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初中生语文作文能力-陈旭辉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作文能力
一、初中生写不好作文的原因分析
作文对生活进行了语言表达,除了需要外部的引导因素,还需要对学生内部的刺激,提高他们写作的兴趣。但从目前学校语文作文教学方面的状况来说,大部分人对作文提不起兴趣,从教学的方面进行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L、教学目标超过学生能力
初中教师在指定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案时,其目标超过学生的知识水平,如关于议论文写作的教学,很多老师有着丰富的知识积累,却“一视同仁”地将学生当成“自己”,一谈到知识的运用,滔滔不绝,片面地强调知识的积累,而没有一套引导学生如何积累知识的具体方法。这种现象是教学实践中常见的“对学生能力估计过高”的现象,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对比下产生自卑感,反而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2、教学与生活脱节
知识的积累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概括,这是对封闭式教学的突破,而大多数教学教导学生重视形式的套用,方法的沿袭,这是错误的做法。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不是对于其他作品的概括和总结,然后直接搬到自己的试卷上,这样做无异于“闭门造车”,直接出现的结果是,作文毫无新意,没有生活的气息,甚至与生活的实际脱节。某高校教授指出一种普遍的情况:一次中考作文,学生的父母死了千千万。学生编写父母的去世,来赢得评卷老师的同情,这是很愚蠢的做法,也是对僵硬教学和学生机械思维的极大讽刺。
3、不尊重学生的作品
学生作文是需要以主动性和积极性去创作的。学生有了创作的兴趣,很多教师却不因势利导,反而对学生主动创作的“稚嫩作品”一味讽刺,使得学生消极对待创新性的想象和理解,原先仅存的创作热情也被消磨。另外,教师对于学生存在问题的作品,很少主动教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只给学生片面地评语,“问题”得不到解决,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无从提高。
二、提高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案
语文最奥妙的地方就是可以利用无穷尽的四句来表达无穷尽的的意义。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初中生还缺乏对“语文的表达”,教师必须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从教学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具体方案如下:
(一)教师理念的创新
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不是一个教学的对象,而是一个有独立思想、思考能力的个体,知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还没有完全发挥,这些个体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学的影响,以良好的心态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教师的自身修养
教师必须继续学习,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教师还要有容纳学生不同感受和兴趣的胸怀,让学生对作文感到有趣、精彩,进行关注;教师还必须掌握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应用各种现代电教媒体,网络媒体,多媒体资源等教育学生。
2.教师强调整体的平等性
围绕“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对现在学校教育消极影响颇大,以“应试”为主要目的,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地位,知识被灌输,能力只被强调,这是严重错误的做法。我们必须摒除教学弊端,强调课堂的整体平等性,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知识和能力的交流者,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教育,与学生拉近距离,让学生没有任何压力地接受教师的建议。以“引导、合作、探究”为指导思想,要求教师树立一个重要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是学生的真正主人。教师在课堂上设法引导学生置身于教材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课堂上多创设特定的话题情境,让学生与教材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在实践中学习,在课堂上多为学生创设“实践“情境。
3.创设创新的教学环境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创设相应的环境十分必要,创新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对学生的创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是实现主体性教育和培育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取民主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在学生对文学已经具备初步认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感受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这样就能从传统的、繁琐的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进入一种新的教学境界,对教师来说,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尝试,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有收获的体验。
(二)以创新性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1.挖掘教材中创新性的学习内容
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语文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最新修订本,其课文内容编排了相当比重的有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文章,并对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就是要积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何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笔者认为要立足教材,找到课文中创新的思想内容要素、新颖的体裁结构和独特的语言特色,在教学中具体引导学生创新思维,譬如《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是长期以来人们形成的固有观念,是定势思维的一个模式框架,它长期禁锢着人们的头脑,而作者却能独树一帜,大胆质疑,给予否定。这是一种积极地创新活动,给学生以创新的激励,使得学生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作者还作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根据分析“生活本身就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必然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在本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到什么事创新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就是对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进行思考,对未知事物探索和创造,对已知事物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进行再思考,提出新颖性的、独到的见解,除此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写作特色,认识作者的”创新“之处。