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成功教学的几点体会

时间:2019-05-15 14:4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物成功教学的几点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物成功教学的几点体会》。

第一篇:生物成功教学的几点体会

生物成功教学的几点体会

作者:admin 资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我从事初中生物学循环教学已近二十年。经历过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满堂灌教学和已经过去的上一轮课程改革,现在正积极地投身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中,本人深深体会到新课改的重要性,以及给广大师生带来的惊喜和收获。在长期的一线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广大学生、家长及同行的充分肯定。下面就其中感受较深的几点谈谈个人体会。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已众所周知。由于种种的原因生物学科在初中各门课程中处于劣势,俗称“副科”,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于每个生物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怎么操作呢?我认为学生学习的兴趣可通过教师课堂上创设各种情景来激发。而情景可以各种各样,可以是一个教具的呈现,一个问题的提出,还可以是一段视屏资料的演示,等等,而这必须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进行选择。例如,在进行生态系统的概念教学时,我在讲台上展示一个水族箱,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发现其中的生物,我又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这样,学生通过观察产生兴趣从而总结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又如,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节导入新课中,我提出一个问题: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那么同学们自然会考虑到生物对环境变化会产生什么反应,生物是如何面对环境变化的?来引起学生往下学的兴趣:再如,在进行水域环境的保护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我播放了一段配以解说员声情并茂解说的风光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与之成鲜明对比的被人类的各种活动破坏的生态环境(污染的水域)、大批因污染而致死的水生动物等录像片段,激发学生对环境破坏的行为的愤慨,引发学生自觉爱护环境的激情,从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行为的习惯,从而实现对学生情感目标的教育。等等,日常教学中这类的例子很多,所创设的情景为教学内容服务,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是教学所凭借的形式,它要为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不同的教学理念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在传统的满堂灌课堂上通常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进行的是被动式的学习,教学方法通常比较单一,这样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而新课改理念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就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几年的课改实践中我在课堂上能作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例如,我在进行生态系统的组成这一部分教学时,我采用学生自学、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具体为:我先组织同学阅读和思考书中22页的两段文字,认真分析23页的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我进行及时的评价总结。这样,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我起到引导的作用。再如,我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节教学中,采用引导、发现法、多媒体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先组织学生课外捕捉鼠妇,观察鼠妇有哪些行为特征?课上各组讨论、归纳后派代表发言,说明本小组的观察结果。我则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设,然后,我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的设计与探究,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反馈。关于生物的种内关系、种间关系我通过演示多媒体光盘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总之,教学中教师只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特点选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合理运用各种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实施课程所需要的资源,就本学科而言,它包括教材、实验室及相应设备仪器、本学科的杂志等书籍、教具、校园及社区内的生物、动植物园、博物馆、网络和电视等。在备课、授课中我注意做到合理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下面通过几方面进行说明。

3.1 充分挖掘教材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是进行教学的基础,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新教材编写充分体现人文思想、创新精神,内容设置包括基础知识、能力训练(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技能训练、演示实验、实验、探究及进一步探究、调查、设计、讨论、练习和科学﹒技术﹒社会等)、大量的图表,形式多样,蕴涵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是我进行教学首先要依赖的;

3.2 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活动

我校的校园里生长着数十种植物和多种动物,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我组织学生开展“校园生物种类调查”活动,并利用校园植物进行植物的根、叶的种类,叶的结构等的教学,既直观又贴近学生生活,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3 准确地使用课程资源

不同的课程资源具有各自的特点,因此使用时就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选择,作到物尽其用。例如,关于生物体的结构,如花的结构、心脏的结构等,就选用实物标本或模型,给学生以真实和立体的感受,便于学生掌握;而对人体三种血管的比较则选用具有图像清晰、各种结构名称有明确标注等优点的挂图;对于像细胞分裂、植物受精过程这样需要呈现动态过程的内容,若用静态图解就有较大的局限性,而如果用动画录像片或多媒体课件,则能让学生目睹动态变化的过程,便于学生理解。

