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路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路径研究
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所有小学语文老师和教育主管部门普遍关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非涉及教与学两个层面。在教的层面,作为老师应该灵活采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的层面,作为学生应该是主动的学习,而非被动的学习。只有教与学互相配合,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小学生与大学生不同,他们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吸引小学生主动学习不是看所学知识是否深奥,而是看知识是否有趣,是否能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必须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讨,主动获得发展的能力。笔者认为,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情绪感染式 只有老师上课情绪高昂,学生才会受其感染主动学习。如果老师上课情绪低落,学生自然会受其影响,出现玩耍、睡觉等情况,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好。因此,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首先应该在上课之前将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而不能把工作、生活中不如意的东西带进课堂。老师应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让教师的情感与授课内容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自己的形体语言配合授课内容,并且要把学生的情绪也引入教师的激情当中。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播放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的画
面,教师引导学生带表情和动作朗读,让学生想象自己来到了海底,看到了什么样的珊瑚?什么样的海参?什么样的大龙虾?让学生和老师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从而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互动式教学 随着新一轮课程的不断深入,各种现代教学方式已被广泛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仍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有效性较低,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堂上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主人。
因此,作为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由原来的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向导,使学生变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变为知识的主人,而不是只知道接受知识的机器,从而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要与学生多交流,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以及思维方式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的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的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组相春喜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定位于“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语文的基本性质首先是“工具”,是人们用语言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用语文来学习知识,用语文来学习与交流的工具。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凭借语文教材,最后要达到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语文这种工具,不同于其它任何生产、生活的工具,它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说话,就是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文章,就是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语言这种工具,你一旦拿来使用,就不可能不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语文学科必然具有人文性。
我们认为,过高地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功能是对语文教学的片面认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所有课程所担负的共同任务,决非仅仅指语文一个学科;语文教材具有人文性,语文学科的教学能够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思想教育,但这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并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指向。所以,语文学科的性质应首先定位于工具性,渗透人文性。基于此,我们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组近期内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剖析
尽管语文教学的改革一直不停地在进行着,但语文教学费时低效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旧的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随处可见,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偏离了语文课的特点。
语文课的特点是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却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语文课的特点。比如,有的老师把《三顾茅庐》上成了历史课;把《七颗钻石》上成了思品课;把《人类的“老师”》上成了科学课,把《特殊的葬礼》上成了环保课等。他们忽视了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不重视识字写字教学,训练不到位,学生识字量不够,写字不规范;不注重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阅读教学不渗透写作因素,读写脱节;基本功训练的形式机械单调,书面练习设计老套。其实,这些人是根本没弄明白语文的本质,不知道语文课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2、课文内容分析过于详尽。
教师没有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特点,引领学生感悟文本,而是把课文内容挖掘得特别深,分析得非常透,很精彩,很到位,唯恐学生不会。结果使本来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生动形象、感染力很强的作品,被教者烦琐的讲解,肢解成了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课文的整体美感,内在联系全被破坏,文章的精髓与灵魂也无法真正领悟,更谈不上情感的陶冶、语感的培养。到头来,教师费尽不少,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没什么提高。
3、忽视了读书和积累。
