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素质参差不齐与总体素质较低,是当前学校学生状况的基本特征。具体看,当前学校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行为偏差明显。不少在校学生在组织纪律性、文明礼貌、社会公德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经常随意迟到、旷课,不讲究卫生,粗言秽语,破坏公物,行为不端等。事实上,行为偏差的纠正,正是学校学生管理和品行育导任务繁重的诸多原因之一。
2、主体意识较差。在校学生大多缺乏客观的自我评价标准,自以为是而目中无人或自我鄙薄而萎靡不振;不尊重老师和同学,不知道来学校读书的目的,无自知自控能力,以盲目为特征的从众心理严重。因而,常发生不愿受到约束甚至对抗教育,厌学、上课睡觉甚至逃课的现象,有的学生更是动不动就起哄喧闹、吵架斗殴。学生“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成为教师实施教育时的头痛问题。
3、“触网”学生较多。学生中网络痴迷者所占比例较大,沉溺网络游戏导致荒废学业、泡吧无度导致金钱支用失控四处借款、陷入不良信息泥潭导致道德滑坡„„,如此种种,学生误入歧途的危机重重。
4、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交织。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原因,一部份在校学生不仅在道德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着障碍:求知欲低下、责任感缺失、自我封闭或固执偏激、忧郁疑虑或亢奋冲动等等。因此,往往表现在师生沟通困难、情趣索然启而不发、离群独居难于亲近。有时也表现在夸大生活环境中的困难程度、潜意识下的失实感受和歪曲表达等等。这使得教师了解事实真相调解纠纷和因势利导进行教育增添了不少阻力。
5、法制观念淡薄。一些学生做事我行我素,狂妄自大,胆大包天,无法无天,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心上,不知道遵纪守法是对每个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他们也不懂得法律是行为规范,任何超越法律的行为都是违法犯罪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往往身处犯罪的边缘还浑然不觉,反而觉得自己“义气”、“荣耀”、“够酷”。
——请班主任根据自己工作实际,针对以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对策。并于2012年7月6日下午2:30在学校会议室召开德育工作总结会时相互交流。
第二篇:当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惠州工业科技学校丘文
近年来,中共中央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等文件,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众所周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里,一方面,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高校连年急剧扩招,高中热也随之不断地升温;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发展对实用性技能型人才产生的巨大需求,牵引职业教育规模跨越式增长,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这两种因素作用下,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得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素质全面的新型劳动者,成了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改革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之一。科学地认识和分析这一问题,是从根本上解决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实效性缺失的有效途径。
一、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素质参差不齐与总体素质较低,是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状况的基本特征。由于招生生源基础的变化,近几年来,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中,至少有一半是无法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家里没钱,考上高中而无法上高中的(也包含即便能读完高中仍然无经济能力读大学的),占其中的极少数;一类是家里经济条件较好,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较差,无法考上高中的;另一类是家庭条件不好,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也差的。其中,后两者占了大多数。显然,与普通高中学校相比,入学时,中职学校虽然有一些优秀的学生,但更多一些表现不良的学生,其学生总体状况,无论在文化素质及思想道德素质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现实差距。那么,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存在那些主要问题呢?普遍的情况是:
1、行为偏差明显。不少在校中职学校学生在组织纪律性、文明礼貌、社会公德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经常随意迟到、旷课,不讲究卫生,粗言秽语,破坏公物,行为不端等。事实上,行为偏差的纠正,正是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和品行育导任务繁重的诸多原因之一。
2、主体意识较差。在校中职学校学生大多缺乏客观的自我评价标准,自以为是而目中无人或自我鄙薄而萎靡不振;不尊重老师和同学,不知道来学校读书的目的,无自知自控能力,以盲目为特征的从众心理严重。因而,常发生不愿受到约束甚至对抗教育,厌学、上课睡觉甚至逃课的现象,有的学生更是动不动就起哄渲闹、吵架斗殴。学生“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成为教师实施教育时的头痛问题。
3、“触网”学生较多。网络痴迷者所占比例较大,沉溺网络游戏导致荒废学业、泡吧无度导致金钱支用失控四处借款、陷入色情信息泥潭导致道德滑坡……,如此种种,学生误入歧途的危机重重。
4、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交织。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原因,一部份中职学校学生不仅在道德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着障碍:求知欲低下、责任感缺失、自我封闭或固执偏激、忧郁疑虑或亢奋冲动等等。因此,往往表现在师生沟通困难、情趣索然启而不发、离群独居难于亲近。有时也表现在夸大生活环境中的困难程度、潜意识下的失实感受和歪曲表达等等。这使得教师了解事实真相调解纠纷和因势利导进行教育增添了不少阻力。
5、法制观念淡薄。一些学生做事我行我素,狂妄自大,胆大包天,无法无天,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心上,不知道遵纪守法是对每个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他们也不懂得法律是行为规范,任何超越法律的行为都是违法犯罪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往往身处犯罪的边缘还浑然不觉,反而觉得自己“义气”、“荣耀”、“够酷”。
二、当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误区
