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顺德郑中2012学年述职报告
2012学年述职报告
2012年这学年,我在思想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积极负责任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热爱本职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师德高尚,为人师表,谦虚谨慎,任劳任怨,勇挑重担,服从工作安排,尽职尽责,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刻苦钻研业务,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当强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教学效果好,教书育人成绩显著,学校及学生满意,在教研教学工作方面,我注意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钻研教材,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经常总结和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改正缺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求把每个知识要点以最佳方法传授给学生。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把“信任、关爱、严格”作为自己处理班级事务的信条。相信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表现出自己的能力,才能换来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与依赖。我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严格要求学生,同时又做学生的朋友,努力使我所教过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人,先成人后成才,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我喜欢教书,因为我喜欢那种成就感!教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不要棝桎于某种教学模式,要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因材施教,教会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才是主要的。
自报等次:优秀
被考核人(签名):黄laoshi2013年06月25日
第二篇:郑处述职报告
2005工作述职报告
加工贸易监管处处长郑瑞勇
2005年,在关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分管关长的具体指导下,本人认真贯彻海关工作十六字方针和队伍建设十二字要求,带领加贸处全体同志求真务实,扎实工作,积极进取,围绕关党组确定的工作重点,切实发挥加工贸易职能管理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总署加贸司对今年前三季度加贸监管绩效评估中,我关各项加工贸易业务数据指标都取得质和量的提升,在全国各直属海关中列较好名次。
一、积极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自身素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严格队伍管理。一是从我做起,率先垂范,抓好班子建设。积极组织、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教育活动的有关要求,与支部全体党员一起认真查摆本部门工作特别是自身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整饬队伍纪律,改进工作方法,使大家践行“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得到进一步提高。积极调动和发挥好助理调研员的积极性,通过吸收助理调研员参与班子,增强了领导力量。加强班子成员间的沟通和交流,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能动性,努力建立一个团结、协作、廉洁的好班子。大家团结协作,步调一致,起到先锋和表率的作用;结合我处青年干部较多的特点,确定了引导为主的管理方法,通过与青年干部座
1谈、个别交流等方式加强“三珍惜、三热爱”教育,培养他们的职业自豪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营造良好的学习、钻研业务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此外,我们还注意听取同志们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队伍的凝聚力不断加强,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二是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和领导干部“一岗双则”,加强队伍党风廉政建设,自己和班子成员以身作则,严格执行海关人员“六项禁令”和深圳海关“六不准”,将队伍管理责任分解落实到各科领导,强化队伍廉政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年内所带队伍未发现不廉政之情事。三是严格落实内务规范,加强内务督察,建立例行的检查制度,通过日常化的内务条例管理,培养干部规范的行为习惯,努力打造准军事化纪律部队。
二、紧抓重点,规范管理,夯实业务基础。以全面贯彻落实总署令为契机,以规范合同备案审核为切入点,狠抓制度完善。一是通过明确加贸业务环节的岗位职责,严密监管链条的衔接,从源头抓起,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取细化完善合同备案作业规范,加强单耗管理,规范和加强下厂验核工作、保证单证流和货物流的一致性等措施狠抓前期备案工作。二是从细化操作标准着手制定岗位操作的规范,制定了备案、合同核销的管理规范,提升正面监管的质量和效率。三是强化管理措施,按总署113号令要求,认真落实经营单位向海关办理加工贸易业务手续和收取加工贸易货物备案担保金等相关规定,尽量规避加贸监管风险。
四是明确合同报核期限及处理规定,突出责任落实及追究,下发了《深圳海关关于进一步加强加工贸易逾期未核销手册清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重点解决逾期未核销手册问题。
三、以加工贸易内销补税职责调整为契机,千方百计抓好加工贸易综合治税工作。贯彻落实全国海关综合治税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加贸监管对完成税收工作的意义,以严格内销审批,加强实际验核,规范操作为指导思想,及时下发了《深圳海关加工贸易内销补税操作规程》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重点强调了内销补税环节如实申报和实地验核的要求。向管理要税源,从源头上防止加工贸易税收“跑、冒、滴、漏”,确保加工贸易税收应收尽收。一是认真落实加工贸易和保税物流监管部门在加工贸易货物内销时归类、审价职责的试点工作,制定了有关作业制度,建立了有关部门的联系配合办法。二是采取有效措施,突出归类、审价工作重点,加强加工贸易货物归类、审价工作。三是积极配合稽核部门开展加工贸易和两区两仓内销专项稽查行动,分析整理并提供相关企业名单和情况;四是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开展打击假出口、骗核销专项突击查验行动,建立定期信息反馈制度,加强风险分析,定期提供高风险企业及商品名单,加强对加工贸易出口货物的查验,严密监管链条。
四、主动作为,认真履行职能管理职责。通过开展实地业务调研、业务制度落实情况检查、业务监控分析和绩效评估等手段,充分发挥职能管理作用。主动与缉私、人事、技术、法规、监管、稽查和企管等部门联系,研究解决加贸监管中出现的重点、敏感问题。如会同通关、监管、技术等职能部门,研究解决广播节目“民心桥”时外界提出的保税区疑难问题,就保税区通道“双机操作”、“仓转厂”等问题专门签报总署,提出解决建议。