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太少。由于授课时间紧,教师唯恐完不成教学任务,将大量时间花在教材的讲读上。阅读课堂上都充斥着词句训练、篇章分析等教学,学生阅读量和习作量太少,不利于学生发展;师生共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但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读写教学严重脱节,学生表达能力低下,作文内容“假、大、空”。课堂教学老师包办代替太多,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琢磨的时间少,自己活动的时间少,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是用教材,而是教教材,把语文教学引入死胡同,只在课本的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对优秀语言材料的记忆、背诵和对汉字的练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4、形式主义还普遍存在。
小学语文教学中形式主义的东西还普遍存在。名曰培养综合性语文素养,实则三维目标都未落实,语文课没有语文味;盲目拓展,舍本求末,课文内容未落实却花大量时间泛泛地拓展学习;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花哨多样,虚花不实,滥用多媒体牵制了教学。再者,满堂讲变成了满堂问,阅读教学游离于文本。学生读书甚少,教师缺少读的指导与训练,看不出学生读书的进步;问题式教学,用课前从文中抽出的三五个问题牵着学生逗来转去;热衷于打外围战,教学不深入字里行间,浮于表面,纠缠枝节。
5、合作交流表面化严重。
课堂上经常看到的场面:教师随便提出一个问题,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只注重合作学习形式,可是随意性太强。只重视合作学习的结果,又对小组学习的过程缺乏指导,没有注意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只注重合作,却没有保证充足的合作时间,忽视了学生个体的需要和个性的培养。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学生们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却迷失了方向。由以前教师“牵”着学生走,变成了学生“牵”着教师走。这种“极端的自主”最终带来的将是课堂上的“放任自流”和课后的“一无所获”。
6、滥用先进教学手段
很多教师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一种课堂“包装”,凡是能使用多媒体的环节都努力使用,不能使用的也想方设法添加,认为用就比不用好,用多就比用少好,结果乱七八糟用了一大堆,讲课老师手忙脚乱,听课学生眼花缭乱,教学效果却华而不实。有很多教师在备课时花费很多精力制作课件,而往往把学科的特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规律等忽略了,结果偏离了教学目标,上成了“四不象”的课。有些老师为了给课堂加些点缀,结果学生们
都把精力集中到课件上。不科学地运用教学手段往往会限制或误导学生,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还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
1、从语文的工具性这个特点着眼。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这就是说,要使语文学科完成其工具学科的使命,根本目的应该落实到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上,我们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因此,教学要从语文的工具性这个特点着眼,重视思想材料和语言材料的有效积累,强调“多读”,要“博览”;重视工具的熟练操作和灵活运用,强调“熟读”,要“多写”。
2、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有自身的目标体系,简言之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总任务。我们说语文教学实效性不高,主要指培养出来的学生听、说、读、写的各种能力低下。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真正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在听说读写四项能力中应该从阅读入手,因为阅读是书本教材与学生发生联系的媒介,又是听说读写四项语文能力的中介,通过阅读优秀文章可以学习借鉴写作方法、写作经验;反过来写作也可以从某个侧面了解阅读效果如何;阅读之后交流阅读体会,听与说既可成为阅读的延伸,反过来又可评价阅读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把课堂教学改革定位于阅读。
3、实行大语文教学。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是最开放的学科之一,把学生困于教室一隅,局囿于语文教材,远离社会实践,缺乏生活的积累,是无论如何搞不好语文教学的。课内要向课外延伸、扩展深化。要充分挖掘语文教学资源,开辟语文教学新的途径。不要只依赖于课堂35分钟,仅有课堂35分钟是学不好语文的。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大力开展语文第二课堂活动。要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是生活的需要,是精神的需要,使语文学习变得充满活力。可以大搞课外阅读,可以创办文学刊物,可以进行社会调查;可以讲故事,可以搞朗诵,可以演课本剧,可以组织辩论赛;可以猜灯谜,可以对对联,形式多种多样。这些活动,学生不仅非常喜欢,而且还锻炼了听说读写思多种能力,有力地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4、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我们必须致力于强化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贫
乏是学习语文的致命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课外阅读量要达到100万字。要达到该标准,仅靠课内是办不到的,必须强化课外阅读,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教材的选择,教材的处理、教学任务的制定,命题取材的导向,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教师务必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对教材中的文章不一定都要教,可以只教基本篇目与非基本篇目中的精美文章,另选范文加强积累。只有量达到了,才会带来质的变化,还可以读促写。教师要开列书目,向学生推荐名家名著以及最近佳作,让学生广泛涉猎,汲取百家之长。坚持阅读,培养语感,提升人生境界,奠定坚实的人文底蕴,做到厚积薄发。坚持让学生写周记、读书笔记、摘收佳句,积累素材。学期末,召开读书报告会,交流读书体会。
5、养成广泛阅读的好习惯。
教师要想方设法尽可能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广泛阅读文本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提取信息,并将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体验内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过程。广泛阅读可以使学生从中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判断理解生活的能力。
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果图书资料缺乏,我们可以号召学生从家里拿来了各自的藏书,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教师适时组织讨论,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培养阅读和欣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对共性的看法或结论提出质疑,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达到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
6、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要做到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自己掌握,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思索,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全过程,逐步学会自主学习。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我们课题组会随时随地、坚持不断地对课题实施行为进行总结反思,善于发现偏差、纠正误区、找准对策,做到在反思中前进,为小学语文新课改健康、持续、高效地推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作出最大的努力。
