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谈话导入 李春华

时间:2019-05-15 14:2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老生常谈话导入 李春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老生常谈话导入 李春华》。

第一篇:老生常谈话导入 李春华

老生常谈话导入

李春华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良好的导入像戏剧的序幕,令学生心驰向往,像巨大的磁石,使学生倍受吸引,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启开思维的大门,点燃智慧的火炬—— “ 一粒沙里见世界”,虽然它是一个小小的石头,却熔铸了教师的智慧,凝聚了教师的心血,体现了教师的素养。而政治课理论性强,很容易误入“背来辛苦,用来糊涂”的怪圈,只有新颖活泼、引人入胜的教学形式才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思考,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一些导入方法。

一、利用漫画导入

漫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极富趣味性和幽默感。例如:在讲述八年级上册《计划生育是国策》一课时,我展示了一幅地球被60亿人口压弯腰的漫画,让他们谈这幅漫画告诉我们的道理。学生一看到漫画马上来了兴致,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然后我用一个母亲抱小孩的图片作为背景,放婴儿啼哭的声音,学生就这样在婴儿的哭声和他们笑声中明白又多了一个中国人了,接着让他们看我国春运期间火车站人山人海的图片,很快他们就能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这样让学生在笑声中学,在兴趣中用,一堂本来看起来枯燥无味的政治课也变得生动无比了。

二、利用风景图片导入

这几年,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外出旅游的家庭越来越多,不少学生到过许多风景名胜地区,因此,利用风景图片导入新课,学生会很感兴趣。在讲述八年级下册《培养亲社会情感》一课时,为了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我首先在萨克斯音乐声中展示了一组反映九寨风光的图片,学生去过九寨沟的比较多,他们一看到图片就来了兴致,争先恐后地说:“九寨沟,九寨沟,我去过。”我就找学生来描述九寨风光,我及时点拨归纳:“一句话——美。”然后把我随便从路边捡的枯枝败叶拿出来问他们:“你们在九寨沟游玩的时候见过这些东西吗?”“你们会不会因为九寨沟有这些东西存在就觉得这里不美呢?”他们都说不会。我又让他们看书上图片,及时引导他们思考:“图片所反映的现象美不美?”并让他们说出社会生活中其他的美。马上又展示一些反映社会生活中“脏、乱、差”现象,违法犯罪现象,以及环境被污染和破坏的现象的图片,学生肯定会说这些现象不美,我及时点拨:“现实生活中存在这些问题就像每个风景区会有枯枝败叶一样,枯枝败叶不会影响风景区的整体美,‘脏、乱、差’等不和谐的现象同样也不会影响社会的整体美。”这样学生很轻松就理解了书上的观点,比让学生圈点勾画背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三、通过讲寓言故事导入

也就是根据课程需要,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成语寓言等方面的素材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容易给学生以启迪,同时又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的作用,从而使教师讲课更生动、形象;学生学习更轻松、易于接受与记忆。

例如:在讲述八年级上册《蓝天下我们和谐相处》时,我就是通过讲这样的故事来导入新课的。

有一个孩子,脾气非常暴躁,经常向别人发脾气。有一天,他的父亲对他说:“孩子,这里有一百颗钉子,每当你发脾气的时候,你就往木板上钉一个钉子,要学会克制自己”。于是从那天起,孩子每发一次脾气就望木板上钉一个钉子,随着钉子越钉越多,孩子的脾气也改了不少,当他把最后一颗钉子钉完的时候,父亲又对孩子说:“孩子,现在当你克制自己不发脾气的时候,你就拔掉一颗钉子”。孩子照着父亲的话去做,每当他克制住自己的时候,就拔掉一颗钉子,最后,孩子把钉子全部拔掉了,而且脾气也改好了。孩子非常高兴因为他把钉子拔光了,脾气也全该改了。父亲带着孩子走到木板前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孩子,你看木板上还剩下什么?”原来木板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钉子的痕迹。父亲接着说:“每当你对别人发一次脾气,你就会在别人的心上留下一道伤痕,你就会失去一个朋友,当你的朋友越来越少时,你的快乐也会越来越少。”

讲完这个故事,我的问题也就出来了:“希望自己过得快乐吗?”“我们应该怎样与人相处呢?”

四、利用热点时事导入

热点时事导入就是把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与当前受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大胆而巧妙地引入课堂,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

例如:在讲述九年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时,我就在网上找了一些关于描述美国之类的国家在军事上的成就,经济上的发达状况的资料,与我们国家相对比,让学生明白我们与别人的差距,并且让他们讨论怎样才能缩短差距,从而使他们理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启发学生去思考。

五、采用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的形式导入

政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科目,很多知识与历史、地理、生物、语文等学科紧密相连,因此,采用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的形式导入新课,更能帮助学生理解书上的理论。

例如:在讲述七年级上册《春蕾初绽》时,因为学生对于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似懂非懂,想了解又不好意思,所以我从生物学的角度由小孩子的生理特征开始讲起,两三岁的孩子头大肚子大,到小学五年级左右肚子慢慢缩回去,晚上睡觉时,有的时候会像在跨越障碍但是没有跨过去一样突然蹬一下,这就在长个子了,进入初中有的同学会出现腿抽筋的现象等。这些现象都是学生自己可以观察的到或者自己就有的切身体会,所以一说他们就有同感,老师再及时点拨: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每一个人会出现不同的生理特征,因此出现书上提到的各种生理变化是正常现象,相反没有出现这些变化才是

