扬,发小奖品,向家长写表扬信等方式,从中他们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成果获得教师、同学、父母的承认,也看到了自己发展的希望和可能。

三、改善后进生的人际关系,引导后进生正确归因

后进生往往由于教师的冷落,同学的歧视而自卑感较强,自卑感是良好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的大敌。后进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他人,常常怕人家看不起,因而与群体合不来。为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鼓励后进生大胆交朋友,并需我们当老师的主动与后进生交朋友,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和班集体活动,为后进生交朋友提供条件和方便,促使后进生增进与师生之间的友谊,改善人际关系。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与价值。

四、要给后进生留足面子

外国人常说中国人很爱面子,不只大人很爱面子,小孩也很爱自己的“小面子”。尤其是心理和生理未成熟的学生,他们极其需要老师所给面子,因为在他们内心深处觉得自己老师所留的“面子”最有吸引力,也最有价值。往往我们老师在教育学中对后进生所犯的错误,没有给他们留“面子”往往抓住他们的短处不放,在师生中把他们作为坏孩子来批评、指责,甚至还会用粗暴语气,从而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特别是后进生经常会犯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会误入歧途。但他们都有自尊的,是很要面子的,尤其做了错事,感到丢人现眼的时候,就特别需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保住自己的面子。如果我们当老师的多给他们以宽容,多给他们以信赖,恰如其分地给孩子留足面子,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在师爱的感召下,他们会认真地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觉改正。因为这时他们会体会到老师心里有他,真心爱他,这就是以心换心,为人师者一定要关心,关爱后进生的面子,千万不能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要用爱心和耐心宽容后进生成长道路上的错误,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事实证明:后进生的转化应注重感情的沟通,明之以理,晓之以情去感化他们的心灵。

后进生,也就是品德、学习的后进生,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课题,后进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第四篇:职业高中学生心理障碍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职业高中学生心理障碍分析

作者:野庆雪

来源:《中国教研交流》2013年第02期

目前,职业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有心理障碍,严重的已形成心理疾病。学生的心理问题告诫我们:职业高中学生心理教育刻不容缓。

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往往是对环境不适应。他们要成为“大人”,必然要走出以前狭小的生活空间,去尝试更加广阔丰富的成人生活环境;而当复杂未知的社会环境突然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又无法应对。这就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首先,对高中的学习生活心理准备不足。学生之所以选择职业高中,一是他们初中学习基础差,二是他们片面地认为职业高中学习轻松、没压力。可是,踏进高中校门后,他们发现,高中学习并不象他们所想象的那样轻松自在,他们面对的是学习内容的多样性、深刻性,以及我校严格的教育教学管理,再加上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学习中常常难以应对。他们面对这许多的困难,不知从哪下手才能提高学习成绩,由此产生了种种的焦虑和心理压力。

其次,对家长、教师的管理方式不满。职高生有独立平等的愿望,他们希望老师、家长能把他们当作大人平等对待,希望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当愿望落空时,许多学生要么以激烈的行为来反抗,要么以长期的消极情绪来表达自身的不满,甚至有的学生在私下里为同伴担当了“诸葛亮”的角色,给教师的工作设置了不少障碍。这就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常常陷于被动的局面。

再次,渴望得到同学间的友谊,可又处理不好交往中出现的矛盾。高中生渴望并要求与同学、朋友在心灵上建立起更深层的友谊关系。但是,他们对如何建立起来亲密的朋友关系、如何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缺乏认识和经验,再加上情绪易冲动,因此他们建立亲密关系的愿望常常不能实现。于是,他们就把不满情绪发泄到学校、老师和同学的身上,甚至有个别学生想到了轻生,且这种想法困扰了这个学生很长的时间。这种不满情绪极易造成严重的后果。21世纪的教师应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引导学生一起进行学习,教师在给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给予学生一种不怕失败和享受胜利的坚强性格,而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交给学生就完成任务。并且,要学习一些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强化心理保健的意识。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了,教育观念更新了,教育教学工作就会顺利开展,我们的适应能力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就会大大地提高;相应的,学生的心灵就会更加健康。

