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效性研究(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17:5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效性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效性研究》。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教师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效性研究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这变化之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理应受到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和研究,从而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发展。下面我对这一问题,结合自己在五年来课程改革研训工作中的实践经验谈几点建议。

一、吃透教材、巧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共同活动,教师的教对于学生来说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我认为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要掌握教材各部分知识间的来龙去脉,以及教材里每一道例题和练习题的编写意图。对这些,教者只有仔细琢磨,深入钻研,做到胸中有书,才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同时,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还要研究教材内容与现时生活及学生实际的最佳切入点,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知。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怎样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

1、纵观教材全局理清知识体系。

数学是一门知识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知识之间联系非常紧密,任何新知识都是在已学过的旧知识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教师只有掌握教材的系统性,教学时才能做到瞻前而顾后,将前面的知识为后面的新知识做好铺垫、搭桥;学后面的知识又能有计划地复习和运用前面的知识。怎样钻研才能系统掌握教材,又能统观全局呢?我的建议是:第一,要注意抓住反映事物本质的概念进行教学。如:单位“1”这个概念不仅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而且在以后的分数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因此,在学习分数乘法时,必须把这个关键的问题让学生彻底理解和掌握。这样,在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时,学生就不会感觉困难。很明显,单位“1”是贯穿分数、百分数这部分教材“始终”的一个最重要的概念。因此,在教学分数部分一开始就要紧紧地抓住它,通过种种形式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单位“1”的意义。第二,研究各单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例如《分数再认识》这部分知识在教学时,必须对三年级分数初步认识进行分析研究,再对五年级的《分数再认识》进行升华、拓展,展示教材的编写意图,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第三,找出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如:工程问题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跟相遇问题的解答方法基本是一致的,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与相遇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对学生理解工程问题是有帮助的。不盲目地加大题目的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不然既浪费时间,也影响教学效果,还会增加学生不必要的作业负担。

2、课上1分钟课下10年功功夫在课外。

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授业和解惑,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对疑难问题的解决是否清楚适当,主要是看教师对知识是否能正确、深刻地理解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对所教学的内容一定要做一番认真深入的研究、分析,以达到透彻理解,熟练地掌握,才能在课堂教学时做到深入浅出,驾轻就熟。如:在教学四年级的《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一节时,为了让学生透彻理解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道理,可先提出这样四个为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自己进行探究,学会弄懂,找出每个问题的答案,搞清它们的来龙去脉。(1)为什么一个小数中的小数点位置一变,小数的值就变了呢?(2)为什么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就变大了呢?(3)为什么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就变小了呢?(4)一个小数的小数点每移动一位,小数大小的变化,为什么是十倍的关系呢?如果课前教师对这部分教材做了研究,理解得比较透彻,在课堂上才能引导学生深入浅出点拨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创设情景找准新知识的切入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材深入的研究、分析,领会意图,从而为创设最佳情境教学,做到心中有数,如:在教学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作为教学的开篇,提出的问题是,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情形?有几种情况你能赢?这样,学生把生活中有趣的游戏与本节的搭配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组合数,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二、改进教法、注重生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找准教材的重点、难点后,还要进一步考虑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好学。选择教学方法要从各校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强求一律,不要照搬他人的经验及做法,但也有几条大家是可以共同遵循的规律,第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新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要抓住新旧知识的交接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落脚点,通过课前的搜集、整理,课上提问、发现,把难点化成几个小问题,顺利过度到新知。如:在教学《认识百分数》一节时,课前可让学生搜集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在具体的实例中,找出百分数的话题。教学伊始可让学生先汇报,提出有关百分数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巧设悬念,探究新知,学生感到新知不新,难点不难,突破了教学难点。第二、运用直观操作,分散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和学具,使学生认识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获得较牢固知识,并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六年级《圆的周长》一节时,教师充分创设时间、空间,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索圆周长和直径之间比值的规律,展示小组合作成果,揭示圆周率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第三、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学实践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需要教,学生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将来离开学校在实践中能够自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调动学生学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节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发现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探究、验证。首先引导学生做实验前的准备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并说明实验要求----小组商量活动方案-----小组汇报活动方案-----合作实验、初步推测----学生汇报在小组实验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将各组的意见展示出来,最后师生共同推理、验证、归纳,打开盒子,看到盒子里的球,联系刚才的实验结果,问你明白了什么?可能性的大小到底和什么有关?如果给你一枚一元钱的硬币,将它掷出,结果会怎样„„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主动参与的氛围,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三、超越教材、培养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师生共同努力解决了学生学懂的问题,才只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三分之一。因为“懂”,只是学生把教材的新知识弄明白了,这并不等于学生真正掌握了新知识,他们往往离运用新知识去解决问题还有一段距离,还没有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当堂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训练的效果,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明确训练的目的性。训练时要防止盲目地多练,多而杂抓不往关键的练,结果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效果并不好。所以训练的内容防止脱离实际,追求偏、难、怪的现象。每节课都应该紧紧围绕本节的教学目标进行训练,把学生掌握知识的现状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有机地整合,适当地调整教学预案,训练的针对性才强。