不正常的。这样,学生很快就理解了书上的道理。

六、利用歌曲、小品导入

当代的中学生在心理上乐于接受新事物,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握好中学生的这种心理,采用一些比较独特的引入方法,例如演唱歌曲、让学生自导自演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品等。这种方法新颖活泼,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引发学生去思考,活跃了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例如:在讲述七年级下册《我是中国小公民》时,我就用了刘德华演唱的歌曲《中国人》来导入新课。因为《中国人》这首歌是流行歌曲,大多数学生都会唱,当我播放这首歌的视频时,很多学生都在跟着唱。一唱完歌,我的问题就提出来了:“你是中国人吗?”,“你是中国的公民吗?”、“你有身份证吗?”很快就切入课题。

又如:在讲述八年级下册《我的受教育权》时,我先播放歌曲《校园的早晨》,然后问学生:“这首歌与我们正在享受的什么权利密切相关?”直接导入了新课。

又如:在讲述七年级上册《善于与人交往》时,我让学生把书上研究生应聘失败的那组图片编成小品表演出来,又让其他学生来评价分析研究生应聘失败的原因。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气氛,又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很快就懂得了与人交往时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总之,导入新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所谓导之有法,导无定法。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精心设计,就能设计出许多新颖实用的导入方式。但无论采用哪种导入方式,都应尽可能地将其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融为一体,实现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抱着“我要学”的心态投入学习活动,这就是成功的导入。

第二篇:老生常谈话作文

老生常谈话作文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对于很多语文教师来说,又是一件颇为头疼的任务。其实作文教学只要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发展的uayao,进行“三位一体”的训练就是一条不错的教学路子。

第一,教师应该让学生有生活积累。学生作文中共同的问题,就是缺乏生活,请看一片学生作文:说一个寒冷的冬天,同学们把能穿的衣服都穿上了,还是觉得冷。老师讲课时,发现一个学生衣服单薄,就急忙脱下自己的大衣给这位同学穿上,而这位教师只穿一件衬衫在继续上课。这样的事实,显然是学生杜撰的,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但是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中,类似的现象却非常普遍,作文中描写的任务,往往缺血少肉,毫无生气;记叙的事情,常常缺乏真实,与生活距离很大;语言也是充满“学生腔调”。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写文章不是生活中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这句话道出了作文的要害和关键:作文不能够没有生活。要提高中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和作文质量,教师首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了解生活,熟悉生活。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实际,开展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教育学生平时养成记日记的习惯,真实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素材,作文时就不会搜索枯肠挤牙膏了。

第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教学说了一段切中肯綮的话:“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不仅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对提高书面写作能力也有促进作用。”

仔细研究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训练的顺序和目标就可以发现二者是互为统一的。“口述见闻”是记叙文写作的基础;“说明事理”是训练学生书面作文的条理性;“发表意见”是结合议论文写作进行的。如果我们每一节课拿出几分钟的时间请一名学生叙述昨日见闻,或者评论当日新闻事件,教学平时随机举行故事会、小型辩论赛等等,学生呢个就能够达到用语准确,表意清楚,思维逻辑严密的目的,那么写作文章还成什么问题呢?所以。中学生作文教学教师应该系统地重视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把说和写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而且,训练学生口头作文的各种方式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喜闻乐见的,学生普遍愿意参加,兴趣强。相信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口头作文的训练会很快地深入到学生平时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从而实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第三,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多写。从根本上讲,写作能力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技能。作为一种心智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的写作实践才能够形成和提高,而不是单靠几篇文

章做法之类的东西就能够奏效的。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写作的历练在乎多做。”名人的经验和我们的教学实践证明,提高写作能力的唯一途径,就是“多读多写”,这也会死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经验中关于提高写作能力的基本一致的观点。

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虽然经过多次改革,提出了这样那样的做法,但是大多数教师尚未走出传统教法的圈子,尤其是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作文方式僵化,长期采用单一的方式出题,让学生作文。作文评改僵化,一般学校都要求教师精批精改,而且学校和社会都迷信精批细改学生作文,这给语文教师造成巨大的习惯性压力。其实,大部分学生是不管老师们在作文本上写上什么样的批语的。

笔者认为,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作为教者,一方面要认真传授写作知识,正确指导各类文体的写法和区别;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深入生活,从接触社会实际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基础知识等。除此之外,就是培养学生自己坚持不懈从事写作实践的毅力。

能够积极这样做的而且做的到的教师,是值得敬佩的,而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稳步提高。因为,老师和学生做的

都是踏踏实实的努力!

第三篇:老生常谈话“安全”

老生常谈话“安全”

安全,是化工企业文化永恒的主题,是职工最大的利益,安全警语是塑造企业安全文化的氛围。牢记最基本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树立“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理念;转变观念,让人人都以“我会安全”为基准。

对于安全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时刻强化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尊重科学、规范管理是基层安全防护措施的监督与管理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无论是作为专职的安全主体或一个企业的客体,对于生产现场的情况应该了如指掌,宁肯我为安全,也不要安全为我。我们应该不会忘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件件惨案。因此,如果企业没有了安全,那么,保证职工的生命那就是一句空话,企业的效益又何从谈起。

