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说课稿[5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15:2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说课稿》。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早上好!我报考的是小学数学。我是第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小学数学青岛教版第册第单

元《》第节的内容。首先来看我的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这一节课的学习的平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为过度到本

节课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学好这节课的知识,对今后进一步学习起着很是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结合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角度制定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结合生活实例,是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获得的学习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

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是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小组合作探究与交

流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重难点: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难点是:

四 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数学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比较高 但不稳定 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多数学生的操作和口述不能有机的结合 针对这些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 设疑诱导法、组织学生开

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新知识

五 教学过程

结合教法和学法,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这一情境: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

境中学习数学,从而使教材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包容、相互激发的关系。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

活动一:

设计意图:数学是现实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通过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借助生活经验,学会探索解决数学问题。

活动二:设计意图:

3、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本环节,我主要围绕着如何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这两方面来进行设计,根据学生的好胜心强、喜欢

竞争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一套三星级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解答,使学

生在解答问题时享受到成功和快乐。

一星级题目(课本)

设计意图:以基础为主,主要激发中下层生的学习兴趣。

二星级题目:(课本)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星级题目(课外,投影)

设计意图:此题是给中上层的学生做的,从而达到培优的效果;在培优方面,我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培养

他们成为“问题”少年。

以上的练习我采用开放评价,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放手让学生互评,引起共鸣与争论。

4、总结回顾,扩展延伸。

板书设计采用直观,更简洁,更明了的板书设计,既突出重点又概括全面,使学生易看易

懂,记忆深刻,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数学教师说课稿

数学教师说课稿

数学教师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立方根“。这一节课是第十章数的开方第六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求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运算是数学的基本运算之一,在根式运算、解方程及几何图形解法等问题中经常要用到。学习立方根的意义在于:(1)它有着广泛应用,因为空间形体都是三维的,关于有关体积的计算经常涉及开立方。(2)立方根是奇次方根的特例,就像平方根是偶次方的特例一样,立方根对进一步研究奇次方根的.性质具有典型意义。

教学目标:1、能说出开立方、立方根的定义,记住正数、零、负数的立方根的不同结论;能用符号表示a的立方根,并指出被开方数、根指数,会正确读出符号,知道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2、能依据立方根的定义求完全立方数的立方根。教学重点是:立方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求法。在教学中突出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对比,弄清两者的区别与联系,这样做既有利于巩固平方根的概念,又便于加深对立方根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

在课堂的引入上采用了一个求立方根的实际应用问题,已知体积,求正方体的棱长。由实际应用问题是学生易于接受。再对已学过的相似运算---平方根进行复习,为接下来与立方根进行比较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为他们布置了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看书。自己找出立方根的基本概念。关于立方根的个数的讨论,是本节的一个难点。考虑到这个结论与平方根的相应结论不同,采用了先启发学生思考的办法,用“想一想”提出有关正数、0、负数立方根个数的思考题,接着安排一个例题,求一些具体数的立方根,在学生经过思考并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之后,自己总结出结论。其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区别,强调:用根号式子表示立方根时,根指数不能省略;以及立方根的唯一性。考虑到如果教学计划提前完成,我在练习卷之外,还准备了一些易混淆的命题让学生判断、区分,巩固所学内容。

本节内容设计了两课时完成,在第二课时进一步深入学习立方根在解方程,以及与平方根部分的综合应用。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望各位老师指教!

数学教师说课稿2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周婷婷,来自湖南科技大学。我说课的题目是《算法的概念》,内容选自于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课时安排为两个课时,本节课内容为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五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发展很快的社会,算法进入高中数学正是反映了时代的需要,它是当今社会必备的基础知识,算法的学习是使用计算机处理问题前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它可以让学生们知道如何利用现代技术解决问题。又由于算法的具体实现上可以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因此,算法的学习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算法的定义,体会算法思想,能够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难点: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能够用自然语言描述解决具体问题的算法;理解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

2.能力目标:让学生感悟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具体到抽象,再有抽象到具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对计算机的算法语言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明确算法的要求,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有力工具,进一步提高探索、认识世界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分析

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论证、逻辑思维能力。

四、学情分析

算法这部分的使用性很强,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虽然是新引入的章节,但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景:我首先向学生们展示章头图,介绍图中的后景是取自宋朝数学家朱世杰的数学作品《四元玉鉴》,告诉学生们章头图正是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与现代计算机科学的联系,它们的基础都是”算法“.

「设计意图」是为了充分挖掘章头图的教学价值,体现1)算法概念的由来;2)我们将要学习的算法与计算机有关;3)展示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4)激发学生学习算法的兴趣。从而顺其自然的过渡到本节课要讨论的话题。(约4分钟)2.引入新课:在这一环节我首先和学生们一起回顾如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引导他们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步骤,从而让学生经历算法分析的基本过程,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引导学生关注更具一般性解法,形成解法向算法过渡的准备,为建立算法概念打下基础。紧接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复习回顾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引导学生分析解题过程的结构,写出求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算法,并把它编成程序,让学生输入数据,体验计算机直接给出方程组的解。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算法是用来解决某一类问题的,从而提高学生对算法的普遍适用性的认识,为建立算法的概念做好铺垫。

之后,我就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到底什么是算法?如何用语言来表达算法的涵义?这里让学生们根据刚刚的探索交流、思考并回答,然后老师进行归纳,得出算法的基本概念,并帮助学生认识算法的概念,指出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这样可以让学生们真正参与到算法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来,体会算法思想。(约8分钟)3.例题讲解:在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两道例题,以帮助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并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去,而不只是单纯的对数学思想的领悟。

这两道例题均选自课本的例1和例2

例1是让我们设定一个程序以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质数是我们之前已经学习的内容,为了能更顺利地完成解题过程,这里有必要引导学生们回顾一下质数应满足的条件,然后再根据这个来探索解题步骤。通过例1让学生认识到求解结构中存在”重复".为导出一般问题的算法创造条件,也为学习算法的自然语言表示提供前提。告诉学生们本算法就是用自然语言的形式描述的。并且设计算法一定要做到以下要求:

