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常态课课堂教学效果的五点做法
浅论打造“主动·有效”常态课课堂教学的五点做法
崇明县 崇西中学 林晓平
在备、上、布、批以及课外辅导等几个教育环节中,课堂教学过程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体现课堂教学效果最直接的原因之一。但现在不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他们对于公开、评比、示范等课的课堂教学很重视,如导语的引入、活动安排、板书构思、教学流程、教后反思等设计,都十分到位、清晰,但是,对于常态课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做到,由此,打造“主动·有效”的常态课课堂教学,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现谈五点具体做法。
1、熟知教学内容,巧妙引入导语:导语,俗称开场白,是一节课的开端。一个好的导语会对一节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使学生有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主动·有效”的课堂学习中,就需要教师设计好“主动·有效”的导语,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好“主动·有效”的导语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值得假借:(1)经验导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素材出发,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教师用生动有趣的提问、讲解等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十分自然地导入新课教学;
(2)直观材料导入,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之前,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表、幻灯片或者听一段录音、看一段录象,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直观材料的感知中,创设所研究的课题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3)人物导入,很多资料史记载了人类激动人心的故事,这是一笔对知识学习、方法训练以及激励人格都相当有用而丰富的重要的教育资源,运用得当对教育学生成才会有相当大的价值,而这本身就会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当然,我们教师还应具体根据学习的内容分析,灵活性来引入导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2、强调教学艺术,有序安排活动: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的教学效果,最后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对于“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总体安排教学活动呢?本人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统筹安排,注意整体性。我们要从整体优化的原则出发,从整体性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入手,对课始、课中、课尾等几个组成部分统筹照顾,特别的课中的教学活动安排,应当有序有节,“主动·有效”进行,既要学生有目的活动,又要在活动基础上完成教学内容,达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组成部分优化组合;(2)脉络清楚,体现层次性。安排课堂教学,除了注意整体性以外,还要注意层次性。一堂课,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中间如何安排活动,课前都要有个周密的计划,一环扣一环,既不能把一个形式用到底,也不能杂乱无章;(3)动静结合,注重活泼性。一节好的且“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态势,既要有动,又要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所谓“动”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要敞开思路,广开言路,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即将课堂还给学生。所谓“静”是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安排短时间的宁静状态,让学生冷静地动脑思考问题;(4)讲究艺术,注意审美性。艺术,是“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而讲究艺术,就不能不注意课堂教学的审美性。教师借助自己的灵魂与智慧学识,用语言或用音响或用色彩或用造型,来创造艺术形象。
总之,通过有序活动安排,促进受教育者积极学习,使之感到学习愉悦性,在熏陶渐染中,使受教育者认识人生。
3、发挥黑板功能,突出板书效果:黑板是各个学科共同使用的工具,板书是普遍采用的手段。在“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文字、符号、图表、图解等形式,把教学重点、难点或关键性的知识写到黑板上。板书在教学中是否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设计和应用时是否恰当、合理。具体地说要做到以下几点:(1)目的鲜明,条理清晰:一堂课,由于学科不同,课型不同,教学目的与要求不同,板书的内容与形式也就随着有所不同,当然教材本身具有很强的条理性,板书要反映教材的本来面目,揭示内在的逻辑联系;(2)针对明
确,概括高度:板书应针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和不同学生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因科制宜,因课制宜,同时板书要求要言不烦,言简意赅,对教材的内容概括得全面、正确、精当、有文采;(3)计划周密,灵活适当:教师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认真设计,通过某种板书设计达到其项教学目的,在什么时机进行板书效果最佳,要做到心中有数,如发现板书设计有不妥之处,应及时修改,通过填、比、改、仿、创等各种途径,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板书,从中发展他们的思维和创造能力;(4)必要美感,设计板书是一种艺术的创造性劳动,它除了要钻研、驾驭全课内容外,还要懂得美学知识,充分利用板书艺术的审美价值,如布局、形式、色彩、书写以及点点圈圈,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觉,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
总之,板书能简练地、系统地体现教学内容,以明晰的视觉符号启迪学生思维,提供记忆的框架结构。
4、把握教学主流,合理穿插内容: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上课过程中,决不能把学科教学搞成仅为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而大搞“题海战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使学生负担过重,妨碍学生全面发展。具体做法大致有如下几点:(1)穿插新知识,教师在重新备教案时,有必要对原有的教案穿插一些必要的、合理的新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现代信息;(2)依情况穿插,对于所要穿插的内容,应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的客观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穿插不同目标要求的内容,不能“齐步走”、“一刀切”或“扯平拉齐”;(3)穿插内容生动,在备课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生动有趣、栩栩如生的例子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既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又不会使学生过度劳累;(4)穿插难度适切,对于一般难度的知识点,要相信学生可以自学,只需要在课堂上适当点拨或让学生自己讲解规律即可穿插进入。
