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后进生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浅谈后进生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苏婷婷 湛师基础教育学院 政史系 11政治班
摘要:所谓的后进生,是指那些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不求上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类学生由于长期在集体中处于后进,常常受到老师、同学的冷落和歧视,很少得到理解和信任,往往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逆反情绪严重,甚至厌学。这些学生人数不多,活动影响力却很大。有时只是一两个人就把一个班级搅得乱七八糟,但如果教育得法,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将对班级建设产生良好的作用,以及对后进生的个人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关键词:后进生 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转化
一、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表现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各班都有一些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很差的学生,根据相关调查分析,他们具有以下特殊的心理状态:
(1)自卑。根据调查发现,后进生中有40%有自卑心理,因为他们成绩差或表现不好,是班上的“丑小鸭”或“灰姑娘”,有时甚至被指责为“败类”、“包袱”。他们除了要应对学习的困难,还有面对老师的冷眼,家长的呵斥,同学的鄙视。心理上有一种压抑感,易产生厌学情绪,惶惶中也会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2)依赖。后进生中,大多数人的依赖心是比较重的。在学校,他们依赖同学的帮助,作业考抄完成,考试靠作弊蒙混过关;在家里,他们依赖父母的监督,自己缺乏进取心。其本质是意志薄弱,怕吃苦的表现。
(3)虚荣。后进生中,有些人虚荣心很强。他们看到别人吃好,穿好,有派头,自己也跟着学,当家长不能满足他们的经济要求时,他们就会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有时为了达到虚荣好强的目的,甚至会以突出的方式表现自己,如在课堂上与老师顶嘴,吵闹。
(4)孤独。根据调查,后进生中有25%的有孤独感。这些人寡言少语,性格孤僻,与班集体格格不入。这种精神上寂寞和颓废,往往带来举动上的自我摧残,他们吸烟,喝酒,玩游戏,沉迷网络,自我封闭。
(5)易冲动。大多数的后进生情绪波动比较大,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他们相互间讲友情,为哥们,讲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打群架,触犯法律。其实质却是缺乏法制观念,是非不分,盲目蛮干。
以上是后进生主要的心理特征和表现,当然,由于情况不同,心理状况也会因人而异。
二、后进生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一部分中学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其主观因素是因为他们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念淡薄,积习难改。但更多的是一些客观因素:
(1)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一系列有负面影响的东西。国外影视片,如武大片,警匪片,枪战片大量涌入中国市场;言情小说,黄色网站充斥在每个社会上的人的身边。据调查,后进生中喜欢看武打片和小说的有57%。青少年自我识别能力差,在思想上容易受到影响。有点后进生沉迷网络电子游戏,无心向学,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模仿电视电影中的剧情进行烧杀抢夺,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极大的危害。
(2)家庭教育不当和居住环境不良。据相关调查,后进生中,父母离异或感情不和的占20%。有的家庭父母离异或分居,没精力管孩子,导致孩子走出校门没人管。后进生中多数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的家长对子女放纵不管,有的过分 溺爱;有的家长听说孩子犯了错误,拳打脚踢,赶出门外。有不少的家长有酗酒,不务正业,赌博,对子女的成长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3)学校教育工作上的不足。有少数教师认为后进生拉了班级的后腿,对他们的进步失去信心,训斥较多,使这些后进生在班级感到孤立,灰心失望。有的后进生与教师产生对抗情绪,师生关系紧张,使对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难生成效。
三、如何转化后进生
后进生虽然要么成绩差,要么行为差,总是让教师头痛不已,但后进生是人,不是产品,不可以当成次品或废品再回炉。教师转化一个后进生,其实是一个功德无量的善举,也给同样头痛的父母雪中送炭。那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尽善尽美地转化差生呢?