(1)写出的算法必须能解决一类问题,并且能够重复使用。

(2)要使算法尽量简单、步骤尽量少。

(3)要保证算法正确,且计算机能够执行。

在例1的基础上我们继续研究例2,例2是要求我们设计一个利用二分法来求解方程的近似根的程序。我们首先要对算法作分析,回顾用二分法求解方程近似根的过程,然后设计出解题步骤。二分法是算法中的经典问题,具有明显的顺序和可操作的特点。因此通过例2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算法的逻辑结构,领会算法的思想,体会算法的的特征。同时也可以巩固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提高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的表达水平。另外,借助例题加强学生对算法概念的理解,体会算法具有程序性、有限性、构造性、精确性、指向性的特点,算法以问题为载体,泛泛而谈没有意义。(约20分钟)4.课堂小结:(1)算法的概念和算法的基本特征(2)算法的描述方法,算法可以用自然语言描述。

(3)能利用算法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写出一此简单问题的算法课堂小结是一堂课内容的概括和总结,有利于学生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整体的认识。(约6分钟)5.布置作业:课本练习1、2题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实际接受情况,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内容。对作业实施分层设置,分必做和选做,利于拓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空间。

数学教师说课稿3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教师的教学角度上看:教师是进行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看: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师生的合作角度上看:数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即要促进学生发展,也要促进教师成长。教师作为数学教学主导,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2、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教师对教学目标,难点,重点把握要恰当、具体。

数的计算非常重要,计算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计算的作用。首先应当让学生理解的是面对具体的情境,确定是否需要计算,然后再确定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方法。口算、笔算、估算、计算器和计算机都是供学生选择的方式,都可以达到算出结果的目的。

一、设计思想: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走进生活,生活也应走进数学,数学与生活

的结合,会使问题变得具体、生动,学生就会产生亲近感、探究欲,从而诱发内在学习潜能,主动动手、动口、动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自觉地把生活作为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服务生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经历,并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之趣、数学之用、数学之美。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既要做到精讲精练,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参与尝试和讨论,展开思维活动 。根据新教材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的特点,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参与探索,让学生有发表意见的机会,绝对不能包办代替,使学生不仅能学会,而且能会学。充分发挥网络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力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听讲式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式学习。数学问题生活化,主导主体相结合,发挥媒体技术优势,探究练习相结合,符合《课标》精神。

网络环境下代数课的教学模式: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评价-巩固练习-总结提高

二、背景分析:

(一)学情分析: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

学生是本校初二实验班的学生,参加北师大“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课题实验一年半,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具有一定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电脑使用水平较熟练,对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已适应。

本节课实施网络环境下教学,采用自学导读式教学模式。学生喜欢上网络数学课,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

(二)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分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

行的,为后面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打下基础。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类比转化思想。

(三)教学方式:自学导读—同伴互助—精讲精练

(四)教学媒体:Midea---Class纯软多媒体教学网 几何画板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分式方程定义,理解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

过程方法: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强化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配合,体验在数学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

设计说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应该是一节课或一学期的教学目标,它应该贯穿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每一堂课,它应该与具体的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才能让教师好把握,学生好掌握,否则就是空中楼阁,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四、板书设计:a不是分式方程的解

(二)学习方法:类比与转化

教学思考:伴随教学过程的进行,不失时机的,恰到好处的书写板书,要比用多媒体呈现出来效果好,绝不能用媒体技术替代应有的板书,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完美的结合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五、教学过程:活动1:创设情境,列出方程

设计说明:教师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励学生,寓德于教。体现了教学评价之美-激励启迪。

设计说明: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与学习热情,为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做准备。

活动2:总结定义,探究解法

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数、式、方程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合作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利用类比转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的意识。

教学思考:再一次体现了对全章进行整体设计的好处,在学习16.1分式和16.2分式的运算时,几乎每一节课都运用类比的思想-分式与分数类比和进行算法多样化训练,所以才出现了这样好的效果。在利用媒体技术拓展学习内容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拓展内容要与所学内容有有机联系。二、拓展内容要符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不要任意拔高。三、拓展内容要适量,不要信息过载。

活动3:讲练结合,分析增根

活动5:布置作业,深化巩固(略)

数学教师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及学生们大家:

上午好!

今天我要讲解的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小节平行的认识及其画法,对于本节的学习主要是建立在以前对直线的初步认识上而进一步展开的,主要学习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本节课的重点是能够认识一些简单的平行线,难点是画平行线,之所以说画平行线是一个难点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在利用学具画平行线的过程中会出现学具使用错误或手头上的误差,对于这一难点我将利用的直观性来突破它,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来掌握画平行线的方法。

以下就是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本节课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平行的认识,一个是平行线的画法。在讲解平行的认识有分为四个步骤,第一,导入,复习直线的特点及其与线段的关系,为下面平行的认识作铺垫;第二,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器材及其图像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第三,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平行的定义,并对其加深和巩固,第四,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找出一些平行线,从而在对平行线的认识上得到一个反馈。

第二部分在画平行线上总结出四字画法:画、靠、移、画。此环节看起来简单,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比较困难,这也正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最后,针对平行及其画法让学生当堂训练,从而巩固本节内容。

数学教师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有关概念,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运算。这些知识是以后学习分式、根式运算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或缺的数学工具。

这节课作为本章起始课显得很重要,核心概念是单项式与多项式,及由此归纳出的整式的的概念。这也是本节课教学重点。通过数与式之间的联系,教材中蕴含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由单项式与多项式间的关系,体现了数学知识间具体与抽象的内在联系及数学的内在统一性。

二、学情分析

在小学和前两课时,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表示现实世界中简单的数量关系,学生已经对整式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在学习本课重点----单项式的概念、系数和次数,理解多项式的概念和正确确定多项式的次数和项数这些新出现的概念与名词时特别要处理好本课教学难点:

①系数是负数、分数、±1或含有π时的情形。

②多项式的次数和项的次数混淆。

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的概念、系数和次数;

(2)理解并掌握多项式的概念和正确确定多项式的次数和项数;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课堂结构设计。

本节课堂教学采用“问题—探究—应用—拓展—提高”课堂结构,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五、教学媒体设计。

①多媒体辅助教学②小组合作讨论式教学两种方式。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

多媒体展示一组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思考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完成后请学生汇报,然后确认并板书:引导学生一同分析上述各式子,指出各式的共同点。

(2)归纳出单项式的概念

提出“单项式”的概念,并举例说明系数、次数的概念。这是本课第一个重点内容。

通过一组练习帮助学生学会识别单项式以及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特别弄清负数做系数,强调系数包括前面的符号。还要弄清只含有字母因数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系数1常省略。

(3)通过一组思考练习题归纳出“多项式”的概念

从单项式到多项式的概念提出,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一个过程,也有一个类比的思想。多项式也是一个重点内容,指出共同点,着重指明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

(4)通过一组练习题识别多项式及多项式的项与次数,帮助学生掌握多项式有关的概念。

(5)归纳出“整式”的概念。

设计一个小练习,给出若干代数式,让学生把判断哪些是多项式。既加深对单项式、多项式概念的掌握,同时归纳出整式的概念。

(6)巩固练习

设计一组综合练习题,巩固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的概念

(7)拓展提高

加深对概念的掌握,并能够应用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8)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组间进行民主小结,本课学到哪些知识?