3.4善于利用社区的课程资源开展课外活动

社区是学生生活的环境,也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我校位于鼓楼区,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因此,我利用周末、暑期组织学生前往省农科院、省卫生防疫站、省市博物馆和科技馆参观,拓宽视野;组织学生到鼓山、森林公园采集植物和昆虫标本,培养吃苦精神、动手能力,并陶冶情操;还组织学生走进工厂开展环保调查,增强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和关注环境、热爱家乡的情感;

3.5 广泛利用媒体资源,增加学生知识储备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均可向学生提供生物学及其发展的信息,弥补了课本知识的不足,拓宽视野。我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工作。总之,只有合理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才能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

4.改进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模式不同对被评价者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传统的评价只注重结果,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同样评价模式也要改变,否则课改只能停留在表面。当今,应如何正确地评价学生呢?我认为: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有效可操作的方案,并坚持下去。评价时不仅要对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单项和综合的评价,还要对学生的情感及价值观进行评价;要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阶段进行适时的评价,以便调整和纠正学生发展的方向;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恰到好处的评价。总的来说,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认真及时地作好教学反思

理想毕竟与现实存在着距离,教学设计先于教学过程。因此,很有必要在课后及时地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反思什么呢?我认为:首先,要思目标。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一节课的教学都要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因此,上完一节课,必须要检查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否已完成,以便作好下一节课的教学衔接;其次,要思教法。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与保证,在课堂上验证你在备课时所设计的教学方法是否服务于内容,是否有利于教师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是否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为下一轮的教学汲取经验。再者,要思教具。教具是进行教学所凭借的工具。教具是课程资源中的一员,使用时要注意它的针对性和使用方法,进而作到物尽其用,真正为教学服务;最后,还要思课堂设问、所举的事例和备课资料。课堂教学中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设问,有效的设问才能实现启而有发,否则设问就成了多余的了。

教学中要进行检验并及时记录,便于课后修改。教学中为了使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就要通过举例来说明,所举的例子是否恰当而且不失科学性就显得很重要,这一点教师也要思考。教学活动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备课时要准备一定的相关资料,辅助教学并应对学生的提问,备课资料准备的量和有效性同样要受到教学实践的检验,也是教师所要进行的必要的反思。总之,反思是为了提高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是一个无止境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与发现,并进行总结与提高,才能有新成果的获得。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虽然我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学海无边,要在新的教学实践中有新的收获,就要永不停止,不懈努力。

第二篇:生物新课标教学体会--王晶

生物新课标教学体会

海丰县仁荣中学

王晶

现在很多社会人士评价教师的能力、学校的进退还是一味地从成绩好坏,升学率的高低着手,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学生的评价体系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新课标生物课程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发端于问题。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科学课程改革的成败。审视传统的教学,我们的观念总是强大确定性,排斥可能性,在这种教育的熏陶下,培养的学生往往长于求同,而弱于求异,所以教师不能像以前一样的“教死书”。教育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

一、教学目的转变,由“双基教学”转变为“三维”目标的教学。

看了这两节示范课,我充分体会到在新课改中首先转变的是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过程把系统的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的重点、难点、反复掂量估计,围绕它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往往会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更重要的使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能力,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角色的转变:教师已不是教学的主体,而是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

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是重点,因此教师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学法指导者。在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配合学生去学习,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目的。

三、学生由传统的被动的“添鸭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去探究,思考。

过去的上课模式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回答,学生跟着学,而录相上的两位老师改变了这种上课模式,他们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上课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理念。

四、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探究者、发现者。

新的教材中探究活动贯穿全书中,因此,它注重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自己去提问题、作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五、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转变

新的教材理念要求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的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

通过这次一年的生物新课教学,给了我许多思考和心得体会。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更新观念,改变教学策略,注意师生角色的转变,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课堂的任何一个环节,注重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的、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状态,能自主的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使不同的层次的学生在思维进入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勤于观察,敢于质疑,勇于提问,塑造创造型人才。

