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差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
差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学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普通中学存在着两种学生:一种是国家计划内的统招生,另一种是计划外的“钱学生”。于是,大量的差生由于向学校缴纳了捐资助学费,也涌进了重点中学。这些差生在智力和知识方面与统招生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大量差生的存在给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难度。作为重点中学的一个教师,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适应新的形势,使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与能力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呢?实践告诉我们: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至关重要。怎样来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呢?实验研究表明:认真分析差生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并研究相应的对策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差生定义
高中阶段的数学差等生可按如下规则定义:以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每次数学考试的成绩加上升学统考的数学成绩为标准,累计成绩名列全班倒数15名内的学生称为数学差等生。具有一定志向水平的差生称为易于转化的差生;没有志向水平的差生称为难于转化的差生。
三、差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
教学的实践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差生在学习上存在着以下心理障碍。
1.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由于差生学习成绩差,一时无法弥补他们在群体中的落后位置,家长埋怨,老师指责,同学歧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我不如人”,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的氛围中,对学习丧失信心。
2.具有胆怯心理。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结果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形成恶性循环。
3.具有压抑心理。多数差生也想把学习搞好,家长也希望他们成才。但由于基础太差,总是学不好。于是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常常陷于痛苦忧伤难以自拔的心境之中,情绪波动,性格浮躁,导致悲观消极的压抑心理。4.具有惰性心理。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上进。只图安逸自在,玩字当头,混字领先。怕动脑筋,缺乏吃苦精神,不愿意在困苦中学习。
5.具有逆反心理。由于差生得到的常常是批评、指责和嘲讽,因此,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
6.志向水平低。普遍的差生都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总感觉一天不知道该做什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结果什么都做不好。
7.注意力不集中,记不住,遗忘快。问卷调查表明:90%的差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心里想集中,但集中不起来。所学的知识记不住,记住了也很快就遗忘了。
8.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能力差。差生在学习中不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实现不了问题的类化,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孤立地看待问题,不善于将所给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加以解决。
四、差生转化对策
针对差生学习心理上的以上障碍,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帮助差生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1.帮助差生增强学习的信心。
由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通常是自暴自弃,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和失落感,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对学习丧失信心。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对差生充满热情,充满爱心。用教师的热情去激励差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师的爱心去增强差生学习的信心。定期或不定期地找他们谈心,经常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关心他们的学习。给他们讲一些伟人成长的故事,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刚读初中时,由于对学习缺乏信心,数学成绩很差,经常考试不及格,需要补考才能过关。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华罗庚对学习增强了信心,数学成绩提高很快,初中毕业时,数学成绩就进入了全班的优秀生行列,后来成了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实践表明:用一些伟人成长的故事来帮助差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2.多角度巧设计,全方位地培养差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给人带来疲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而求知欲可以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促进心理活动的加速。差生之所以成绩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厌恶学习。因此,要提高差生的学习效果,就应该多角度全方位地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第一,对差生进行学习数学意义的教育
数学是理科学习的基础,没有扎实的数学知识,要学好物理、化学是困难的;没有高深的数学参与运算,人造卫星不能上天;没有统计数学,国民经济不能正常运转。我们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数学,衣、食、住、行都需要应用数学。因此,数学的应用是广泛的,我们只有学好了数学,才能驾驭学习,驾驭生活。
第二,巧设问题情境,诱发差生的求知欲
一个富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可以诱发差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在问题的牵动下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因此,将教材中的知识精心地设计成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串,可以有效地激励差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这些问题串应满足两个条件:
(1)可行性。所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度,要符合差生的认知水平,过难会使差生望而生畏,过易则失去意义。
(2)刺激性。所设计的问题要让差生产生好奇心和刺激感。
例如,在讲极限概念时,可引入这样一个实例:甲、乙两个容器中,各盛有1公斤的某种溶液,先由乙器向甲器注入一半,以后依次向甲器注入乙器内剩余的一半,由此引出以下问题串。
问题1.这个过程会不会终止?为什么?
问题2.乙器内的溶液会不会注完?每次向甲器注入之后,乙器中剩下的溶液是多少?
问题3.每次注入后甲器内的溶液各是多少? 问题4.如果这个过程无限地继续下去,甲器内的溶液无限地趋近于多少?乙器内的溶液无限地趋近于多少?