五、合理安排,推进保税监管试点改革。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和总署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发挥在总署和地方政府之间联系沟通的良好的桥梁作用,全力配合深圳市政府,加快推动“区港联动”和保税物流中心各项报审和协调工作,认真做好总署交办的各项试点工作。一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总结我关出口监管仓管理经验,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监管仓库及所存货物的管理办法》,总署已审议通过,并以海关总署令的形式对外公告,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受到总署加贸司领导的充分肯定。二是与国税部门加强联系沟通,推进“入仓退税”试点工作。
过去的一年,是我在加贸处新岗位工作的第一年,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和支持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也得到了加贸部门同志们的认可,但由于情况不熟悉,而且情况变化快,政府及企业对海关加贸管理的要求高,工作中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忙于面上的事务,对国家产业政策及海关加贸法规规定缺乏更深入的学习和钻研。二是统筹能力不够,工作中有疲于应付的现象,对具体的业务工作,只注重处置而未及时总结,因此整体的业务管理水平提升不明显。
第三篇:郑云海述职报告
郑云海述职报告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自2008年2月参加工作以来,我在公司已经工作三年半的时间了。
2008年2月我来到冯营电力公司工作,到2009年8月期间先后在锅炉车间、电汽车间实习,实习期间扎实工作,努力学习,被评为2008年优秀见习生。2009年8月,我进入燃运车间,担任技术员和市场化核算员的工作。
回顾几年来的工作,本人能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积极参加公司和车间组织的党课学习,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
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全力配合车间主任、书记努力做好车间的内部市场化工作,同时深入现场,努力解决生产问题,并认真组织和开展职工安全和技术培训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锻炼,本人已经基本上能够独立解决车间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现对本职工作作以具体总结。
一、努力做好车间的内部市场化工作。
我于2010年5月开始系统整理车间的内部市场化相关资料。五月份和六月份完成了制度汇编、流程图汇总和工作标准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建立了定额价格体系和核算结算体系,并通过板报、班后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帮助公司在九月
份通过市场化公司级验收。八月份开始在市场化实行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市场化的资料及考核办法,并按照考核办法分配市场化工资。经过三个月的修改完善,我车间在十一月份通过了标杆队车间的验收。
二、配合车间做好技术改造工作。
1、随着煤价的不断上涨,掺烧煤泥成为了公司最有效的降低成本的办法。外包破碎机设备引进之前,煤泥的破碎工作是公司的重点和难点。针对煤泥粘度大,破碎时下料仓和破碎机容易发生堵塞的特点,我配合车间领导对破碎机进行了改造。一是对下料仓进行改造,增高下料口的高度和增加紧急处理孔,改造后滞仓次数由原来的5次/小时减少为2次/小时;二是对环锤进行改造,将环锤的宽度由原来的50MM增加为100MM,转子叶片排列由原来的平行排列改为交叉排列,改造后入料口反击板粘煤现象减轻,破碎机的破碎产量增加,环锤的使用周期增长;三是对振动筛进行改造,筛孔由25mm×25mm改为40mm×40mm,由弹性杆改为焊接杆,改造后破碎机的流量由原来的30吨/小时增加到70吨/小时,破碎机入料口的堵塞现象也由4次/小时减少到1次/小时。这个改造项目也获得了河南煤化焦煤集团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国家严格的要求综合利用的机组入炉煤发热量不大于3000Kcal/kg。由于公司燃用煤种较多(包括煤、中煤、煤矸石、煤泥等),不同燃料的发热量差异较大,在入炉煤的配比过程中,由于无法随时掌握煤质情况,造成入炉煤发热量合格率较低。为此,在六部皮带设臵煤质在线监测仪,实现对入炉煤质的连续监测,并通过多次实际采样校核,拟合出适应生产多煤种的补偿曲线,使运行人员通过计算机的数据,及时调整煤矸等配比,使入炉煤发热量由改造前的平均3200Kcal/kg稳定在3000Kcal/kg。我主要负责六部的采样工作和调试过后对煤质在线监测的校对工作。这个改造项目也获得了河南煤化焦煤集团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三、做好车间的班后会培训和双基工作。
大集团成立以来,双基工作和培训工作越来越细化。我在2010年3月份按照双基标准系统的整理了车间的双基资料,并每个月记录车间开的各项会议内容。
自开展“大宣传、大讨论、大培训”工作以后,车间细化培训工作,我主要负责对运行二班的班后会培训及考试工作。
四、积极完成公司安排的工作。
1、2009年9月接受公司安排去辉县学习辐射防护与安全,考试合格,取得资格证书。
2、2009年11月至12月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一个党员一面旗,实现安全零目标,我为党旗添光彩”知识竞赛,进入决赛并荣获三等奖。
五、两年来的工作也暴露了我很多的问题,总结如下:
1、有些满足于现状,学习有所松懈。两年来,没有持续性的对专业技术知识进行学习,导致现在对煤泥泵房的相关知识很匮乏,不能独立解决出现的问题。
2、自从开展内部市场化工作之后,每天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里,去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大大减少。
针对这些问题,我下一步的计划是合理分配在办公室和现场的时间,一定不能脱离现场。具体措施如下:
1、工作以市场化为主,每天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去生产现场观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2、多向车间其他同志请教学习,特别是煤泥泵房的相关内容,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能够处理常见的问题。
3、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学习理论知识,逐渐强化自己的理论知识。
我的述职报告完毕,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汇报人:郑云海
2011-7-25
第四篇:共青团顺德区委2009述职报告
共青团顺德区委2009述职报告
共青团佛山市顺德区委员会
根据团市委关于开展2009共青团工作年终述职的要求,现就我区2009年的重点工作,尤其是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志愿服务爱心社区建设的落实情况进行述职,请予以审查。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团区委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共青团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的重要精神,贯彻落实团的十六大及省、市、区团代会精神,根据区委、团市委的工作部署,坚持思想凝聚、服务凝聚、和谐凝聚和组织凝聚,更加注重基层、注重服务、注重创新,推动团的各项重点工作实现新发展,团结带领广大顺德青年为推动顺德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坚持思想凝聚,以分类引导为突破,构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引导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我们一方面坚持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广大
—1— 青年,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引导方式和效果,深入开展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重点探究引导方法的问题。
