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论文]中学生作文“无什么可写”析因
中国搜课网 http://课件 教案 试题 论文 图书 中考 高考 新课标
中学生作文“无什么可写”析因
[作者] 彭以槐
[内容]
“你在写作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我们曾在2所城市中学、8所农村中学,近二千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十多次学生座谈会上,向学生提出过这个问题。
“没有什么写!”大多数学生都这样回答我们。有这种苦恼的学生,初一年级占接受调查人数的72.4%,初二年级为73.6%,高一年级为78.1%,高二年级为77.7%。这种苦恼不仅农村学生有,城市学生也有;一般学校有此反映,重点中学学生也有同感。
为什么学生感到没有什么可写呢?综合学生意见,有如下原因:
课业负担重,学生感到生活单调枯燥。有的学生说:“我们每天浸泡在作业里,书本里,做不完的作业,看不完的书。”有的打趣地说:“我们每天都在做‘几何题’,家庭——学校两点联成一线,或寝室——教室——食堂三点构成一个平面。”有的学生痛苦地说:“我们是一头负重的牛,有苦难言。”
沉重的课业负担给作文教学带来什么后果呢?一是缺乏生活乐趣,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反映自己的生活、赞美我们的时代:二是人与人之间往来减少。大家都闷在作业里,连说句笑话的时间都不多;三是活动太少,有的学校连课外文体活动都取消了,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受到压抑。不少学生说,如此单调,枯燥的生活,叫我们写什么呢?
留心周围的人和事不够,是造成“没有什么写”的又一重要原因。在座谈时,学生都说,老师叫我们多观察、多思考,多多关心周围的人和事物,但是我们很少观察,懒于思考。我们问为什么会这样。学生说,一是课业负担重,没有心思观察;二是觉得生活中没有值得观察的,每天都是走重复的路,做重复的事,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没有了;三是没有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遇事很少盘根问底,一看了之,过身就忘了。四是不会观察,有的说老师没有教我们观察的方法;有的说,老师讲了观察的方法,但真正观察时又忘了。
读书量少而面窄,是造成“没有什么写”的第三个原因。多读书是丰富写作内容重要途径之一。可是我们的学生,读的课外书不多,而且偏重于作文选,升学考试指导书,武打言情小说之类。
学生之所以阅读量少面窄,主要原因有:一是课业负担重,时间紧,无暇顾及课外书;二是心理上压力大。别人都在紧张地学习,自己却在看课外书,似乎不时会遭到老师和同学的谴责,看本课外书像做贼一样,得偷偷地看,三是书少。我们随机调查了21所农村中学的藏书量,平均每一师生为1.89本。其中6所没有一本书,7所只有对教师开放的少量书,4所因无房子暂不开放:就是说,这21所学校中,有17所学校的学生借不到书,占80.95%。学生借不到书;书贵也买不起。四是相当部分的家长和教师不准学生阅读课外书,认为看课外书“看野心”“分散精力”,只有课本才是“正经书”。有的教师和家长只肯看习题解答、作文选之类书籍,其他均在禁阅之外。
老师命的题难写,指导不力是造成没有什么写的第四个原因。据调查,有些老师命的题大致有这样几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一是陈旧不堪。一个题目从小学写到中学,经常出现。学生说看了这些题目,感到厌烦、勾不起一点写作欲望,只好提笔勉强凑上几句,以塞其责。二是限制太死。学生的经历不同,见闻不同,感受各异,但有的老师的命题,圈子小,范围窄。学生说,为什么不给我们一点点选材的自由?三是大而不当。“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观《大决战》有感”,这样的题目,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四是逼人编造。有的学生说,猫捉老鼠多在黑夜,亲眼所见者不多,而老师却以“猫捉老鼠”为题让我们记叙其过程,我们不编造怎能完成任务?
中国搜课网 http://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
中国搜课网 http://课件 教案 试题 论文 图书 中考 高考 新课标学生希望老师加强指导,指导他们审题,指导他们选材。他们认为,如果老师指导得法,他们也不会为作文“没有什么写”感到特别苦恼。
学生感到作文“没有什么写”,是个带普遍性的现象。1987年国家教委组织的全国初中三年级语文教学抽样调查,通过三千多篇作文详细分析得到的结论是:“作文内容(主要是观点和材料)弱于表达(主要是语句和条理)。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语言表达基本功极差以及不知所云令人无法卒读的毕竞是极少数,前者占1.2%,后者占1.6%,学生一般都尚能表达一定的意见,但内容却每每单薄,空泛,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全国初中语文教学调查与分析》第35页)内容单薄,空泛,证实了学生反映的“没有什么写是写作中最大困难”确系事实,并非无病呻吟。学生的意见,切中了作文教学的要害,值得重视和研究。为什么会感到“没有什么写”,学生陈述了多方面的理由,但如果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就会发现这里既有其外部原因还有作文教学本身的原因。就后者来说,我以为有几种关系的认识和处理欠妥。下面就其内部原因作点浅显的分析:
一、一般文章的写作与学生作文
所谓一般文章,指的是成人日常生活应用写作与作家的创作。学生作文是练习性的,不能与日常生活应用性写作,尤其是作家的创作等量齐观,同一要求。然而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出现过高的要求,有的将一些文学创作的理论和名词术语运用于中学生作文教学中。不是曾用过“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去评析学生作文?不是曾要求学生“讴歌我们的时代”“抒人民之情”?有的对学生作文过高的评头品足,要求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语言不只是通顺,还要求准确,生动;立意要精巧,要站得高,看得远,这不是把学生作文当成作家的创作,违背了学生作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按这样高的标准要求学生作文,学生怎能不感到高不可攀,“没有什么写”或“不好怎样写”呢?
