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岗考资料
判断题
1.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2.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还有主体性。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是统一的。
4.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
5.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教的方法,解决教师怎样教的问题。
6.课外活动就是课堂教学以外学生的自由活动。
7.能力是知识、技能学习掌握的唯一心理条件。
8.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成分是能力。
9.《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10.教师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社会也是向前发展,越是现代化,教育的作用就越大。
1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教育获得良好的效果。
1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适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13.教学方法就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和方式,它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教的问题,谁能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谁就能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14.因材施教原则中的“材”主要是指特殊才能。
15.在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是孔子。
16.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肯定不好。
17.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不管什么气质的学生都可成为品学兼优的人。
18.感知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就越容易被感知出来。
19.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非常密切,知识越丰富,能力也就越高。
20.班主任是共青团或少先队的直接领导者。共青团受党的委托直接领导少先队。
21.如果你厌恶学生,那么你的教育工作刚刚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22.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4.公民有依法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
25.《教师法》规定:教师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解聘。
26.教师享有开除学生的权利。
27.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28.因材施教的“材”是指教材。
29.知识多,必然智力高。
30.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使学生“会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1.同一儿童能演算较抽象的数学题,但在理解历史事件时却不能离开具体形象,这是儿童思维发展中不平衡的表现。
32.“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这说明能力差异与后天环境有关。
33.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因此,有了人脑,就有了人的心理。
34.意义识记是在理解上的识记,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学生的学习全靠意义识记。
35.“孙悟空”是作者想象出来、现实中不存在的新形象,这意味着想象与现实无关。
36.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无义务为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
37.国家不允许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举办学校机构及其他教 育机构。
38.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主体内部矛盾化、内化的过程。
39.“讲授法”是一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40.“严师出高徒”说明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越严越好。
41.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也快,规模越大,对社会发展越有利。
42.“抑郁质”是不好的气质类型。(气质无好坏之分)
43.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上好课。
44.备课就是钻研教材和写教案。
45.健全的班集体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46.组织教学应该贯穿于课的始终。
47.观察就是看和听,观察力就是视力和听力的综合。
48.无意识记就是没有意义的识记。
49.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50.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制度。
51.在后进生身上,也有其积极因素,教师应一分为二地对待。
52.学校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
53.教学原则就是教学规律。
54.教学就是传授知识,就是上课,就是智育。
55.教学上的精讲多练,就是讲课越少越好。
5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57.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不管什么气质的学生都可成为品学兼优的人。
58.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任务的唯一途径。
59.智力的核心是记忆能力。
60.《史记》是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
61.教学过程永远具有教育性,脱离教育性的教学是不存在的。
62.“知之深,爱之切”,这说明情感依赖于认识过程。
63.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64.教育科研是教研机构的任务,不属于教师的职责范畴。
65.友谊是少年儿童之间人际关系发展的高级形式。
66.教师上课时只要把知识讲清楚,学生的能力就能得到发展。
67.注意稳定性受一定的生理局限所限制。
68.适度的焦虑有利于提高人的智力活动水平。
69.必要的遗忘是有效记忆的前提。
70.启发性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71.表象是感知过渡到思维的必要环节。
72.教育被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具有相对独立性。
73.学生经过一番思考解决一个难题,觉得心情舒畅,这是理智感。
74.第一信号系统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条件反射系统。
75.满足学生的需要,能促进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
76.刺激的强度越强,人的感受性越高。
77.教育学与教育是同时产生的。
78.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79.没有美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80.我国现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81.知识和能力的关系非常密切,知识越丰富,能力也就越高。
1.年月,我国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普及义务教育延长
到,并且决定从同年月日起施行。
2.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的原则。
3.《教师法》:教师是履行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
和、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4.《教师法》规定: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时,应当有。
5.教育的两大规律:一是;二是。
6.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科学发展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成书于战国时期。
7.是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8.教师劳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____,面向___,面向_____。”
10.根据发生的原因,学生伤害事故分为、和。
11.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在学生伤害事故责任调查、认定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教育行政部门
应给予;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2.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
13.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和。
14.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前提。
15.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的反映。
1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部规律性的、的反映。
17.思维的重要特征是性和性。
18.思维过程的基本形式是、和。
19.小学阶段学生以思维为主导,进入初中后,开始向思维快速过渡。
20.人的心理现象十分复杂,归纳起来可分为和两大部分。
21.心理过程包括、、。
22.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防止遗忘,最根本的方法是。
23.人的四种基本气质类型是、、、。
24.个性差异是指。
25.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
26.教学卫生主要是指学生卫生和卫生。
27.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主要是、、和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8.小学阶段学生以思维为主导,进入初中后,开始向思维快速过渡。
29.美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和的能力的教育。
30.“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明德育过程是的过程。
31.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在头脑里产生人、事、物相应的形象的过程是属于有意想象中的。
32.根据别人的描绘,在头脑中构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称为。
33.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 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为。
34.学校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35.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影响,就叫做。
36.中小学常用的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主要有、、、和指导自我修养等。
37.常用的直观教学的种类有、和。
38.心理辅导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的一种形式。
39.在人的身心发展中,遗传因素是身心发展的,学校教育起作用。
40.我国教育的基本形式是。
41.一个人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和四种基本心理成份。
42.品德是个人依据采取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43.惩罚应少用、慎用,当确实需要运用惩罚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2);
(3)。
44.小学儿童在选择朋友的过程中,普遍具有和
45.个性是一个系统,包括结构、结构和结构。
46.小学儿童认知需要的发展表现为二个特点,其一是,其二
是。
47.在交往活动中,自我评价过高的儿童普遍具有通常有着的特点。
48.小学生的评价受____的态度和评价调节;____的态度和评价对儿童自我评价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
49.在家里被娇生惯养、处境优越的孩子通常自我评价___;而在家庭缺乏地位、不被重视的孩子则自我评价一般
____。
50.人们在从事各种活动时必须具备的普遍的、共同的能力被称之为___能力,它又叫做____。
51.创造力的三个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52.人的一般能力(智力)包括、、和。
53.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
54.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
55.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光有情感上的体验还不够,必须经过以形成的行为方式,才能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56.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是:(1)(2)(3);(4)。
57.__________的训练。←