第二,训练要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般来说,一节新课,课堂最好有十至十五分钟的训练,特别要注意训练题的数目不要过大,应用题的语言叙述和题目结构要清楚简单,不要在数字语言上干扰学生对本节课主要知识的理解。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口述或口算一些问题,以检查学生理解的情况,但要注意训练题的形式,避免学生死套书上的语言来回答问题。

第三,不同水平的学生训练时应有不同的要求。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自觉性和学习的效率是不相同的。考虑到这个实际,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在训练中也应经常安排两套作业,这样做,教师花费的时间和气力都比较大,但是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调动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效果上来看,还是比较好的。

总之,在教学和研训的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最重要地一环是改进课堂教学。但改进课堂教学的关键又与能否吃透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教师对教材的系统性掌握得好,又善于体会理解编者的意图,再有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那课堂教学一定会生动活泼。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实效性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实效性探究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无效、低效的情境,课堂教学效益难以提高,因此,开展创设有效情境的研究是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教学策略,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问题情境 实效性 趣味性 操作性

一、创设教学情境要有实践性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教师要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度也是十分有利的。

如:教学《数的奇偶性》一课,教师可以设计抽奖的游戏环节,让学生分别从两个分别写有奇数和偶数的纸箱里,各抽出一张扑克牌,并告诉学生两个数字相加,如果是偶数,就可以得到奖品。其实,无论学生怎样抽取相加,都不能得到偶数。这一下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创设教学情境要有趣味性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创设教学情境,突出知识的趣味性,是使学生很快对所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最佳状态,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情感基础。虽然数学知识中有些内容较抽象,但有些内容还是充满趣味性的。教师可以创设一定情境或是提供一定的素材让学生体验并发现数学规律。学生如果能真正理解规律,体会到规律的价值,那么他一定能在生活中找到恰当的实例。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教学中应努力加强学生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感受,从而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如在教学“统计图”时,可以让学生对家庭中一个月或一年的收入或支出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制作统计图表,学会用理性的科学的方法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可见,教师认真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根据知识的特点去设计合适的情境,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年龄特点相符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共鸣,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从而搭建知识桥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创设学生动手操作情境

新课标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求知者面前,从而亲手发现新知,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是枯燥和抽象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儿童自身的特点。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后,笔者安排了画、围、拼的活动,其中通过用长方体画长方形的活动,进一步沟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通过用线围三角形,可围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并不强求学生只能围某种三角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还有在教学“对称图形”这一课时,笔者安排了撕一撕、折一折、剪一剪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撕图形这一活动,学生从中认识了对称图形的特点;通过折一折使学生发现有些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还不止一条;通过剪一剪,加深了学生对对称图形的认识,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本节课通过学生活动操作,不仅掌握了对称图形的特点,还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个性。

实践证明,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不是要掀起一个又一个“热闹”的场面,而是为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因此,情境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问题情境,突出数学本质特征,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第三篇:《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济源市教育体育局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课题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研 究 报 告

济源市思礼镇洛峪学校课题组

摘要: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实效性不高的问题,通过从教师、学生两方面同步入手,一方面强化教师素质提升,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努力克服拘泥死板等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法,另一方面,明确对学生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营造一个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的课堂环境,打造打造高起点型课堂、互动型课堂、自主型课堂和创新型课堂,以创新带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课堂教学 实效性 创新 策略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现实依据

