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摘 要:很多初中后进生都或多或少地有心理障碍,特别是在农村等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这种问题更加严重。本文主要研究了初中后进生心理障碍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初中后进生的心理障碍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有效解决初中后进生的心理问题,保证初中后进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初中后进生 心理障碍 原因 解决对策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石,决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发展程度的是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所以近年来我国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以期能够全面落实和普及素质教育。但是很多初中在进行教育工作的时候偏向于对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培养,而忽视了对后进生的关爱和教育。[1]
一、后进生的定义
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能力差,缺乏良好的自律性,学习成绩不好,并且自我放任,以消极的方式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的学生。在学校的主要表现就是公然违背或者挑战校规校纪,与老师和同学经常发生冲突,甚至会去打架斗殴等。本文主要以初中后进生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其心理障碍的类型、成因及解决对策。[2]
二、初中后进生的心理障碍类型
1.自卑心理
初中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主要体现在学习方面。由于我国的素质教育还没有全面落实,而在一些进行素质教育的中学落实得也不够好,再加上升学的压力,很多教师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呵护、赞誉有加,而后进生则得不到老师的待见,很多学习好的学生也会以高傲的姿态来对待他们,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的后进生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3]
2.消极心理
后进生的消极心理主要来源于自卑心理。因为长期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所以后进生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对于学校内的一切事物都消极对待,不参加班级和学校的活动,他们认为不管做什么都得不到肯定,还不如不做。
3.冷漠心理
后进生因为和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不好,所以在学校里和他们基本没有交流,长此以往就会变得孤傲、冷漠,因为和老师好同学不和,所以就不同意他们的观点和想法,甚至看不起他们,而后进生实际上也不被他们看重,在这种矛盾的冲击下,后进生就会愈加冷漠,对很多事情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导致他们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而经常和别人发生冲突。
4.破坏心理
后进生在自卑、消极、冷漠心理的长期影响下,很容易产生极端的想法和行为,具体表现为破坏公物、违反校规校纪,扰乱课堂秩序等,而学校一般也会采取严厉、消极的方法来处理,导致后进生的破坏心理更加严重,甚至会发生伤害老师同学的行为,很多后进生因此而被退学,如果?@些负面心理得不到解决的话,很可能会对社会产生更加消极的影响。
三、初中后进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1.家庭原因
父母离异或者父母离世对于中学时期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们难以接受这种家庭的巨变,反映到自己身上就是离家出走、不好好学习。而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长期的留守生活使其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就会产生抱怨、逆反心理,十分影响学习。中学时段的学生心智都不够成熟,对于这些家庭的影响无力改变也无法接受,所以就会采取消极的态度去对待,越来越不注重学业,最后就会成为后进生。
2.学校及教师的原因
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和老师都非常关注的事情,也会以次作为教学工作的目标。而在这种目标的影响下学校和教师不可避免地采取舍差保优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对于成绩好的学生给予激励和呵护而忽视对后进生的培养,甚至任由其发展。
3.社会的原因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型社会,对于人们的知识水平非常重视,而很多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差,长期努力却无法提高学习成绩,所以就会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而社会的残酷让这些学生更加失望和无助,在竞争激烈的环境里自己却没有什么优势和竞争力,所以就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心理,无心学习。
四、初中后进生的心理障碍解决对策
1.学校要为后进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学校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方向,而不能仅仅以成绩作为评判学生优劣的标准,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学校能够得到文化的熏陶,让后进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所在,才能提高其学习兴趣。学校不光要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还应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校外活动,例如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做志愿者维护道路的清洁卫生和秩序,进行野外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想道德,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爱心,懂得奉献的人,让后进生感悟人生的美好,逐渐消除自己的心理障碍。
2.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养,既要教书更要育人
教师的使命是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教育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后进生,教师要积极与其沟通,了解后进生困惑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后进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信心。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后进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与师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后进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怀,从而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学习和生活。
3.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保证中学生健康成长
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家庭方面,留守学生的父母也要经常与孩子沟通,而如果父母的婚姻无法走下去的话,一定要事先与孩子沟通,抚慰孩子的情绪,在得到孩子的同意之后再分开,切记不能突然离婚,让孩子接受不了,这样很容易让其产生偏激的行为,甚至会影响其之后的人生道路。社会方面需要给学生足够的关怀,不能对其进行打击,让学生感到社会的温暖,从而以爱来汇报这个社会。
结语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而是使学生成为一个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让学生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生活,去为社会做出贡献,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要对后进生给予关怀和帮助,让其用健康的心态去生活,从而实现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曼丽.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2):31-31.[2]唐思荣.农村初中后进生心理问题分析及矫正对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6,(32):8.[3]吴爱兰.关于初中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转化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15,(10):83.