(1)多个别谈话,少“课后算账”。后进生长期被老师拿来与好学生作对比,大多养成了压抑苦闷和落落寡欢的心态。要拨动他们的心弦,就要多尝试与他们个别谈心,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从中找机会点燃他们渴望的火苗。经常这样不经意地和他们坐下来谈心,可消除学生潜在的心理疑虑,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人性之美和人性之真,从而缩短心理距离。他们在弥补自己的缺陷过程中才不会心烦意乱,他们才会乐意与教师交往。(2)多与家长沟通。家庭是学生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十分必要。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时:要讲究一个“诚”字;要讲究语言的艺术;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及地点;要引起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重视等等。班主任与家长良好的沟通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良好外在环境,也是他们天赋、才智得以发展的良好背景。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访常常是报忧不报喜,后进生怕老师家访,这在学校中并不稀奇。如果学校与家庭携起手来,共同商讨后进生的思想、学习问题,则往往会获得喜人的效果。
(3)多表扬鼓励,少批评训斥。地球是不断运动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不一定就是明天的“尖子”;今天的后进生,不一定就是明天的后进生。许多在学校时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工作能力强,而一些在校时的所谓“后进生”,一旦在实践中找到适合他们的发展环境,往往会大有一番作为。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后进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人为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所以,我们的教师请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说不定“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4)多正面疏导,少处处设卡。目前,许多学校已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一门校本开发课程,采用多种方法手段,对学生进行正面疏导。但是,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必须注意几个原则:平等性与民主性原则,即师生间必须民主与平等,才可能产生依赖与信任的力量;共情原则,教师注意倾听,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保密性原则,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如果老师采用处处设套的方法,极有可能引起后进生的逆反心理,弄巧成拙。
(5)多诚恳帮助,少越俎代疱。后进生的逻辑推理、归纳分析能力比较差,课堂教学中同等难度的内容往往不可能得到同等贯彻。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把宏观宣讲同微观帮助结合起来,认真批改作业,进行个别帮助。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断在理解和分析问题上下工夫。对于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全班的整体学习水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良好品德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教师只有在教育中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环境,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我学习,我快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参考文献: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二卷第P115~P116页 《浅谈如何转化后进生》 靖城中心小学 郭丽苗
《后进生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常州市北环中心 陈广余
第二篇:后进生心理分析及相应措施
后进生心理分析及相应措施
因先天秉赋的不同,后天环境的影响和教育条件的不同,一个班学生的智力和个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源于学生成绩的比较,产生了“后进生”。后进生的工作难作我们都有同感。通过做思想工作,家访、补课、或者打、骂、吓、制裁等极端的手段,收效并不大。这些学生除了极少数接受能力确实差外,绝大部分学生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影响着他们的心理从而造成差的结果。我们在耗费心思提高他们学业的同时,更有必要认真研究他们的心理,对症下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后进生的心理特点
自卑心理。几乎所有的后进生在学习上存在着自卑心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指出:学业失败无论如何都是一种令人十分痛心的浪费,它挫伤士气,对人和社会产生消极影响。他往往导致社会排斥,这些青年人在整个成人社会中将深受其害。一些中小学生在学校里得不到适宜的教育指导。他们总感到老师对自己关心少,批评多,家长、同学有意无意地另眼看待,在这种“冷”环境中,自己感到处处低人一等,心态逐渐消极,对学习开始缺乏热情和兴趣。课上萎靡不振,听不进老师讲课,不敢、不愿回答问题,做小动作,东张西望。他们逐渐对学习丧失信心。
逆反心理。每个人都欣赏和喜欢好的事物,排斥或厌恶不好的东西,教师对优生的偏袒,对后进生的不公正,对他们的轻视,以及训斥、体罚或变相体罚等错误手段,使后进生长期精神紧张,意志消沉,产生猜疑、畏惧、防卫等反常心态,逐渐发展到逆反,敌视或反抗报复行为,使师生关系紧张,进而产生离心效应。反抗学校、教师,拒听劝导,你说东他偏向西,经常与班干部、老师顶撞、吵嘴,大发牢骚,对集体漠不关心,情绪上消极,行动上对立。
应付心理。家长的寄托,老师的期望,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可即,久而久之使他们觉得学习是一种无奈,是一种负担,是给父母和老师上学,学习上缺乏动力。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按时完成,迟到、早退、旷课习以为常,比较散漫,无所事事;临时抱佛脚,应付学习和考试。