1、德育工作方式与德育工作对象的特点不相适应。尽管经过几年的探索与调整,这种状况仍然广泛地存在于原中等专业学校一类型的职业学校之中。在过去,中专学校招收的学生,是初中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他们入学时的德智体素质较好,有远大理想、有高尚追求、自觉接受教育,常规的德育工作方式即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现在招收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且总体素质较低,却仍以传统的道德说教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要,相形之下,“高”、“大”、“空”、“远”的现象更为严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2、德育课程改革滞后于社会发展,滞后于教育对象的变化,课程内容
针对性较差。德育教学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在社会飞速发展,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但许多职业学校的德育教学一直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圣经”,采用课堂灌输或会议说教的方法,去“讲”德育,而非“做”德育,抑制了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德育教学常表现为老师难教,学生厌学,从而影响了德育核心内容向学生一方的有效输送和渗透。
3、德育教学队伍与学生管理队伍没有建立一体化的有机联系。德育教师往往以课堂教学为主,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参加学生管理工作也不多;学生管理机构的老师则以管理学生的日常行为为主,整天忙于事务,缺乏对问题学生进行德育上的系统引导和教育。这就形成一种情况:熟知学生问题的人没有系统讲德育理论,系统讲德育理论的人却不一定熟知学生问题。所以,尽管各个学校都强调德育工作要多管齐下,但无法形成强大的合力。
三、当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根据当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以为新时期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构建生活化德育内容体系。
正如培根和亚里士多德两为哲人所强调,道德是实践的。培根指出:“道德学科的主要基本分类似乎为行为的模范和楷式,和心灵的调训或培育。” 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训练过程就象人们学习技艺一样,是经过多次重复练习而学会的。亚里士多德还多次指出:“由于实行公正,而变成公正的人,由于实行节制和勇敢而变为节制的、勇敢的人。”因此,以有效的方式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开展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道德情操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我校把“知礼”、“诚信”、“守法”、“爱国”的德育内容内化为“学会自律,学会宽容,学会协调,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发展”的“六个学会”,和“做一个尊父母讲孝义的人;做一个敬师长讲礼貌的人;做一个爱同学讲情义的人;做一个品行正讲诚信的人;做一个守法纪讲正气的人;做一个有理想讲奋斗的人;做一个体格健讲奉献的人”的“做七种人”,提出“做人德为本,立业技当先”的口号,把德育工作的目标,拆分转化成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中可以实践的内容,不断实践、不断强化、逐渐渗透、以最终达到目的。几年来的事实证明,我们这一探索收到了良
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过去德育工作的“高”、“大”、“空”、“远”现象,做到了“近”、“小”、“实”、“亲”。
2、构建立交桥多通道沟通模式。
中职学生处于成长时期,发育迅速,精力充沛,性意识开始觉醒,对异性的好奇心也逐渐增强,情绪不稳,容易冲动。这是导致道德滑坡乃至犯罪的生理基础。中职学生刚离开父母异地求学,阅历浅,认识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较低,往往意想不到或者不理解自己行为的危害后果;而且因为道德观念、法律观念尚未形成,有时,他们甚至将谬误当成正确,这是导致道德滑坡乃至犯罪的主要心理原因。中职学生当中一些人初中期间的成长缺陷,往往受到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不和家庭)、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这是导致道德滑坡乃至犯罪的客观因素。有效的及时沟通,能够使学生消除困惑,辨别是非,感受亲情,远离犯罪。在一定的意义上,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取决于沟通。因此积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作用,创建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四位一体的德育教育平台,至关重要。中职学校学生家庭离学校较远,家访难以全部加以落实,给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带来了不便,但可以采用电话与网络联系(如QQ)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加强对学生思想状况的全面了解。还可以建立学校或班主任与社区(村、组)的联系,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提请社区(村、组)相关机构关注本地学生的成长。
3、构建寓教于乐的长效机制。
快乐是人的积极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与外部的信息交换最畅通。我们要让学生在快乐中生活,在快乐中受教育,而且要让学生把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快乐的感受联想到一起,觉得有德育就有快乐。中职学校的理论学习压力相对较轻,具有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工艺制作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优势,可以做到周周有花絮,月月有亮点。例如,我校探索根据德育工作的小专题,每周定期举办班级的各种体育比赛,每月举办专业科范围的学科竟赛,适当时期举办“一二〃九”歌咏比赛、“五四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效果看来不错。
4、构建德育引导与心理解惑相联系的工作载体。
在改善传统的德育工作载体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构建有职业学校特点的网络德育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德育工作服务,比如利用校园网开
设网上心理咨询,既体现德育工作的时代气息,又为学生开辟了一片坦诚直言的空间,还有助于学生与教师在一个平等的空间开展交流,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变化,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真实依据。
5、构建以培养职业操守为阶段性目标的德育实践流程。
行为规范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五个方面内容。以敬业爱岗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教育关系最为直接、密切。而可实践性最好的,恰恰就是职业操守培养过程。我们认为,把“遵守规程”与“遵纪守法”对应起来,把“流水生产”与“团队合作” 对应起来,把“完成工序”与“履行义务” 对应起来,把“工资报酬”与“劳动光荣” 对应起来,如此等等,就可以用一个流程式的环节链条,引导学生在职业技能的不断熟习中,一点一点地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6、构建与职业需要相适应的德育评价标准。