生命的重要来源于是否安全,学会为安全要结果。我们常穿梭在城市的马路上,交管部门三令五申行人不准闯红灯,机动车辆限时莫超速,但我们经常在报纸和网络看到,或亲耳目睹过一幕幕血淋淋的事件发生,不是我们无知,而是我们不够尊重生命本身。要时常牢记“安全是幸福之本,违章是痛苦之源”。

从我做起,提高安全意识、把被动安全变为安全主动,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我能安全、我会安全”。

第四篇:老生常谈话“减负”

老生常谈话“减负”

吉林市丰满区石井九年制实验学校:邹敬兵

“减负”即减轻负担,多指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和心理负担。通过减轻过重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长。有一点需明确就是减负减轻的是不合理、不必要的负担,但不是不要教学质量。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减负的同时必须要增效,教师要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减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从1988年,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到2000年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再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于学校减负的规划。自1987年中国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以来,“减负”已成为中国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路上一道绕不开的坎儿。现今教育形式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常常三令五申强调减负,各种减负的文件可谓是屡发不止,可是中小学生依然背着重重的大书包,攀登于书山之上,遨游于学海之中。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沉重有目共睹,很多学生起早摸黑没完没了地写作业,无论城乡,总体上教育减负根本就没有得到

真正落实,真正减负的只是海市蜃楼客源看而不可近观。从课外辅导班泛滥到“高考工厂”“中考工厂”林立,哪一点能够证明课业负担减轻?晚上学早放学不等于作息时间的保证,双休日,晚自习各类的辅导班如过江之鲫让学生应接不暇。即使没有上辅导班也不等于少写作业。学校作业量即使不大,家长的额外作业也是不可忽视,书店里琳琅满目的教辅材料就是不争的事实。写作业时间长,导致学生视力普遍受损,体质大大下降,更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一名从教二十余年的教育工作者和一名学生家长的双重身份,今天我也来简单的谈谈“减负”,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减负”的主阵地主要在学校、家庭和社会。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学生的负担有哪些,哪些是过重的负担非减不可,哪些是成长必须肩负的职责必须承担。义务教育大环境下,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龄儿童可以依法依规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一部分学生将升入高中,一部分将升入中等职业学校或者直接进入社会就业。问题就出在最后出口这一环节,由于千百年形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陈旧观念,社会上对体力工作者技术工人的轻视,社会资源的不平等分配造成了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的形式,大多数家长都期望学生能够升入优质高中从而实现考入名牌大学的梦想。可以说现今社会下,一个学生的成绩往往不仅负载的是个人的学习效果,而是一个家庭甚至于一个家族兴衰的使命。那么这种心理负担又怎能不重?社会在高速发展,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的更新换代都已经快到了超越光速的时的速度了,作为一名成年人都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储备,那么作为一名青少年利用人生的黄金期多多储备未来所需的知识更是不容置疑。那么究竟什么是过重的课业负担呢,作业量的衡量本就是一个无法量化的衡量,初中要求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可是对于不同的学生学习的效率相差甚远,有的人可能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量有的人可能几个小时都无法完成。所以我认为这种具体的量化都无法准确衡量课业的负担,正如因材施教一样,课业的负担轻重也要因人而异。

“以往的减负令出来之后,最高兴的就是各类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我们的教育培训市场已经达到三千亿,这些钱都出自中国的家长口袋。” 对于老师、家长以及学生对于“减负令”的纠结心态,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所谓的“学校减负”,最终往往以“校外增负”收场,而校外的负担不仅使学生的学业压力未减,还增加了家庭的教育支出。“教招考”一体的中高考制度,让考试成为中小学教育的指挥棒,以及高等教育选拔人才的唯一通道。学校为了升学率自然会给老师和学生加大课业压力。推进中高考制度改革,落实学校的自主招生,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这是政府需要抓紧做的。“目前单一的评价体系中,即使政府减负令不断,也很难让家长、学校,甚至学生自己对‘减负’抱有理性思考。” 真正意义上的减负绝不是学校少上几节课,教师少做几道题,而应是社会提供多渠道的人才发展路径,改善单一“中高考”的人才选拔评价体系;家长尊重教育规律成长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观;学校不单纯以分数论英雄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只有三方面紧密联

合,才能真正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每一个青少年健康成长。减负之路任重而道远,为了真正实现减负而不是“负负得正”,那么国家及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就必须各司其职。

首先从国家及教育行政部门来看,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百年大计,早在2000年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这说明“减负”并不是单纯的做减法,而是过重负担有所减和必备要求有所加的辩证统一。这是要求人们从根本上改变过去过于重知识灌输,轻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过于重视智育培养,轻视了德育对塑造人格的重要意义;过于重视升学考试科目教学,轻视了体音美劳动实践等基本素质学科教学;过于重视文化知识单纯传授,轻视了增强人文修养的实践学习;过于重视关心学生学习成绩,轻视了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建立。必须要加强和突出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勤奋、刻苦、探索、博闻慎思、好问、有恒的学习品质,礼貌、文雅、友爱、自尊、自重的交际习惯等,培养其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习主席在庆祝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育必须推进立德树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强调,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广

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要努力让每个适龄儿童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都能实现个人的梦想和追求。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从小受到好的教育。这些重要论述都明晰了国家在教育发展上把教育公平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家将逐步调整教育政策,逐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通过教育公平的途径真正让减负得以实现。