在当前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相对陈旧、模糊,对新理论的学习不够重视,缺乏自我反思,依然习惯于教“书”,缺乏对学生乐观自信和积极热情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培养,导致学生机械接受老师灌输的书本知识,学生不能实现全面发展;课堂教学实效性不高,教师重教轻学,重知识轻策略研究,重急功近利轻长远发展,学生被动接受,越来越不会独立思考,对课堂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大量宝贵的时间在师生高耗低效的劳动中流失,师生身心俱疲,学生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在新课改下,教师在理论上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虽然有所认识,但由于缺乏系统研究和理论指导,在实践操作中不得要领,不得其门而入。在此现状下,教师需要针对自身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反思、调整,增强教学智慧,在实践中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来。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针对实践中面临的问题,通过实践性研究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

2、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要素构成的系统。各种要素如

果配合得合理、恰当,就会达到一种和谐状态,形成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合力;反之,就会形成分力,不但每种要素自身的优势不能发挥,还会抵消别的要素的功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谐是一种指导思想,和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和谐高效地达到教学目的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最高目标。

3、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能够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与评价观,创设师生平等交往的民主、互动、合作的教学关系,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洛峪学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名家教学案例,不断反思,逐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实效。

(3)个人经验总结法。做公开课,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并适时在课题组交流。

(4)调查问卷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不同课堂教学方式的意见,在实践中探索学生欢迎的、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或主要步骤

(一)研究目标

在最新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实践为手段,积极探索提高农村小学课堂实效性的有效模式和措施,进而实现更新教师教学理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效果,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既定目标。

(二)研究内容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分课前准备工作实效性的研究和课堂操作实效性的研究。课前准备工作的研究包含教师集体备课和学生课前预习的研究;课堂操作的研究包含教学目的、师生角色、课堂提问和学习评价等方面。

(三)研究步骤与措施

1、精心准备,充分发动

(1)问卷调查,实情分析,对症下药

2008年,在课题立项之初,我们就发动全校教师,利用一周时间,在全校一到六年级学生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学习方式被动,不进行课前预习;有预习习惯的仅占10%;有复习习惯的占 15%;有学习计划的仅占20%;上课能够认真听讲的占60%;有总结习惯的仅占30%。以上数字说明,我校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科学合理的课前预习习惯,缺乏良好的学习基础,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初步掌握了课堂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部分表现和原因。

(2)更新观念,转变教法,促进学法

针对当前我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重书本、轻技能”、“重结果、轻过程”、“随意、死板”等诸多不足,我们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措施,下大力气,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提升素质。首先,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教师思考,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彻底抛弃过去片面追求结果的教学理念,把教学重点转变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上来。第二,积极学习先进经验,一方面请本土专家已退休的**绍校长做学术报告,讲授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另一方面,组织课题组成员到在教育教学方面富有成效的市区及同等条件的乡镇学校参观学习,积累经验,充实自我。第三,严格按课题组制定的计划进行学习、研究,更新观念,坚持每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在集体摸索探究中,增强科研意识。

2、全面贯彻,实施分工(1)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为保证学法指导的全面贯彻落实,我们明确了校长、课题组组长、课题组教师和学生的责任和实践措施:

第一,校长的责任与措施

①加强学习,理解课题的内涵,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②激励引导; ③全面保障。

第二,课题组组长的责任与措施

①主持课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

②进行课题实证研究并积极总结研究成果。第三,课题组教师的责任与措施

①有良好的师德,掌握理论和方法,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实效,出成果;

②形成个人教学特色。第四,学生的责任与措施

①增强学习主动性,做好课前预习;

②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勇于发言,积极与老师、同学进行课堂交流; ③边学边用,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④充分利用好课后时间,与教师、同学互相结合,及时消化课堂学习内容,切实巩固学习效果。

(2)结合实际,做好课前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准备工作包含教师和学生两个部分,不仅学生要认真做好课前预习,教师更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课堂教学中做到有备而来,提升教学实效。

①明确教师认真做好课前教学设计。首先,本着“同课异构集优”原则,做好集体备课。主讲教师提供一节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资料,并讲述设计的方法及其原因、会遇到的困难及预设的处理方法,其他每位教师只讲述本节课的重点环节的构思,这样集思广益,献课教师再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决定最优教学设计。其次,集体备课内容范围扩大。不把集体备课的范围仅仅局限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在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智慧等方面进行拓宽,在教学的环节的更改、教材的新解读等方面有所扩大。通过集体备课,将备课的范围扩大,增加新鲜感话题,不断开阔教师的教学思路。

