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九年级《打开财富之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二课第1站
《打开财富之门》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打开财富之门》是北师大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第1单元第二课第1个站题。主要介绍经济体制改革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本站是从经济方面对前面第一课《认识社会巨变》进行原因探讨,又是为学习下一站《学会理财》,就学生作为消费者参与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有益的引导。同时学好这一站也为学好后面的国情国策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所以本站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开启了我国改变旧面貌、迎接新发展的大幕。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推动了我国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根本变化。对初中毕业生来说,要了解我国的国情,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就必须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有所了解,这是学生应该了解到首要国情。
但是本站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感受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一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较少接触的东西,会影响他们对改革的理解。因此,应将抽象的界定转换为学生可以感知的东西,通过现实生活的实际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感受改革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站教材简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的“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学习和了解,认识到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知道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基本情况,对国情形成比较准确的认识。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观察社会、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机能;培养学生搜集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改革为社会主义经济注入了活力,解放了生产力;了解改革使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动,激发了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重点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我国实行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改革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巩固了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
五、教法学法
先说教法
在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资料搜集的基础上采用了“任务驱动”和“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与合作探究,着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创新的能力。
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课堂目标,预设某种情境,精心设计任务,通过让学生自究、讨论、交流、实践等方法去完成“任务”,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观察社会、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机能。再说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自我加工的主体。所以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谈话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生成。为此我指导并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归结评价”。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3—4分钟)
播放视频歌曲《春天的故事》师生和唱。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是改革打开了财富之门。
(二)、确立话题,明确目标,学习新课(2分钟)
改革注入了经济的鲜活力(话题1)
改革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话题2)
改革焕发出制度的生命力(话题3)
围绕所确定的话题,预设出相关的情境和任务。
(三)、情境任务,谈话探究,自主合作(30分钟)
<情境一>:
以教材小栏目“历史镜头”提供的材料为素材,由学生编写台词,进行模拟表演《一份特殊的合同》,再现1978年小岗村“大包干”的历史事件,感受我国的改革历程。
展示《小岗村的变迁》图片和体现经济活力的照片素材,<任务一>:
1、小岗村的经济现在跟过去相比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带来了这样的变化?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哪些显著的变化?
3、你觉得自己生活在今天这样的时代幸福吗?
采用问答式引导学生根据这些变化,体会我国经济充满活力的状况,而通过对图片的展示,更加深了学生对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所带来的经济活力的理解。
<情境二>:
用PPT展示《小严的创业经历》等文图资料。
<任务二>:
1、人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为社会创造财富的?
2、现代社会为人们创业提供了哪些好的条件呢?
3、你会打算怎样去创业的?
由学生举出身边的例子,说明生活中创造社会财富的多样形式,以及发明创造对创造社会财富的作用。并由学生自己对所举例子进行分析,生成“改革使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动,激发了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观点。
<情境三>:
阅读P18《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和P19《大有希望的“希望集团”》等材料,播放视频《公有制的含义和地位》。
<任务三>:
1、“中国经济”家庭中主要有哪些成员?他们在这个家庭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2、国家是怎样来对待这些经济形式的?你知道国家的有关政策吗?
让学生采用“自我介绍”和“设计名片”的方式把主要经济形式展示出来,通过它们在所有权、表现形式、主要作用等方面的差别,理解其存在的必要性;并由学生予以制定出“家庭公约”,以更好地把握国家对其相关政策。
在每个情境和任务中可请出一位表现较好的学生和老师一起做主持人,主持人同学负责引导性谈话,其他同学做嘉宾。这样,根据预设的情境和谈话任务进行座谈,质疑和发散,思辨与交流,一步一步将话题和任务引向深入,达成共识,完成任务,实现目标。最后,对话题和任务进行实践考核并对所有参与者进行开放性多元评价。
(四)、实践考核,归结评价,提升自我(6分钟)
一是课堂实践考核环节:
1、通过“改革对我意味着什么?——我与改革面对面“的自我总结,总结我对改革的感性和理性认知,总结本堂课的主要任务和收获;
2、通过“评选本堂课的最佳谈手(嘉宾和主持人各一名),肯定积极的参与和体验,引导学生关注过程,体验创造。
二是课外实践考核环节:
1、要不要改革,谁有发言权?