其次从家庭的微观层面来看,尽快提高家长的素质,帮助家长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家长不能盲目攀比,理智认识孩子的潜力,相信孩子的成才不是只有高考的独木桥。家长不能盲目跟风,不要以为孩子报几个课后班,多买几本练习题为对孩子成长负责的标志,而应多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陪伴孩子一起面对孩子成长的风风雨雨,给孩子一片成长的天空。

最后从学校角度来看,学校是知识传输的主渠道,教师是知识传播的主导者,在减负的主战场上教师要加强学习,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学习、充电,才能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要了解学生,尊重差异。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必须建立在了解其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学生都有个性差异,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搞一刀切,我们提倡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既是减轻学

生心理负担,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途径,也是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基础。“减负”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的自身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份快乐的心情,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减负增效”,应聚焦课堂,引导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对学习困难学生,教师进行及时辅导。学校和教师应深入研究在课堂教学里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与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健康、活泼、主动地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在课堂上只有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好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在21世纪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我们要本着对国家和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使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真正见到实效。努力培养和造就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五篇:李春华老师介绍

李春华老师介绍

李春华,出生于云南,自幼酷爱民族音乐。幼年时跟随祖父和父亲学习民族乐器的演奏。就读于昆明师范学校时,师从著名作曲家、音乐电教板发明者王绍禄先生学习音乐理论及葫芦丝、巴乌演奏,后考入云南艺术学院继续深造,曾得到民族管演奏家杨建生副教授、哏德全先生的悉心指导。

其利用业余时间多次深入民间,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收集民间音乐素材,至今从事葫芦丝、巴乌的研究与演奏已有十余载。2000年3月由远方出版社出版了个人专著《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同年9月录制了独奏专集《节日的德昂山》,2002年4月由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了个人教学专程《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

青年葫芦丝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中国葫芦丝王子,国家一级演员。现任中国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音乐学院葫芦丝考级评委。已出版作品有《葫芦丝巴乌使用教程》、《葫芦丝巴乌演奏指南》、《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经典名曲》、《葫芦丝巴乌一点通》、《欢乐的葫芦丝》、《金葫芦》、《醉人的葫芦丝》、《迷人的葫芦兰》和《葫芦丝OK版》。创作作品有:《炫动时光》、《梨花雨》、《打跳欢歌》、《雪莲花开》、《木鼓神韵》、《清清玉湖水》、《丝恋》、《断桥残月》、《蓝色的香巴拉》《花满楼》、《风中的葫芦》、《葫芦情》。个人演奏专辑有《葫芦丝OK版》、《金葫芦》、《欢乐的葫芦丝》、《迷人的葫芦丝》、《醉人的葫芦丝》、《柔情丝语》、《丝恋》、《葫芦心经》、《李春华葫芦丝创作作品》 葫芦丝王子李春华