②分类指导学生认真做好预习。在学生预习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如何预习的具体指导,要分年级、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一、针对低年级学生语文预习,我们抓好阅读。在低年级学生从以娱乐为主到以学习为重的过渡中,要安排学生预习阅读,如读生字、读词语、读课文(对有能力的学生要求带着疑问读),通过预习,使低年级学生逐步达到会读,读通,读顺课文,为中年级的阅读打基础。数学预习重在学具准备和课前温习旧知,做到准备充分,提高学习效率。

二、针对中年级学生,我们设臵语文预习提纲。预习提纲的基本成分包括:课文知识点提示、对需要思考问题的提示和

学生自己预习的形式等。预习提纲一目了然,简洁有效,对中年级学生来说可谓得心应手。数学预习重在复习旧知识,钻研新知识,亲自进行一些简单的学具准备,并书面表述出预习中的困惑,以便课堂请教老师和学生。

三、针对高年级学生,我们将重点放在培养自主习惯上。在引导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预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自读、自划、自查,要读预习提示、读课后练习、理解内容、体会中心,自己整理预习的内容、预习的收获,形成预习习惯。高年级数学预习,学生不仅得自制学具,还要在此基础上钻研并学会初步讲解原理、初步质疑、自觉运用。总之,新教育理念中说“学生行为优秀不是真正的优秀,学生行为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3、采取措施,深入课堂研究

在提高课堂操作高效性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以下措施,使研究逐步深入:

① 教学目标体现灵活

有专家曾说过:“三个维度是综合的一堂教学设计,它们不是等分的,可能有的课更侧重知识技能,通常我们把这一类课叫做传授课;有的课更侧重过程方法,我们通常把这类课叫做探究型的课。但无论哪种课型,其实三维目标都是融在一起的,它只是侧重点不一样而已。”课堂教学教师预设课堂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落实到课堂时应有所侧重;教师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教学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应时要克服死板,体现灵活,及时检测目标,做好目标教学的量化与评估,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目标,增强课堂实效。如我校语文教师在执教《长城》一课时,她的预定目标是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激发学生对长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但在实际授课中发现学生带来的关于长城的资料非常多。是简单带过、按自己的既定程序往下进?还是处理好学生的资料、对长城有更为详尽的介绍?她决定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展开相关的介绍与交流。同学们的发言涉及到了历史、地理和政治等等,原以为枯燥的背景资料却被孩子津津乐道地交流着,学生对长城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因为交流资料的时间用的比较多,但学生也能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么对于预设的教学目标来说,她并没有按部就班,但她觉得学生在这节课中获得了更多:学生交流与展示的机会增多了、对课文的背景知识了解得更深入了、对长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油然而生。正是因为她

灵活地对待了预设的学习目标,才有了这节生动的课、富有实效的课。

②师生角色体现互动

新课改倡导“双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同时注意这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我们教师积极创设宽松的学习气氛。教师平时加强修养,形成个人魅力,努力使教师对学生产生一种人际吸引,通过这种向心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氛围,使学生能够轻松的进行学习、求知、探索、思考。其次,注重师生角色互换。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进一步转换思维,抛弃传统教师习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回答有问题发问,鼓励学生自主解决有些题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汲取养料,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③教学方式与方法体现优化

a、课堂交流显高效。课堂交流高效性是通过指师生与生生之间有效地交流,促使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达成。首先,我们积极促进师生间相互了解。我们教师拿出时间,关注学生学习成长的方方面面: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的个性差异等,教师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课堂交流时量“生”而行、扬长避短、避轻就重,实现预知学生学习基础、预习情况、接受程度,提前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工作。其二,我们积极搭建交流平台。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一种师生交流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敢于大胆说出问题、发表见解,确保师生交流融洽到位。第三,我们注重向学生传授交流方法。交流是学生增强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我们鼓励学生通过与教师、其他同学之间的交流,解决问题,增进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耐心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把话讲完整、讲正确,学会用符号表达;我们要求教师耐心聆听学生发言,不得随意打断别人的话,使学生的行为在课堂中得到改善;我们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时,要客观地进行分析思考。第四,我们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有教师讲授的知识,都要学生来吸收转化为个人所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独立思考能力贯穿课堂始终,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都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留足学生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自我体会、自我深化,加深效果。

