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时间:2019-05-13 03:3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生物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生物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第一篇:在生物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几点体会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迫切要求广大生物教师加强学习,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行为和手段,扩大知识面,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总结3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的成功经验谈几点体会,以期为生物课程改革提供基础的参考资料。关键词:生物新课程改革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体现了新的课程观、教学观。我校于2002年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省级实验区,为了做好新形式下的教学工作,我结合本校实情,把新课改的理念和方法运用于生物教学工作中。因此,在工作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以往学生认为生物是副科,不参加中考,期末考试也是开卷考试,加上语、数、外等所谓的主科的学习压力大,因此,学生根本不把这种所谓的“豆芽科”放在眼里,高兴时学一点,大部分时间则把生物课当休息课。面对这种现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生物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并结合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让学生能感受到学有所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好动,但是自控能力差,耐挫力弱,故往往有的学生在活动开始时热情高涨,但中途则因缺乏毅力、最后失去兴趣而坚持不下去。对此,切忌盲目批评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即使有不良情绪,也应面带微笑,以防师生情绪对立。教师应经常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而对学生在探究中的大胆质疑、创新的设计研究方案,教师应及时表扬;即使有的学生因知识或其它原因所致使探究失败了,教师仍应肯定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特别是在传授知识时,应尽量收集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在有关章节的教学中,适当穿插介绍生物科学的尚待攻破的难题,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生物科学与每个人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生命知识的欲望,调动其主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各尽所长,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

二、改变陈旧的教学观点,力求教学理念的创新

教学不仅仅是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书本上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教学生了解怎样去学,如何才能学到知识,怎样将旧知识合成新的知识。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实验是该学科基本的研究方法,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解决实验材料等问题,完成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各项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和自学能力。例如,在讲授《种子的结构》一章节时,我曾让每位同学自己回家用绿豆或黄豆发芽,仔细观察种子的结构,并与课本中的图比较,学会看图。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动脑去想:平时吃的豆芽是哪一部分?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尝试豆子发芽有几种方法?并对自己的实验结果作出推测和解释,发表自己的认识或看法,这样大家对种子结构印象就很深了。这样让学生走出课堂,更灵活地学习,主动探索,获得知识,并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三、在教学方式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学习是主要矛盾,一切教学活动均要围绕学生这个中心开展。克服“满堂灌”,做到“少讲、精讲”,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如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生物教学往往仅拘于课堂,应强化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能不断的发现问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不只是简单的应付。例如学习《种子的萌发》一节中,如果只是简单的讲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但我布置学生通过讨论,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然后把自己做出来的结果带到学校,再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得出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探究实验的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并要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案,学生还要通过实验,找到足够的证据来检验自己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让他们把自己在实践中的新发现新见解说出来,并给予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和辩驳的机会。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的结论,他的印象将更深刻,以后学习的激情更强烈。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目的

目前,我校的大部分毕业生将直接流向社会,即当地农村。这些新增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当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生物教学中,除了使学生学到初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文化知识外,还增加一些回乡务农就业的实用技术。如花卉、观赏植物、果树、蔬菜等植物的栽培和养殖,让他们在离开学校时掌握一定实用技术,有较强的务农意识。应重视生物学知识及与其它学科知识的联系,使他们对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能灵活运用。如积极进行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存状态,关注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对于一些热点问题,诸如当前旱涝灾害洪水灾害的生物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及解决途径,人口、农业、资源、粮食问题等,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当地的实际问题如校园垃圾处理,思考如何变废物为宝?或是提出治理麦架河的建设方案等等。

五、改善教学设计和评价方式,促进新课程改革前进步伐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么教、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学设计应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也要相应的对教材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进行改革,努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在学生知识日益增加的同时,学习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变“教材牵着教师走”为教师凭借教材走近学生,才能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完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在评价方式上,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总之,新课改的实施,明显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激情,大部分学生不再把学习生物学当作负担,认为生物课可有可无的思想也大有改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大有提高。新课程要求教学改革,应当贯彻“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这一策略思想,把思想观念的变革模式与方法的变革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通过质疑、调查、尝试、研究、体验等活动,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担任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到的目标,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地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使自己从课堂教学主体的位置上退下来,将这个广阔的天地留给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几点体会陈鹏