第三篇:生物听课体会

11月28日,由县教育局悉心组织七八年级生物教师到育才中学学习,听了三名教师的公开课,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是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小组合作方面,有了很多的感悟,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三位老师课堂教学风格各异,都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更有很多亮点值得我们学习。从听课中,我不但收获很多,而且也认识到了自身平时教学上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引发了对课堂高效最优化的思考。

首先,从教学基本功上,三位老师各有风采。从表情、神态、动作到语言,都散发着每一位教师自身独有的魅力。语言上的启发性,更能提升课堂氛围,深入探究科学真相。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基本功对于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形象的感召力、微笑、亲切、抑扬顿挫的语言以及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皆是一节好课必不可少的调味剂。

其次,分组教学,合作学习,使学生乐学。三位老师都采用了分组教学,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设计上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其中,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都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事做,有目标追求,并取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三,在课堂设计上,新颖,独特。教学设计适合学生,贴近学生。潘老师的设计甚至不拘于教材,将“枝条是由芽发育来的”提到前面来,大胆地调整教材顺序,精心的设计使课堂更加流畅,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唐老师更是用简单两句话“你们认识这些菌类吗?”“它们都是真菌”就处理好了“多种多样的真菌”这一部分内容。

第四,精心设计实验,让生物课堂成为探究的课堂。三位老师在课上都精心设计了实验,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探究新知,在发现中学习。在实验的设计上,唐老师创新的设计了观察青霉的实验材料和方法,让学生观察到的青霉更立体,更生动。在实验结果的展示上,潘老师运用了实物投影仪,唐老师运用了显微投影仪,让没有观察到实验结果的同学得到了补偿。同时,几位老师还很重视实验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唐老师,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叮嘱,都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优美的语言及多媒体的使用锦上添花,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次听课,每一位老师都在多媒体的设计上下了工夫,将多媒体与课有机的结合,多媒体优美的画面给学生

以美的感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老师们的语言准确规范,优美动听,带有鼓励性,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此次听课学习,让我对于课堂的新的设计理念和思路有了更深的认识,一个个教学实例让我更加形象具体的进一步加深理解。在生物课堂的创新上,有了更开阔的思路,创新应体现在方方面面,创新离不开思考,只有在平日的教研活动中,不断积累不断反思,才能更新思路,才能有进步和发展的空间。

当然值得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有一种“听君一堂课,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希望把他(她)们的优点慢慢转化成自己的东西,使自己更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高三生物复习的教学体会

高三生物复习的教学体会

作者:漳州市芗城中学 杨建平发表时间:2010-2-27 8:53:48 来源:芗城区教育局 访问次数:1191

高考的内容总体上是遵循教学大纲,但有许多题目是理在书中,题在书外。理科综合考试具有内容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联系实际强等特点。生物学科在考查考生“双基”的同时,更重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尤其是以实验设计题目作为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还有,重视对考生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也日趋重要。据此,再加上多年生物教学实践,本人以为,复习课的内容不是简单的重复,而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重点,力求全面

在生物考试中,尽管试题量少,考试知识点覆盖面也窄,涉及到的内容也少,但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又都是高考的范围,所有的知识点都存在命题的可能性,为此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全面”,以不变应万变。在基础知识复习过程中,应依大纲的要求,对每个知识应进行详细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形成知识体系。对重点章节、重点知识点,如遗传和变异、新陈代谢、生物与环境、生命活动的调节等几个方面,都是复习重点。因此要强调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对这些知识点的概念、原理的考查往往用图形、表格、曲线等形式体现。而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又是高考大纲的能力要求之一。要求我们在平时复习时要关注教材的图、表、曲线等,要图文并茂,以图代文,直观性强。要强化看图、读图、填图、画图、用图及图表和文字相互转换的训练,并从各地高考试题中选取一些典型的例子,加以训练,让学生熟悉这类题型解题思路、方法,掌握读图、表、曲线的技巧,由熟悉到最后掌握并灵活运用。同时还要对教材中图表相关知识的延伸和挖掘。如高中《生物》全一册图21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C3在还原中既能形成葡萄糖,也能形成新的C5,而课本却无文字的叙述。还有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图解中,我们知道光反应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膜上并能产生ATP。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并消耗ATP。我们可挖掘出ATP和ADP在基粒和基质的运动方向。只要我们认真识图,就能深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又如:图41 玉米胚乳的发育在受精后12小时的状态图中,可观察到受精极核已分裂成许多游离的胚乳核,而此时受精卵仍处于休眠状态,还没有分裂。从图中可得到胚乳的发育先于胚的发育这一隐含的知识。