(9)当堂反馈

设计一组涵盖本课主要内容的检测题,时间5分钟。检测题要充分体现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数学教师说课稿6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4节《数据的波动》(第一课时)。现我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序、板书五个方面进行说明。(恳请在座的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1.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探究数据的离散程度及认识“极差”“方差”“标准差”三个量度及其实际意义。主要是运用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当两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相近时,而实际问题中具体意义却千差万别,因而必须研究数据的波动状况,分析数据的差异,逐步抽象出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极差”“方差”“标准差”的三个量度,并掌握利用计算器求方差与标准差。

2.地位作用:

纵观本章的教材安排体系,以数据“收集—表示—处理—评判”的顺序展开。数据的波动是对一组数据变化的趋势进行评判,通过结果评判形成决策的教学,是数据处理解决现实情景问题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本章学习的最终目的与落脚点。通过本节的学习为处理各种较为复杂的现实情境的数据问题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对本节知识的提出的“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极差与方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要求,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a、掌握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极差”“方差”“标准差”三个量度。b、会动手与利用计算器计算“方差”“标准差”。

(2)过程与方法目标:a.经历感受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的探索过程(“极差”“方差”“标准差)。b.通过数据分析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平均数相同的两组数据,极差越小,波动越小,越稳定”;“一组数据方差越小,波动越小,越稳定”)c.突出关键环节,判断两组数据稳定性就是抓住计算其方差进行比较。d.在具体实例中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认真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意识,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世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4.重点与难点:重点:

理解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极差、标准差与方差,会计算方差的数值,并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加以应用。

难点:理解极差、方差的含义及方差的计算公式,并准确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一原则与本节教学目标,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引导发现法。数据分析的三个量度,是十分抽象的概念,要引出三个概念,必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我设计了一个连接奥运会中韩射箭运动员的场景,并用表格记录环数,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评判,通过学习分析具体的生活实例来发现当两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相近,无法用平均数来刻画时,引入一种新的量度,逐步抽象出“极差”“方差”“标准差”。以此,打开教学突出教学难点的缺口,充分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其主动性与积极性。

2.比较法。在极差与方差的应用中,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用已有的知识还是难以准确的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从而引入新的量度。

3.练习巩固法。通过练习,强化巩固概念,熟练计算器的操作。进一步理解本节知识对于实际问题的意义。这样更能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在运算中深刻理解“极差”“方差”“标准差”的内涵。使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选用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背景。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境的导入与比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直观地估测甲、乙两名选手的成绩,回顾有关数据的另一个量度 “平均水平”,同时让学生初步体会“平均水平”相近,但两者的离散程度未必相同,仅有“平均水平”还难以准确地刻画一组数据,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入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量度—极差;然后,设计了一个“做一做”,因承上面场景的情境,增加了一名选手丙,旨在通过丙与甲、乙的对比,发现有时平均水平相近,极差也相同,但数据的离散程度仍然存在差异,仅用极差还难以精确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从而引入刻画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另外两个量度—标准差与方差。指导学生动手计算平均数、极差、方差、标准差,并依次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

三、说学法: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我主要设计的学法指导是:

(1)引导观察分析法:链接运动员设计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把环(用眼),关注收集的数据,积极思考,分析两名运动员设计的稳定程度(动脑),指导学生动手计算(动手)。让学生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2)引导比较鉴别法:在教学过程中,每出现一个新概念或一个新公式,采取的方法是:一是引导学生读,二是解释关键词语,三是让学生动手计算、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概念的内涵,四是回头看实际情形,认识数据的变化规律,在实际背景中比较形成正确的决策。

(3)引导练习巩固:注重“做一做”的练习中强化、观察、切入公式特点、计算、分析、判断的方法的巩固,通过强化加深学生对三个量度的理解与应用。让学生知道数学重在运用,从而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与知识。

(4)引导自学法:学生自学掌握计数器计算方差与标准差的操作功能。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情景(链接奥运会中韩运动员设计的情景)。

<3>、分析思考寻求解决方案(观察表格数据求平均数)。

2、新课:

(由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提高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

<1>、概念介绍:

<3>、引进概念

<5>、计算引例中的方差与标准差。(作用:一是巩固“方差”的计算方法;二是用方差来刻画引例中的数据离散程度,加深学生对方差意义的理解。三是会用运“方差”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P—235随堂练习(1)(通过这道习题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小结谈体会:教师引导回顾所学概念;让学生谈学习、运用的体会。

5、布置作业:P—199(1)(2)(3-选作题):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为表格式,这样的板书简明清楚,重点突出,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便于比较与记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教师说课稿7

一、本课数学内容的本质、地位、作用分析:

《从问题到方程》是苏科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方程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方程思想也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思想之一。这节课设计的主要意图是想让学生意识到方程的出现是源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的数学模型,为后面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作铺垫,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从数学学科本身来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从数学教学来看,它对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探索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并用方程描述;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②在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并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问题的过程。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②体验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价值,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题意,寻求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

2、让学生初步感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三、教学问题诊断:

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的。

在(一)“体验问题,感受方程魅力”环节中,我现场用学生的年龄和老师的年龄编题,并设置了两个问题:

问题(1):算老师的年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借此拉近老师和学生情感上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2):没有立刻解决,而是设置了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出了本课课题:从问题到方程!