以上四个问题来源于生活,富有趣味性,难易程度符合差生实际,可以有效地激励差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对极限概念的理解。
第三,创设幽默情境
幽默可以给人带来情趣,可以使紧张的气氛变得和谐,给和谐的气氛增添欢乐。幽默能使枯燥的课堂活跃起来,能有效地改善差生的感知、记忆、想象和知识的接受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幽默素材,适当地使用幽默的语言、幽默的动作、幽默的问题,可以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听课的效果。
第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对差生的感染力
一个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教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尊重。你的教导,他们会当真理;你的课堂,他们会跟着你的感觉走。因此,要使差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增强对差生的感染力至关重要。
3.定期作学习方法指导
由于差生志向水平低,不能科学有效地利用时间,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定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作学习方法指导。例如,高一学生不知道怎样才能学好立体几何,尤其是差生。教师应根据立体几何这门学科的特征,给差生作学习方法介绍。第一,闯三关。画图关、识图关、语言关;第二,三官齐动。多动手,勤动脑,用眼仔细观察好。立体几何是研究空间图形的性质,画法与计算的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是一大难关,要闯过这一关,必须多动手做模型,联系模型画图形,对照图形想关系。只有这样坚持下去,才能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有效地培养差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开展一帮一活动,构成学习上的伙伴关系
一个班15名差生,每天对他们的学习情况都一一过问,由于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多数的差生对学习都缺乏自觉性,如果不经常关心他们,督促他们,他们是不会自觉学习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将1个差生和1个优等生配搭在一起,使他们座位相邻,构成学习上的伙伴关系。我给优等生规定三条任务:①帮助差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②督促差生按时完成作业;③给差生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同时给差生也规定了三条要求:①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必须虚心向优等生请教,②要自觉地接受优等生的监督,③优等生介绍的学习方法要认真地做好笔记并在学习中实施。
一个月召开一次优等生会议,检查他们对差生转化工作的落实情况,收集一些反馈信息,共同商量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对差生转化工作有明显效果的优等生,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增加他们的操行评比分,对不负责的优等生提出批评,限期改正。一个月召开一次差生会议,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多数差生都认为:一帮一活动很好,他们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及时得到帮助和解决。在优等生的督促之下,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提高了,每次的作业能够按时完成了。同时,从优等生那里学到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果.5.发现闪光点,诱发好奇心
虽然差生的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与优等生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多数的差生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闪光点,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都希望能学好,都希望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发现。例如,有一个难于转化的特差生,数学成绩每次考试都是班上的倒数第一。当老师讲了不完全归纳法之后,她给老师写道:我发现连续自然数之间存在着一种相等关系,例如,1、2、3、4、5、6、7、8、9、10,这10个数,有如下相等关系。1+10=2+9=3+8=4+7=5+6=11,不知别人发现过这个规律没有。一个数学特差生,能够独立地发现这样一个规律,这就是她的闪光点,是她创新思维的萌芽。敢于猜想,善于发现是一个人成材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差生身上各种层次的闪光点,最大限度地诱发他们追求知识的好奇心,正确加以引导,让他们的闪光点变成知识的火花,去打开他们智慧的闸门。
6.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指导性原则。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指出:“教师不能够用一种模式教学,不能够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要区别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由于差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能力差,实现不了问题的类化,在知识的接受能力上与优等生、中等生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从差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按照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在要求上要降低标准,不能搞一刀切。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在理解上要降低层次,只要求能够正确运用就行了。例如,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这个定理证明很复杂。理解很困难,在教学时只要求差生记住这个定理的内容能够正确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就行了。定理的证明不作要求。
作业布置分层次要求。将一个班的15名差生分为两个类,倒数1~5名称为难于转化的差生,6~15名称为易于转化的差生。对于难于转化的差生只要求他们完成教材中的基础题目,中档以上的题目一律不作要求;对于易于转化的差生,要求他们完成教材中的全部基础题目和部分中档题,难题不作要求。作业批改单列分等进行。将15名差生的作业单独批改,每天的作业按照A、B、C三个等级进行评定。其中,A等的标准是:作业中无知识性错误,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基本掌握;B等的标准是:作业中存在个别的知识性错误,有些知识点还没有完全掌握;C等的标准是:当天学的知识点大多数没有掌握或者全部没有掌握。
对于C等的学生作业要求全部重作,老师单独指导;对于B等的学生要求错题重作;当面订正,有问题当面解决。要注意从差生作业中获取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和调整教学程序。
学习目标分层次要求。对于难于转化的差生只要求他们能够初步理解当天的学习内容,记住一些主要知识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最基本的题型;对于易于转化的差生要求他们能够理解当天的学习内容,记住主要知识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教材上的基础题和部分中档题。
在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指导性原则之后,差生普遍反映很好。他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好处:第一,学习的信心增强了。因为每天的作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能够从中获取成功的感受;第二,分层次要求,完全符合他们的实际,使他们摆脱了难题对他们的冲击;第三,作业单独批改,当面订正,老师个别指导,可以帮助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实现知识当面过手。
7.实施成功教育
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让他们从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成绩考差了,不批评,不歧视,用古人名言:“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奋斗。考试对差生的评分标准作适当降低,相应地提高他们的考试成绩,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学习成绩与优等生的距离在不断缩小,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五.实验效果与分析
