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美两国大学教育教学方法之比较与思考》(精选)
讲说人:欧俊轩 资料查找:孙静钰 欧安宁 :资料编辑:粟桂丽 彭豆豆《中美两国大学教育教学方法之比较与思考》
教育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实现其教育思想的策略性途径。教育方法是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原则的反映和具体体 现,正确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的,完成 教育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课堂教学是世界高等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但是在具体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各国又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在这里我们最主要是比较中美的教学教育方式方法。
一、教学观的异同
中国:
第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一直提倡“尊师重道”、“为人师表”,甚至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思想。因此,我们国内的教师在课堂上一般都比较严肃、认真,不容许学生进行挑战。
第二,教师忽视从学生将来的发展考虑,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了应付考试,忽视能力与非智力因 素的培养。
第三,教师直观主教,忽略学生的学,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 “容器”,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单一的,课堂成为讲堂。
美国:
第一,老师们认为教学就是“在做中学,在学中教”,喜欢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第二,教师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或某些问题进 行集体讨论,大家交流意见,相互启发思维,互相取长补短,最终 达到弄懂问题、明辨是非的方法。
第三,美国教育中以实际操作为主的教育方法是美国孩子能够迅速学习的主要方法。课堂上讲的时间远远比不 过实际操作的时间,学生通过独立的智力、体力和情感活动,运用已 有的知识、观念解决有关问题,或反复多次完成某些动作和行为,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已有的知识、观念,并培养相应的技能技巧和形成 良好会,通过国际间、地区间、公私立之间的竞争和社会及市场的 检验,使大学得到锻炼和激励,并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融合。
二、学生学习方法的比较
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起主导作用。但实际上,学生是学的主体,其主体作用体现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达到。
中国:最主要的就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习惯于老师作为教学主体的学习方法。具体就表现在:老师说的能做到,老师没有提及的自己也不管不问,久而久之,一切创新就无法谈起。
美国:鼓励师生间多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给学生及时的反馈,尊重学生多种多样的才能和学习方法。所以,学生可以利用各种条件在探索中学习,教学过程又是师生互动过程。在互动中可以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总结,所以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勤于动手的习惯,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也具有了独立自主品质,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往往比较深刻。
三、中美大学课堂教学的比较
(一)、中国大学的课堂教学方法
1、系统地讲解,使学生接受知识的思路比较清晰、完整。在高校中,我们要求教师严格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详细地讲解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概念。学生不用看书就可以获得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一本记录详尽的学生课堂笔记本身就像一本教科书的纲要。但这种讲解方式使学生不用自己思考便对所学知识全盘地被动接受。尽管学生接受这些知识的过程显得相对轻松,容易理解,但却难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所掌握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活用,在需要运用这些知识时显得无所适从。
2、严格的课堂教学规范,便于衡量教师上课质量。我国高校以及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指标(以及指标内涵)中,往往非常严格地对一堂课如何上,以及应该具有哪些课堂教学文件,甚至对文件的格式等做出规定。其好处是规范了课堂教学的形式质量,但同时抹杀了创造性的教学质量,阻碍了教师适时地柔性调整课堂教学这一能动过程的发挥,也影响了课堂上的教学互动。由此可知,追求教学的个性化和柔性化将会迫使教学放弃严格归一化的管理模式。
3、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驱动力,可以保证课堂教学严格按计划进行。这与严格的课堂教学管理规定相吻合。但这必然导致无视学生的个性需求,从而使
课堂教学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成为教师表演的舞台。其结果必然使学生被动地应对教师的讲授,完全放弃了学习的主动性,更无法形成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
4、课堂教学的低绩效。由于忽视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知识吸收绩效角度分析,课堂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对学生不产生绩效的活动中。例如,教师书写工整,但却在繁琐的板书时消耗了时间。又如,“满堂灌”的非针对性教学所产生的时间浪费等等。我们一直以为,整齐、美观的板书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水平的尺度。然而,章节分明、条例清晰的板书虽然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复习,但是,它却占用了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又弱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教材的作用被过分强化。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编写,而教学又受教材的引导,以保证教学的归一化模式。长期以来,教材的字数与授课时数严格挂钩,由此可以看出教材内容在课堂上的重要作用。但由此所产生的问题是:扼杀了教师授课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教材在学生课后的作用,也造成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过于迷信,由此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创新性思考。