厌学心理。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学生出现厌学情绪,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疲倦反映,是长时间从事一项单调工作又无效果引起的紧张、忧虑和厌倦状态。学习是人类劳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指导下,把前人积累的经验转化为个人知识结构的内化过程。对知识的理解离不开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及想象等心理活动,还依赖于一定的情感、意志、兴趣及需要等动机因素,相当数量的学生对并非轻而易举就完成的学习过程,缺乏心理准备。另外,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未能顾及学习者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缺乏可读性、生动性和趣味性。课堂气氛不活跃,课下作业多而重复,对后进生的偏见,加之自身的懒惰、贪玩、缺乏自制力等因素使他们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如此下去,导致他们学习怕苦怕累,不愿努力,在成绩下降时,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这时如受到学校、家庭的失望、冷落,会进一步发展成厌学、惧学。成为学习的奴隶,时时感到应付不开,难以招架,整天昏头昏脑,看到书就头疼。
转移心理。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被人承认、肯定的渴望。学习落后的情况下,后进生失落感增强,其中有的人转移目标,设法通过其它途径满足自己病态的想法以另一种方式来获得他人的尊重。如:想通过一些手段确定自己在群众中的中心地位的称霸心理;对所崇敬的人,处处仿效的模仿心理;由于思想不成熟,是非不太分明的模糊心理;虚荣心受到损害后的报复心理;后进生与后进生同病相怜的相容心理;自尊心发生异化产生讲排场、摆阔气的虚荣心理„„
每个后进生的心理是复杂的有的多种消极心理相互交叉,并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我们应掌握转化的心理规律,运用教育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原则和方法,采取不同的措施。
二、针对心理特点采取的措施
1、情感交流,心理相融消除自卑、逆反心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热
爱和关心学生应视为教育者的天职。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要尊重、信任、理解、关怀,温暖他们的心灵。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待差生的态度与情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对待学生的一言一行都能直接转化为精神力量成为学生积极进取的动力源泉。我们面对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特殊生活环境的制约,他们的思想、心理难免会受到影响,甚至存在缺陷。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的“严师”形象,不是板着面孔,而以宽容的心胸,真诚的情怀,平等的心态来对待学生心目中那不和谐的音符。同他们交朋友,缩短师生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当师生之间达到心理相融,感情相通,气氛适宜的情境,后进生紧闭的心扉才能向老师敞开。说的似乎挺容易,我们觉得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还应掌握并运用好与学生谈心的交往艺术。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是谈心的关键。找学生谈心对方往往开始并不注意你讲的道理,而是看你的态度和情感。如果教师在与这些后进生谈心时不首先搭起情感的“桥梁”,学生心中就会筑起一道无形的“高墙”,再好的道理也听不进去。著名心理学家梅拉比曾提出这样一个公式:交流的总成果=7%言语+38%音调+55%情感。可见情感交流在谈话中的作用之大。与这些学生谈心要切忌提审,忌揭短,忌唠叨。晓之以理,以理服人是谈心的力量之源。“理”的认识,对个别学生来说往往是偏见的错误的,甚至拿“不是”当理说。因此,我们要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明辨是非。谈心的时机在于“找”,谈心的方法在于“活”,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谈心之路,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可采取“拉家常”的办法,由远而近,先轻后重,循序渐进;对性格直爽的学生可直截了当地把问题点透,不转弯子,不兜圈子;对觉悟较低性格独特的学生要善于从对方的内心情绪和需求谈起,先回避“烦恼”,“卡壳”的问题。从旁诱导,迂回前进。总而言之,老师在与学生谈话时,要注意进行“心理换位”,也就是说教师要站在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和生活实际的角度和位置上,与学生一道去开拓新局面。这样学生自然慢慢靠近,与你心连心。让后进生产生被重视感,消除自卑、逆反心理,形成积极心态。
2、运用期待效应,消除应付、厌学等不良情绪。
根据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实验,教师充满“期待”,调动他们喜悦、乐观、积极向
上的情绪,期待中善于体谅、同情他们的暂时缺点,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引导他们摆脱应付、惰性、厌学的不良心理,提高他们摆脱后进生行列的自觉性,不断增强积极向上的自信心,树立成功感。有人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 因此,我们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我们应把学生学习同某种能引发学生愉悦情绪的活动反复结合,使学生对掌握知识过程产生兴趣。兴趣是学生本身蕴含的一笔财富,他是一种认识内驱力,也是学习的动力源泉。著名瑞士教育学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他能让一个人以极大的热情从事一项活动,并能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如果能唤起学生兴趣,则学生的创造欲望将被激活,学习能量会大幅度增加,学习效果也相应地大大提高。同时教师应采取鼓励式教学,课堂上多表扬,作业上多鼓励,活动中多参与,降低难度,对其每一点进步和发展都要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在学习上均能逐步登上新台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实现自我肯定。正确激励,鼓舞信心,促进后进生主观因素变化,提高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优化育人环境,家校结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转移不良注意力。