第三篇:《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济源市教育体育局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课题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研 究 报 告
济源市思礼镇洛峪学校课题组
摘要: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实效性不高的问题,通过从教师、学生两方面同步入手,一方面强化教师素质提升,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努力克服拘泥死板等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法,另一方面,明确对学生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营造一个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的课堂环境,打造打造高起点型课堂、互动型课堂、自主型课堂和创新型课堂,以创新带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课堂教学 实效性 创新 策略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现实依据
在当前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相对陈旧、模糊,对新理论的学习不够重视,缺乏自我反思,依然习惯于教“书”,缺乏对学生乐观自信和积极热情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培养,导致学生机械接受老师灌输的书本知识,学生不能实现全面发展;课堂教学实效性不高,教师重教轻学,重知识轻策略研究,重急功近利轻长远发展,学生被动接受,越来越不会独立思考,对课堂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大量宝贵的时间在师生高耗低效的劳动中流失,师生身心俱疲,学生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在新课改下,教师在理论上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虽然有所认识,但由于缺乏系统研究和理论指导,在实践操作中不得要领,不得其门而入。在此现状下,教师需要针对自身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反思、调整,增强教学智慧,在实践中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来。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针对实践中面临的问题,通过实践性研究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
2、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要素构成的系统。各种要素如
果配合得合理、恰当,就会达到一种和谐状态,形成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合力;反之,就会形成分力,不但每种要素自身的优势不能发挥,还会抵消别的要素的功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谐是一种指导思想,和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和谐高效地达到教学目的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最高目标。
3、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能够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与评价观,创设师生平等交往的民主、互动、合作的教学关系,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洛峪学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名家教学案例,不断反思,逐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实效。
(3)个人经验总结法。做公开课,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并适时在课题组交流。
(4)调查问卷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不同课堂教学方式的意见,在实践中探索学生欢迎的、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或主要步骤
(一)研究目标
在最新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实践为手段,积极探索提高农村小学课堂实效性的有效模式和措施,进而实现更新教师教学理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效果,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既定目标。
(二)研究内容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分课前准备工作实效性的研究和课堂操作实效性的研究。课前准备工作的研究包含教师集体备课和学生课前预习的研究;课堂操作的研究包含教学目的、师生角色、课堂提问和学习评价等方面。
(三)研究步骤与措施
1、精心准备,充分发动
(1)问卷调查,实情分析,对症下药
2008年,在课题立项之初,我们就发动全校教师,利用一周时间,在全校一到六年级学生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学习方式被动,不进行课前预习;有预习习惯的仅占10%;有复习习惯的占 15%;有学习计划的仅占20%;上课能够认真听讲的占60%;有总结习惯的仅占30%。以上数字说明,我校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科学合理的课前预习习惯,缺乏良好的学习基础,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初步掌握了课堂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部分表现和原因。
(2)更新观念,转变教法,促进学法
针对当前我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重书本、轻技能”、“重结果、轻过程”、“随意、死板”等诸多不足,我们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措施,下大力气,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提升素质。首先,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教师思考,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彻底抛弃过去片面追求结果的教学理念,把教学重点转变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上来。第二,积极学习先进经验,一方面请本土专家已退休的**绍校长做学术报告,讲授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另一方面,组织课题组成员到在教育教学方面富有成效的市区及同等条件的乡镇学校参观学习,积累经验,充实自我。第三,严格按课题组制定的计划进行学习、研究,更新观念,坚持每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在集体摸索探究中,增强科研意识。
2、全面贯彻,实施分工(1)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为保证学法指导的全面贯彻落实,我们明确了校长、课题组组长、课题组教师和学生的责任和实践措施:
第一,校长的责任与措施
①加强学习,理解课题的内涵,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②激励引导; ③全面保障。
第二,课题组组长的责任与措施
①主持课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
②进行课题实证研究并积极总结研究成果。第三,课题组教师的责任与措施
①有良好的师德,掌握理论和方法,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实效,出成果;
②形成个人教学特色。第四,学生的责任与措施
①增强学习主动性,做好课前预习;
②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勇于发言,积极与老师、同学进行课堂交流; ③边学边用,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④充分利用好课后时间,与教师、同学互相结合,及时消化课堂学习内容,切实巩固学习效果。
(2)结合实际,做好课前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准备工作包含教师和学生两个部分,不仅学生要认真做好课前预习,教师更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课堂教学中做到有备而来,提升教学实效。
