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规教学及反思
常规教学及反思
深圳市 光明新区 凤凰小学 丘旺烈
一、备课
开学至今,我认真备课,备课,我从两个大方面进行:
1.备教材。我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参考有关教学资源,制定出比较详细的教案。
2.备学生。在设计教案时,我充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里特征,以及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同,设计出适合我班孩子学习的教案。
3、在“透”字上下功夫
作为教师,课前一定要把教材研究透彻,对教材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上,要借助各种力量把课文内容立体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要在深度、广度上参透。对一篇文章的重点词句,名言名句,要进一步地理解、钻研。只有教师理解透彻,才能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作为教师,课前还要把学生了解透彻。只有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性格,在课堂中才能给学生带来帮助,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
我的教案都是提前写的,我现在的教案已经写到了第四单元。
二、上课
1、教师良好的讲台风度。
我有一位学生曾给我一个建议:上课时,老师讲课应面带笑容,神态自然,不要板着面孔,老是训人,应多和同学交流、谈心。传授知识应带有趣味性、灵活性、生动性和多变性。这是教师的讲台风度的一面。我觉得教师要像一个电视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说话抑扬顿挫,手势动作铿锵有力,眼神传情。要像耍把戏的江湖骗子,手脚舞蹈,吸引顾客。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精神面貌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情绪,因此,我的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讲台风度,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为上好语文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生良好的基本训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堂好课,除了教师表演好外,学生也必须表演的好,而且要比老师表演得更好,这就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基本训练,学生的基本训练包括以下内容。
(1)情感融融。
一堂课学生都以饱满的精神上课,整堂课充满活动,给人以课堂气氛热烈的感觉,师生融洽,情感融融,学生乐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乐意提出问题,师生双边活动配合得好。
(2)书声琅琅。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读书是训练语言文字的重要方法之一。语文教学少不了读,读的形式各种各样,齐读、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而教师必须指导朗读到位,使学生读顺、读懂、读得有感情,一堂课下来,给人以书声琅琅的感觉。
(3)议论纷纷。
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上不讲话,只是认真地听,认真地做笔记,那么这个班的课堂纪律就好。这是个误区,这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教学的结果,抑制了学生的自由。我认为,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说话,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我们教师 1
应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同学与同学之间看法和见解又不同,那么,教师应指导他们争辩起来。我认为同学之间能争论起来的教学,是一堂成功的教学。如我教第十二册第七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中有一句“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我问:这句用什么语气读?这时,同学们议论开来的,有的说要用高兴的语气来读,有的说要用悲伤的语气来读。这时,我马上把全班同学分为两组,让他们辩论起来,通过辩论,活跃了课堂气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课堂上多让学生多读书、多背书
读,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从朗读中体会文中的感情,感悟文中的内涵。读,要让孩子读出个性,读出情感。每堂语文课的读,都要有目的的读,让孩子带着任务去读。
读书是训练语言文字的重要方法之一。语文教学少不了读,读的形式各种各样,齐读、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而教师必须指导朗读到位,使学生读顺、读懂、读得有感情,一堂课下来,给人以书声琅琅的感觉。
课堂上教师不要讲得太多,不要一堂课的时间都给老师霸占了,要留给孩子时间,让孩子在课堂上多读、多练、多背。课文上的精彩句段,让孩子们背出来;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让孩子们背出来,必要的时候在课堂上进行听写、默写。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每堂课我都要留出十到二十分钟给学生读书、背书,坚持了半年,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了,成绩也进步了。
4、课堂上要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
听,就是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倾听的习惯,听老师讲课,听同学们发言,从倾听中学到知识。现在的孩子们不太愿意听别人说话,以我为中心,常常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讲话,老师讲的内容,同学回答的文题和提出的质疑都没有听到,老师叫他(她)回答问题,要么答非所问,要么茫茫然,不知所措。为了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我在课堂上或利用下午上课前的十分钟进行听写词语,听写句子,听写古诗,通过半年的训练,学生的倾听习惯基本形成,课堂上再也不会闹哄哄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也进步了。
说,就是培养孩子们的说话能力。课改后,孩子们的说话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也非常重视说话能力的培养。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孩子说话条理性不强,抓不住中心说话,甚至有些孩子答非所问,因此,我们教师要引导孩子如何说话。在课堂上,要引导孩子说完整的一句话,要引导孩子说话有条有理,要引导孩子说话也围绕一个中心来说。
读,(上面已谈)
写,主要是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和写作能力。书法是中国的瑰宝,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课堂上要适当指导学生书写,努力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而习作教学是我们教师最为头疼的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习作的指导。
4、在教学中正确评价学生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积极的评价能调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上进心理。
在教学中我经常提出:“你是怎么想的?”“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你提的问题真有水平!”“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一点,你帮老师解决了问题。”“当老师出现错误时,希望同学们能及时指出。”当一些比较差的学生也能
回答问题时,我便用“你真聪明”、“你进步了”等激励性语言,使学生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抓住时机适时评价,促使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特别是对于后进生,只要他(她)举手,教师就必须给机会,即使回答得不是很好,教师也要及时鼓励,及时评价:“你真了不起!”“你如果说话大声点,那就更好了!”