总之,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掌握合理内容穿插,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否则过度饱和的课堂只会让学生觉得厌倦,让教师觉得疲劳,反而事倍功半。
5、总结教学过程,注重教后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性教学。反思不仅是对教学活动的一般性回顾或重复,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究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和教学反馈。本人认为可以从如下几点具体进行反思:(1)探究性反思,课堂教学过程的进行探究,以便在下一节课做出更好理想,更有效的教学决定,加深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求得自我发展的目的;(2)成败性反思,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必须注重的反思行为,教师在教学后的应当对每节课作出成败性反思,教师静下心来,想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思考教学成败及原因,以利下一节更好实施教学;(3)理念性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反思一下是否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4)其他需要的反思,还如师生交往与对话是否平等,是否有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情感及敏锐的想象力等方面都可以进行反思,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教师才能在反思中逐步获得教学经验。
如果教师的反思要抓住问题本质有关的重要细节和因素,深入的探究平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只有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学过程,才能提升教学水平。
总之,我们教师在常态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做到以上五点,那么常态课的课堂教学就能获得较高质量,一堂“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也就轻松地达到所预期的效果。
2011-5
第二篇:利用注意规律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政治论文
利用“注意规律”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效果
【内容摘要】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两种注意可以互相转化。当学生集中注意到学习时,他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学习内容,对其他事物很少反映或不发生反映。因此注意保证了学生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使用新颖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交替使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 课堂教学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两种注意可以互相转化。当学生集中注意到学习时,他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学习内容,对其他事物很少反映或不发生反映。因此注意保证了学生学习效果。十九世纪俄罗斯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要经过它才能进来。”从信息论观点来看,注意是信息的闸门,信息能否进入大脑,只有通过这扇闸门才能被感知、贮存。注意越集中,贮存越牢固,必要时还可通过思维进行重新组合,组合成新的信息系统,能够输出、运用。因此注意是进行信息输入、贮存、输出的重要环节。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必须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户,信息加工的闸门,唤起学生的注意,否则一切努力将是无效的。那么如何打开这扇心灵的窗户,有效地加工信息呢?这就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人的注意规律。
1、明确思想品德课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在有意注意中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引起脑细胞的兴奋性较强,可促进脑细胞的积极活动,在积极思维中理解、掌握知识(组合、贮存信息)。由于有意注意是由间接兴趣(即对学习的目的感兴趣)引起的,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任务理解得越清楚、越深刻,间接兴趣越巩固,注意越集中。因此教师在学年初要重视始业课教学,要向学生充分说明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目的,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以提高学生认识,引起间接兴趣。比如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就是初中生学习法律的始业课,其中《生活离不开法律》这一
第1页
初中政治论文
课的教学就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对人们的行为有引路导向、评判预测、警示教育作用。要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依法治国是国家的基本国策。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是建设祖国的需要、是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有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地让学生明确他面临的具体任务,要经常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以维持有意注意,特别是教材的重难点应预先说明其复杂性和重要性。比如正当防卫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三课第二框《同样的权利 同样的爱护》的难点,在教学前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确这个知识点在本课的地位及难在何处。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举不同条件的案例让学生注意到正当防卫是公民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有效手段,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合法权利,但必需依法行使,正当防卫权的行使是有前提条件、时间条件、主观条件、对象条件和限度条件的,不能滥用。否则,就不是正当防卫。