最后通过天平的动画演示让学生感受方程是表达数量之间相等关系的“天平”,让学生对方程有直观的感受。

在(二)“解剖问题,建立方程模型”环节中,我也设计了两个问题:

问题一:排球联赛的题目:

这道题目是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不急于告诉学生是用方程来解决问题,而是由易到难,让学生逐步体会方程解法的优越性。

关于学生对问题(3)的解答,我预设了两种情况:

1、如果学生只会用算术方法,就继续让学生思考能否只列一个式子就能把问题解决,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2、如果有个别学生用方程解法,就因势利导,让他和算术方法比较,感受方程解法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更简便,体会方程解法的优越。

排球联赛的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感到用算术方法解决复杂问题时的困难,体会方程解法的优越。

问题二:试一试的题目:

这是一开始上课时设置的疑问,通过对前一个问题的剖析,让学生尝试用方程来解决刚才设置年龄问题的悬念,体会到用方程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简单易懂。同时师生共同归纳出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几个关键步骤,为下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在(三)“探究问题,领悟方程内涵”环节中,我设计一道有关气温变化的题目。用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引出,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我的预设如下:

1、这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分析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时,可能思路不同,得出的相等关系不同,从而所列方程也不同。只要是正确的,我都会加以鼓励,让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2、这里有一个难点就是如何理解“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0度”。我利用动画演示当海拔升高100米、升高200米、…升高xm时气温下降高度的变化,从而分化难点。

3、师生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从问题到方程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为后面用方程解决问题埋下伏笔。

在(四)“运用模型,实践方程作用”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实践方程作用。

学生可能会直接列方程而没有设出未知数,也可能在间接设未知数时不知道选择最简便的方法。所以本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规范解题格式,巩固所学内容。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经历列方程研究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再次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在学习感悟的环节中,主要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谈谈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收获。目的是明确知识,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最后以数学大师笛卡尔的名言小结,“夸大”方程的作用,在学生心目中产生名人效应,对今后方程的学习与应用更加充满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四、本节课的'教法特点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法进行教学,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归纳。在教学设计中,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学生自主探究的氛围,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和归纳总结,进而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的目的。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一个欣赏数学、探索数学的平台,渗透给学生由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这一过程中蕴涵的符号化、模型化的思想。利用多媒体和动感天平演示来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新的尝试:

1、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本设计中,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通过对列算式与列方程这两种主要方法进行比较,分别归纳出它们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得出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答方法,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方法、注意点等进行归纳。

2、体现学生思维的层次性。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尝试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在寻找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及作业的布置等环节中,让学生展示不同层次的思维活动,经历合作探究新知的过程。

3、渗透方程建模的思想。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方程形式表示出来,就是建立一种数学模型,教师有意识地按设未知数、列方程等步骤组织学生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方程模型的能力。

数学教师说课稿8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简单分析.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主要研究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和实际应用,分两课时,这里是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已经会求某些函数的最值,并且已经掌握了性质:“如果f(x)是闭区间[a,b]上的连续函数,那么f(x)在闭区间[a,b]上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以及会求可导函数的极值之后进行学习的,学好这一节,学生将会求更多的函数的最值,运用本节知识可以解决科技、经济、社会中的一些如何使成本最低、产量最高、效益最大等实际问题.这节课集中体现了数形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学好本节,对于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⑴、理解函数的最值与极值的区别和联系.

⑵、进一步明确闭区间[a,b]上的连续函数f(x),在[a,b]上必有最大、最小值.

⑶、掌握用导数法求上述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方法和步骤.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了解开区间内的连续函数或闭区间上的不连续函数不一定有最大、最小值.

(2)理解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最值存在的可能位置:极值点处或区间端点处.

(3)会求闭区间上连续,开区间内可导的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3、情感和价值目标

(1)认识事物之间的的区别和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理性精神.

三、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会求闭区间上连续开区间上可导的函数的最值.

2、教学难点

高三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由于对求函数极值还不熟练,特别是对优化解题过程依据的理解会有较大的困难,所以这节课的难点是理解确定函数最值的方法.本节课突破难点的关键是:理解方程f′(x)=0的解,包含有指定区间内全部可能的极值点.

四、教法选择

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识论,知识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而认识则是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节课在帮助学生回顾肯定了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一定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闭区间内的连续函数的几个图象,自己归纳、总结出函数最大值、最小值存在的可能位置,进而探索出函数最大值、最小值求解的方法与步骤,并优化解题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老师只是进行适当的引导,

而不进行全部的灌输.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节课主要选择以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组织教学.

五、学法指导

对于求函数的最值,高三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剩下的问题就是有没有一种更一般的方法,能运用于更多更复杂函数的.求最值问题?教学设计中注意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得他们能积极主动地观察、分析、归纳,以形成认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铺垫导入

⑴、问题情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常常会遇到求什么条件下可以使成本最低、产量最大、效益最高等问题,这往往可以归结为求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如图,有一长80cm,宽60cm的矩形不锈钢薄板,用此薄板折 成一个长方体无盖容器,要分别过矩形四个顶点处各挖去一个 全等的小正方形,按加工要求,长方体的高不小于10cm且不大于 20cm.设长方体的高为xcm,体积为Vcm3.问x为多大时,V最大? 并求这个最大值.

解:由长方体的高为xcm, 可知其底面两边长分别是

(80-2x)cm,(60-2x)cm,(10≤x≤20).

所以体积V与高x有以下函数关系 V=(80-2x)(60-2x)x =4(40-x)(30-x)x.

⑵、引出课题:分析函数关系可以看出,以前学过的方法在这个问题中较难凑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种很重要的方法,来求某些函数的最值.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识 ⑴、我们知道,在闭区间[a,b]上连续的函数f(x)在[a,b]上必有最大值与最小值. 问题1:如果是在开区间(a,b)上情况如何? 问题2:如果[a,b]上不连续一定还成立吗?

)x,x(1,2).f(xx(0≤x

f(x)=

0(⑵、如图为连续函数f(x)的图象:

在闭区间[a,b]上连续函数f(x)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什么?分别在何处取得?