2、注重实验,关注现实

首先要注重实验。从历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每年都有一道20分左右的实验题,知识点分布在代谢、遗传、调节等章节。在复习时要把握两点:一是注重书本经典实验的原理、思维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精神和正确的实验思路。二要把握设计实验所要遵循的科学性、可行性、对照性、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的原则,以不变应万变,解决问题。其次,要关注现实,高考大纲能力要求之一,能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要求将教材中的知识、原理、规律与当前社会生活及热点问题相联系。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和矿质元素的利用——植物体内缺乏可移动的元素(N、P、K、Mg)和不可移动的元素(Ca、Fe),植物首先发病的部位。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无籽番茄的培育;“一支红杏出墙来”的原因。

营养生殖的优点——一些名贵的花木、果树繁殖常以稼接和扦插为主,以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有性生殖的优点——更强的变异力和适应力,青出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

顶端优势原理利用——果树、棉花等通过整形、修剪以达增产目的。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植物被淹后要及时排水,酿酒过程中要密封。

有氧呼吸——防煤气中毒、利用好氧型微生物净化污水。

生态学原理的运用——发展生态农业,使我国的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如建立生态农场,利用生物防治害虫(不用农药防治)既可减少环境污染,又可长久有效防治害虫。

3、讲练结合,提升能力

在复习时要应用知识内在联系,把知识点连成知识链,再把知识链串成知识面,进而形成知识网。并注意在讲解知识点时应精选相关的题目加以训练。讲评时要加强对审题的指导、思路的引导,解题方法的启示,同一知识点多角度的设问,加强对文字信息、图形、图表、曲线等信息有效读取,正确应用的指导,确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如,遗传是高考的重中之重。因此,对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经典实验要加以详细讲解、分析。要强调培养良好的书写和表达习惯,对遗传的表达的规范性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遗传的考查也侧重对分析推理能力的考查,复习时要注重能力的训练。

4、注重方法,分类指导

生物复习时间短,内容多,记忆的知识点多,理科文读特点明显。复习时要求老师要开阔视野,研究教学规律,注重方式方法,加强对学生图解复习、实验复习等各种复习方法的指导。

①图解复习法:如教材中光合作用过程中图解:

要求首先要认真识图,提取图中的信息。如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因和外因有:

A、内因:色素——色素的种类、含量形成的特点、作用。酶——光反应、暗反应的酶种类、分布。

B、外因:光——光质、光照强度(曲线坐标图,光的饱合点、补偿点)光照时间、光照面积、总光合量、净光合量。CO2——CO2浓度与光合作用曲线图,如何提高温室内的CO2的浓度;

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光反应、暗反应的场所;

光合作用能量的变化: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外界条件影响光合作用:夏季中午、阴天下雨时、C3、C5的变化。

②串联法:以某一生理或现象为主线,把相关知识串成链,如遗传:

C、H、O、N、P元素→核苷酸→DNA(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质基因、核基因、等质基因、等位基因、显隐性基因、真核、原核基因结构的区别与联系)→染色体(染色质)→同源与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③形象记忆法:记忆8种必需的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赖氨酸(携一两本甲色书来)。

高三生物教学主要是面向高考,要求我们要把握高考动态、研究教材、吃透大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同时要使学生深入透彻地把握生物学的各种原理,并且学会应用所学原理、规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原理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以致用。这样,考生在高考中才能得心应手,取得好成绩。

随着我国中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变得更加重要。如何提高高三生物课教学的有效性,本人认为,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知识体系的重组,形成学科知识网络

