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全体学生思维能力课题总结
生物学科生命化小课题阶段总结
设计有梯度的教学问题,提高全体学生思维能力
本学期生物学科采取了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对生命化小课题“设计有梯度的教学问题,提高全体学生思维能力”进行了研究。针对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个体备课和课堂教学实践、区域联合体的集体研究、教研活动同课异构课例展示和研讨等多种形式,在实验探索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达成研究共识。经过研究,由开始的盲目、随意提问到注重设计有一定梯度的教学问题,教师的观念在发生着变化,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有一定的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向学生强调要点,了解学生心理活动过程和掌握知识的反馈等多种功能。因此课堂提问是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窗口”,怎样才能让课堂提问体现新课程理念呢?体现出有效的课堂提问?我们研究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总结如下:
一、设置有梯度问题的前提是创设有趣、科学、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
好的问题是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深入探索的重要手段。好问题的设置前提是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有趣的、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愉悦的问题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充满挑战通过努力能解决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去积极思考,而空洞抽象的问题情境只会使学生产生高深莫测的心理困惑,甚至于躲避,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和思考。例如:《神经系统的组成》一节,对于脊髓的功能,学生直接理解起来时有一定困难的。如果不设置问题情境,而进行问题的设置,面对“脊髓有什么样的功能呢?”这样的问题,学生无从思索,也无法激起学生思维的欲望与兴趣,这就是一个简单而无效的问题。学生的反应只能是试图从教材
上寻找答案-----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这样的结论,对大多数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即便是再读两遍也是难以理解的。如果我们设置一个学生有切身体验并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就会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索,培养问题的能力。先请一位同学(善于表演的同学)到前面表演:一位手无意碰到仙人球的同学的种种表现。缩手、跳起来、尖叫。就这样的问题情景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1、他是先缩手还是先尖叫的呢?这样的问题一抛出,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反复的回想自己的生活体验,最后一致回答当然是先缩手后尖叫呀!
2、为什么叫呀?当然是疼了!
3、控制感觉的神经中枢在哪?大脑上。(刚刚刚在学习大脑的功能时已经接受的新信息)
4、控制缩手的神经中枢在哪呢?如果是在大脑上的话,缩手和尖叫为什么会有先后呢?学生想到控制缩手的神经中枢不在大脑上,比大脑离手近。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另外一个器官脊髓上。
5、分析手被刺到后,信息传递的大致线路。手----脊髓----大脑
6、总结脊髓的功能。一是有功能区,二是一个联系的通路。如此,抽象、空洞、难懂的知识,在特定问题情景下,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再由一系列的有梯度的问题引领,学生很容易的解决了。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能力,也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度。
二、设置有梯度的问题首先需要保证有效性,难易适中,由浅入深,提高学生的纵向思维能力。
课堂上的问题太简单太难都会造成无效问题的出现。问题过于简单,无需思考,缺乏思考价值。如:“能明白吗?准备好了吗?”或者通过教材或者多媒体的阅读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请同学阅读教材,回答问题——输血的原则是什么?教材上写得很清楚输血时要以同型血为原则。这些问题的设计,是把老师想交给学生的知识点,通过学生的口说出来而已,学生完全被牵扯鼻子走。这样的问题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望,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长时间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问题设置过难,无从思考,超过学生的认知能力。我们经常讲“跳一跳摘桃子”,强调目标的确定应该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目标太高,连跳数次仍然摘不到桃子,学生会认为努力也是白费劲儿,最终丧失信心。所以,难易适中的问题,才有可能避免无效问题的出现。例如:血液循环的途径有哪些呢?
这部分内容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问题设置太难,容易使学生产生为难情绪。综上所述,设置有梯度的问题要难易适中,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例如:同样是血液循环的途径这个教学目标可以这样设置,1、一个红细胞从心脏的右心室出发回到心脏的途径是什么?