归纳:设函数f(x)在[a,b]上连续,在(a,b)内可导,求f (x)在[a,b]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如下:

①求f (x)在(a,b)内的极值;

②将f (x)的各极值与f (a)、f (b)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

例1 求函数y= x4-2 x2+5在区间[-2,2]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解: y′=4 x3-4x,

令y′=0,有4 x3-4x=0,解得: x=-1,0,

1思考:求函数f(x)在[a,b]上最值过程中,判断极值往往比较麻烦,我们有没有办法简化解题步骤?

设函数f(x)在[a,b]上连续,在(a,b)内可导,求f(x)在[a,b]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可以改为:

①求f(x)在(a,b)内导函数为零的点,并计算出其函数值;

②将f(x)的各导数值为零的点的函数值与f(a)、f(b)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

解法2: y′=4 x3-4x

令y′=0,有4x3-4x=0,解得: x=-1,0,1. x=-1时,y=4, x=0时,y=5,x=1时,y=4.

又 x=-2时,y=13, x=2时,y=13.

∴所求最大值是13,最小值是4. 课堂练习:

求下列函数在所给区间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1)y=x-x3,x∈[0,2](2)y=x3+x2-x,x∈[-2,1]

3、指导应用、辅助创新

例2如图,有一长80cm,宽60cm 的矩形不锈钢薄板,用此薄板折 成一个长方体无盖容器,要分别 过矩形四个顶点处各挖去一个 全等的小正方形,按加工要求, 长方体的高不小于10cm不大于 20cm,设长方体的高为xcm,体积 为Vcm3.问x为多大时,V最大? 并求这个最大值.

分析:建立V与x的函数的关系后,问题相当于求x为何值时,V最小,可用本节课学习的导数法加以解决.

4、归纳小结,反馈回授

⑴、在闭区间[a,b]上连续的函数f(x)在 [a,b]上必有最大值与最小值; ⑵、求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最值的方法与步骤;

⑶、利用导数求函数最值的关键是对可导函数使导数为零的点的判定. 作业布置:P139

1、

2、

3

七、结束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知识测试题

一、填空:(每题2分,共50分)

1.在6.03,633%,6 和6.3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2.如果甲数是乙数的2/5,那么乙数是甲数的()%。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底角的比是3:1,那么它的顶角()度。

4.有一桶油,取出2/5后,剩下的比取出的多12千克,全桶油重()千克。5.从18的约数中,选择两个质数和两个合数,组成一个比例式是()。

6.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厘米。如果在框架外糊一层纸,至少需要白纸()平方厘米。

7.把7枝红铅笔和3枝蓝铅笔放在一个包里,每次任意摸出1枝,再放回。这样摸10000次,摸出红铅笔的次数大约占总数的

8.在一个直径是10分米的半圆形钢板上做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9.一个修路队用4天的时间修了一段路的20%。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段路一共需要()天。10.一种油桶每只能装5千克油,现在要装43千克的油,至少需要()只这样的油桶。11.有1.5,4,和6三个数,再添上一个数,就可以组成一个比例。添上的这个数可以是()或()或()。

12.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这三个数的比是::。其中最大的数是()。

13.2002减去它的,再减去余下的,再减去余下的,依次类推,一直减到余下的。最后剩下的数是()。

14.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21千米,轮船自甲港逆水航行8小时到达相距144千米的乙港,再从乙港返回甲港需要()小时。

15.小刚将2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一年,年利率4.76%,到期后,可得到利息和本金一共()元。(需交纳20%利息税)

16.大人上楼的速度为小孩的2倍,小孩从一楼到四楼要90秒,问大人从一楼到六楼要()秒钟。

17.某班学生排队,如果每排3人,就多1人;如果每排5人,就多3人,如果每排7人,就多2人,这个班级至少有()人。

18.一只筐里共有96个苹果,如果不一次拿出,也不一个一个地拿出,但每次拿出的个数要相等,最后一次正好拿完,那么,共有()种拿法。

19.一长方形的长、宽之比是7:3,现将长减少,宽增加12厘米,就变成一个正方形,原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20.某市为庆祝新年,特组织了2007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乒乓球单打比赛,比赛采用淘汰制,最后分别产生男、女单打冠军,问共需要安排()场比赛。

21.一位马车夫拉着去往同一方向的甲、乙两位乘客。走了4公里,甲下车了,然后又走了4公里乙才下车,车费一共是12个铜币。问甲应分摊车费()铜币,乙应分摊车费()铜币。

22.音乐教室每排有8个座位,小丽和小青想坐在一起,在同一排有()种不同坐法。23.公路边有一排电线杆,共25根,每相邻两根之间的距离都是45米,现在要改成每相邻两根之间都相距60米,有()根电线杆不需要移动。

24.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的数字的,把它的数字颠倒顺序后,所得的数比原来的数大18。这个两位数是()。

25.有一列数2、9、8、2……从第三个数起,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乘积的个位数。那么,这一列数的第160个数是()。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平方厘米比0.01平方米大。…………………………()

2.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3.一个数的约数都比它的倍数小。…………………………()

4.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一共有6条。…()

5.在比例中,若两个外项的乘积为1,那么内项的两个数就互为倒数。………………………………………………………………()

6.梯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7.两个合数的积不一定大于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8.某人乘车上班,因堵车,车速降低了20%,那么,他在路上的时间要增加20%。…………………………………………()

9.钝角三角形中最小的一个角不一定小于45°。……………()

10.175至少加上5,就能同时被2、3、5整除。………………()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甲数比乙数多,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A.6:5 B.4:5

C.5:6

2.把一根2米长的绳子对折两次,每份是总长的()

A.

B.

C.

3.甲数的4/5 与乙数的2/3相等,乙数是126,甲数是()

A.

B.84

C.168 4.连接大正方形各边的中点成一个小正方形,小正方形的()是大正方形的一半。

A.周长

B.面积

C.周长和面积

5.将棱长为3厘米的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原来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的()

A.5/6

B.1倍

C.2倍

四、操作题:(第1、3题各2分,第2题3分,第4题4分)

1.将下图分成形状相同的四等份。(画出草图)

一个上底4厘米,下底8厘米,高4厘米的直角梯形。

2.下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单位:厘米)

(1)用两个这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要使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周长最长,怎样拼?(画出草图表示你的拼法)

一个边长为9、12、15的直角三角形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3.一个长方形,长7厘米。宽6厘米,把它分割成边长都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要求分成的正方形个数尽可能少。(写出思考过程,并画出分割的草图)

4.下图是正方体的展开图中的一种,正方体的展开图还可能是怎样的形状?请你画出不同形状的正方体展开图(草图),至少画出4种。

五、解决问题:(每题4分,共24分)

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要行驶多少千米?