可是另一方面,学生作文和一般文章产生的过程却又应该是相同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生作文应该与一般文章产生的自然过程相一致,学生作文应该朝着这个理想境界去努力。”(《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一般文章的产生,首先要对客观事物有所感知、然后对感知的事物进行筛选、加工、提炼,最后运用一定的语言文字和写作技巧,把客观事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外化为作者奉献于社会的精神产品。从信息论角度来说,就是要经历“信息的输入——信息的储存、加工——信息的输出”这样的过程。
《中学生作文“无什么可写”析因》一文由中国搜课网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搜课网 http://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
第二篇:小学高年段主题作文教学现状析因及对策 论文
小学高年段主题性作文教学现状析因及对策
为何部分部分低年级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到了中、高年级后成绩就急剧下降呢?追寻原因,大部分学生语文成绩下降和写作能力有很大关系。到了中年级,开始正式写作文了,孩子们就不会了,大脑里没有东西写,跟见得少、看得少有很大关系。从知识储备上上来看,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经验的积累,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段的划分,但是大部分同学的作文内容,总是干巴巴的几句,表达高兴就写“高兴极了”,心情不好就是“伤心极了”,面对整篇的“极了”,老师真“急了”。就当前学生作文现状来看,究其根源有一下几个方面所造成。
一、学生生活单一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缺少生活的积累,即使有一部分学生有丰富的课外活动,也是在无意识中度过,没有目的的记录,遗忘快,使得学生写文章时无话可说,或者说出来的话也是几句,不能表达当时十之一分。
二、语文实践单一
语文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字词的掌握、古诗的背诵、片段的默写,每天沉浸在作业批改、订正中,根本无暇顾及语文实践活动课,尤其到了一单元结束的练习课,更是放松的两天,使得学生语文实践活动变成了另外一种为语文考试服务的形式。
三、教师指导单一
由于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每周两节作文课是固定下来的,学生的阅读时间也是固定的,许多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只用这两节课的时间,完成每册书上八篇大作文。在范文的引领下,有生活经验的依葫芦画瓢,没有生活经验的胡编乱造甚至抄袭例文,只要老师不发现就好,总的来说不会跑题,为了继续教学,大部分老师也疲于应付不会深究其来源,作文誊抄上改完后学校检查,有了就好。
关于高年级学生作文现状,我有以下一些思考:
学生也知道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平时在老师和家长指导下也注意观察生活,收集资料,但是到作文课上看到了命题作文,不少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其实产生这个问题原因是与记叙文习作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以记叙生活经历和情景为主要要内容的记叙文题,其习作内容大多为回忆性的生活事件,对写作者的感悟力和观察力要求高。由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造成了习作材料困难,所以教师不得不把作文教学重点转移到内容上。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表示“小学生不能从写记忆性的命题作文开始,而是写观察作文,进行实物写生。”在确定习作主题时就应给学生充分时间,循序渐进,每天积累一点直到作文课上进行教学,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有高有底,但是绝对不会产生无米下锅的现象,避免了学生作文无内容可写的尴尬。
语文其实课程设置每周两节课,是为了保证学生书面表达能落实到位,作为老师要灵活机动安排时间,根据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小学高段语文教材单元主题的显性呈现使每一篇课文人文教学目标是确定的,而语文教学目标,包括教学哪些知识,学习哪些表达方法,进行哪些表达训练,往往是需要教师自己去揣摩、去选择、去添加这就给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平添了许多障碍。
鉴于上述问题及思考,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实际教学中从以下几点出发,努力改变学生作文现状:
一、整合资源,给米下锅。
教材无论从主体思想还是内容,大部分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优秀范文,教材的安排也考虑了这一点,这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学生不仅在教学中学习了语文表达方法,也积累了例文经验,为作文打下了坚实基础。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就要抓住这些,为单元主题作文做好准备,为作文表达服务。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师恩难忘”为主题,要求学生写教过自己的以为老师,抓住他在某些方面(如外貌、性格、教育方法等)的特点,也可以写他帮助、教育自己的一两件事。孙友田的《师恩难忘》这篇课文正是抓住了文中的田老师为大家上课,把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我听后如身临其境的事来写的,这正是我们老师平时教学中的小事,为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在教学中,除了常规教学外,还要启发学生想想身边的老师给你印象深的小事,像课文这样说说,利用教师节的契机,把这件小事做成卡片送给老师,表达情感,使学生在习作时有话可写。学生作文时有的写看见老师在放学后为其他同学补习功课,谆谆教诲;有的写老师手把手地教自己写字,不厌其烦;有的写生病时坚持教学,孜孜不倦……事情虽小情真意切。
小学高年级的文章中每一篇中都有可以练笔内容,教师结合实际进行小练笔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使学生表达能力增强。
以“英雄人物”为单元的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安排介绍自己心中崇拜的人,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关注这个单元以后,我在教学《七律
长征》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拓展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英雄人物及其典型事件,并写下来,在写作时结合《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尽力使其变得丰满。写作时姜庆为的笔下“他的军装已经洗的发白了,如果你解开里面,那一定是补了又补、缝了又缝。”雷锋,这样一勤俭节约的形象跃然纸上。
作为老师还要有大胆取舍勇气,无论是选材还是作文,教师要进行取舍,近期不适合学生的、大部分学生无经验的可以舍弃,选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有实际体验的进行教学。