第五篇:大学生心理障碍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障碍案例分析

第2期

[编首语]:每个人在其一生当中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生理、心理没有完全发展成熟的大学新生而言,这些心理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某大学学工部两次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查,结果表明,2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据统计,因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50%。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从中学刚刚升入大学的一年级新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许多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因此,正确认识新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效的疏导和调适,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人生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案例一:小梁(化名)是个自尊心极强又多愁善感的男孩,虽不非常聪明但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在班级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经过高考的拼杀,他带着良好的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觉自己站在“山顶”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云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众星捧月”的地位变了,升入大学后不久的一次新生摸底考试竟然还不及格,自信心突然坍塌。一个学期过去了,学习越来越吃力,他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成绩也越来越差,生活变得没有规律,食欲不振,经常失眠,到后来竟然想退学。家长实在没办法,把孩子送到了医院看心理医生。

原因分析:其实,小梁患的是一种称为适应障碍的心理疾病,其特点是存在长期的不良刺激或对环境的难以适应。此类病人都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主要症状是情绪障碍:烦恼、抑郁,也有生理功能和行为方面的改变,导致社会功能不同程度地损害。一般来说,能挤过高考独木桥、考上大学的同学,在高中阶段都是学习的佼佼者。老师的青睐,同学们的羡慕,使他们成为同龄人的中心,无形中可能会产生某种过高的自我评价。进入大学后,全国各地成绩优异的佼佼者汇集一堂,相比之下,很多新生会发现自己显得比较平常,成绩比自己更优异的同学比比皆是。这一突然的变化使一些新生措手不及,无法接受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巨大差距,一种失落感便袭上心头,一些学生甚至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教育他们正视现实,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次胜利,今后的路还很长。

除此,同学们还要自己认识到大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学有很大不同,比如,不再是老师追着学生,而是要学生主动求教老师;大量的时间需要自己去安排,而不是被老师占有;要学会研究性学习,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等等。大学的学习是变被动为主动,并非仅仅是听课和读教科书,和老师同学讨论、阅读参考书目、听学术讲座等等,都是学习,关键是要充分利用这些校园中的特殊资源,并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整合。从旧的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过渡,这是每个大学新生都必须经历的过程。正确认识到角色的改变,尽早做好思想准备,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就能较好地、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少走弯路,减少心理压力,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

案例二:小张是个内向的姑娘,中学的时候就知道埋头读书,很少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也几乎没什么朋友,但是因为成绩好,还不时有同学向她请教。到外地上大学后,她觉得自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尤其是同寝室的人,故意孤立她、挤兑她。下课了,寝室的另外几个同学结伴回去,但从来不叫她;周末她们几个出去玩,也从不邀请她。不仅如此,她觉得同学老在背后说她的坏话,连她穿漂亮衣服也遭她们的非议。上课的时候,她在专心听讲,同学故意在旁边讲话,干扰她。到后来,甚至睡觉也睡不好,因为同学老是在半夜三更发出很响的声音,干扰她睡觉。小张在电话中多次向家里哭诉,家长觉得事情严重,专程赶到了学校,找到了老师。可是,经过老师的调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同学们说小张沉默点内向点,但是大家根本没有故意孤立她,相反还经常邀请她参加各种活动。后来,还是在老师的建议下,家长把小张送到了医院。