58.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各个年龄阶段中具有的_______的、_______的、____
_____的心理特征。我们在学习时,不要把年龄特征与______简单对应。
59.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健康标准的阐述,可包括以下几条:(1)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生活;(2)智力正常,乐于学习
和工作;(3),情绪乐观稳定;(4),行为协调,反应适度。
60.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特点是:从__________;从__________;由___________
_____。
61.班集体中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心理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_____。
62.近代以来,随着课程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渐渐形成了课程的一般结构,即、、。
63.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实现的。
64.小学阶段,教学的任务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
面:、、。
65.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准备:1)_______、2)__________、3)___
_______。
66.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67.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是、、、、和。
68.客观事物能否引起人的情感体验,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情感具有和两种功能。
69.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有、、、、、、。
70.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是活动。
7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和学生两方面。
73.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是。
74.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75.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76.班级授课制77.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
78.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是学校领导进行教育工作的左右手。
第二篇:上岗考
东兴 05-25 10:16
一、招聘范围和对象
(一)2009年至2011年本市生源的普通高校全日制师范类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二)2009年至2011年本区县生源的普通高校全日制非师范类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和师范类专科毕业生。
二、应聘条件
(一)热爱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人师表。
(二)学业成绩优良,具备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
(三)身体健康,形体端
晓燕 2011-5-26 21:03:56 东兴 05-25 10:16 招聘方法
招聘采取考试的方法进行。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为闭卷形式,面试为试教或说课形式。笔试满分100分,面试满分100分,按笔试、面试成绩各占50%的比例合成考试总成绩,即考试总成绩=笔试成绩×50%+面试成绩×50%。
(一)笔试
笔试的主要内容:
1.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主要测试应试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关知识和能力。不指定考试参考用书。
晓燕 2011-5-26 21:05:09 东兴 05-25 10:16 组成结构和比例由各区县按《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施行。考官组成员不得少于7名,其中主考官1名,由用人单位选派,其他考官按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专业人员2:1:1:2的比例搭配,考官组中具有教师高级职称的人员必须占50%以上。面试具体操作按《实施细则》有关规定进行。面试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标准由各县区自行研究确定。
四、聘用
各区县根据招聘新
晓燕 2011-5-26 21:05:27 东兴 05-25 10:16 示无异议的,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报批后予以聘用。
其中,中心城区(即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拟聘用师范类和非师范类毕业生的新教师,由区教育局初审,经区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人社局”)审核后,报市教育局审定后,再报市人社局备案。上报材料包括《汕头市教育系统公办学校拟聘用新教师名册表》(见附件1)一式2份(须加盖区教育局、区人社局公章)并附电
晓燕 2011-5-26 21:05:50 东兴 05-25 10:16 就业协议书等原件),《汕头市教育系统公办学校参加招聘新教师考试名册表》(见附件3)一式1份。
非中心城区(即澄海区、潮阳区、潮南区、南澳县)拟聘用师范类和非师范类毕业生的新教师,由区县教育局审核,区县人社局审定后,分别报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备案。备案材料包括《汕头市教育系统公办学校拟聘用新教师名册表》(见附件1)一式1份并附电子文档,《汕头市教育系统
晓燕 2011-5-26 21:06:05 东兴 05-25 10:16 招聘方案在招聘公告发布前7个工作日分别报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备案。各级教育局、人社局要加强领导,严格按照《实施细则》规定及本通知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公开招聘方案,规范公开招聘程序,严肃考试纪律,确保招聘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各区县在招聘新教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报市教育局和市人社局。招聘新教师工作应在8月15日前全面完成,工作总结连同笔
晓燕 2011-5-26 21:06:31 东兴 05-25 10:16,制定招聘新教师方案,报市教育局审定、市人社局核准后组织实施。
报名表.zip
晓燕 2011-5-26 21:06:47 东兴 05-25 10:17 汕头市公办学校招聘教师((应届生,面向生本地源)来源:广东教师招聘网
时间: 2011-05-18 阅读:239次
晓燕 2011-5-26 21:04:39 东兴 05-25 10:16 理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笔试的时间、地点,由各区县确定。笔试的命题、评卷等工作由各区县自行组织。
(二)面试
面试主要考核应试者的教学基本功和基本素质。面试对象根据笔试成绩高低顺序确定。面试人数按招聘岗位拟聘用人数分段计算确定,具体计算函数为:(1)Y=3X(1≤X≤5);(2)Y=2X+5(5<X≤50);(3)Y=1.5X+30(X>50
第三篇:上岗考常考问答题
1、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要重视学生的的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要把整体的认识成果转化为个体认识的过程。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产生新知识的过程,而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操作正是学习知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非常重视让学生实践操作,使实践操作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坚持让学生自主探索,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
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所谓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学习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能力。在测量圆的周长的时候,光靠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学生自主的寻求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去。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和经验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理(非逻辑的,也叫似真推理)。我们要重视猜想这种非逻辑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以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
2、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导”与“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环境)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导”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所谓“导”,从宏观上来说,意味着教育是有方向和有目标的,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受教育者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具体的、现实的个体。从微观上来讲,“导”就是引起学习主体注意和唤起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使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和形成共识,激活学习所必需的先前经验,规划学习领域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引出作业并适时提供作业正确性的反馈,促进保持和迁移。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引导学生通过内部动因,自主地经过注意、观察、记忆和情感去主动感知客观事物,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使其在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能,生长新知。
但是,目前课堂教学的现实是年级越高,学生举手发表自己见解的人却越少,这种现象除了学生方面的原因外,与老师未能创造有效认知的氛围有着很大的关系。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一是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如果总认为教学中什么都重要,不抓重点、难点,不精讲、精练,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方法和进行认知策略的指导,你的课讲得再好,也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质疑、解疑,促使其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导”与“学”的最佳结合,必须创建新型的教学活动形式,转变师生的角色:变教师的教为主为学生的学为主;变教师的主导、指挥为引导、服务;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变教师单向活动为师生多向互动的教学活动;变课堂教学中的精英参与为大众参与;变学习活动只重视课堂为课前、课堂、课后并重。例如在进行语文、政治、历
史、地理等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采取“阅读预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知识小结、作业检测”的五步学习法,越来越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模式,在这种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重视研究学法,使教法适应学法;重视教学活动中认知能力的培养;教师角色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主持者,成为诊断学生的认知障碍,并帮助学生分析妨碍认知的因素及应采取的对策的指导者。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学习反馈机制、学生自主评价机制以及学习“共同体”,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大胆让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调控、激励、点拔,从而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导与学的统一。
3、注重结果的教学与注重过程的教学区别
注重结果的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授、受知识为中心,以提高成绩为教学的直接目的,以追求升学率为宗旨的教学行为,在这种接受式的教学活动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习对象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教学的基本模式就是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把形成知识结论的复杂过程变成了单调乏味的条文背诵,从源头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这无疑是课堂教学的一条狭窄的、片面的发展之路,极大的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了学生发展的阻力。