本课题通过三年的实验,获得了以下实验效果。
1.消除了差生的自卑感,增强了差生学习的信心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关心与开导,同学们的帮助与关怀,一些伟人成长经历的启迪,使差生消除了自卑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华罗庚成长的故事,爱迪生成功的奥妙,使他们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天才来于勤奋,成功在于毅力。学习暂时落后,不等于没有出息。只要选定了成材的目标,满怀信心地努力奋斗,成功一定会到来。通过问卷调查表明:15名差生100%的都消除了自卑感,对学习充满了信心。一个难于转化的差生在问卷调查中写道: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生得笨,不是读书的材料,心里感到很自卑,对学习没有信心,不愿意学习,破罐子破摔,成绩越来越差,自从参与了数学老师搞的差生转化实验之后,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关怀,数学老师那语重心长的教导深深地感动了我,华罗庚成长的故事时时启迪着我,慢慢地我的自卑感消失了,学习的信心增强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当年高考,他的数学成绩考了101分,以总分478分的较好成绩考入大学,继续学习深造。
2.提高了差生的思维能力
在一帮一活动中,我规定:遇到疑难问题,首先应该自己独立思考,尽可能设法解决。通过反复思考,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才向优等生请教。因此,普遍的差生都养成了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都能够独立地提出一些见解,思维层次普遍提高了。例如:高中立体几何教材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用铁皮制作圆柱形的容器。有一个难于转化的差生给出了两个答案,一个答案是按照无盖容器计算的,另一个答案是按照有盖容器计算的。在批改作业时,我按照教学参考书给出的标准答案进行批改,将其中按照有盖容器计算的答案,视为错误的结果,他很不服气,跑到办公室找老师说理,问老师为什么给他打半错?红钩上打一点,老师告诉他说:根据编者的要求,这道题目应该按无盖计算才合理。他说:题目中并没有说明容器是有盖还是无盖?你断然将它作为无盖处理不妥当。事实上,有不少的容器都是有盖的。他说:我父亲的汽车上装汽油的圆桶就是有盖的。老师听了之后,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当时就肯定了他的说法是正确的,庚及在班上表扬了他善于动脑筋的好习惯,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他从中获得了成功的感受。
3.学习成绩取得了显著效果
实验班15名差生的会考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15名差生的会考成绩,优生率高26个百分点,及格率高7个百分点.我们对高考成绩进行双总体Z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班15名差生的高考数学成绩与对照班15名差生的高考数学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双总体检验的结果表明,该课题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卢姆指出:任何差生只要给予适合他们自身心理特征的外界帮助,学习成绩都是可以提高的。因此,只要我们对差生充满热情,充满信心,努力去寻找适合差生心理特征的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差生的转化工作是会有成效的,提高差生的素质和学习成绩是大有希望的。
第二篇:成绩差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
成绩差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差生,那所学校也有。根据家长的期望不同,每所学校对差生教育也有所不同。我们学校从生源来看,差生的研究更为重要,差生的工作搞不好,占学校绝大多数的学生及教学工作就无法进行,谁忽略了这一点,谁就吃大亏。失去了家长的信任,学校就无法运营,我们就到了解散的地步了。
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至关重要。怎样来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呢?实验研究表明:认真分析差生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并研究相应的对策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差生定义
所谓差生,就是指在一定的教育评价环境下,相对得分较低的人。
三、差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
教学的实践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差生在学习上存在着以下心理障碍。
1.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由于差生学习成绩差,一时无法弥补他们在群体中的落后位置,家长埋怨,老师指责,同学歧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我不如人”,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的氛围中,对学习丧失信心。
2.具有胆怯心理。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结果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形成恶性循环。3.具有压抑心理。多数差生也想把学习搞好,家长也希望他们成才。但由于基础太差,总是学不好。于是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常常陷于痛苦忧伤难以自拔的心境之中,情绪波动,性格浮躁,导致悲观消极的压抑心理。
4.具有惰性心理。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上进。只图安逸自在,玩字当头,混字领先。怕动脑筋,缺乏吃苦精神,不愿意在困苦中学习。5.具有逆反心理。由于差生得到的常常是批评、指责和嘲讽,因此,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
6.志向水平低。普遍的差生都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总感觉一天不知道该做什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结果什么都做不好。
7.注意力不集中,记不住,遗忘快。问卷调查表明:90%的差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心里想集中,但集中不起来。所学的知识记不住,记住了也很快就遗忘了。
8.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能力差。差生在学习中不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实现不了问题的类化,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孤立地看待问题,不善于将所给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加以解决。
9、在学习成绩上的差生,往往在其他方面不择手段的寻求他人认可,而出现行为偏差,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差生转化对策
针对差生学习心理上的以上障碍,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帮助差生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1.帮助差生增强学习的信心。
由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通常是自暴自弃,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和失落感,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对学习丧失信心。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对差生充满热情,充满爱心。用教师的热情去激励差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师的爱心去增强差生学习的信心。定期或不定期地找他们谈心,经常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关心他们的学习。给他们讲一些伟人成长的故事,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刚读初中时,由于对学习缺乏信心,数学成绩很差,经常考试不及格,需要补考才能过关。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华罗庚对学习增强了信心,数学成绩提高很快,初中毕业时,数学成绩就进入了全班的优秀生行列,后来成了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实践表明:用一些伟人成长的故事来帮助差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2.多角度巧设计,全方位地培养差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给人带来疲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而求知欲可以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促进心理活动的加速。差生之所以成绩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厌恶学习。因此,要提高差生的学习效果,就应该多角度全方位地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第一,对差生进行学习本学科意义的教育