①明确教师认真做好课前教学设计。首先,本着“同课异构集优”原则,做好集体备课。主讲教师提供一节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资料,并讲述设计的方法及其原因、会遇到的困难及预设的处理方法,其他每位教师只讲述本节课的重点环节的构思,这样集思广益,献课教师再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决定最优教学设计。其次,集体备课内容范围扩大。不把集体备课的范围仅仅局限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在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智慧等方面进行拓宽,在教学的环节的更改、教材的新解读等方面有所扩大。通过集体备课,将备课的范围扩大,增加新鲜感话题,不断开阔教师的教学思路。
②分类指导学生认真做好预习。在学生预习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如何预习的具体指导,要分年级、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一、针对低年级学生语文预习,我们抓好阅读。在低年级学生从以娱乐为主到以学习为重的过渡中,要安排学生预习阅读,如读生字、读词语、读课文(对有能力的学生要求带着疑问读),通过预习,使低年级学生逐步达到会读,读通,读顺课文,为中年级的阅读打基础。数学预习重在学具准备和课前温习旧知,做到准备充分,提高学习效率。
二、针对中年级学生,我们设臵语文预习提纲。预习提纲的基本成分包括:课文知识点提示、对需要思考问题的提示和
学生自己预习的形式等。预习提纲一目了然,简洁有效,对中年级学生来说可谓得心应手。数学预习重在复习旧知识,钻研新知识,亲自进行一些简单的学具准备,并书面表述出预习中的困惑,以便课堂请教老师和学生。
三、针对高年级学生,我们将重点放在培养自主习惯上。在引导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预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自读、自划、自查,要读预习提示、读课后练习、理解内容、体会中心,自己整理预习的内容、预习的收获,形成预习习惯。高年级数学预习,学生不仅得自制学具,还要在此基础上钻研并学会初步讲解原理、初步质疑、自觉运用。总之,新教育理念中说“学生行为优秀不是真正的优秀,学生行为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3、采取措施,深入课堂研究
在提高课堂操作高效性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以下措施,使研究逐步深入:
① 教学目标体现灵活
有专家曾说过:“三个维度是综合的一堂教学设计,它们不是等分的,可能有的课更侧重知识技能,通常我们把这一类课叫做传授课;有的课更侧重过程方法,我们通常把这类课叫做探究型的课。但无论哪种课型,其实三维目标都是融在一起的,它只是侧重点不一样而已。”课堂教学教师预设课堂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落实到课堂时应有所侧重;教师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教学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应时要克服死板,体现灵活,及时检测目标,做好目标教学的量化与评估,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目标,增强课堂实效。如我校语文教师在执教《长城》一课时,她的预定目标是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激发学生对长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但在实际授课中发现学生带来的关于长城的资料非常多。是简单带过、按自己的既定程序往下进?还是处理好学生的资料、对长城有更为详尽的介绍?她决定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展开相关的介绍与交流。同学们的发言涉及到了历史、地理和政治等等,原以为枯燥的背景资料却被孩子津津乐道地交流着,学生对长城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因为交流资料的时间用的比较多,但学生也能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么对于预设的教学目标来说,她并没有按部就班,但她觉得学生在这节课中获得了更多:学生交流与展示的机会增多了、对课文的背景知识了解得更深入了、对长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油然而生。正是因为她
灵活地对待了预设的学习目标,才有了这节生动的课、富有实效的课。
②师生角色体现互动
新课改倡导“双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同时注意这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我们教师积极创设宽松的学习气氛。教师平时加强修养,形成个人魅力,努力使教师对学生产生一种人际吸引,通过这种向心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氛围,使学生能够轻松的进行学习、求知、探索、思考。其次,注重师生角色互换。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进一步转换思维,抛弃传统教师习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回答有问题发问,鼓励学生自主解决有些题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汲取养料,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③教学方式与方法体现优化
a、课堂交流显高效。课堂交流高效性是通过指师生与生生之间有效地交流,促使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达成。首先,我们积极促进师生间相互了解。我们教师拿出时间,关注学生学习成长的方方面面: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的个性差异等,教师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课堂交流时量“生”而行、扬长避短、避轻就重,实现预知学生学习基础、预习情况、接受程度,提前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工作。其二,我们积极搭建交流平台。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一种师生交流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敢于大胆说出问题、发表见解,确保师生交流融洽到位。第三,我们注重向学生传授交流方法。交流是学生增强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我们鼓励学生通过与教师、其他同学之间的交流,解决问题,增进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耐心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把话讲完整、讲正确,学会用符号表达;我们要求教师耐心聆听学生发言,不得随意打断别人的话,使学生的行为在课堂中得到改善;我们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时,要客观地进行分析思考。第四,我们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有教师讲授的知识,都要学生来吸收转化为个人所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独立思考能力贯穿课堂始终,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都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留足学生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自我体会、自我深化,加深效果。
b、课堂管理显和谐。首先,我们合理吸收课堂管理技巧的科学因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先进课堂管理经验、知识,充分运用先进管理技巧,实际教学中,注重课堂环境、课堂纪律和课堂气氛的掌控,提高课堂管理的实效性。第二,我们加强对课堂管理的人文思考。我们注重要求各学科教师结合实际深挖教材中的人文价值,带领学生去挖掘课本中的美丽,让学生在探究课本知识的同时感觉到美,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使学生人文素质得到提升。