第二篇:浅谈大学生心理障碍及对策
浅谈大学生心理障碍及对策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又有了新的定义:“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四个方面都处于完满状态,才可说有真正的健康。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文化程度高,自我期望值高,倍受社会瞩目和期待,但尚处于成长阶段,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心理和行为有可能偏离正常发展的轨道,比一般的社会人群更容易产生心理和行为的异常状态。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当代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障碍的人数比例较高。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他们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
一、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
(一)人际交往障碍
由于交往能力较弱,对复杂局面难以应付或缺乏心理准备,不知怎样交往或交往失败。因而感受到强烈的“人际危机”,故封闭自己的心理,导致性格孤僻和心理焦虑。
(二)应对挫折能力差
大学生在追求社会理想和个人抱负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遇到某些心理挫折,会引起或大或小的心理冲突,失落、自卑心理油然而生,同时,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质量越来越高,对大学生在知识结构、素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加之就业选择中的种种压力,使得相对缺乏实际生活磨难的当今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力和对挫折的承受力不足,容易导致种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
(三)情感焦虑,情绪体验强烈
一方面,从生理发育来讲,大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期,由于缺乏经验和处理恋爱问题的能力,常会为感情纠葛而产生焦虑情绪;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在情感活跃的时期,他们对外部世界及内心世界许多方面的自我体验都比较敏感,尤其当涉及到的是与他们相互联系的事物时,很快就会引起情绪、情感反应。由于人际交往的障碍,闭锁心理的形成,往往会产生情绪焦虑的病态心理。
(四)不完全社会化
大学时期,由于处于“边缘人”的地位,即虽然已脱离孩子的群体,但尚不能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常被排斥于成人行列之外。由于这种不完全社会化,使得大学生典型的心理表现是内心矛盾、抱负水平不确定和易采取极端立场。
二、对策
我们高校工作者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必要引导,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避免各种不良心理问题的发生。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奋斗目标。使学生能正确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帮助学生确立适应自己的恰当的奋斗目标,使之能通过艰苦努力,最终实现这一奋斗目标。
(二)以社会实践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为载体,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让大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引导他们加人到各种活动中,有利于淡化大学生头脑中既有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色彩,重新调整自我,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合理位置,同时在实践活动中也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不断进取的韧性。
(三)进行心理知识教育,并适当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进行心理知识教育是从主体、从根本上人手解决问题的关键,如开设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心理发展的规律及有关常识,既能减少因自身生理、心理发展而带来的不安和忧虑,也可为大学生的社会化奠定心理基础。对那些确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适当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帮助其排除心理障碍,真正走出心理误区。
第三篇:差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
差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学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普通中学存在着两种学生:一种是国家计划内的统招生,另一种是计划外的“钱学生”。于是,大量的差生由于向学校缴纳了捐资助学费,也涌进了重点中学。这些差生在智力和知识方面与统招生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大量差生的存在给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难度。作为重点中学的一个教师,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适应新的形势,使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与能力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呢?实践告诉我们: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至关重要。怎样来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呢?实验研究表明:认真分析差生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并研究相应的对策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差生定义
高中阶段的数学差等生可按如下规则定义:以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每次数学考试的成绩加上升学统考的数学成绩为标准,累计成绩名列全班倒数15名内的学生称为数学差等生。具有一定志向水平的差生称为易于转化的差生;没有志向水平的差生称为难于转化的差生。
三、差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
教学的实践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差生在学习上存在着以下心理障碍。