综上所述,中国高校教学的方式的课堂教学特点可以归纳为:在课堂上,中国大学课堂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教师“一言堂”,照本宣科,力争在四十分钟的有限时间内将教学大纲要求的所有要点向学生灌输,力求面面俱到。尽管其存在一些合理性,但最可惜的是扼杀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美国大学的课堂教学方法
相比中国大学,美国大学的课堂教学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显得非常宽松。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需要哪些帮助,以便及时调整讲授内容。
1、互动。互动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灵魂。课堂互动包括学生提问、教师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案例分析,游戏合作等。在美国大学的课堂上,大部分时间给了这种互动,而往往教师的讲解却变得相对次要。正是为了实现更好的互动,提供宽松的课堂环境是必要的。教师边回答边讨论,谁都可以插话。当然,由此也导致了美国课堂的纪律松懈,气氛随意,甚至经常出现迟到,课堂期间随意进出,学生在课堂上吃东西等我们认为有违课堂纪律的现象。
2、追求授课的有效性。教师为了提高绩效,需要向学生提供讲义,以减少板书所消耗的时间和学生抄写板书的时间。而在讲解的内容上,只讲授那些学生
疑惑的部分,而把更多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己解决。因此,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无法自行解惑,而需要教师提供帮助的场所。也正是如此让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3、讲解方式粗放。美国大学教师讲课,他们讲得很快,并不细讲,只是提纲携领地介绍。因此,学生真的要系统掌握知识必须自己看书。而在课堂上主要是用于交流,组织学生理解知识,即学习过程是学生的主动行为,教师只是协助完成这个过程。例如,作者听课时注意到,教师对于某些知识要点会要求学生课后自己看书,下次上课教师提问,并组织课堂讨论。
4、充分利用网络。在美国大学的校园网上可以查到全部课程的课程安排、教学大纲以及课程的具体计划。学校的网站已经成为学校师生非常重要的教学信息获取的工具。通过校园网,教师课前很容易获得选课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联系方式、照片等信息。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也非常依赖于网络,如解答问题,布置作业,提供与课程相关的背景材料等。
5、课后的学习任务。在美国,学生课后作业任务很重。完成每门课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往往就需要花上1天的时间,且布置作业的频率很高。作业的完成情况会被记人成绩。因此,学生要获得“A”不容易。另外,由于有些作业的完成与否会直接影响教学,因此,有些教师会在上课前检查作业的完成的情况,那些偷懒的学生则会被请到专门的区域完成作业。
6、教室的布置。在美国大学中,教室布置尽可能地满足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使用的需要。教室里有上网的接口(或者采用无线上网),在一些课上,学生带上笔记本电脑,教师的讲义、大纲和课件都能直接接收。
(三)、美国大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借鉴
从美国大学课堂独特的教学方式中,我们有必要反思我国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我认为应借鉴美国大学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对我们的教学方法进行认真的反思,并由此做出相应的改革。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依靠高素质的教师。学校应制定长期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组织教师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业务进修和培训,提升他们的学历层次,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采取激励政策鼓励教师特别是中青年
教师进修学习,以及参加科学研究实践,使他们不断地钻研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提高其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鼓励教师开发自己的优势课程,力求课程内容的创新与发展,通过师资的优化达到课程内容的优化。
2、将课堂教学的驱动因素由教师转移到学生。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他们不懂的知识,启发他们创造新的知识。因此,学生的课堂驱动能保证教师将全部课堂时间花费在学生所需之上。其中,师生互动是最有效的办法。这种互动无论是在小班课还是大班课都同样适用,尽管方法上有所差异。通过互动,真正讲解那些学生不明白的知识。
3、提高课堂教学绩效。使我们的课堂时间全部无时无刻地让学生开动脑筋。为此,我们的课堂讲解不需要过于追求完整,课堂上的板书力求简明,而是需要通过不断地互动,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思考和兴奋状态。
4、创造更好的学生自学环境。完善我们的校园网,将它从主要为行政管理服务转移至为学生学习服务。我们的教室和图书馆应能为学生提供宽松自学、互动的环境。我们的教材应更便于学生自学,而不是便于教师的讲解。
5、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改善教学环境,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已成为高校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开展计算机多媒体教学、采用CAI多媒体课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提高高校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手段,促进了教育改革和教学现代化。同时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形式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三点只是对于两国大学教育差异的浅谈,凤毛麟角。发展高等教育与普及高等教育,不仅有提升国民基本素质的重要作用,也是调整社会结构、促进社会民主的重要手段。确立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高等教育的规划,不仅要有对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还必须顾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等诸多相关问题,如今,大学的功能与作用在发生着改变,大学的发展目标在走向多元,大学在适应社会和保持独立的同时通过其不断的创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但是,大学仍然是社会改造、人的发展、政治民主、经济繁荣、科技进步、服务到位等的先觉者和促进者,因而其重要性有增无减。