c、课堂提问显实效。首先,我们注意在课堂提问中把握好难易度。设计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使提问覆盖到每个学生,针对每个学生学习深入的不同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回答提问并回答正确的机会,确保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我们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提问。在课堂提问中,我们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深入程度,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精彩之处,组织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第三,我们注意确定问题的指向。我们明确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精心设计提问问题,尤其是要明确目的性、针对性和指向性,坚决克服“漫谈式”的提问法,确保课堂提问不偏离课堂主题。
d、学习评价显成效:我们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始终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三大原则,将评价重点放在评价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实践能力,切实使学习评价作为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首先,我们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使教师、相关学科教师组成的小组、学生小组、家长全部成为评价主体,甚至提倡学生个人自评,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调节自己的学习探究活动,积极地把评价要素纳入到自己学习活动中去,促使学生在多元而全面的评价中形成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第二,我们坚持评价内容全面。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我们将学生的方方面面全部纳入评价范围,不单单局限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将学生全面发展的点点滴滴纳入评价范围,涉及到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和行为、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分析
1、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我校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已基本养成,高年级学生总结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学业成绩显著高于乡镇平均水平。“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使我们找到一条提高教与学效率的路子,达到了既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一年来我校各年级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六年级学生总成绩名列全镇榜首。不仅如此,通过课题的研究使用,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潜力明显增强,从而带动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我校五六年级学生在全镇、全市“曙光杯”体育比赛中,均取得好名次;中高年级一年来在各级各类作文大赛中获得了不少奖项(如在省关工委“心系奥运 健康成长”征文书画中,孔双峰成绩突出获得一等奖,在“济源六中杯 ”中小学生网络作文大赛中,学生李珍珍、李君苹、李佳敏等学生分别获一、三等奖,在小学生学习报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小学生新概念智能竞赛”中我校的茹欣欣同学成绩突出获一等奖);在市教研室举办的“我读书我快乐”朗读比赛中我校学生获三等奖;……可见,我校“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对学生来讲具有实效性和持久性。
学生成绩提高的原因分析: 一是多数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学生在认识到了预习有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解决问题的独立能力和主动精神、开拓思路、发展智力、体验成功的喜悦等诸多好处的基础上,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教材大意,找出重点、难点,发现问题,培养自学能力。再如,学生在认识了“无准备、无目的、无方法”三个弊端的基础上,就能代之以科学的方法,如有计划的利用好早息和临睡前这段时间,预习新课知识,温习重要知识或需牢固记忆的知识;也知道学习目标对学习的重要影响;还懂得在课堂上开动脑筋与专心致志同等重要。许多学生形成了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有利。
二是多数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据统计,我校80%以上的同学重视并进行了预习;30%的同学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70% 的同学能主动提问,80% 的同学在课堂上交流积极,75%的同学对自己的评价科学合理。25%学习主动性有了一定的提高;90%的同学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学生在学习上基本实现了几个转化:即学习态度由被动向主动转化;学习方法由“学会”向“会学”转化;学习渠道由单纯在课堂接受知识向兼顾课外、有目的坚持自学转化;
2、理论研究结硕果
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经过认真实践和深刻分析,对课堂教学实
效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探索出了一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理论模式,经过归纳总结,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就要打造“四型课堂”。
打造高起点型课堂。高起点型课堂首先是学生的课前预习。明确教学目标,在课前就初步向学生明示课堂教学目标,高度重视课前预习安排,使学生在进入课堂教学时,具有一定水平的认识,力争在课堂教学起始时,学生克服“零起点”,开好课堂教学的头;其次是教师的课前集体备课。使教师真正多方位的把握课堂教学目标,要在课堂前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找准重难点的突破点,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解决问题的方案,防患于未然。确保一节课中学生真正弄懂弄清关键性问题,促使学生真正有所体会,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打造互动型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书的思维定势,从而转变教学方式,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地位,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主动创设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深入探讨,潜移默化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打造创新型课堂。教师要及时不断地总结课堂教学的得与失,积极创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克服拘泥死板等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法,营造鼓励创新的课堂氛围,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在课堂上挖掘、发现并发展学生在禀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和心灵世界的独特性,以学生创新能力的挖掘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打造自主型课堂。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自由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扮演激励者、参与者、喝彩者、创新幼芽的培育者,让每一位学生都张扬个性,自主学习、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在自主型课堂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自主的学习环境,放手让学生发挥自主性,教师重在动员学生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下,进行探讨、探索,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些理论的提出,为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教育理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以课堂实践为基础,积极探索出提高农村小学课堂实效性的有效措施,进而教师的教学