第二篇: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随着生物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要求是不断形象化的具体化的让学生理解生物内容,而有些生物体内的复杂生理变化仅靠教师的语言表述,学生很难弄透彻,也使得生物课枯燥无味。多媒体技术把生动逼真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集于一体,动态、形象、直观地展示了生物结构及各种复杂的生理变化,将学生带进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达到了常规教学难以达到甚至不能取得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并且由于它具有生动性和直观性,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加容易接受,教学效果也更加明显。高中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比其他的课程有更多的概念需要通过图片、音像等多媒体的方式去体现。因此,多媒体技术在这门课程上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应用多媒体,创设生物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生物教学光靠教师的口说模仿以及简单的挂图和模型,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致使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成绩低。生物教学是关于一个个活生生的生物,如果将相关教学内容以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展示出来,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声、像、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其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符合他们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所接受的信息,信息的传递方式符合学生的口味,学生就容易接受,兴趣就浓。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视频、图片及文字说明,在适当的时机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直接在头脑中形成深刻的表象,帮助学生建立起生物知识体系。教师除了自己收集材料,也可以发动学生或者从网上收集,或者利用多媒体设备从实际生活中收集。比如,多数家庭拥有数码相机或摄像机,可以鼓励学生去拍摄相关生物的图片,录制某种生物的生活片段,激发学生参与生物小组活动的兴趣,增加他们环境保护的意识,从知识和品德双方面得到提升。应用多媒体,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教师单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部教科书向学生传授知识。一边板书,一边口若悬河,常常是累得声嘶力竭,学生仍蔫蔫不懂。即便出示几张挂图或模型,学生仍似懂非懂,学习状态长期低迷。而使用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声像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睁大眼睛,细心观察,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多媒体缩短了学生理解的时间,可以加快教学进度。多媒体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各种与上课重点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文字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让学生从各个方面理解课堂知识,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学校在几个教室里配备了多媒体电脑、大屏幕液晶投影,购置了许多与教学有关的VCD光盘,生物科是得益最多的,因为自然、生物是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没有国界的、语言的障碍。就像《动物世界》这个众所周知的节目,笔者把它搬进课堂,讲生物的多样性,可把介绍非洲草原的片段放出来;讲生物的适应性,可以放上一段“地球的南极”,让学生了解南极,理解生物是如何适应自然的,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为什么会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

应用多媒体,增加演示实验可视性,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生物教学也是一门实验学科,课堂有很多的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过程,理解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而限于课堂所处位置,并不是每名学生都能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因此妨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致使演示实验流于形式,并不能起到 很好的效果。而应用多媒体就能克服这个障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台展示实物或演示实验,全体学生就能通过屏幕观察到整个演示实验,观察效果明显增强。教师也可以将演示实验提前做好课件,这样在授课过程中就能够随时调控实验进度,随时向学生提问,帮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实验,把握重点知识要领,避免观察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更加提高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将录制好的课件到多个班级进行放映,既减少教师的劳动强度,又减少教学资源的浪费。

就像高二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一节,笔者在电脑上给学生演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变化过程,使课本上一个个平面图变成一个连续进行的生理过程,然后由学生自己概括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再加以总结。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变得容易、有趣。还有在“植物的水分代谢”这一节,笔者也是借助于多媒体电脑,把半透膜两边水分子的运动演示出来,一边是升高了的液面,一边是半透膜两边水分子的运动状况。看完之后,学生自己就可以得出:半透膜两边的水分子都在运动,只是单位时间内从高浓度一边向低浓度一边运动的水分子多,所以漏斗内的液面会上升,这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充分展现多媒体教学的魅力,可以变枯燥的理论分析为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应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解决常规教学中的难题,可以有目的地突出教材的重点知识,突破教材中的难点概念。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较难的内容,需要学生想象理解的,可以借助多媒体,也就是有目的、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如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的减数分裂、基因工程、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噬菌体侵染过程等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动感化表现手段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能使学生看得清楚,理解得透彻,效果特别好。因为多媒体课件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体的辅助教学软件,它突破了传统的媒体限制,以其随机、灵活的特点,使课堂教学增强了生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对学生而言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应用多媒体,使课堂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运动,化复杂为简单,使学生易于理解