德育量化考核,通常是学校或班级评价一个学生德育状态的办法。作为职业学校,这种量化考核,除了要关注学生在学校的日常行为表现,把纪律状况、心理状况、个人表现等作为学生品德素质的基本依据以外,还必须增加劳动态度、生产效率、职业习惯、师徒关系、设备养护等与职业需要相关联的内容。而且,参与评价的主体,应该包括学生自己、同学、小组、教师、班主任、师傅、车间、企业等。
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丰山
第三篇:当前城市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城市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城市管理是一项社会性系统科学,属城市软环境建设范畴,是城市的形象、政府的形象,也是城市市民的形象。近年来,我国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发展,各地城市框架迅速拉大,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伴随着浓浓的现代化气息,城市管理工作日益得到重视;在城市管理过程中,由于还存在许多问题,导致了城管人员与被管理者发生了很多恶性事件,给公众留下城市管理是除拆迁以外最难做的工作,也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健康、快速发展。应此,应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一、当前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规划建设滞后。
城市形象的塑造,关键是规划,如何使规划思路和群体建筑风格,适应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需要,应该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当务之急解决的问题,在积极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大幅度扩张经济总量、加快扩张城市规模与循序渐进完善城市功能一直处于矛盾之中,城市规划建设的快速发展虽然在迅速扩张经济总量和城市规模上成果裴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城市在追求确定的经济目标时,往往难以顾及合理的规划、建设的质量,致使城市道路、绿化、市政基础配套设施严重滞后,最终增加城市管理的难度,也影响管理的质量。
(二)城市管理体制不顺。在城市管理体制上,全国许多地方都由设置的城市管理局牵头,工商、公安交警、住建、环保等单位配合。由于城市管理局尚属政府领导下的一个事业参公管理单位,所有人员均无行政执法资格,执法依据不充分、处置手段欠缺、执法保障不到位;同时,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相互扯皮,形成“都管都又不管”局面,致使管理效能低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配套,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以罚代管的问题存在,部门分散执法力度不到位,给依法管理城市带来困难。在城市管理机制上,存在统筹协调不够,职责不清,职能不到位,督促检查不力和措施不落实的情况。
(三)执法人员的素质较差。
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及法律意识直接关系到执法的质量问题。目前,城管队伍普遍存在零聘人员多、文化低,没有进行专业培训,在城市管理执法中运用粗暴、野蛮手段以达到严格执法目的屡见不鲜,不按规定执法、徇私枉法现象层出不穷。尤其是影响公民权利和利益的具体行政行为时,很多情况下没有遵守法定的程序。在行政处罚案件中存在程序违法,徇私枉法、人为剥夺当事人权利等现象。(四)市民的文明素质不高。
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要求市民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由于社会人口流动加快,城市人口动态性强,构成日益复杂,这部分人群多以个人经济利益为追逐的根本出发点。当加强城市管理与个人的私利出现矛盾时,城市文明往往便被抛在一边,各种旧有观念和不良习惯也就自觉不自觉地带进了城市空间,由于受到经费、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文明的宣传教育机制难以形成。因此,城市管理“以人为本”的方向虽然明确,但真正实施起来往往举步维艰。其所以难,就在于它始终贯穿着管理与被管理的矛盾,简言之,即是个人、局部利益与整体、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无疑从全局的长远利益发展,这必然与个人的局部利益相矛盾。建设的违规违章,管理中的脏乱差问题,都能从此找到根源,有城市存在,就必然有管理,管理与被管理者就一定存在矛盾,要想处理好这对矛盾,行使有效的管理,基本前提是以全局的长远的利益规划个人的局部利益。二、加强城市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城市功能。
城市管理的优劣关键在于其功能的完善,因此,要在完善城市功能上多做文章,实现城市功能,并使期蕴涵自然、人文特色,在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规模要适度,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城市都要找准自己的规模定位,切不可追求建成区、人口的过度发展,否则将丧失自身优势,背上沉重包袱;二是经济要活跃,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创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开放性经济格局,活跃周边,辐射各地;三是设施要配套,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优先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如能源设施,供水及排水排污设施,道路交通设施,邮电通信设施,生态环境设施,防灾设施,充分满足城市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为城市提供物质保障和服务;四是环境要优美,保证市容市貌的整洁卫生,维持环境秩序,改善人居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平衡,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达到城市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的高度统一;五是生活要舒适,重视对人的关怀,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生活的幸福,为城市生活赋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基准,既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又提高人的素质、启发人的本能,充分体现城市化的人类成果;六是治安要稳定,消除暴力、毒品对人的危害,维护社会秩序,社会安定,人们有安全感,进而轻松愉快地投身于城市生活。(二)理顺管理体制。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相应的城市管理标准,避免法律实施过程中的超范围执法。制定《城市管理法》,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切实解决不同程度存在的部门职能交叉、条块分割、职责不清、协调不力的问题,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城市管理系统。城市管理体制可采取两种办法理顺,一是剥离工商、公安交警、住建、环保等部门有关城市管理职能进行整合,赋予城市管理局管理城市职能职责,由城市管理局一家承担,解决“九龙治水”的问题;二是明确有关部门城市管理部门职能职责,由工商部门负责管理乱摆摊子和乱贴广告,由公安交警部门负责管理乱停车子和乱穿公路,由住建部门负责管理乱修乱建,由环保部门负责管理环境卫生,由社区负责提升市民素质,不再保留城市管理局。