从近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试题编制尽管是从新情境、热点问题入手,但所考查的仍是书中的基础知识,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如此。因此,切不可忽视基础知识教学,而要遵纲依本,认真完成本学科内的基本概念、原理的复习,并注重学科内知识的联系,抓住教材知识的主线,加以梳理、归类和整理,并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有机组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建立知识网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更有助于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

在对教材仔细研究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原来教材的知识框架,适当调整教材的前后顺序,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可以提高高三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例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教材中分布于第一章和第三章,如果将它们归为“细胞分裂”一节来讲授,重新组合成知识块,以板块为单位突破重点、难点,使前后知识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既避免了复习课中对旧知识的机械回顾带来的枯燥乏味,又使得对旧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二、摸索有关线索,加强学科内综合

在高三阶段复习或总复习教学时,应该将相关的知识综合在一起加以复习,这也为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高中生物学研究的是生物的共性,是生命本质的特征。生物体的结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与环境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的各种生理都是协调统一的,可见,生物学科内的综合是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将相关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生物学知识的结构和体系是高三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在实践中摸索学科内综合的有关线索,加强学科内综合的研究。根据具体内容,生物学科内综合可以是章节内综合,也可以是跨章节综合,具体的线索如下:

(一)章节内综合。

例如,“细胞”一章中组成原生质的化学成分按一定的方式有机组合,可以体现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状。细胞内各种结构从功能上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的新陈代谢”一章中的各种代谢的相关性,如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水分的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呼吸的过程等。“遗传和变异”一章中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的各种物质的相关性和各种结构的统一性。“生物与环境”一章中碳元素的循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生态平衡等。

(二)跨章节综合。

例如,“细胞”与“生物的新陈代谢”的综合:细胞的完整性是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新陈代谢主要在细胞内进行,细胞内的物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发生转变,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生物的新陈代谢”与“遗传与变异”的综合:遗传物质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来控制生物的代谢过程和代谢类型。“生物的新陈代谢”与“生物与环境”的综合:物质代谢和物质循环,能量代谢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成分的代谢类型。“遗传和变异”与“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的综合: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遗传使有利的变异得以积累和发展。“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细胞”的综合:细胞分裂是生殖的细胞基础,无性生殖是通过体细胞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进行的,有性生殖是通过减数分裂进行的。“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生物的新陈代谢”的综合:生殖是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进行的,新陈代谢为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遗传和变异”的综合:遗传与变异是通过生殖来体现的,营养生殖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体细胞的,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相同,故后代能保持亲本的性状,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产生了不同的基因型,子代出现了更大的变异。由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因此,减数分裂是遗传基本规律的细胞学基础。个体发育的遗传基础是核酸,DNA所携带的遗传物质决定个体发育的方向和全过程,个体发育过程就是特定基因有序地活化和表达的过程。

(三)通过专题教学,培养学科内综合能力。

专题教学是培养学科内综合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就高三生物本身的复习教学而言,一般来说,高三第一阶段是按章节理顺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内容向横向、纵向引申和扩展,第二阶段则可进行专题复习教学。专题划分如下:

1.体系专题。例如:(1)生命的物质和结构系统;(2)生命的新陈代谢;(3)生命活动的调节;(4)遗传和变异;(5)生物与环境。

2.实验专题。例如:(1)对实验操作、原理、程序、现象和结论的分析、归纳、总结;(2)纠正错误或补充不完整的实验;(3)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4)对实验、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的分析和解释。

3.题型专题。例如:(1)曲线坐标题解析能力的培养;(2)图形图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3)遗传系谱图鉴别能力的培养;(4)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能力的培养。

4.热点专题。例如:(1)生态和环境热点(人口资源、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环境保护);(2)生命科学前沿热点(基因工程、克隆、干细胞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3)工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热点(转基因食品、酶工程、癌症、艾滋病);(4)国内外的大事(西部大开发、绿色奥运、贫铀弹、反恐斗争)。

遗传和变异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难点知识,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下面仅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一体系专题为例,说明复习的具体方法。