现代计算机技术在图形处理上具有高强的能力,利用这个特有的强大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加以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微观场面处理,对于瞬间变化过程作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极大地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在课堂上适当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照片、动画和视频材料,把课本上过于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很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可以让学生视觉、听觉并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讲授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时,用Flash动画等演示就非常适合。多媒体课堂的容量大,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再例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染色体一节可以说是非常抽象,如果制作成Flash动画,就能让学生比较清晰地观察到其中的关系,利于学生记忆。

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各有千秋,相互间可以形成互补关系。在生物教学中,既要看到传统教学手段的合理性,又应认识到现代教学媒体的优越性,把它们融合起来,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总之,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有明确多媒体在行形势下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真正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第三篇:浅谈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的几点体会

浅谈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的几点体会

现在很多学校都进行新课程改革,每个人都讲新课改,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可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呢?很多家长不能理解,误认为减轻了老师的负担。甚至一些教师也有困惑,总觉的现在的学生素质反而下降了,而且越来越难教。难道是新课改本身存在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新课程改革绝不仅只是一种流行,我们也绝不仅只是在赶时髦。我们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新课程,新课程的标准又是什么。这些疑问都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与研究。本人从去年开始在数学方面进行新课程改革尝试,现就这一年的体会,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 应用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 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当前社会是科技社会,数字社会,教育社会。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而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新课程改革。

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但在于新课程本身,更重要的是让任教的老师真的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传统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认识受到了挑战,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教师要创造性选择和应用教学材料,而不能跟在资源后面跑,受其所困。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理解、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并不是像填鸭般地被填塞,而是一种重构,在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重构。以上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正确全面评价,又能体现教育的客观性,达到教育的量化标准。因此适时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面对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理清的关键。

三、新课程改革的存在问题。

1.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因此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图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实际问题。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师不仅要把教材处理好,课备好,而且要准备好一些教具、投影仪等,条件好的学校要准备课件。但是,由于有些农村中学的硬件条件跟不上,教材的配套教具也不多,而教师的自制教具又相当缺乏,从而造成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上课只能让学生看课本或在黑板上绘画,失去了实物形象的效果。其实,教师自己制作一些教具,或让学生自己课前准备一些学具,学生会很感兴趣的,同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部分教师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于完成。其实,教学任务完不成,并不是新课程结构有问题,而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策略。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对课堂不能调控,主要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新课程的教学有开放性、创新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请先把机会交给学生,也许他们自己能够想办法解决。一旦碰到教师也不会的问题时,教师应坦诚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课下可以一起研究。”如果教师错了,就应该勇敢地向学生承认错误,放下架子,这样教师反而会觉得很轻松。有些课虽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发展,也是值得肯定的。

3.教学活动流于形式主义。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标要求下的新课堂必须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化,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巧设合作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意见,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教师也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已经有

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改变。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忽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4.教师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状态极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努力克服情感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和个人魅力,让学生身心愉快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提高学习效率。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人需要关怀需要爱,人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也一样。中学生情感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以情感人,特别是“差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怀、爱护。如在提问、练习中,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设计,让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把给予学习者取得成功的欢乐看作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给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达到要求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并不断鼓励他们,要让学生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本身应举止庄重、文雅。提问时,要面带微笑,语言亲切,多用礼貌用语。教师良好的素养、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各方面的言传身教,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应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5.教师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他主学习要不断地转向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元认知监控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改变传

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基本甚至完全的独立。在学习活动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第四篇:在新课程改革中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不能单单地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育人和促进学生“学”上。因此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新兴工业区》这节课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和教学重心的转移。

在本堂课,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主演”转换为“导演”,有目的有计划的将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经济学家、企业家、政府官员、新闻发言人、记者等角色的扮演恰如其分,分别代表了意大利新型工业区和美国硅谷高技术工业区的各自的特点和发展的区位条件,既梳理了知识要点,又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快乐的学习。

在本堂课,执教老师实现了教学重心的转移,由单纯的“教”,变为学生主动地“学”,并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较法。在学生进入角色自主学习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了如下比较: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和美国高技术工业区的比较;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和浙江温州乡镇企业的比较;美国高技术工业区和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区的比较。然后进行了列表总结比较,与学生达成共识。最后,老师又介绍了世界其他新兴工业区,要求学生课下认真分析比较其异同,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我感受颇深,要向该老师学习,在今后教学中真正做到备课充分,教法新颖,寓教于乐,让学生学以致用,为新课程改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教学体会