(一)全力推进分类引导试点工作,着力增强引导青年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根据团省委、团市委的工作部署,2009年下半年起,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团省委分类引导青年工作试点(进城务工青年),陈村职业技术学校成为广东省学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中职学校),大良北区社区团工委、杏坛罗水社区团总支成为佛山市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城市青年、农村青年)。半年来,我们以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为突破口,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深入推进教育引导青年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工作规律,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美的集团试点工作。自2009年7月份开展分类引导外来务工青年试点工作以来,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团委根据团省委、团市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集团和青年职工的实际,迅速部署启动试点工作,并制定了工作方案,发动团干和团员青年骨干研究落实、组织实施。一是高质量地完成思想状况调研报告。先后两次向2000名外来务青年员工发放思想状况调查问卷,发放数量远远超过试点工作要求的青年总数的25%,覆盖集团各事业部、各主要岗位的青年员工。随后,利用业—2—
余时间通过电话采访、网上访谈、面对面谈话等形式进行深度访谈,共回收问卷2000份,形成访谈记录40多份,获取相关数据62000多个。在此基础上,随机抽取150份调研问卷,并结合访谈记录作为分析样本,经翔实的数据分析,美的集团外来务工青年群体的思想状况有七个特征:一是青年员工生活状况基本稳定、渴望寻求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二是刻苦耐劳,期望合理回报和社会公平;三是重视个人权益,缺乏表达自身利益诉求渠道;四是忧虑社会矛盾积累,期待制度完善和公民监督;五是宏观上拥护党的领导,微观上对官员印象一般;六是以实用主义看待政治问题,政治热情有待充分调动;七是文化生活相对匮乏,崇尚时尚活动方式。根据这些分析,我们提出了爱国主义教育与成就宣传相结合、发展主体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相结合、新生主体思考与引导社会观察相结合的思想引导原则,提出了完善沟通机制、创新思想教育、贴心服务青年、培树本土意识、培育骨干队伍等多项建议。二是撰写了一份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思想引导提纲。结合在调查研究阶段分析出来的外来务工青年群体思想意识的关键点,科学拟定解答青年困惑的主体内容,包括正确评价党的执政、理性认识财富差距、寻求适当表达渠道、主动融入当地发展、磨砺本领矢志成才、调动政治参与热情等,在此基础上对引导原则、创新载体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三是积极
—3— 探索引导青年的有效路径和载体。从传播、活动、服务三类引导载体出发,针对青年的实际需求,我们提出了信息传播载体便捷化、活动组织开展多元化、服务青年举措人性化等方式方法。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美的集团团委积极创设多种途径和载体,加强对青年员工的思想引导和服务。如针对青年员工迫切融入地方社会、充实思想文化生活、渴望更大发展空间等实际诉求,集团团委重点突出地开展了一系列联谊交流活动,并以义工文化充实和活跃青年生活内容:一是编制《美的员工手册》,分发给每一位青年员工,详细列出美的集团运作机制、规章制度以及周边的公共交通线路、文化生活设施、休闲娱乐场所等生活信息,拓宽员工生活空间;二是搭建对外交流平台,通过组织青年员工先后与北滘团委联合举办户外定向拓展、单身青年联谊等活动,活跃员工的文化生活,扩大社交网络;三是组建义工服务队,定期组织员工深入周边社区开展便民惠民服务、慰问困难弱势群体、参与“义工服务进村居”等社会公益活动,让员工迅速融入地方社会;四是举办员工集体婚礼,调动集团资源,为60多对新人举办员工集体婚礼,解决员工结婚负担大的问题,让他们安心扎根美的工作等。美的集团的分类引导工作经过制订工作方案、提交调查报告、撰写引导提纲、探索有效路径四个阶段,现正进行总结归纳,评估效果、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建议,务求为服务外—4—
来务工青年探索新的工作经验。
2.陈村职业技术学校试点工作。开展试点工作以来,陈村职校立足中职学校教学特色和学生特点,以“创新”为试点工作的主要切入点,迅速制定工作方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经过摸底准备、探索途径和中期评诂后,该试点现正进入整改提高阶段,一是以学校团工作的阵地建设为基础,首先完善团组织和团干团员管理制度,使团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其次是形成校团委——学部团总支部——班级团支部——宿舍团小组的四级管理体系,使团组织进入学校的每个角落,团的管理和生活多重覆盖每名团员。在硬件基础上,完善学校的广播站和记者站以及橱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建设,并创办了团刊《花之韵》,扩大团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二是以意识教育为工作主线,结合陈村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将城市化意识贯穿团员主题教育月的核心,分别举办了“责任·奉献与城市化意识”、“安全法纪与城市化意识”、“文明·礼仪与城市化意识”、“创业实践·职业规范与城市化意识”、“科技·艺术与城市化意识”、“爱国·诚信与城市化意识”等11项与学习生活和人生发展密切相关的主题教育,促进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三是陈村职校结合自身特色制定“志愿一百,千人义工团”计划,发动招募一千名义工成立“千人义工团”,并且要求义工在校三年的时间内,必须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最
—5— 少时间达到100个小时,并以此作为学生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陈村职校已举办了千人义工团的成立仪式,并组建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理念培训志愿服务队”、“家电维修志愿服务队”、“心灵之声志愿服务队”、“文明礼仪志愿服务队”、“科学环保志愿服务队”六支专业义工服务队,通过组织学生义工在社会和学校恒常开展各类志愿服务,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实践能力、促进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目前,陈村职校的试点工作根据团省市、团市委的调研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按计划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3.大良北区团工委、杏坛罗水村团总支试点工作。根据佛山市青年分类引导工作部署,我区的大良街道北区社区和杏坛镇罗水社区分别成为引导城市青年和农村青年的试点。前一阶段,两试点单位分别首先通过座谈会、QQ群等途径,掌握了引导青年的基本诉求和存在困惑;然后根据各自引导对象的特点,就青年关心的各种现实问题、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和困惑制作调查问卷,并按引导对象总数的2%—3%的比例进行调查。调查共发出问卷695份,回收问卷637份,有效回收率达91.6%。从回收问卷分析了解到,城市青年和农村青年都存在着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缺乏表达利益诉求渠道,其中城市青年更注重崇尚时尚活动方式和个人发展空间,而农村青年则更关注社会矛盾、更刻苦耐劳。目前,两—6—