由于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思想品德课涉及许多政治哲学理论、法律条文、道德观点,学习过程中常常会让人感到单调枯燥,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培养用坚强的意志抗拒干扰,集中和保持有意注意的能力。教师可以讲述革命导师、名人锻炼意志的故事来鼓励学生。如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湘潭师范读书时,经常蹲在人来人往、嘈杂喧闹的长沙城门口读书,有意锻炼自己。也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及时提示、限时记忆、疑难互答等方法来训练学生意志。
此外,在学法指导中可以教学生采取一些办法来维持有意注意。比如: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用不同记号把书本的概念、基本原理、主要观点划出来,带问题读书,列读书提纲等。
2、教材处理新颖,教法直观多样,激发学生直接兴趣引起和保持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主要是由客观刺激物的特点(新异、强度、对比、活动变化等)引起和保持的,与学生的直接兴趣有关。在有意注意中由于刺激物的特点明显,相对或绝对的强度较强,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比较鲜明,有助于记忆。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做到:
①教材处理要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由于初中生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并存,抽象思维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而抽象、枯燥的内容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多从感性形象入手,引用生动活泼的材料,使学生感到“有味”“入胜”感受
第2页
初中政治论文
到接受知识是一个紧张而又愉快的过程。这样就能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比如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二框《维护消费者权益》第一节“练就一双‘慧眼’”的教学中,讲怎样练就‘慧眼’,如何引发学生直接兴趣利用无意注意理解这个抽象概念呢?可让几个学生在表演日常生活中购物上当受骗的案例,然后自然地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自己不上当受骗(怎样练就‘慧眼’),接着让学生讨论发言总结。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得出了消费前应掌握的有关消费知识和方式。
②教学方法要直观形象,灵活多样。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初
中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应用电视录象、幻灯、挂图、书本插图等进行直观教学,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当前正方兴未艾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进行直观教学的有效手段,它将图、文、声像等不同载体与计算机结合具体向学生提供大量丰富而生动的形声材料,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止的东西活动化,从而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如在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第四框《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有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教学中如用CAI课件进行,教师可先出现“嫦娥奔月”与“阿波罗登月”两幅图片,下面打出一行字:什么力量使人类登月从神话变成现实?导出科学概念,再剪揖播放人类历史上三次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化的图片资料,列表分析科技的伟力。由于初中生的注意还不够稳定,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一种教法如果用得过久,学生的注意就会分散。因此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不断变化以吸引、维持学生的注意。如课型变化(讲述课、讨论课、时政分析课等)、手段变化(听与看、说与写、谈话、提问、辩论、投影等)、教师语言艺术变化等。
③尽量避免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创造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的课堂教学情境。比如教室的布置、直观教具的使用、板书的设计、教师的装束、言谈举止、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等等。比如幻灯在使用结束时应及时关掉,图片在课间带进教室时不要随便乱放,教师仪表装束变化后应利用适宜的机会让学生看到,这些细节教师都不能放过,以免在课堂上使学生产生不良的无意注意。
3、交替使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任何工作都需要两种注意参加,学习也是如此。无意注意不需主观努力,脑细胞能量消耗少不易疲劳但不能持久,难以获得系统知识。有意注意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向困难作斗争的精神从而获得系统的知识,但需要强有力的自我控制,脑细胞能量消耗大,第3页
初中政治论文
容易疲劳。所以在思想品德课组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两种注意并做好它们的转化。以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七课第二框“财产留给谁”一框为例说明两种注意的转化。上课之初还有同学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活动的有趣对象上,因此需要通过组织教学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师可以通过环视课堂、师生互相问好、复习提问等形式进行。接着播放录象《两份遗嘱引起的**》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直接兴趣引起无意注意。随后根据由近到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原则设计系列问题:法院是依据哪一部法律解决这场**的?这场**的实质是什么?什么是财产继承?财产继承的方式有几种?让学生掌握教材的重难点,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在紧张的有意注意后出示两幅画面“王老汉病危中儿女表现”“王老汉死后法定继承人顺序图”引起无意注意,讲法定继承、法定继承原则。下课之前,学生的注意最容易涣散,分析案例“夫妻相继去世之后”复习巩固、应用知识,引起一定的有意注意。这样,通过一定的教学环节手段的处理,就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和集中注意,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此外,学生在注意学习时,也有相应的外部表现如凝视、倾听、身体处在静止状态等,因此教师在整个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以判断他们的注意情况,改进自己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2】《教育心理学》,(美)奥姆罗德(Ormrod,J.E)著,彭运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3】《学习与记忆心理学》,D.L.欣茨曼著,韩进之等译,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版。