2、红细胞再次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心脏的途径有哪几条?这些途径有哪些共同点?这样的问题设置先从简单的肺循环开始,为下边体循环打下基础。由于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有梯度的问题设置符合学生学习时大都采用的纵向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纵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三、设置有梯度的问题,需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中如果提出的问题太过生涩,学生没有接触过,那么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到限制,不能很好的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例如:《细菌》一节中,关于细菌结构这个知识点,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中接触甚少,如果直接将问题设置成:细菌的结构都有哪些呢?这样的问题设置过于突兀,没有给学生预留出思维空间,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而且该问题只涉及到了这一个知识点,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对比分析,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影响学习的积极性。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先设置一个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并且学生可以用已经获得的知识来解决的问题。用这个相对简单的问题来获取新知识。用学生已学习的知识来降低难度,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接受的新信息相互联系,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迸发。随着问题的逐层深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渐入学习佳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思维更深层次的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例如:《细菌》一节中,教师设置了如下问题:
1、细菌是否由细胞构成?如果是,它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
2、在结构组成上,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不同?
3、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这三个问题从学生学习过的知道由简到难,层层递进,引发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其中前两个问题通过旧知识的牵引来学习新知识,通过学生已经学习过动植物细胞等相关知识,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使学生构建趋于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同时在新旧知识间建立桥梁。通过前两个问题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和延伸,进而培养学生在新旧知识间的迁移能力。
四、设置的问题,需要有启发性,重在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教学中有时虽意识到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但是缺乏启发性,总是由教师牵着学生的思维走,限制了学生的探究思维的发展。例如:《激素调节》一课中的资料分析,这个材料由三个小材料构成,分别介绍了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发现和作用等。教材中的问题也是基于资料分析中的三个小材料一起提问的。问题如下:上述三种激素分别是由什么内分泌腺分泌的?它们具有什么作用?该资料分析中的第二个小资料是直接将科学家探究甲状腺激素作用的三个实验直接展示。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处理:
1、假设我们是小科学家,用小蝌蚪来探究甲状腺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回答出破坏甲状腺后由教师展示实验结果。
2、说明甲状腺具有什么功能?学生能够得出正确结论,初步体验探究的乐趣。
3、科学是严谨的,需要从不同方面反复验证才能得出最终结论,那么如何来进一步验证呢?学生的思维此时会出现一个小障碍。但是学生会因此产生好奇心,思维火花得到迸发,不断努力思考,最终能够跨越思维障碍,给出合理的实验设计。通过这种由简到难的问题设置,学生能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五、设置有梯度的问题,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生物教学中的内容大多是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知识,学习这些知识时若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可以降低难度,加强学生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例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课中,学生很好地认识并理解眼球的结构及其各部分功能是理解视觉形成过程和近视成因的基础。对于这部分知识学生已经有一些零星的认知,可是有很多出入。如果简单的让学生看图,直接将问题设置成:“眼球都有哪些结构?这些结构都有哪些功能呢?”这样的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是从教材的结构图中直接寻找答案,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收到限制。接着学生会发现眼球结构非常复杂进而产生为难情绪,降低学生思维的活跃度。我们可以通过联系学生自身,降低难度,把问题设计成有梯度的教学问题,通过层层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新的知识之间构建一座桥梁,从而使学生能够自发地理解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因此,让学生结合书本上的知识,教师将问题设置如下:
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眼睛的窗户在哪呢?通过这个富有文学气息并联系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会明显增强。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思维碰撞之后很容易得出结论是瞳孔。
2、形容一个人有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那么眼球的颜色是由什么结构决定的?(注:这部分原想用恋人之间愿意烛光晚餐或者“月下观美人”的原因是什么来提问,可是个人觉得又不是很合适,有待商榷)
3、角膜移植手术使很多盲人重新见到这美丽多彩的世界,角膜眼睛的什么部位?特点如何?
4、有些近视的同学会被称作“金鱼眼”,这是眼球的哪部分结构发生变化了?