原因分析:经检查这位小张同学患了精神分裂症,经过休学一学期的治疗后,目前情况已经稳定,又回到了学校。由于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学生的“异质化”程度很高,地区的差异使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容易发生冲突。那么在大学里学会与不同背景的同学相处,学会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无疑会有利于今后走入社会。首先要学会承认各人有各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体系,你与别人生活在一起,你就应该连同他们的生活方式一起接受。如果感觉别人的生活方式有碍于你,可以与其进行沟通,委婉地提出,并适当地进行自我的调整。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给别人提意见一定不能当着众人的面,以免使对方难堪、丢面子。要想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还要做到对人宽,对己严,切忌以我为中心。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到三主动:即主动与同学打招呼,主动和同学讲话,主动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要过于计较别人会不会报答你。此外,要主动去做一些公共的工作,以增加同学们对你的好感,同学间的关系也就会融洽了。

案例三:张某,郑州某高校大一新生,由于不太会理财,张的生活费总是不到月底就花完,又不敢一直向父母要钱,就找各种借口向同学借。今年6月份,张的债主们陆续找上门来,他有点急了。一次,张发现隔壁宿舍的同学毛某新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就起了偷窃的念头。7月5日,他乘学校组织考试的时间,借口肚子疼离开考场,携带准备好的作案工具潜入毛某宿舍,将电脑及两个电脑包盗走(共计价值1.1万余元)。7月7日,公安机关将张抓获,赃物追回,发还被害人。原因分析:虽然从参加高考到进入大学,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但大学新生的生活费却是成倍地增长。有同学以前在高中的时候每月零花钱只有一二十元,上大学时家里都要给几千元的生活费(供一学期用),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一笔“巨款”。刚入高校时,同学们都没有太多“理财”的经验,有的同学在最初的时间里大手大脚,逛街、旅游、聚餐„„两个月就把钱花得差不多了,以后的日子只好节衣缩食或向父母索要。

在大学里不少同学因为不会理财,日子过得“前松后紧”,甚至到学期末要借债生活。因此,大学新生要树立“理财”观念:在刚入学的两三个月中,有计划地进行消费,钱要花在刀刃上,避免完全不必要的消费。每个月初都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消费计划”,尽量按照计划执行,多余的钱可以存入银行,以备不时之需。尤其要根据父母的经济能力和自己“勤工俭学”的能力来进行日常消费,切不可盲目攀比。

案例四:小王,18岁,成都某高校大学一年级新生,来自北方某城市。小王是家中的独生女儿,在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中长大。中学时期一直在父母身边,家中的生活琐事均有父母料理,父母只要求她努力学习,不需要承担家中的任何家务劳动,甚至连衣服鞋袜也不用自己洗。进入大学后,非常想家,不适应大学生活,无法安心学习,后悔不该来成都上大学,还产生了转学回家乡的想法。她对所在班级的辅导员说:“我简直呆不下去了,成天想家。早上一睁眼就想到不是在自己的家里,真不想起床,不想吃饭。但又怕身体垮了父母着急,便强迫自己起床锻炼、吃饭。在操场上跑步,听见广播里放的音乐里有‘妈妈’之类的歌词就要哭,一边跑,一边哭。课间休息和课余在宿舍,到处都听见这本地人的口音,总觉得是被抛弃到异地来的外乡人,总感觉到是别人的地方,好不自在,孤独极了。班上组织出去玩,我无论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反而愈玩愈伤心,觉得到处都不如家乡。而且,看到落叶想到归根,想到归根又想到家。每天晚上熄灯后都在被窝里哭,也不知到什么时候才入睡。周末,看见寝室的本地同学回家了,更伤心,更难过。”对大学生活新环境的严重不适应以及强烈的思想情绪严重的影响了小王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原因分析:小王的情况很典型,属于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不适应的一种反映。大学新生适应问题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有的新生随着对大学环境的了解、熟悉以及自我调节,经过一两个月的时间便能基本适应大学生活。但是有的学生由于没有在外独立生活的经验,独立性较差,情感依赖强烈,心理脆弱,适应起来比较困难。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有意识的克服自己的消极情绪,努力适应新环境和新生活,每个人最终都需要自己独立地面对自己的生活,不可能永远在父母和家人的关爱和呵护中过一辈子。大学生活为我们最终独立走向人生旅途提供了适应和锻炼的机会。当然,如果自己实在无法适应新环境,还应该及时和同学和老师沟通交流,寻求帮助,切忌任由自己沉浸在消极的情绪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学习。针对小王的情况,班级辅导员对她进行了及时的开导和劝慰。辅导员告诉小王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是普遍现象,并不是只有她一个人才存在这种心理状况,只是不适应的程度不同而已。重要的是自己努力去认识新环境,适应新生活,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王终于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还爱上了成都这座美丽的城市,不再要求转学回家的事情,学习进步了,性格也恢复了过去的开朗与活泼。

