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七届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论文年会论文

时间:2019-05-15 14:1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州市第七届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论文年会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州市第七届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论文年会论文》。

第一篇:广州市第七届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论文年会论文

广州市第七届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论文年会论文

区县:广 州 市

学校:第 109 中 学

姓名:程健聪论文题目:浅谈发展性评价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浅谈发展性评价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以“发展为中心”,以全体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每个受教育者的发展为中心,人的发展必须靠主体性的发挥来获得,人的主体地位也是在主体性发挥过程中呈现。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在长达二十年的教学研究中,创立了发展性教学方法,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这个重要前提。在教育、教学过程 中,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这些理论为基础,本文拟从化学教学实际出发,对化学发展性教学的构建与实施作一探讨。目前,化学教育工作者都能认识到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可是由于受应试教育主观因素的影响,受地区性差异及城乡差别引起的实验设施不足、仪器、化学药品短缺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突出。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影响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影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阻碍了学生潜能及个性的发展,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正常发挥。因此,改变中学化学教学现状,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发掘化学实验潜在的教学功能,努力探索构建与实施化学实验中发展性教学。根据教学实践,本人认为: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构建与实施化学发展性教学,必须从营造化学发展性教学氛围、优化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习惯,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性评价等方面来落实。

教学过程只有在民主、活泼、无拘无束的宽松氛围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聪明才智才会得到发挥。因此,营造化学发展性教学的氛围,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挖掘学生个性潜能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和实施化学发展性教学的根本保证。我认为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观念,从传统化学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甚至是“学习者”。在化学问题的讨论上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教师必须在情感上贴近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和霭可亲,讲话口吻亲切,从而避免学生过于拘谨,敢于随时提出与教师有不同观点或见解;作为教师应不怕学生提出某些不着边际的问题,关键是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探索。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就某些实验问题,如实验现象、操作、实验设计等,展开讨论和争论,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在具有民主和探讨氛围的环境下,才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积极主动性原则

营造化学发展性教学的氛围,必须贯彻积极主动性原则,因为只有在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状态下,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个性和潜能才能得以发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创造条件,把握好时机,不断地激发、维持、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自主地掌握化学。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根本保证,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所产生的需要;外部动机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所产生的学习结果的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要了解自已的学习成果,期望较好的学习成果能够博得老师及周围同学的喜欢,从而获得人际间的和谐和接纳的欢愉心境。因此,教师必须激发并谨慎保护、维持好学生的积极学习动机,对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讨论与争论得到的不同的而又是科学的见解要及时地给予积极的肯定,学生容易体验到化学学习活动本身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强化。同时又使得有错误见解的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激起上进心,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

3.协作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不是孤立的活动,而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的群体活动。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借助他人的帮助来构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所以在整个化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坚持协作性原则,而化学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最有利于开展协作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做好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外,还应做好学生的学习合作者,如与学生一起共同探讨、解决探索性较强的化学理论性问题,发展学生的各种技能;而学生则通过协作过程中的合作、交流,相互评价和反思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开拓自己的思路。又如对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采用让学生到讲台操作,而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观察、分析现象,评判操作的正确性与规范性,进行实验问题的讨论等,都能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此外,课外化学兴趣小组或个别同学的科学实验思路、实验成果,可充分利用学习栏或黑板报来进行发表,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既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又利于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发展。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自主性提高的同时,也更能融入到大的学习环境中,这对将来他们面对社会,融入社会时将有很大的帮助!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化学实验具有特殊的教育教学功能,它对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化学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现行教材及配套的实验册详尽有余,“空间”不足,很多实验未动手操作可先知现象,局限于印证加深对有关化学知识的理解,缺乏探索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因此,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必须努力发挥其主导作用,改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充分发掘教材中每一个实验的潜在教学功能,优化化学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通过设置“悬念”“疑问”,一环紧扣一环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并解决化学实验中的问题(包括实验现象、操作及设计),强化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强化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通过对实验的改进,使一般印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索、去发现知识,创造性地应用知识,才能促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展,创造能力的发挥。如何优化化学实验教学呢?根据实践,本人认为应从下列三个方面入手:

(一)增补探索性“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见缝插针,增补必要的探索性“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有时只须对某些实验稍作些小改进或补充,就能增强实验的探索性,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既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创造条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实验室制取乙烯气体及其性质(分别通过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的实验中,在通入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之前补充一个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可观察到溶液褪色的现象。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抢答,最后学生自已得出可能性结论:①乙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②反应过程中的副产物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在这里,我们且不论答案正确与否,最起码已经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精神,启迪学生的思维。

又如在高一教材中增补 氯水性质的演示实验:向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向氯水中滴入硝酸银溶液等操作。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引发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推测,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出氯水的成份。通过设计探索性演示实验,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索问题实质的学习活动。

(二)将一些操作简单、安全的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变演示实验为学生随堂实验。目的是尽量让学生动手动脑,学会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创造条件。

例如:将高二教材中的铵盐性质的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增强其探索性之后,改为随堂实验习题:三种白色粉末A,B,C,分别可能是氯化铵,硫酸铵,碳酸铵,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后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择仪器和试剂进行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对实验的观察,既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又使学生学会用实验手段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归纳,强化了学生对铵盐性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三)优化改组演示实验,提高实验的探索性。通过优化改组演示实验,设置悬念,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例如:高二教材中的(演示实验6—4)是浓硫酸使蔗糖炭化的实验,可先通过演示教材中的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象,从观察到产生疏松多孔物质及闻到刺激性气味推断出该反应有气体产生;再通过设置怎样收集及检验气体的悬念,提出设计改组实验,展开分组讨论及抢答,允许并支持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器材及试剂的选择发表不同的见解,最后由教师改用大试管及带有导气管的橡皮塞进行操作,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这样加强了实验的探索性教学,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发展性教学的实践和浅见。而对于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方面,我觉得应是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过程和方法的关注与整合。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并且关注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改变将纸笔测验作为唯一或主要的评价手段的现象,运用多种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除了纸笔测验以外,还有访谈评价、问卷评价、运用核查表进行观察、小论文、成长记录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例如,为了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并关注个体差异,运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是必要的,它通过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能够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学生本人在成长记录内容的收集有更大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能够充分体现个体差异。同样,表现性评价创设了真实的情境,通过学生活动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不但能够评价学生知道了什么,还能够评价学生能够做什么,还可以在学生的实际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分享,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例如:在进行一次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整个过程,尽量记录下每个学生的情况,并收入成长记录袋!其中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则应着重分析每位同学的情况,从而有利于进行下一阶段的针对性教学!也就是更好地进行常说的”因材施教”!需要注意的是,提倡新的评价方法并不是否定已有的评价方法如纸笔测验的作用,各种评价

方法都是为一定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服务的,必须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应避免在评价方法改革中出现赶时髦和形式化的现象。例如,对于基础性的知识点,利于纸笔测验进行评价是恰当的,能够很好地保证评价的覆盖面和深入程度;而用纸笔测验可能就难以评价学生的探究、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一方面教师需要具有运用各种方法的能力,保证各种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在具体的评价实践中要取长补短,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要求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由于在进行发展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相应地对学生作出合理的发展性的评价,这就需要教师应更懂得自身的发展性评价!先哲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确自我反思是完善、提高自己的有效手段和机会,也是积极地反思、评价自身的学习过程。例如:每节课后都对自己进行评价,而且笔录下来,相应的也做一个教师业务成长记录袋!又或者,在每次对学生做出评价后,都相应的对比上一次的结果和手段,做出检讨和改进,慕求更公平合理的进行评价!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化学已成为同人类生活、社会生产和科学进步密切相关的一门中心科学。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觉地去关注自然、社会、科技、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达到以上的教学目的,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①开展各种兴趣小组进行小实验、小制作。引导学生阅读、编辑化学课外小化工实验资料,并培养学生“试一试”的动手操作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和实验能力。②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学生设计综合性实验和设计实验展览,以便营造实验习惯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③开展各种化学娱乐活动。如化学游戏、化学魔术的表演等,寓实验于娱乐之中,以便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实践的习惯和创新精神。④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做想做而未能做的实验并通过实验来解决学习过程中有关疑问,同时让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习惯都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化学教学论》刘知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2、《心理学》全国五十所师专协作编写广西人民出版社