注重过程的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探究为中心,以能力培养、开发学生潜能为重点,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教学行为,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根据自己先前的认知水平和当前的学习状态等因素,在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中,去主动建构自己新的认知结构,这也是课程改革的本质所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学过程在形成认知能力中的重要作用,善于根据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当前的学习状态,优化设计教学过程,创设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活动环境,例如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图片、电教、多媒体等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幽默性;利用名人名言、诗词等增强艺术性、思想性;巧妙运用以上要素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问题通俗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让学生在讨论探索活动中,体验学习;在游戏活动中,内外认知;在模拟活动中,知行结合,使听、说、读、写、算、推理、思维等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并形成极富个性的认知能力。
4、课堂教学中如何重视教学活动中认知与情意的关系
认知因素主要是指学生的本身所具有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学力因素,它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条件;情意因素主要是指人的兴趣、情感、动机、意志、需要等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非智力因素。传统的教学活动忽视了情意因素对于学习者的影响力,把生动、丰富的学习活动变成为简单、枯燥的单方面的知识授、受活动,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贬低了发现和探究,从而导致了对学生认知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成了纯粹地、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这对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是极为不利的。
我们知道,情意需要是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学生情感需要的满足是推动其有效认知的进步的基本动力源泉,它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求知欲,情感上的创伤,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远甚于知识学习的不足,而且还会影响学生智力的开发。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要了解和合理满足学生的情意需要,那么,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有哪些情意需要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意需要主要表现为: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关注和尊重的需要等。如果我们在教
学活动中,经常采取阅读预习,小组讨论、辩论,自主提出研究问题,进行成果展示、汇报等学习形式,充分调动并合理满足了学生的这些需要,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乐学”、“好学”。学生有了乐学的内驱力,就会观察更仔细,注意更集中,记忆更深刻,想象更丰富,思维更敏捷,进而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并能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增强意志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有效的学习还取决于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有效的交往,重视情意在教学交往中的动力调节作用,既是实现课堂交往互动的有力保障,也是提高教学效益,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可靠途径。在教学活动中,单纯的行为参与是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的,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和质量,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过去课堂教学行为中的师生单向交往的状况,重建人性化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多向交往模式,使师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关爱的体验,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实现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5、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发展一般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能力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一般能力是指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创新能力是以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极富个性化的创造能力,它是一般能力的升华,是能力的最高层次。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首先关注那些既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迁移能力等;同时又要关注那些有利于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如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加强对学生学科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重视培养综合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终身培养,而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却主要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这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那么,什么样的知识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呢?一是逻辑上有必然联系的知识;二是程序性而非事实性的知识;三是高度精确,亲和力强的知识;四是以主题为中心而构成的结构性知识;五是多方面、多类型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要做的就是使学生始终以一种陌生的眼光看待新事物,而且不怕失败,把失败也能看作是探索上的成功;要为高质量的知识学习和智力发展创造最佳的外部条件;要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通过角度新颖、思考性强的设疑、质疑,或介绍独特的观点,有待解决或争议的问题,使学生各抒己见,充分想象,从而激发学生想象的矛盾产生,以开阔思路,促进联想,形成创新素质。例如历史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西安事变”一节内容时,设计出融历史内容、语文阅读、政治观点、地理知识的一组讨论问题:①西安曾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曾在此定都的封建统一王朝有哪些?②阅读补充材料,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体现了什么哲理?④西安在西部大开发中有何优势和劣势?⑤西安有哪些闻名全国的人文景观?你认为西安在开发建设中,应发展什么特色产业?⑥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去图书馆、网上查询西安事变的有关资料,写一篇500多字小论文,题目为“西安事变留给我们的启示”。在上列问题中,①②体现了一般能力;③④⑤⑥则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能长期坚持这样做,随着的时间推移,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在发展一般能力的同时,也形成了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6、请你谈一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
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各有侧重,但又是相辅相成的,前者如生动的语言信息,美观大方的板书设计,意味深长的体态语等等,仍具有激发学生强烈的求
知欲和情感共鸣的积极作用,因此,必须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方法,重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多媒体教学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素质中起着非常突出的作用,它信息量大,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有强烈的感染力,概括性强,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谋求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积极思维、讨论、探索及动手操作的机会,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最优的外部条件,使其在人机交互作用下,在融声、图、文于一体的认知环境中,更有效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现代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用具,更给我们的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个黑板的原始化、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向现代化、多样化的转变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因此,综合利用录像、录音、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仪器,不仅使课堂组织形式新颖、逼真,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活动生活化,而且更能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获得现实的幸福,学会认知,学会生存。
7、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差异施教的关系
全面发展与差异教学的实质是个体的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群体的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的和谐统一。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社会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也就不一样,如果只用同一种方式去教育情况各异的学生,按照同一模式塑造同一规格的人才,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了。因此,我们在统一要求,集体施教的同时,承认学生的差别,要让优秀者更好,中等生不断提高,学困生迎头赶上,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健康地发展。
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就是不要把“全面发展”片面理解为“平均发展”,要重视学情的分析研究,努力实现统一要求和差异教学的和谐统一。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和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而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能针对不同学生,在提出统一要求的同时,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接受外界信息时有快智型和慢智型两种类型,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照顾快智型的学生,更要兼顾慢智型的学生,在提问时,先面向中等水平的学生,发现并利用他们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把问题展开,进行讨论;在突破重点、难点或在进行知识小结时,可以发挥水平较高的学生的优势,启导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在练习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程度设置习题,分层检查,及时查漏补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知识,力求做到人人有事做,使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在知识、能力、悟性等方面都能不同程度的获得提高。其次,必须从重视讲解向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转变,重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每个学生解决自己学习知识的结构度、理解度、记忆度、灵活运用度。第三,由重视教学研究转向重视学法研究,即重视学生认知水平、认知状态研究,分析学生认知的障碍和应采取的措施,开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研究以及进行课堂教学有效管理的研究。第四,转变师生的角色。
8、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具备对教材的处理和创新性使用的能力,谈一谈在教学中你是如何创新性处理和使用教材的?