算术方法: 比例方法:(写出判断过程)

2.一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是527.52平方厘米,侧面积是301.44平方厘米。把这个圆柱体平均截成三段,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3.甲、乙两仓库,甲仓库的存粮是乙仓库的。后来甲仓库运出84吨,乙仓库运出它的45%,这时两个仓库存粮数相等。乙仓原有存粮多少吨?

4.圆形餐桌的直径为2米,高为1米。铺在桌面上的正方形桌布的四角恰好刚刚接触地面,求正方形桌布的面积。

5.学校一次选拔考试,参加的男生与女生之比是4:3,结果录取91人,其中男女生人数之比是8:5,在未被录取的学生中,男女生人数之比是3:4,那么,参加这次考试共有多少名学生?

6.甲、乙两人各做一项工程。如果全是晴天,甲需12天,乙需15天完成。雨天甲的工作效率比晴天低40%,乙降低10%。两人同时开工,恰好同时完成。问工作中有多少个雨天?

第四篇:2010年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2010年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填空(第14-16小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8分)(1)503469007读作(五亿零 三百四十六万九千零七),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五亿)。

(2)8/14 的分数单位是(1/14),再加上(28)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得到最小的质数。

(3)2.4时=(2 时 24 分)1米5分米=(1.5)米 5.2立方分米=(5.2)升 1.4平方米=(140)平方分米(4)有一个数缩小10倍后,小数点再向右移动两位得到的数是5.21,原来的这个数是(0.521)。

(5)甲数比乙数多25%,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5 : 4)。(6)2008年元月30日是星期三,这年的3月6日是星期(四)。1月1天,2月29天,3月6天..一共36天..35是7倍数,所以多1天..3月6号星期4

(7)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3,根据角的分类,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8)一个圆柱体的高是3厘米,侧面积是18.84平方厘米,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是(6.28)厘米,体积是(9.42)立方厘米。

(9)如果甲数为a,乙数比甲数的2倍多5,那么乙数是(2a+5)。

(10)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05。这三个自然数中,最 小的是(34),最大的是(36)。

(11)A=2×3×7,B=2×2×7,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14),最小公倍数是(84)。(12)△+□+□=44 △+△+△+□+□=64

那么 □=(17),△=(10)。

(13)1、1、2、6、24、120,按照这6个数的排列规律,第7个数应该是(720)。

按照阶乘来排的 0!=1 1!=1 2!=1*2=2 3!=1*2*3=6 4!=1*2*3*4=24 5!=1*2*3*4*5=120 所以第七个数是

6!=1*2*3*4*5*6=720

(14)在一幅地图上用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2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1600000)。

(15)一个数增加它的30%是5.2,这个数是(4)。(16)陈老师把5000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定期为一年,年利率是2.25%,到期他能取回利息(22.5)元。(利息税为20%)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7分)

(1)比0.3大而比0.5小的数只有1个。(╳)(2)a是b的1/5 ,a和b成正比例。(√)(3)六年级99人的体育成绩全部达标,六年级的体育达标率是99%。(╳)(4)学校气象小组用统计图公布一周每天气温的高低和变化情况,应选

线

合适。(√)(5)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每一节课都必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6)《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评价方式多样化”,这并不等于不要进行考试。(√)(7)新一轮课改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但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都没改变。(╳)

三、选择(第1-5小题为单选题,6-8小题为多选题,每题1分,共8分)

(1)一堆钢管,最上层有5根,最下层有21根,如果是自然堆码,这堆钢管最多能堆(B)根。A、208 B、221 C、416 D、442(2)把一个较大正方体切成8个小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较大正方体表面积的()倍。A、1 B、2 C、4 D、8(3)在除法里,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B),商不变。A、缩小10倍 B、扩大10倍 C、缩小100倍 D、扩大100倍

(4)在下列各组分数中,都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组是()。A、318、35、315 ; B、512、515、514 C、316、915、58 D、3032、812、2045(5)小明以每分a米的速度从家里去电影院看电影,以每分b米的速度原路返回,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是(D)。A、(a+b)÷2 B、2÷(a+b)C、1÷(1a +1b)D、2÷(1a +1b)(6)《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包括(ABCD)。A、知识与技能 B、解决问题 C、数学思考 D、情感与态度

(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的是(ABC)。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巩固性(8)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是(BCD)。A、模仿和记忆 B、动手实践 C、自主探索 D、合作交流

四、计算(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4分,第3小题4分,第4小题6分,共26分)

(1)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每小题3分,共12分)1112 ÷(59÷-3.6+6.25 × ÷ [ +(-)× ](2)解方程或比例(4分)X-40%X=2.4 120 :X=13 :179(3)列式计算(4分)①24的38 减去215 的差与一个数的60%相等.求这个数。②212 除以14 的商比313 与125 的积多多少?(4)看图计算(6分)

①在下图中,OA、OB分别是小半圆的直径,且OA⊥OB,OA=OB=6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②下图中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厘米,又△DEF的面积比△ABF的面积多6㎝2,求DE的长。

五、操作题(2分)

(1)东村要接一根水管与送水管连通,怎么安装最省材?(画出示意图)

(2)在下面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画一个与△ABC的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并写出简要作法。

六、应用题(25分)

(1)一个长、宽、高分别是8㎝、5㎝、4㎝的容器中,盛有120毫升的水。水面离容器口还有多少厘米? 1厘米(2)某运输公司要运送2520吨货物去洪水重灾区,已经运了9天,平均每天运120吨,如果剩下的要10天运完,平均每天要运多少吨?(2520-9╳120)/10=144(吨)(3)上午8:30,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4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7千米,两车在离中点28千米处相遇。相遇时是什么时刻?

两车在离中点28千米处相遇,这时甲比乙多行28*2=56千米 所以他们行的时间是 56/(54-47)=8小时 上午8:30经过8小时是下午4时30分 相遇时是下午4时30分

(4)一个书架有两层书,上层的书占总数的40%,若从上层取48本放入下层,这时下层的书就占总数的75%。这个书架上共有多少本书?48 ÷[75%-(1-40%)]=320(本)(5)一件工程,甲独做要20天完成,乙独做要30天完成,丙独做要40天完成,现三人合做,乙因其它任务中途停了几天,结果用了12天完成这项工程。乙中途停了几天?