其实,两国大学教育差异是由于很多原因造成的,其中的历史渊源、社会条件、经济水平差异是决不可忽视的。一国的教育适合一国的国情,由于我国发展
水平的限制,目前的教育体制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在师资条件、硬件设施、财力投入方面远远不足。美国建国已早,社会各种体制比较健全,社会各界对大学的关注程度很高,在他们看来,高等教育与社会协同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最终才会形成高等教育与社会相辅相成的发展态势。所以,我相信,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学的教育一定会随之发展的更好,培养出更多栋梁之才。
注:“填鸭式” 教育是苏联一位教育家凯洛夫发明的,现在在中国应用很广泛。顾名思义,就是把知识一味灌输给学生。
第二篇:中美两国大学生阅读教育比较
中美两国大学生阅读状况比较
【摘要】 美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历来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把阅读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教学方式贯穿到整个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激发思想,提高自学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相比之下,我国的教育对学生阅读的重视明显不足,围绕阅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还很不完善,学生阅读的质和量都不高,自学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也亟需增强和提高,因此,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大学生的阅读状况,借鉴美国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取长补短,对改善我国大学生阅读状况,提高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中美大学生阅读状况
一 中美大学生阅读状况概述
阅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增进知识,启迪思想,培育兴趣,提高能力。大学生在学期间是学习的主体,主要是以自学为主,教师所发挥的是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因此,阅读就成为大学生自学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中美两国高等教育都有着重视学生阅读的优良传统,但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实际当中两国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美国的高等教育高度重视大学生的阅读,教师把学生阅读作为重要的教育教学手段贯穿到课程实施和教学过程当中。课下教师给学生布置大量的阅读任务,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主要对相关主题进行讨论,如果学生没有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在课堂上就不能参与讨论,也就无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因此,在美国的大学里,学生在校期间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学生的阅读压力普遍较大。在美国大学校园里,学生认真阅读的情形随处可见。也正是在这种压力之下,在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下,美国的大学生普遍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大的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相比之下,我国大学生的阅读状况却不容乐观,问题较多。在我国高校中,虽然教师也会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但由于后续的关注不足,教师对学生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缺乏监督和检查,学生的课程和学习压力较小甚至于没有压力,使得学生的阅读完全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据调查,与美国大学生大量的课程阅读作业不同,我国大学生的阅读内容以休闲及通俗读物为主,很少阅读经典名著,很少阅读专业性、学术性的书籍。美国作家费迪曼在《一个年轻作家的读书经验》一书中生动地形容了美国年轻人的读书观,“过了17岁以后就是书来选你,而不是你去选书了。你必须在某种限制之下去读书,阅读成了一种计划,成了大学课程中的一部分,或成为获取某一种学识的工具„„”。而我国大学生的阅读目的不够明确,阅读范围比较狭窄,仅凭个人兴趣进行阅读,这样就造成我们与美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从而造成了我国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更谈不上较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
二 中美大学生阅读状况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学习态度不同。
美国的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较强,对待学习的态度主要是从兴趣出发,因此,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中国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由于过多地依赖于体制、学校、教师和家长,使得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这就容易失去个人主动自由学习的基础。也正是由于独立自主意识的缺乏,中国的大学生在学习态度上表现得比较被动。一位外教曾经把中美大学生学习态度的差异概括为几点:对学习的主体,中国学生是You come to teach,而美国学生是I come to learn,对学习的责任,中国学生是The teacher is responsible,而美国的学生是The student is responsible,在学习方法上,中国学生的学习是Based on facts,而美国学生的学习是Based on findings。中