个试点已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制定实施方案,结合村居年终的重点工作扎实开展分类引导工作,努力研究探索有效引导青年的路径和载体,务求按时按质完成试点工作任务。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全方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突出青年时代使命感,掀起“五四”精神教育高潮。针对新形势下我区青年所面对的各种压力和对社会发展前景的困惑,为坚定广大团员青年的发展信心、明确自身定位,更好地投身到富裕和谐社会的建设大潮中,今年“五四”期间,团区委成功邀请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刘海为我区青年代表作顺德发展形势辅导报告。结合顺德科学发展的总体形势和方向,刘海书记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对顺德如何在珠三角一体化中率先“突围”,如何强化规划引领、真正打破制约科学发展的“铁桶”和“玻璃罩”等一系列青年以及网友关心的热点问题,作出精彩深刻的阐述。报告会现场,刘海书记还与青年代表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并亲切寄语顺德青年要“与时代同行”,以最大的热情投身富裕和谐顺德的建设。活动期间,南方新闻网、顺德政务网、顺畅网、顺德共青团网对报告会进行了全程实时文字直播。报告会以创新的形式为党群互动营造畅通桥梁,青年和群众在生动的交流中受到深刻的启迪和教育。区委对青年民意的高度重视,把团区委在报告会期间利用网络收集到的网民意见转发
—7— 至各相关部门,要求一一给予回应、提出解决方案、落实整改措施。
2.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好人精神感召当代青年。为推动广大青少年的公民道德教育,在青年中营造学好人、做好事、当义工的良好氛围,团区委积极参与区委宣传部举办“顺德好人之星”颁奖活动,在顺德职院等院校开展“顺德好人”精神传递仪式,传承良好社会美德;并与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在乐从中学联合举办“颂好人精神·扬青春风采”活动,邀请四位“顺德好人金星奖”获得者——刘海花、邓家文、何应昌、叶毅荣,与2000多名学生分享当好人的切身感受,并与在场青年学生展开生动的互动交流,让青少年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心教育。各基层团委纷纷联同“顺德好人之星”获奖者向广大团员青年开展不同形式的好人精神传递教育。其中北滘团委联同何应昌所属的自来水公司及镇供电所一起为全镇弱势群体开展恒常的水电维修维护服务,并以此推动全镇的义工服务进村居活动;龙江镇团委将邓家文的事迹拍摄成电影,在各级团组织、学校、村居广泛播放宣传;勒流街道团委邀请顺德好人银星获奖者廖丽明到各初高中学校作经验分享等。
3.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地位,彰显青年心系家国的历史传承。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为展现顺德青年爱国爱乡的情怀,团区委联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等区内高校,组织全区—8—
近2000名青年代表,在顺职院举办“情暖佛山·阳光顺德”之“唱红歌·励志向”——顺德高校大学生励志歌会。通过唱颂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经典红歌,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热情,进一步掀起爱国主义教育热潮。同时,在歌会当晚启动“手机红色传递之旅”,内容包括“我与祖国共奋进—红色短信拇指王”、“红色记忆——国家趣味知识短信答题”、“爱我中华、爱我家乡——红色短信齐共享活动”、“歌颂祖国——红歌会彩铃下载返还话费”、红色飞信助威团”等活动,通过不定期向全区约50万青少年手机用户发送有关“红色短信”、“红色歌曲”等信息,让爱国主义理念和知识在广大青少年中广泛传播。
二、坚持服务凝聚,以就业创业为重点,开创青年发展的广阔天地 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是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针对金融危机下青年就业相对严峻的新形势,我们全力做好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更加鲜明地树立青年为本的服务意识,切实把服务青年工作做深做细。
(一)着眼青年成才诉求,构建就业服务体系。
受金融危机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自上半年起,青年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成为了青年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也是各级团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团区委以打造“青年励业计划”为统领,建立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一是克服青年就业观念偏差。通过发放
—9— 调查问卷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及时掌握青年生活状态、就业诉求和目标期望;一方面通过举办“智取先机·才为世用”——顺德青年就业促进论坛,邀请人力资源管理专家、青年企业家、就业创业导师与学生青年分析就业形势分析、指导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另一方面把“非常对话”活动推向基层,在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伦教街道、北滘镇先后举办了3场“非常对话走进基层”活动,让青年学生对话成功人士,吸取宝贵意见。二是帮助青年积累就业经验。发动区青企协、基层团组织、青年文明号集体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实现见习基地建设渠道多元化,见习岗位合理化,80%以上为技能学习型岗位,使见习制度与干部储备有机结合;对接服务人性化,安排专人跟进对接,充分考虑个人因素为青年推荐最合适的岗位,做好一对一服务,争取二次推荐;权利保障规范化,督促企业落实见习协议。三是充当推动青年就业桥梁。与原区人事局合作举行“顺德区青年就业见习专场招聘会”,降低岗位数量门槛、挖掘优质岗位,联合制订《顺德区青年见习基地建设备考》,创新提出“见习期满成功录用者,见习期计入工龄”的规定,为青年争取政策红利。四是培育青年过硬竞争实力。充分调动整合职业技术学校、区创业学院等资源组织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如北滘镇团委的“展翅计划”,为当地应届毕业生和下岗失业青年免费提供15门技能培训课程,累计670多名青—10—
年受训,培训后就业率达82%。五是探索青年就业有效举措。北滘镇团委通过争取当地党政支持,建立青年(机关)见习基地,一方面为青年了解政府运作、掌握行政业务营造平台,另一方面为共青团物色后备人才。龙江镇团委借鉴见习制度模式,在亚洲国际家具材料中心率先建立起镇级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据统计,截至12月底,全区各级团组织共举办就业专题讲座30多场,参与人数近3万人次;建立见习基地38个,提供见习岗位1500多个,800多名青年上岗见习;组织技能培训班40多个,受训人数达120多人;举办招聘会35场,进场人数45000多人。
(二)组建区、镇大学生联谊会,延伸服务青年的工作手臂。在校大学生是青年人才队伍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团结和凝聚全区大学生群体,团区委、区青联于2009年8月组织成立顺德区大学生联谊会。首届大联会由来自全区各镇街的116名顺德籍高校大学生组成,不仅为我区青年工作的注入强大活力,更为大学生们搭建了成长的平台、信息共享的平台、就业实践的平台。目前,我区已有7个镇街成立了大学生联谊会,通过大学生联谊会的信息平台及时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各类社会实践、假期文化活动、就业创业供需信息等服务,形成区镇联动的大学生服务网络。
—11—
三、坚持和谐凝聚,以爱心社区为平台,彰显和谐建设的青春力量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新时期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主阵地。在推进公民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通过爱心社区等平台,进一步整合义工资源,使义工服务广泛覆盖社区,真正进入基层、贴近群众,充分发挥义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润滑剂”作用。