(三)提升执法水平。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提高执法人员素质,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依法行政,树立法大于权、法高于行政的观念,就能对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起着示范、导向和转化作用。录用城市管理行政执行人员要严格标准、公开竞争、择优录用,让那些素质好、懂法律和专业技术的人员进入执法队伍中,把那些不合格的人员清理出去,形成“强者上、平着让;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竞争机制。于此同时,倡导文明执法,推行“人性化”执法“亲民型”管理的执法模式。“人性化”执法,就是坚持以认为本,认真听取行政相对人的意见建议,充分尊重其人格,切实维护其权利,给予其人文关怀,促使其自觉自愿参与城市管理。“亲民型”管理,就是以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为出发点,以一切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为工作方法。在争取大多数群众支持和认同的基础上,严格执法、规范执法、秉公执法、文明执法。(四)提高市民素质。
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样形式,在广大市民中广泛开展城管法律法规、健康文明知识等宣传活动,普及城市知识。积极开展城管服务进社区,拉近城管与市民的距离,打造城管与市民互动平台。通过“多角度、深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宣传,使城市管理深入人心,切实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五)加强执法保障。
健全对行政执法人员的人身保障,财产保障制度,明确城管执法人员在遭遇暴力抗法时的依照公务员制度,加大对威胁行政执法人员,财产安全的各种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以使城管行政执法人员能够放心大胆地投入工作,积极主动地提高行政执法活动的效能。第四篇: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当前学校德育工的现状和对策
由于德育工作的复杂性,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德育工作现在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诸多薄弱环节,归结起来,主要有 “三重三轻”、“三个不适应”和“三个不能够”。
1、“三重三轻”
①重智育轻德育
不少学校的领导和老师认为,智育是“硬任务”,学生学习不好,就考不上重点中学或大学,全市一排名次,就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和生源,也就会影响到学校的收入。而德育是“软任务”,搞得好坏,没法用标准来衡量。因此,没有完整系统的德育工作计划,没有人坚持做细致深入的德育工作。
②重知识传授轻实践锻炼
有调查表明,现在学生的道德行为水平有普遍下降的趋势。虽然有95%的学生能熟记“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但真正乐意落实到行动上的却只有20%左右。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主要也是宣传教育,缺少实践活动。思品课也主要是进行记诵和分析,让学生得高分,以提高践行能力为目标的活动开展不够。
③重防范轻教育
不少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放在对学生的行为限制与防范上,不允许学生这样,不允许学生那样,缺少对学生应该怎样的教育。对学生的监督与检查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教育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把原因分析透,把道理说充分。如果仅仅是“防”和“堵”,很容易与学生的意志形成对抗,造成“逆反”心理。
2、“三个不适应”
①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德育工作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它的任务是要将社会意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行为。要完成这个转化必须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施教,这样他们才能够接受教育。如果脱离了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需要施教,他们就不欢迎,不接受,以至影响教育效果。目前,有些学校把社会上的一些意识形态,把成人的一些教育内容,不经过教育方法的加工,就象对待成人一样灌输给中小学生,由于他们不理解,没有体验,因而他们就感受不到有这种需要,于是他们就不理睬,不接受,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
②不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很大,新事物层出不穷。而接受新鲜事物快的青少年学生,虽然思想非常活跃,但分析问题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却不高,控制能力也比较弱。对新鲜事物及矛盾现象难以理解,对一些诱惑难以抗拒,很需要教师的指导、教育和帮助。但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能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不能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实际需要,只是教条呆板地讲一些陈旧的脱离实际的东西,而学生希望解决的东西却得不到回答,因此德育工作不受学生欢迎。
③不适应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为了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和使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和协调发展为基本特征。而我们不少学校,轻视德育工作,忽视社会实践,智育至上,不仅影响了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和落实,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3、三个不能够
①在德育内容上不能够把传统德育内容和时代要求结合起来。既不能很好地挖掘传统的德育资源,又不能很好地利用现实中的先进人物和事绩进行教育,特别是不能把现代观念和思想介绍给学生。
②在德育方法上不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灌输的多,学生活动的少。教师批评多,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少。知识传授多,社会实践少。
③在德育途径上不能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育人功能。不能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对学生进行教育,不能对家庭教育进行有效的指导,不能充分发挥党政工团的综合教育作用,不能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的主阵地。
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原因,有德育工作难以量化评价的原因,有德育工作本身不好开展的原因,有应试教育影响的原因,有德育工作者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的还是我们不重视和不作为的原因。在当前,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明确一个目标