特别要运用了解到的相关差生的爱好习惯,并把这些爱好和习惯运用到课堂问题的设计中去,给差生创造环境。第二,巧设问题情境,诱发差生的求知欲
一个富有意义的问题,可以诱发差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在问题的牵动下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因此,将教材中的知识精心地设计成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串,可以有效地激励差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这些问题串应满足两个条件:
(1)可行性。所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度,要符合差生的认知水平。(2)刺激性。所设计的问题要让差生产生好奇心和刺激感。第三,创设幽默情境
幽默可以给人带来情趣,可以使紧张的气氛变得和谐,给和谐的气氛增添欢乐。幽默能使枯燥的课堂活跃起来,能有效地改善差生的感知、记忆、想象和知识的接受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幽默素材,适当地使用幽默的语言、幽默的动作、幽默的问题,可以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听课的效果。
第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对差生的感染力
一个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教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尊重。你的教导,他们会当真理;你的课堂,他们会跟着你的感觉走。因此,要使差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增强对差生的感染力至关重要。
3.定期作学习方法指导 由于差生志向水平低,不能科学有效地利用时间,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定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作学习方法指导。例如: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需要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文字和图片材料的能力、核心问题整合能力和书写能力等等,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加强这方面引导。
4.开展一帮一活动,构成学习上的伙伴关系
一个班15名差生,每天对他们的学习情况都一一过问,由于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多数的差生对学习都缺乏自觉性,如果不经常关心他们,督促他们,他们是不会自觉学习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将1个差生和1个优等生配搭在一起,使他们座位相邻,构成学习上的伙伴关系。给优等生规定三条任务:①帮助差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②督促差生按时完成作业; ③给差生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同时给差生也规定了三条要求:①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必须虚心向优等生请教, ②要自觉地接受优等生的监督,③优等生介绍的学习方法要认真地做好笔记并在学习中实施。(差生和优等生等字眼不要让学生听到,只是在你心中才有。)一个月召开一次优等生会议,检查他们对差生转化工作的落实情况,收集一些反馈信息,共同商量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对差生转化工作有明显效果的优等生,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对不负责的优等生提出批评,限期改正。一个月召开一次差生会议,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5.发现闪光点,诱发好奇心 虽然差生的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与优等生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多数的差生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闪光点,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都希望能学好,都希望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发现。例如,有一个难于转化的特差生,数学成绩每次考试都是班上的倒数第一。当老师讲了不完全归纳法之后,她给老师写道:我发现连续自然数之间存在着一种相等关系,例如,1、2、3、4、5、6、7、8、9、10,这10个数,有如下相等关系。1+10=2+9=3+8=4+7=5+6=11,不知别人发现过这个规律没有。一个数学特差生,能够独立地发现这样一个规律,这就是她的闪光点,是她创新思维的萌芽。敢于猜想,善于发现是一个人成材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差生身上各种层次的闪光点,最大限度地诱发他们追求知识的好奇心,正确加以引导,让他们的闪光点变成知识的火花,去打开他们智慧的闸门。6.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指导性原则。
李岚清指出:“教师不能够用一种模式教学,不能够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要区别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由于差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能力差,实现不了问题的类化,在知识的接受能力上与优等生、中等生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从差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按照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在要求上要降低标准,不能搞一刀切。
作业布置分层次要求。将一个班的15名差生分为两个类,倒数1~5名称为难于转化的差生,6~15名称为易于转化的差生。对于难于转化的差生只要求他们完成教材中的基础题目,中档以上的题目一律不作要求;对于易于转化的差生,要求他们完成教材中的全部基础题目和部分中档题,难题不作要求。作业批改单列分等进行。将15名差生的作业单独批改,每天的作业按照A、B、C三个等级进行评定。其中,A等的标准是:作业中无知识性错误,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基本掌握;B等的标准是:作业中存在个别的知识性错误,有些知识点还没有完全掌握;C等的标准是:当天学的知识点大多数没有掌握或者全部没有掌握。对于C等的学生作业要求全部重作,老师单独指导;对于B等的学生要求错题重作;当面订正,有问题当面解决。要注意从差生作业中获取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和调整教学程序。
学习目标分层次要求。对于难于转化的差生只要求他们能够初步理解当天的学习内容,记住一些主要知识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最基本的题型;对于易于转化的差生要求他们能够理解当天的学习内容,记住主要知识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教材上的基础题和部分中档题。
7.实施成功教育
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让他们从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成绩考差了,不批评,不歧视,用古人名言:“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奋斗。
考试对差生的评分标准作适当降低,相应地提高他们的考试成绩,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学习成绩与优等生的距离在不断缩小,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第三篇: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
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
景东县银生中学刘汉永