2、我要做改革的弄潮儿。
要求学生从这两个题目中自选一题进行实践,写出文章。这样,学生可能会有针对性的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与改革要求不和谐的现象,谈出自己的看法,并试图找出原因,给出解决之策;也可能自己参与到改革的创造劳动之中去,体验艰苦奋斗,战胜困难,收获成功的过程,以创造美好生活。
(五)、课堂小结,板书直观,易于掌握(2—3分钟)
播放《越来越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改革的巨大作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基本情况,从而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个比较正确的了解。同时,又首尾呼应,使整堂课浑然一体。
关于板书,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它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附】教后感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通过亲自尝试,积极主动地获取了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实践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第一站打开财富之门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1站
打开财富之门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学习和了解,认识到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知道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基本情况,对国情形成比较准确的认识。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观察社会、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机能;培养学生搜集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改革为社会主义经济注入了活力,解放了生产力;了解改革使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动,激发了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重点:认识我国实行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改革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巩固了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9月3号的阅兵仪式中我们感受到了国家的富强与繁荣。而这跟我国的经济发展是离不开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经济发展,理解经济生活,为未来的成功准备基本的经济常识。那么是什么打开了人们、国家的致富之门的呢?
(三)新课学习
第1站 打开财富之门
阅读思想驿站 思考想一想的问题
是什么引发了餐饮业的这一重大变化? 生(略)师:改革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党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展示图片)
改革的标志: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学生笔记)开始于安徽省小岗村的农村改革,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给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入历史镜头看小岗村的变化(展示ppt)
材料
1978年以前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
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农民在秋种遇到干旱的情况下,冒着极大的风险,自发实行了一包到底的责任制。
只用一年时间就远离了饥饿 改革的深入,也带来了城乡市场的繁荣、生活的便利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 观看图片对比改革前后人们生活的变化得出结论(改革有什么意义/作用)
一、改革为社会主义经济注入了活力;
改革的涌天大潮,冲决了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使我国进入了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引导学生阅读P17各抒己见 李超一家
思考
李超一家人是通过什么方式为社会创造财富? 生答
师归纳
李超的爸爸通过他的科研成果获取财富
李超的妈妈通过经营一家咖啡屋(管理和资金的活力)李超的叔叔通过劳动 李超靠发明创造(知识)说明生活中创造社会财富的形式是多样的,而改革使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问 怎样才能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涌流?
(1)在我们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
(2)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金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得以充分涌流(四个尊重画起来)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改革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巩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做笔记)
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展示ppt介绍各种经济成分
(一)、国有经济(1)含义:
也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所有(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包括矿藏、河流、文物、国有自然资源、国有企业等。
(2)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看图)(1)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国防工业、造币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等)
(2)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化工、建筑业等)
(3)提供重要公共产品的行业(大江大河的治理、重点防护林工程、重点公益事业等)
(4)自然垄断的行业(油田、天然气、大型煤矿等)(二)、集体经济 A、含义:
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经济 B、地位: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作用:
①体现共同致富的原则; ②广泛吸收社会的分散资金; ③缓解就业压力; ④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D、集体经济与国有经济的比较
共同点 公有制程度不同 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不同 国有经济
都属于公有制经济 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 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
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所有
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A、含义: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将会进一步发展)B、形式: 股份制
[2] 非公有制经济 A、包含
①个体经济 ②私营经济 ③外资经济 B、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作用:
①促进经济增长; ②繁荣市场; ③调动积极性; ④增加就业和税收 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性 质 特 点
个体经济
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
私营经济
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经济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
性质 特征 作用 共同点
个体经济 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所有制形式
以劳动者个人和家庭为单位 利用分散资金发展小商品生产,保存和发展传统技艺,活跃市场,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劳动就业
都是非公有制,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私营经济 以生产资料私有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所有制形式
存在雇佣劳动
利用私人资金;扩大劳动就业,外资经济 发展对外经济,吸引外资的所有制形式 利用外资
有利于加速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活动】
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填写下表 单位 所属经济成分
一位外商投资的皮鞋厂 陈雨自己开的杂货铺
李娅就职的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孙跃就职的镇办饲料加工厂
小王自己投资创办的服装厂
[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课后练习
夏日夜晚,邻居们聚在院子里,好不热闹。爸爸说:“最近矿务局的工作特别忙,我这个主人对邻居们照顾不周,大家多提意见啊!” 东屋的王伯伯幽默地说:“你去火锅店千万别让我照顾啊!”大家都笑了。三年前,王伯伯投资了一家小有规模的“秦妈火锅”,方圆几百里很有名气。西房的霍加叔叔一家是维吾尔族,以批发葡萄干为生:“我的葡萄干卖的好,全靠党的政策好啊!”南房的李大哥在果园担任技术员,果园是被“苹果大王”吴建华承包的。⒈简要分析情景中涉及到了哪些经济成分?并进行分类。
⒉霍加叔叔说 “政策好”指的是什么?