一个目标就是培养“有中华魂的世界人”。
其中“中华魂”有两个内涵:一是有爱国思想,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不能出国以后不回来,也不能因为个人的私利,有辱国格和出卖民族的利益。二是有中华民族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世界人”也有两个内涵,一是放眼全世界,能够学习和掌握全人类的先进文明和研究成果,充分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二是服务全人类,不仅要服务于我们的祖国和民族,还要有为全人类做贡献思想和能力。“有中华魂的世界人”是教学目标,也是德育目标和教育目标,并且是最高目标。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对准这个目标,实施我们的教育,1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二、提高两项水平
去年,教育部课程研究中心进行了一次12000人的调查,调查的对象有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士。调查的内容其中有两个,一个是哪一项教育目标最重要,在七项教育目标中,有87.6%的人认为“责任感和人生规则”最重要,高居第一位。一个是哪一项教育目标落实的最好,认为“责任感和人生规则”落实最好的只占1.7%,居倒数第一位。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当前的教育出现了极大的偏差,解决问题的办法主要有两个,就是提高德育工作的认识水平和落实水平。
1、提高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水平
对于当前的教育,必须具有危机意识,必须充分提高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认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智育、体育不合格仅仅是出次品、残品,思想品质不合格就要出危险品。“人才”,“人”是第一位的,“才”是第二位的,要先成人再成才,不成人,宁无才。因为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弥补。说到底,一个人,一切的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一切的失败,都是做人的失败。只有使学生首先在思想上有了进步,其它方面才会跟着进步。现在的中小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状况,不仅是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而且对我国的未来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我们必须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使他们能够担负起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重任。
2、提高对德育工作的落实水平
德育工作者要做好德育工作,较好地完成教育任务,除具备政治思想素养和知识素养外,还应具备一些特殊的能力。归结起来有四点:
(1)应善于观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2)、德育工作者应勤于思考,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3)、德育工作者应长于说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4)、德育工作者应精于管理,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三、实现三个创新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既要借鉴,更需要创新,只有根据时代特点,依据先进理论,学校德育工作才有出路。
1、目标创新
要主动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改变传统的德育目标.新的目标要能充分体现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新道德观念,以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总要求。
2、内容创新
我们要按照德育的新目标和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规律,把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同借鉴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结合起来,贴近和关注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敏锐反映经济社会变革和文化创新,形成具有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生活化、创新性的道德教育内容系统。
3、方法创新
我们要根据德育的新目标新内容,总结历史和现实的道德教育经验,切实贯彻主体性、实践性的基本原则,实行人文教育方式与现代科技手段有机结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符合规律性、富有实效性的道德教育方法系统。
四、搞好四个结合1、实现个人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教育相结合这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当前,学生普遍地缺少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个人利益,不考虑集体利益,缺少合作精神。这是打破一元化价值观后出现的新的思想潮流,也可以说是思想解放后新的思想体系没有建立给人们带来的迷惘。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能再回到老路上去,事实已经证明,“德育政治化”是十分有害的,空乏的爱国和集体主义教育也是收不到实效的。如果听之任之,任由“人欲”的泛滥也不行,这方面西方教育的教训也是深刻的。何去何从?面对现实,我们必须转变德育观念,贯彻江泽民同志在北大百年校庆上提出的观点:“坚持实现个人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在德育策略上一方面应大胆倡导学生追求个人价值,鼓励学生成名成家,调动学生积极进取的内在积极性,使“人性”解放,真正使德育工作充满活力;另一方面,对学生个人价值追求加以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人不只具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因此应遵守共同的规则,应追求人类共同的目标。个人的追求只有同祖国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才有发展前途,才能焕发出人生的绚丽光彩。
2、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教育相结合这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学校德育低效的重要原因是德育内容缺少应有的感召力。教条、空乏、陈旧的内容,学生已咀嚼多遍,没有营养,就连德育工作者们都不再认同,又怎能让学生予以体认?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精髓是应该继承的,但不应是概念的说教,应挖掘其丰富的内涵,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发挥其在培养学生德性中的基础功能,更主要的是要向学生介绍思想、政治、伦理、经济、文艺、教育、科学等方面的先进理论。应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现代人类文明成果。不要担心会把学生的思想搞乱,人只有在比较中思想才会成熟起来,是真理最终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扎根、发芽。况且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在不断完善的,只有汇集了人类最先进的文明成果,才会