b、课堂管理显和谐。首先,我们合理吸收课堂管理技巧的科学因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先进课堂管理经验、知识,充分运用先进管理技巧,实际教学中,注重课堂环境、课堂纪律和课堂气氛的掌控,提高课堂管理的实效性。第二,我们加强对课堂管理的人文思考。我们注重要求各学科教师结合实际深挖教材中的人文价值,带领学生去挖掘课本中的美丽,让学生在探究课本知识的同时感觉到美,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使学生人文素质得到提升。

c、课堂提问显实效。首先,我们注意在课堂提问中把握好难易度。设计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使提问覆盖到每个学生,针对每个学生学习深入的不同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回答提问并回答正确的机会,确保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我们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提问。在课堂提问中,我们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深入程度,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精彩之处,组织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第三,我们注意确定问题的指向。我们明确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精心设计提问问题,尤其是要明确目的性、针对性和指向性,坚决克服“漫谈式”的提问法,确保课堂提问不偏离课堂主题。

d、学习评价显成效:我们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始终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三大原则,将评价重点放在评价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实践能力,切实使学习评价作为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首先,我们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使教师、相关学科教师组成的小组、学生小组、家长全部成为评价主体,甚至提倡学生个人自评,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调节自己的学习探究活动,积极地把评价要素纳入到自己学习活动中去,促使学生在多元而全面的评价中形成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第二,我们坚持评价内容全面。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我们将学生的方方面面全部纳入评价范围,不单单局限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将学生全面发展的点点滴滴纳入评价范围,涉及到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和行为、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分析

1、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我校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已基本养成,高年级学生总结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学业成绩显著高于乡镇平均水平。“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使我们找到一条提高教与学效率的路子,达到了既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一年来我校各年级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六年级学生总成绩名列全镇榜首。不仅如此,通过课题的研究使用,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潜力明显增强,从而带动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我校五六年级学生在全镇、全市“曙光杯”体育比赛中,均取得好名次;中高年级一年来在各级各类作文大赛中获得了不少奖项(如在省关工委“心系奥运 健康成长”征文书画中,孔双峰成绩突出获得一等奖,在“济源六中杯 ”中小学生网络作文大赛中,学生李珍珍、李君苹、李佳敏等学生分别获一、三等奖,在小学生学习报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小学生新概念智能竞赛”中我校的茹欣欣同学成绩突出获一等奖);在市教研室举办的“我读书我快乐”朗读比赛中我校学生获三等奖;……可见,我校“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对学生来讲具有实效性和持久性。

学生成绩提高的原因分析: 一是多数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学生在认识到了预习有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解决问题的独立能力和主动精神、开拓思路、发展智力、体验成功的喜悦等诸多好处的基础上,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教材大意,找出重点、难点,发现问题,培养自学能力。再如,学生在认识了“无准备、无目的、无方法”三个弊端的基础上,就能代之以科学的方法,如有计划的利用好早息和临睡前这段时间,预习新课知识,温习重要知识或需牢固记忆的知识;也知道学习目标对学习的重要影响;还懂得在课堂上开动脑筋与专心致志同等重要。许多学生形成了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有利。

二是多数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据统计,我校80%以上的同学重视并进行了预习;30%的同学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70% 的同学能主动提问,80% 的同学在课堂上交流积极,75%的同学对自己的评价科学合理。25%学习主动性有了一定的提高;90%的同学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学生在学习上基本实现了几个转化:即学习态度由被动向主动转化;学习方法由“学会”向“会学”转化;学习渠道由单纯在课堂接受知识向兼顾课外、有目的坚持自学转化;

2、理论研究结硕果

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经过认真实践和深刻分析,对课堂教学实

效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探索出了一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理论模式,经过归纳总结,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就要打造“四型课堂”。

打造高起点型课堂。高起点型课堂首先是学生的课前预习。明确教学目标,在课前就初步向学生明示课堂教学目标,高度重视课前预习安排,使学生在进入课堂教学时,具有一定水平的认识,力争在课堂教学起始时,学生克服“零起点”,开好课堂教学的头;其次是教师的课前集体备课。使教师真正多方位的把握课堂教学目标,要在课堂前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找准重难点的突破点,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解决问题的方案,防患于未然。确保一节课中学生真正弄懂弄清关键性问题,促使学生真正有所体会,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打造互动型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书的思维定势,从而转变教学方式,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地位,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主动创设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深入探讨,潜移默化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打造创新型课堂。教师要及时不断地总结课堂教学的得与失,积极创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克服拘泥死板等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法,营造鼓励创新的课堂氛围,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在课堂上挖掘、发现并发展学生在禀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和心灵世界的独特性,以学生创新能力的挖掘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打造自主型课堂。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自由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扮演激励者、参与者、喝彩者、创新幼芽的培育者,让每一位学生都张扬个性,自主学习、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在自主型课堂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自主的学习环境,放手让学生发挥自主性,教师重在动员学生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下,进行探讨、探索,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些理论的提出,为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教育理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以课堂实践为基础,积极探索出提高农村小学课堂实效性的有效措施,进而教师的教学