理念得到更新,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带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课堂教学资源得到整合,因此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五、结论与讨论
1、必须坚持学生的发展是检验课堂实效性的唯一标准,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坚持钱梦龙先生“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2、必须积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引导作用,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素质提升,坚持累积的教学经验,大力提升教学智慧,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需求,建立目标明确、实效学习的课堂。
3、必须坚持课前、课堂、课后一体化安排,将课堂学习向前后两端延伸拓展,在课前做好课堂学习的准备,加强预习,在课后做好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完善,强化学生自主教育,进而推动课堂实效性提升。
4、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小学,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课题组中人员素质高低参差不齐,再加之教学任务繁重和紧张,对课题研究的投入有限。如何结合教师个人教学特色和个体差异,将课题组成员揉为一体,更加高效深入的开展课题研究,需要迫切加以破解。
六、主要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朱永新.《新教育之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钟祖荣,伍芳辉.《多元智能理论解读》,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9.4.章叶英等,《和谐课堂管理方法与实施》,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3.2009 年7 月
第四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语文教学更精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的实效,就是在课堂40分钟获得最大的效益,达成教学目标即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收益,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那么在课堂中老师应该怎样才能更好的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呢?
一、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一堂课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看来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显得非常重要。它既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到时间的限制。
一堂语文课,要向学生传授几个知识点,培养哪种能力,使他们受到什么教育,必须有一定的确定性,否则,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抓好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前预习十分重要。预习是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理解新词,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资料收集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堂上就能节省时间,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点拨课文中的难点,设计精简习题检测,这样,学生轻松,课堂效果良好。
三、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一个人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手段的丰富,学生对许多教学内容已经知晓,甚至司空见惯,再加上课前的预习,往往使学生在深入学习时,对课文内容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到学习中来。
四、指导朗读,读中感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读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
五、营造竞争氛围,鼓励展示自我,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抓住时机,适当组织一些小竞赛活动,不但能活跃气氛、提高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开拓的优秀品格。比如,认读生字时,可以组织开火车读、抢答等形式;识记生字时,可以组织加一加、减一减、猜字谜等形式。
学生的一个心理特征是“好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寻找机会,创造“展示”条件,让学生充分“表现”。可以让题目有不同见解的同学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予以适当鼓励和表扬。可以对课文中的个别章节在学生充分预习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上讲台讲课,讲给其他同学听。在他们“表现”自己的同时,检验了他们的自学效果,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与心理素质。有时,还可以围绕一个专题,指导学生写“小习作”,写出自己在学习时的心得体会。这样促使全体同学认真阅读课本,查阅资料,从而使整个课堂气氛热烈、充实。
六、抓住实质,发挥想象,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语文教学中,应时刻注意抓住实质的东西,把所学的内容贯穿成一条线,使学生思路贯通,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如《美丽的公鸡》一文,必须抓住“美不美不在外表,要看能不能为人民做事”这个实质问题,通过六幅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中的公鸡形象和神态,根据图片一步一步提问题,启发他们思考。孩子们经过观察、思考、联想、回答、提问,他们对文章的中心理解得深刻,记忆得扎实。
七、走出文本,走向生活,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理解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走出课文,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情与景对比分析。
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类的课文,学生从周恩来从小立下如此远大的理想故事中,能结合现实中的人物,事例进行对比,评价,从而懂得要做一个认真观察,树立目标,勇敢的面对生活的人。
因此,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发现生活的美与丑,荣与耻,这样,把课堂教学引向生活,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阅读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起到了自我教育的功效,也培养了学生高尚的品质,积极,乐观,坚强的人生观。
第五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刚刚考完期末考试,相信大家都发现今年的语文试卷和往年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注重了知识积累,注重了阅读与写作能力的考察。说明我们教研室的老师们能依据修订过的新课标来编写试题,同时这也给我们语文教师一个信号:单凭以前的填鸭式教学,很难考出好成绩了!
