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追求教少学多的课堂
追求“教少学多”的课堂
明德小学 焦二国
生本教育专家郭思乐教授,把“教与学”的关系比喻为“杯子与水”的关系。教师的“教”为杯子,学生的学为“水”,教学这个整体一定的时时候,“教”多而“学”少,“教”少而“学”多。魏书生老师愿意把教室叫做“学室”,把教材叫做“学材”。他对课堂学习状态的描述是:背起书包,走进学校,进入学室,打开学材,进行自学,遇到问题,查找资料,解决不了,询问同伴,实在不会,再问老师。
两位专家,从不同的层面上,充分肯了学生的“学”。只有学生学起来,才能落实其主体地位,培养其学习责任感,开发其创造潜能,这时,课堂学习才能真正高效。教师的“教”则要少而精,主要是教给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教少学多”的课堂。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教会学生自学课本
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学课本,才能脱离老师的对教学进程的控制,才能主动地掌握学习的进程,才能为“教少学多”的课堂奠定基础。我教学生自学课本,一般经历四步:整体把握、前后联系、遮试比疑、评价激励。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从一年级起逐渐渗透,由扶到放,循序渐进。下面以一下数学为例,说一说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如何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比如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
第一步,整体把握。
我先领着学生浏览课本第二单元的全部例题,共5个。例1是“15-9=”,例2是“12-8=”,例3是“13-7=”,例4和例5是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清楚了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十几减几”,进一步自学时便心能中有数,把握思维的大方向。
第二步,前后联系
整体把握之后,让学生回想:以前学过什么样的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如果想不起来,还可以打开上册课本看一看。这样,学生就复习了像“18-8”这样的20以内不退位减法,回忆起当时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进行计算。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旧知识”能为“新知识”提供思想或方法的基础。前后联系,使学生前后所学的知识联为一体,像是用线穿起了珍珠。
第三步,遮试比疑
这一步具体到了例题的学习,比如例1“15-9”。
遮,就是用纸挡住课本中的解法,防止学生机械模仿课本中的解法。
试,就是自己尝试解决。15-9,有的学生用数指头或摆小棒的办法倒着往回数;有的学生用
破十法,先算10-9=1,然后算1+5=6;有的学生先去掉5,再去掉4,最后剩6;有的学生根据加减法的关系,想“9+几”得15。试一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比,就是对比自己的解法与课本中的解法,对比自己和同伴们的解法,将个人学习与群体学习结合起来,小组学习也在其中。学生在交流中会发现,倒着往回数的方法较慢,“破十法”算起来较快,这样,便从算法的“多样化”过渡到算法的“优化”。
疑,就是在本课学习中还有什么疑惑,还什么地方没学懂,小组之间,同桌之间,进一步交流。第四步,评价激励
学完一节课,问学生:本节课中,你觉得自己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同伴们哪些地方做得好?请和同桌说一说。每周以《我进步了》为题目,写一篇日记。
二、教会学生给自己布置作业
比如学完15-9=,自己编写40道口算题,不会出题也可请家长帮忙,题目可仿照练习二第4题和第5题,愿意多做的可以多做,最少40道。这是复习旧知型的作业。
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自学例2,思考“12-8=”的算法。
学生给自己布置作业,便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可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当下适合自己的作业,比老师“一刀切”式的作业更高效。学生自己给自己留作业,复习旧知,自学新知,为高效的课堂学习奠定了基础。
总之,教师以学生的“学”为着力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教少学多”的课堂,学生便能渐渐学会学习,进而达到学得高效,学得有趣。当你再次端起水杯时,你会不会发现教学和水杯装水是同样一个道理?
第二篇:少享一点福,多学一点知识
少享一点福,多学一点知识
——读《红色少年的故事》有感
六年级七班游海悦
罗志群、邓金娣、张锦辉、王二小······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少年英雄,可今天,我不说大,不说小,就来说一说牺牲时,年龄与我们现在相近的抗日小英雄——李爱民!
“李爱民”,一个平凡的名字,但,却不是一个平凡的人。1930年,他出生在太行山里的山西省武乡县白家庄。李爱民非常痛恨鬼子的侵略行为,七八岁的时候就当了村里的儿童团团长,经常帮助民兵和八路军送信、带路,立下了不少功劳呢!