(五)、归结评价,祝福祖国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成为我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播放《越来越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改革的巨大作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基本情况,从而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个比较正确的了解。同时,又首尾呼应,使整堂课浑然一体。
师生祝词:祝福伟大祖国越来越好,繁荣昌盛!祝愿我国人民越来越好,幸福安康!
第三篇:3.1 打开财富之门 教案
打开财富之门 教学设计
◆ 教材分析
本课《打开财富之门》是第三课的第一站,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成为我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改革为社会主义经济注入了活力,解放了生产力;了解改革使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动,激发了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观察社会、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机能;培养学生搜集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学习和了解,认识到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知道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基本情况,对国情形成比较准确的认识。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我国实行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理解改革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巩固了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 教学过程
一、文字引入
同学们,在9月3号的阅兵仪式中我们感受到了国家的富强与繁荣。而这跟我国的经济发展是离不开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经济发展,理解经济生活,为未来的成功准备基本的经济常识。那么是什么打开了人们、国家的致富之门的呢? 【设计意图】文字片导入,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讨论
l980年4月,两位南方人进京办事。晚上8点多,两人想找一家餐馆吃饭, 他们饥肠 換換地沿街寻找, 发现招待所周围仅有的几家餐馆不是“客满”就是“打坪”。他们不禁感慨道: 想不到傍大的北京城吃顿饭这么难!1980年9月30日,京城第一家个体餐馆诞生。随之川、粤、鲁、湘各种菜馆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今, 遍布大街小巷的餐馆和方便快捷的外卖服务, 已使吃饭难” 成为这座城市遥远的记忆。想一想:是什么引发了餐饮业的这一重大变化?这一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引出新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改革突破了旧观念和机制的束结
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改革的涌天大潮,解放了思想,冲决了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 使我国进入了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设计意图】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
四、潮起小岗村
1978年12月,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秘密签下一份合同, 其主要内容是不再搞“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 把土地承包到农户, 由农民自主决定种植品种、种植结构。【设计意图】通过举例子潮起小岗村,便于同学进行理解。
五、改革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改革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使人民长期以来被压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 使全社会释放出巨大的创造热情。各种群体、个人各展其能、各得其所,一个个追求美好生活的个体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
改革为社会发展扫除障碍, 人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性得到專重。在农村,农民种什么、怎么种,完全由农民自己决定;在城市,企业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也由企业根据市场自主决定。这激发了人民群众无穷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 人民的实践与创造又推动了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许多成功探索和实践经验, 都来自人民群众的首创。
六、改革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改革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竟相迸发,使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得以充分涌流。動劳智慧的中国人民, 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持续推动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设计意图】改革给人民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处,使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强。
七、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一历史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 一系列喜人的的成绩。祝福伟大祖国越来越好,繁荣昌盛!祝愿我国人民越来越好,幸福安康!【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树立知识结构体系,感情升华。
八、讨论
李超的各爸是一家大型科技企业的总工程师。他的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 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为企业赢得了丰厚的利润。李超受爸爸的影响,喜欢摘一些小发明。有一次他坐火车旅行,晩上感到车厢里的灯光较暗,读书不方便。他经过冥思苦想和多次实验,发明了一种可以夹在书本上的小书灯,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后来,一家企业购买了这项发明专利并投入生产。你的家人是通过什么方式为社会创造财富的?现代社会为人们创业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你有哪些关于创业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加强对本课的理解。教学反思 略
第四篇:第二课第1站《打开财富之门》
北师大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二课第1站《打开财富之门》(教案)
河北省曲周县第二中学宋好师
一、教材内容
《打开财富之门》是北师大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第1单元第二课第1个站题。主要介绍经济体制改革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本站是从经济方面对前面第一课《认识社会巨变》进行原因探讨,又是为学习下一站《学会理财》,就学生作为消费者参与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有益的引导。同时学好这一站也为学好后面的国情国策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所以本站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学习和了解,认识到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知道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基本情况,对国情形成比较准确的认识。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观察社会、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机能;培养学生搜集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改革为社会主义经济注入了活力,解放了生产力;了解改革使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动,激发了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我国实行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改革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巩固了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
四、教法学法
1、教法:在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资料搜集的基础上采用了“任务驱动”和“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2、学法:“接受任务——合作探究——实践考核——归结评价”。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4分钟)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国家实力不断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那么是什么打开了人们、国家的致富之门呢?