二、重在指导,个性修改。
有米下锅还是不够的,作文教学除了教给学生审题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帮学生理清层次,确定重点。
“美丽世界”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三篇文章都是写游记的很好的范文,文章脉络清晰,以总分总或总分的结构呈现,重点突出,中间过渡段自然,作文指导时就以此三篇为抓手,帮助学生理清层次。结合学校“春游南山”的活动,提前收集资料,让学生有选择地去观察、记录几处风景,以游览为线索,下笔成文。学生眼中的南山葱葱郁郁,古朴典雅;学生口中的南山鸟语花香,流水潺潺;学生笔下的南山风景清幽,美不胜收。
表达的方式多种多样,学生习作水平也存在差异,指导上要关注学生层次,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肯定和建议,切不可千篇一律。
利用语文活动课,进行作文指导,不仅切合学生心理,更重要的是玩和学结合起来,学生更愿意去下笔写作。《有趣的胖大海》就是我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的语文实践活动,当看到泡开了的胖大海时,小夏说:“它就像一块大海绵,飘在水中。”
“不对,它是一片黑灰色的水草,飘来飘去。”婷婷抢着说。
“我看,它就是一只大船,不停在海上航行”
“看起来软软的,我倒觉得这是一个刚睡醒的娃娃伸着懒腰。”
……
学生只要是表达完整生动,我都给予肯定,下笔成文后,有声有色,各有特色。
三、批改及时,再次成文。
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能起到趁热打铁的作用。小学生写完作文后,对自己的作文存在期待心理,他们希望马上见到老师的批改意见,想知道老师如何评价自己的。在学生对自己的作文留有激情时,我总是及时给学生以意见,帮助其修改,不仅是对他的肯定,更是对他劳动成果的尊重,学生修改起来劲头也足了。
誊抄后的作文,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机会。在已有修改的基础上我会针对学生的作文提出一到两点建议,学生看到我给出的意见作再次修改,使学生在写作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通过我不懈努力,学生写作能力明显提高,尤其是杨小荧、徐扬等同学优秀作文《亲爱的史老师》、《第一次包馄饨》等的发表,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的写作愿望更强烈了,作文对他们来说渐写渐易。
总之,高年段主题性作文教学,以所给主题为准,以教材出现与之有关的主题为突破口,教师主动整合现有教学资源,给学生“米”以便下“锅”,针对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才能口中有言,笔下有物,表达的内容也就写具体了。小学生也在作文中做真人、说真话,在作文中展现他们个性中最美的一面。
参考文献:
黄建成 芮
瑞
《写作学教程》
安徽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中学生作文课题论文
中学生自主作文互动评改”研究课题
论 证 报 告
一、课题研究切合我国教育方针、严格遵循教育规律、针对性强
1、《中学生自主作文互动评改的实验研究》课题,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
(1)、课题遵照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本课题研究中学生“自主作文,互动评改”的教学实验,顺应了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也较好地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2)、实验研究课题符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中提出的“合作学习,教学相长”的教改精神。该课题研究了中学生作文自主完成,然后以学习小组的形式,生生互动,合作完成作文改评。这些实验研究充分体现了《决定》的“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的改革精神实质。
(3)、该课题还遵照了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有关“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题强调研究者“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课题研究还体现了新课标精神。“中学生自主作文互动评改实验研究”课题,拟将对中学生的自主作文(或个性作文)、创新作文(或特长作文),小组合作、互评互改,交流写作心得体会、成功经验或补差措施等等,作认真地实验研究。毫无置疑,这是新《课标》理念的具体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文互评互改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作文应当“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还要“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2、课题研究遵循了现当代先进的教育理念
课题研究强调学生自觉、自主地积极参与到作文活动中,力求学生能在作文中张扬个性、释放自我,并能相互合作、共同进步。这种研究理念,无疑是遵循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合作学习理论”等先进的教育理论。
(1)、以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潜能是自我实现的,“文化、环境、教育只是阳光、食物和水,但不是种子”,自我潜能才是人性的种子。人本主义学习论认为,教育的作用只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使人类固有的优异潜能自动地得以实现。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下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自觉有趣和需要的知识。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一种自主、自觉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
人本主义学习论强调了充分发展学习者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的体系,从而使学习者成为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2)、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自主探索(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独立分析探索)—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达成知识的意义建构)—效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3)、合作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交流,其间必然涉及4种信息互动方式,缺一不可:一是单向型,二是双向型(即把教学看成师生之间相互作用获得信息的过程,强调双边互动),三是多向型(即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寻求共同发展的活动,强调多边互动),四是成员型(即教师作为小组中的一员,与其他成员共同活动,不再充当信息源)。合作教学理论中,教师主要应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导”是前提,“演”为主体,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欲望,就会把学习当作乐趣,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