(一)关注群众生活需求,打造义工服务的爱心阵地。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的意见》精神,推动志愿服务社区化发展,团市委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志愿服务爱心社区创建工作。按照申报、建设、评估总结的推进步骤,我区选取了在志愿服务开展方面具有代表性和一定工作基础的20个社区,共分三批申报创建为试点单位,并且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整合社会资源力争达到“三有”的目标——有阵地、有项目、有队伍。其中,大良金榜社区先后组建起有特色的“银发一族”义工服务队、“阳光”医疗义工服务队以及“凤城环保”义工服务队;容桂容山社区制定了爱心社区工作制度,着力推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容桂东风社区和陈村旧圩社区分别创办了“岁稔人康寿”长者服务和残障人康复计划等服务项目,为社区的弱势群体、困难家庭提供“一对一”的贴心帮扶,切实帮助辖区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广泛营造互帮互爱,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
—12—
(二)创新服务内涵形式,搭建恒常服务的爱心平台。
一是“青少年心声热线”走进基层,主动从电话咨询室走出去,走进校园、社区,为青少年提供更及时的心理辅导。其中,心声热线咨询员深入容桂新地中学,为应届考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对青少年应考起到良好的心理疏导作用。同时,为切实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及其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心声热线更将服务手臂延伸至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的厂区,及时排解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偏差和困惑,帮助他们正确对待生活问题,形成健康理性的心理素质。据统计,今年以来,心声热线咨询员主动走进厂企、社区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共12场次,咨询人数达380多人,跟踪并解决心理障碍个案达120多个。二是阳光行动覆盖基层。今年7月,全面启动“阳光行动2009——大学生暑期计划”活动,组织来自全区的近1800名大学生义工走出校园、走进基层,开展“大学生义工进社区”、“大学生进企业实践”、“大学生‘三下乡’服务”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为社区的群众提供各类便民、助困、帮教等爱心服务,受惠群众约1.1万人次,为共建和谐美好家园贡献力量。三是“青春社区行”深入村居。以3月份“学雷锋活动日”为契机,以社区为活动主战场,全面开展“青春社区行·爱心促和谐”活动,广泛提供扶老助残、便民服务、环保宣传等志愿服务,累计参与义工人数达2.5万人,—13— 服务群众超大10万人次,进一步推动爱心氛围的营造。
四、坚持组织凝聚,以团建创新为抓手,推动基层工作的全面活跃 加强和改进团的自身建设,是共青团全面履行基本职能的基础和保障。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团的建设,努力使基层团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百花齐放,全面激发基层团建新活力。
按照团省委“团建创新年”和团市委的有关部署,在全区广泛深入开展基层团建创新竞赛,引导基层团组织研究探索新时期加强完善团组织建设和青年工作的方式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共收到各级团组织创新项目40多个,其中,区公安分局团委着力加强内部团建合力,在团支部中探索推行“联系挂钩共建一团一品”制度;大良街道梁开中学团委建立青年社团团总支,以社团活动实现团组织对后进学生的交叉覆盖;北滘镇团委因势利导建立在校大学生团委,为社区团工作营造新的坚强后盾;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团委组织在外实习学生建立网络团支部,实现组织生活网络化。上述项目作为团市委确定的团建创新试点项目,在各单位扎实推进,为新时期基层团建提供新鲜经验。同时,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等“两新”组织的团建力度。采取“先服务、后建团”的渐进模式,以送文化进企业、开展企业青年培训、引导争创青年文明号、组织参与义—14—
工活动、开展青年联谊等手段,密切与企业青年的联系,推动企业文化蓬勃开展,藉此带动非公团建的发展。其中,欧浦钢铁有限公司、东箭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等一批上规模知名企业新建非公团组织。
(二)广佛同城,拓宽团组织发展平台。
在珠三角一体化和广佛同城化的背景下,青年需要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2009年5月,团区委赴广州市黄埔区团委开展团务交流,并签订两地青年工作合作框架协议,在就业创业、劳动培训、院校互动、人才交流、志愿服务等领域开展深入的交流合作,为推动两地青年事务互补双赢,拓展青年发展平台作出有益尝试。12月,番禺区团委来我区深入交流共青团和青年企业家协会工作,并就下一阶段的深化合作交流、共建青年工作平台达成共识。
(三)内强素质,加强培训建设学习型队伍。
通过各式各样的培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推荐22名优秀团员团干作为佛山市共青团后备干部,并组织其中11名参加团市委组织的共青团后备干部培训班,为培养新一批优秀团干奠定坚实基础。组织我区镇街团委负责人和志愿服务骨干到深圳市罗湖区就社区团工作和志愿服务开展交流学习,汲取周边地区的先进经验;同时,还组织全区各基层团委负责人60多人赴广州青年干部学院进行历奇教育培训,提高
—15— 对新时期工作形势和工作重点的认识,掌握开展工作的实际操作技巧。加强团干培训的同时,加强团建带队建,组织举办全区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对全区各中小学少先队辅导员进行全面的业务培训。
除上述主要工作外,我们扎实推进其他各项工作。顺德青年企业家协会于11月顺利完成协会换届,协会自身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协会在过去一年中组织发动会员积极参与“青年励业计划”、“非常对话”、“阳光行动2009——大学生暑期计划”等青年活动以及公益慈善活动,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在青年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14个集体成功创建市级青年文明号,70多个集体申报创建区级青年文明号,创号集体积极响应号召与村居联系挂钩,在弘扬职业文明、提高行业业绩的同时,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帮助村居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着力打造青年文化品牌,与顺德农商银行(原顺德信用社)连续十三年联合举办 “信合之夜”顺德新年音乐会,为广大市民献上精品文化盛宴。此外,各基层团委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各类卓有成效的工作,“圆梦行动”、“缤纷暑假”、“成功之路”、“青春歌会”、“大学生校园文化节”、“镇委书记与青年面对面”、“彩虹计划”、“乐业工程”等品牌活动各具特色、亮点纷呈,“一团一品”工作格局初具雏形,全区基层团组织及基层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16—
第五篇:共青团顺德区委2009述职报告
共青团顺德区委2009述职报告
共青团佛山市顺德区委员会
根据团市委关于开展2009共青团工作年终述职的要求,现就我区2009年的重点工作,尤其是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志愿服务爱心社区建设的落实情况进行述职,请予以审查。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团区委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共青团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的重要精神,贯彻落实团的十六大及省、市、区团代会精神,根据区委、团市委的工作部署,坚持思想凝聚、服务凝聚、和谐凝聚和组织凝聚,更加注重基层、注重服务、注重创新,推动团的各项重点工作实现新发展,团结带领广大顺德青年为推动顺德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坚持思想凝聚,以分类引导为突破,构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引导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我们一方面坚持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引导方式和效果,深入开展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重点探究引导方法的问题。