推陈出新,才会在思想上进步和飞跃。我们要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不仅要适应社会,还要改造社会,没有现代人文素质是承担不起这个重任的。在价值多无化的社会里,德育内容的单一与僵化只会使德育工作处于尴尬的局面。我们不仅要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还要善于建立一个新世界。
3、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教育相结合这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与智育不同,德育水平的体现主要是实践性,如果学生仅仅停留在道德认知上,还不能说学生具有了道德水平。思品教学不应等同于文化课教学,应体现实践性。德育教育不能只是开会总结,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要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参与道德的实践,要开展一系列校内外服务和调查活动,进行道德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现、验证、体会道德规范,享受遵守规范带来的成功愉悦,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实践性是德育的基本特征,也是使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方法。
4、自我内化与社会外化相结合这是提高德育工作效果的主要手段。把学生视为道德规范的被动接受者,把德育工作主要放在对学生的意志与行为的限制与防范上,不仅效果差,还有负面的影响,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育要“疏”不能“堵”,“堵”只能防止学生犯错误,“疏”才能引导学生发扬优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人才不是“塑造”出来的,而是自己“成长 ”起来的。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有一个渐变的内化过程,这个过程如果没有学生这个主体的主动参与,不可能收到效果。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必须在学生的道德水平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教育,按照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调动和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从来完成德育的内化。应注重激发学生的自我完善意识,让学生主动克服自身弱点,通过自省、批评与自我批评、写日记等形式完成自我人格的超越。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德育活动,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对现实道德问题进行思考,实事求是地批判与学习,培养学生对道德问题的自我鉴别能力。教育活动要开放与民主,培养学生自为、自由、独立、理性的主体性道德人格。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的德育工作出现了一些偏差,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和深入分析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努力提高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水平和实践水平,明确目标和内容,掌握规律的方法,落实措施和办法,树立信心和下定决心,不断开拓和创新,努力搞好德育工作,使学生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人,让学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健康的人,一生幸福的人。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任重道远
——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调查
韦元圆
德育是中小学教育工作的灵魂,它致力于中小学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体现着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目的与归宿,贯穿德智体美等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追求善的理念,造就美德的教育工作的最根本目的。而要实现这个目的,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统一协作,共同努力,三者在教育过程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统一的一个整体。但是实际教育过程,本应统一的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却很大程度上存在割裂现象,彼此间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我是一名农村初中的教育工作者,实际工作中我越来越感觉到家庭教育现状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下面从两方面淡淡我的看法。
一、家长对家庭德育教育意识的淡漠,忽略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致使学校德育工作失去延续性。家庭是人生成长、生存、发展的初级场所,因而父母的行为习惯对子女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深远的,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这句话虽然含有封建糟粕,但是它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子女行为品格是父母行为品格继承和延续。因此家庭在对人的德性熏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子女良好行为习惯、高尚人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孟母三迁,成就一代文化大儒;岳母刺字,培养传颂千古的民族英雄。”在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明史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这本应该更加传承和发扬的家庭教育精神,在我们社会日益进步,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很多父母认为他们的任务是让孩子衣食无忧,因而父母视子女为私有财产,娇宠有加,呵护备至,一味迁就,百依百顺,甚至纵容等已成为普遍现象。家长德育意识的淡漠,至使家庭教育德育功能衰减,主要表现在:
1、家长不良行为习惯和人生态度给孩子的影响。中小学阶段的孩子是行为习惯、道德品质逐步形成阶段,其可塑性、模仿性极强,而“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庭对其影响是极深远的。工作中曾有孩子因多次赌博且性质恶劣而屡教不改,班主任请家长到校共同教育,该生父亲第一句话就是“你这个颠仔,在家赌就得了,哪个喊你来学校赌”;曾有父母到校协助班主任教育子女,父母才讲一句话,反被子女呵叱而不敢言;曾有父母星期六骑摩托车到校,后给儿子自己骑车回家,班主任进行劝阻,该生父亲说“不要紧,死了没要你负责”等等。在这样的榜样面前,孩子怎能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将来又如何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呢?