3、《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叶瑞祥1985年6月出版

4、《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刊号--ISSN5、《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陈越--K126、《中学化学教材教法》刘知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中学化学课堂论文

中学化学课堂“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周口市淮阳县淮阳中学 梁艳萍 邮箱:yanping804326@163.com

电话:***

摘要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颁布了,新的化学教材面世了,新的化学课该怎样上?这恐怕是每一位化学教师都极力想弄清的一个问题,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化学教学实践,笔者觉得,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不失为促进学生思维、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一种良好方法。本文是笔者近年来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点滴教学体会,希望能得到同仁的批评指正。

关键词 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课程标准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其“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指出: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应为: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课堂教学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线索去传授机械性、模仿性、重复性的知识,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维,进而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完善人格,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已成为时代的必然与改革的必然。可是,究竟以何种教学模式为突破口,才能收到更大的效益?在诸多应运而生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经反复研究论证,笔者选择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解读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含义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

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其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在问题情景的引导下,学生收集素材、资料,深思酝酿,提出假设,引发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通过应用又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不断发展、升华。

(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与结构

到目前为止,许多学者提出了多种“问题解决”模式。如杜威将“问题解决”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感觉问题的存在、确定问题的性质、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考虑各种办法的可能结果、选择一种解答的方法;波利亚(POlya)则将其分为四个步骤;理解问题、拟订计划、实行计划、回顾解答;瓦拉斯(G.Wallas)提出问题解决四阶段:准备、沉思、灵感、验证;布朗斯福特和斯特恩(Bransford&Stein)开发了五步问题解决模式:问题识别、问题表征、策略选择、策略应用、结果评价。经有关理论学习与近几年教学实践,提笔者出以下“问题解决”教学模式:①创设问题情境→②提出问题→③分析问题→④解决问题→⑤强化迁移。

三、“问题解决”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创设问题情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在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情境应该具备三要素:第一,新的、未知的事物(目的),这是产生问题情境的核心要素。为了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必须要求学生完成某种任务,把需要掌握的知识放在未知事物的地位上。未知的事物反映了思维对象——内容方面。第二,思维动机(如何达到),即对未知事物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填补认知空缺、解决认知失衡的本能。所以,对未知事物的需要是产生问题情境的基本条件。第三,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察觉到问题),包括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生已达到的知识水平。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能让学生在已达到的知识水平上能觉察得到,这是思维的开端,然后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使思维进行下去。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进行思维的重要保证。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1.难易要适中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根据特定知识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设置问题。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过易过难的问题都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构成问题情境。因此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这些问题应该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既不能让学生对答如流,也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高不可攀,也就是说应该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一些让学生跳跃后能“摘到果子”,让学生愿意跳。

具有启发性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所创设的情境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因而假设问题情境时,要求其能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使他们产生积极思考的欲望。如:在铜与浓硝酸反应教学中,我先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浓硝酸分解时生成什么物质?(2)硝酸分解的哪一种产物能与铜反应?(3)氧化铜能否在硝酸中稳定存在?(4)在铜与硝酸的反应中,硝酸可能起到了哪些作用?对学生做了这些引导后,我又引导学生做了铜与浓硝酸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进而分析铜与浓硝酸反应的产物,并书写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在教学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种问题的呈现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3.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强调答案的多样性,能够调动学生对各种自主学习策略的运用,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迁移,促进学生的讨论和师生的交流,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得出各种结论。比如我们曾在课堂上对学生说:“这里有两瓶无色溶液,一瓶是稀硝酸,一瓶是浓硝酸,请设计实验把它们区分开来”,这个问题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途径 1.通过中学化学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在学科教学中,教材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和载体,要使学生的学习体现基础性、自主性和持续性,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应当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去挖掘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进行实验、讨论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不管是教材上的结论还是实验过程中的所出现的现象。2.通过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的化学实验在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更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由实验产生的问题情境中,形成对新的末知知识的需要和探索,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和教材中已有的实验之外,再设计一些效果明显,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演示实验或学生随堂实验。例如:在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教学中,在学生全面了解了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有关知识后,我先补充做了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让学生分析思考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然后我让学生先推测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大都认为金属钠能将铜置换出来,之后我又补做了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而实验事实证明,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并无金属铜置换出来,而是生成了蓝色沉淀,并放出大量无色的气体,这“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感到无比惊讶,他们迫切地希望找出答案,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通过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学习的真正目的是要使学习者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即“学以致用,用中求新”。例如:在学习了CH4的存在、性质后,笔者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提出:已知某下水道因一天然气管道发生泄露而存在部分CH4,现要检查这一下水道中的CH4气体是否在爆炸极限内,以便有利于采取进一步措施,那么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这一下水道中的气体是否在爆炸极限内?由于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一下就来了兴趣,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如:①直接点火,看是否在爆炸极限内?②先把一个装满水的试管伸入下水道,在下水道中把水倒掉,下水道中的气体自然进入试管,再用拇指堵住试管,移到安全地方后接近酒精灯火焰,看是否在爆炸极限内?最后师生讨论得出:方法①用直接点火的办法,如果气体在爆炸极限内,后果将不堪设想,该方法显然应当抛弃;方法正②确,把“排水法”收集气体创造性地用于日常生活实践。这样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问题解决”教学实施的几种方法与途径