第4页
第三篇:提高技校数学课教学效果的几点做法
提高技校数学课教学效果的几点做法
摘要:数学课是技工学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怎样让数学课在技工学校发挥自己的作用,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技校数学课程改革
数学课是技工学校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技工学校学生知识框架的核心基础。其基本思想其一是数学方法和理论知识对学生的思维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二是这门基础课要为专业课服务。但由于我们技工类学校目前学生生源素质较差,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对数学课缺乏兴趣,有甚者害怕学数学;同时我们在实施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既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无法满足专业课程对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因此,为了使技工学校的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应用能力,并且能使数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专业课,使数学教育能够帮助学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有必要对数学课进行改革和调整,以提高数学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一从教学内容上适当调整
现今我们学校使用的数学教材,从内容上讲,理论性的东西较多,和专业课的联系较少.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校开设的专业,对各个专业目前所需用到的数学知识和要在这个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做一个详细的调查,确定哪些是必须传授的,哪些是可以传-
授的。比如数控专业,要用到三角函数知识,因此必须要传授;计算机和网络专业,可以补充“逻辑代数”有关知识,如二进制等知识,为学生学习计算机打下必要的基础;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了解了本专业的具体内容,不仅增强他们学数学的兴趣,也让他们对今后要从事的职业有所认识,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同时我们可以把一些数学定理,公式,以及一些耗时的理论推导,公式的证明和复杂的演算内容都可以删掉。另外,我们可以在主体内容保持不变,不影响数学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专业作必要的顺序调整或作内容增补,制定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使调整的数学内容能与专业课很好地衔接。
二 教学形式灵活多变
学习兴趣是获取知识,开发智力的钥匙.而技校学生数学基
础差,本身对数学课就缺乏兴趣,要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兴趣,本人有以下几点措施:
⑴ 放低起点,降低难度,使学生建立自信心
学习就像爬坡,太陡了学生就会遇陡而退,学生基础差是
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事实,如果教学要求太难,太深,学生感到
困难太大就会打退堂鼓,要使学生建立自信心并持之以恒,必
须根据学生实际放低起点, 降低难度,先易后难,循序渐进.(2)教学内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因为其理论性比较强,学起来难免有点枯燥,为使课
堂气氛更活跃,教师应该在讲课的时候更多的联系一些生活实
际, 例如在讲解函数时,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常识:如在讲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时,我们可以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某商
店一个杯子买5块钱,该商店共有10个杯子,试问该商店买出
去的杯子个数与收到的钱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很快回答:
y5x,x1,2,,10,这时,老师就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激励,导
向作用,鼓励学生完成各自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声中,看到了潜在的学习能力,就会不断的尝试进步,体
会成功,充分发现自我,发展自我.(3)鼓励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不仅枯燥,也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注意让学生参与,技校
学生的学习习惯差,班集体授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参与意识不
强,教师需要启发,引导学生参与。
(4)采取分层教学。
新生入学我们对学生进行一次模拟考试,根据成绩分班,然后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三 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比如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古代数学成就辉煌,对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例如,在教《解三角形》中“三角形面积”时,介绍秦九韶的三斜求积公式。在教《多面体与旋转体》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恒,他早在五世纪就创造出祖恒原理并首先使用
它证明了球的体积公式。而在欧洲直到17世纪由意大利的卡发雷利才得出这个事实。
平时,经常补充我国在建设四化中取得的与数学有关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努力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抽象性是数学的特点之一,技校生的数学基础较差,抽象能力
也较差,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地表达出来,而多媒体技术正好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多媒体技术通过声、光、影的综合运用,将静止的东西运动化,抽象的东西直观化,枯燥的课堂生动化,可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如函数的应用、函数的图像、函数的性质、立体几何等,这些内容都非常适合用多媒体表现,我们可以设计制作符合技校数学实际的课件并在教学中合理地加以运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践证明,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极强的交互性,使学生有了参与的机会,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技校数学教学的开展,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从而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使学生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融会贯通,使之真正变为自己的能力.