解答:设这项工程乙干了x天

12/20+x/30+12/40=1

x=3

由于这项工程共用12天,所以乙中途停了12-3=9天

七、简答题(4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请谈谈你对“组织者”的理解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最直接的组织者。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学过程的定向发展有赖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①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对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有计划的组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自组织功能的提高和完善;②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组织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通过引导和激励,不断提高学习活动的自我组织程度。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用0—9这十个数字组成最小的十位数是(),四舍五入到万位,记作()万。

2、在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圆,它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

3、△+□+□=44 △+△+△+□+□=64 那么 □=(),△=()。

4、汽车站的1路车20分钟发一次车,5路车15分钟发一次车,车站在80同时发车后,再遇到同时发车至少再过()。

5、2/7的分子增加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

6、有一类数,每一个数都能被11整除,并且各位数字之和是20.问这类数中,最小的数是()

7、在y轴上的截距是l,且与x轴平行的直线方程是()

8、函数 的间断点为()

9、设函数,则()

10、函数 在闭区间 上的最大值为()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A.合数 B.质数 C.偶数D.奇数

2、下列图形中,对称轴只有一条的是

A.长方形 B.等边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圆

3、把5克食盐溶于75克水中,盐占盐水的 A.1/20 B.1/16 C.1/15 D.1/14

4、设三位数2a3加上326,得另一个三位数3b9.若5b9能被9整除,则a+b等于

A.2 B.4 C.6 D.8

5、一堆钢管,最上层有5根,最下层有21根,如果是自然堆码,这堆钢管最多能堆()根。

A.208 B.221 C.416 D.442

6、“棱柱的一个侧面是矩形”是“棱柱为直棱柱” 的()A.充要条件 B.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有限小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A.十进分数 B.分数 C.真分数 D.假分数

8、()

A.-2 B.0 C.1 D.2

9、如果曲线y=xf(x)d 在点(x,y)处的切线斜率与x2成正比,并且此曲线过点(1,-3)和(2,11),则此曲线方程为()。A.y=-2 B.y=2-5 C.y=-2 D.y=2-5 五一长假除了旅游 还能做什么? 辅导补习美容养颜 家庭家务 加班须知

10、设A与B为互不相容事件,则下列等式正确的是()A.P(AB)=1 B.P(AB)=0 C.P(AB)=P(A)P(B)C.P(AB)=P(A)+P(B)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8分)

(1)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本题满分4分)[1 +(3.6-1)÷1 ]÷0.8

(2)解答下列应用题(本题满分4分)

前进小学六年级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48%,后来又有4人参加课外活动小组,这时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占全年级的52%,还有多少人没有参加课外活动?

(3)设计算不定积分(本题满分4分)

(4)设二元函数,求(1)(2)(3)(本题满分6分)

四、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6分)

分析下题错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12能被O.4整除” 成因:

预防措施:

五、论述题(本题满分5分)

举一例子说明小学数学概念形成过程。

六、案例题(本大题共两题,满分共21分)

1、下面是两位老师分别执教《接近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的片断,请你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本小题满分共9分)

张老师在甲班执教:

1、做凑整(十、百)游戏;

2、抛出算式323+198和323-198,先让学生试算,再小组内部交流,班内汇报讨论,讨论的问题是:把198看作什么数能使计算简便?加上(或减去)200后,接下去要怎么做?为什么?然后师生共同概括速算方法。„„练习反馈表明,学生错误率相当高。主要问题是:在“323+198=323+200-2”中,原来是加法计算,为什么要减2?在“323-198+2”中,原来是减法计算,为什么要加2? 李老师执教乙班,给这类题目的速算方法找了一个合适的生活原型——生活实际中收付钱款时常常发生的“付整找零”活动,以此展开教学活动。

1、创设情境:王阿姨到财务室领奖金,她口袋里原有124元人民币,这个月获奖金199元,现在她口袋里一共有多少元?让学生来表演发奖金:先给王阿姨2张100元钞(200元),王阿姨找还1元。还表演:小刚到商场购物,买一双运动鞋要付198元,他给“营业员”2张100元钞,“营业员”找还他2元。

2、将上面发奖金的过程提炼为一道数学应用题:王阿姨原有124元,收入199元,现在共有多少元?

3、把上面发奖金的过程用算式表示:124+199=124+200-1,算出结果并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4、将上面买鞋的过程加工提炼成一道数学应用题:小刚原有217元,用了199元,现在还剩多少元?结合表演列式计算并检验。

5、引导对比,小结算理,概括出速算的法则。„„练习反馈表明,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2、根据下面给出的例题,试分析其教学难点,并编写出突破难点的教学片段。(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12分)例:小明有5本故事书,小红的故事书是小明的2倍,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本故事书?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023456789 102345 2、6∏厘米、9∏平方厘米 3、17、10 4、60分钟 5、21 6、1199

7、x=1

8、-19、10、0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C2、C3、B4、C5、B6、A7、A8、B9、B10、B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8分)

(1)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本题满分4分)答:

[1+(3.6-1)÷1]÷0.8 =--------1分

=------------1分 =

=----------------------1分 =------------------------1分

(2)解答下列应用题(本题满分4分)解:全年级人数为:------------2分 还剩下的人数是:100-52%×100=48(人)

答:还剩下48人没有参加。----------------------------2分(3)(本题满分4分)解:

=--------------2分

=x-|1+x|+C---------------------------2分(4)(本题满分6分,每小题2分)解:(1)= =2x(2)=

(3)=(2x)dx+ dy

四、分析题(本大题满分5分)

成因原因:主要是(1)整除概念不清;(2)整除和除尽两个概念混淆。---2分 预防的措施:从讲清整除的概念和整除与除尽关系和区别去着手阐述。---3分

五、简答题(本题满分6分)

答:概念形成过程,在教学条件下,指从打量的具体例子出发,以学生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形成表象,进而以归纳方式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提出个种假设加以验证,从而获得初级概念,再把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中,并用符号表示。(2分)如以4的认识为例,先是认识4辆拖拉机、2根小棒、4朵红花等,这时的数和物建立一一对应关系,然后排除形状、颜色、大小等非本质属性,把4从实物中抽象出来,并用符号4来表示。(4分)