国大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偏差导致了认识上的偏差,认识上的偏差又进一步导致了学习方法上的偏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巨大,正确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阅读正是需要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因此,正确的学习态度是进行阅读的前提。
(二)社会文化传统差异。
不同的社会文化传统决定着人们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学习观,影响着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方式。文化和教育密切相关,不同的教育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又决定了各国的不同的教育模式。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中心,主要体现为推崇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观念,以及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道德观念。在这样文化的熏陶和规范下,学生尊师敬长,对待所谓的真理和权威不持任何怀疑态度地盲从接受,不能彰显突现个人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上则过分依赖别人的指导,被动的接受,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对未知缺乏求知欲和探索欲,从而也就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观。美国的社会文化传统则主要是继承欧洲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后的思想文化,其主流文化主要的价值观模式是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与个人主义密切相关的是美国人重视竞争和机会平等的价值观,与实用主义密切相关的是美国人重视实践、实证和实效的价值和意义。这种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与批判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美国学生突出彰显个性,勇于表现自己,突现自己,学习风格呈现出来的是独立型、竞争型、试误型、非正式交流型、主题中心交际型、内在动机型等。正是在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学生才能在实践中发现大量问题,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查阅大量相关资料,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教育教学制度差异。
中美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具体国情,这使得两国的教育理念和制度存在巨大差异,导致两国大学生在阅读态度、阅读心理、阅读倾向上的不同。美国采用“启发式”、“放羊式”或“开放式”教育方式,许多课程不是坐在教室的椅子上听老师讲,而是在查资料,辩论和编排节目中学习的。这种教育实际上是精英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自觉性和创新性,使他们的才华有焕发出来的条件和可能。但就学习而言,美国学生在高中阶段相对轻松,毕业比较容易,大学的大门几乎为每个学生敞开。但到了大学后,学习压力相对较大,专业教师会罗列出一大堆书目,要求学生按时完成阅读。在阅读方面,美国学生在大学以前,阅读范围非常广,进到大学以后,主要以专业课程相关文献阅读为主。而中国的大学主要以学生的高考成绩作为录取的依据和标准,学生从小就被引导阅读与课程有关的资料,而其他书籍被忽略甚至于禁止。学生通常关心的是如何获取高分,对与考试无关的活动不关注。听课多于讨论,做题多于研究。进入大学后,学习任务相对放松下来,学校很少给学生阅读的压力,这样大学生就缺少阅读动机,即使有一些阅读,也是一些随意散漫的。
(四)专业选择的影响。
美国大学高度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给予学生专业选择很大自由度。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美国高校开设了许多专业供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来选择专业或转换专业乃至学校。在这样的教育理念和制度下,美国的大学生通常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专业的,因此,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充满兴致,对阅读的热情很高,会主动的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而中国大学生所读专业通常不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而选择的,学生选择专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比如家庭、就业、招生录取调剂制度等等。这就导致了学生对相关的专业书籍缺乏兴致,更谈不上热情。因此,由于没有压力与兴趣的驱使,学生学习和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不高。
(五)教师态度差异。
中美两国教师对学生阅读的重视程度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美国的学生在高中阶段除了教科书外,还加有必读书和选读书,文学课程还要求写论文。比如美国的某所高中一天7门课,其中历史课除了《20世纪史》教科书外,还必须读两本书:基辛格的外交史和耶鲁大学历史教授伯根写的当
代史。文学课,学生必须加额外精读的300页以上的小说1本,另有3本泛读小说。到了大学阶段,专业教师会罗列出一系列的相关书目,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看完,并进行讨论,或者撰写论文。而在中国大学里,很多专业教师对学生阅读除教科书及教参外的相关专业资料没有要求,有些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列出一些阅读书目,但并没有真正去关心学生的阅读状况及完成情况,让学生放任自流,没有多少学生会根据老师列出的书目到图书馆去借阅,结果,没有几个学生能够圆满完成阅读任务。
(六)信息素质教育不同。
美国从中小学阶段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不仅要有广阔的阅读面,还有较高的信息获取和组织能力。美国在义务教育阶段比较侧重文科,美国的小学鼓励小朋友阅读,很多小学对阅读还有奖励。美国各级政府花费大量的财力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从学前班开始就被引导如何使用图书馆。美国的高中阶段文科课程要求写论文,格式要求和大学或研究生没什么两样,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学生需要自己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到了大学,对学生的信息素质和能力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高校的大多数图书馆都是以大学研究图书馆协会批准的《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为框架来确定用户教育内容的。而我国关于信息素质和能力的教育主要侧重于高校,中小学几乎没有,信息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研究方法课上,多以选修课、培训、讲座为主,主要由图书馆员担任,教材以自编为主,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我国学生从小到大都缺乏信息素质和能力教育,息意识淡薄,信息能力不强,在阅读上显得盲目和被动。