当前教改,有一种偏向,只要学生肯提问题,肯回答问题,不管回答得怎样,一味表扬。对于学生分析、回答问题,不管对错,我们教师都模糊评价。我认为滥用表扬跟滥用批评一样,对学生起不了鼓励作用。对于学生的不同理解,不同见解,教师应有个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课堂反思:
1、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学生读的能力还是比较差,唱读现象还比较严重。
3、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待于提高,自己也要反思自己的阅读教学。
三、批改
我的作业多数面批,我是利用早上和中午的时间对个别同学进行面批的,面批对于学习较差的同学是有帮助的。但我的作文批改还是比较粗的,不够细致。
四、辅导
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是提高班级平均分的重要因素,这方面我做得不够。今后加大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
第二篇:教学常规工作反思
教学常规工作反思
教学常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对常规工作,我有较强的责任感。能把常规工作落到实处这是责任心的体现,没有责任心,就等于纸上谈兵。对常规的落实,我能高标准严要求。能够一件件事地干,一项项工作地做,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工作成效明显。自教学常规月活动开展以来,我不但对新时期的教学常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教学效率有了大幅提高。通过活动我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本学期开学以来,我认真落实课程计划,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乐学易学。对于有关教学工作的任何事情,我能做到不等不靠马上办,不拖泥带水,保证工作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各种工作都能按时到位,使常规工作的落实具有自觉性。抓落实,细节决定成功。在常规自查上都查得比较细,从备教批辅考析等方面,有什么问题都有明确的记载,比如作业批改记录,听课评课记录,教研活动记录,学生辅导记录,课后教学反思记录都有详细记录等。我的作业批改做得比较细。从批改上,可以看到,我的批改又多又细,对课外作业都作了认真的批改,远远超出了规定。常规工作是一个诸多工作的组合、运作和延续,由无数个细节连缀而成,相互影响制约。一个细节有问题,对整体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古人说:“天下事,必作于细”,重视细节,就是尊重客观规律,只有抓好了细节,就会有好的结果。对常规的落实,我既注重强化自己的责任,同时也很重视细节。责任决定质量,速度决定效率,细节决定整体。我感到自己能为常规的落实进行创造性工作。
检阅常规的最好方式是课堂教学。根据我自己目前的课堂教学情况,主要问题是:学生厌学,上课根本不听;教师上课缺少诱惑力。针对这一实际,本学期我上课特别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从而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创设与课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意,目的是给学生创设可望可及的建构知识的良好环境,这不但是思维发展的规律性要求,也是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认识结构的需要。一个好的课堂情境的创设往往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敲开学生的思维之门,扫除学生心中之疑,使学生在心求通而不得时开其意,口欲言而不能时达其辞。平时我们组老师通过开展教研活动或推门听课等途径,彼此了解学习创设课堂情境的落实情况。一段时间来,我看到,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的模板越来越精美了、教案内容丰富了;课中讲授:能努力为学生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建立对话平台,让学生在黑板上书写,听写展示,注重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注意能力的逐步提高。课后检测:小测试增多了,批改仔细了。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自我努力、自我获得知识,学生自己能讲的知识我尽量不去讲,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做到心领神会,完成知识内化、迁移的同时,体验到了从亲历过程中获取知识的乐趣,使学生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成绩得到了提高,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也逐步建立起了学习的信心。
当然,我在工作中仍有很多的不足:如在常规工作抓落实方面不能以快制胜,只有抓落实的时效性增强了,常规工作的开展就不会变得被动。在常规落实的实施上,创造性不够,走不出原来的老一套。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涉猎甚少。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的解题技巧和能力都与学生所处的年级所要达到的目标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总之,学生都能在我的耐心引导下,从课前准备、课中倾听、回答、作业习惯、书写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我将力争一如既往地把教学常规工作做好,确实做到实处,立足课堂教学改革,使每堂课都有实效,使我所教班的教学质量有一个更大的提高。
第三篇:常规体育课教学反思
常规体育课教学反思