学习众名家的写作技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验创新成功的乐趣。只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设计探索性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性学习有两大基本特征,预期性和参与性。”语文教学中运用预期性特征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所谓预期性就是思维态势超前表现,预期性教育就是在于引导学生为面向未来而学习。初中语文第五册13课《枫桥夜泊》联系本册20课《不朽的失眠》一同施教,教学方案设计的问题不是安排学生去寻找“新解”,去歪曲张继先生的艺术结构,而是紧扣“愁眠”二字,对那个失眠的失意人展开想象,延伸了《枫桥夜泊》诗句的由来,描绘主人公内心的波澜。学生在欣赏“老张”得分诗和“小张”的小说后,思维活跃起来,诗中的“愁眠”人以各种形象出现在每个学生的脑海中。以“江枫渔火对愁眠”为题的课堂练笔,可谓让社会各界的失意人聚于一堂:考场失意的学子、商场失意的商人、情场失意的情人、赌场失意的赌鬼、下岗失业的工人、遭受灾害的农民等等。通过这道发散思维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解放学生,摆脱被动
解放学生,使得他们尽快从被动接受的学习中走出来,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主动体验的空间。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更新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让学生敢于主动体验
人们常说:“世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树叶。”其实,语文作文的学习更是如此,“一千万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的学习目标和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案,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学生不能用“一把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探究过程的体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学生在新课程学习中才敢于探究和体验,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在教学时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特别是对差生的评价要格外慎重,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探索和体验。
2.让学生乐于主动体验
卢梭说过:“我们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经验和感觉首先来源于亲身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比如,角色体验,在学习了《犟龟》、《黔之驴》等文章时候,可以把表演引入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在学习了《地毯下的尘土》后,可让学生讨论:跟米妮比中学生身上的许多缺点,请同学们以米妮为镜子,谈谈自己存在的缺点,以及你学习这篇童话明白什么道理?得到什么启示?
3.让学生善于主动体验
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他们不仅指学习的,更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使之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可以巧借生活之情,例如,在学《心声》一文时,先让学生想想说说:“你也许有上公开课的精力,小学老师上公开课怎么做?你是否有与李京同样的遭遇?”再带着自己的体验去朗读课文,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的共鸣。
(四)组织主动性活动,使得学习和活动互动
对于创新性学习的参与性特征,语文作文教学也不能够忽视,它能通过学生自主性的参与活动,培养其创新能力。如在初中语文第五册的教学,笔者安排了四次主动性的学习活动课,主题是让生日过得有意义,该次实践活动,完全由学生组织进行,我把两节课时间交给学生,并为他们做些服务工作。班长当主持人,齐唱生日歌,过生日的主角先讲感激父母的话,再答谢同学的话,然后每位同学都制作了一张感恩卡回家献给父母,最后展开有关生日主题的讨论,感谢父母,珍惜生命,体会幸福,创造未来。笔者认为,这种创新性的教和血能够掌握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大胆求索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创新性语文作文能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今天推行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以人为本,转变教师的观念,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语文教学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虚心教导学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深入、多观察、多体验、多积累、勤动笔,才能把学生带进文学的世界,创新性地提高学生语文作文方面的能力。
第二篇:蒋旭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2014、6)
2014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蒋旭辉
2014年上学期,本人担任高一年级1310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虚心求学,刻苦钻研、潜心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落实教学常规,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1、广泛涉猎、全心、精心、细心备好每一堂课。每一次备课从教法、学法多方面多层次考虑到不同层面学生的需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怎样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怎样做到事半功倍,在备课中精心设计了各个教学环节。为了丰富课堂的知识性、趣味性,真正实现“大语文”的概念,课前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实现教学的系统化和整体性,从各个方面满足着学生的知识需求。
2、全身心投入,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加强课堂知识的巩固检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次上课,不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带进教室,努力做到心无旁骛,全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授掌握外,注重学生探究合作、鉴赏评价等较高层级能力的培养,课堂上紧抓45分钟,力争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收益,每次上课前注重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检测,督促学生进一步落实。