1.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由于差生学习成绩差,一时无法弥补他们在群体中的落后位置,家长埋怨,老师指责,同学歧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我不如人”,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的氛围中,对学习丧失信心。
2.具有胆怯心理。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结果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形成恶性循环。
3.具有压抑心理。多数差生也想把学习搞好,家长也希望他们成才。但由于基础太差,总是学不好。于是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常常陷于痛苦忧伤难以自拔的心境之中,情绪波动,性格浮躁,导致悲观消极的压抑心理。4.具有惰性心理。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上进。只图安逸自在,玩字当头,混字领先。怕动脑筋,缺乏吃苦精神,不愿意在困苦中学习。
5.具有逆反心理。由于差生得到的常常是批评、指责和嘲讽,因此,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
6.志向水平低。普遍的差生都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总感觉一天不知道该做什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结果什么都做不好。
7.注意力不集中,记不住,遗忘快。问卷调查表明:90%的差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心里想集中,但集中不起来。所学的知识记不住,记住了也很快就遗忘了。
8.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能力差。差生在学习中不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实现不了问题的类化,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孤立地看待问题,不善于将所给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加以解决。
四、差生转化对策
针对差生学习心理上的以上障碍,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帮助差生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1.帮助差生增强学习的信心。
由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通常是自暴自弃,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和失落感,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对学习丧失信心。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对差生充满热情,充满爱心。用教师的热情去激励差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师的爱心去增强差生学习的信心。定期或不定期地找他们谈心,经常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关心他们的学习。给他们讲一些伟人成长的故事,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刚读初中时,由于对学习缺乏信心,数学成绩很差,经常考试不及格,需要补考才能过关。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华罗庚对学习增强了信心,数学成绩提高很快,初中毕业时,数学成绩就进入了全班的优秀生行列,后来成了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实践表明:用一些伟人成长的故事来帮助差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2.多角度巧设计,全方位地培养差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给人带来疲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而求知欲可以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促进心理活动的加速。差生之所以成绩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厌恶学习。因此,要提高差生的学习效果,就应该多角度全方位地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第一,对差生进行学习数学意义的教育
数学是理科学习的基础,没有扎实的数学知识,要学好物理、化学是困难的;没有高深的数学参与运算,人造卫星不能上天;没有统计数学,国民经济不能正常运转。我们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数学,衣、食、住、行都需要应用数学。因此,数学的应用是广泛的,我们只有学好了数学,才能驾驭学习,驾驭生活。
第二,巧设问题情境,诱发差生的求知欲
一个富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可以诱发差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在问题的牵动下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因此,将教材中的知识精心地设计成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串,可以有效地激励差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这些问题串应满足两个条件:
(1)可行性。所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度,要符合差生的认知水平,过难会使差生望而生畏,过易则失去意义。
(2)刺激性。所设计的问题要让差生产生好奇心和刺激感。
例如,在讲极限概念时,可引入这样一个实例:甲、乙两个容器中,各盛有1公斤的某种溶液,先由乙器向甲器注入一半,以后依次向甲器注入乙器内剩余的一半,由此引出以下问题串。
问题1.这个过程会不会终止?为什么?
问题2.乙器内的溶液会不会注完?每次向甲器注入之后,乙器中剩下的溶液是多少?
问题3.每次注入后甲器内的溶液各是多少? 问题4.如果这个过程无限地继续下去,甲器内的溶液无限地趋近于多少?乙器内的溶液无限地趋近于多少?
以上四个问题来源于生活,富有趣味性,难易程度符合差生实际,可以有效地激励差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对极限概念的理解。
第三,创设幽默情境
幽默可以给人带来情趣,可以使紧张的气氛变得和谐,给和谐的气氛增添欢乐。幽默能使枯燥的课堂活跃起来,能有效地改善差生的感知、记忆、想象和知识的接受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幽默素材,适当地使用幽默的语言、幽默的动作、幽默的问题,可以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听课的效果。
第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对差生的感染力