首先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 “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要以课标为依据,以新教材的内容为凭借,选择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内容。我们要力求做到要精读课标、深钻教材、细研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材内容和要求,适当扩充和删减教学内容,尝试多种构思。教师要成为教材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发展
教材,让教材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当然,准确理解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准确理解教材,一是要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编写体系,二是要从微观上正确把握各册的教学要求,深入钻研每篇课文。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老师要先与文本对话,“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老师钻研教材,要做到深入浅出,“深入”,就是“潜心会本文”,感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表达特点;“浅出”,就是能用浅显的语言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表达出来,让学生听得明白,理解得顺利。另外,有效教学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出发点。有效教学,是当代教学的一个科学理念。它指的是教学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能够在单位教学时间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1、合理地调整教材的编排内容.2、适当地拓展教材的文化内涵。
3、充分地挖掘教材蕴含的价值。
9、教师问题设计的水平往往决定着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水平,你认为进行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要点:
(1)课堂提问必须有启发性(2)课堂提问必须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3)课堂提问必须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课堂提问必须有一定的梯度、深度和难度(5)课堂提问应该避免无效性,力求有价值
(6)课堂提问应该力求新颖(答案四点即可)
补充: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要注意问题的科学性、正确性,课堂提问要注意对学生的中肯的评价
提出问题往往比回答问题更重要,教师“想”好、“问”好,是学生“答”好的重要前提。为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进行,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和设计恰当数量的问题。这些提问既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又要难易适中。
(1)要明确目的,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在问题设计时,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使每一个问题既为活跃学生的思维服务,又成为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
(2)领会新课标,设置梯度控制难度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全盘考虑,注意提问的坡度,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辅性提问,即设计课堂提问要考虑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引向求知的新境界。对此,教学中要设置梯度,降低难度,便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3)创设好问题情境,促进有效教学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能促进和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验和设计实验的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团结合作能力。提高课堂提问教学的效果,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尤为重要。
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
①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②通过学生的错误创设问题情境
③通过日常观念和科学概念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
④通过“开放性”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⑤通过学生的自学阅读创设问题情境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所设情景能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进行有效的学习。
10、以学生的学来评价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你怎样以学生的学来评价一节课的教学效果?
一是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因为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谈不上培养能力、发掘潜力。一堂课的教学要面向全体,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在课堂上有参与的机会,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如果在课堂上我们看到一部分学生争先恐后,另一部分却默默无言,这样的课堂只会形成学习上的两极分化。
二是看学生思维是否积极。即看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师生交流是否有一个和谐的氛围,同学间的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看学生是否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提出的问题和见解是否具有挑战性和独创性。
三是看学习习惯是否养成。即看学生在课堂交流中是否形成了良好学习习惯,听讲是否专心致志、发言是否完整流畅、书写是否美观工整等。
四是看学习活动是否有效。即看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是否适时有效。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活动流于形式,学生一会儿分组讨论,一会儿回归原位,一会儿跳,一会儿唱,就像得了“多动症”,其实效果平平。好的活动应该能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引起学生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
五是看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师生问答和课堂巩固练习,看三维目标是否达成,看课堂上教师讲过的、学生学过的知识重点,大多数学生是否初步掌握并能够运用。如果课堂检测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知半解,课堂练习多数出错,这自然是低效乃至无效的课堂。
第四篇:国考资料
“国情社情”考点一
在行测考试中,常识判断部分相较其他板块最大的特点是涉及面广,测查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领域。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题目难易区分度明显。中公教育为广大考生总结了国情社情高频考点,助考生高效备考。
考点一:我国的国土概况
中国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穿过南部。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第4位为美国。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中国陆上疆界从中朝边界的鸭绿江起,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止,长达22000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
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韩国、日本、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我国陆地地形多种多样,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山区总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是我国的四大高原,它们集中分布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上。
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它们多分布在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准噶尔盆地呈不等边三角形。柴达木盆地是中国地势最高的盆地,东南多盐湖沼泽。四川盆地是中国著名的红土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是中国各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此外,吐鲁番盆地是中国地势最低的盆地(最低点艾丁湖-154米)。
三大平原:我国地势平坦、面积辽阔的平原主要分布在第三阶梯上,其中,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三大平原。
岛屿与半岛: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第三大岛。舟山群岛、庙岛群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四大群岛。浙江省是我国岛屿分布最多的省。我国的半岛自北向南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咸水湖,也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东部平原的湖区有著名的五大淡水湖群,它们是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黄河为亚洲第二大河。我国的河流总长度达226800公里,径流总量约为26000亿立方米,相当于全世界河川径流总量的6.8%。
“国情社情”考点二:气候概况
考点二:气候概况 我国的季风气候十分显著,大半个中国都受季风气候影响。主要有温带季风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还有云南的西双版纳(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控制和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等部分地区的热带季风性气候。另外,中国的西北地区由于身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而西南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为温带季风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几个主要方面:(1)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2)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3)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4)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
我国气候之最:我国最冷的地方在黑龙江的漠河镇;我国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属台湾省的火烧寮;我国最干旱的地方当属新疆、青海的大沙漠了;我国阳光最充足的地方是青海的冷湖。
考点三:资源、能源
我国位于东半球,地处欧亚大陆东部,面临太平洋。我国的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但我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世界排名第120位。因而,总的来说,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害灾害频繁的国家。水资源总量排在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之后,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的人口众多,人均年占有量只有2500m3,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排在世界第110位,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其次为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刚果(金)。
我国是矿产资源大国,又是矿产资源小国。从矿产资源总量来看,我国堪称矿产资源大国,但从人均占有资源量来看,我国却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仅居世界第80位,如:煤炭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因而实际上又是一个资源小国。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素有“稀土王国”之称,而白云鄂博稀土矿是我国最大的稀土矿,约占全国总储量的90%以上,约占世界探明矿藏量的72%。从种类上说,我国是唯一一个能够提供全部17种稀土金属的国家,特别是军事用途突出的重稀土,我国占有的份额更多。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河北一带,以及安徽和江苏两省北部,新疆、贵州、云南、黑龙江等省、区也不少。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煤炭资源较少。山西省煤的探明储量占全国煤探明储量的1/3,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