3、课题研究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国内外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特别是美国、日本、前苏联等国,尽管各因作文教学的历史和现状不同,但是,从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的理念出发,各国作文教学在许多方面又都体现出了共同的发展趋势。这主要表现在:生活化、实用化、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和积极性。
生活化倾向:日本、前苏联、美国等国的作文教学都强调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性、创造性。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提倡个性自由,注重实用。主张让学生多写观察笔记、日记、工作报告、书信、书评、影视评论等这些有助于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和关心他人,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的文章。
实用化倾向:国外作文教学注重社会的实际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语言交际的实际能力。同时,强调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艺术感受力。
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作文训练强调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是美国、日本、前苏联等国语文教育改革运动中所取得的重要实绩之一。各国都非常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思维训练在作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注重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和积极性:日本把让学生作文训练划分为三个重要方面:“有写作动机想写”、“有东西可写”、“能够写出来”。非常注重学生写作动机和积极主动性的激发、鼓励。其实,第二个重要方面——“有东西可写”也与“写作动机”有着密切联系,许多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正因为没话可写;前两个方面的问题解决了,才谈得上第三个方面——“能够写出来”。另外,在港、台和日本及一些西方国家,学生的作文训练方式大多以命题作文为主,但题目要求写的内容是学生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或者是比较熟悉的、感受比较深刻的。由于所写的东西针对性强,大多是发生在学生身上,比较具体和实际,易于发表看法,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这就消除了写作的畏难情绪,同时也避免了那种空发议论的倾向。(2)、国内作文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中学作文教学呈现出的困境,互联网兴起后自由化写作浪潮的涌起,文坛出现“个性化写作”的艺术实践,高考话题作文的主流命题模式„„对这几个方面的深入反思,共同成为我们探索“自主作文互动评改”教改实验研究的思想之源。首先,目前中语课堂写作陷入了一些误区。在应试教育名亡实存而素质教育也逐步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贯彻落实,语文教学改革又展开了新的局面。但是,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仍以其强大的惯性顽强地存在着。作文课堂上,教师依然是写作的“权威”,教师们带着历史的、文化的、时代的、现实的“教育之重”,以“权威”的面目对学生形成一种抑制(控制、压制)态势。审题、立意、构思甚至选材组材,凡此种种都一一地条分缕析,包办代替,严重制约了学生作文的自主性、扼杀了当代中学生鲜活的灵性、遏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与此同时,学生们的习作雷同率高:内容雷同、手法雷同、思维雷同„„让人难以感受到个性智慧的闪耀,大话、空话、套话多,严重脱离学生自我生活;作文成了学生的一种累赘,他们对课堂写作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胡编乱造,生搬硬套,模仿抄袭等现象较为严重。然而,学生们在日记中,在他们发表于文学站点的文章中,在毕业时的网站留言中,却让人拍案惊奇,又显得个性鲜明,鲜活灵动,语言结实细腻而富有深度,简直判若两人。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副会长张定远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作文教学还存在理念滞后,作文教学局面沉闷、枯燥、被动;作文教学效率和质量不高;命题作文在很多学校比较普遍等。”这些情况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个性化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们不能在课堂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没有实话、心理话。这些现实情况不能不让我们反思课堂写作的误区何在,走出困境的出路何在?
其次,随着互联网的勃兴,网络文学也以崭新的富有活力的姿态昂扬步入当代文学的殿堂,使自由化个性化的写作日益大众化,似乎要回归到《国风》时代、《乐府》时代。人人都可以将自己的生命体验贴在互联网上,人人都可以自由地写作,不再有无处发表之苦,无需再看传统文学报刊编辑的白眼。那种关注自我、张扬个性的文学作品也登上了大雅之堂。写文章不再是为稻粱谋的一种手段,而成了人们的一种需要,记录自己、表述自己、创塑自我的需要。身处这样一个时代里,我们还能够要求学生作文时“挤牙膏”“写八股”吗!
再次,当前文学界的“个性化写作”大潮涌动,成绩斐然,反映了文学抗拒异化、回归自我、追求自我独立品格的努力。当代作家面对全球化、城市化、虚拟化、个性化、自由化等时代大命题,不能不有所感觉有所觉悟有所行动。而我们的学生也同样是不可能置身于时代大背景之外的,从他们的日记、留言等个人习作中能够看出很明显的网络文学、个性化文学的痕迹。各种文学站点,热点论坛成为了他们网络生活极重要的部分,写帖,转帖,回帖成了他们表达自己、交流互动的最重要方式。作为语文教师,如果不关注这一点,不去思考这一现象给我们的生活乃至于给我们的写作所带来的极其深刻久远的影响,那么,我们也就不会给学生以恰当的可贵的作文引导,那将是一种严重的失职行为。