(七)图书馆资源的差异。
图书馆是各种书籍的世界,是知识的海洋。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丰富与否是影响大学生阅读的重要因素。教学参考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高校师生在实施教与学的过程中必需的一种重要文献资源,也是高校图书馆为教育教学提供服务最直接最重要的体现。美国大学的图书资源非常丰富,一所大学通常会有多所图书馆,而且馆中藏书丰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条件,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率很高。而我国高校的图书馆数量较少,图书资源不够丰富,图书馆缺乏一些学生所需的专业相关文献。由于经费紧张,为了资金能够有效的利用,通常图书馆的纸质文献的复本一种只有三册,专业文献也不例外,根本没办法满足众多学生的需要。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也比较缓慢,据了解数字化教学参考资源服务在中国的高校所占的比例较小,约占5.0%,而美国的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建立了完善的教学参考数字资源,能够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参考资源服务,可以满足广大师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我国的图书馆资源和美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 启示和建议
(一)改变传统的学习态度。
前国足主帅米卢有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只有态度端正了,在行为实践中才会不断前行和进步。阅读也不例外,我们要借鉴美国大学生阅读的经验,改变学生以往被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使他们能积极主动的承担起学习的责任,把阅读作为学习的重要途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把阅读作为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调整师生角色,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阅读观。
(二)推进教育教学制度改革。
我们要学习美国教育教学制度真正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高度重视阅读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实施灵活多样、人性化的开放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紧紧围绕学生展开。把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真正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制度改革当中,变过去灌输式填鸭式甚至于摧残式的教学方式为启发式开放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阅读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到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当中。
(三)提高学生专业选择的自由度。
我国大学生由于在专业选择时很少是依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的,因此,在大学学习期间,他们对与专业相关的阅读缺乏足够的兴趣和动力,也就很难有良好的阅读成绩。这就要求教育部门一方面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尊重学生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另一方面要改革当前的招生考试调剂制度和就业制度,确保正确的社会导向,建立学生能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专业的保障机制。学生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才会对与专业相关的书籍产生强烈的兴趣,激发阅读动机。
(四)提高教师对学生阅读的重视。
当前由于高校对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不够重视,导致教师忽视教学,忽视对学生的教导和培育。教师对阅读在教育教学当中的价值和地位认识不足,没有真正认识到阅读在增进学生知识,激发学生思想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实际的课程实施和教学过程当中,缺乏对阅读的引导和重视,导致学生的阅读压力较小。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首先要提高教师的阅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促进学生阅读中的重要作用。
(五)加强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
美国建有完善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学生的信息素质较高,而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缓慢,水平较低。因此,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加强对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是摆在我国教育面前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任务。学生信息素质的提高将会有力的促进学生的阅读。
(六)重视高校的图书馆建设。