六、案例题(本大题共两题,满分共21分)

1、(本题满分9分)分析建议:张教师主要用了抽象与概括的思想方法;李老师用了数学模型的方法,先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然后通

2、(本题满分12分)

教学重点:(略)----------------4分

教学片段(略)----------------------8分(责任编辑:风)

过逻辑推理得出模型的解,最后用这一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从这方面加以论述。

2005年安徽黄山市实验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1、教育必须为 服务,必须与 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以提高 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 为重点。

3、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4、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5、从小学至高中设置 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6、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着眼于培养学生 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7、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 资源。

8、教师的素养包括、知识素养及 三个方面。

9、我国模范班主任老师总结出来的德育经验是“,晓之以理,持之以恒。”

10、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能力。

11、能力有实际能力和 之分。

1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它应突出体现、和,使数学教育面向。

13、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引导者与。

14、新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与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5、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和,应建立 多元、多样的评价体系。

二、选择题(1~17题每空1分,第18题每空0.5分,共19分)

1、下列情形导致学生伤害,学校行为并无不当,不承担事故责任的是()

A、学校教师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B、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C、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D、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

2、《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作者是()

A、克鲁普斯卡娅 B、苏霍姆林斯基 C、马卡连柯 D、凯洛夫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4、热爱学生是教师应该具有的()

A、政治素养 B、职业道德素养 C、知识素养 D、能力素养

5、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性

6、人在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7、“一目十行”是注意的哪种品质?()

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8、“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被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A、强度 B、对比 C、变化 D活动

9、观赏迎客松后,头脑中重现迎客松形象是()A、后象 B表象 C、想像 D、联想

10、“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11、“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1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什么作了最好的诠释()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13、“精力旺盛、表里如

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什么气质类型的特点()A、胆汁质 B、黏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14、当一个攻击伙伴的孩子打人后,他父亲打他屁股,这孩子打人行为会减少,这属于()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性惩罚 D、负性惩罚

15、用一个面去截一个立方体,得到一个截面,这个截面不可能是()边形。A.三边形 B.五边形 C.六边形 D.八边形 E.四边形

16、有1分、2分、5分硬币各一枚,可以组成()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A.3

B.4

C.5

D.6

E.7

17、在1到100的100个自然数中,是3、4或5的倍数的数有()个。A.60 B.78 C.59 D.79 E.77

18、在计算教学中,数学新课程强调应重视(),加强(),提倡();减少(),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A.估算 B.单纯的技能性训练 C.口算D.笔算 E.算法多样化

三、应用与实践(每题3分,共15分)、A、B两只渡船在一条河的甲、乙两岸间往返行驶。它们分别从河的两岸同时出发,在离甲岸700米处第一次相遇,然后继续前进,一直到达对岸。两船返回航行时,在离乙岸400米处第二次相遇,求这条河有多宽。

2、今有凫起南海七日至北海,雁起北海九日至南海。今雁凫俱起,问何日相逢?

3、某种蜜瓜大量上市。这几天的价格每天都是前一天的80%。妈妈第一天买了2千克,第二天买了3千克,第三天买了5千克,共花了38元。若这10千克蜜瓜都在第三天买,能少花多少钱?

4、某长方形的周长是26厘米,在它的每条边上各画一个以该边为边长的正方形。已知这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178平方厘米,那么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实践:用两个相同且边长分别为a厘米的正方形,拼出一个稍大的正方形。请画出两种不同拼法的示意图,标出拼后的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四、设计与评价(每题6分,共30分)

1.“分数的意义”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要使学生总结并概括出分数的意义,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请你结合实际设计一个帮助学生建立单位“1”概念的教学片段

2.“一分能干什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你能结合学生特点与生活实际设计一份实践作业吗?

3.数学思考题的点拨与引导是数学教师经常面对的问题。现有思考题:由120个小正方体构成的6×4×5的长方体,如果将其表面涂成红色,那么三面被涂红的小立方体有 块,两面被涂红的有 块,一面被涂红的有 块。请你设计该思考题的教学方案。

4.评析《统计与猜测》中的教学片段:活动

一、抛硬币师:硬币落地后,哪面朝上?学生猜。然后,师抛,生观察。师:出现正面与反面都有可能。活动

二、摸球师:猜一猜摸出的球是什么颜色的?师摸球,学生猜。师:摸到黄球与白球都是有可能的。评析:

5.评析《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片段:(课前,为了使学生获得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感性认识,请同学们回家通过自己喜欢的途径了解一些建筑物面积的大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课中教学片段:„„生:我家的住房面积有90平方米。(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我问妈妈的。生:我家的住房面积有210平方米,还是复式房呢。(师:你家可真大。)生:我的卧室有15平方米,我爸妈说他们小时侯根本没有自己的单独卧室。(师:我们的生活总是越来越好。)生:我上网查到某商场的面积是22000平方米。(师:真好,你会上网查资料了。)生:我知道,中国土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我看电视知道的。„„评析

下载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说课稿[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说课稿[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用0—9这十个数字组成最小的十位数是( ),四舍五入到万位,记作( )万。 2、在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

    小学数学教师进城选调考试说课稿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数学几年级几册第几单元例几的内容,这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什么知识的基础上,对什么......

    2009年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大全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以下内容由李天乐乐精心为您呈现! 2009年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填空(第14-16小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8分)(1......

    2009年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1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以下内容由李天乐乐精心为您呈现! 2009年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填空(第14-16小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8......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素养测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素养测试题 一、教育理论、心理学试题(18分) 1、选择题(12分)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A.《学记》 B.《论语》 C.......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教材教法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教材教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41分) 1、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 )与(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

    小学数学教师业务招聘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学海无涯苦作舟! 小学数学教师业务考试试题 1、 国庆节挂彩灯,学校门口按“1红2绿3黄”的顺序安装灯泡,那么第18个灯泡是——色的,第37个——-色的。 2、在小学阶段学过的四边形......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的绝对值是( ). A.5 B. C. D.-5 2.计算 的结果是( ). A.-9 B.-6 C. D.3.计算 的结果是( ).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