事实上,要提高语文成绩,语文课堂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今天,我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谈谈自己的认识,不到之处,请各位老师及专家予以指正!
一、调动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活学生主题意识和发挥主体工作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把主体意识作为衡量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标杆,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师滔滔不绝,口干舌燥地讲个不停,可下面的同学该做什么做什么,老师一提问,课堂上顿时鸦雀无声,一堂课下来,老师累得很,学生收获甚微。原因就在于学生对老师将的内容不感兴趣,课上不买老师的帐。
苏雷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巧取妙法,激趣,导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秘方。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激趣方法有很多,但需要教师首先要仔细研读教材,在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灵活巧妙地选择使用,切记信手拈来,随心所欲。
1、开端激趣引入。一堂课开始的导入环节以趣引入。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景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和读书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我在教学《长城》一课时,一开课,先播放了几张我在长城上拍的照片,因为照片的主角是我,孩子们兴趣马上就十分浓厚了,开始小声的议论:这是咱老师的照片;我知道这是老师在长城上拍的;长城我去过,我去的时候„„我没有打断孩子们的议论,细心的观察着他们,我发现去过的孩子在滔滔不绝地谈论着自己的见闻,没有去过的孩子先是沉默,后来马上翻开书去看课文,试图找点自己可以说的内容来。这时候,我马上问孩子们:“你们想知道有关长城的什么内容?”孩子们纷纷举手,我在屏幕上打出一系列学习问题来:长城在什么地方?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修建长城?是怎么修筑起来的?本篇课文想要表达什么思想?一堂独立阅读语文课就这样围绕一连串的问题开始了热闹的读书、圈画、汇报交流活动。这个导课为这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学得轻松自如;学得兴趣盎然。开端引趣的方式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表演引趣”等。总之,要因课题和课文内容的不同来有目的、有重点科学地选择导入方式。因为一节语文课的开端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了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2、让教学手段“活”起来。让教学组织过程“活”起来要做到这两个“活”字并不是件易事,但是如果你是个称职的教师,每节课前都认真研读了教材、教参,并能动脑筋去想如何让学生对你的课堂感兴趣?如何让你的语文课堂氛围轻松愉快而又有实效?那么你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并通过大胆的实践而又有想不到的收获,逐渐积累成宝贵的教学经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再此情况下,课堂教学内容的信息含量和知识的拓展程度都面临着变革的问题.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以书为本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手段,让传统教学手段“新”起来,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活”起来。通过交互式一体机把课前准备好的教学课件以及与教学相关的知识材料及生活片段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接受知识,增强了解,加深印象。特别是在课堂上直接连接因特网上的相关内容,直接让学生感受到最新最快的观点、材料、背景,对学生掌握知识、拓展视野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视听感官结合所接受的信息量大大超过单一感官所接受的信息。还是以《长城》一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用课件展示了长城的远景、近景,对于长城的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的特点理解就非常直观了。这次考试出的画长城的示意图,孩子们印象非常深刻,根本不用复习,几乎没有错误。
传统的教学观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老师的教,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学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学生只能跟着老师后面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死。因此教学过程单调呆板,而新课程倡导下的教学过程,教师要考虑怎样“教”才能促进“学”,“教”为“学”服务。因此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学习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教师通过指导预习、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关注课堂生成,用足够地课堂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竞争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教师要想办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我们在教学生字时,可设计“比一比”的竞赛活动,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地有感情,谁领会得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已学生的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小组为单位为竞争对手等等。
3、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兴趣。学生最烦的是教师上课时教得千篇一律,学生挥拳无兴趣。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个新词汇。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示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交替进行,千方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新意,有新意才会感兴趣。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就好象步入白话盛开的花园到处能够闻到芳香,又好象是品尝了醇香的美酒,充满了醉意。学习的这种境界能使学习者产生无穷乐趣。讲戏剧和故事性强的课文,可让学生演一演,体会各个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讲诗歌不妨举行个诗歌朗诵会;范读时,不妨放一段录音,或来个配乐朗诵„„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激趣效果也相当明显。在上《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一课时,课文由两篇书信组成,一封是张国强同学给柯岩的信一封是柯岩的回信。张国强的信中写道的自己被同学疏远之后的心理状态,这种情况在学生中间是十分普遍的,课文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我让学生读完张国强的信之后,先小组讨论,然后每个人给张国强写封回信,再读柯岩的回信,全班接着讨论谁的方法更好。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也了解书信的格式,学写了书信,也受到了如何与同学交往的教育。这样的一节课效果就很好。