一个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教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尊重。你的教导,他们会当真理;你的课堂,他们会跟着你的感觉走。因此,要使差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增强对差生的感染力至关重要。
3.定期作学习方法指导
由于差生志向水平低,不能科学有效地利用时间,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定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作学习方法指导。例如,高一学生不知道怎样才能学好立体几何,尤其是差生。教师应根据立体几何这门学科的特征,给差生作学习方法介绍。第一,闯三关。画图关、识图关、语言关;第二,三官齐动。多动手,勤动脑,用眼仔细观察好。立体几何是研究空间图形的性质,画法与计算的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是一大难关,要闯过这一关,必须多动手做模型,联系模型画图形,对照图形想关系。只有这样坚持下去,才能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有效地培养差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开展一帮一活动,构成学习上的伙伴关系
一个班15名差生,每天对他们的学习情况都一一过问,由于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多数的差生对学习都缺乏自觉性,如果不经常关心他们,督促他们,他们是不会自觉学习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将1个差生和1个优等生配搭在一起,使他们座位相邻,构成学习上的伙伴关系。我给优等生规定三条任务:①帮助差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②督促差生按时完成作业;③给差生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同时给差生也规定了三条要求:①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必须虚心向优等生请教,②要自觉地接受优等生的监督,③优等生介绍的学习方法要认真地做好笔记并在学习中实施。
一个月召开一次优等生会议,检查他们对差生转化工作的落实情况,收集一些反馈信息,共同商量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对差生转化工作有明显效果的优等生,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增加他们的操行评比分,对不负责的优等生提出批评,限期改正。一个月召开一次差生会议,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多数差生都认为:一帮一活动很好,他们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及时得到帮助和解决。在优等生的督促之下,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提高了,每次的作业能够按时完成了。同时,从优等生那里学到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果.5.发现闪光点,诱发好奇心
虽然差生的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与优等生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多数的差生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闪光点,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都希望能学好,都希望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发现。例如,有一个难于转化的特差生,数学成绩每次考试都是班上的倒数第一。当老师讲了不完全归纳法之后,她给老师写道:我发现连续自然数之间存在着一种相等关系,例如,1、2、3、4、5、6、7、8、9、10,这10个数,有如下相等关系。1+10=2+9=3+8=4+7=5+6=11,不知别人发现过这个规律没有。一个数学特差生,能够独立地发现这样一个规律,这就是她的闪光点,是她创新思维的萌芽。敢于猜想,善于发现是一个人成材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差生身上各种层次的闪光点,最大限度地诱发他们追求知识的好奇心,正确加以引导,让他们的闪光点变成知识的火花,去打开他们智慧的闸门。
6.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指导性原则。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指出:“教师不能够用一种模式教学,不能够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要区别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由于差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能力差,实现不了问题的类化,在知识的接受能力上与优等生、中等生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从差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按照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在要求上要降低标准,不能搞一刀切。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在理解上要降低层次,只要求能够正确运用就行了。例如,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这个定理证明很复杂。理解很困难,在教学时只要求差生记住这个定理的内容能够正确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就行了。定理的证明不作要求。
作业布置分层次要求。将一个班的15名差生分为两个类,倒数1~5名称为难于转化的差生,6~15名称为易于转化的差生。对于难于转化的差生只要求他们完成教材中的基础题目,中档以上的题目一律不作要求;对于易于转化的差生,要求他们完成教材中的全部基础题目和部分中档题,难题不作要求。作业批改单列分等进行。将15名差生的作业单独批改,每天的作业按照A、B、C三个等级进行评定。其中,A等的标准是:作业中无知识性错误,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基本掌握;B等的标准是:作业中存在个别的知识性错误,有些知识点还没有完全掌握;C等的标准是:当天学的知识点大多数没有掌握或者全部没有掌握。
对于C等的学生作业要求全部重作,老师单独指导;对于B等的学生要求错题重作;当面订正,有问题当面解决。要注意从差生作业中获取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和调整教学程序。
学习目标分层次要求。对于难于转化的差生只要求他们能够初步理解当天的学习内容,记住一些主要知识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最基本的题型;对于易于转化的差生要求他们能够理解当天的学习内容,记住主要知识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教材上的基础题和部分中档题。