5、平时我们说的白眼球的部分指的是什么?可以看出这几个问题都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自身的体会来降低问题的难度。并且通过有梯度的问题设置挖掘学生头脑中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学会对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得相关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同时利用启发性语言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认识,不断地培养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外到内使学生逐步学习眼球的结构。使学生的生物科学思维得到提高,有效落实这一教学目标。
经过一学期的研究,教师们基本认识到教学问题的设置应该仔细推敲,切实做到注重问题的梯度,激发全体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篇: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1)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环节。影响人的创造力的强弱,起码有三种因素:一是创新意识,即创新的意图、愿望和动机;二是创造思维能力;三是各种创造方法和解题策略的掌握。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和掌握创造方法与策略的推动力。实验研究表明,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往往勤奋自信,善于钻研,勇于创新。因此,有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
(2)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这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在人的创造活动中,既要重视聚合思维的培养,更要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当前,各级学校比较重视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求异思维的训练。如有的教师往往按照一张标准答卷给分,而学生也往往按照固有的一个答案回答问题。这样,无形之中使学生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观察力、好奇心、想象力及主动性的发展。通过这种办法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知识积累型的学生。发散思维本身有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探索多种答案的特点。具有良好发散思维的人,一般对新事物都很敏感,而且具有回避老一套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所以应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3)培养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环节。所谓直觉思维,是指未经逐步分析而迅速地对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做出合理反映的思维。如猜测、预感、设想、顿悟等。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就具有极强的直觉能力。他非常重视实验。大学时,他用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里操作,迷恋于获得的直接经验。这些经验使他从马赫、休谟等人的著作中吸取合理的思想,抛弃其唯心论、不可知论的错误观点,从而形成自己一整套相对论的体系。一般来说,知识结构只是一种“间架”,其中存在着很多“缺口”。这些“缺口”对于非常熟悉这个问题的人,就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因素,他不仅有熟悉之感,而且能够对它“似有灵犀一点通”。这是过去长期积累的知识和辛勤劳动逐渐在头脑中搭起的一座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因此,在当前情境启发下,才会表现出一瞬间的直觉反应。但是直觉思维往往不完善、不明确,有时是错误的。要使直觉思维达到完善,逻辑思维可认为是它的一个必要的检验、修改和订正的完善过程。因此,应把两者结合起来培养,会更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第三篇:全体学生大会总结
小吕寨小学全体学生大会
学校为了确保全校学生人身安全,进一步加强平安校园建设,确保和谐校园的建设,9月6日下午,在学校操场主席台召开了小吕寨小学第一次全体学生安全大会。并针对学生在校实际情况进行了安全教育。
政教处徐主任首先给全体学生介绍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参加本次大会的有学校主管校长李校长、后勤校长乔校长、教导处主任刘主任、后勤主任谷主任、政教处主任徐主任、政教处副主任滑主任。
徐主任介绍学校领导班子成员
李校长首先做了新学期致辞,欢迎新入学的三、四年级的学生,介绍了学校的情况。李校长指出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也是各个家庭的重要事项,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家长积极配合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共同做好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
李校长为新学期开始致辞
乔校长为学生们讲了在校的生活该怎样过,该怎样排队吃饭,打热水等在校生活。乔校长很生动的讲话迎来学生们的热烈掌声。
徐主任为学生讲了在班级宿舍等地方的卫生该怎样打扫,宿舍生活一切听宿管老师安排,有困难找老师等。
滑主任为学生们讲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主要从自尊自爱,注重仪表;诚实守信,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安全卫生十不准等五方面结合实例的为学生细讲了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各班学生认真听讲
会后,各班主任又以班会形式对本班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以确保学生在校的安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
-----------政教处
2011年9月9日
第四篇: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乡学习心得
学习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心得体会
(*******)
在学习了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春贵教授的提高战略思维讲话全文之后,在佩服和欣赏之余,也引发了我对目前工作方式方法很深刻的思考。这篇讲话高度归纳和概括了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对于今后工作的开展给出了一个战略方向,受益匪浅。
一、战略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作出一些列重大战略决策的同时,也反复要求我们提高战略思维能力。这是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考验,把握工作大局,做好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问题进行谋划的一种思考方式;是关于实践活动的一种全局性思维模式;它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不仅要注重事物的各个方面、还要注重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前瞻性。使我认识到,只有具备较高的战略思维能力,才能正确处理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步骤、战略转变等问题,才能有正确的战略谋划和措施行动,从而有效地推动民族乡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基层领导干部提升战略思维能力的意义和作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识到:战略思维是一种大智慧大谋略,它的核心在于“谋全局、顾长远、抓根本”,正确处理整体和局部、眼前和长远、细节和根本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