1.构建知识网络

了解知识点在网络中的相关位置,有利于联想记忆,有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有利于深层次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联系知识的能力。2.以能力为主线,进行联系性复习遗传和变异一章,内容多、概念多,需运用概念、原理、定律解释的生命现象、解决的实践问题也多。因此在进行总复习时,要始终抓住“能力”这个核心,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知识进行复习。联系性问题:

①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关系。②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翻译、表达之间的关系。

③基因的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互换规律之间的关系。④核遗传三大规律与减数分裂的关系。

⑤核遗传三大规律与伴性遗传、不完全显性遗传、复等位基因遗传的关系。⑥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病根本原因与中心法则的关系。

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必须联系减数分裂,因为减数分裂知识是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3.以能力为导向,进行对比复习,对比内容: ①DNA和RNA比较。

②信使RNA、转运RNA和核糖体RNA的比较。③DNA复制、转录、翻译合成蛋白质之间比较。④密码子与反密码子比较。⑤遗传三大规律的比较。

⑥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的比较。

⑦常(X)染色体显性遗传与常(X)染色体隐性遗传比较。⑧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间的比较。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比较。⑩无籽西瓜与无籽番茄比较。

对比复习的好处是,防止概念混淆,有利于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三.分析教材,寻找基础知识和实用知识的最佳结合点

教师在巩固学生学科主干知识的前提下要特别重视那些紧密结合现实生活、联系生产实际的知识。例如,下列实用知识可作为与基础知识结合的重点。渗透吸水的原理:一次性施肥过多,会引起植物烧苗;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水分外渗而萎蔫。蒸腾作用的意义:移栽苗要在傍晚或阴雨天进行,以免水分蒸发而枯死。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植物被淹后要及时排水;酿酒过程中要密封。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扦插的苗木,浸泡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有利于成活;无籽果实的获得。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运用:利用特定的天敌来消灭害虫,以防治环境污染,等。

四、树立了生物学研究的哲学基本观点

生物学的研究就是要遵循和反映生物体自身、生物体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客观存在的各种固有的关系和规律。因此,在生物教学和生物总复习当中是否树立了生物学研究的基本观点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总复习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考生能否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生物学研究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生命的物质性观点、三个统一观点、辨证的观点。

(一)生命的物质性观点

生命科学则是研究生命物质-原生质的复杂高级运动形式。组成原生质的化合物则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物质基础。生物体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是核酸,主要是DNA。DNA的复制就是物质的运动形式,DNA严格复制就体现遗传,DNA复制出现差错(基因突变)就发生变异,红细胞运输氧气的物质基础是血红蛋白。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的物质基础是各种消化酶。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吸水的物质基础是液泡中存在多种溶质的细胞液。植物细胞对离子的选择吸收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上具有功能专一性的载体。性状分离的物质基础是杂合体内存在等位基因。呼吸作用之所以能进行是因为细胞内存在着催化有机物分解的呼吸酶。总之,各种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没有物质基础的生命现象是不存在的。

(二).三个统一的观点:

三个统一的观点是指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生物体与环境的统一。(1)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是有不同层次上的统一。①分子水平上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

例如:DNA分子的结构与其贮存遗传信息、传递遗传信息和表达遗传信息的功能是统一的。ATP分子的结构与其为生命活动直接供能的功能是统一的。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鸟嘌呤与胞嘧啶之间的互补配对能力是与它们分子结构相统一的。②亚显微水平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

例如:线粒体的亚显微结构与其有氧呼吸的功能是统一的。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与其光合作用的功能是统一的。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与其保护、物质交换等功能是统一的。③显微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例如:神经元的结构与其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的功能是统一的。红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其运输氧气的功能是统一的。具有微绒毛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与其吸收的功能是统一的。根毛细胞的结构与其渗透吸水的功能是统一的。④组织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例如:肺泡的单层上皮结构与其气体交换的功能是统一的。叶表皮(保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上有气孔,有透明的角质层与其保护、蒸腾作用、呼吸等功能是统一的。⑤器官水平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