九年级化学新课改教学体会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或者说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者。因此,新一轮的课改就更明确更有力地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就要放弃以前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用新的观念和新的思维对新课改和新教材进行分析和研究,用最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我们的教学。

下面是本人对初中化学课改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总结: 首先,转变了教育观念。

学校是学生发展、生活、学习的最佳环境。课堂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角色。传统的教师角色是:管理者、讲授者、解释者、评判者,现应转变为组织者、指挥者、咨询者、服务者、合作者、协调者、促进者。教师角色转变不是减轻而是加重教师的负担,责任是:研究教材与学生生活、学生发展三者关系,全面把握学生在学习时随时产生的需要和心理变化。教师的言、行、举、止反映教师的教育思想。例如:教师课堂上常说的语言:“你给我读”“希望同学配合”其表现是学生为教师学生服务,而不是教师为学生服务。教育是社会性的问题,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还应该对学生和家长做好宣传工作,转变唯升学为目的。争取让学生学到真正对自己有帮助有充实感的知识。因此,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除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外,还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用教材、备学生。

新课改与新教材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显然改革是看到了问题,初衷都是想更好,更好意味着更大的努力,这也为教师的创新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教学开始出现实质性的变化。使用新教材后,教师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教师逐渐开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的备课更注重“备学生”。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挖掘课程资源,千方百计组织好探究性活动,全程性地、多方面地评价学生,所有这些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转变了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我们从化学实验教科书中也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从教科书随地可看到“活动与探究”的字样,给出活动形式,探究的问题。探究的问题可来自三方面:社会实践、学生生活、教材。问题的提出,倡导学生提出,制订探究问题的方案:学生制订、教师制订、师生一起制订。探究形式:讨论、调查、查资料、实验、交流、思想归纳、应用。

与学生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成为我的主要教学方式,在这种有活力、愉快的氛围中,学生不论是在知识的记忆方面还是在理论的运用方面,都比原来提高了效率。例如:在学习第八单元第一节内容时,主要采用的是互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联系生活实际,举出许多有趣的例子。有的学生说在青铜时代,人们使用的工具、武器、生活用具都是用青铜制造的,因为青铜有耐腐蚀的性质。还有同学说在八九千年前就发现了金,因为它在自然界中是以纯金形式存在,那灿烂的金光容易被人发觉,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金属,这也说明金元素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常温下以单质形式存在。诸如此类的讨论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将知识掌握了。

我还注重学生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课后小结,传统的做法是“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而我现在的问法是“本课研究什么内容?从这些知识中你想到了什么?”“运用这些知识你想做点什么?”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很感兴趣,学生会信口开河地说一通,因为课堂时间比较少,学生很难做出让人满意的回答,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提问还是很有价值的,很科学的。它是引导学生知识迁移,让学生展开联想,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给学生留下今后乃至一生都想来回答的问题。智慧的火花往往是在相互碰撞中产生的,这也许是学生通向成功道路的关键一环。

2012年元月4日

下载在生物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几点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生物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几点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的几点体会(精选多篇)

    浅谈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的几点体会 黄荣海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

    在新课程教学中

    在新课程教学中,怎样“用好教材,超出教材” 王敏勤 这次课程改革在使用教材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

    新课程改革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内容提要 本文就新课程改革下音乐课堂教学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和反思。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

    我在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心得

    在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心得 ———读、研、点、练、悟的新课程模式 【单 位】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南政乡王家庄龙海中学 【姓 名】 刘明 【摘要】 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表现在......

    尝试羽化生物教学的新课程改革

    尝试羽化生物教学的新课程改革平昌县云台中学夏军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省的全面实施,全新的教育模式呈现在我省教师面前, 我们正在迎接并享受着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机遇......

    生物新课程培训收获体会

    六次讲座的收获与体会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听取了专家学者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高中生物知识的纵深、横向的拓展与延伸。这次培训内容很深刻,培训的效果令我受益匪浅。使我......

    新课程改革中进行教学设计

    新课程改革中进行教学设计 在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新课程在理论和指导思想上摆脱了旧的模式。新课程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不仅是名称的变化,......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新课程改革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新课程改革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 闫伟锋 信箱:yanweifeng08@163.com 电话:*** 摘 要: 高中物理新课程在实施上强调:应促进学生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