有一次,钟营长让李爱民去给民兵部队的连长送一封鸡毛信。李爱民打扮成一个放驴的小孩,把信放在袜子里就出发了。谁知,在半路上遇到了鬼子,他就在身上溅了许多的牛粪。搜身时,由于他身上太臭,鬼子只搜了几下,就踢了李爱民几脚,走开了。李爱民顾不上疼痛,及时把信送到了。第二天,民兵打了一场胜仗。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我在网上看到的那一件真实的故事:有一个10岁的小孩从北京到内蒙古去参加夏令营,早餐是稀粥和鸡蛋,可她却不吃。全陪问她为什么不吃,她说:“我在家里吃的鸡蛋都是白色的、软软的,可这是硬的,和家里的不一样。”她一直都以为鸡蛋生下来就是软的······现在的我们,由于中国的国情,被一些非常“负责任”的父母,抚养成连一些最基本常识都不知道的人。所以,请少享一点福,多学一点知识。
还有一次,李爱民为了全村人的生命和大批的粮食,落入敌人的魔爪,可他挡住了敌人的威逼利诱,最后,毫无人性的敌人残忍地把李爱民杀害了。李爱民牺牲时,年仅13岁。
是什么让李爱民咬紧了牙关,决不透露村民的下落,最后死在敌人的屠刀下?是信念,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信念让他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视死如归!我们呢,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放弃自己的目标,做事没有恒心和毅力,还经常半途而废。
现在科技发达了,有多少人迷上了电脑?又有多少人宁可花钱去坐车,也不愿意去走那一丁点儿的路程?
来吧同学们,我们现在不是享受的时候,而是学习的时候,让我们从手上这份暑假作业做起,好好学习!少享一点福,多学一点知识,为自己,也为祖国妈妈,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三篇:着力“少教多学”提高课堂效益
着力“少教多学”提高课堂效益
汉中市洋县洋州镇贯溪中小李亚芬邮编:723300
【摘要】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在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引导下,‚少教多学‛这一教学理念逐渐被广大教育者所接受。这一理念的提出进一步推动了教学方式的改变,更好地激发了课堂教学的活力,有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就‚少教多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方面进行了粗浅的探究。
一、转变教育观念,奠基‚少教多学‛。
二、充分备课预习,激活‚少教多学‛。
三、重视合作学习,合力‚少教多学‛。
四、学会质疑问难,落实‚少教多学‛。
五、加强阅读写作,拓展‚少教多学‛。
【关键词】少教多学教育观念备课预习合作学习质疑问难阅读写作
早在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教学制时,就提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自从开展‚少教多学‛课题研究以来,我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采取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效果日益提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就结合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谈一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去实现‚少教多学‛呢?
一、转变教育观念,奠基‚少教多学‛。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传统的师本教育,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师拥有教学的绝对权威。师本 1
课堂是教师‚一言堂‛。教师死守‚师道尊严‛,要求学生对教师及教学的绝对服从,学生在教学中完全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虽然,我国教育改革进行了几十年,但是效果并不显著的原因就在于此。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提出‚以生为本‛,倡导把学习还给学生。在生本理念指导下,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先学后教,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只要学生能学会的,就让学生去学;只要学生能动手的,就让学生去动手;只要学生能思考的,就让学生去思考;只要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去讨论;只要学生自己能得出结论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放手让学生自主感悟,自主学习,然后教师再根据课堂反馈情况,有的放矢地点拔总结,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共享的过程,让语文课堂实现多学少教的双赢。
二、充分备课预习,激活‚少教多学‛。
1、课前我全面地阅读和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把教学内容分为:学生已会的,容易学会的,难学会的三类,分别思考不同的教学策略,想一想哪些内容是非讲不可的,非讲不可的内容又该如何讲。
2、我不仅充分备课,还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如布置预习课文时,我指导学生采取‚分步预习法‛,第一步:阅读课题,揣内容。通过默读课文的标题来揣摩一下文本的内容,然后再读课文,来印证自己的判断与课文内容是否一致,这一步的目的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二步:默读提示,明要求。
采用默读了解的方法,划出不理解的语句,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感悟作者怎样的感情等;认真阅读课前的提示及课文下的每一个注释,了解作者、作品及文本的写作背景,这一步的目的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第三步:朗读课文,查字音。在前两步粗知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字典、词典,自己动手解决课文中不会读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词,以便第二天到课堂上与同学讨论,既提高了学生掌握汉字和使用工具书的能力,也有利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更便利了学生顺利地读懂课文。生字认识了,然后就朗读课文,‚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有好处。第四步:精读课文、理思路。