例如:叶的功能与其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功能是统一的。茎的结构与其支持和输导的功能是统一的。胃的结构与其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是统一的。⑥系统水平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

例如: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其连续性地进行消化和吸收的功能是统一的。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其形成尿液和排出尿液的功能是统一的。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其完成肺通气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的功能是统一的。⑦种群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例如:种群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与其繁殖功能、基因自由交流的功能是统一的,种群才能成为物种繁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单位。⑧群落水平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

例如:群落的营养结构,即生物间的取食关系将决定群落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⑨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例如:生态系统的四个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的二大基本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是统一的。(2)物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例如:根吸收的水分可用于光合作用和有关的代谢活动,保证植物整体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一株大树主干树皮受到严重的环剥将导致大树死亡。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随着运动系统活动的加强,循环、呼吸等器官系统的活动也随之加强,而消化、泌尿系统的活动随之减弱,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保证了人体适应剧烈的运动状态。(3).生物体与环境的统一 在生命发生发展过程中,生物长期与环境相互作用,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会影响改变环境。可见生物与环境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生物的应激性就是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作出的应答反应,以保证生物体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反过来,环境的变化又对生物体的变异进行选择,促进生物的进化。只要坚持用三个统一的观点分析某些生物学现象,那么思维就会正确启动,并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辩证的观点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一重要的哲学原理在生物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对立统一保证生物体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维持生命。遗传和变异的对立统一推动生物不断地进化。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对立统一保证大脑皮层的功能得以正常进行。根吸收水分、叶蒸腾水分,二者的对立统一才能保证植物体对水分的需求。

事物间的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例如:群落演替,发展到顶极群落时,群落中的各种生物通过信息交流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关系,形成了典型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如果人为地消灭一个物种,或引进一个物种就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这种错误的做法就是没有看到群落中各种生物业已形成的内在联系、之间相互依存的协调关系。一个细胞之所以能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是因为细胞各个结构之间在功能上存在内在的联系。例如,胰岛素的生物合成是在细胞核基因的指导下进行的,所需要的氨基酸主要是通过细胞膜吸收进来的,所需要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的。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还要通过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加工,然后通过胰岛细胞的细胞膜外排出去。可见,胰岛素的生物合成是细胞核、细胞膜和有关细胞器共同参与完成的。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的变化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辨证的哲学观点在生物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一个活的完整的胚是种子能萌发的内因,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的外因。基因型是性状发育的内因,环境是性状发育的外因,所以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遗传物质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内因,所以遗传物质的自然改变(基因突变)或人为改变(转基因技术)都会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

如果在总复习当中坚持运用上述生物学研究的基本观点,那么学生就会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分析问题也会更全面、更深刻、更科学准确。

第五篇:生物教研组建设体会

生物教研组建设体会

福州高级中学 林松

教研组是教研活动的基层单位,也是教师发挥集体智慧,研究教材教法,学习教学理论,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活动基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组以“发展壮大、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工作思路与要求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政策,紧紧围绕高中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发挥和调动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教研组建设中的体会。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教学常规主要有“教”的常规,“学”的常规。我们依据“教”与“学”两者的主要过程环节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根据教务处提出的“四个一”手段提高课堂效益。我组老师严格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实施。高三集备组面对高三学生学习能力差别较大,在作业、周练等方面进行分层次命题,做到满足各层次同学的需求,真正作到分层次教学。课堂小测成为课堂教学效果检测的常规手段,每节课进行适量的小测成为一种习惯。高三生物集备组对周练非常重视,为了让学生适应高考理综考试模式,高三从半期考开始进行理综周练。从一月份开始全年段每周进行两次周练,每次周练都认真批改、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在复习中进行强化。常规工作做的好,教学质量才有保障。