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和新疆。考点四:人口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的1/5。以黑龙江省黑河至云南省腾冲一线为界的东南地区,面积411.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占全国的94.4%;西北一侧,面积548.3万平方公里,人口占全国的5.6%。55个少数民族人口为1044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1%。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相差较大,如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有1700万人,而赫哲族只有4000多人。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有:壮、满、回、苗、维吾尔、藏、彝、土家、蒙古族等。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加快,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需求将大量增加。2011年7月11日,在天津召开的“7•11世界人口日”纪念大会上,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指出,老龄化趋势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新时期人口发展的突出矛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8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会议确定了“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听取了2010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情况的汇报,要求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今年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预算编报范围,明年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纳入编报范围。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 1.总人口。约为13.7亿。
2.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3.性别构成。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我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
4.年龄构成。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占总人口的13.26%,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5.民族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6.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0413094人,文盲率由6.72%下降为.08%,下降2.64个百分点。
7.城乡人口。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49.68%。
8.东、中、西部人口。东部地区人口占31个省(区、市)常住人口的37.98%,中部地区占26.76%,西部地区占27.04%,东北地区占8.22%。
9.各省人口总数排名。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广东省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省份。
考点五:我国经济发展成就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达到74.5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考点六:主要民生工程 水利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12月31日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提出,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明显增强。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2011年7月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强调,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要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兼顾、人水和谐、政府主导、改革创新的原则。
交通建设
“十一五”期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建成了武汉至广州、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开通了京津、沪宁城际铁路。纵横我国南北东西总长达3.5万公里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经过15年的建设已于2007年全部贯通。我国加速编织立体交通网,我国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均迎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建设热潮,取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陆海空条条大道畅通,基本满足了百姓出行需求。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继续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统筹规划衔接,合理配置资源,逐步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到2015年,初步建成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
五纵七横,是我国规划建设的以高速公路为主的公路网主骨架,总里程约3.5万公里。“五纵”指同江——三亚、北京——珠海、重庆——北海、北京——福州、二连浩特 ——河口。“七横”指连云港——霍尔果斯、上海——成都、上海——瑞丽、衡阳——昆明、青岛——银川、丹东——拉萨、绥芬河——满洲里。
考点七:2011年科技发展成果
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准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即“921工程”,在“921工程”设计之初,便确定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天地往返,航天员上天并返回地面; 第二步,实现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和太空行走、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等多项任务,并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立空间站。
神舟八号无人飞行器,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也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进入批量生产的代表。神八已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神八”将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实现交会对接,并和此后的神舟九号、十号一起组成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7月27日5时44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坚实一步。
大亚湾核电基地建设经验总结大会暨岭澳核电站二期2号机组投产仪式8月26日在深圳举行。岭澳二期的建成投产也标志着我国自主品牌的核电技术CPR1000全面形成,实现了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的建设目标,表明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自主供应体系。大亚湾核电基地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改革开放初期为加强香港与内地的联系、实现我国核电起步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8月25日,来自国家电网山东送变电工程公司的技术人员在西藏拉萨市林周县的拉萨换流站安装电容器塔。目前该换流站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换流站、青藏联网工程的终点站。
8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海军通过改装前苏联航母“瓦良格”号的首艘中国航母平台早上10时许从海试海域回到大连,至此,我国航母平台首次出海航行试验顺利结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航母的国家。
5月26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京组织举行风云三号B气象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卫星由研制部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式交付给用户中国气象局。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三号B星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极轨气象卫星真正实现了升级换代,也标志着我国气象卫星跨越发展、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3月29日,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在中国航天员中心揭牌成立,这是我国在人因工程领域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人因工程是新兴的交叉学科,着眼解决“为人使用而设计”的工程问题,研究如何使机器、环境系统的设计符合人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心理特点,确保人安全、健康、高效地工作。在我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载人航天器、舱外航天服等工程研制都充分考虑到航天员生理和心理特性,体现了人机协同的设计理念。
考点八:公务员职业道德
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具有以下基本内涵:爱国忠民,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依法行政;服务群众,勤奋工作;清正廉洁,艰苦朴素;刻苦学习,精通业务;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实事求是,诚实守信。忠于国家是公务员的天职。服务人民是公务员的根本宗旨。恪尽职守是公务员的立身之本。公正廉洁是公务员的基本品质。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功能: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规范、引导功能;调节监督功能。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价值取向: 基础价值取向――谋求公共利益最大化 核心价值取向――建立健全责任监控机制 根本价值取向――维护社会公正 目标价值取向――培育高尚人格
公务员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①世界观,就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把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融入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之中;②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③事业观,就是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官德修养是通过具体的德目表现出来的,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公畏慎勤、清俭和节、仁爱宽恕、平明志友、谦正忍敬、直智实达、淡静藏谨、温恭让学等。官箴书是中国古代为官者入仕必读书。官箴书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为指导,修身立德公正廉明始终被放在了重要位置。最主要的几部官箴书:一是宋吕本中的《官箴》;二是元张养浩的《三事忠告》;三是清陈宏谋的《五种遗规》;四是清汪辉祖的《学治臆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例题】 7/3,21/5,49/8,131/13,337/21,()A.885/34 B.887/34 C.887/33 D.889/3 【例题】 9,0,16,9,27,()A.36 B.49 C.64 D.22 【例题】 1,1,2,6,15,()A.21 B.24 C.31 D.40 【例题】 5,6,19,33,(),101 A.55 B.60 C.65 D.70 【例题】 0,1,(),2,3,4,4,5 A.0 B.4 C.2 D.3
第五篇:教师上岗考模拟试题5套
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多选或不选得0分。
1.“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一一在我们每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是教育的目的。”这是怎样的教育目的论?()A.社会本位论 B.集体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 D.班级本位论
2.下列哪一项属于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3.根据人发展的差异性,教育应该做到()A.循序渐进 B.教学相长 C.防微杜渐 D.因材施教
4.教师对所有对象都抱有较高的期望,并肯定提高教育效果的是()A.晕轮效应 B.有晕效应
C.皮格马利翁效应 D.名人效应
5.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6.练习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停顿期。这个时期称为()A.过度学习期 B.高原期 C.疲劳期 D.潜伏期
7.下面()是心智技能的三个特点。A.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B.客观性、内潜性、简缩性 C.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8.为了学好英文,把英文单词“Tiger”联想成“泰山上的一只老虎”这是(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9.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教师对待教育职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忠于职守 C.为人师表 D.积极进取 10.()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 C.华侨 D.华人