李春华,青年葫芦丝演奏家,教育家,现任中国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音乐学院葫芦丝考级评委。已出版作品有《葫芦丝巴乌使用教程》、《葫芦丝巴乌演奏指南》、《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经典名曲》、《葫芦丝巴乌一点通》、《欢乐的葫芦丝》、《金葫芦》、《醉人的葫芦丝》、《迷人的葫芦兰和《葫芦丝OK版》。葫芦,谐音福禄,常被人们当作互送吉祥。祝福的礼品。云南傣族创造性地将葫芦发展演变成了一种神奇美妙的民族乐器一一葫芦丝。一个金黄色的双包葫芦,镶嵌着白竹吹嘴,下端延伸出三根粗细不同的竹管,便构造出了葫芦丝。轻轻一吹,便能发出悠扬,缠绵的乐音,时而如山间竹林,寂静深远;时而如高山清泉,叮咚缠绵;时而如孔雀开屏,如百鸟争鸣;时而如景颇晨曦,朦胧神秘;时而又如万马奔腾,骑兵飒爽„„听惯了协奏曲的宏大,雄壮、听上一曲葫芦丝,更有一番说不出来的恰然与陶醉。心情烦闷时,更上一曲葫芦丝,一种小径通幽的宁静,立刻让人神清气定,烦恼尽消。葫芦丝正是以其美妙的声音,独特的韵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提起葫芦丝便不能不提起那来自彩云南的葫芦丝王子李春华。李春华,本是汉族,早在学生时代,一个偶然的机会便与葫芦丝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沉迷其中。除了吃饭睡觉,只要闲暇时间.李春华便关起门来练起来了。看新闻,眼睛看着电视屏幕,手上却拿着葫芦丝,忙着练习手指的灵活性。为了方便练习,他还将葫芦丝的主管拆下来,自制成练习管,人到哪儿练习管便装到哪儿。就连坐车,嘴里也没闲着“TTK、TTK、TKT、TKT„”又练开了吐音。那真是到了废寝忘食,如痴如醉的地步。正是因为这样刻苦地练习认真的钻研,李春华的葫芦丝演奏技巧日益成熟。在练习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刚开始学习时,总会出现“咕”音的问题,就着实让李春华苦恼了一阵子,请教,翻书,都没能彻底解决问题。他自己的摸索,试了一个又一个方法,连家里人都成了他的顾问。“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春华发现:吹奏时只要在音尾快速把嘴巴张开,就能避免“咕”音出现,他将这一发现应用于教学,学生们很快就解决了“咕”音的问题。在长期的教学中,李春华还发现了不少类似“咕”音,看似简单,却又让葫芦丝爱好者无法自己解决这问题的方法,他便萌发了将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心得整理成书的念头,于是2000年,李春华的第一部作品《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出版了。教程从音阶、按孔图到练习曲,再到乐曲,各章后面还附有相关乐理知识,书中汇集整理了大量适合葫芦丝演奏的曲谱。书的最后还配有各种调音阶的指法表。即便是不懂乐理的人,看了这本教程电能简单的学会吹奏葫芦丝。学葫芦丝不再困难,葫芦丝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和普及。一时之间 这本教程成为了葫芦丝商家卖葫芦丝时,最喜欢向顾客推荐的一本书。李春华本人便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云南民族村游览时,便被一位女老板当外地游客热情地邀请进店铺推荐葫芦丝,生怕不买,还补充说:“您不会吹,不懂乐理,也不用怕,买了这本书包您看了很快学会,我和我哥就是这样学的„”说着还即兴吹奏了一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李春华一看这本书正是自己编写的《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看到商家和顾客对自己的作品如些肯定。李春华又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多年来自己的教学心得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担心的是书中只要有一点纰漏他就会误导学习者。于是李春华更加注重修改完善《实用教程》从红色封面到绿色版本,书的页数越变越厚,内容越来越充实。街边的小贩甚至将书中的精华部分浓缩成小传单来推销自己的葫芦丝。短短5年《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成为广大葫丝学习者必备的一本教程。李春华的葫芦丝吹奏手法和教学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由于《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出版,李春华不断接到一些葫芦丝学习者的电话咨询,学习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可见市场需要更具直观性带有示范性、可见性的示范教材。李春华的教学VCD《怎么演奏好葫芦丝巴乌》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缺,这也是市场上第一部系统的葫芦丝巴乌教学专集。随着葫芦丝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一大批葫芦丝爱好者成长起来,不在满足于演奏一些简单乐曲。他们更渴望涉及葫芦丝高难度曲目,可太专业的乐曲,一时又不太容易理解。应广大学习者的要求,李春华出版了教学专辑二《怎么演奏好葫芦丝巴乌》以及教学专辑三《葫芦丝巴乌一点通》。在担任上海音乐学院,葫芦丝考级评委的过程中,李春华深刻地感觉到考级学员之间的差异:首曲子到底应该吹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是演奏合格。为了给考级学生良好的引导和帮助,2005年5月出版了全国第一版葫芦丝考级专辑《葫芦丝精曲示范》。长期以来,由于葫芦丝的音阶有限,可吹奏的曲目很少,成了葫芦丝发展中的一个局限,葫芦丝给人的有遗憾之感,在这方面李春华又做了大胆的创新和突破,把二胡独奏曲《赛马》改编为葫芦丝独奏曲,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又把反映部队生活的《骑兵进行曲》用葫芦丝演奏,更让葫芦丝火了一把;小提琴协奏曲《粱祝》的改编,让葫芦丝的表现更加丰富更具魅力。用葫芦丝吹奏的《沧海一声笑》更让人们领略了一回古今英雄的豪情:谁说葫芦丝小家子气。随着李春华的欣赏专辑《欢乐的葫芦丝》、《醉人的葫芦丝》等一系列作品的问世,人们对葫芦丝又有了新的认识。李春华,年青,充满激情与活力,这是不少听过看过他的专辑的人对他的评价。教学往来中,李春华的谦虚、诚恳、耐心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只要个电话打过来,向他请教问题,他无论再忙都会认真诚恳给你提出意见、建议和鼓励。湖南省常德市的1 6岁少年赵亚星、吉林省通化市59岁的王晓春,提起这一点感触最深,他们都是通过教学专辑认识李春华的。在电话咨洵中,得到了李春华的多次指导。曾多次用葫芦丝参赛荣获了国家级及省级金奖一他们获奖后打的第一个电话便是向李老师报喜,感谢他的耐心指导一看到他们的成绩,李春华说:这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李春华传播葫芦丝文化的足迹及身影,遍布全国各地。曾在多个城市举办葫芦丝独奏音乐会和专题讲座会(在商丘独奏音乐会,杭州独奏音乐会,太原专题讲座会等数十场)。李春华能有今天的成绩,源于他对葫芦丝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传播民族文化,弘扬民族乐器,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喜爱葫芦丝,让更多的人听到葫芦丝的声音。这便是年青的葫芦丝王子一李春华最大的愿望。

听“葫芦丝王子”谈“葫芦经”

圆润的葫芦,几个簧片,吹起来声音优美动听,学起来简单容易上手,这就是最近在老年人中非常流行的民族乐器——葫芦丝。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这种乐器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时,左右两根竹管同时发出固定的单音,与旋律构成和音。其音乐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

近日,来自云南的“葫芦丝王子”李春华来到杭州,和老年朋友交流自己的“葫芦经”。

年仅32岁的李春华出生于云南省晋宁县,16岁开始在民乐队拉二胡,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见到师兄正在拨弄一个带着葫芦的乐器,乐器演奏出来美妙轻巧的音色立刻把他给吸引住了。

“当时一个葫芦丝要80块钱,我一个月的零用钱只有5块,攒了大半年才花了50块钱买了一个跟葫芦丝同类的巴乌。”李春华笑着说。后来的这几年,巴乌和李春华形影不离,每天比吃饭还重要的事情就是吹一吹。