二、重视集备活动,集中学习教学理论,进行教学研究

加强集备组活动,落实教育教学目标最重要的途径,学期初,各备课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改试验、专题研究、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效果、有记录。从本组的实际出发确定集体研究课题,积极探讨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依靠集体的力量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注意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目前,新教材的实施,给每一位老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开学初教研组制定计划时选择的学习材料外,平时哪位老师看到有什么好书籍、好文章,都会带来介绍给其它老师,大家经常讨论文章中的新观点、新方法,在讨论中,每位老师畅所欲言,思想、观念相互碰撞,一次次的讨论、碰撞,量变到质变,教学理念不知不觉地在改变,教学行为也在慢慢改变,设计的教案也多次获奖。赵丰、黄巍、唐庆圆、杨敏等老师教学设计多次在省市各级评比中获奖。

三、提高教学艺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发展

为了更好地进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我们曾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这一方面的课题研究,以便提高工作的方法、技巧。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口头和形体语言、情绪态度、表情等传递着教师的情感信息,而学生则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关心程度和对教师的尊敬态度来反馈情感信息。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鼓舞师生双方的情绪,焕发教师“教”的激情和学生“学”的热情,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确立“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学途径的探索”研究课题。

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对于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推动情感和意志的升华以及对学生创新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培养等各方面都有其特有的作用。因此实验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而

且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科学探究精神的主要切入点,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生物实验教学曾是教学的薄弱环节,为加强实验教学,实现学生实验100%完成。本学期在实验教学方面实施一系列措施,如:各集备组制定详细的实验教学计划,计划要合理可行,实验课根据我校的实验条件进行合理改造,由实验员统筹安排;各集备组老师上实验课时,同组的其他老师到实验室指导学生实验,维持纪律。

五、加强生物学科网的建设,探索信息技术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整合

由于课件的制作耗费的时间、精力较大,因此“团结合作,协同作战”的精神,是高质 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我们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在备课组活动 中不仅分析教材,讨论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知识结构,更着重教学方法的研究。统一思想之后,分工制作课件。课件制作完成后,再讨论、再修改,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情 况”,适时调整。通过集体备课,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并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有效地缩小了教师间的差距,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我组年轻老师已经在积极开发生物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和利用生物教学网络这些信息技术资源,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加快生物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深化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整合的层次;同时还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相配合,提高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

本学期根据学校实施的总课题“常态化多媒体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我组制定“常态化多媒体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实施这一课题的关键是要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和使用多媒体的能力。所以,在教研活动中组织年轻老师交流课件制作的方法和心得,交流积件和材料。高一集备组完成《生物必修1》教学课件制作,高三集备组完成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所有课件制作和部分第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六、课外活动方面

本学期我组在高二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尽管学生的学习时间紧,我组负责竞赛辅导的黄巍老师在教学工作已经很繁重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积极为即将到来的学科竞赛作准备,通过抓竞赛促高考,减少竞赛对学生的负影响,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生物学研究的兴趣与方法,今年我校在全国生物联赛福州赛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的优异成绩。

下载生物成功教学的几点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物成功教学的几点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杨 鹏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这是新课标对生物教学的基本要求。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校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

    浅谈生物探究教学的体会(5篇可选)

    浅谈生物探究教学的体会 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

    生物新课程培训收获体会

    六次讲座的收获与体会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听取了专家学者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高中生物知识的纵深、横向的拓展与延伸。这次培训内容很深刻,培训的效果令我受益匪浅。使我......

    生物教学

    生物教学反思 张继红 教学注重“过程”,还要不要“结果” “结果”与“过程”的关系实质上是“知识”与“方法”、“能力”的关系。倡导教学应该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

    成功之道小组项目体会

    成功之道小组项目体会 起初我们几个小组成员在讨论项目课题时,确定了两个课题,调查了解交大一条街小商小贩的生存现状和我们周边的农民工现状,并且想两个课题同事进行。在项目......

    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几点体会论文

    参评内容类别: 中学生物科论文 论 文 题 目 :作 者 :单位:联 系 电 话 :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几点体会李文平南宁市西乡塘区安吉中学 *** 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

    在生物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几点体会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迫切要求广大生物教师加强学习,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行为和手段,扩大知识面,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减轻学生......

    浅谈生物高效课堂初探体会

    浅谈生物高效课堂初探体会 ——正确使用导学案 新课程实施的目的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提升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所谓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