王勇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普遍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通过课改,使我充分认识到了这些变化。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启动下,通过短暂的新课程标准的培训,使我对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特点以及指导思想均有了初步的认识。当我拿到新的体育与健康一书时,看到那更具科学合理教学编排与设计时,着实让我兴奋不已,更从中汲取了大量理论教学素材,可在这时,我也有些迷茫,怎样去教呢?怎样才能把这些理论知识都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实践中消化吸收呢?我想这些对于我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一种考验,更是一种促进。
这一个学期来,通过听别人的课,通过自己的实践,也通过对一些教学理论的学习,我有了以下一些浅显的尝试和几点体会:
一、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者。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了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了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了“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二、教学策略产生了变化
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根据教学观念的变化,逐步改进了教学策略,使其与课改理念高度统一,紧密结合。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们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我也在课改精神的指引下摸索前进,在新大纲颁布以后,我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时刻都在想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但能使学生主动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对于培养人才及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使之终身受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教学是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体育教学是一种艺术,其效果好坏与教师的语言表达有直接关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上得生动活泼,我运用了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来带领学生投入体育教学中。例如课题为:袋鼠跳、猴子摘桃等。均以情境的形式来完成了教学任务。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较好地吸引学生积极
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竞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体育课有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和培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好胜心强,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生产劳动中,例如课题:“青春的活力”、“成功的喜悦”等。使学生对劳动产生间接的兴趣。而学生对体育活动直接的兴趣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无论多大的学生都如此,教学时学生自主地进行游戏竞赛活动,情绪特别高涨,竞争特别激烈,对其生理机能有良好的提高作用,使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还意犹未尽,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如此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和享受运动的乐趣,也是让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获得教学成功的喜悦。总之,良好的体育教学是让学生更扎实地学好技术,在活动中更充分地享受到乐趣和成功感,进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和更生动活泼地发展,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在洋溢着快乐与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快乐的神奇!
三、教学构思的拓展:
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每节课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印象,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及多样性思维和自我的创新能力。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了尝试,启发,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新动作
有个总体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辅助练习,完善技能的不同练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同时,还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超越过去那种“授之以鱼”的被动教学模式,更好地贯彻“授之以渔”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会学、会用、会举一反三。通过热身游戏和素质练习游戏,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合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爱国,爱军的高尚思想。
四、教学过程的系统化:
1、准备:在课的开始部分,选用了创新“集体性”游戏,但是改变了传统的你讲我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脑思考,发挥想象,创新练习的方法,并在合理运用情景导入的基础上,更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
2、基本内容:在技巧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敢于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即使点拨,诱导,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思考,自主活动,自主创造,自我管理的活动方式,同时心理也获得了愉快的体验。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只提出目的和要求,小组讨论练习的方案,通过比赛,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启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反应性和灵敏性。其次,通过一些奔跑和跳跃练习和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结束:让学生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自我评定。这样整堂课在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中结束。
第四篇:常规反思
常规反思
张 莉
自开学以来,我认真执行我校教学常规规定,努力做到最好,但由于本人工作能力问题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现做反思如下:
1、努力让每一堂课都高效。我们学校的课程是完全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安排的,这是对我们课堂效率的一个大的挑战。每节课前我都要精心备好课,力求课堂的高效,但实际却很令我不满意!班里的一部分边缘生与学困生的学习效果甚微。我一直努力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但还没有找到……
2、努力干好教务处分管工作。
信息编辑与简报制作:这学期信息的采用率不如上一学期,自开学至今在基础教育信息上发表信息4条。
校本课程开发:每周四校本活动如期进行,秩序井然;有部分项目的教师成果非常显著,如:纸艺小组的三位老师的衍纸工艺下了很大的功夫,出了学校规定数目的精品;丝网花小组的王冬梅老师,带领学生制作出了大数量的精品丝网花。十字锈、毛线粘贴、布艺手工、剪贴画等手工小组作品很精致。吴鸿志老师、徐连英老师、卢中老师、孟霞老师、范海秀老师的书法堂里孩子们的书定水平更是大有提高。艺术类的项目成果也很明显。令人不满的是,前两周在督查的过程中发现了个别不守纪律的学生,在上课时间在校园里乱走动。
3、努力做好以后的工作。反思总能给人带来思考,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我想只要有思考就会有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反思过后,我只能鞭策自己,努力做好以后的工作。
第五篇:《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反思
《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反思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将“行为习惯集训”作为开学第一课,使孩子们迅速收心。体育课堂也从课堂常规开始,让孩子们感受“规则”的重要性。
本节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在上学期中总出现个别同学不穿运动服,不带器材,不知道自己的位置,站队说话、拥挤,队伍站不整齐等现象。针对以上问题先进行了常规约定,然后又分层次进行训练,最终做到“快、静、齐”,效果非常好。
一、常规约定
(一)服装要求:穿运动服、运动鞋,不把坚硬的东西(铅笔、小刀、钥匙等)放在口袋里。
(二)器材要求:本学期跳绳依然是教学重点,每天都把跳绳放书包里。
(三)课堂规则
1、牢记自己位置,安安静静站队;
(不露牙齿不说话,眼睛快看移身体)
2、保持“半臂加一拳”距离,前后左右对齐;
3、听从组长管理(每横排确定一个组长)
评价:每节课结束后选出最齐横排(4人)给予奖励,每人平时表现加一分。
二、站队训练
从本学期开始,教师将不再到班级带领学生到操场上上课,由体育委员整队带下来,本节课下半部分针对站队进行分层次训练。
第一遍:做到“静”。从静静地把凳子放在桌子下面开始,安安静静地走到走廊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部分学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有人拥挤,还有人说话。在此,再进行强调:保持安静,做到“不露牙齿不说话”(如有说话的,将留在教室,不再进行排位置)。个别说话的学生看到别人都不说话了,自己也就慢慢地控制自己,不再发出声音了。同时教师进行适当地调整、排队,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位置。接下来明确组长的任务,本学期进行组长轮流制,每个人都尝试学会管理自己,本节课先从每排最右边的同学做组长开始,任务为:
1、查看自己的组员,记住他们的名字,2、提示本组其他3人站一排,这样就能保证每个人位置的固定性。要求完后对部分组长进行抽查,特别是队伍后面的同学,这样为第二遍“齐”做准备。
第二遍:做到“齐”。安安静静回到教室以后,针对静进行评价,然后在静的基础上要求“齐”,进行第二遍练习。练习过程中强调前后距离“半臂加一拳”,同时强调组长控制好前后距离,其他组员都向右边的组长看齐,每个人都站好以后,教师进行检查,这样保证横排面整齐。接下来是纵队,体育委员负责纵队,站在前面观察,谁没有站直,点名字,直到都齐为止,并且进行评比,看哪组最整齐。第二遍结束后,所有班级都能做到“静”、“齐”,然后进行第三遍练习。
第三遍:做到“快”。这一遍主要为后面上课打基础,当教师不在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做到“快”、“静”、“齐”,在组长的带领下安安静静到操场上上课。但强调快不是跑,不能拥挤,而是走出教室后迅速走向自己的位置,教师则站在教室里面,直到学生全部站好。站好后,教师进行评价,对最齐的横排四人进行奖励。最后强调站立姿势,为下节课“队列队形”做好准备。练习以后发现,学生站队的效果明显提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常规将伴随整个教学,愿孩子们都能养成好的习惯,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