理念得到更新,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带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课堂教学资源得到整合,因此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五、结论与讨论

1、必须坚持学生的发展是检验课堂实效性的唯一标准,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坚持钱梦龙先生“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2、必须积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引导作用,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素质提升,坚持累积的教学经验,大力提升教学智慧,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需求,建立目标明确、实效学习的课堂。

3、必须坚持课前、课堂、课后一体化安排,将课堂学习向前后两端延伸拓展,在课前做好课堂学习的准备,加强预习,在课后做好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完善,强化学生自主教育,进而推动课堂实效性提升。

4、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小学,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课题组中人员素质高低参差不齐,再加之教学任务繁重和紧张,对课题研究的投入有限。如何结合教师个人教学特色和个体差异,将课题组成员揉为一体,更加高效深入的开展课题研究,需要迫切加以破解。

六、主要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朱永新.《新教育之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钟祖荣,伍芳辉.《多元智能理论解读》,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9.4.章叶英等,《和谐课堂管理方法与实施》,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3.2009 年7 月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范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洛南县三要镇中心小学 刘建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开展,数学课堂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机,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挂图、卡片等多种手段;运用游戏、故事、实践操作、媒体渲染等多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极大地丰富了数学课堂,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空间。但是,通过反思不难发现,很多看似新颖、热闹的课堂教学活动却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效果很不理想。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使教学活动不偏离核心内容。

在教学设计与组织中,教学目标是特定教学内容核心价值的演绎。然而关于教学目标的定位,很多教师在构建教学方案时,往往重过程设计而轻教材分析,更忽视对教材的整体分析。轻教材分析的直接后果是对教材的把握不准确,影响目标界定的精确性,进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

只有对教材、学生、教学策略全面系统的思考,才能真正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价值。具体设计教案时,教师可以这样思考:一是本单元或本节课内容涵盖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及相关内容;二是衡量学生能接受何种程度的知识、学习方法比较合适;三是教师考虑创设怎样的学习情境,提供怎样的学习材料,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通过这些思考,教师才能提出有效的决策。具有可行性是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教学目标才不会偏离核心价值,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保障。

二、情境创设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要有价值。

在追求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效、高效的今天,我们能不能对教学情境的有效性进行认真思考,还情境以本来面目,使情境真正成 1

为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最佳环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要褪得繁华显得精华,让学生能体味情境蕴涵的数学本质,这才是情境创设的真正价值之所在。有效地情境创设,要尽可能是实实在在的真实情境,真实的情境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任务的真实性使学生能确切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激发起学习动力。

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出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教授的调查发现:我国中小学生睡眠现状令人担忧,大约有2/3的小学生和3/4的初中生睡眠严重不足。提问:同学们在这句话里,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2/3是什么意思?(生:把全国的小学生平均分成3份,其中有2份的小学生睡眠不足。)师:这个分数还能告诉我们什么?„„通过现实情境的创设,让分数知识的学习,回归到现实空间,使素材更为充足,背景更为丰厚,理解更为透彻。这些数据来源于网络、权威部门和专家的调查统计,选择的都是学生熟悉的素材,真实可信。这些内容具有丰厚的现实内涵,较好的解读分数意义的抽象内涵,较为准确的表述每个分数的情境意义,并使学生最终感悟到分数的本质意义,同时也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把握合作时机,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克服小组合作学习中流于形式或作用不大等弊端,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呢?