相对于美国高校庞大的经费支持,我国高校的资金却显得比较紧张。由于经费有限,学校图书馆建设受到制约,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虽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壮大,这种状况有所改善,但是经费不足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国家应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高校也应该高度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给学生阅读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和资源保障。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 Reading Abstract: American education, especially higher education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students reading , toward reading as a very important educa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school , keen to cultivate good reading habits and abilities of students , students acquire knowledge through reading, to stimulate thinking, enhance learning ability and learning motivation.In contrast, china's education to the students 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 is clearly insufficient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about reading system is far from perfect ,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students's read is not high,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motivation to learn is also an urgent need to enhance and improve.therefore,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 read status , learn advanced concepts and exper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 overcome our weaknesses by acquiring others' strong points, it has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our students read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education.Key words: Chinese and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reading status
参考文献:
[1] 郝明义.读者,你比美国大学生落后几步?.青年文摘:2008(6)
[2] 高丽.浅析中美现代高等教育异同.前沿,2008(12):181
[3] 陈晚.美高中生学习比中国学生更有压力.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cefc10100bzn8.html(2009-02-25 11:37:58)
[4] 罗忠民.中美学生学习风格的文化差异探析.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9):28-30
[5]许可臻.大学生课外阅读只为消遣[ J/OL].http: //
[6] 郑惠筠.21世纪大学生阅读需求调查[J].现代情报, 2002,(12): 174-174, 176.[7] 王滨.中美大学生孰优孰劣.同济报.http://cz.nanka.iedu.cn/czlog/user1/lftian/archives/2006/190.html
[8] 亨利.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M]·谢宗仙等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比较高等教育课程论文
题目:中美两国大学生阅读状况比较
指导教师:张秀萍教授 课程名称:比较高等教育
学生姓名:杨国兴
学号:21012036
专业:高等教育学
日期:2011-7-17
第三篇:中美两国国际收支比较研究
中美两国国际收支比较研究 美国国际收支结构具有“逆差+顺差”的特点:
经常项目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而金融项目长期呈现顺差状态。
其中,经常项目的次级账户收益及服务项目总体均表现为顺差
状态,因此,经常项目逆差主要源于商品贸易的长期逆差。在金融项目中,直接投资项14 年中有9 年表现为逆差,其余年
份均为顺差,且该账户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91年~1996
年持续逆差,1997 年~2001 年持续顺差,2002 年以来,又开
始出现净对外直接投资流出,且呈现逐年扩大之势。另外,证
券投资账户主要表现为顺差状态,且顺差额逐年扩大,成为支
撑金融账户长期处于顺差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
美国国际收支结构相比,中国的国际收支结构具有“顺
差+ 顺差”的特点。具体来讲,经常项目长期顺差,与美国形
成鲜明对比的是,其次级账户收益项目长期处于逆差,因而抵
消了部分经常项目顺差。另外,资本和金融账户长期处于顺
差,成为中国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一,与美国经常项目长期逆差相比,中国经常项目长期
处于顺差状态,反映出以出口导向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可能面
临巨大的风险
第二,美国投资收益账户总体呈现顺差状态,而中国投资
收益账户除1991 年及1992两年为顺差外,之后一起表现为逆
差,反映中国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
第三,同样是金融与资本项目的顺差,但美国与之对应的是经常项目长期逆差,而中国则是长期顺差
哪些国家存在国际收支危机
越南经济面临以下五个主要问题:一是超过2 位数的通胀率;二是政府财政赤字规模过大,综合赤字达GDP 的12%至17%;三是货币供应和信贷仍过宽松;四是经常项目逆差规模过大;五是越南盾持续贬值。
第四篇:中美两国物业管理比较分析
中美两国物业管理比较分析
发布日期:2013-07-17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成为美国新移民,来到大洋彼岸购房居住;也有人来美国购买了自己的度假屋,每年与家人过来享受假期;更有人将目前的美国房产作为投资佳选,一掷千金。无论什么目地的美国购房者,在心满意足拥有了完美的房屋后,想到的便是今后的居住,小区的管理。
美国的物业费相对中国是比较高的,例如迈阿密著名的滨海公寓Trump Tower,物业费每个月近人民币28 元/平米,一年的物业费占到房屋总价的0.9%。而上海著名的高档小区世茂滨江花园每月的物业费仅人民币5 元/平米,只有房屋总价的0.4%。面对如此高昂的物业费,很多人不理解,也很不情愿。在中国许多居住区的物业管理纠纷时常发生。例如服务质量常有不令人满意,个别居民拒付物业费,物业管理公司运作困难,服务质量进一步下降,对于继续缴纳物业费的居民是相当得冤枉。
所以,美国相对高昂的物业费,很多人总有迟疑。对于这一点,可以说,专业化管理是美国物业管理最显著的特点,业主的每一分钱都会花得让人心服口服,绝不冤枉。我们可以从中美物业管理的模式对比来看出个所以然。
关于业主委员会的性质
中国——民间组织,由业主自发票选出,监督物业公司的服务的群众组织。组织结构随意,管理模式较为松散。