(一)全力推进分类引导试点工作,着力增强引导青年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根据团省委、团市委的工作部署,2009年下半年起,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团省委分类引导青年工作试点(进城务工青年),陈村职业技术学校成为广东省学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中职学校),大良北区社区团工委、杏坛罗水社区团总支成为佛山市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城市青年、农村青年)。半年来,我们以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为突破口,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深入推进教育引导青年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工作规律,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美的集团试点工作。自2009年7月份开展分类引导外来务工青年试点工作以来,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团委根据团省委、团市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集团和青年职工的实际,迅速部署启动试点工作,并制定了工作方案,发动团干和团员青年骨干研究落实、组织实施。一是高质量地完成思想状况调研报告。先后两次向2000名外来务青年员工发放思想状况调查问卷,发放数量远远超过试点工作要求的青年总数的25%,覆盖集团各事业部、各主要岗位的青年员工。随后,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电话采访、网上访谈、面对面谈话等形式进行深度访谈,共回收问卷2000份,形成访谈记录40多份,获取相关数据62000多个。在此基础上,随机抽取150份调研问卷,并结合访谈记录作为分析样本,经翔实的数据分析,美的集团外来务工青年群体的思想状况有七个特征:一是青年员工生活状况基本稳定、渴望寻求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二是刻苦耐劳,期望合理回报和社会公平;三是重视个人权益,缺乏表达自身利益诉求渠道;四是忧虑社会矛盾积累,期待制度完善和公民监督;五是宏观上拥护党的领导,微观上对官员印象一般;六是以实用主义看待政治问题,政治热情有待充分调动;七是文化生活相对匮乏,崇尚时尚活动方式。根据这些分析,我们提出了爱国主义教育与成就宣传—2—
相结合、发展主体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相结合、新生主体思考与引导社会观察相结合的思想引导原则,提出了完善沟通机制、创新思想教育、贴心服务青年、培树本土意识、培育骨干队伍等多项建议。二是撰写了一份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思想引导提纲。结合在调查研究阶段分析出来的外来务工青年群体思想意识的关键点,科学拟定解答青年困惑的主体内容,包括正确评价党的执政、理性认识财富差距、寻求适当表达渠道、主动融入当地发展、磨砺本领矢志成才、调动政治参与热情等,在此基础上对引导原则、创新载体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三是积极探索引导青年的有效路径和载体。从传播、活动、服务三类引导载体出发,针对青年的实际需求,我们提出了信息传播载体便捷化、活动组织开展多元化、服务青年举措人性化等方式方法。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美的集团团委积极创设多种途径和载体,加强对青年员工的思想引导和服务。如针对青年员工迫切融入地方社会、充实思想文化生活、渴望更大发展空间等实际诉求,集团团委重点突出地开展了一系列联谊交流活动,并以义工文化充实和活跃青年生活内容:一是编制《美的员工手册》,分发给每一位青年员工,详细列出美的集团运作机制、规章制度以及周边的公共交通线路、文化生活设施、休闲娱乐场所等生活信息,拓宽员工生活空间;二是搭建对外交流平台,通过组织青年员工先后与北滘团委联合举办户外定向拓展、单身青年联谊等活动,活跃员工的文化生活,扩大社交网络;三是组建义工服务队,定期组织员工深入周边社区开展便民惠民服务、慰问困难弱势群体、参与“义工服务进村居”等社会公益活动,让员工迅速融入地方社会;四是举办员工集体婚礼,调动集团资源,为60多对新人举办员工集体婚礼,解决员工结婚负担大的问题,让他们安心扎根美的工作等。美的集团的分类引导工作经过制订工作方
—3— 案、提交调查报告、撰写引导提纲、探索有效路径四个阶段,现正进行总结归纳,评估效果、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建议,务求为服务外来务工青年探索新的工作经验。
2.陈村职业技术学校试点工作。开展试点工作以来,陈村职校立足中职学校教学特色和学生特点,以“创新”为试点工作的主要切入点,迅速制定工作方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经过摸底准备、探索途径和中期评诂后,该试点现正进入整改提高阶段,一是以学校团工作的阵地建设为基础,首先完善团组织和团干团员管理制度,使团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其次是形成校团委——学部团总支部——班级团支部——宿舍团小组的四级管理体系,使团组织进入学校的每个角落,团的管理和生活多重覆盖每名团员。在硬件基础上,完善学校的广播站和记者站以及橱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建设,并创办了团刊《花之韵》,扩大团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二是以意识教育为工作主线,结合陈村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将城市化意识贯穿团员主题教育月的核心,分别举办了“责任〃奉献与城市化意识”、“安全法纪与城市化意识”、“文明〃礼仪与城市化意识”、“创业实践〃职业规范与城市化意识”、“科技〃艺术与城市化意识”、“爱国〃诚信与城市化意识”等11项与学习生活和人生发展密切相关的主题教育,促进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三是陈村职校结合自身特色制定“志愿一百,千人义工团”计划,发动招募一千名义工成立“千人义工团”,并且要求义工在校三年的时间内,必须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最少时间达到100个小时,并以此作为学生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陈村职校已举办了千人义工团的成立仪式,并组建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理念培训志愿服务队”、“家电维修志愿服务队”、“心灵之声志愿服务队”、“文明礼仪志愿服务队”、“科学环—4—