随着对葫芦丝的热爱,李春华出版了第一本葫芦丝专业教材,录制了葫芦丝教学光盘,成为了一位“葫芦丝音乐人”。“正是对葫芦丝的这一份感情,才让我走到了今天啊。”他说。

“葫芦丝的特点是音色好听,简单好上手,特别适合老年人用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不过,上手虽然容易,如果要学起来,一定要有专门的教材和专业的老师指导。”李春华反复强调,“很多老年人可能觉得自己没有音乐基础或是没有音乐天分,其实那都不重要,将近90%的人对音乐都没有特别的悟性,只要你想学好,认真学,努力学,就一定会有让你满意的成绩。”

好学、好看、好听、好带、好吹,这就是葫芦丝的五大特点。问李春华学习葫芦丝的诀窍是什么,他笑着说:“练葫芦丝最重要的是练好一口气,老年人不需要过多地要求自己跟原奏一模一样,要追求流畅、自然、优美,要以乐为主,以自己为主,最重要的是以快乐为主。”

最后,李春华特别提醒老年爱好者:“如果你喜欢葫芦丝,那就一定要用心练、刻苦练,根据自身情况,每天最好保证一至两个小时的练习时间。吹吹葫芦丝可以锻炼身体,调节心情,相信它会是一件令你开心的乐器。”

李春华:谦虚的葫芦丝音乐人 说起李春华,熟悉的人可能不是很多。但是,如果你是一名葫芦丝爱好者,那情况就大大不同了。因为,目前我州大多数葫芦丝培训班和葫芦丝爱好者使用的葫芦丝教程和葫芦丝VCD光碟就出自他之手。记者曾看到过的他与哏德全、杨志宁编著的国内第一套葫芦丝、巴乌有声教程及配套VCD光碟,也在潞西市文化馆目睹了他最新编著的《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在学生学习中发挥的作用。年仅32岁的李春华出生于云南省晋宁县,幼年时在祖父和父亲的引导下,接受了民族音乐的熏陶和教育。1991年考入昆明师范学校,跟随作曲家、音乐电教板发明者王绍禄学习民族音乐理论和民族器乐的演奏,后师从著名葫芦丝制作、演奏家哏德全潜心学习葫芦丝的演奏,同时在云南艺术学院音乐教育系深造,目前正从事民族音乐的教学与研究。2002年,他与哏德全、杨志宁编著了国内第一套葫芦丝、巴乌有声教程及配套VCD光碟《傣风神韵》,后来又个人编著了《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2002年4月出版了《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出版发行《醉人的葫芦丝》、《柔情丝语》、《节日的德昂山》等VCD光碟,创作了《蓝色的香巴拉》等许多优美的葫芦丝乐曲。作为这样一名从事民族音乐教学与研究的“名师”,他接人待事却非常谦虚,从不以大师自居,风采尤佳。记者近日对李春华进行了采访,了解了他与源于我州的民间乐器葫芦丝的结缘、对葫芦丝音乐的发展以及对我州举办中国·德宏首届葫芦丝文化节的看法等。据李春华介绍,2002年,当时葫芦丝的市场和演奏方法都不是太规范、科学。于是,哏德全老师他们合作编著了国内第一套葫芦丝、巴乌有声教程及配套VCD光碟,将经典的葫芦丝曲目汇编成册,帮助教师规范、科学地教学生吹奏葫芦丝,也为葫芦丝爱好者提供了一本入门的教程,为发展葫芦丝做出一定的贡献。近年来,吉林、北京、湖南等地的葫芦丝音乐人也纷纷出教程,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奏家、一大批优秀的葫芦丝教育者,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民间乐器葫芦丝发展的春天再次来临。李春华说,德宏州审时度势,紧扣时代脉搏,提出在今年“十·一”期间举办中国·德宏首届葫芦丝文化节,这有利于把葫芦丝推向高潮、促进葫芦丝艺术的发展;对于每个葫芦丝音乐人来说,也是一件幸事。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把文化节办好,以此次文化节为契机,告诉世人,葫芦丝的故乡在德宏梁河,演奏葫芦丝的高手就生长在这块土地上。他表示,将克服困难,尽量全程参与首届葫芦丝艺术节。李春华对我州青少年葫芦丝爱好者寄予厚望。他说,听了几位德宏小朋友的演奏,感觉非常好。他们如果到昆明、北京参加比赛,都是有可能获得金奖、银奖的优秀选手,只要培养得好,他们就是未来的葫芦丝演奏家。李春华谦虚地说:“坦而言之,我不是一名葫芦丝演奏大师,仅是一名执着的葫芦丝爱好者、演奏员。学习葫芦丝很简单,吹好葫芦丝却不简单,艺无止境、学无止境,我今后的道路也将在不断的学习中探索。”人们常说“春华秋实”,没有春天的繁花,就没有秋天丰硕的果实。大自然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李春华用谦虚的治学态度和勤奋的刻苦钻研换来今天的累累果实:他还担任着中华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音乐学院葫芦丝的考级评委。谈到今后的打算时,他风趣地说:“没有葫芦丝,我就失业了,我这一辈子就靠葫芦丝吃饭,把葫芦丝吹好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因为葫芦丝对我而言,就是毕生的追求和精神的支柱。”他还对记者说,我敢预言,今后葫芦丝的发展将会一路飙升,就如同股市一样,一个字:“牛”。如果你走出云南,你就会发现全国各地到处飘着悠扬的葫芦丝乐声,不少人喜欢葫芦丝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记者问他对德宏的印象,他一个劲地说:“这里不愧为歌舞之乡、植物王国,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心醉。这里是一块宝地,它培养了金小凤、龚全国、哏德全、万小散、毛相等无数优秀的艺术家,德宏人应该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而骄傲和自豪。”