11.2010年2月28日,国务院发布《纲要》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这里的《纲要》是指()A.《中小学德育纲要》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 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1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其身份是()A.志愿者 B.实习者 C.兼职者 D.见习者
13.教学技能发展的最高形态是()A.教学技巧 B.教学技艺 C.教学艺术 D.教学方法
14.微格教学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教育改革家()A.特罗特
B.德瓦特•爱伦 C.莫利 D.拉萨尔
15.学生管理是()
A.学校管理者为实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进行有目的的教育的过程 B.对学生的潜在的学习能力挖掘的教育过程 C.学校及上级对学生进行行为控制的过程
D.教学管理人员在对学生的各种活动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限制制度 16.学生管理的三个基本要素中没有()A.管理者 B.管理手段 C.管理程序 D.管理对象
17.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区别是()A.两者是对等的感念
B.两者可以相互代替和取代
C.教学方式是教学方法的下位概念
D.教学方法是由若干的教学方式构成的,同一教学方法可以由不同的教学方式构成
18.下列关于教与学的说法中更准确的是()
A.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B.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整体C.教与学是相互作用的D.师生相互联系的活动
19.科学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经验的教学设计的重大区别是()A.以自然的学习为指导的教学方法 B.以试验的系统的方法为指导 C.以系统科学方法指导教学设计 D.以迅速的高效的科学为指导
20.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2分,选错、多选、少选或不选得0分。1.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B.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学习与教学要素 B.学习与教学过程 C.学生心理过程
D.教育与社会发展过程
3.教师职业道德范畴主要包括()A.教师义务 B.教师良心 C.教师公正 D.教师荣誉
4.教育法规的功能有()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保障作用 5.教学技能的特点有()A.示范性 B.复杂性 C.发展性 D.操作性
6.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原则是()A.目的性原则 B.分解原则 C.示范原则 D.反馈原则
7.班级常规管理建立的检查监督系统,包括以下检查监督方式()A.自检 B.互检
C.班主任抽检
D.班干部和班集体检查
8.学生管理的特点有()和沟通性。A.复杂性 B.全面性 C.教育性 D.周期性
9.教学方法的意义具体体现在()A.是联系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纽带 B.是实现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C.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 D.是影响教师威信和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 10.影响教学方法发展的直接因素有()A.教学目的和任务 B.教学内容 C.时代要求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请将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号。错误的打“X”号。1.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2.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3.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4.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老子。()
5.教育心理学虽然是一门应用科学,但它必须具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和研究方法学。()6.定势对迁移的发生起着促进作用。()
7.在学习动机的理论中,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8.教师职业道德依附于一定的生产力基础,所以说它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9.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调整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10.锐意创新的道德规范首先要求老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2.我国教育立法的程序按顺序依次是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的表决和通过、法律的公布。()
13.教育政策调整和适用的范围比教育法规更广。()
14.教学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的整体体现。()15.教案是教师备课形成的成果。()
16.作业分析主要是提取作业中的显性信息,以此来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17.学生管理既是一个计划、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互动的过程。()18.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说明它在学校整体工作中应居于中心地位。()19.对学生进行管理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20.启发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它是相对于注入式教学而言的。()
21.一般来说,各种教学方法既有启发性质,又有注入性质,是一把“双刃剑”。()22.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学内容。()23.组织教学必须贯穿上课的始终。()
24.发现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去寻求人类未知晓的事物。()
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多选或不选得0分。1.下列关于遗传、环境、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表述错误的是()A.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 B.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C.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D.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 2.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文化 D.政治经济制度
3.有的班主任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德育过程的哪一条规律的体现?()A.学生在知、情、意、行诸方面统一发展的规律 B.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D.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4.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发展,这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哪一条规律?()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不平衡性
5.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6.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是()A.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B.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思想指导 C.学习辅导、人际辅导和择业指导 D.生活辅导、择业指导和情感指导 7.陶冶包括()
A.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 B.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审美教育
C.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和榜样感化 D.人格感化、艺术陶冶和情境陶冶 8.研究表明,要获得最佳的记忆效果,学习程度需达到()A.50% B.100% C.150% D.200%
9.认为教师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良好品德的是()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10.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要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其中最核心的关系是()A.师生关系 B.同事关系 C.师长关系 D.师教关系
11.我国义务教育可分为()A.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两个阶段 B.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 C.初级中等教育和高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 D.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三个阶段
12.教育法规的评价作用一是指教育法规具有客观性;二是指教育法规具有()A.真实性 B.主观性 C.判断性 D.有效性
13.听课不是目的,()才是听课的根本所在。A.教育行政和教学业务部门检查 B.对教师做定性评价
C.以听课为手段来进行教学评价、教学研究 D.观察教学行为
14.教案按形式可分为()A.详细教案和简要教案 B.条目式教案和表格式教案 C.具体教案和抽象教案 D.试验型教案和理论型教案
15.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综合状态称为()A.课堂气氛 B.课堂纪律 C.群体规范 D.课堂人际关系
16.采用班级最早的雏形是在()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石室学堂 D.天津北洋学堂
17.下列关于教与学的说法中更准确的是()A.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B.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C.教与学是相互作用的 D.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活动
18.“跳一跳,摘桃子”是讲教学目标的设计要()A.内容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 B.便于检测 C.系统完整 D.难度适中
19.教学评价是指()A.等同于教学价值
B.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教学活动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C.对教师的教进行的客观的有力的测评并上交有关部门的过程 D.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的评价过程并登记入册 20.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兮,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2分。选错、多选、少选或不选得0分。1.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A.教学目的和任务 B.课程性质与教材特点 C.学生特点和教师自身的特点 D.教学条件 2.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包括()A.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 B.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C.具有稳定性 D.言行一致
3.职业道德的特征表现在()A.稳定性 B.具体性 C.适用性 D.教育性
4.教育法律规范按照要求人们行为的性质,可以分为()A.任意性规范 B.制裁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D.授权性规范
5.备课的内容包括()A.备课程标准 B.备教材 C.备学生 D.备教法
6.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有()A.切合实际,坚持“五性” 8.优选教法,精设课型 C.重视“正本”,关注“附件” D.认真备课,纠正“背课”
7.管理者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手段有()A.信息的传递 B.管理者的控制 C.管理者的激励 D.情感的交流
8.学生管理的基本内容有()A.学籍管理 B.常规管理 C.德育管理 D.学习管理
9。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有()A.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 B.集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 C.便于检测 D.难度适中
10.授课不可缺少的因素是()A.组织教学 B.检查复习C.学习新教材 D.巩固新教材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请将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号。错误的打“×”号。1.“平行影响”教育思想是指把表扬和批评结合起来。()2.我国的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3。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要求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4.终身教育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5.心理学认为.策略学习的最适当方法是开设专门的策略训练课,进行系统的策略训练。()