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的环境建设要体现出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文化技能的色彩,要呈现出高雅、优美、和谐的氛围,要呈现出文明、振奋、上进的风尚,让学生体会到健康成长的快乐。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称霸、报复、虚荣的想法,做法,在这样充满尊重、信任、关怀、体贴、谅解的氛围中是不和谐的,自己的心理是不健康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重塑自我。家庭的环境同样重要,家庭教育并不仅限于强调文化和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健康习惯和良好性格的培养。相当多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要求孩子考前几名,否则就说孩子不努力,甚至拳脚相加,而不是坐下来和孩子聊聊,听听孩子的心声,一起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教训,更不用说和孩子做做游戏,放松放松紧张情绪。家长要尽可能多的和孩子在一起,增强与孩子沟通的机会,促进与孩子的交流,注
意到他们的思想动态。尽量避免不良的风气影响到孩子,家长更应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后进生的不良习惯,错误的兴趣、爱好是长期形成的结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逐步引导。家校配合,严格要求,逐步改正后进生缺点,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注意个性品质教育,形成健康的个性及高尚的品德,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转移他们的各种不良心态,让他们在健康、向上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杨孟萍:《教育心理学》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10月第一版
第三篇:浅谈后进生心理教育-后进生转化
浅谈后进生心理教育
后进生是指学习成绩和思想行为都较差的一类学生,这类学生在班上虽然人数极少,但其影响巨大。帮教好后进生这有利于班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了解形成“后进生”的原因——帮教的前提
后进生是班级中的特殊群体,但他们并不天生就是后进生。每一个后进生都有其特殊的发展轨迹,都是特定的家庭、学校和社会背景的产物。我们只有了解形成的原因,才有可能在转化工作中做到“知已知彼”,“有的放矢”。一般来讲,后进生的形成是有原因的。是源于学习差而形成行为差的后进生,还是由德行差而形成的后进生。因此弄清后进生的形成过程是我们转化的首要任务。如:我们班上沈进辉同学平时作业不做,考试时候看小说,上课睡觉,我就从同学,家长那了解情况,做好做思想工作的准备工作。
二、交结朋友——帮教的开始
我们老师特别偏爱优生,对后进生不重视甚至恨之入骨,视如瘟神。实际上后进生的情感较之优生更丰富,他们更信奉“受人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的道理,如果我们能正确地对待他们,加大对其情感投入,交结朋友,相信坚冰融化。那么,怎样交结朋友呢?第一,尊重后进生的人格,不要冷言冷语。后进生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冷若冰霜,玩世不恭,但其内心世界却十分脆弱。由于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因而特别渴求其人格上的独立,最怕语言上的刺激,伤害差生人格的语言不仅伤害了他们的自尊,促使他们向相反的方向继续下滑,而且会引起他们对老师的愤怒,从而时时与你作对,在班上兴风作浪,败坏班级声誉。尤其当后进生犯错误时,切勿训斥,而是要循循善诱,动之以情,言之以理。第二,主动接近后进生,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融洽的人际关系,善意地知觉对方,会给后进生以极大的鼓励,形成一种“情感效应”。如果善意地知觉对方,有意无意寄于良好的期望,对方便会产生相应的反映,否则就会产生负效应,学生的学业和思想品德就会退步,甚至产生厌学、辍学心理。因而要转化后进生,我们就要带着理解、关心、热爱的心态去和他们交朋友,这样后进生就会和你真心交谈,吐露内心的隐秘,从而有助于我们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使我们对后进生的关心、爱护上升到一种“教育爱”。“教育爱”是人类深层次的爱,他摒弃了父母对子女的那种狭隘的溺爱和偏爱,它是一种理解,一种鞭策,一种追求完美和超越自身的正大无私的爱。后进生沐浴着这种爱,一定会增强自尊、自爱、自强的心理,树立起克服困难,改正缺点的信心和勇气。第三,学习上、行为上对后进生热心指导。后进生较之其他学生面临更多困难,因而我们要热心指导。针对其学习基础差的特点,从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入手,教他们如何看书、做作业、听课,如何搞好课后小结等。同时,在行为上指导他们如何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家庭关系等,尤其是对父母离异再婚家庭的子女来说,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对后进生的这种关怀会引起他们心灵深处的共鸣,激发其奋发向上的情怀。
三、定目标——帮教的催化剂
人之所以不同动物就在于人有理想、有信念,为着一定的目的而生活学习。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好比迷航只随波逐流,因而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是转化的催化剂。在这方面的做法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引导差生反思过去,认识自我。通过和他们谈心使之对自己的错误有诚恳的认识,同时对自己的长处也有正确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完成对自己的剖析。第二步,确立目标,促进转化。目标的确定从时间上可分为长期、中期、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就是整个学段的奋斗方向,中期目标是一个学期的努力方向,短期目标则是一个星期的目标。从内容上包括思想行为目标和学习目标。在制定目标时要符合后进生的实际,使之跳一跳会够得着,然后老师和他们签订“君子协定”,从思想上给他们造成一种压力,进而产生动力。第三步,定期小结。实行周小结,月大结,一学期综合总结。对他们的优点和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又指出其不足,只要后进生能看到希望,就会产生一种“更上一层楼”的自我激励和自我期望的心理状态,产生奋发向上的内在力量,当这种“自我激励”经多次重复就成了积极学习,努力进取的持久动力。