美国——有限责任公司以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运作,运作管理严格规范。
美国有些州规定业主委员会要拥有自己的网站,将业主委员会每月或者每季度召开董事会的会议上传到网上,让人们可以任何时候都可以看到。
几乎所有的业主委员会都购买意外责任险,若发生大的法律诉讼,把可能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关于业主物业费拖欠问题
中国——物业公司交涉、追讨。不交物业费的业主,继续享受服务以及公共设备,导致更多业主也不交物业费,物业公司只有上诉程序追讨物业费。
美国——强制缴费如果有的业主拖欠物业费,业主委员会有权通过司法听证,将业主的产权进行拍卖,或是在业主将房产挂牌出售时,将房产扣留,不允许出售,直至业主付清物业费。有些州,例如得克萨斯州,业主委员会甚至不需要经过司法程序就可直接将拖欠物业费业主的房屋进行拍卖。
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
中国——基本物业配套服务。大多数小区物业公司的职能是维护绿化,安保,公共区域和设备的维护。游泳池、会所、健身房等都需额外付费才能使用
美国——免费、额外的高端服务。安保、车辆保管、绿化养护、洗衣熨衣、看护儿童、护理病人、代订代送报刊,通报天气预报和股市行情等贴心服务。
高档寓所有五星级酒店式服务,例如本文最初提到的迈阿密的Trump Tower,提供包括24 小时管家服务、海滩服务、客房服务、游泳池、会所、健身房、spa、商务中心、发送传真、打印,甚至可以可举行会务活动。很多物业公司定期组织业主郊游、聚餐,营造邻里之间友好融洽气氛。所有设施服务均不需再付费,已包含在物业费中。
应该说,中国大多数业主并不是不需要物业服务,不愿意交物业费,事实上他们是希望能享受到更高水平的服务,只是中国的小区物业管理以及制度等还不健全。相较而言,美国小区的管理各个环节的法制完善,业主委员会的运作方式同任何企业一样规范和专业。每个业主必须要交纳物业费;物业公司必须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把业主委员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力给予最精心的服务;业主委员会则保证业主享受美好的生活良好的环境,争取小区地产保值升值。
第五篇:中美两国法官制度比较研究
封面页 I
中美两国法官制度比较研究
摘要
美国作为世界唯一一个超级大国,不仅在经济、军事、科技等各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在司法制度上更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在美国司法制度中最重要的是他的法官制度,所以就以其法官制度作为本文的论点。而法官制度是一个内容很丰富的范畴,具体包括法官的遴选、培训、考核、保障、职业道德、奖惩等内容。所以在本文中只对法官遴选、法官保障和法官惩戒这三个最重要的方面对中美法官有关制度做一比较,并阐述其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美国;法官制度;比较;
I
The judge system comparison research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BSTRACT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only superpower in the world, not only in economy, milit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other aspects worthy of our study, in the judicial system is more worthy of our learning and using for reference.In the American judicial system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his judge system, so the judge system as the argument of this article.The judge system is a category of the content is very rich,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training, assessment, security, professional ethics,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etc.So in this article only for selection, security and punish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to judge rules and do a comparison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expounds its significance.Keywords:China;The United States;The judge system;Comparison
II
目录
摘要....................................................................Ⅰ ABSTRACT..............................................................II
一、美国的法官制度.......................................................1
(一)美国法官遴选制度...............................................1
(二)美国法官保障制度...............................................2
(三)美国法官惩戒制度...............................................3
二、中国的法官制度.......................................................4
(一)中国法官遴选制度...............................................4
(二)中国法官保障制度...............................................4
(三)中国法官惩戒制度...............................................5
三、中美法官制度之比较...................................................5
(一)关于法官遴选制度...............................................5
(二)关于法官保障制度...............................................6
(三)关于法官惩戒制度...............................................7
四、美国法官制度的借鉴...................................................7
(一)从优秀的法律工作者群体中遴选法官,并设立专门的法官遴选委员会...7
(二)切实提高法官保障力度,保证法官依法独立审判.....................8
(三)制定一部专门的《法官惩戒法》,并设立独立的法官惩戒机构..........9 结论.....................................................................9 参考文献................................................................10