6.阅读和写作过程都可看作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阅读和写作能力可以用广义的知识的掌握来解释。()
7.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该以不正常学生为主。()
8.道德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9.道德的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说教功能和调节功能。()10.职业道德的特征表现在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
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进步到13.5年。()
12.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教育单行条例。()13.《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称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14.集体备课的有效保证是教师素质。()
15.综合性提问是指检查学生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把握程度的提问。()
16.课堂观察的方法有目视法和提问法。其中目视法可分为扫视法、巡视法、注视法和凝视法。()
17.常规管理是学生入校后接受正常的、规范的基本管理工作,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
18.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杰出团队的显著特征,便是具有共同的愿望和目标。”()
19.调查法是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的方法。()
20.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21.教学方法一旦形成后,不会随社会的变革而发生变化。()22.愉快教学法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变得生动活泼,变“厌学”为“好学”。()23.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孩子的情感。()
24.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内容、难度较大的内容以及初步概念的引入课,不适宜用尝试教学法。()
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l分,选错、多选或不选得0分。
1.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指的是()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
2.启蒙思想家卢梭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是()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特点。
A.严格的等级性
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C.教育目标明确 D.鲜明的阶级性
4.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这一观点属于教育学上的()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三因素论
5.英语教师让同学们早晨起来记英语单词,这种做法可以避免的干扰是()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双重抑制 D.多重抑制
6.()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对学生学业的影响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A.布朗 B.福勒 C.罗森塔尔 D.维纳
7.最早提出“行动研究”这一概念的是()A.梅伊曼 B.拉伊 C.凯洛夫 D.勒温
8.甲、乙两班同学学习同一段材料,甲班同学学习以后不久就复习,乙班同学不复习;一周后甲班同学的平均保持率为83%,而乙班的平均保持率为25%。由此可见防止遗忘要()A.集中复习B.分散复习C.及时复习D.适度复习
9.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法、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这就是()A.依法执教 B.爱岗敬业 C.热爱学生 D.严谨治学
10.教师公正的核心是()A.对自己公正 B.对学生公正 C.对同事公正 D.对上级公正
11.下列关于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关系的简述中错误的是()A.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都决定于上层建筑。具有共同的目的
B.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规的依据,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定型化 C.教育政策决定教育法规的性质。教育法规的内容体现教育政策 D.教育政策是教育法规的保证
12.弄虚作假、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资格撤销后,()不能参加考试。A.1年 B.2年 C.3年 D.5年
13.检查学生在具体情况中应用所学概念、规则、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提问是()A.评价提问 B.应用提问 C.分析提问 D.综合提问
14.适合于测量“综合”“评价”两级认知目标的测试题是()A.客观性试题 B.主观性试题 C.口头试题 D.笔试试题
15.标志着中国青年团组织的正式成立是在()A.1921年5月5日 B.1922年5月5日 C.1932年5月21日 D.1937年5月21日
16.孔子强调的“听其言而观其行”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所用的哪种方法?()A.实践锻炼法 B.情感激励法 C.自我管理法 D.创新管理法
17.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灵活性很强,但是始终遵循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这是()A.系统分析模式 B.目标模式 C.修正教学模式 D.过程模式
18.极大提高人类信息的传播能力和传播效率的是()A.语言媒体阶段 B.文字媒体阶段 C.印刷媒体阶段 D.电子传播媒体阶段
19.教师要通过媒体向学生传达信息,构成互动,就要遵循()A.共同经验原理 B.抽象经验原理 C.重复经验原理 D.信息来源原理
20.讲课中对概念性较强的内容,可用()A.讲授法 B.演示法 C.讨论法 D.读书指导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2分。选错、多选、少选或不选得0分。1.素质教育倡导建立()的师生关系。A.平等 B.和谐 C.互助 D.民主
2.动机的功能有()A.激活功能 B.指向功能 C.强化功能 D.抑制功能
3.下列有关教师为人师表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A.为人师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B.为人师表具有突出的严谨性 C.为人师表具有较弱的激励性 D.为人师表缺乏可操作性
4.公办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有()A.校长负责制
B.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C.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D.党代会负责制
5.根据课堂讲授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A.叙述 B.讲解 C.讲读 D.讲演
6.课堂对话的类型有()A.人与客体的对话 B.人与人的对话 C.人与自然的对话 D.人与社会的对话
7.同辈群体形成的因素主要有()A.家庭 B.情感 C.学校 D.教育
8.共青团活动的作用和意义有()A.吸引、团结广大青年群体 B.增添团组织的活力 C.教育广大团员
D.使团干部和团员受到锻炼 9.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有()A.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B.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C.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D.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10.班级授课组织的形式有()A.全班上课 B.班内分组上课 C.班内个别上课 D.一对一上课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请将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号,错误的打“×”号。1.智育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习文化。()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由国家组织编写。()
3.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因而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中心。()
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典型代表。()5.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系的。()6.归因式学习属于自上而下的迁移。()
7.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动,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8.师德的灵魂是关爱学生。()
9.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是教师严谨治学必备的态度。()
10.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健全的人格,做到身体力行。()
11.学校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校长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2.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适用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13.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14.脱离了教师的教学实践,就谈不上教学反思。()
15.备课就是要在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一个最近发展区。()16.校本钻研的主体是学生。()
17.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是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大学堂。()18.班级管理目标是一切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最后考核和评价班级管理效果的衡量标准。()
19.学生会是为反映学校党政部门的心声而设的。()
20.特朗普制是由美国教育家劳伊德•特朗普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21.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由组织、认识、情意、评价四项活动组成的。()2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23.课外作业分为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
24.形成性评价的基本思想是采取频繁的反馈和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评价。()
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多选或不选得0分。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 B.上层建筑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2.实质教育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A.理论知识 B.实用知识 C.数学知识 D.逻辑知识
3.“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首先提出的。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劝学篇》
4.极力提倡使用发现法的人是()A.杜威 B.布卢姆 C.布鲁纳 D.罗杰斯
5.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属于哪种迁移?()A.同化迁移 B.顺应迁移 C.重组迁移 D.逆向迁移
6.需要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在形成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后才发生迁移。这是()A.一般迁移 B.同化迁移 C.顺应迁移 D.重组迁移
7。教材编写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要有间隔和停顿。这是利用感知规律的()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8.从例题到同步练习题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发现学习
9.教师的职业是(),这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特点。A.教书育人 B.传授知识 C.道德教育 D.劳动教育
10.“学高为师”,“良师必须是学者”,强调哪一类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文化知识 11.教育法规渊源的最高层次是()A.宪法 B.教育法 C.教师法 D.义务教育法
12.按照教育法规要求人们行为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A.义务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 C.任意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 D.义务性规范和权利性规范