再有,从最功利性的角度看,“自主作文互动评改”的作文教学改革对于学生们的中考、高考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中考、高考依然是中国的孩子们,依然是中国孩子们的家庭,也理所当然的依然是每一位中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否则,也同样是语文教师的一种失职行为。和高考配套的《考试说明》在“发展等级”一栏中明确要求:考生作文要“有个性特征”。显然,这和伴随素质教育应运而生的“话题作文”的主流命题方式是相呼应的。彻底放开文体;话题由虚变实,范围由大变小;命题越来越紧扣时代和社会特征,立意更贴近现实生活实际:体现了考场作文的“创新、开放、灵活”等特点。高考这一“指挥棒”就要求我们的作文教学应加强对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方法指导,应把功夫下在引导学生思考大千世界,感悟社会人生,积累生活感受,培养和提高思想认识能力上;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们自主作文,合作互动,张扬个性,书写心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这是一切成功作文教学的根本所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写作之“活水”,才能为考场自主作文提供更广阔的发挥空间,让其表现个性特征,才有利于选拔人才。最后,我校位于綦江北面,在校学生1900人左右,整体写作水平较低,作文考试成绩不理想。学生畏惧作文,怕写作文;作文时“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多,牵强附会,文不达意,缺乏真情实感,缺乏人文素养;不能将内心世界观、价值观真实显露;不能很好地放飞心灵、张扬个性、发挥创造性;也不会评价作文,欣赏作文。而语文教师多为严守传统教学理念,常常是将历年高考中考作文题目要求学生练习,其效果很差。同时,传统的“全批全改”式作文批改占用了教师大量的精力,无疑浪费了教师们钻研教材、搜集资料、选择教法的宝贵时间;“劳民伤财”的改后的“一言堂”式讲评更是费力不讨好。这一严峻的现实,不能不让我们思索作文教改之路。
由此看来,我们进行“自主作文互动评改”的教学实验研究,正是与时俱进,顺应了正确的作文教学的改革大潮。
二、课题研究方向明确,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1、课题研究指向明确
从课题的标题可知,实验研究的内容为中学作文教学活动体系,包括相关的理论、内容、形式、方法、评价体系等等;
研究的对象定位于中学生(包括初、高中学生);
研究的预期目标定位于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口说我心,我笔写我志”,达成学生们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抒写实话、心理话,并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评改、全班交流等作文评改形式,全面促成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和个性化写作、创造性写作能力的提高。
怎样达成预期目标呢?课题研究人员们力求通过利用中学语文学科特有的课本资源、校本资源(包括人文、自然资源),遵循教心学理论,切合本校实际,将其整理、整合到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构建出中学生作文的写作及评价活动的理论、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方法、手段等)以及指导、评价体系。拟将形成师导生学的师生互动教学机制;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判断与评价的自我监控机制;小组内合作评改、相互评议交流的生生互动学习机制。通过研究不同形式的作文教学――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情境作文、命题作文等,由此构成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各种形式的文章写作,能够互助合作地修改和欣赏评价作文的中学生作文教学体系。拟定通过实验研究,让中学生在话题作文、情境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形式的写作训练中,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主立意、自主拟题、自主选材、自主布局、自主表达,建构“五自”模块的自主作文模式,自控写作,以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的教育理念,从而达到激发作文兴趣、养成作文习惯、培养作文能力、提高作文水平之预期教学目的。以期形成“自主作文”的教学指导模式。
与此同时,拟经过实验研究,使中学生们能够借助老师的帮助,通过小组内互动修改、互相评议、交流推荐,以及在班级交流点评优秀作文等形式,构建“互动评改”的作文评价模式,充分体现“合作、探究”的语文教育教学理念,以期达成“能修改自己作文,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之教学目的。
2、课题研究有一定理论价值
“中学生自主作文互动评改”的实验研究课题既是完全按照“素质教育”要求、“新课标”理念,遵循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原理等而提出的,同时又是对这些理论,特别是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的具体实践,是针对当今中学生这一较为特殊的对象而展开的作文教学探讨研究。因而,切实抓好该课题的实验研究对于落实、丰富这些理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
“中学生自主作文互动评改”的实验研究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根据素质教育的理论,作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不是培养作家,而是为了增强学生阅读和欣赏语言文学的兴趣和能力,为了提高学生表达和写作的兴趣和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中学生自主作文互动评改”的实验研究能够真正使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课题研究把作文的全过程的支配权完全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尽情地施展自己的写作才华和评判能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个性和独特风格,可以进行大胆创新,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特长和创造性是极有好处的,而这些和我们时代的特点和学生一生成长的需要又是密切联系的。
3、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意义
“中学生自主作文互动评改”的实验研究课题本着“以教改促进学生学习、以教改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反思自我、重视文化、抒写真情、努力互动、共谋进步,以体现人文精神、合作精神,提倡辩证思考、自主创造,彰显个性、全面发展,力图变革当前我校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师累、学生苦、效果差”的现状,进而形成“作文我想写、作文我会写、作文我能改、作文我会评”的良好局面,从而有利于促进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中学生自主作文互动评改”打破了许多条条框框,使学生的作文真正变得百花齐放、丰富多彩。作文自主、评改互动,打破了拟题的框框、评改的框框。传统的作文评改都是由老师完成的,使得一些“另类作文”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和评价,免不了挫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另外,中学生大多思想活跃前卫,作文语言往往是最新潮的,但由于师生之间的年龄代沟,传统的作文教学就使这些学生的作文时常受到老师的“委屈”。“自主作文互动评改”就能有效地克服这些弊端,就不会使学生作文因写了“阴暗面”、“消极思想”、“错误言论”、“叛逆思想”和“外星语言”而被判处“极刑”了。