1、小组合作选择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

当今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理性分析欠缺,思维深刻性不足,这 2

时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明晰正误,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让学生对平均分有更深刻地理解,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已经分为对和错两个阵营,我没有发表意见,而是让正反两方同学各自聚在一起,商量对策,并推选出代表。辩论开始了:只见正方代表把手中的圆形纸对折,沿折线把它分成了两份:我把圆分成了两份,这里的每一份是不是圆的二分之一?反方代表点头称是,但不慌不忙的也拿起一张圆形纸,两手随意一撕,圆形纸变成了大小不同的两份:你们看,这里的哪一份是圆的二分之一?正方毫不示弱的说:你们没有平均分,只要平均分就是。反方又说:题里没说平均分,你说这种说法对吗?„„通过辩论,双方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必须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才能用分数表示。这时分数的概念才真正被纳入了同学们的认知结构。可见,意见不一时,组织合作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竞争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地基础。

2、合作时机选择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需要合作探究,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结论。当学生把自己的结论依据展示出来,每个同学都可以从他人的思维成果中得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活跃了思维,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学生不仅能深化对知识地理解,而且能获得学习数学的方法。

四、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课堂是一个情感场,学生们会带着各种各样的感情上每一节课。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事半功倍。教师要在平等的前提下,严爱有度,走进 3

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信心,给学生温暖,给学生希望,给学生可以触摸到的未来,才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因为喜欢这位教师而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也就能够达到美国教育家巴士卡利亚“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白痴,我就能把他培养成优等生”这样的境界。

请把你的微笑带进课堂,微笑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精神需求,课堂上教师的微笑,会缩短师生的心距,会激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中学习。如在一次上课时,整节课我的表情都很严肃,学生的表现也不是很好。下课后,我无意间听到几个同学说:老师今天不知怎么了?这节课自始至终都没有笑过,真希望老师能笑一笑,我们就更喜欢数学课了„„多么小的需求,多么实在的要求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微笑着点点头,微笑着面对学生,那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其

一、提出问题,引入自学之门。其

二、联系比较,扩大自学的效果。其

三、能力训练,提高自学质量。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在自学过程中,必须把能力训练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能力训练,提高自学质量。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应着眼于训练,多问为什么,促使学生去思考、探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总之,一堂有实效的数学课要做到:确定好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课堂的生成点。教学风格朴实一点,双基训练扎实一点,教学容量厚实一点,学生思维活跃一点,教学方式灵活一点。

第五篇: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总结

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总结

许英刚

一、注重合作探究的方法指导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让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评价反思等重要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已基本采用。

二、面向全体,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在教学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才能挖掘学习潜力,促进智慧更加有效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主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来增强效率。

1、激发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教学时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激发学生直接和间接的学习动机。如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很有用,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等。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有活动的动力,创造的激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激发兴趣。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在教学实际中,我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的组织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应是多向的,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一节好课就是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顺利地直观地完成预设目标。

二、要享受成功,更要经受挫折

在新课改中,广大教师都很注重为学生提供成功的契机,都很重视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赏识和肯定,“你真棒”等表扬语弥漫课堂,确实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误区:有的教师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律给予夸奖,即使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回答都给予“真了不起!真聪明……”的表扬。事实上,这种廉价的表扬不仅不能起到真正激励的作用,相反会助长学生浮躁的学风。我认为表扬与批评都是对儿童行为的一种强化手段,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的强化,并真正得到他人的认同,对于学生行为的规范、学习态度的好转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提倡获得成功的同时,应该要让学生经受一些挫折与失败。在学习这一艰苦的劳动中,必然会经受挫折或失败。成功只有在失败的折射下才显得更加耀眼,在挫折的磨炼下才更有价值。

三、根据内容和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代数知识、几何知识、统计知识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几何知识时我采取从直观到抽象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统计知识时采用让每个孩子经历统计过程的方法,让他们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2、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个性差异都是教师要考虑的因素。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尽心地教是认真地学的前提,认真主动地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效性研究(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效性研究(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之我见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之我见内容摘要: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课改,不仅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还让数学课堂变得精彩。然而,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始终是教师永恒的追求......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湟源县申中卡路学校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创新教育的需要。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结题(五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我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课题于2010年4月向我校科研主任申请,至今,已历时一年时间。一年来,课题实验工作在学校主管部......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全五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的几点看法 南康市赞贤小学王 佑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都在努力学习和实践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课堂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

    浅谈课堂教学实效性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所谓课堂教学实效性:即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要提高英语课堂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过程研究实施方案(模版)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过程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宁夏青铜峡市第五小学 数学课题组 (执笔 李思国)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综述

    教学设计研究综述 教学设计内容丰富,体系繁杂,已成为教育技术学,教学论中一个重要分支。从1999年开始我国学者在教学设计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学设计的发展已经经过了几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路径研究(五篇材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路径研究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所有小学语文老师和教育主管部门普遍关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