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后,如何实施“问题解决”的教学就成为本模式的重要一环。这个环节包括学生自学、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和教师点拨等几个方面,是一个求异和求同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寻求合作,解决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1.教师通过选择适当的媒体和方法,确保学生直接与被传递的新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进行学习,取得经验。要尽可能地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探索性实验,使学生从被动观察、被动记忆、被动理解中解脱出来,而以积极应用和尝试的态度来参与。

2.让学生通过自读、自学、实验、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收集、处理有关资料、文献、数据的能力,并在探索中训练概括新知识的能力,提出解释或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培养创新能力,也是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常常照本宣科,或者暴露出一些不正确、不完善、不深刻的理解,此时教师就要通过点拨或适当的讲解把学生的思想偏差纠正过来,并引导学生将自学探索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的点拨要做到恰到好处,使学生有“茅塞顿开” 之感。

3.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将课本知识归纳成各类、各层次具有系统性的“问题”,以“问题”进行导学。教师的“导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过程,在对话过程中,教师着重在话题的方向上进行引导,引导的方式一般用“问题链”的方法,就是围绕某一“问题”进行渐进式的、全方位的设问。

4.重视思维模型的建立

碰到新的问题或复杂的问题时其思维上能够“有路”可走。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思维方法后,其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深刻性和独创性将会得到提高。

五、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几点体会

1.“问题解决”教学法是利用原理和实验,应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重点在于通过各种思维方式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以适应解决各学科及自然社会中的千变万化的新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不必,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化学问题都以问题解决的形式进行。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进行“问题解决”教学时不要片面的将“问题解决”等于“解决问题”,因为“问题解决”是以问题为中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体验过程中,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培养。因此,在化学课堂“问题解决”教学的开展中,一定要牢牢把握发展性(功能性)教学目标,切不可丢下目标的指引而迷失在盲目地追求功利性的“解决问题”的结果中。

2.不能简单将“问题解决”与“题海战术”混为一谈。“问题解决”与“题海战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不同教学方式。“问题解决”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注重学生有意义学习,提倡合作学习,而“题海战术”是在行为主义思想指导下提出,由不断地强化“刺激”而在“刺激”与“正确反应”之间产生暂时性的“联结”进而储存的。“题海战术”只强调“知道”,忽视“理解”,以牺牲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为代价而盲目追求着“熟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同时,选择高质量的问题进行教学,如选择一些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中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综合性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等。对于问题的选择和处理上要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