3、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课后及时的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优化教学设计的一个关键途径,每次课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看是否实现了先前设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参与是否符合预期,同一个知识点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去教授„„通过长时间的反思总结,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教学的常规工作得到深入的落实,课堂的互动更加和谐,教学双方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4、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抓好检测落实。每次考试以后,我会针对学生的卷面做出详细的总结,哪些同学卷面整洁,哪些同的卷面字迹潦草,哪些同学不按要求作答„„这一系列的答题习惯和技巧做出详细的总结,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和答题习惯。一年以来,在考试中,使用透明胶、涂改液的没有了、在试卷上乱涂乱画的没有了、经常喜欢答错区域的现象也杜绝了„„这无疑为我班期中、期末成绩的提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每次考试后我都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认真分析,找出薄弱环节,与学生交流,弄清失利的原因和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心理辅导,使其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提升教学技能水平。
1、只要是有空余时间,就向各位老师求教,走进课堂,做一名求知识的学生,认真做
好听课笔记,课后及时和授课老师交流,获取更多的教学的真谛。同时及时进行反思,同样
一个知识点,不同的老师在教学中百花齐放,怎样用最好最简单的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每次听课后进行总结反思,并将优秀的技法付诸实践,在长时间的坚持学习下,本人的业务
素质取得了极大地进步和提高。
2、为学生建立个性档案,注重发现其优势和缺陷,这学期,在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写作
上,学生有了明显提高。
三、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贴近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和思想陶冶是
育人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批改作文和与学生的交流中,对学生流露出来的好思想、好品德
给予表扬,鼓励他们追求更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理想。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不正确的观点和消
极情趣,我通过谈心等方式恰当的指导教育。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投身实践活动,在实
践中获得真知。
通过本学期的努力,本人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获得了领导的肯定和同事的好评,本人一定继续保持激昂的工作热情,踏实奋进,努力在工作中创造更大的成绩。
2014-6-25
第三篇:如何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1
如何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对于中学生而言,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阅读,因此,要与时俱进,就得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这种的提高,正是中学语文教学重要的基本任务之一。如何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下面,我仅谈几点作法,供大家参考。
(一)要不断改进阅读的基本条件
1、要掌握常用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
2、要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
3、要会用工具书
(二)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书
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每天又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因此,可供阅读的时间,尤其是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多,如果读书再没有目的和计划,就会使宝贵的阅读时间得不到充分地有价值地利用。
(三)要处理好博览和精读的关系
博览就是观大略,在短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为精读创造条件。观大略的方法是:看目录,从目录中发现有用的内容,再翻阅有关部分,到书店选书就是用这种办法;看内容提示,看书的开头几段和结尾几段,以掌握书的大概内容;也可以用快速阅读法,就是用较快速度读一遍,了解大致的内容。
在博览的基础上,在同类的书中选出一本最好的进行精读。精读之后再阅读同类的其他书籍。精读时,要“细嚼慢咽”,要多动脑筋,要反反复复地读,还要认真做读书笔记。
(四)要勤于思考
爱因斯坦说:“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求的一切。”就是说,阅读时要抓住书中的精髓,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化。
华罗庚说:“高中程度的同志可以回想一下过去学过的小学算术、初中代数在脑子里还有那么多吗?没有那么多了。因为我们理解了,会运用了,这就是说书变薄了。”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阅读时要实现由多而杂到少而精的转化。
综上所述,阅读时,要竭尽全力,力求做到“留下宝石”,“引向深处”和“把书读薄”,为此,就要勤于思考。
(五)要记好阅读笔记
马克思在笔记的封面上写明做笔记的时间和地点,编上笔记的序号,有的还加上标题……每本笔记都编有页码,为了日后查阅方便,很多笔记都做了目录和内容提要。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光摘抄的卡片就有5000张。
如果在中学时代,就学会做读书笔记,学会积累和整理资料,那么,天长日久,不仅可以促进课内的学习,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学会一套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这必将给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自学带来极大的好处。
(六)注重讨论与综合归纳
讨论,即在语文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共同对一些疑难问题的研讨。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同座位讨论,小组讨论,自由结合讨论,学生与教师研讨等等。这种阅读的训练,有利于师生交流信息,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能起到集思广益、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的作用。