在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指导性原则之后,差生普遍反映很好。他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好处:第一,学习的信心增强了。因为每天的作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能够从中获取成功的感受;第二,分层次要求,完全符合他们的实际,使他们摆脱了难题对他们的冲击;第三,作业单独批改,当面订正,老师个别指导,可以帮助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实现知识当面过手。
7.实施成功教育
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让他们从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成绩考差了,不批评,不歧视,用古人名言:“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奋斗。考试对差生的评分标准作适当降低,相应地提高他们的考试成绩,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学习成绩与优等生的距离在不断缩小,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五.实验效果与分析
本课题通过三年的实验,获得了以下实验效果。
1.消除了差生的自卑感,增强了差生学习的信心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关心与开导,同学们的帮助与关怀,一些伟人成长经历的启迪,使差生消除了自卑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华罗庚成长的故事,爱迪生成功的奥妙,使他们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天才来于勤奋,成功在于毅力。学习暂时落后,不等于没有出息。只要选定了成材的目标,满怀信心地努力奋斗,成功一定会到来。通过问卷调查表明:15名差生100%的都消除了自卑感,对学习充满了信心。一个难于转化的差生在问卷调查中写道: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生得笨,不是读书的材料,心里感到很自卑,对学习没有信心,不愿意学习,破罐子破摔,成绩越来越差,自从参与了数学老师搞的差生转化实验之后,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关怀,数学老师那语重心长的教导深深地感动了我,华罗庚成长的故事时时启迪着我,慢慢地我的自卑感消失了,学习的信心增强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当年高考,他的数学成绩考了101分,以总分478分的较好成绩考入大学,继续学习深造。
2.提高了差生的思维能力
在一帮一活动中,我规定:遇到疑难问题,首先应该自己独立思考,尽可能设法解决。通过反复思考,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才向优等生请教。因此,普遍的差生都养成了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都能够独立地提出一些见解,思维层次普遍提高了。例如:高中立体几何教材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用铁皮制作圆柱形的容器。有一个难于转化的差生给出了两个答案,一个答案是按照无盖容器计算的,另一个答案是按照有盖容器计算的。在批改作业时,我按照教学参考书给出的标准答案进行批改,将其中按照有盖容器计算的答案,视为错误的结果,他很不服气,跑到办公室找老师说理,问老师为什么给他打半错?红钩上打一点,老师告诉他说:根据编者的要求,这道题目应该按无盖计算才合理。他说:题目中并没有说明容器是有盖还是无盖?你断然将它作为无盖处理不妥当。事实上,有不少的容器都是有盖的。他说:我父亲的汽车上装汽油的圆桶就是有盖的。老师听了之后,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当时就肯定了他的说法是正确的,庚及在班上表扬了他善于动脑筋的好习惯,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他从中获得了成功的感受。
3.学习成绩取得了显著效果
实验班15名差生的会考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15名差生的会考成绩,优生率高26个百分点,及格率高7个百分点.我们对高考成绩进行双总体Z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班15名差生的高考数学成绩与对照班15名差生的高考数学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双总体检验的结果表明,该课题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卢姆指出:任何差生只要给予适合他们自身心理特征的外界帮助,学习成绩都是可以提高的。因此,只要我们对差生充满热情,充满信心,努力去寻找适合差生心理特征的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差生的转化工作是会有成效的,提高差生的素质和学习成绩是大有希望的。
第四篇:后进生情况分析及对策-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情况分析及对策
一、尊重人格,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扬长避短。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后进生也不例外。如果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在受创的心灵里将会留下更深的伤痕。苏联着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你信任他,赋予他更多的责任,往往是调动他的积极性的最好手段。”差与不差本身就是辩证的统一,一个后进生在学习上可能差,但在其它方面却不一定差。我们应及时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大力加以挖掘、表扬和鼓励,做到有的放矢,充分激发他们的自尊心、自善心。作为老师,要努力去寻找他们身上哪怕是微小的闪光点与长处,大力扬长。因为找长处的过程就是了解学生的过程,就是发掘其动力的过程,就是帮助其克服缺点的过程,从而做到“扬长避短”。作为教师,就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学生。不失时机地引导和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首先,我从思想上改变他们,做到了既满腔热情,耐心启发诱导,又严格要求。采用了不同的教育方式,从而引起他们主观思想的转变。如智力较好,但由于好动贪玩,不注意听讲的后进生,就对他们进行遵守纪律爱护集体的教育,帮助他们一星期改正一个缺点;而对那些智力较低,基础差的学生,则进行增强自信心,要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教育。并及时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有了进步,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励他们不断前进。坚持思想教育的结果,使每个后进生都明确了学习目的,克服了自卑感,增强了上进心,从行动上表现出是学习的主人。