3.教师要具有设计问题解决程序的能力。用于“问题解决”教学的问题切忌贪大,若超过学生的正常认知水平也就无法发挥它的教育和教学功能,反而成了课堂的累赘。稳妥的办法是以当前教学的实际出发,立足教材选择问题或创造问题,善于观察和联想就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就有可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同时在“问题解决”教学中也不能片面地理解为让学生完全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应该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若要在化学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中学化学教师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同时,还需要“问题解决”理论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来扶持、支撑和指导,需要理论研究人员和教学实践人员的多次的磨合以得到对研究结果的不断修正和完善。目前,研究者和教学实践者们对“问题解决”给予了密切的关注和热情的投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在实践中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关于“问题解决”的研究、应用及其中所出现的问题都还可能是刚刚露出水面上的“冰山一角”,当我们在审视、修补、雕琢这“冰山一角”的同时,还知道沉浸于水面之下的“冰山”中仍蕴涵着巨大的基础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发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毕华林、元英丽 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化学教育》2000.6 [2]肖谷清、肖小明、谢祥林 化学教学中学生课堂心理的调控 《中学化学》教与学2005.2 [3]夏惠贤 《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年 [4] 邵瑞珍 《学与教的心理学》 华东师大出版社,1990年版

第三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论文1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题目:在农村中学实施化学新课程的对策

作者:通山县沙店中学 曹树晓

在农村中学实施化学新课程的对策

【摘要】: 新一轮课程教育改革已全面实施,在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中,农村中学因独特地理状况、办学条件、人文素质等地域性影响,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面临着新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农村中学 新课程 对策

新课标带来的全新的教育理念给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在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我作为一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亲身体会到新课改给教学带来的新变化。特别是农村中学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惑,这些困惑和矛盾,严重制约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成效,下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应对课程资源的不足

首先,农村中学由于经费的缺乏,没有合格的化学实验室,没有专职的实验员,缺乏足够的化学仪器和药品,很多化学仪器也已经老化,更不要说新教材中所出现的一些先进的仪器,如PH计,就连老师也没有见过。化学实验条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化学教师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用品和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或替代实验用的化学药品,比如把矿泉水瓶改造成烧杯和漏斗,把药瓶改造成试管和量筒,用废金属代替化学实验中铝、铁、铜等,用植物的花、叶自制酸碱指示剂,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节约和环保意识。

其次,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应把眼光投向广阔的农村天地,注意搜集生产、生活中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以弥补条件性课程资源的不足。比如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厂矿企业,像化肥的生产、农药化肥的施用,这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这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最后,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与教科书配套使用的教师用书、学生练习册等书籍,认真备课,认真教学。

二、评价方式滞后制约课程改革

尽管中考的考试制度在不断的变化,但学校和师生还是面临着巨大的升学考试的压力,某些农村中学的一些做法仍然偏离了课程改革的要求:如提前结束新课、延长复习时间,依然是题海战术,学生的负担有增无减。如何改变这种阻碍课程改革的评价方式,新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实行两种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和老师评价,具体如下:

1、学生自评:包括实验过程记录、探究活动设计方案、与化学有关的信息资料和图片、小论文、调查报告、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体会、自我评价等等。

2、老师评价:包括做实验、操作仪器、辩论、调查、实验设计等近年来我市实行的实验操作考试,实际上就是一种活动表现评价方式。

三、传统的教学思想制约课程改革

在农村中学,多年来形成的“听、记、背、练”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教师包办代替”和“学生跟着老师走”的现象依然存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定教学目标以及实施教学时,要从促进学生的发展的角度进行。

2、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像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化学史、新闻报道、图片、模型等等。

3、选择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和化学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认识。

4、要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内容,在教学中应加强化学与物理、生物和地理的联系。

5、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促进化学教学改革。

四、农村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教学手段落后、教师素质偏低。化学新课程教材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令人振奋不已,但是新的教学要求也常常令农村中学教师感到束手无策,比如课文中的观察与思考、调查与研究往往要进行上网获取信息,但是有些学校的电脑设备陈旧,加上教龄较长或年龄稍大的化学教师,不会使用电脑,而且还不了解最新的知识动态,每天只是接触一些陈旧老化的知识,思维呆板迟钝,已经跟不上新课程的要求。所以教学设施的完善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搞好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否则新课程的实验就成为空谈。

化学新课程中很多问题呈现多样化,很多答案是开放性的,如:空气成分测定中的讨论,二氧化碳实验的设计,以及一些实验不成功原因分析是很好的探究性问题,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非常有效,但教师在教学中有一定的难度,因相关的辅助资料很少、实验仪器设备欠缺而难以完成。