在处理工作上要有全局意识,思考问题要有前瞻性,改变决策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短视行为,真正提高决策水平和决策能力,从而谋求乡镇的长远发展和根本的利益。通过学习我加深了对全局和局部概念的认知。乡镇工作对于全国而言是局部的,而对于****乡200余户农牧民群众来说就是一个全部,只有抓好了局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全局。农牧民精神物质发展了、口袋头脑富裕了、家庭邻里和谐稳定了,那全国这个大全局的发展和稳定才有前提和保障。古人说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告诉我们局部工作的得失,有时也关系到全局工作的成败。但是局部仍旧是全局的局部,只有增强全局意识,了解战略大局,才能自觉服从和服务大局,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类会议,就是了解国家、省、市、县战略大局的关键,我将会带领全乡干部职工开展持续不断、深入彻底的学习,让全乡领导干部自觉在大局下行动,为全局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将战略思维能力应用到乡镇工作上去
学习的目的在于指导自己的工作,从而创新高效科学地落实工作。落实到乡镇的具体工作上,我在重新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所面对的具体问题有哪些,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我们的工作重点和工作关键是什么,我们的工作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针对这些问题,我又一次仔细梳理和分析了民族乡的工作。
一是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善于把局部利益放在全局利益中去把握。目前,随着《西部大开发“十
二五”规划》的制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扶持藏区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的相继出台,国家及省上将持续加大对农牧业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而作为全县唯一的蒙古族乡,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初具规模的旅游体系、积极稳妥的发展方式、扎实能干的干部队伍,都将为我们今后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规划的关系,不能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局部必须要服从全部,只有了解全局、掌握全局,才能在局部的角度更好的服务全局。乡镇也必须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国家给甘肃的定位是生态安全屏障,结合肃南的实际、只有发展生态经济才是最根本的出路,禁休牧政策的实施,生产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也许在一定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发展的速度,但是我们会把退牧换草政策的实施放在生态建设这个过程中加以考虑,这是一条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是正确处理具体问题和深层次问题的关系,善于将两者相结合,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认为这对我们开展工作尤其具有指导意义。我们的工作虽然具体而冗繁,但很多的工作都是源于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解决。例如,在推广设施农业的前期,农牧民思想保守,意识跟不上,这并不单单是口头宣传就能解决的,在初期,我们组织干部进村入户进行
宣讲,走断腿、磨薄嘴并不能使农牧民群众信任你、信任设施农业,只有带着他们走出去,看到设施农业的发展前景,听到其他群众对设施农业的好评,这比什么说教都管用,从这一点我认识到干工作一定要有规律性,前瞻性。乡镇每天都要处理很多琐碎的常规性事务,概括起来不外乎农牧业生产、项目建设、民生保障、社会管理等工作,而所有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所以,我们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就是拉动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认准了这个核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意识的抓大放小、管好该管的,下方不需要亲自管的,将主要精力用在核心发展上。
四是要立足当前、不盲目赶超。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坚持“科学统筹规划,分步扎实实施”。绝不脱离目标去提口号、定目标、做规划,根据示范村的发展优势和发展阶段,充分尊重客观规律,从现有经济基础出发,明确阶段性目标,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逐步升级,思想上做到不急于求成,行动上做到不拖拖拉拉,认识上做到不盲目攀比。因地制宜,科学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具体可行、有前瞻性的措施和办法,走出一条特色路子,创办一个特色产业。
五是在关键时刻抓住机遇,创造发展条件。在事物全局的发展中,由于各种条件所决定,常常出现加速发展或实现质的飞跃的可能性,对于实践主体来说,这就是机遇。在生
态建设方面,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和打算,要紧紧抓住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支持甘肃、支持牧区发展,实施扶贫开发十年规则、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第二个五年规划等政策机遇,高举生态保护大旗,积极争取实施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祁连山生态补偿实验区等重大项目,加大森林、草原等生态资源的保护与治理力度,积极发展生态经济,突出解决发展生产与保护生态的矛盾,使脆弱的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这次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全乡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实现跨越发展。
这篇讲话是一篇大文章,其中的内容需要我再进一步认真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自我提高提升,增强自己的理论和业务能力,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
第五篇:如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如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第一,多给自己压力和激励,下决心训练自己的思维; 第二,读书。读书就是思考的过程,随着作者的思路结合自己的思想和阅历,不断思考并马上记录下来;
第三,天天作计划,天天总结思考。天天记录读书笔记和工作感悟。时时思考,事事思考,做到每天静思10分钟。我们只有坚持思考,长此以往,我们的脑子才能灵活,思维品质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才会发生。
第四,正确处理“拿来主义”和“批判思想”。好的东西我们可以运用“拿来主义”,学会站在前人肩膀上思考。同时,对外来的东西,我们还要具有批判思想,比如在对待杜郎口经验问题上,我们就把拿来主义和批判主义相结合,吸收了他的长处同时也革除了他低效的部分,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我们真正高效的“271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