摘要:本文列举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六种典型的心理障碍的表现,并根据学生学习化学心理障碍的成因,从初中化学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克服心理障碍的措施和途径。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心理障碍
化学是学生进入初三年级才接触的学科,初中化学的教学一方面是学生的启蒙教学,另一方面又是升学“敲门砖”的速成教学,众多老师在教法研究、学法指导、作业设计等环节中花了很多心血,而对启蒙阶段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心理研究的不多,尤其是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关心的更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形成新技能时,如果有一个积极的心理,其接收的效率将高出不健康的心理许多倍。畏难、厌倦、恐惧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研究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心理障碍,对优化化学学科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常见心理障碍
学生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和自觉习惯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在学习初中生学习化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六种表现:
1、“标签”心理
刚进入初三的学生已经过两年的初中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能力”都有一个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这种评价在心理上相当于有一个“标签”,这个“标签”是学生本人对自己在群体中位置的认识。如,“我成绩很好,化学肯定会学得很好”,“我初
一、初二时成绩较差,化学肯定也学不好”,“我记忆力不好,化学中的符号肯定记不住”,“我笨手笨脚,化学实验肯定做不好”等等,自我感觉良好的“标签”可能使自己盲目乐观,跟着感觉走,可能在不经意间落伍;自卑的“标签”使自己过早地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
另一种“标签”是对化学科学本身的评价,学生在学习化学前可能从学兄学姐听说,如“化学难学、难记”,“化学实验有危险”,“学化学只要多背背书”等,学生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掌握学习化学方法,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化学的学习。
2、“偏重”心理
在初中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偏重化学结果而忽视化学过程的倾向,表现为:老师进行习题讲评时,正确的就认为自己懂了,不要再听了;错误的只记录正确答案;向老师请教问题时,只满足于请教答案,不考虑过程的方法,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仅是对答案,比考试分数,很少有同学对化学问题进行深层次讨论和对解题方法、实验设计的创造性研究;至于思维变式,问题探究更少涉及。学生对“是什么”,“不这样行吗?”,“有没有更好的”等问题不再思考,忽视化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忽视结论的形成过程,更谈不上情感体验,以后遇到实际问题时肯定束手无策。譬如,化学课本上介绍了收集O2、H2、CO2三种气体收集方法,学生很容易记住,而“收集CO该用什么方法”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收集O2、H2、CO2三种气体收集方法原理的基础上才能很好解决。
3、依赖心理
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启蒙阶段,学生原有的化学知识、方法、技能积累比较少,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依赖心理,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总是期望老师对化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一一讲述,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
示范或模板,甚至是公式,便于自己模仿套用;遇到难题总想在某本“解题大全”、“题典”中找到解法或直接从老师那儿得到答案。这种过分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的原有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的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逐渐丧失,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4、恐惧心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集声、光、色于一体,丰富多彩,千变万化,一方面通过化学实验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化学实验中有关物质如浓硫酸、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一氧化碳有剧毒等,若使用不当极易造成意外伤害;有些化学实验中反应非常剧烈,如氢气与空气混合物点燃后爆炸等。这些因素都容易引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恐惧心理,并有可能弥漫到对化学学科的恐惧,从而影响到化学学科的学习。此外还有些学生因学习基础不好,唯恐学不好而产生莫名的恐惧,时常带着恐惧走进课堂,影响学习效率。
5、定势负迁移
思维定势的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对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的形成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负迁移则起干扰和抑制作用。化学学习中思维定势的负迁移的表现:在学习新知识时仅凭原有的经验,不注意新、旧知识的整合,不注意条件的变迁,不注意适用范围的区别,在学习新知识时会产生错误的思维导向,形成“定势错觉”,越努力。错误的偏移越大,且自以为是,导致思维方位难以转变,钻入思维的“死角”。解决新问题时,盲目地照搬旧经验,不注意新旧问题的差异;思维僵化,缺乏发散性和创造性;易受旧的框架束缚,墨守成规,解题方法繁琐。如已知Fe2(SO4)3样品中硫的质量分数,求氧的质量分数时,先求出样品中Fe2(SO4)3的质量分数,再确定氧的质量分数,而不能利用硫、氧元素的质量比直接求出氧的质量分数。
6、性别心理障碍
科学研究表明,男女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不是表现在水平上而是特色上的不同。男生在抽象、理解思维方面较强,女生在形象、机械思维方面较强,但特色的差异并不代表能力水平的高低,只是一开始的适应程度不同。所以就有了理科是女生学习的弱项的说法,这种舆论和事例常压得女同学不敢放胆去学习化学,造成心理负担,使学习信心不足,导致学习化学的劲头不如男生,对自己不敢高要求。在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不能正确分析原因而只是简单地认为“我是女生,化学就是学不好的”,从而错失补救时机,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落越大。
二、克服学习化学心理障碍的对策
1、把了解、剖析学生的心理障碍成因为切入口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学习心理,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是学习成败的关键。“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更是把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基点和前提,因此初三化学教师要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日常表现,洞察学生的心灵。防止“标签”心理和性别心理障碍是化学教师第一次走进初三教室前必须考虑的问题,教师接班后向初二时老师了解班上学生概括,如基础好、中、差学生的名单,数学、物理学科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女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特征,做到有的放矢。在学习过程中,障碍心理的产生大多与教师的教法和自身的学法及个人的生活学习经历有关。教师教学方法简单,不遵循规律和顾及学生的学情,常会使学生过早掉队,对考试焦虑、自卑并产生逆反情绪,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一位同学发挥特长,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成功的喜悦;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章节,不同知识点学法也不尽相同,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一般不懂学习方法,学习费时费力,事倍功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重视化学特点,不同章节学习的方法要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正确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如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实验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现行的考试以纸笔测试的形式进行,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验,平时做化学实验的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教师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并设法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遇到化学问题,让学生领悟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并享受到实验过程中的乐趣,从而重视化学实验。对存有特殊个别心理障碍倾向的同学,老师要主动与学生交流,及时沟通。对胆子特别小的同学,做剧烈反应实验前,让学生有必要的心理准备,以免受惊吓,等等。