在前面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精读课文,让学生在预习后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掌握文章的精美之处,例如:学生在预习《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我在课堂上检查这一环节的预习情况时,很多学生都知道了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叙述的,分别写了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内容。虽然学生的表述的不够全面,但多数都能把握要点,悟出文章的思路。第五步:再读课文,质疑难。俗话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默读思考,解决自己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独特的见解,也就是弄明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之处,这一步预习完成得好,可为课堂上‚问题的探讨‛这一双边活动奠定了基础,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节约了时间,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更好。
三、重视合作学习,合力‚少教多学‛。
1、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是关键。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
结合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整合教材资源,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我在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提出‚为什么说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这种可贵的精神指什么?‛‚课文那个自然段让你的这种感受最深?‛这些问题如投石激浪,不仅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平时的教学中我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课堂上采用讨论、辩论、竞赛、朗读等教学活动,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奖励为评价依据,人人参与,热闹非凡,兴趣盎然,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师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启发、激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发了潜能。
2、设计语文交流的情境活动。感悟作者或课文人物最真实的情感,从而领悟创作来源于生活。如何创设情境活动?除上面的讨论、辩论、竞赛、朗读等方式外,我还可以适当把课文搬上‚舞台‛,让学生扮演课文中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角色的理解、参与、调动来领悟生活的内涵。我在教学《金钱的魔力》一课时,让男女学生分别扮演托德、老板、我等角色,在课堂上通过语言、动作、神情的‚生动的表演‛,让学生在体验中认识托德、老板的以貌取人、刻薄、见钱眼开的嘴脸。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课堂中来,使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研究的场所,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学会质疑问难,落实‚少教多学‛。
古人云‚学贵有疑,有疑才有进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教给了学生质疑的方法。
1、引导学生从难懂的字词开始质疑。
如在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时,读完课文,我让学生找出自己不会读或不理解的字词变成问题提问,这个因为主观性很强,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很容易就把问题提出来了。如‚锲‛字怎么读?‚追根求源‛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从理解句子开始质疑。
过字词关后,我让学生再次跳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变成问题。学生经过指导,提出很多问题,如‚?‛‚!‛各指的是什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什么?‛
3、引导学生在课文的标题、结尾、议论抒情的地方质疑。在《白杨》一课的教学中,学生经过思考,可以提出‚课文结尾处‘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高大的白杨树’指什么?‘几棵小树’指什么?有什么深刻含义?‛
4、引导学生在遵循认识规律,体现内在联系的地方质疑。如《白杨》一课学生能提出‚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树,还在表白自己的心愿,他的心愿是什么?‛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五、加强阅读写作,拓展‚少教多学‛。
鼓励多阅读,开阔视野。除教学上安排的阅读内容外,我还充分利用图书室的资源,让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要求做好摘记,写
读后感、随笔等,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理解文章内容的水平,训练学生学会自己找资料,既达到开阔学生的视野又积累资料的目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课外的另一份天地,把自己的情感渲泄在自己的笔下。我还定期让学生在课外交流自己所做的摘记、读后感、随笔。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我对这些课后作业及时给予赞扬,培养他们更大的自信心。这样,学生们多了发现的空间,多了自主的权利,大语文在他们眼里是浩瀚的大海,蕴藏着无穷的乐趣,使自主学习的快乐永无止境。
以上做法只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浅显之谈,能够让学生发挥自学潜能,是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的基础;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是让学生发挥自学潜能的发展,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和潜能观,坚持让课堂教学走向深层,走向心灵,这是我们‚少教多学——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研究所持的坚定信念!