采用上述之法进行阅读训练,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学生要有一定的准备。如果学生事先没有准备,很可能造成“冷场”局面,从而就难以收到预期的实效。二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提得适当。讨论的问题难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并且这些这些问题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般说来,这些问题应该在所学的知识范围之内,学生经过一番思考能解答为宜。三是在讨论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当学生思维和话题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回到所要讨论的问题上来。当讨论无法深入进行时,教师不妨及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新的疑难问题或观点加以讨论(这点特别重要,也较为新颖)。总之,语文教师事前对讨论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要作好充分的估计和准备,才能保证讨论顺利、有效地进行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方法有很多,但我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语文教师一定依据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
第四篇:提高初中生语文作文能力教学方法的研究
【摘要】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可以这么说,语文是对生活的浓缩,作文是对生活的概括。因此,能够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教学主要方法。本文通过对初中生写不好作文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一、初中生写不好作文的原因分析
作文对生活进行了语言表达,除了需要外部的引导因素,还需要对学生内部的刺激,提高他们写作的兴趣。但从目前学校语文作文教学方面的状况来说,大部分人对作文提不起兴趣,从教学的方面进行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l教学目标超过学生能力
初中教师在指定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案时,其目标超过学生的知识水平,如关于议论文写作的教学,很多老师有着丰富的知识积累,却“一视同仁”地将学生当成“自己”,一谈到知识的运用,滔滔不绝,片面地强调知识的积累,而没有一套引导学生如何积累知识的具体方法。这种现象是教学实践中常见的“对学生能力估计过高”的现象,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对比下产生自卑感,反而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l教学与生活脱节
知识的积累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概括,这是对封闭式教学的突破,而大多数教学教导学生重视形式的套用,方法的沿袭,这是错误的做法。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不是对于其他作品的概括和总结,然后直接搬到自己的试卷上,这样做无异于“闭门造车”,直接出现的结果是,作文毫无新意,没有生活的气息,甚至与生活的实际脱节。某高校教授指出一种普遍的情况:一次中考作文,学生的父母死了千千万。学生编写父母的去世,来赢得评卷老师的同情,这是很愚蠢的做法,也是对僵硬教学和学生机械思维的极大讽刺。
l不尊重学生的作品
学生作文是需要以主动性和积极性去创作的。学生有了创作的兴趣,很多教师却不因势利导,反而对学生主动创作的“稚嫩作品”一味讽刺,使得学生消极对待创新性的想象和理解,原先仅存的创作热情也被消磨。另外,教师对于学生存在问题的作品,很少主动教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只给学生片面地评语,“问题”得不到解决,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无从提高。
二、提高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案
语文最奥妙的地方就是可以利用无穷尽的四句来表达无穷尽的的意义。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初中生还缺乏对“语文的表达”,教师必须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从教学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具体方案如下:
(一)教师理念的创新
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不是一个教学的对象,而是一个有独立思想、思考能力的个体,知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还没有完全发挥,这些个体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学的影响,以良好的心态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教师的自身修养
教师必须继续学习,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教师还要有容纳学生不同感受和兴趣的胸怀,让学生对作文感到有趣、精彩,进行关注;教师还必须掌握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应用各种现代电教媒体,网络媒体,多媒体资源等教育学生。
2.教师强调整体的平等性
围绕“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对现在学校教育消极影响颇大,以“应试”为主要目的,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地位,知识被灌输,能力只被强调,这是严重错误的做法。我们必须摒除教学弊端,强调课堂的整体平等性,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知识和能力的交流者,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教育,与学生拉近距离,让学生没有任何压力地接受教师的建议。以“引导、合作、探究”为指导思想,要求教师树立一个重要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是学生的真正主人。教师在课堂上设法引导学生置身于教材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课堂上多创设特定的话题情境,让学生与教材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在实践中学习,在课堂上多为学生创设“实践“情境。
3.创设创新的教学环境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创设相应的环境十分必要,创新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对学生的创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是实现主体性教育和培育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取民主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在学生对文学已经具备初步认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感受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这样就能从传统的、繁琐的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进入一种新的教学境界,对教师来说,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尝试,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有收获的体验。
(二)以创新性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1.挖掘教材中创新性的学习内容