案例五:成都某高校的一个大学生,有这样一张作息时间表:13∶00,起床,吃中饭;14∶00,去网吧玩网络游戏;17∶00,晚饭在网吧叫外卖;通宵练级,第二天早上9∶00回宿舍休息„„

这位大学生几乎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拿来打游戏,并开始拒绝参加同学聚会和活动。大约两个月之后,他发现自己思维跟不上同学的节奏,脑子里想的都是游戏里发生的事,遇到事情会首先用游戏中的规则来考虑。他开始感到不适应现实生活,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目前,有不少中国年轻人像这位大学生一样,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后,发现自己身心上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据统计,目前中国网络游戏玩家人数已达700万至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

网络游戏成瘾引起的社会问题已经出现。今年2月,湖北一名16岁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竟半夜持刀砍伤母亲,抢走8000元钱;3月,湖南沅江一名14岁少年因网络游戏入魔产生幻觉,从4楼跌落身亡。

原因分析: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有正确的网络观念:学习网络知识主要是为我们的学习、工作服务,也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素质之一。而不是在网络上消遣,干那些无聊的事情。可是,偏偏有许多同学却反其道而行之,沉湎于这些低级趣味的东西,整日通宵达旦。姑且不论其是否违反校纪校规,但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是勿庸置疑的事实,而且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也无任何裨益。最终只会成为阻碍我们成才的桎梏。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我们提倡对网络有个正确的认识,并不意味着不要学习网络,甚至禁止与限制。否则,只会让人嗤之为“现代文盲”。恰恰是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不要过犹不及。此外,还须要有认真鉴别、筛选信息的意识,自觉地潜意识地抵制登录黄色和反动网站,杜绝不健康的信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网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正确理解网络中的真、善、美,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让“网络”为我所用,成为我们走向成才道路上的助推器,而不是前进中的绊脚石。

[结束语]: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下载32、职业学校心理障碍生的厌学分析与转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32、职业学校心理障碍生的厌学分析与转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更新,离婚已经成为男人和女人自由的选择。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加上其他一些不可测原因,家庭中往往会发生一......

    新课程改革论文: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厌学问题探讨

    新课程改革论文: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厌学问题探讨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采用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强化学习能力,采取新的评价模式解决学生厌学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改......

    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后进生转化(合集五篇)

    一、排除自卑心理,发扬其闪光点。后进生常常因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而感到在班级中抬不起头来,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于是进取向上的心理便失去了平衡,往......

    浅谈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浅谈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孙 露 摘 要: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加上其他一些不可测原因,家庭中往往会发生一些变故,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就成......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石家庄市精神卫生中心 主任医师 李素水说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首先要说的问题就是什么是健康。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给人类的健康下了一个......

    大学生心理障碍案例分析(范文)

    大学生心理障碍案例分析 艺术1104班心理健康委员 张蔷 每个人在其一生当中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生理、心理没有完全发展成熟的大学新生而言,这......

    华夏心理导读:后进生心理障碍-后进生转化(精选五篇)

    华夏心理导读:后进生心理障碍近些年来,我国教育界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结构中,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

    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摘 要:很多初中后进生都或多或少地有心理障碍,特别是在农村等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这种问题更加严重。本文主要研究了初中后进生心理障碍的类型和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