2、把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作为教学的主旋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强制学习,必将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也就是说,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直观、鲜明和生动的实验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稳定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同时,直观、鲜明和生动的实验现象不但能帮助他们接受和理解化学知识,还能促进他们获取和灵活应用化学知识,更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到“课课有收获”的情绪体验,开展课外研究性学习,也是培养发展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有效途径,通过对生活中有关问题的化学探究,培养学生“猎奇”心理,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使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发展,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明白,“过程”也比较重要的道理。
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入手,不断激发和维持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初中学生都有强烈的要求独立的心理特征,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多参与课堂活动,使他们处于手、脑、口并用的积极工作状态,教师能不讲的,尽量不讲,教师能不做的,尽量不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总结。彻底改变由教师一切包办代替,导致学生完全被动、沉默、静止地去吸收知识低效教法。再如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和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多进行肯定表扬,学生学习不好时,教师应主动与其分析原因,尽量少批评学生,更不能指责学生,损伤学习的自尊心。对于存有心理障碍学生更要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启动他们内在动力机制。对自认为自己学不好化学的同学,老师要善于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让这些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希望所在,感觉自己和别人一样,甚至可以在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中,让学生感觉到“我比别人更行”,从而逐步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对化学实验有恐惧感的学生,老师首先要设法让学生感悟到化学实验中声、光、色变化的美,激发自己也来“试一试”的欲望;其次告诉学生应如何科学、规范操作,只要正确操作,化学实验一般都不存在危害,而且通过实验我们可探究更多的未知知识,再次,教师在实验中要以身作则,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实验态度,消除对化学实验乃至到化学学科的恐惧心理
3、把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学的主旨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学科的启蒙教学,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比较直白,教材以描述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初中学生学化学在开始一段时间解题时大多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答案,于是自然而然形成“只要多花点时间背背就能学好化学”的倾向,死记硬背成了部分学化学的“金钥匙”,其结果是忽视化学过程和化学方法,学生思维逐渐僵化,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的要求培养以新颖性、独特性、突破性为主要特征的创造性思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是以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为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考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途径和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如在组织二氧化碳性质学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各自了解的(可以是生活中见到的,也可以是平时课外书上见到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相应的验证实例或方法,学生在生活阅历、知识积累、课外阅读面不一样,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描述不一样,有些与教材中一致,有些可能不一致,经过交流、综合,同学们一方面掌握了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及验证方法,另一方面领悟到从不同角度研究同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得到有效提高,从而遏制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在习题教学中注重习题解法的多样性,加强“横向拓展”。若习题教学囿于抠题型、对套路,而采用强化解题模式的方法,只能形成众多的思维定势,遇到问题只会生搬硬套。因此,使用相似知识点或知识点组对某一化学问题的不同变式进行分析求解,即“横向拓展”,实现原问题的辐射求解,从而避免机械的重复练习,实现以少胜多的目的。如在根据一定水的质量,计算其通电分解后产生氧气质量时,可引导学生根据水的氧元素质量分数计算,根据电解水实验结论中氢气氧气质量比计算,还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等。这样通过“横向拓展”,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视角,使学生突破某些思维定势的束缚。重过程,加强思维训练。揭示化学过程,既是化学学科体系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利用化学过程来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较之掌握知识本身更大重要意义。因为它涉及化学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总结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在一系列过程中学生的发散、集中、联想、形象及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教师多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变化,如钢铁锈蚀。扇子扇蜡烛熄灭,而扇子扇炉火越扇越旺等现象,然后提出相应问题和假设,再考虑各种验证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同时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摘 要:很多初中后进生都或多或少地有心理障碍,特别是在农村等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这种问题更加严重。本文主要研究了初中后进生心理障碍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初中后进生的心理障碍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有效解决初中后进生的心理问题,保证初中后进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初中后进生 心理障碍 原因 解决对策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石,决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发展程度的是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所以近年来我国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以期能够全面落实和普及素质教育。但是很多初中在进行教育工作的时候偏向于对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培养,而忽视了对后进生的关爱和教育。[1]