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语文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最新修订本,其课文内容编排了相当比重的有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文章,并对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就是要积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何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笔者认为要立足教材,找到课文中创新的思想内容要素、新颖的体裁结构和独特的语言特色,在教学中具体引导学生创新思维,譬如《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是长期以来人们形成的固有观念,是定势思维的一个模式框架,它长期禁锢着人们的头脑,而作者却能独树一帜,大胆质疑,给予否定。这是一种积极地创新活动,给学生以创新的激励,使得学生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作者还作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根据分析“生活本身就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必然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在本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到什么事创新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就是对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进行思考,对未知事物探索和创造,对已知事物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进行再思考,提出新颖性的、独到的见解,除此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写作特色,认识作者的”创新“之处。学习众名家的写作技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验创新成功的乐趣。只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设计探索性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性学习有两大基本特征,预期性和参与性。”语文教学中运用预期性特征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所谓预期性就是思维态势超前表现,预期性教育就是在于引导学生为面向未来而学习。初中语文第五册13课《枫桥夜泊》联系本册20课《不朽的失眠》一同施教,教学方案设计的问题不是安排学生去寻找“新解”,去歪曲张继先生的艺术结构,而是紧扣“愁眠”二字,对那个失眠的失意人展开想象,延伸了《枫桥夜泊》诗句的由来,描绘主人公内心的波澜。学生在欣赏“老张”得分诗和“小张”的小说后,思维活跃起来,诗中的“愁眠”人以各种形象出现在每个学生的脑海中。以“江枫渔火对愁眠”为题的课堂练笔,可谓让社会各界的失意人聚于一堂:考场失意的学子、商场失意的商人、情场失意的情人、赌场失意的赌鬼、下岗失业的工人、遭受灾害的农民等等。通过这道发散思维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解放学生,摆脱被动
解放学生,使得他们尽快从被动接受的学习中走出来,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主动体验的空间。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更新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让学生敢于主动体验
人们常说:“世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树叶。”其实,语文作文的学习更是如此,“一千万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的学习目标和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案,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学生不能用“一把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探究过程的体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学生在新课程学习中才敢于探究和体验,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在教学时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特别是对差生的评价要格外慎重,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探索和体验。
2.让学生乐于主动体验
卢梭说过:“我们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经验和感觉首先来源于亲身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比如,角色体验,在学习了《犟龟》、《黔之驴》等文章时候,可以把表演引入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在学习了《地毯下的尘土》后,可让学生讨论:跟米妮比中学生身上的许多缺点,请同学们以米妮为镜子,谈谈自己存在的缺点,以及你学习这篇童话明白什么道理?得到什么启示?
3.让学生善于主动体验
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他们不仅指学习的,更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使之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可以巧借生活之情,例如,在学《心声》一文时,先让学生想想说说:“你也许有上公开课的精力,小学老师上公开课怎么做?你是否有与李京同样的遭遇?”再带着自己的体验去朗读课文,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的共鸣。
(四)组织主动性活动,使得学习和活动互动
对于创新性学习的参与性特征,语文作文教学也不能够忽视,它能通过学生自主性的参与活动,培养其创新能力。如在初中语文第五册的教学,笔者安排了四次主动性的学习活动课,主题是让生日过得有意义,该次实践活动,完全由学生组织进行,我把两节课时间交给学生,并为他们做些服务工作。班长当主持人,齐唱生日歌,过生日的主角先讲感激父母的话,再答谢同学的话,然后每位同学都制作了一张感恩卡回家献给父母,最后展开有关生日主题的讨论,感谢父母,珍惜生命,体会幸福,创造未来。笔者认为,这种创新性的教和血能够掌握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大胆求索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创新性语文作文能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今天推行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以人为本,转变教师的观念,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语文教学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虚心教导学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深入、多观察、多体验、多积累、勤动笔,才能把学生带进文学的世界,创新性地提高学生语文作文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佼.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5期
[2] 郭顶标.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目标[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07年10期
[3] 龚肇兰.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4] 于远达.我的教育思想[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5] 张庆红.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细节描写指导[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年第04期