保志愿服务队”六支专业义工服务队,通过组织学生义工在社会和学校恒常开展各类志愿服务,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实践能力、促进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目前,陈村职校的试点工作根据团省市、团市委的调研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按计划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3.大良北区团工委、杏坛罗水村团总支试点工作。根据佛山市青年分类引导工作部署,我区的大良街道北区社区和杏坛镇罗水社区分别成为引导城市青年和农村青年的试点。前一阶段,两试点单位分别首先通过座谈会、QQ群等途径,掌握了引导青年的基本诉求和存在困惑;然后根据各自引导对象的特点,就青年关心的各种现实问题、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和困惑制作调查问卷,并按引导对象总数的2%—3%的比例进行调查。调查共发出问卷695份,回收问卷637份,有效回收率达91.6%。从回收问卷分析了解到,城市青年和农村青年都存在着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缺乏表达利益诉求渠道,其中城市青年更注重崇尚时尚活动方式和个人发展空间,而农村青年则更关注社会矛盾、更刻苦耐劳。目前,两个试点已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制定实施方案,结合村居年终的重点工作扎实开展分类引导工作,努力研究探索有效引导青年的路径和载体,务求按时按质完成试点工作任务。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全方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突出青年时代使命感,掀起“五四”精神教育高潮。针对新形势下我区青年所面对的各种压力和对社会发展前景的困惑,为坚定广大团员青年的发展信心、明确自身定位,更好地投身到富裕和谐社会的建设大潮中,今年“五四”期间,团区委成功邀请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刘海为我区青年代表作顺德发展形势辅导报告。结合顺德科学发展的总体形势和方向,刘海书记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对顺德如何在珠三角一体化中率
—5— 先“突围”,如何强化规划引领、真正打破制约科学发展的“铁桶”和“玻璃罩”等一系列青年以及网友关心的热点问题,作出精彩深刻的阐述。报告会现场,刘海书记还与青年代表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并亲切寄语顺德青年要“与时代同行”,以最大的热情投身富裕和谐顺德的建设。活动期间,南方新闻网、顺德政务网、顺畅网、顺德共青团网对报告会进行了全程实时文字直播。报告会以创新的形式为党群互动营造畅通桥梁,青年和群众在生动的交流中受到深刻的启迪和教育。区委对青年民意的高度重视,把团区委在报告会期间利用网络收集到的网民意见转发至各相关部门,要求一一给予回应、提出解决方案、落实整改措施。
2.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好人精神感召当代青年。为推动广大青少年的公民道德教育,在青年中营造学好人、做好事、当义工的良好氛围,团区委积极参与区委宣传部举办“顺德好人之星”颁奖活动,在顺德职院等院校开展“顺德好人”精神传递仪式,传承良好社会美德;并与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在乐从中学联合举办“颂好人精神·扬青春风采”活动,邀请四位“顺德好人金星奖”获得者——刘海花、邓家文、何应昌、叶毅荣,与2000多名学生分享当好人的切身感受,并与在场青年学生展开生动的互动交流,让青少年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心教育。各基层团委纷纷联同“顺德好人之星”获奖者向广大团员青年开展不同形式的好人精神传递教育。其中北滘团委联同何应昌所属的自来水公司及镇供电所一起为全镇弱势群体开展恒常的水电维修维护服务,并以此推动全镇的义工服务进村居活动;龙江镇团委将邓家文的事迹拍摄成电影,在各级团组织、学校、村居广泛播放宣传;勒流街道团委邀请顺德好人银星获奖者廖丽明到各初高中学校作经验分享等。
3.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地位,彰显青年心系家国的历史传承。在新—6—
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为展现顺德青年爱国爱乡的情怀,团区委联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等区内高校,组织全区近2000名青年代表,在顺职院举办“情暖佛山·阳光顺德”之“唱红歌·励志向”——顺德高校大学生励志歌会。通过唱颂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经典红歌,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热情,进一步掀起爱国主义教育热潮。同时,在歌会当晚启动“手机红色传递之旅”,内容包括“我与祖国共奋进—红色短信拇指王”、“红色记忆——国家趣味知识短信答题”、“爱我中华、爱我家乡——红色短信齐共享活动”、“歌颂祖国——红歌会彩铃下载返还话费”、红色飞信助威团”等活动,通过不定期向全区约50万青少年手机用户发送有关“红色短信”、“红色歌曲”等信息,让爱国主义理念和知识在广大青少年中广泛传播。
二、坚持服务凝聚,以就业创业为重点,开创青年发展的广阔天地 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是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针对金融危机下青年就业相对严峻的新形势,我们全力做好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更加鲜明地树立青年为本的服务意识,切实把服务青年工作做深做细。
(一)着眼青年成才诉求,构建就业服务体系。
受金融危机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自上半年起,青年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成为了青年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也是各级团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团区委以打造“青年励业计划”为统领,建立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一是克服青年就业观念偏差。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及时掌握青年生活状态、就业诉求和目标期望;一方面通过举办“智取先机·才为世用”——顺德青年就业促进论坛,邀请人力资源管理专家、青年企业家、就业创业导师与学生青年分析就业形势分析、指导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另一方面把“非常对话”活动
—7— 推向基层,在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伦教街道、北滘镇先后举办了3场“非常对话走进基层”活动,让青年学生对话成功人士,吸取宝贵意见。二是帮助青年积累就业经验。发动区青企协、基层团组织、青年文明号集体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实现见习基地建设渠道多元化,见习岗位合理化,80%以上为技能学习型岗位,使见习制度与干部储备有机结合;对接服务人性化,安排专人跟进对接,充分考虑个人因素为青年推荐最合适的岗位,做好一对一服务,争取二次推荐;权利保障规范化,督促企业落实见习协议。三是充当推动青年就业桥梁。与原区人事局合作举行“顺德区青年就业见习专场招聘会”,降低岗位数量门槛、挖掘优质岗位,联合制订《顺德区青年见习基地建设备考》,创新提出“见习期满成功录用者,见习期计入工龄”的规定,为青年争取政策红利。四是培育青年过硬竞争实力。充分调动整合职业技术学校、区创业学院等资源组织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如北滘镇团委的“展翅计划”,为当地应届毕业生和下岗失业青年免费提供15门技能培训课程,累计670多名青年受训,培训后就业率达82%。五是探索青年就业有效举措。北滘镇团委通过争取当地党政支持,建立青年(机关)见习基地,一方面为青年了解政府运作、掌握行政业务营造平台,另一方面为共青团物色后备人才。龙江镇团委借鉴见习制度模式,在亚洲国际家具材料中心率先建立起镇级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据统计,截至12月底,全区各级团组织共举办就业专题讲座30多场,参与人数近3万人次;建立见习基地38个,提供见习岗位1500多个,800多名青年上岗见习;组织技能培训班40多个,受训人数达120多人;举办招聘会35场,进场人数45000多人。
(二)组建区、镇大学生联谊会,延伸服务青年的工作手臂。
—8—
在校大学生是青年人才队伍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团结和凝聚全区大学生群体,团区委、区青联于2009年8月组织成立顺德区大学生联谊会。首届大联会由来自全区各镇街的116名顺德籍高校大学生组成,不仅为我区青年工作的注入强大活力,更为大学生们搭建了成长的平台、信息共享的平台、就业实践的平台。目前,我区已有7个镇街成立了大学生联谊会,通过大学生联谊会的信息平台及时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各类社会实践、假期文化活动、就业创业供需信息等服务,形成区镇联动的大学生服务网络。