一、后进生的定义
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能力差,缺乏良好的自律性,学习成绩不好,并且自我放任,以消极的方式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的学生。在学校的主要表现就是公然违背或者挑战校规校纪,与老师和同学经常发生冲突,甚至会去打架斗殴等。本文主要以初中后进生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其心理障碍的类型、成因及解决对策。[2]
二、初中后进生的心理障碍类型
1.自卑心理
初中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主要体现在学习方面。由于我国的素质教育还没有全面落实,而在一些进行素质教育的中学落实得也不够好,再加上升学的压力,很多教师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呵护、赞誉有加,而后进生则得不到老师的待见,很多学习好的学生也会以高傲的姿态来对待他们,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的后进生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3]
2.消极心理
后进生的消极心理主要来源于自卑心理。因为长期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所以后进生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对于学校内的一切事物都消极对待,不参加班级和学校的活动,他们认为不管做什么都得不到肯定,还不如不做。
3.冷漠心理
后进生因为和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不好,所以在学校里和他们基本没有交流,长此以往就会变得孤傲、冷漠,因为和老师好同学不和,所以就不同意他们的观点和想法,甚至看不起他们,而后进生实际上也不被他们看重,在这种矛盾的冲击下,后进生就会愈加冷漠,对很多事情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导致他们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而经常和别人发生冲突。
4.破坏心理
后进生在自卑、消极、冷漠心理的长期影响下,很容易产生极端的想法和行为,具体表现为破坏公物、违反校规校纪,扰乱课堂秩序等,而学校一般也会采取严厉、消极的方法来处理,导致后进生的破坏心理更加严重,甚至会发生伤害老师同学的行为,很多后进生因此而被退学,如果?@些负面心理得不到解决的话,很可能会对社会产生更加消极的影响。
三、初中后进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1.家庭原因
父母离异或者父母离世对于中学时期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们难以接受这种家庭的巨变,反映到自己身上就是离家出走、不好好学习。而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长期的留守生活使其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就会产生抱怨、逆反心理,十分影响学习。中学时段的学生心智都不够成熟,对于这些家庭的影响无力改变也无法接受,所以就会采取消极的态度去对待,越来越不注重学业,最后就会成为后进生。
2.学校及教师的原因
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和老师都非常关注的事情,也会以次作为教学工作的目标。而在这种目标的影响下学校和教师不可避免地采取舍差保优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对于成绩好的学生给予激励和呵护而忽视对后进生的培养,甚至任由其发展。
3.社会的原因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型社会,对于人们的知识水平非常重视,而很多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差,长期努力却无法提高学习成绩,所以就会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而社会的残酷让这些学生更加失望和无助,在竞争激烈的环境里自己却没有什么优势和竞争力,所以就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心理,无心学习。
四、初中后进生的心理障碍解决对策
1.学校要为后进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学校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方向,而不能仅仅以成绩作为评判学生优劣的标准,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学校能够得到文化的熏陶,让后进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所在,才能提高其学习兴趣。学校不光要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还应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校外活动,例如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做志愿者维护道路的清洁卫生和秩序,进行野外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想道德,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爱心,懂得奉献的人,让后进生感悟人生的美好,逐渐消除自己的心理障碍。
2.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养,既要教书更要育人
教师的使命是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教育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后进生,教师要积极与其沟通,了解后进生困惑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后进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信心。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后进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与师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后进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怀,从而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学习和生活。
3.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保证中学生健康成长
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家庭方面,留守学生的父母也要经常与孩子沟通,而如果父母的婚姻无法走下去的话,一定要事先与孩子沟通,抚慰孩子的情绪,在得到孩子的同意之后再分开,切记不能突然离婚,让孩子接受不了,这样很容易让其产生偏激的行为,甚至会影响其之后的人生道路。社会方面需要给学生足够的关怀,不能对其进行打击,让学生感到社会的温暖,从而以爱来汇报这个社会。
结语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而是使学生成为一个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让学生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生活,去为社会做出贡献,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要对后进生给予关怀和帮助,让其用健康的心态去生活,从而实现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曼丽.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2):31-31.[2]唐思荣.农村初中后进生心理问题分析及矫正对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6,(32):8.[3]吴爱兰.关于初中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转化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15,(10):83.