[6] 孙自强.初中议论文写作指导的一点体会[J].青海教育,2009年第09期
第五篇: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内容摘要】在语文考试中,作文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要写好作文不仅仅是考验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更是在考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可以说一个学生的语文的水平,完全可以从作文中体现出来。那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众多专家学者也对此提出了许多种方法。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在这里就对此问题进行总结,以做参考。
【关键词】培养兴趣 初中生 写作能力
一、培养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文学创作也离不开生活。中学生也应该扎根于生活,才能创作出好的文章。因为中学生都是根据自己有限的人生阅历和见识以及知识水平来看待生活中的每件事情。要他们去写人生百态和浮生万物就显得跟小孩子偷穿大人衣服一?樱?未免显得有些空洞。对于这种情况,写作前收集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收集材料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生活不是缺少美丽,而是缺少发现美丽的眼睛。根据教学经验来说,把握事物整体,细致入微地观察,按照一定顺序记录清楚的方法来搜集写作资料是极其有效的。作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养小动物或者是种植花卉,给学生布置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的作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又可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习惯,学生胸有成竹了,写起作文来就自然而然地知道该怎么下笔了。养成细致观察生活的习惯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能健全学生的人格。
二、阅读大量书籍,学以致用
前面也提到过,有些时候,对中学生来说,他们以自己短短的阅历来书写人生百态会显得空洞无物,没有真实感。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去大量阅读课外书籍,阅读别人的故事,品味他人的人生,来增加自身的见识,增长自己的阅历。可以让学生读一个故事或者一本小说,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去思考,写一篇读后感。多角度地去思考同一件事,体会到自己和他人处理事情的区别。那么等自己遇到同一件事的时候,就会有其他或者是更好的解决方式。同时,阅读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作者的一些好的写作手法或者是表达情感的方法。同时,每周腾出两节课的时间作为阅读课,让每个学生准备积累本,在课堂上抄写自己欣赏的好词佳句,不要求学生一定要背下来,但是写作文的时候都尽量用上。作为教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不管学生写得怎么样,都应该多鼓励少批评。不管怎么样学生的作文都会有好的一面,我们应该看到作文中的优点并予以鼓励,在之后再委婉地指出其不好的一面,鼓励学生学习借鉴他人的写作方式。学生长此以往,写作文时想要描绘一个事物的时候就会心中有数。
三、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风格
作文是感性的,根据每个人个性的差别,每个人写出的作文差异性也是极大的。好的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字词表达清楚。所以,培育学生的个性是尤为重要的。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无论是经历、爱好、性格都各不相同。上文同样也提到过,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喜好挑选不同的书籍。借由别人的人生来反思自身,形成自身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健全自身独立的人格。老师应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认识到自身的特点。
四、与时俱进,坚持积累新的素材和词汇和素材
如果语言是作文的躯体,那么词汇就是句子的细胞,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这就要求我们在语言方面要建立词汇库,与时俱进,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在平时写作文的时候如果引用平时在课外积累到的新的词汇和材料时,就如同给文章注入了新的血液一般。就会让老师觉得耳目一新,对这篇作文的印象就开始不一样了起来。“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而不歇。”这是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可见日常的积累对写作文来说是有多重要,在这个方面老师可以建议学生平时多关注时事新闻或者是在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好近期发生的事件到讲台上分享给其他的同学。学生就刚好可以在作文中使用,这就达成了与时俱进和坚持积累新知识的要求。
五、看到他人的长处,认识到自己的短板
很多时候老师给学生指出问题所在,学生都会无法深刻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所在。但是,如果是同学之间互相指出的话,学生就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所以老师可以在学生写完作文之后再发给其他班的学生相互批改作文,并且写清楚这个同学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为什么要给这个同学这个分数。学习对方的优点,并且改正自己也有的出现在别人身上的缺点。这样就可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改正的学习目的。
总结
学生的写作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提高的。这不仅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日积月累,还要求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环境。只要学生坚持多看、多写、多改。养成热爱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健全自身的人格,就一定会在写作方面有所提高。作文在语文方面的比重是极大的,写好一篇作文不仅考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考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要求学生因小见大,富有优秀的联想能力,这些都可以由后天所培育出来。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能力训练的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养成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健全人格、与时俱进、懂得反省自身、多读多背、多写多改的良好学习习惯。这要求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梁文东.中国当代教育科研与实践[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2] 殷海燕.课堂教学小策略实用精品库[M].光明出版社,2009.(作者单位:江西南昌经开区桑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