在农村中学,一部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仍然存在依赖教材和教参的现象,照本宣科,缺乏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的能力,忽视身边的生动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难以引导学生去感悟化学新课程潜在的内涵。教师理解新教材、建构教学思路、选择教学素材和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质量。因此,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1、认真参加新课程的培训,更新思想,转变角色。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

2、认真学习《化学课程标准》。我们必需反复研读课程标准,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用以指导教学实践,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的驾驭和使用新教材。

3、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新课程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化学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了解相邻学科的知识,还要学习教育学、心里学的相关知识,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4、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极其便捷和有效的手段,它是现代型、研究型教师的一项新的基本技能或基本功,是教师发展的新领域。

五、与课改实验区的教师应加强交流与合作

本次课程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前七次改革不可比拟的,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要与实验区的老师加强合作与交流,教学方法共享、教学资源共享、集体备课,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农村中学的教师切忌单打独斗。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坚信,为了提高我国公民整体的科学素养,为了中华民族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我们的辛勤付出是值得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和建议。因此,我认为要解决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困惑,必须“对症下药”。首先,教师自己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觉成为新课程实施的研究者;其次,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级领导与新教材编写者,都要关注新课程实施情况,切实改善教学设施,改进教学管理与评价;再次,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农村化学教学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疑惑,化学教学的前景才会美好,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06 [5]《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第四篇:全市中学化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结果

2014年全市中学化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结果

一等奖

锋 砀山五中

宿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评价组:二等奖

莉 砀山二中

唐怀庆 砀山县民族学校

慧 砀山中学

孙训亮 灵璧县尹集中学

校 灵璧中学

马荣荣 泗县黑塔中学

莉 宿州九中

三等奖

邵东鹏 砀山二中

煜 砀山县大寨中学

杰 砀山县黄集中学

唐怀标 砀山县唐寨中学

尹传辉 陈建民

邱剑侠

武海军 孙长超 刘

影 崔继福 刘

刚 曹

铮 张素娟 张东生 许友彬 邵

伟 赵

礼 宿城一中

宿州十一中

宿州九中 宿城一中 宿城一中 宿城一中 宿城一中 宿城一中

宿州学院附属实验中学 宿州三中

灵璧县下楼中学 灵璧县渔沟中学 泗县墩集中学 泗县二中

振 张雪梅 李计超 陈少华 砀山中学 砀山中学 灵璧县禅堂中学 灵璧县黄湾中学

燕 宿城第一初级中学 童

杨 宿城一中 张

弯 宿城一中 陈

凡 宿州九中 张英正

— 2 — 灵璧县下楼中学

胡孝诗 萧城一中

宿州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4年9月5日印发 — 4 —

第五篇:小学古诗教学(年会论文)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剖析其语言,探析其趣味,以便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取古诗营养,探索古诗真谛,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

1.欣赏景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景色。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剖析字句,展开联想,欣赏其优美的景趣。如在教《咏柳》一诗时,引导学生理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句,联想那九九艳阳天柳条吐绿的情景: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用绿色的玉石装饰成的,千万条柔韧的柳枝,好像是垂着的碧绿的丝带,迎风轻动,真是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柳图”。又如在讲杜甫《绝句》一诗时,引导学生欣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情景:窗户外,柳枝吐翠,柳条飘舞,两只黄鹂在柳枝间追逐嬉闹,唱着悦耳的歌儿;天空中,一行白鹭在自由地飞翔,好像要与青天相接的样子。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美好景色。引导学生入境欣赏这样有声有色的描写,观其色,品其味,其趣无穷,其乐无穷。

2.鉴赏意趣。在古诗中,有许多形象隐含着深刻的意趣,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认真鉴赏。如在教《题西林壁》一诗时,引导学生品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体会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所获得的直观感受:“横看”,是从正面观察,庐山是雄伟奇特的大岭;“侧看”是从侧面观察,庐山又成了高挺峻峭的山峰。“远”、“近”、“高”、“低”,都是指诗人观察角度的变化,“各不同”则是庐山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诗人在这里仅用十四个字就写出了庐山的突出特征,而且含有“站在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感受”的深意。教师有意指导学生在欣赏诗中形象的同时,鉴赏其中的意趣,这也是一种艺术享受。