“自主作文互动评改”可以使语文教师节省大量的作文批改时间。批改作文历来是语文老师最繁重的劳动,使许多语文教师心力交瘁,甚至有的退休后都还心有余悸。而且,传统作文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往往是“费力不讨好”。“自主作文互动评改”就能够比较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使语文教师能够彻底地从作文堆里解放出来,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旺盛的精力投身到教学教研中去,视职业为乐事,身心会得到更好的休息和发展。
所以说,课题研究对推进我校语文教改、提升语文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本课题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有很强的实验研究可行性
(一)、理论基础
我们在课题实验研究中,充分利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系统论、教育心理学理论、现代语文教育理论、写作理论,并以此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在中学生中大胆进行自主作文、互动评改的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力求在这些理论的支撑下达到研究目标。
“中学生自主作文互动评改”易于操作。从拟题、写作、批改和评讲都可以在教室内、在作文课上完成,教师和学生均是全过程参与,看得见摸得着,任何教师只要去实践均能做得到,做得好。
“中学生自主作文互动评改”的资源丰富。语文课本、课外阅读资料、乡土风物人情、社会生活实践和社会热点焦点均可作为自主作文的写作内容而运用到作文中,从而克服了传统作文取材面窄,学生写起作文来往往感到无材可写的困惑。“中学生自主作文互动评改”是有章有法,有序可循的,绝不会使作文教学混乱无序。教师可通过学期学年作文教学的总目标对学生的写作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二)、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措施切实可行
1、课题研究途径及管理机制: 课题拟将研究构建如下训练管理机制:(1)、师导生学的师生互动教学机制;(2)、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判断与评价的自我监控机制;
(3)、小组内合作评改、相互评议交流的生生互动学习机制。拟将研究的内容及途径:
(1)、内容体系的研究:研究不同形式的自主作文教学――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情境作文、命题作文等,由此构成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各种形式的文章写作,能够互助合作地修改和欣赏评价作文的中学生作文教学体系。(2)、构建“自主作文互动评改”作文教学指导模式的研究: ①、预设“自主作文”的教学指导模式:
拟定通过实验研究,让中学生在话题作文、情境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形式的写作训练中,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主立意、自主拟题、自主选材、自主布局、自主表达,建构“五自”模块的自主作文模式,自控写作,以充分体现“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的教育理念,从而达到激发作文兴趣、养成作文习惯、培养作文能力、提高作文水平之预期教学目的。②、预设“互动评改”的教学指导模式:
拟经过实验研究,使中学生们能够借助老师的帮助,通过小组内互动修改、互相评议、交流推荐,以及在班级交流点评优秀作文等形式,构建“互动评改”的作文评价模式,充分体现“合作、探究”的语文教育教学理念,以期达成“能修改自己作文,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之教学目的。
2、实验研究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主体参与原则、个性化原则、成就动机原则。
3、研究对象:永新中学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全体学生为重点实验对象。
4、实验研究方法、工具:
设计方法:以等组实验法为主,辅之以问卷法、文献法、调查研究、经验总结法和行动研究等多种方法。
研究所用工具:采用量表对实验前后学生进行作文兴趣爱好的测试,进行自主互动方法掌握的测验,对学生作文能力、作文欣赏评价的测试,以及实验前后考试试卷的分析,通过前后变化显现成果。
5、实验研究程序: “中学生自主作文,互动评改”实验教学法主要分为两大步骤: 第一步 中学生的自主作文,有三个环节:
(1)、激发作文兴趣:课题实验者(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通过榜样作用、成功者的喜悦、精美作文赏析等形式,让学生消除畏惧作文的情绪,培养学生爱好作文,增强自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文中来。以此解决自主作文的强烈动机问题。
(2)、积淀作文素养:师生一起积极参与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作生活的有心人,自觉养成悉心观察、广博阅读、疯狂积累素材的习惯,培养观察能力,积累材料的能力,锤炼语言的能力。解决作文时“无米之炊”的问题。
以上环节实为“作文”前的思想积累、生活积淀、材料准备。(3)、自主作文训练:
为了能够真正体现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自主作文,创设学生“为感到自由和欢乐”而写作的和谐、宽松的作文氛围,课题实验研究拟以话题作文、情境作文、材料作文为主要训练形式,辅之以半命题(命题)作文,以此达到学生作文能够张扬个性、独抒性灵、传达真情实感的作文教学佳境。A、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以其个性化的内容、开放性的形式,极利于学生冲破写作的心理障碍,又能激发学生思维,打开套在学生心灵上的枷锁,进而能够消除学生作文时的厌倦情绪、畏惧心理,容易形成思维的真空,为学生充分发挥思维能量创设了和谐平台。
为此,课题试验者们(教师)将严格遵循如下“五自”作文理念,精心组织、点拨引导中学生作文,为学生创设了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
①自主立意――学生根据个人的真实情感和认识能力确定写作目的,既不去迎合教师的愿望,也不勉强地拔高“立意”。“自主立意”,给学生创设了提炼观点、确定主旨的广阔空间。
②自主拟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实行自主作文,“自主拟题”,给学生搭健了展示思维广度和深度的平台。
③自主选材――摆脱传统命题作文教师越俎代庖的习惯,着力引导学生依据题目意思,解放思想,多角度寻找写作内容。“自主选材”体现了前所未有的人文关怀,有利于学生放开心灵,张扬个性。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能表达出主观感情和个性色彩。④自主布局――启发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写作方法,进行创造性地布局谋篇。给学生创设了展示思维深度和写作技巧的广阔空间。
⑤自主表达――学生的语言习惯和表达能力也是各不一样的,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的表达能力遣词造句,让他们自由地表情达意。给学生创设了充分发挥特点和表达优势的广阔空间。
话题型“自主作文”,从内容和形式两大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能够成功的激发学生写作的内驱力,能够培养写作兴趣,充分发挥写作潜能。B、情境作文