第1站 打开致富之门
播放一段flash歌曲《春天的故事》(点flash右上角的按键控制)。唤醒学生有意注意:是改革打开了财富之门(主话题)。
(二)、确立话题,学习新课(2分钟)
改革注入了经济的鲜活力(话题1)
改革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话题2)
改革焕发出制度的生命力(话题3)
围绕所确定的话题,预设出相关的情境和任务。
(三)、情境任务,探究合作(30分钟)
<情境一>: 播放视频《小岗村的变迁》和展示体现经济活力的图片素材。<任务一>:
1、小岗村的经济现在跟过去相比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带来了这样的变化?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哪些显著的变化?由此你感悟到什么?(采用问答式引导学生根据这些变化,体会我国经济充满活力的状况,而通过对图片的展示,更加深了学生对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所带来的经济活力的理解。)<情境二>:展示《小严的创业经历》等文图资料。
<任务二>:
1、人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为社会创造财富的?
2、现代社会为人们创业提供了哪些好的条件呢?
3、你会打算怎样去创业的?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由学生举出身边的例子,说明生活中创造社会财富的多样形式,以及发明创造对创造社会财富的作用。并由学生自己对所举例子进行分析,生成“改革使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动,激发了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观点。)<情境三>: 阅读P18《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和P19《大有希望的“希望集团”》等材料,播放视频《公有制的含义和地位》。
<任务三>:
1、“中国经济”家庭中主要有哪些成员?他们在这个家庭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2、国家是怎样来对待这些经济形式的?你知道国家的有关政策吗?
3、当今“中国经济”家庭出现了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让学生采用“自我介绍”和“设计名片”的方式把主要经济形式展示出来,通过它们在所有权、表现形式、主要作用等方面的差别,理解其存在的必要性;然后由学生制定出“家庭公约”,以更好地把握国家对其相关政策;最后让学生明确各个经济成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并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说明】:也可在每个情境和任务中请一位表现较好的学生和老师一起做主持人,主持人同学负责引导性谈话,其他同学做嘉宾。这样,根据预设的情境和谈话任务进行座谈,质疑和发散,思辨与交流,一步一步将话题和任务引向深入,达成共识,完成任务,实现目标。最后,对话题和任务进行实践考核并对所有参与者进行开放性多元评价。
(四)、实践考核,提升自我(6分钟)
一是课堂实践考核:
自我总结:“改革对我意味着什么?——我与改革面对面”,总结我对改革的感性和理性认知,总结本堂课的主要任务和收获。
二是课外实践考核:以“我要做改革的弄潮儿”为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学生自己参与到改革的创造劳动之中去,体验艰苦奋斗,战胜困难,收获成功的过程,以创造美好生活。
(五)、归结评价,祝福祖国(3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成为我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播放《越来越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改革的巨大作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基本情况,从而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个比较正确的了解。同时,又首尾呼应,使整堂课浑然一体。
师生祝词:祝福伟大祖国越来越好,繁荣昌盛!祝愿我国人民越来越好,幸福安康!