第四篇:多思考 少等待
多思考 少等待
——记首届新体系作文教学观摩研讨会
万庄小学 赫振华
一直以来,写作教学都是一线教师心中之殇!“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讨论也是层出不穷。我有幸被学校选派参加了首届新体系作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了来自全国各地“十大流派”优秀教师的写作观摩课,聆听了全国名师张祖庆、蒋军晶等的指导。使我对写作教学有了较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
面对写作教学,“教什么”是首要问题。首先,教学生熟悉的、喜欢的东西。作为小学写作教学,教师不能单纯的以一个成人视角看待学生写作。少儿写作教学必须要接地气,也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其次,教学生“真善美”。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教师要鼓励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不要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更不要错误指导功利性作文。第三,教学生写作技法。青年特级教师蒋军晶说:“无拘无束写,有章有法练。”其中的章法指的就是写作技法,而一篇文章优秀和良好的区别也在于斯。
至于怎么教?《课程纲要》指出:语文课承担着阅读和写作的双重任务。但是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在读写的课时安排上极不均衡,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智慧把语文的课文学习,转化为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和材料。这样学生才会在语文学习中插上双翼,一飞冲天!那写作课上要做些什么呢?简单来说我们只需要做到四个字:“导写评赏”。一个精彩的开场白,会紧紧抓住学生的每根神经;一个明确的主题,回牢牢刻画在学生的心。而在评和赏的领域做得远远不够。老师常常大包大揽,对于学生点评、互评,佳作欣赏等方面淡化和忽视。学生的作品只有老师这一个读者,而且是一个极其挑剔的读者,这也是无法调动学生创作激情的原因之一。所以,学生评价、教师适时指导和优秀作品展示对一节优质写作课至关重要。
那么,一节优秀的写作课应该具有哪些特质呢?其一,题材广。我们要大胆的突破传统习作题材的束缚,童话、童诗、动画、动漫等等,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其二,形式新。写作要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更能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其三,方法活。在写作教学中,班级博客,游戏互动,生活体验,信息技术等方面都可以为之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其四,标准清。在小学阶段,写作教学不在于培养作家,但也不意味要摒弃写作的文学性。除基本的文通字顺外,还要构建各学时、各学段的学习目标。其五,主体明。以往,写作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写。事实上,学生才应该是真正的课堂主体。只有确立学生在写作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激发其写作兴趣,才能写出个性鲜明、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写作教改,势在必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要多思考,少等待,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捕捉他们的学习兴奋点,激发他们的情感。让学生能参与其中,有话可说,有情易抒。写作教学才能冲出重围,踏上大道!后记:千里驰骋至南国,满载而归有话说.盛泽儿女真好客,水墨江南忘自我.优师佳课展示多,名家点拨思维活.吾思何日善写作,齐心协力达成果.
第五篇:多赞美,少批评
多赞美,少批评
记得刚毕业时当班主任,那时的孩子可能“见识少”,班主任一吓唬,家长一边倒(全向着老师),全班就都乖乖的了。经过近20年的发展,此刻是网络时代,什么都是开放的,家长与学生的见识也是与时俱进,简单粗暴的批评倒被小瞧了。于是,对于一些难管的学生,老师们变换了思维,要么放任――冷暴力;要么“哄”――应付一节课再说。但是,班主任能这样应付吗?显然不行!苦思冥想,只能是“多赞美,少批评。”
我们班的董可言,作为一名小女生,上课总是喜欢与其他同学交头接耳,成绩自然不是太好,前一段时间,几乎每节课都会被我点几次名字,每节课都被我“重点关注”但效果依然欠佳。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她自己。那是一次中午放学,由于下课稍微晚了点,学生都及及忙忙的往外挤,我站在讲台上,维持着秩序,放在讲桌旁边的塑料盆已被踢到了讲台中间,学生光顾着挤,好象没有注意撒水盆。这时,董可言同学挤了过来,告诉大家看着点,别拌倒。然后把盆拿起来重新放在讲桌下面。我被这一幕感动了,下午预备时间我在班级表扬了董可言同学,并尽力赞美了她关心群众,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她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她变了,上课认真听讲了,作业完成得很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下午放学后经常主动帮助其他小组浇花、擦窗台。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再微不足道的事,只要学生做了,做好了,我就表扬,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
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我们的赞美之中。
和秀娟 2017.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