2、过分依赖学校教育,把德育教育全推给学校,孩子在家期间放任自流。许多家长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于是一推了之,甚至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责任完全推到学校和老师身上。我们班有一位学习不够自觉,上课时常迟到,甚至有抽烟、赌博等不良行为的学生,其家长就是这样一个依赖学校教育的人,当我打电话去了解学生晚上在家学习情况,并希望能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来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竟然被这位家长劈头盖
脸地数落一番,埋怨学校管理不严,孩子在家晚上经常不看书,有时还出去逛街,她没法管,还说这完全是学校造成的。的确,许多家长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物质需求就行,其他的就完全交给学校,有些甚至可以说是扔给了学校。这样的家庭里的孩子,又怎么能学会严格要求自己,主动追求自我完善呢?
第五篇: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 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连校园外的一些违法活动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未成年人的身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例如,由于我国现阶段正处于政治、经济、社会剧烈而深刻的转型时期,特别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并广泛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不可避免的带来新旧思想冲突,社会思想混乱的局面;再如,目前社会文化结构失衡,网络色情、暴力文化泛滥等等。这些都对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校园暴力事故之所以频频发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过于注重智育而忽视德育。现在大部分学校仍秉承分数至上的传统思维模式,片面夸大智育成果在教育中的作用,单纯追求升学率和考试成绩,忽略了以德育为首的全面的素质教育。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日常教学事务中也表现出偏袒优等生,忽视甚至歧视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尤其是“双差生”。结果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逃学甚至退学,到处滋事生非,发泄其内心的不满,甚至走向暴力犯罪。
由于目前对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没有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使得主管部门的检查、学校的落实都没有具体的“依据”。导致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教育专家认为,如果学校一味地强调学科考试成绩,而不注重提高和健全学生的品德,即便有教育成果也是有缺陷的。
2、课程的德育功效被忽视,三维目标落实不到位。就目前现状来看,无论是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还是初中的《思想品德》,都没有充分发挥出它们实施德育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其他各学科的教学更是只注重知识目标的落实而忽视德育教育的渗透。
3、德育教育家庭、学校结合做得不够。目前在农村中小学,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独生子女多,大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单亲家庭、隔代看管、留守、寄养等情况较为普遍,家校联系、家庭教育比较薄弱,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德育教育合力。
针对上述问题,要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营造平安和谐校园,切实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健全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制度
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因而学校教育工作应以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
育为着眼点。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学校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和保证作用,为智育和体育、美育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学校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把培育“德才兼备”的育人目标作为学校的指导思想,健全德育教育工作制度。要健全德育教育工作制度,具体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学校要把学科教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列入到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中,通过必要的措施来规范和保障其实施。在制定的教师的岗位职责中增加学科教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使其成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重要指标,并且影响教师的评先评优。
2、中小学校要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制度。班主任是学校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也是接触学生最多的老师, 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要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班主任要对学生指明努力方向,循循善诱,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不断进步。班主任在平时就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来要求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鼓励他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奋斗。对于工作出色的班主任,学校在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3、完善学生的思想品德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持续持久的发展。学校要制定和健全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综合考核评价方案。对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标准不能是只看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评价方式也不能只是教师评价学生,写几句带共性的评语,这样的评价起不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完善评价体系既要评价学生思想表现,又要评价学生人格因素。例如学校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把学生平时的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表现记入学生成长记录。
4、完善全员育人导师制,全员育人导师制就是教师全员参与育人。在政教处、教务处和年级组的统一组织下根据学生的学科学习实际、思想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由年级组统一安排,使每个教师成为几名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品德等方面的导师。通过导师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强化导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促使教师从办公室自觉主动地走到学生中间,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学习指导和生活引导,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全面地发展。
“德育导师制”是学校班主任工作必要而有效的补充。具体说就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
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导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砺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管理教师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5、完善对学校的德育评价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把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纳入学校全面教育质量评估中,加大德育工作在学校综合评估工作中的权重,加大道德行为在教师、学生综合评价中的权重。要注重评价的真实性、过程性和激励性。努力发挥德育评价在学校发展、学生成长中的教育激励功能。