第五篇:如何打开作文之门
如何打开作文之门——谈三步作文教学法
如何打开作文之门
——谈三步作文教学法
枣阳市吴店镇二中 徐前程
古人有云“授以鱼,不如授以渔”,作为一名教师,让学生大量作文,不如先传授作文技巧,引导他们打开思路,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几年的作文教学中,笔者总结了点滴经验,写于同仁分享。
一、传授技巧,打开思路
(一)从体裁上打开思路
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写童话,如用一只小鸟或一条小鱼的眼睛去观察,去感受;②写科幻小说,想想未来是什么样,远古是什么样,未来的日子会发生什么,远古中又曾发生过什么,上下五千年,任其遨游。③还可以写日记、书信、寓言、小说、剧本等等。这样走出记叙、说明、议论三大文体,学生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二)利用技巧打开思路
⑴转换视角法,即将我们自己的眼光转换成其它的眼光去观察。可以由人物转换成动物,这样就可以写成童话或寓言了。如我班的樊仕龙同学在一篇以“环境”为话题的作文运用了这种方法,他没有直接写环境破坏是多么严重,而是化身为一只小鸟,先写“我”(小鸟)出生不久,在刺耳的伐木声中,温暖的家被伐木工人毁掉。父母被迫带“我”远离家园另觅新家,但途中父母被可恶的猎枪夺去了生命,而“我”则因被枪声吓得掉在了草丛中而幸免于难。从此,幼小的“我”开始了孤独的行程。“我”又累又渴又饿,停落在一个小河边,我喝了几口之后,肚子开始疼痛,这时“我”才注意到河水又黑又臭,我想起妈妈说过的话“不能喝污染的水”,但是已经晚了,朦胧中“我”仿佛看到了妈妈,她慈爱地看着“我”,为“我”描述着我们要寻找的新家,那里有茂密的树林,清澈的小河,河边开满了鲜花。太阳出来了,照在“我”的身上,我带着甜甜的笑容,永远地“睡”去了。他的这篇作文成功地运用了转换视角法,通过小鸟的眼光为我们呈述人类毁坏环境所造成的悲剧,比其他同学直接批判人类不知保护环境更具震撼力。并且学生想象力丰富,写这类文章也是他们的长处,因此,可鼓励学生发挥想象,通过童话或寓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另外,我们还可以由惯用的第一人称转换成我们不常用的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这样就可以写一篇书信或微型小说;也可以由现代人的眼光转换成古代人、未来人或外星人的眼光,这样就可以写成一篇科幻小说。
⑵抽筋法,即先确立所要写的文章的中心,将所要表达的意思抽出几条筋,作为文章的中心句,然后围绕这几个中心句再发挥就可以了。如果说转换视角法一般只适用于记叙文,那么抽筋法则适用于记叙、说明和议论三大文体。如我班的廖洋同学在写自我介绍时运用这种方法,先总写自己是个活泼的女孩,然后抽了三条筋来突出这一特点:
一、我爱唱歌(家里唱,路上唱,为唱歌还闹了不少笑话)。
二、我爱跳舞(学校各种晚会中总会有我翩翩起舞的身影)。
三、我爱交朋友(每当节日来临的时候,贺卡就像雪片一样飞来)。通过这三条筋很好地为我们刻画了一位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形象。另外我们所学的议论文《理想的阶梯》也运用了这种方法抽了三条筋:①理想属于珍惜时间的人;②理想属于刻苦奋斗的人;③理想属于迎难而上的人。然后再分别用相关事实和道理去论证。
⑶穿珠法,即选择不同的场景或片断来表达同一个中心,从而形成一篇优美而新颖的文章,就像选择一颗颗圆润晶莹的珍珠来穿成一条美丽的珍珠琏一样。如以“细节”为话题,我班的刘小明同学就运用了这种方法写了篇《感受细节》,选了三个场景来突出中心。
一、写早自习忽然头痛,老师让两名同学送“我”去医疗室,临走时时老师用手摸了摸“我”的头,使“我”感觉到老师像妈妈。
二、写课间收到好友的来信,急切地看后,才注意到好友把信折成鸽子的样式,“我”知道这代表着朋友的祝福;
三、晚上在卧室里做作业,客厅里妈妈把电视音量调到最小点,“我”能体会父母的爱意。通过三个场景共同完成一个中心,即只要用心体味生活中的小小细节,就能感受生活中的浓浓爱意。这种方法不仅使文章结构新颖美观,它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省去一般文章所必须的承上启下的过渡语,让学生能够快速作文且少犯语法错误。
⑷寻找等量法,即根据作文题目或话题,从各个角度思考,然后给它配一个实在的或延伸的内容。如以“礼物”为话题,利用寻找等量法,可写一份实实在在的礼物,如一朵鲜花、一只钢笔,一份满分的答卷等,也可以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馨的话语,甚至一丝欣赏的微笑,将实题虚作。而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和“礼物”划等号。这个方法不仅能实题虚作,也能虚题实作,如以“绿”为话题,运用寻找等量法很容易确立主题,①从本质看,绿色是一种颜色,由此通过联想可列出等量,绿等于邮递员或等于环保,那么你就可以写一个穿着绿色衣服的邮递员的故事,或者写有关绿色环保的文章;②从意义上看,绿色具有蓬勃的生命力,由此可列出等量,绿等于小草或具有小草精神的人,那么你可以写一篇赞美小草的文章或是通过赞美小草进一步赞美具有小草精神的人;③从延伸内容上看,绿色象征和平,那么你可以写一篇有关橄榄枝有关和平的文章。这样思路一打开,学生就会感觉豁然开朗,别有洞天。