第五篇: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瓜州县南岔镇六工小学黄仟灵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
1、畏难。从本人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中体会到,有近一半学生感到数学难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恐惧心理,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信。
2、反复波动。小学生情感的波动明显,有些学生听懂了一点,或某次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就会产生自满情绪,一旦考试失败又容易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3、消极厌倦。长时间或高强度的学习活动,会导致学习能力降低,学习效率不高,尤其在解数学习题中,错误率更高,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产生消极厌倦的心理。
4、自卑嫉妒。某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考试屡考屡败,形成严重的失落心理,从而产生颓废、畏惧、嫉妒和自卑等情绪。
5、懒惰。有些学生长期形成松散、懒惰的坏习惯,怕动脑筋,怕吃苦,造成意志薄弱的心理缺陷,他们遇到难题,就会退缩不前,丧失信心。
6、感情对立。学生对老师的要求高,不愿看到老师出错,倘若老师出错,就会怀疑老师的教学能力,往往老师会在他们的心目中丧失威信,进而与老师感情对立。
二、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
1、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一旦成绩不理
想就不高兴,使孩子对父母望而生畏,同时家长和孩子之间缺乏平等的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挫折得不到疏导或鼓励,再加其它不当影响,造成学生心理障碍。
2、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水平对学生的影响。教师教法单
一、死板,让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视学习为苦差事;忽视学生心理特点,使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后进生被老师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这些都直接促成学生的心理障碍。
3、数学学科本身难学是形成学习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1)、数学概念具有严格的内涵和外延,如不能区分本质因素和非本质因素,就会形成错误概念,再加上概念相互干扰,这些都易造成学习上的畏难的心理障碍。(2)、数学知识应用有很大的灵活性,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没有掌握灵活多变的手法,不能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变通,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3)、数学知识的欠缺也是造成学生感到数学难学的一个原因。(4)、数学形式与其它学科本质之间存在差异,数学中要用到其它知识,但数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如不能深入理解语言表述的数学概念和规律等。
三、解决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方法与对策
1、与家长、班主任其它任课教师联系,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建立学生成才档案。让家长懂得少年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消除学生压力。经常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经常与班主任、家长沟通,关注学生心理动向,建设良好的班风,形成良好的学风。
2、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言,教师丰富的数学教学经验和高超的教学能力是解决学生心理障碍的关键。教师热情的教学态度、富于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对后进生的关爱和尊重,都能拉进师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自信,消除恐惧和厌倦。课堂教学中,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扎实的教学功底、良好的思维习惯、灵活的教学方法,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
3、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优化课堂结构。(1)、改变单一的“讲一听——练”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积极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上课时精讲多练,多留些时间给学生思考和练习,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共同讨论。(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学现象,表达数学概念和规律。(4)、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形象化,困难的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及数学问题。(5)、师生一起讨论,尽可能进行一题多解。开设错误解法民主讨论分析课,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中,真正领会正确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良好读思维方式。(6)、在教学进度和知识密度上,注重知识的巩固,不盲目追求进度和数量,作业布置也要讲究质量。
4、学会关爱,学会宽容,注重心理辅导。与学生平等交流,尊重、信任、理解学生是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教师要理解学生心理的需要,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多用疏导,少用简单压制,通过感情交
流、思想沟通、热情帮助、积极引导,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健康发展。
5、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学法指导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从简单的、基本的、具体的、易掌握的学习方法入手,逐步加深,循序渐进。注意数学学科的特点,采取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力求指导上的最优化。鼓励学生主动向教师请教问题,不要怕老师看不起,消除自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