情境作文,能够依据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实际为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和氛围,要求学生言、行、情融为一体,同步进行作文训练。这就为自主作文提供了极为广阔的时空。课题研究者们拟在以下几方面给学生作文预设“自主”平台: ①、情境创设,无论是“假设需要”,“虚拟事件”还是“规定情境”,都要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体验、吻合学生思想实际,要让学生们一看就倍感亲近自然,有共同语言,觉得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要抒、有感要发,充分绽放思想的火花。
②、创设情境要富于想像,能引人幻想,让学生能够立足现实,跨越时空,展翅放飞,驰骋想像,抒发激情,张扬独特个性。
③、“作文要求”依然遵循“自主审题、立意、拟题、构思、表达”之“自主”原则。C、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以其经典材料启迪学生“由此及彼”地联系、思辨,进而产生出个性特色浓郁的认识和思想情感,极能训练学生的自我思考、全面分析、辨证对待的思维能力。因而也是用来训练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独立意识的有效作文形式。研究者拟将材料作文作为“自主作文”训练的主要形式,精选切近学生实际、具有人文性、思辨性的材料,给学生提供自主作文的天空。第二步 学生的互动评改 有如下环节:
(1)、划分评改小组:将一个班的学生按写作能力的上中下搭配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6——8人为宜,并确定一个组长。
(2)、教师指导评改。因为作文训练是有重点的,教师要根据训练重点让学生明确审题是否准确,明确立意(即应该写什么),还要让学生分析选材,即写了些什么,能否为主题服务;还要考虑一下文章的结构,即:是怎么样写的。看结构安排是否合理,还要从字、词、句、修辞、标点、书写、行款格式,简明得体去评议,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会评改作文的内容和方法。
其具体评改标准及评语写作指导内容如下:
审题:是否符合题目准确含义,是否体现题目要求的重点、范围、对象;是否合乎文体要求;是否合乎字数要求。
立意中心:是否正确健康;是否鲜明突出;是否深刻有思辨性、针对性或是否新颖。
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典型、有代表性;是否独特有新意。
结构:是否完整、严谨;思路及段落层次是否清晰有条理;重点及详略是否得当;过渡是否自然,前后是否连贯。
语言:是否准确得体地表情达意;是否语句通顺无语病(含错别字);是否生动形象有文采;是否恰当运用了修辞方法;是否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卷面字迹:书写是否清楚匀称;书写是否工整美观;是否卷面清洁无或少涂改。
如何撰写互评作文评语
作文评语的写作要求:
1、突出重点,有个性。评语应有所侧重,体现出某篇作文的独特个性。只要抓住作文的一两个闪光点、突出的地方进行评说即可,不必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2、富于激励性。评语应多给予鼓励,多给以信心。即便是一个优美的语段,一个恰到好处的成语,都应慷慨得体予以表扬;对于不足,就应和风细雨,娓娓道来,含蓄指出。因为,真诚的赞美是洒向同学心灵深处的一缕阳光,善意的批评也应尽可能化作渗入同学心田的一滴甘露。
3、言词中肯,生动得体,蕴涵激情。评语的文字应生动优美、准确、干练、活泼得体,而且还要富有情感,蕴含深情,决不写诸如“主题要鲜明,语言要通顺”之类苍白无力、缺乏个性的标签式的套话。应该做到通过评语达到与同学之间的激情碰撞、心灵沟通。
4、认真、规范、整洁。评语的书写应本着对同学负责,力求工整、美观,不可字迹不端,草率应付。
5、不得少于50字。
(3)、同学互评。评改时,以小组为单位交换评改,组内由组长组织同学评改作文,其评改步骤为: 首先,每个同学在组长的安排下评改一份作文,主要从审题、主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入手评阅,评改要突出重点,不要平均用力。
其次,在改后按照上面评改标准及办法,给该份作文打出分数或写出中肯的评语。(4)、推荐优秀作文。组长组织本组同学一起在所评改作文中推荐出1——2篇优秀的作文,并做好在全班点评“优秀作文”的准备。
(5)、全班交流点评。首先由各组长或其它组员在班上朗读优秀作文,点评其优劣,然后其他同学就该文或本次作文补充点评。最后由教师作总结性点评。(6)、学生再次作文。学生在互评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将本次作文重新润色修饰,以达提高之目的。
6、措施:该课题研究十分重视过程管理,实验前期作好师生的动员工作,作好实验前各类测试、问卷、分析工作,为今后的对比打基础。实验中期和后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测结果,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收集整理资料,进行阶段性的小结和终期总结。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做到既分工,又合作,责任到个人。
(三)、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学生基础及研究者素质
课题研究的对象——中学生,生活在当今这个多姿多彩的信息时代里的普通中学生们,尽管还不够成熟,但是,他们个性张扬、鲜活灵动,他们渴求对话、盼望沟通,他们不甘寂寞、寻求合作,他们将永葆一颗“好奇心”,并不断生成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瞻望未来的成长动力。无疑,这些都为“中学生自主作文互动评改”的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与此同时,课题的研究人员也都是素质较高、业务优良,他们爱岗敬业、事业心强,并且多数都有过一定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经历和实践经验。他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做好课题实验研究。
(四)、课题研究有领导的鼎力支持、有专家们的悉心指教
该实验研究课题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学校邹景伦校长等领导的首肯和鼓励,学校为课题的筹备、申报以及具体实施、相关经费开支等方面大开绿灯,鼎力支持。这就为研究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政策保证和资金保障。
该研究课题还承蒙綦江县教科所科研部的赵小平所长、杨彦旭主任、曹红教研员、霍佳华教研员等教育科研专家们的悉心指导,这又使课题研究得到了雄厚的技术保证。
总之,《中学生自主作文互动评改的实验研究》课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教育实践意义,能够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国内外研究现状中找准起点,研究的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目的性创新性强;本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其研究成果对目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对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语教学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所以,我们认为:《中学生自主作文互动评改的实验研究》课题是可行的!