13.使用最广泛的课堂观察方法是()A.目视法 B.扫视法 C.巡视法 D.提问法
14.教师通过采用讨论、试验、演示、竞赛等形式进行的结课是()A.归纳结课 B.拓展延伸结课 C.比较结课 D.活动结课
15.关于班级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学校班和级的总称
B.学校按照一定的教学任务和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正式群体 C.仅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D.具有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矫正学生行为等功能
16.要对班主任作评价、论高低、评赏罚,最有发言权的理应是()A.家长 B.校长 C.学生 D.其他老师
17.教学设计的最高表现是()A.创造性 B.易控性 C.突显性 D.预演性
18.教学的目标模式又称为()A.程序方法模式 B.系统方法模式 C.结构方法模式 D.整体方法模式
19.过程模式的提出者是()A.肯普 B.利普新 C.科里. D.迪克
20.微格教学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教育改革家()。A.特罗特 B.德瓦特•爱伦 C.莫利 D.拉萨尔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2分。选错、多选、少选或不选得O分。1.下列教育思想中属于赫尔巴特提出的有()A.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论 B.实用教育思想 C.教育性教学 D.自然主义教育
2.下列属于正迁移的是()
A.数学审题技能的掌握对物理、化学审题的影响 B.在学校爱护公物的言行影响在校外规范自己的行为 C.外语学习中,词汇的掌握对阅读的影响 D.学习汉语字母发音对英语字母发音的影响
3.把教师中的先进典型加以大力宣传,其作用是()A.用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高尚情操、模范行为引领广大教师 B.把抽象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等形象化、具体化 C.弘扬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旋律 D.对教师起到感染和激励的作用 4.教育法律救济的特点有()A.以纠纷存在为基础 B.以受损为前提
C.以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为根本目的 D.以维护教师权利为目的
5.教学强化的类型可以分为()A.语言强化 B.标志强化 C.动作强化 D.活动强化
6.结课的基本要求是()A.结课要有针对性 B.结课要有全面性和深刻性 C.结课要简洁明快 D.结课要有趣味性 7.班级管理的特点有()A.目的的教育性 B.内容的广泛性 C.对象的不成熟性 D.对象的不稳定性
8.班级管理的内容主要有()A.德育管理 B.学习管理 C.文体活动管理 D.常规管理
9.教学组织发展的特点是()A.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化 B.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综合化 C.教学组织形式的个别化 D.更加重视课外、校外活动 10.教学研究常用的方法有()
A.观察法8.调查法C.实验法D.资料研究法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请将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号。错误的打“×”号。1.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的活动方式的总和。()2.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叫研究型课程。()3.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4.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5.低智商的人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6.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但学习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7.学生的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的差异上。()
8.无论是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还是教师的集体风貌,都有独特的示范性。()9.教师要以身作则,教书育人,这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它职业道德的明显标志。()10.教师职业道德的文化价值反映了教育对自身文明和社会文明的系统思考和追寻,体现出浓郁而独特的文化意蕴。()
11.对教育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的国家司法机关是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12.《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3.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教师负责制。()14.教师的课堂教学口语要符合规范,内容科学,合乎逻辑。()15.教学口语是教师教学中最基本最广泛的表达工具。()
16.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前提,因此备课在上课前就全部完成了。()17.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18.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子文化。()
19.作为非正式群体的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是负面的。()
20.教学设计是联系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21.成功教学法坚持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
22.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直接的学习对象,是理解课程内容并达成课程目标的媒介。()
23.综合课主要用于中学高年级各科教学。()24.运用练习法就是让学生多做各种类型的习题。()
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l分,选错、多选或不选得0分。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素质教育的三大基本任务?()A.发展身体素质 B.培养心理素质 C.形成社会素质 D.提高政治觉悟
2.具有权威性、多样性、强制性的课程是()A.综合课程 B.核心课程 C.国家课程 D.校本课程
3.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A.课外活动 B.教学活动 C.班主任活动 D.实践活动
4.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A.教与学的矛盾
B.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D.主体与客体间的矛盾
5.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是()A.自我成就感 B.自信心 C.自我效能感 D.自我强化
6.看完文章时,以金字塔的形式把要点呈现出来,这种编码策略叫作()A.作关系图 B.列提纲 C.运用理论模式 D.利用表格
7.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称为()A.概念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8.小刘在机动车道骑自行车时看到前面有交警,立即回到非机动车道。这是()A.逃避条件反射 B.回避条件反射 C.刺激分化 D.刺激泛化
9.下列不属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要求的是()A.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B.拥有健全的人格 C.要身体力行 D.要热爱学生
10.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A.依法执教 B.教书育人 C.爱岗敬业 D.团结协作
11.关于教育政策的协调功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指教育政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协调和平衡各种教育关系的作用 B.是由教育政策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C.教育政策是有关教育的权利和利益的具体体现 D.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政策都具有协调功能 12.学校对高中生不能进行以下何种处分?()A.警告 B.记过 C.劳动教养 D.开除学籍
13.说课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说课准备 B.说课设计 C.说课实施 D.说课反思
14.教师基本功中的三笔字不包括()A.钢笔 B.毛笔 C.粉笔 D.圆珠笔
15.下列不属于建立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必须遵守的是()A.要体现民主性的原则 B.具有有效性及成效性 C.具有持续性 D.具有笼统性
16.在中学中,班级的学籍管理者一般由()担任。A.班长 B.学科教师 C.班主任 D.学校校长
17.开放课堂的特点是()
A.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教室或其它场所自由活动或学习B.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单一制教学
C.按学生的学习好坏和能力差别对学生进行不同类别的分班 D.有目的有步骤地按照教案进行班级授课 18.历史上尚未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化教学 B.集体教学 C.综合类教学 D.新普多教学
19.课堂教学的形式不包括()A.全班上课 B.集体实习C.班内分组教学 D.班内个别教学
20.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这是哪一条教学原则?()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2分,选错、多选、少选或不选得0分。1.20世纪以后的教育呈现出的新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A.全民化 B.民主化
C.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D.多元化
2.心智技能的形成要经历的阶段是()A.感知阶段 B.联系形成阶段 C.认知阶段 D.自动化阶段
3.依法执教的内容包括()A.依法执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B.要依法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C.要依法贯彻落实教育教学的各项法律法规 D.要依法维护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 4.学校法律地位的特点是()A.办学自主性 B.财产独立性 C.机构公益性 D.教学的组织性
5.课堂倾听的内容主要有()A.学生的回答与讨论 B.学生的提问和质疑 C.学生的需要和情感 D.学生的思想和心声
6.下列属于教学口语的基本特征的是()A.教育性 B.科学性 C.针对性 D.趣味性
7.班主任评价的作用有()A.目标导向 B.反馈调节 C.监督促进 D.保证作用
8.根据我国中学生的交往目的和活动倾向,同辈群体可以分为()A.娱乐型群体 B.学习型群体 C.违规型群体 D.运动型群体
9.在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课程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A.讲读法 B.讲演法 C.讲述法 D.实验法
10.按照评价的功能来划分,教学评价方法的类型主要有()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请将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号,错误的打“×”号。1.由于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问题,所以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2.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3.根据当前社会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应当更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4.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它包括了主要的和辅助的行为方式。()
5.维纳认为。人们对自己行为结果的归因包括努力、能力、控制、运气四方面。()6.根据学习者的目的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还是指向学习活动之外的事件,可以将它们区分为内在学习动机和外在学习动机。()
7.凡是反应速度快的学生都是属于冲动型学习者。()8.师表美的精神内涵和内在方面应该是道德美。()9.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热爱教育事业。()
10.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11.学校可以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12.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13.《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8小时,小学不超过6小时。()
14.钢笔字和粉笔字统称为软笔字。()
15.内容比较枯燥,实践性较强的结课可以用活动结课。()16.体态语言主要分为身姿变化、外表修饰和面部表情三个方面。()17.“同辈群体”是指有相同辈分和共同兴趣的人员组成的群体。()18.团的各级领导组织由团领导任命产生。.()
19.学生会是在党委、团委指导下,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目的、谋求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生群众团体。()20.班级授课制是由赫尔巴特提出的。()
21.在班级中,教师把教学内容传授给一部分导生,再由导生传授给其他学生的是贝尔——兰喀斯特制。()22.现状研究一般采用实验法。()
23.课堂教学评价要以评学为重点,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24.激励性评价的关键在于评价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