二、降低要求,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促进人自觉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就不会把学习当苦差事。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对电脑很有兴趣,他就愿意自觉主动地看许多计算机方面的书籍。因此,应时不时寻找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并加以引导和培养,促进其进步。只有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成绩。我发觉后进生成绩落后的原因有的是学习方法不对所以基础差,书写习惯不好所以字迹模糊。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抓住他们认真倾听,发言积极的优点给予充分肯定表扬,使其有成就感,觉得自己还行。下课后,为他们补习,指导其学习方法,使他们听懂课,会做练习题,并将他们每次作业的点滴进步在全班展示加以肯定。作为老师,只要以真诚的爱心善待自己的学生,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逐步要求,培养后进生的责任心
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但决不能姑息、袒护其缺点和消极因素而降低要求,应该把热情关心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把爱的雨露洒向后进生心灵的同时,要使他们认识到,对他们逐步提出要求,正是对他们的信任,是一种深厚的爱、真正的爱,只有在培养了责任心以后,后进生的转化才有实现的可能。当然,对后进生的逐步要求要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过急,“恨铁不成钢”,而要严之有度,严中有别,对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对后进生的转化目标和期望,要切合个人的实际和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进步计划,分设几个台阶,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在新的起点上,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四、改变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
后进学生不是各方面都弱,有的是学习弱,有的是行为习惯弱。对他们要多偏爱一点,采取“倾斜政策”,多关心、理解和帮助他们,为他们创设各种有利的条件,促进他们尽快转化。
班集体是学生每天生活的主要环境。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是后进生性格得到矫正并不断进步的摇篮。老师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拴在手腕上,只有用集体的力量才能把他们团结在一起。为此,我重点做了:创建良好的班风,使后进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开展互帮互学,使后进生学有人助;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后进生不断提高表现才能的舞台。这些后进生在集体的大熔炉里受到了感化,他们思想变了,学习努力了,有的已成为班上的骨干力量,有的在各项活动中为集体争得了荣誉。
五、因人而异,恰当布置作业
一直以来,老师布置的作业基本上是“千篇一律”,没有过多考虑学生做作业时的差异,这使后进生在做作业时感到畏惧。这就要求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型,布置难度不同的题目。对于后进生的作业,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加深程度,逐步缩小与优生的差距。教师关键是要帮助后进生找到作业出问题的原因,帮助其弥补知识上和技能上的缺陷,鼓励其独立有效地完成作业,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
六、加强联系,多与家长沟通
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后进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不良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家长的溺爱造成的。为此,我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利用家校互动平台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用身边的最典型的事例去感染他们,争取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使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园丁”,可是却极少有人知道:在我们的“花园”里,最美的花,最甜的果不是一张张满分的试卷,而是看到后进生的进步,这是我们用爱心才能浇灌出来的。人的一生难免会犯错,特别是孩子,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犯下的任何错误,在我们教师的眼中都不要把他看成是不可救药的,因为他能否改过自新重归征途,才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只要我们的一切思考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爱他、帮他,就一定能收到效果,因为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第五篇:后进生转化关键在于排除心理障碍-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转化关键在于排除心理障碍
近年来,随着社会改革,尤其教育改革的深入,有关后进生问题的转化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人们公认的“后进生”是指品德行为不良,学习成绩差称为后进生。转化后进生已成为衡量一位教师的工作能力、业务素质的尺度。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成绩及品德的好坏、智力水平的高低,历来是被教育工作者普遍重视的,而受教育者的心理状态往往被忽略。据自己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观察,后进生存在的主要原因,除了个别在智力上存在差异,更多是他们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心理障碍,了解与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就成了我们教师的当务之急,突出的心理障碍一般有以下几种现象。
一、品德障碍,具有这种心理障碍的学生其特点是对权威的不满,对家长、教师、学生干部持敌对态度;经常打架,行为粗暴,有恶意无内疚感,欺弱霸道,无事生端,误入歧途。
二、性格异常,一些学生由于家庭结构的不良而影响,如离异、丧偶、再婚,父母外出打工,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粗暴还包括学校教育的失误而导致学生性格异常。诸如:多疑、妒忌、敏感、抑郁等,在这些怪异的性格影响了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看法,同时也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同学交往及伙伴的关系,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产生自卑自弃,意志消沉,孤僻寡言,丧失了生活充满活动力的勇气。