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高各种疑难问题;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能主动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二、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1.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在课堂教学活动伊始,教师首先必须以真挚的情感、极具亲和力的教态和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语文课上,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教态要亲切自然,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要耐心解答、认真倾听,视学生为朋友,只有在这样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即是学习活动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从而会把自己的学习行动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2.教师解放学生,学生敢于实践。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但解放学生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随便学,教师应作好指导和监督、组织和调控,放得过度,学生会乱作一团,毫无学习实效性而言。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应该是课堂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仔细观察,不是在闲谈,而是在讨论问题。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在静静思考。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教师“放”要有目的,有布置,有指导、有汇报,有检查,有评价。总之“放”出实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动脑筋思考了,也动口表达了,动手实践了。鼓励学生在学完新课后,注重对知识的课外拓展和延伸,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小练笔、作画、表演、操作等拓展内容,让学生发挥想象,学以致用。语文课上,教师要舍得放手,不要用照本宣科式的讲述来,剥夺课堂上学生读书感悟、探究的宝贵时间,努力做到:书本让学生多读,见解让学生多说,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发现,总结让学生说。
3.教师巧妙使用非智力因素,学生激活课堂。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是把非智力因素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妙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法,能使课堂“活”起来。因为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积极举手大胆发表见解,朗读有感情,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听讲认真、造句生动„„这些都应该成为教师表扬和奖励的内容,表扬的话语要真挚,奖励的方式要多样,贴小红花、小星星都可。关注细节,才会有整堂课的成功。
其次,妙用竞争方法,使课堂教学“活“起来。竞赛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竞赛,即今天的学习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别人比,只求自己进步;也可以和同桌比,上课谁读书读的好,谁发言次数多,谁回答问题最有见解。
再次,妙用情感因素,同样能使课堂活起来。教师要真诚地爱每一个学生,更不能歧视差生,班级要形成关心理解的亲密和谐关系,让学生在班集体彼此尊重,从而真正满足主体的最大需要。
4.巧妙选择运用教学策略落实“三维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生动参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实施方法有: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讨论、交流、竞赛活动等,达成教学目标;组织学生通过读书、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尝试错误和成功,进而完成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认知活动、创新活动,各种内容的实践活动,培养并发展个性小特长。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分为两大阶段,一、二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三至六年级以阅读教学为主。
一、二年级的识字方法可采用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总之,不管采用哪种方法识字,教师应该做到识字的方法要生动有趣,会读的记住字音,会写的记住字形,可采用顺口溜、字谜、熟字换偏旁、加偏旁、去偏旁的方法。在识字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的适度拓展,如教学生字时可让学生扩词、理解、说话,对涉及常识性的知识进行说明。以识字教学为例,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大量的多种形式的学生读书活动来取代教师讲解分析,教师的任务是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导组织学生阅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课堂上认真倾听、大胆质疑、探究、敢于想象拓展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学生一看题目难,还没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儿,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儿还不行,老师还可以给学生指思路。
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探钻的体现。凡是学习好的学生都善于提问题,而学习差的同学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他们对学习不精心,囫囵吞枣,即使发问也不愿深入思考,因此,往往似懂非懂。当然好问也应有一定的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通过实践,我觉得教师可尝试采用以下方法去培养学生会提问的能力:一是注意课前预习的作用。预习不仅是对字、词进行预先学习,更重要是对新文章进行质疑体温,可在读第一遍课文时把不理解的问题记在本上,带着问题再读文,把能解决的问题打上“√”,课堂上拿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同桌间或小组内汇报自己预习时解决了什么问题,讨论未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对表现好的同学大张旗鼓地表扬,这样学生读书质疑、思考解疑的积极性就更高了,预习不是走马观花,而是以疑促思,自觉自动的学习新知。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段引导学生提问,进而组织学生通过读书来解决,可尝试让学生在读文时在书上进行圈画、批注,抓住了重点内容,就不愁没有问题可思考了。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坚持经常方见效果。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习,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更有实效。
2.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帮助、促进、检查。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究者的身份出现。教师也可以在练习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开放性题目,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不断实践、总结、反思,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熟练地运用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才能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师生间达成智慧的交融和心灵的对话;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成为师生共同的美好回忆,成为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王丽君 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