⑸写景状物三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写景抒情的文章,即将作文分成三步:
一、描写事物本质特征;
二、辐射联系;
三、展开联想。如我班刘阳同学在《雪中遐思》一文中运用了这种方法。首先描写雪本身之美,它的外形、舞姿等;接着就进辐射联系,描写雪中的树、雪中的房屋,雪中的小鸟、雪中的人等,描绘出一幅雪中美景;第三步就展开联想,由今冬的第一场雪想到去年冬天搬走的好朋友——雪儿,以此来抒发对朋友的怀念。当然运用这个方法时,前两步大致相同,第三步却各有千秋,还可以由雪的洁白想到做人要向雪一样纯洁无暇;由雪清洗一切,联想到作人要大度,要有宽容心;甚至有学生反弹琵琶,由雪覆盖一切污秽杂物,联想到看事物要擦亮双眼,不能被虚假的表象所蒙蔽。有了第三步,内容就会比单一写雪景要丰富得多,内涵也深刻得多。
以上几种构思方法足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解决无从下笔的难题了。但“授以渔”仅仅是第一步,要想让学生写出好作文,还必须进行大力训练,并在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大力训练,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进行作文教学的尝试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每次作文之前,写出开始时间和收卷时间(时间定为40分钟,在规定时间内要求七年级写500字;八年级550字;九年级600字),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时间概念。还有一个环节我是也非常注意的,那就是教室必须保持绝对安静,这样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意境。
(二)列出前五名交卷的学生名单和他们完成本次作文所用时间,好让同学们之间有一个比较,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也为后交的同学树立一个榜样,同时还为下一次快速作文的竞争打下基础。
(三)40分钟一到,立即收卷,不管是否写完。
(四)没写完的同学要给予一点小小的“惩罚”:或是唱一首歌,或是讲一个故事等等。这样,既给其他同学们带来一点娱乐,又给没写完的同学一点警戒,促使他下一次及时成任务。
(五)与之相应的,在班上成立一个文学社,由学生推荐或自荐任社长、编辑、美工等。将每次所写作文的精华挑选出来汇集成册,再让精中之精的小作者写刊首寄语,编辑成刊物,供同学们传阅。这里要说明两点:①在挑选作文时,我每次都特意选上一至二篇学困生的作文,让他们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更利于在班内激发全体同学的作文兴趣,从而形成浓厚的作文氛围。②快速批改或审阅,要“趁热打铁”,方能更见成效。
(六)成立班级朗诵小组,每周定一时间,让朗读小组的同学朗读刊物中的一部分优秀作文,让同学们自己评论,这些作文有什么优点可供学习,还存在什么不足,应该怎样修改。以此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写作能力。同时,每节语文课课前抽五分钟,让朗诵小组的同学朗诵一篇由班内同学提供的名家短篇供大家欣赏。使同学们既欣赏了名家之作,又在无形中培养了语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七)成立班级图书室。让班内每位同学带一本好书如作文精选、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民间故事、小小说、名人传记、中外名著以及各种报刊杂志等(杜绝言情小说和武侠小说)组成部班级图书室,供同学们借阅。以扩宽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
上述方法,本人已尝试几年,屡见成效。学生也因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而兴趣高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这时便可以进行第三阶段的专项训练了。
三、专项训练,提高能力。
(一)出题制胜
眼睛是心灵之窗,题目是作文之魂,正所谓“题好一半文”,要想写出一篇好文章,首先必须在题目上下功夫。经过几年的探索总结,我归纳了以下几种命题方法,下举我班学生所拟题目为例进行说明:
①化用诗句命题法:
如我班圣光宇同学在一次作文中讲叙了一个凄惨的故事,一个儿子在与小偷的搏斗中献出了生命,同村的人们谁也不忍心告诉他那年轻守寡的老妈妈,只是对她说,她的儿子外出打工去了。于是白发苍苍的老妈妈便几年如一日地坐在自家门前的槐花树下,等待自己已经死去的儿子归来。圣光宇同学为了给文章创造了一个凄美的意境,便化用了孟浩然的诗句,将题目拟为《门前花落知多少》,使人读了不禁为之心酸。
②修辞命题法,即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命题。
用拟人命题:《都是“猫眼”惹的祸》、《小河,你为何呜咽?》等。
用比喻命题:《父爱如茶》、《我走在钢丝绳上》等。
用引用命题:引用歌词《谁的眼泪在飞》;引用诗词《高处不胜寒》;引用成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等。
用对偶命题:《面对挫折,笑对人生》、《小小细节,深深爱意》等。
另外,还可以用反问、反复、顶针等修辞手法来命题,使文章题目更美更生动更具吸引力。③事物特征命题法:如《驼背奶奶》、《瘸脚爷爷》、《独臂少年》《黑色河滩》等让人未见其文,先睹其形,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④并列命题法,如《瞬间与永恒》、《英雄与名剑》等。这类题目能够概括全文,使读者一看题目既能对所写内容有个大致了解。
⑤导入命题法,如《丑石的启示》、《谈小草的悲剧》、《由月圆想到的》等,这种命题方法多用于议论文,由一个小故事或某种现象引出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
⑥直抒胸臆命题法,如《妈妈,我懂了你的心》、《真想叫您一声爸爸》等,这种命题方式多用于记叙文,使读者一看题目便能感受到作者内心所蕴藏的强烈感情,感染力较强。
以上方法只是笔者归纳成条的一部分,另外还有一些尚在斟酌之中。通过对作文题目的专项训练,学生们很快就会意识到题目的重要性,并能用各种方法使自己的作文题目尽量的醒目、优美、生动,真正做到“题好一半文,作文题先行”。
(二)细节烘托
写人叙事的文章,合理地运用细节描写,会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且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关
于细节烘托的专项训练,我们可以结合教材来进行,初中的课文中有大量的细节描写,可供我们学习和训练。
①通过外貌细节,使人物更具鲜明特征。
我们都读过魏巍的《我的老师》,我们不仅记住了这有爱心的女教师的名字——蔡芸芝,还有一个细节也是不会忘记的,那就是她的右嘴角有一块榆钱大小的黑痣。为什么呢?因为细节描写使这个人物具有鲜明特征,从而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学了这一文后,我班的刘双同学在作文《这就是我》中也尝试中运用了细节描写。这是一位漂亮的女孩,在开头,她介绍了自己的外貌,说自己长着一双迷人的大眼睛,只是左眼皮上留着一条一厘米长的伤疤,那是因为小时候不小心划伤而留下的。在文章的结尾时,她这样写道“朋友,当你看到一个长着一双迷人的大眼睛的小姑娘从远处走来,如果她的左眼皮上有一条一厘米长的小疤痕,那一定是我,你认得出来吗?”她这个细节描写就非常生动,使她有了鲜明的特征,而易于辨认。
②通过动作细节,体现人物心理活动或性格特点。
鲁迅 的《孔乙已》中有一处非常精妙的动作细节描写“他(孔乙已)不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活灵活现地写出孔乙已在“短衣帮”面前摆阔的得意心理,从而也使读者了解到了孔乙已迂腐、死要面子的性格特点。我班贾芬同学的一篇作文也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她在文中写道:“妈妈看了我的试卷上的分数,什么话也没说,只是习惯性地扯起衣角擦了擦眼睛,然后在墙角蹲了下去。”文中通过连续三个动作描写细腻而形象地体现了一位农村妇女看到女儿的分数后伤心的样子,同时也体现了妈妈非常重视女儿分数的这种心理,整篇文章也因此而显得真实可信。
专项训练还可以从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方面进行训练,也可以从结构的多样方面进行训练,如为了使文章结构完整可采用首尾呼应式;为了使结构紧凑,采用插入式;为了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可采用倒叙式等等。
学生通过专项训练,开始就会在作文中有意识地去运用各种技巧来表现人物或突出中心,用熟之后就会由有意识刻画变为无意识拈来。“文有法而无定法”,所以“无招胜有招”才是传授作文技巧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