三、心理恐怖障碍。恐怖是人体心理和情绪的一种不安的反应,儿童对客观环境中某些事物产生恐惧,遇事胆小害怕,甚至见到老师都躲避,特别是见到老师责备的目光就吓得呆若木鸡,受恐怖心理的压抑。不能正常的思维,自我了解不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自我感觉渺小,自我评价太低,自我要求不高,自我控制不强,自我激励不够。因此导致他们缺乏动力和干劲,缺乏一般学生应有的精神力量,最终致使他们现有身心能量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以上各种不同的心理障碍,对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及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有较大的影响,如何排除这些心理障碍也就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后进生自我意识教育,让他们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关于自己本身的意识。即关于自己的身体个性、品质、内心世界和内心体验的认识。自我意识强就能够了解、分析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心理活动,并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我要求,控制和激励。自我意识是主体意识中的核心部分,人有了自我意识就能认识到自己做什么以及这样做的结果是怎样,从而自我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引导后进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是消除后进生心理障碍首要一步。
首先,帮助后进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从而正确评价自我。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形成和发挥的开端,后进生一般自我认识都具有模糊性、片面性。他们往往对自己认识混乱,对自己的状态不清晰、不明确,分不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对自己的了解仅停留在某个方面,尤其对自己短处和弱点看到的不多,不会全面了解自己的性格和能力等情况。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后进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既要承认自己的问题又要肯定自己的成绩,使后进生消极性自我向积极性自我我转化。
其次,加强后进生的自我控制力,培养后进生具有自我要求的能力,后进生对自己的控面临着两大障碍:一是意志障碍,表现为他们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没有信心,没有毅力,因为遭受的挫折也必然比一般同学多一些;二是行为习惯障碍,习惯是一种比较固定地机械地去完成自动化动作的倾向,后进生往往具有不良的学习习惯,这二种障碍,作为教育者,针对以上情况就要培养后进生具有自我控制与自我激励的能力,帮助后进生有目的地制定一些通过他们自身努力能够达到的具体目标。(班主任工作)有意识地让他们独立完成任务,训练他们完成各种活动的坚持性和专一性,有意识培养他们在有干扰因素地情况下把自己集中到某一活动上,并形成持久的内驱力。
二、创造机会,让他们由“失败者”转化为“成功者”
实践证明,成功的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对知识技能的顺利掌握在一定条件下促进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从而提高自信心和渴求在学习上有新突破的愿望。特别是后进生往往被视为学业的不良者,在群体中居于不利地位,很容易受到师生的冷淡甚至歧视,从而影响对自我的正确评价,自卑情绪与厌学倾向便油然而生,致使他们产生焦虑,兴趣低落,丧失信心,因此,对这些失败者,首要是创设让其有表现自己能力和学识的情境,让他们尝到过去不曾享受到的成功的愉悦,那怕是细微进步与提高。即使在一般学生眼里是微不足道的,也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诸如:当着全体师生的面进行表扬,发小奖品,向家长写表扬信等方式,从中他们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成果获得教师、同学、父母的承认,也看到了自己发展的希望和可能。
三、改善后进生的人际关系,引导后进生正确归因
后进生往往由于教师的冷落,同学的歧视而自卑感较强,自卑感是良好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的大敌。后进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他人,常常怕人家看不起,因而与群体合不来。为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鼓励后进生大胆交朋友,并需我们当老师的主动与后进生交朋友,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和班集体活动,为后进生交朋友提供条件和方便,促使后进生增进与师生之间的友谊,改善人际关系。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与价值。
四、要给后进生留足面子
外国人常说中国人很爱面子,不只大人很爱面子,小孩也很爱自己的“小面子”。尤其是心理和生理未成熟的学生,他们极其需要老师所给面子,因为在他们内心深处觉得自己老师所留的“面子”最有吸引力,也最有价值。往往我们老师在教育学中对后进生所犯的错误,没有给他们留“面子”往往抓住他们的短处不放,在师生中把他们作为坏孩子来批评、指责,甚至还会用粗暴语气,从而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特别是后进生经常会犯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会误入歧途。但他们都有自尊的,是很要面子的,尤其做了错事,感到丢人现眼的时候,就特别需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保住自己的面子。如果我们当老师的多给他们以宽容,多给他们以信赖,恰如其分地给孩子留足面子,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在师爱的感召下,他们会认真地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觉改正。因为这时他们会体会到老师心里有他,真心爱他,这就是以心换心,为人师者一定要关心,关爱后进生的面子,千万不能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要用爱心和耐心宽容后进生成长道路上的错误,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事实证明:后进生的转化应注重感情的沟通,明之以理,晓之以情去感化他们的心灵。
后进生,也就是品德、学习的后进生,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课题,后进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