第四篇: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在即将完成新课程培训时,我就如何提高教学成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必须吃透教材,这是传道授业的第一步。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讲得出来,才能讲的学生心服口服,才能使学生真正的理解知识、记住知识,才能赢得学生的敬重,才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要想吃透教材就得先通读教材,在通读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前后知识的衔接,注意到不同版本的联系。然后是深入教材,拓宽思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应该想什么,怎样解决他们在想的与应该想的之间的矛盾。这样才能使知识更具有条理性、深刻性、完整性,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其次上好每一节课,争取使每节课都像优秀课的标准看齐,这就必须在授课时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班学生的特点、班风的特点因地制宜选择教学方法,即使同一教学内容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尽管这样自己会累一些,但收到的效果很好。尤其是在做练习的课上,在练习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如:做选择题,常用排除法,排除时要坚持三个原则,即排除与现实不相符的、排除与课本知识不相符的、排除与题干无关的。再如:回答主观题要坚持四步走,即第一步,阅读材料和设问确定考查的范围;第二步确定设问中的限定;第三步列提纲,明确都答什么,先答什么,后答什么;第四步书面表达。在练习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举一 1 反三的能力、迁移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消除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这样就会使学生越学越轻松,越学越爱学。
第三、控制好课堂纪律,维护好课堂秩序,抓住课堂听课效率。因为没有纪律作保障,课讲得再好也不会出效果,纪律涣散会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利用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及时将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拉回到课堂中来。
第四、正确认识和对待后进生,要对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成绩的好坏不单单靠几个尖子生,更要靠大多数中下等生和后进生,只有使大多数学生各方面都得到进步才能保证课堂纪律有序进行,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成绩,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五点做法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五点做法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小学科学课堂必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三维目标。促使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在三维目标上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指标。在教学实践中,我校采用以下五点做法。
(一)利用学生亲身感触,创设教学情境。
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成为教学设计的有用资源。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背景,我们可以建立起“生活科学”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框架,大胆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产生“情境效应”,它能有效地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从被动学进入主动学状态,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地震》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课件打出字幕:新华网北京5月12日电 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7.6级地震。接下来播放灾后损失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由于对这场大地震学生们非常熟悉,就使得学生在惊心动魄的事实和触目惊心的损失数据中深深地感受到研究地震现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会很自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去。
这样,使我们的科学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用鲜活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概念,使学生实实在在感到科学知识有用,体会科学知识就在身边,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过程中。
(二)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现在发展区,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情感和思想状态,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前提和基础。这些知识和经验可能是下一步学习的铺垫和助力;也可能形成思维定势,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障碍。
在《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教学中,我们分析学情后认为:学生对水中加盐能够增加水的浮力科学概念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学了解到这一基础,就可以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增加物体的排水体积上,做好小潜水艇的沉浮实验上。
这一课的过程和方法目标是“让学生亲历探究,找到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基于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积累,本节课就是要让他们再度体验和经历这一系列探究过程。
(三)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促进有效探究
所谓有结构的材料就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教学材料的组合。“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教师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与材料亲密接触,是科学活动中重要的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些蕴涵着典型的科学概念的材料,会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带给不同起点水平的学生不同层次的体验和经历。
在“观察水”的教学中,每组一套学生实验材料:牛奶(或有色饮料)、白醋、糖水、水装在烧杯里,准备几根筷子用于品尝。在教学中,如果选择替代实验材料一定要考虑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材料不当、分发材料的时机不当等都会造成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困难,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师的有效指导,及时反馈和评价也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肢体语言,及时了解学生理解科学概念的程度和学习的状态,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行为:激励性评价、调节语气、讲话的频率及需要重复或细讲等,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引到课堂教学上来。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巧妙的进行激励性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的沟通,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问、分组讨论等形式从学生的表述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获得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方法、思维途径及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在实验课上可以问学生实验要控制哪些因素?实验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以及在分析实验数据、获取结论的过程中,当学生不能围绕研究问题展开时,当学生在交流中词不达意时,特别需要教师及时的有效指导。
(五)通过及时复习,促使学生巩固科学概念。在课的起始阶段,适当的对上几节课的科学概念进行复习;在课的结束阶段,利用多种形式对本节课或单元的科学概念进行练习。练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信息反馈的过程,教师可以从学生做练习的准确性和速度的快慢程度来全面获取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和掌握科学概念的情况,而后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给予恰当的弥补和点拨,以便使学生对科学概念有一个再学习、再理解吸收的过程。适时、适度的练习能够有效地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
教学过程是一个鲜活的动态过程。所谓“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在,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地发展。只要我们教师肯动脑筋,那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还会有很多,这也正是我们科学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