3.体验情趣。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大多是抒情诗,有的是寓情于景,有的是情景交融,有的是直接抒情。吟咏这些古诗,可以给人以情的感染、情的陶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以情激情,引导学生深刻体验,具体感受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鸣。如教《锄禾》一诗时,启发学生想象农民在炎炎烈日之下劳动,挥汗如雨的情景,体会诗人同情和怜悯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又如在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时,引导学生明确这首诗抒发诗人做客他乡时对兄弟非常怀念的心情:“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两个“异”字突出了诗人举目无亲、形影相吊的处境和复杂心情;“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倍”字说明了诗人“思亲”之情的强烈;“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兄弟”、“遍”、“少”等则表现了兄弟们在远处团聚时思念诗人的情景,亦即从另一角度突出诗人对兄弟的无限思念之情。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表情朗读,可以使学生“目视其文,耳醉其声,心同其情”增强美感效应。

4.探求理趣。古诗中有不少精当凝练、充满哲理的佳句,饱含着作者深刻的生活感受,思想容量极大。因而千古传诵,益人心智,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教益。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剖析这些如珠妙语,阐发其中的“理趣”,探求并欣赏其哲理美。如在讲《登鹳鹊楼》一诗时,引导学生认真探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蕴含的哲理:只有登得高,才能看得远。人们在处理事情时,一定要胸襟开阔,眼光远大,看得远一点,不能只看鼻尖下一点点。又如讲《小池》一诗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句深入探析,明确它不仅是表现“小荷嫩叶刚刚出水”的神态,而更是表明了这样的“理趣”:新生事物刚刚露出苗头,生命力十分旺盛,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途。

5.领会志趣。小学教材中的古诗有不少悲壮之作,或慷慨激昂,直抒胸臆;或悲愤满怀,借诗咏志。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吟诗明志,体会诗人的志趣,学习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强国富民之志。如在进《杂诗》一诗时,教师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是诗人强烈的呼唤:沉闷窒息的政治局面必须打破,就是要打破那“万马齐暗”、死气沉沉的可悲局面;变法革新的主张必须实现,就是要使“九州”充满生气,像震天撼地的“风雷”一样。“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诗人迫切的希望;天公啊!重新奋发起来吧!赶快不拘资格辈分,把立志革新的各种人才降临到人间来。由此体会诗人的忧国思想和革新精神,树立报国的宏图壮志。又如在讲《示儿》一诗时,引导学生抓住前两句,体会诗人陆游临终前愤呼“不见九州同”的沉痛心情,抓住后两句,体会诗人坚信“王师北定中原”那一天一定会到来的乐观精神,这些铿锵有力的诗句,宛如晨钟声声,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下载广州市第七届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论文年会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州市第七届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论文年会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年会论文

    目 录 1高效课堂 .................................................................................................. 1 2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作用 .....................

    862011年广州市教育科研网年会论文的通知

    广州市教育局穗教科〔2011〕39号关于征集2011年广州市教育科研网 年会论文的通知市属各高校,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局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广州市教育科研网的建设、管理与应用......

    2009年常德市优秀中学化学教学论文评选结果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

    2007年常德市优秀中学化学教学论文评选结果

    2007年常德市优秀中学化学教学论文评选结果 通 报 常教研中理字[2007] 040号 一等奖 论文题目 掌握化学总复习中的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听课感想 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2010年广州市小学科学教师教学论文(案例)评比(3.30)

    1.继续举办2010年广州市小学科学教师教学论文(案例)评比(第二次) 本学期拟举办科学教师教学论文(案例)评比(第二次)。 主题: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文体:教学论文、教学案例......

    论文 中学化学数字化实验与传统实验

    中学化学数字化实验与传统实验 四川省泸化中学唐吉川 摘要:本文在介绍中学化学数字化实验系统的基础上,对它的应用及与传统化学实验相比而显示的出优势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论述:......

    教师音乐教学论文

    论文——“乐由情起”“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是对作品最好的理......

    幼儿园教师教学论文

    幼儿园教师教学论文 在幼儿园中实施“六大解放” 陶行知是我国创造教育的首创者。他认为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产业的人;儿童生活是创造、生产;不是继承、享福、做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