四、家访——帮教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光靠班老师在那里“单操”是不行的,必须求得家庭的配合,使家长、教师合为一股力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在这方面的做法是:首先,就转化后进生的总体设想和家长取得联系,使家长了解我们在转化后进生方面的具体安排及实施细则,以求得家长的理解和帮助。其次,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转化情况,树立家长对孩子的信心。第三,帮助缺乏家教知识的后进生家长了解有关的基本常识,向他们推荐家教方面好的资料。同时,还要帮助缺乏民主气氛的家庭召开民主生活会,创造平等、和睦的家庭气氛,为后进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改正自我、超越自我的家庭环境。
总之,“玉不琢,不成器”。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能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就能把他们培养成为祖国需要的合是格的建设者。
第四篇:后进生情况分析及对策-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情况分析及对策
一、尊重人格,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扬长避短。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后进生也不例外。如果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在受创的心灵里将会留下更深的伤痕。苏联着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你信任他,赋予他更多的责任,往往是调动他的积极性的最好手段。”差与不差本身就是辩证的统一,一个后进生在学习上可能差,但在其它方面却不一定差。我们应及时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大力加以挖掘、表扬和鼓励,做到有的放矢,充分激发他们的自尊心、自善心。作为老师,要努力去寻找他们身上哪怕是微小的闪光点与长处,大力扬长。因为找长处的过程就是了解学生的过程,就是发掘其动力的过程,就是帮助其克服缺点的过程,从而做到“扬长避短”。作为教师,就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学生。不失时机地引导和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首先,我从思想上改变他们,做到了既满腔热情,耐心启发诱导,又严格要求。采用了不同的教育方式,从而引起他们主观思想的转变。如智力较好,但由于好动贪玩,不注意听讲的后进生,就对他们进行遵守纪律爱护集体的教育,帮助他们一星期改正一个缺点;而对那些智力较低,基础差的学生,则进行增强自信心,要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教育。并及时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有了进步,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励他们不断前进。坚持思想教育的结果,使每个后进生都明确了学习目的,克服了自卑感,增强了上进心,从行动上表现出是学习的主人。
二、降低要求,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促进人自觉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就不会把学习当苦差事。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对电脑很有兴趣,他就愿意自觉主动地看许多计算机方面的书籍。因此,应时不时寻找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并加以引导和培养,促进其进步。只有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成绩。我发觉后进生成绩落后的原因有的是学习方法不对所以基础差,书写习惯不好所以字迹模糊。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抓住他们认真倾听,发言积极的优点给予充分肯定表扬,使其有成就感,觉得自己还行。下课后,为他们补习,指导其学习方法,使他们听懂课,会做练习题,并将他们每次作业的点滴进步在全班展示加以肯定。作为老师,只要以真诚的爱心善待自己的学生,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逐步要求,培养后进生的责任心
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但决不能姑息、袒护其缺点和消极因素而降低要求,应该把热情关心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把爱的雨露洒向后进生心灵的同时,要使他们认识到,对他们逐步提出要求,正是对他们的信任,是一种深厚的爱、真正的爱,只有在培养了责任心以后,后进生的转化才有实现的可能。当然,对后进生的逐步要求要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过急,“恨铁不成钢”,而要严之有度,严中有别,对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对后进生的转化目标和期望,要切合个人的实际和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进步计划,分设几个台阶,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在新的起点上,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四、改变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
后进学生不是各方面都弱,有的是学习弱,有的是行为习惯弱。对他们要多偏爱一点,采取“倾斜政策”,多关心、理解和帮助他们,为他们创设各种有利的条件,促进他们尽快转化。
班集体是学生每天生活的主要环境。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是后进生性格得到矫正并不断进步的摇篮。老师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拴在手腕上,只有用集体的力量才能把他们团结在一起。为此,我重点做了:创建良好的班风,使后进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开展互帮互学,使后进生学有人助;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后进生不断提高表现才能的舞台。这些后进生在集体的大熔炉里受到了感化,他们思想变了,学习努力了,有的已成为班上的骨干力量,有的在各项活动中为集体争得了荣誉。