第四篇:作文评价因你而精彩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评价因你而精彩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强调:“要建立评价指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突出评价对改进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淡化评价选拔与甄选功能。”并建议:“改革评价方法,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关注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今天拜读了这则案例材料——《小学作文教学中“档案袋评价”》后,我想说,作文评价因“档案袋评价”而变得如此精彩。
精彩回放:
(一)写作档案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习作档案袋是学生作文及相关资料的汇集,是学生思想、爱好、情趣的体现。本案例中,无论从从档案袋的选择还是到设计,都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亲自动脑动手。让学生感觉这不是完成教师的任务,而是自己在创作,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二)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注重过程评价
作文档案袋内容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他人活动过程的结晶。这种过程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对学生行为进行公平、公正和客观的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从案例中发现:档案袋中装的内容,(学生的反思、家长的感言、老师的鼓励,还有各类评价工具表、学生的荣誉记录„„)就可以感受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了学生的点滴进步。再比如:作文档案袋里收集了学生的课内习作、得意之作。无论是作文能力出色还是比较勉强的学生,都能从积累的作品中感受到习作进步的快乐,养成积极的作文态度。
(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作文中拿高分,教师也不断摸索出题人的心思。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是围绕如何审题,如何表现,如何赢得高分等一些技巧性的东西进行传授与训练,却忽视了写作中的主体——人。作文成了学生玩弄的文字游戏,而不是表现生活,反映生活的感情抒发。所以,作文档案袋评价,促使我们要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更激励老师们不断改进作文课堂教学。本案例中的两位老师,搞这样的一个研究,本身就意味中在实践中成长。
(四)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由教师唯一的评价变为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等多元化。评价过程呈动态化,不仅重视结果,而且重视思维与进步的过程。本案例中,让家长参与评价,可以更好地促进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支持,感受到孩子成长的过程,而不是盲目的提高孩子学习的要求。
(五)提供学生自我反思与自我学习的机会
写作档案袋通过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作品反思,以及其他相关材料的汇集,从而反映出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进步情况,反映出了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历程。本案例中,写作档案袋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写作成长的足迹,看到自己在写作中的点滴进步和存在的不足,从而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确立改进的计划。
精彩中的瑕疵:
(一)本案例中对于作文修改的评价应该多关注
写作能力的培养,多写只是一个方面,还要重视多改。修改能力也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修改是学生认识不断深化的一个过程,所以,应该对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进行评价。同时应该成为档案袋的内容。
(二)评价的方式还可以更多样
写作档案除了收集学生的课内习作、得意之作。还应该记录学生写作的态度、主要的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比如:可以让学生以“心灵的独白”或“成长日记”的形式对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反思性剖析,注重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三)作文教学改革要与档案袋评价相整合作文档案袋评价是与作文教学过程是同等的重要,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作文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它是为作文教学服务,更为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因此,作文教学应该与档案袋评价方式相整合,促进作文档案袋评价的健康成长。
追求精彩:
在我的教学中,也曾经用过档案袋评价。也曾因为耗时、耗力。而束之高阁。也曾因为有些家长的“顾不上”,而心情低落。回眸过去,我感觉到教师富有个性化的点评,无疑给教师发出了挑战,教师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点出个性,点出真效,点出启迪。这种个性化的点评让我总有一种绞尽脑汁的感觉。
从前千篇一律的点评到今天个性化的点评,促使我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的学习。有意识地在积累,用心发现孩子们闪光的地方,及时记录。同时,更促使我开始反思我的作文教学,我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用自己富有个性的语言交流自己的学习、生活、情感;我要让孩子们用我心写我口、以我笔抒我心;我要积极转变作文教学的观念,让作文教学回归本源。让作文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步。只有这样,才能让作文档案袋评价健康成长,才能让作文评价因档案袋存在而更精彩。
第五篇:简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论文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改进,从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进行提问,体现了当前教育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高中语文是高中教学工作的主要课程,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本文探讨的主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高中语文的教学不应只是简单的课本知识的讲解,更应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拓展自己的学习思维,通过提问更深层次地了解知识的本质,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学习效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培養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问题是获得知识的前提,只有提出问题,才能通过解决问题提升学习能力,有了问题才能够进行思考,进而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因此在语文的学习中提出问题非常重要,下文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进行阐述。
(一)对知识深层次的掌握
学习的过程本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只是一味地学习而没有有效的提问,那么学习便成了表面的工作,学到的知识也很难被理解与深化。通过提问,学生可以对不懂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将学习的过程从表面做到深入,做到细致。通过提问,学生会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就不得不将问题一层层地分离进行分析,当将问题一层层地解决时,对于知识的掌握也就更加深入,理解更加透彻。
(二)拓展学习思维
在高中的语文学习中,思维的拓展非常重要。因为语文的学习内容不仅有现代文,还有古诗词、文言文,对于我们没有见过也不熟悉的知识,就必须调动思维进行想象,在思维的空间进行理解与消化。而调动思维的前提就是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后,学生就会在大脑意识里构建起一个针对此问题的相关知识体系,在构建起这个思维体系的同时,学生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另外,高中语文的测试也会有大量的阅读理解,包括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这类必考题目,针对这类题目就需要学生针对问题,结合文章,进行思维的拓展。
(三)提升做题能力
在高中的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是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关键。在日常的学习与测试中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提升学生应试能力的过程,因为在应试试卷中,所有知识点的考察都是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对学生做题能力、应试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
(一)注重课堂提问
课堂教学占学生在学校学习时间的一大部分,因此对于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应抓住课堂时间。在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能力的方式既包括向学生提问,也包括引导学生自行提问。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充满乐趣的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另外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方面,应该注意激起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对老师提的问题感兴趣,愿意探究并且愿意回答,这就要求教师不能采用单
一、古板的方式提问,而应用多种方式变换着提问,努力营造出一个自由开放且富有活力的课堂。
(二)情境问题提问
情境问题的设置简单来说就是为学生意识里问题的形成做铺垫。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此类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情境为学生提问做铺垫,艺术本就来源于生活,语文中的课文也是一样,将生活实际与语文的学习相联系,能够更加便于学生理解。另外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有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进行实际情境的铺垫,利用多媒体声形并茂的特点帮助学生学习。
(三)鼓励学生提问
受我国以往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都是被动地接受,因此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也就懒于去找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就应该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调节教学节奏,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思考环境。通过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找出问题进行提问,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是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节奏,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许瑞玉.论高中语文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01):68.[2]徐红欣.高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09):169.[3]曹敏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D].南京师范大学,2013.[4]石学敏.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对策[J].成功(教育),2010(10):38.[5]李戎.新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13):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