李春华是中华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音乐学院葫芦丝巴乌考级评为,是我国具有开拓创新性质的的少数民族管乐演奏家。在他作品的专著《李春华葫芦丝创作作品》中共收录了其个人创作的九首葫芦丝作品,他立足于民族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专业作曲的技法,其中《丝恋》、《风中的葫芦》等作品已经完全是西方音乐的风格特点,类似有器乐小品的性质,其他的如《打跳欢歌》、《蓝色的香巴拉》、《木鼓神韵》、《断桥残月》、《清清玉湖水》等则是具有地域性的民族风格特点,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李春华对于民族性音乐风格与西方作曲风格有着深层的理解与把握,笔者通过对其作品的研究,从作品的风格、作曲手法、技巧运用等方面对当今葫芦丝音乐的现状及其以后的发展阐述一下个人的观点。

一、民族风格多样性的体现 中国器乐曲的创作最大的特点也是与西方创作的不同就是作品的标题性,从作品的标题可以领略到作曲者的意图及审美观点,而中国器乐曲的标题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地域性或称之为地域特色、地域风格。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民族众多,真是这些自然人文因素造就了音乐风格的地域性,多样性。李春华的葫芦丝作品风格不再拘泥于狭小的地域范围,而是用葫芦丝这一专属于西南少数民族的乐器表现了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

1、《打跳欢歌》:“打跳”是纳西族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性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歌为主的带有叙事性质的舞歌,另一种是带有抒情性质的歌舞并重的形式,李春华在这首作品中将两种形式的歌舞熔于一炉,音乐采自民间歌舞音乐素材,并且运用了打跳中特有的节奏形式:三步一跺脚。即每一小节中有三拍半,充分体现了纳西族的民族风情。

2、《蓝色的香巴拉》:这首乐曲有着浓厚的西藏音乐风格,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主要居住于西藏自治区,藏族歌舞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尤以“囊玛”歌舞最具代表性。在《蓝色的香巴拉》这首作品中运用囊玛歌舞的结构作为全曲的曲式结构,即前奏、慢歌段、快舞段,并以藏族酒歌为音乐素材进行创作,在此曲中也充分运用了舞蹈节奏形式:四拍三踏步,此曲描绘了一幅藏区仙境般的画面。

3、《雪莲花开》:这首乐曲具有新疆音乐风格特点,维吾尔族的音乐按地域分为有三种形式,南疆音乐、东疆音乐、北疆音乐,这三个地区的音乐在调式音阶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首乐曲从调式音阶的构成上充分体现了北疆音乐风格,即以五声、七声音阶为主,在筒音作5的情况下,充分运用了葫芦丝的半音阶,赋予了葫芦丝这一演奏五声性旋律以新的调式音阶风格,同时在这首乐曲中也体现了维吾尔族音乐弱拍起唱、锯齿型旋律的特点。

4、《断桥残月》:此首乐曲开辟了葫芦丝演奏江南风格乐曲的先河,作曲家以江苏民歌《孟姜女》为旋律素材作为主题并伸展,引子部分音乐能够感受到竹笛名曲《姑苏行》的影子,作品取景于杭州西湖十景中“断桥残雪”的深刻意境,但作者在这首乐曲中并不注重景色的描绘,更多的是对于心境的一种刻画,此曲是一首以抒情为主,情景交融的优秀作品。

5、《木鼓神韵》:这首乐曲具有浓厚的佤族音乐风格,佤族主要居住于云南省西南部的西盟和沱源两个佤族自治县。木鼓是佤族人民的打击乐器。佤族人民在节庆时常常击鼓随舞,木鼓舞在表演时往往带有激烈或者单一的舞蹈动作,因此在这首作品中能够深刻体会到木鼓舞的表现及其带来的“神韵”。

二、葫芦丝小品——西方音乐风格作品的创作

“小品”一词作为一种器乐曲的体裁源于西方的器乐音乐创作,尤其是钢琴音乐创作,如浪漫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音乐瞬间”,波兰肖邦的“夜曲”,德国门德尔松的“无词歌”等,这种体裁的特点是篇幅较小,且大多数带有标题性,内容多为抒情或叙事。在葫芦丝音乐中,从作品的表面上看,每一首作品的篇幅都不大,且都带有标题,抒情性、叙事性无一不全,笔者将小品一词引入此文中有着特定的含义,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可以称作小品,作者所讲的小品是抛去作品表面上所体现的特点,而主要的是从作曲技法上去研究。

《丝恋》是一首典型的运用西方作曲手法,具有现代音乐风格的作品,其现代风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多调性的特点,作品在第一部分从主调的属音弱起,建立在G大调上,并运用模进的手法将旋律的起承转合表现出来。在第一部分的结尾处倾向G大调的的关系小调e小调,从大调转向小调,情感色彩由明亮转为柔和,在调的转换过程中引入新的音乐材料,抒情性更加增强,第二部分结束在e小调上。第三部分是一种音乐材料的变奏性发展,但调性并没有发生改变,而更像是第一部分的调性转换式模进,作品的第四部分属于过渡段,由第三部分的e小调过渡到了第四部分的G大调,第五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完整再现,回归主题,全曲结束。