五、因人而异,恰当布置作业
一直以来,老师布置的作业基本上是“千篇一律”,没有过多考虑学生做作业时的差异,这使后进生在做作业时感到畏惧。这就要求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型,布置难度不同的题目。对于后进生的作业,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加深程度,逐步缩小与优生的差距。教师关键是要帮助后进生找到作业出问题的原因,帮助其弥补知识上和技能上的缺陷,鼓励其独立有效地完成作业,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
六、加强联系,多与家长沟通
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后进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不良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家长的溺爱造成的。为此,我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利用家校互动平台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用身边的最典型的事例去感染他们,争取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使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园丁”,可是却极少有人知道:在我们的“花园”里,最美的花,最甜的果不是一张张满分的试卷,而是看到后进生的进步,这是我们用爱心才能浇灌出来的。人的一生难免会犯错,特别是孩子,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犯下的任何错误,在我们教师的眼中都不要把他看成是不可救药的,因为他能否改过自新重归征途,才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只要我们的一切思考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爱他、帮他,就一定能收到效果,因为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第五篇:青少年挫折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本站推荐)
青少年挫折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摘要]:青少年是人生是新时代的先锋,是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挫折是一种普通存在的社会现象,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对青少年来说,挫折是他成长的必修课。针对我国青少年遭受挫折的一些现象,分析青少年受挫折的原因,来探讨青少年受挫折后的教育对策,培养青少年的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挫折;挫折心理;青少年挫折表现;青少年挫折教育对策
导言
统计显示:我国至少有3000万的青少年处于亚健康状态,抵抗挫折或焦虑能力极差的学生。【1】相关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检出率已达15%,青少年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日益增多。心理问题以危害青少年健康发展。【2】所以,本文力图从青少年挫折心理的表现分析,让社会、家庭、学校、及青少年自己有个了解,该如何去做才能减少挫折带来的危害。
一 青少年挫折心理的表现
挫折是只个体从事有目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道一时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的以致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县级的情绪。【3】
青少年怀抱着许许多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做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地不能满足时,就产生了挫折。如果这种挫折的障碍和压力持续时间久、范围广,使其处于一种不离身心发展的地位,则称身处逆境,挫折、失败、逆境会给青少年带来失望、压抑、沮丧、忧郁等紧张心理和情绪反映,心理学上称之为挫折心理。
挫折青少年心理的具体表现
容忍立也不同,受挫折由于每个人的适应能力与期望水准不同,对挫折的后的反映也不相同。处于身心发展时期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是在非常顺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抗搓能力普遍低,面对挫折后,一般外部行为有以下几种具体表现:
1自卑心理:是指自我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己,并伴有自怨、自哀、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如:当青少年多次失败体验之后,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这种失败耿耿于怀而难以自拔,失去信心,把这种失败归咎于自己的无能。
2敌对心理:是指个体遭受存在引起的强烈不满时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敌视与对抗。不相容的消极情绪状态。有抗对的中学生常对人有不友好态度,甚至把别人对他的称赞也看成是冷嘲热讽;老师与同学对他的提议,他会认为是挖苦,甚至是走出报复,在家顶撞父母,不愿听他们的话。
3忧郁心理:是指忧愁郁闷的消极心境。如青少年受到压力够大,成绩不好、失恋、收到不公平待遇等挫折后,会感到悲伤、苦恼、没有活力,也会伴随对生活感到无趣,觉得没有价值。
4攻击心理:是指个体受到之后引起愤怒的情绪,对构成其挫折对象的人后物体进行指责、驳斥后反击。如竞选班干部是以落选,而产生挫折时,可能会以报复心理对待已选上的人。
5:冷心理漠:指在受到挫折表现对挫折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的行为反映。通常受到欺骗、暗算或受到漠视、轻视甚至歧视等心灵创伤,所致受到挫折,随之产生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得态度。是指个体在到挫折后内心感到空虚心灰意冷。
6消沉心理:有的青少年受到挫折后,感到事事不顺心、精神萎靡、缺乏斗志,因此对生活失去信心与希望,产生轻生的念头。
7逃避心理:是指个体遇到挫折后,不敢面对挫折,从而构成挫折的情景中退却、逃避到幻想和现实中的安全环境地带,尽量避免同挫折有关的人或物体接触。如青少年在受到挫折闭门不出、喝酒、沉迷于网络等。
8心多疑理:是指对刺激物过于敏感与提防,过于自我保护心理,因而产生的消极心理特点。在父母教育不当,在学校遇到不适应的环境,人际交流受到挫折,个体处于不知所措的境地就会产生多疑惑无端的烦恼。