三、坚持和谐凝聚,以爱心社区为平台,彰显和谐建设的青春力量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新时期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主阵地。在推进公民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通过爱心社区等平台,进一步整合义工资源,使义工服务广泛覆盖社区,真正进入基层、贴近群众,充分发挥义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润滑剂”作用。
(一)关注群众生活需求,打造义工服务的爱心阵地。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的意见》精神,推动志愿服务社区化发展,团市委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志愿服务爱心社区创建工作。按照申报、建设、评估总结的推进步骤,我区选取了在志愿服务开展方面具有代表性和一定工作基础的20个社区,共分三批申报创建为试点单位,并且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整合社会资源力争达到“三有”的目标——有阵地、有项目、有队伍。其中,大良金榜社区先后组建起有特色的“银发一族”义工服务队、“阳光”医疗义工服务队以及“凤城环保”义工服务队;容桂容山社区制定了爱心社区工作制度,着力推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容桂东风社区和陈村旧圩社区分别创办了“岁稔人康寿”长者服务和残障人康复计划等服务项目,为社区的弱势
—9— 群体、困难家庭提供“一对一”的贴心帮扶,切实帮助辖区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广泛营造互帮互爱,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
(二)创新服务内涵形式,搭建恒常服务的爱心平台。
一是“青少年心声热线”走进基层,主动从电话咨询室走出去,走进校园、社区,为青少年提供更及时的心理辅导。其中,心声热线咨询员深入容桂新地中学,为应届考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对青少年应考起到良好的心理疏导作用。同时,为切实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及其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心声热线更将服务手臂延伸至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的厂区,及时排解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偏差和困惑,帮助他们正确对待生活问题,形成健康理性的心理素质。据统计,今年以来,心声热线咨询员主动走进厂企、社区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共12场次,咨询人数达380多人,跟踪并解决心理障碍个案达120多个。二是阳光行动覆盖基层。今年7月,全面启动“阳光行动2009——大学生暑期计划”活动,组织来自全区的近1800名大学生义工走出校园、走进基层,开展“大学生义工进社区”、“大学生进企业实践”、“大学生„三下乡‟服务”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为社区的群众提供各类便民、助困、帮教等爱心服务,受惠群众约1.1万人次,为共建和谐美好家园贡献力量。三是“青春社区行”深入村居。以3月份“学雷锋活动日”为契机,以社区为活动主战场,全面开展“青春社区行·爱心促和谐”活动,广泛提供扶老助残、便民服务、环保宣传等志愿服务,累计参与义工人数达2.5万人,服务群众超大10万人次,进一步推动爱心氛围的营造。
四、坚持组织凝聚,以团建创新为抓手,推动基层工作的全面活跃 加强和改进团的自身建设,是共青团全面履行基本职能的基础和保障。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团的建设,努力使基层团组织在—10—
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百花齐放,全面激发基层团建新活力。
按照团省委“团建创新年”和团市委的有关部署,在全区广泛深入开展基层团建创新竞赛,引导基层团组织研究探索新时期加强完善团组织建设和青年工作的方式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共收到各级团组织创新项目40多个,其中,区公安分局团委着力加强内部团建合力,在团支部中探索推行“联系挂钩共建一团一品”制度;大良街道梁开中学团委建立青年社团团总支,以社团活动实现团组织对后进学生的交叉覆盖;北滘镇团委因势利导建立在校大学生团委,为社区团工作营造新的坚强后盾;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团委组织在外实习学生建立网络团支部,实现组织生活网络化。上述项目作为团市委确定的团建创新试点项目,在各单位扎实推进,为新时期基层团建提供新鲜经验。同时,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等“两新”组织的团建力度。采取“先服务、后建团”的渐进模式,以送文化进企业、开展企业青年培训、引导争创青年文明号、组织参与义工活动、开展青年联谊等手段,密切与企业青年的联系,推动企业文化蓬勃开展,藉此带动非公团建的发展。其中,欧浦钢铁有限公司、东箭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等一批上规模知名企业新建非公团组织。
(二)广佛同城,拓宽团组织发展平台。
在珠三角一体化和广佛同城化的背景下,青年需要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2009年5月,团区委赴广州市黄埔区团委开展团务交流,并签订两地青年工作合作框架协议,在就业创业、劳动培训、院校互动、人才交流、志愿服务等领域开展深入的交流合作,为推动两地青年事务互补双赢,拓展青年发展平台作出有益尝试。12月,番禺区团委来我区深入交流共青团和青年企业家协会工作,并就下一阶段的深化合作交
—11— 流、共建青年工作平台达成共识。
(三)内强素质,加强培训建设学习型队伍。
通过各式各样的培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推荐22名优秀团员团干作为佛山市共青团后备干部,并组织其中11名参加团市委组织的共青团后备干部培训班,为培养新一批优秀团干奠定坚实基础。组织我区镇街团委负责人和志愿服务骨干到深圳市罗湖区就社区团工作和志愿服务开展交流学习,汲取周边地区的先进经验;同时,还组织全区各基层团委负责人60多人赴广州青年干部学院进行历奇教育培训,提高对新时期工作形势和工作重点的认识,掌握开展工作的实际操作技巧。加强团干培训的同时,加强团建带队建,组织举办全区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对全区各中小学少先队辅导员进行全面的业务培训。
除上述主要工作外,我们扎实推进其他各项工作。顺德青年企业家协会于11月顺利完成协会换届,协会自身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协会在过去一年中组织发动会员积极参与“青年励业计划”、“非常对话”、“阳光行动2009——大学生暑期计划”等青年活动以及公益慈善活动,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在青年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14个集体成功创建市级青年文明号,70多个集体申报创建区级青年文明号,创号集体积极响应号召与村居联系挂钩,在弘扬职业文明、提高行业业绩的同时,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帮助村居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着力打造青年文化品牌,与顺德农商银行(原顺德信用社)连续十三年联合举办 “信合之夜”顺德新年音乐会,为广大市民献上精品文化盛宴。此外,各基层团委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各类卓有成效的工作,“圆梦行动”、“缤纷暑假”、“成功之路”、“青春歌会”、“大学生校园文化节”、“镇委书记与青年面对面”、“彩虹计划”、“乐业工程”等品牌活动各具—12—
特色、亮点纷呈,“一团一品”工作格局初具雏形,全区基层团组织及基层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