另一首作品《风中的葫芦》不像《丝恋》那样在调性上有频繁的转调,自始至终坚持了同一调性,即e小调,此首乐曲多是材料的重复,带有变奏的性质。

三、对葫芦丝传统技巧的发展和创新 葫芦丝音乐能够使人神往,关键是在于葫芦丝演奏技巧的体现,葫芦丝的演奏技巧总体上可分为三个方面,也是学习葫芦丝必须掌握的三个基础方面,一是气息上的技巧,包括强弱的控制力,换气的方法,气颤音等,二是手指上的技巧,主要是打音、滑音、虚指颤音、颤指音、叠音、波音等,舌头上的技巧主要是各类吐音。葫芦丝音乐要表现出多种风格,技巧的运用可谓是至关重要的,技巧的运用使音符充满了生命力,反之,没有技巧的运用,音乐从整体上而言是死板的,缺乏活力的。在李春华的作品中,各种技巧无处不在,毫不夸张的说,作品中的每一个音符都是具有技巧特点的,因此这些作品大多是带有炫技性的,从葫芦丝音乐的长远发展去看,炫技性特点无非是发展的主流形态,同时这种炫技性的发展也对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演奏要求,这对葫芦丝的长远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1、传统技巧的发展

在以往的葫芦丝演奏中,各种技巧都是独立运用的,而在李春华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多处是技巧的复合式运用,而且具有频繁使用的特点。

(1)复滑音的使用,在运用滑音时抛弃了以往单滑音的孤立使用,而是在不管相差几度的音符之间皆可使用滑音,更多的是连滑音、复滑音。

(2)气指音的使用,笔者在此处用这种技巧名称未免有些牵强,有必要做一个深入的阐明,这里的气指的是连音线,指的概念是手指上的各类技巧,即在同一小节甚至在同一拍中既有连音线又有手指上的技巧,因此在连音线和指法的结合中对演奏者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新技巧的运用

(1)吐打音,在传统技巧上,吐音和打音是分开使用的,吐音的运用使音符具有硬度的特性,打音使音符具有弹性,在李春华上《打跳欢歌》中,吐音与打音复合式运用,这种吐打音的运用能够增强音符的硬度与弹性。

(2)插指颤音

此种技巧在《蓝色的香巴拉》中运用较多,这种技巧打破了传统颤音演奏方法,其方法为快速开闭本音上方二度以上的音孔,其余音孔保持原位不动,有长颤与短颤两种,这种颤音具有马头琴式的颤音效果,多在蒙古音乐和藏族音乐中使用。

四、李氏葫芦丝作品在葫芦丝发展历史上的地位

李春华的葫芦丝音乐创作与演奏在葫芦丝音乐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性质,从他的音乐作品的创作中带有一种当今及以后葫芦丝音乐创作的方向性,也是一种过渡性质的风格,这种过渡是由传统葫芦丝音乐作品创作向现代创作的过渡,虽然他的大部分作品的音乐素材来自民间音乐,但是对音乐材料的使用从作曲手法、结构布局上都体现着新时代的气息,从本质上去讲,他的葫芦丝创作并没有完全摆脱民族音乐风格,但是不在拘泥于某一地域的特点,而是对各种地域性的风格进行探索实验并取得了成功。在音域的使用上,别具匠心的开发了葫芦丝音阶的使用广度,一是为了适应多风格的体现,也体现了多调性甚至无调性的现代作曲手法的要求。

下载老生常谈话导入 李春华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老生常谈话导入 李春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李春华事迹感想

    假如生命可以重来初次听到李春华事迹,好范文版权所有,文秘工作者共同的天地!是在我做家教的时候。大概是在七月二十四号吧,我去学生家去做家教,到他家后,他外婆给我准备好早......

    学习李春华的感想心得

    到今天,无数人认识了李春华,一个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两个同村小孩的优秀大学生。李春华救人英勇牺牲的事件带给社会很大冲击,它掀起了一股学习李春华同学的热潮。几天前,我们班就......

    《李有才板话》读书笔记

    《李有才板话》读书笔记 《李有才板话》是赵树理最著名的农民题材作品之一,在文学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郭沫若评论《李有才板话》:“我是完全被陶醉了,被那新颖、健康、简朴的......

    李春华舍己救人让我看到青春的责任

    李春华舍己救人让我看到青春的责任 作者:青评日期:2006-11-07来源:中国青年报评论共0条发表评论内容提要: 一个善良质朴、乐观自强的农家孩子,一个勤奋努力、执著上进的大学生,一......

    谈古论今话李贺(推荐阅读)

    谈古论今话李贺中华是诗的国度。在唐诗的王国里,李白、杜甫永远占据首主流,而他始终不是。他走了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他的诗冷艳低沉、奇崛险怪,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

    l李话《安全大于天》

    安全大于天“无危则安,无损则全。”这句话讲的主题是——安全,安全关系着我们的生命。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如果失去了生命将一无所有。在生活中安全隐患无处不在,有时......

    4.李春华(依安县地方税务局人教股股长)

    税苑玫瑰绽芳华 ——依安县地方税务局人教股股长李春华同志先进事迹 李春华,女,1975年出生,本科学历,199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依安县地税局人事教育股股长。自参加工作以来,她任......

    参观校区话术(李)[共五篇]

    参观校区话术 1、首先您看到的这里就是我们的前厅,我们平时都是在这里接待家长跟孩子的。再到这里是我们一个教师展示墙,我们这里的教师都是有着本科以上的学历以及相当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