在人生成长阶段,青少年会遇到种种挫折,从而产生种种挫折心理反应。
二 青少年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
1家庭的影响
(1)家长的溺爱
市残联康复部主任的一位负责人分析说:由于目前20岁左右的青年人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溺爱往往使他们承受挫折和困难的心理素质不高。而学业、就业压力大,许多人因无力面对这样的反差,而产生心理问题———挫折就是其中的一种。现代青少年在优于的环境中成长,封衣足食、享受着上一代更多的关怀和照顾。遇到困难与问题常常由他人帮助解决,骤渐养成遇到问题就退宿或求助于家人的坏习惯。不会调节自己与他人与环境、集体和坏境。家长抄办代替孩子自主完成的事情,孩子会养成对父母依赖,于是缺乏主见。当家长不在身边时,遇到挫折孩子不会处理自己的感情,从而产生挫折心理。
(2)对孩期望值子过高
对孩子期望很高,这是很多家长多会犯的错误。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风,将来飞红腾达,这样想无可厚非——悲剧。“99分啊!你怎么不打一
百分!”“你怎们不拿一等奖?’’ 现代家长必须记住陶行知的一句话:培养教育人才和种花一样。首先要认真是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培养。进行因材施教,否则着会适得其反。
(3)贫家庭困
双亲不和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过分的管束或放任不管,导致孩子经常表现出内向、孤僻的性格。很少与人交流‘不喜欢表露自己的情感也我能够以产生挫折心理。
2学校的影响
学校环境的影响对青少年产生挫折心里有直接的影响
(1)学校在管理上和教学内容上给与学生很大的压力,提出过高的期望以及应试教育片面的升学率,重点班的测验,作业,学业等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不敢面对失败。
(2)挫折的产生于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有很大的影响,学习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学习的困难与问题经常成为他们挫折的根源。青少年学习负担过重,如打个80分,对有的同学可能很满足,但有的没有发挥自己水平的同学来说,这可能也会使他们产生挫折感。由于每个人的基础知识,学习习惯与方法不同而造成学习成绩也不同,但有的同学则认为成绩差是失败而产生挫折感。更多的情况是不能及时正确认识自己,学习挫折,不能正确分析自己,在成学习中连续受挫折形成恶性循环。
3社会的影响
包括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环境因素,是非人力所及的客观因素,如自然灾害、台风、事故等都可能导致青少年的挫折感。二是社会环境因素,如今的高科技人才市场,大学生毕业面临的是更为激烈的职业竞争,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增加了他们的心里挫折。
4个人原因
个人原因是指由于个体的心里以及知识能力等因素的发展与不足,是人的愿望不能实现从而产生了挫折。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增强,许多青少年难以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而产生的种种心理挫折。
从心理方面来看青少年在理智、情感、道德、社交方面都还没到达成熟指标,还正处于人格化的过程。道德、社交意识之间发展不平衡,是他们不能正确处理好一些事情而导致挫折感。
自身的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是处于先天性的疾病,相貌,身材,肤色都可以导致挫折感。如身体矮小,而不能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竞争,一些女生常为自己身材不好而感到苦恼。二是正处于青春期,这时候的他们在思维上敏锐但片面性达,偏激易走极端,勇敢但片草率对社会对他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常常感到困难对家长老师表现出普通的叛逆心理与行为,生理上的变化带来强烈的情绪反应,失恋等。三是受挫折能力差,青少年产生挫折与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性格严重内向或抑郁者,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易受到事情消极面的影响从而产生挫折心里。性格执拗,一旦受到挫折变易产生轻生的念头。
影响青少年挫折的心里是多方面的。针对这些现象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三青少年挫折心里采取的教育对策
1、对青少年进行耐挫折教育
如今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眼里是个宝,在生活方面有求必应,在错误面前轻描淡写,只注重孩子分数与特长教育是不行的,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社会、家庭必须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1)给学生适度的挫折情境。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可以使 人奋进。英国哲学家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在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A学校可以建立学习型的组织机构,创办体系开放,选择多样,机制灵活的学习环境。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打工,在活动中培养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B家长则应改变溺爱的教育方式,主动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实践,在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学会吸取别人的教训与经验,这样才能逐渐提高青少年受挫折能力,战胜困难的能力。在进行挫折教育时应当注意的是,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要善于引导他们进行适当的宣泄,让他们尽情倾泻,将自己的问题全部倒出来,而父母、老师在此刻要注意安慰的办法,切勿一味的责骂或进行刻板教育。