二重视在各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后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人。”教育家杜威说过:“没有离开智育的德育,也没有离开德育的智育”。这些名言都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处理好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渗透的关系。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观点,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求教学要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因此,要强调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的观点,开发各学科的德育资源,注重学科渗透,发挥各学科课程德育优势。各学科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在备课和上课环节上,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把握好教材中学科知识与德育的结合点,注重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真正体现“教材是对生活的总结、生活是对课本的延伸”这一宗旨,让每一个教师都既教书又育人。
各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最高境界就是“秋水无痕”,就是“润物无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这句话道出了“无痕教育”的真谛。“无痕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育人技巧。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要追求这种“无痕”艺术。有时,教师轻描淡写的一句鼓励,富有深情的一个眼神,不露痕迹的一个暗示„„都会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产生极大的影响。与各学科相结合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应该是口号式的道德说教,而应该由我们每一位教师结合本学科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各学科教材德育素材,进行“无痕”渗透。
例如,充分挖掘各学科教材内涵,结合各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讲授《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课时,老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志愿军战士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德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
气概,从而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化学教学中讲到纯碱这种物质时,可向学生详细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事迹:他留学美国时,看到我国制碱工业被美国公司垄断,非常气愤,毅然回国,潜心研制制碱技术,打破了帝国主义对制碱技术的垄断。1926年生产出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他成功地改进了生产纯碱的索尔维法,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这样教学使学生深受感动,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英语课教学中讲到《
这一单元时,教育学生学习爱迪生从小立志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地理课教学过程中在讲授《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一节时,告诉学生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统一是任何人、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历史教学中讲授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城、汉朝的造纸术和地动仪、隋唐时期的赵州桥、宋元时期的活字印刷和指南针,无一不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英雄的事迹可激发学生为中华之振兴而读书
则徐虎门销烟、大平军勇破洋枪队、邓世昌勇撞日本旗舰、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狼牙山五壮士抗击日军„„过这些史实的讲述使他们思想得到升华
体育课教学中可讲一些有关的国家优秀的运动员事迹
打吊瓶上奥运赛场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再如,充分挖掘各学科教材资源,制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教学燃烧、爆炸的知识时
人为或由于不负责任而发生的火灾、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当今社会上利用浓酸毁容的惨剧事例
生体会到犯罪的严重后果和应受的惩罚
地理教学过程中可向学生介绍近年来国家制定的与地理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土地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滥伐森林、滥占耕地、滥杀野生动物、滥排放废物污水废气等等违法行为必将受到法律惩罚。
:商朝的青铜器和天文历法、秦朝的兵马俑和万里长,为了祖国和人民的荣誉,Book 3 Unit 7 A Man Who Never G ave Up》: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林 通,点燃他们的爱国激情。,如许海峰,而不惜带病之躯的事迹,结合各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法,给学生详细地介绍一些爆炸事故;在教学酸一节的知识,从中让学,懂得法律的严肃性。教育学生作为一名中华人民培养学生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
共和国的公民就要遵纪守法,这样才能国富民强,否则将会变成历史的罪人。
数学教学过程中在讲到“圆的面积”时,结合飞机场环保要求,教师可编出“飞机场要想保证周围居民不受噪声污染,其半径、面积应大致为多大?”同时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法的知识等。
我们经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多学科整合的教学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道德实践,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科整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把握最佳的教育切合点;万不可随意相加,颠倒主次,以至于适得其反。
三 加强家校结合,构建德育网络,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可见,教育工作不仅需要学校,更重要的是需要家长的配合,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要建立学校、家庭德育教育网络,就要进一步拓宽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渠道。学校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网上联系和教师家访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交流情况。学校可开设“家长接待室”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开家长会时要注重学生个性特点、发展状况的分析介绍,不能把家长会开成“告状会”、学生成绩排名会。家校联系过程中,学校要特别关注特殊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特殊家庭(离异、单亲、特困等
导。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传播成功教育案例,引导家长加强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等。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注重对子女的品德教育以及健康人格的培养。
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连接纽带。只有家校两方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才能给孩子品德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门艺术。加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事关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兴衰大业。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努力构建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网络,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以确保青少年学生校内外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家庭教育指向家长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