(2)在提高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挫折观,让他们积极的面对。如可以开展有关挫折的班会,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挫折,挫折心里,它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它等。首先让学生看到挫折不不可怕,生活是个多面体,成功与失败,幸福与痛苦都蕴藏其中。挫折具有两面性,他可以使人失望、忧郁、痛苦,也可以使人聪明、坚强、成熟问题是你能从中学到什么。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其次,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挫折,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崇高的奋斗目标,产生强大的精神面貌,反之目光短浅,只会让他们遇到挫折,难免要被压倒。再次教育学生要有不畏挫折的气概,讲述一些面对挫折事儿没有被打败的为人事迹,培养他们的将强度,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控制自己的意识。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教师队伍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副院长司富春说:长久以来我们的学校只重于认识教育,却忽视了情感意志的教育,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
(1)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以校长、教导总辅导员、班主任、科任老师、校外辅导员、家委会构成的全方位,立体化、多方面展开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把心理健康教育参透的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常规管理中。
(2)开发校本课程和开设心理健康课,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素质优化和心里潜能开发,以心理知识传授、心理问题辅导为内容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里实际需要,介绍与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常识,自我进行训练与自我心里保健的知识。将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技术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理论和自我心理训练的可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自己的心里,更自觉地维护和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3)开展心理健康网站,加快心理档案的建立。通过观察和一系列地心里测试,记录同学的心理问题,建立心理档案,同时开展心理咨询,为学生提供一个化解心里疑惑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场所。据F相关ET青少年心理健康网进行的一项调查,当在学习、工作中遇到困境挫折以及心理问题时,只有10个人愿意寻找心理医生的帮助。我建议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网站,鼓励大家积极进行心理咨询与开展讨论,集思广益,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针对师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开展讲座与个人心理博客。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也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3改善网络环境。
据统计2009年年底,我国未成年网民超过1亿王晓委员表示青少年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但自我控制能力差,使用不正常的网络会身心等受到伤害。青少年上网因而也会造成缺少人际交往能力。经互联网信息中统计网民达384亿人青少年站61%。对此,我建议:国家、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共同关注网络环境
(1)净化网络信息,把一些不适于青少年发展的信息给过滤掉。
(2)积极组织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上网。
(3)适应网络时代特点,安装网络心理健康防火墙。
(4)开展网上与心理咨询。
3进行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对孩子多加鼓励,使之产生求知欲望和情感,并取得求知的成功。其实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中,赏识教育都是很好的教育方式,教师与家长无意之中运用赏识教育这一现代教育理念,这对培养孩子健康人格和人生理念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1)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当低要求满足时才能去实现新的需要,而且认得动机也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当孩子被肯定、被赏识、被鼓励时,他们受尊重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他们因此相信自己的力量与价值,于是产生了自信,这样更能激发孩子的潜能。有时,老师常抱怨一些留守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捣乱课堂纪律,其实老师可以通过赏识教育来填补他们缺失的爱,从而降低一写而不必要的挫折。
(2)归因理论与赏识教育。韦纳的归因理论把成就的原因分为内部与与外部。家长与教师要善于用归因理论与赏识教育结合起来,当孩子考试没有考好时,不要一次成败论英雄,应该开导孩子,利用归因理论帮助孩子找出原因,鼓励孩子,使孩子充满自信与活力。
4青少年提高自身的心理耐挫折力
(1)学会求得心理平衡。一旦受到挫折,可以改变策略,或降低目标,或从新选择方式,可以暂时放弃目标,从别的成功方面获得成功来给与补偿,也可以采取妥协、折中的办法找理由进行自我安慰,甚至不妨尝试“酸葡萄心理”和“阿Q心里”,去悦纳自我,悦纳现。
(2)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生老病死是每个人应面对的,青少年也不要回避了解死亡对于自己的对于亲人的意味着什么,这样就不会走极端了。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产生的,在交往的过程的当中要树立自我尊重和保护他人自尊,热情,宽容,谅解,真诚,不要形成自我意识与依赖他人。
(4)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总之,学生受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受挫折是并不可怕的,只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自己要有信心,有意志,就不会被挫折吓倒,停步不前,而要能正确认识,承受挫折,才能有希望达到胜利的终点,才能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