0
一、美国的法官制度
(一)、美国法官遴选制度
与美国法官群体的高素质和丰富的职业经验及其崇高的威望相对应,美国法官遴选制度侧重于不断强化法官的专业性和精英性特征,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法官遴选资格和遴选程序。与我国法院体系不同,美国司法系统分为联邦和州两套系统,法官的遴选的条件和程序也有所不同。
首先,在法官遴选资格上,虽然美国的联邦法律和各州的法律并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但原则上,担任联邦法院的法官必须是:(1)美国公民;(2)在美国大学法学院毕业并获得JD学位(在美国,任何大学本科毕业生都可以报考法学院,学习三年,修满学分,即授予JD学位,就是所谓的“法律职业博士”);(3)通过严格的律师资格考试,获得律师资格,并具备担任过律师、检察官、国会议员或在内阁供职经历。而对于前期职业经历的期限,美国律师协会一般认为法官候选人应当有12到15年扎实的法律实践经验。对于担任州法院的法官,特别是州最高法院、上诉法院和具有普通管辖权法院的法官,一般也应当具备上述条件。
其次,在法官的遴选程序上,美国的联邦法院和州法院是不同的。联邦法院法官的遴选程序比较简单,主要通过行政命令产生。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法院系统内的法官,包括联邦最高法院法官、上诉法院法官以及联邦地区法院法官都是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半数以上表决通过后,再由总统任命。如果参议院不确认,总统就要另外提名,再交参议院审议确认。在联邦法院法官人选的提名过程中,政党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被提名的法官往往是符合总统政治观点的本党党员。另外,总统会通过司法部了解情况,物色人选,提出建议。在提出建议前,总统要征求美国律师协会(ABA)的意见,ABA是一个拥有40万律师和法官的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组织,它在美国司法界和政界具有很高声望,拥有很大的发言权,它对被提名的每一个法官逐个排队,认真审查,并提出自己的意见[1]。州法院法官的遴选程序比较复杂,而且由于美国是联邦体制国家,各个州的法律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的州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州法官是由州长直接任命产生;有的州法官由州长提名,然后由州议会批准通过;还有的州法官是通过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但上述这些遴选方式难免会出现诸如行政干预司法的现象和导致许多优秀的法律专门人才落选的弊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当前美国大多数州都采用了一种进过修改的新的遴选方案,因其首次在密苏里州实行,所以称之为“密
苏里方案”。这个方案规定,当法官出现空额时由特别提名委员会(由律师界推选三名律师,州长任命的三位公民和首席法官组成)提名三位候选人,州长从中挑选一人为法官,其任期不得少于一年,在下届普选中由选民决定该法官是否留任[2]。如果得到大多数选民的认可,该法官即可以连续任满一届;如果未获得大多数选民的认可,则按同一程序选择另一人为法官。当他的任期届满时,无需对法官重新提名和任命,只要该法官提出书面申请,表示希望列入候选人名单,既由选民决定他是否留任,这些法官可以根据他们的工作成绩来接受选举的考验,而无需与其他候选人竞争。因此,自从密苏里州1940年开始实施这一方案以来,逐步削弱政党和政治的影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的州开始采纳这一方案。
(二)、美国法官保障制度
为了保障法官独立和司法公正,美国规定了一系列较为健全的法官保障制度。一般来讲,法官保障制度包括法官的职务保障、法官的物质保障、法官的特权保障和法官的退休保障四个方面:
1、关于法官的职务保障,美国实行的是任职终身制。美国联邦宪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最高法院与下级法院在忠于职守期间终身任职,于规定期间享受报酬,其报酬于任职期间不得减少。”美国法官任职终身制主要针对联邦法院法官而设立,所有的联邦法院法官一经任命,终身任职,除了死亡、辞职、或退休以外的免职,就只能通过有罪判决的弹劾程序才能罢免。美国各州的法官任职期限不一定是终身制,但一般任期都较长,从4年到15年不等,而且只要“品行良好”便可以继续担任职务,实际上也就是终身制。
2、关于法官的物质保障,美国实行的是高薪制和薪金不得减少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的年薪与副总统相同,其他八位大法官的年薪与国会议员、政府内阁成员工资大体相同[2]。在2008年,联邦地区法院法官、联邦上诉法院法官和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年薪分别为17.95万美元和20.81万美元。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的年薪为21.74万美元[3],而同一年美国联邦政府普通公务员的平均年薪是6.1万美元。美国的法官薪金不得减少制有三个方面的含义:(1)、法官任职期间薪金不得减少;(2)、不能因为国家经济状况而减少薪金;(3)、保证法官的退休金。
3、关于法官的特权保障,在美国,法官在执行审判职能的过程中实施的行为和发表的言论享有不受指控和法律追究的权利,同时法官对于其在执行审判职能方面的有
关事务,享有免负出庭作证义务的特权,当然法官的司法豁免权是相对的,它应保持合理的限度。如果法官1在审判过程中有行为不检或其他触犯法律的行为,他们仍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或刑事责任。美国关于法官特权的保障,除了司法豁免权规则外,还有两项规则:(1)、是禁止对正在进行的审判加以评议的规则;(2)、是禁止将正在被审理的案件或争端列入国会议程的规则。前一规则主要在于防止新闻媒介滥用新闻自由,对法官的审判活动任意评论或妄下结论,避免法官因受公众的影响和左右而无法保持其实质独立。后一规则在于防止法官的审判活动被立法机关随意干预。
4、关于法官的退休保障,由于美国联邦法官实行终身制,因此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法官的退休年龄,但规定在自愿的前提下,法官年满65岁,任法官15年,或者年满70岁,任法官10年,可以带全薪退休。法官退休以后,处于“资深法官”的地位,如果他本人愿意,经批准,可以在除联邦最高法院以外的其他联邦法院继续担任法官职务,享有法官的一切权利和福利待遇。
(三)、美国法官惩戒制度
为规范法官的行为,美国制定了单行的《法官行为规范》,对法官的庭外活动和庭上行为责任进行了详细规定。为了从组织上保证对法官的纪律的执行,联邦和各州都设有调查委员会或类似专门负责调查处理法官行为不端和违法违纪的组织。对联邦法院法官的制裁由国会的一个委员会受理,委员会可以对被指控的法官给予警告或者停止其工作,但不能剥夺其法官资格,联邦法院法官只能根据弹劾程序,经议会通过,才能剥夺其法官资格。而且在美国弹劾案是很少的,只有在涉及严重的刑事犯罪时才使用弹劾程序,被指控的法官对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不服的,可以上诉到联邦司法会议。“在各州,委员会一般由5到13人组成,成员有法官、律师和一般公民。委员会可以从各个方面听取对法官的指控,有权在调查核实后,给予各种制裁,制裁的方法包括:警告、公开警告、短期停止工作、撤销法官资格。被裁判的法官如不服,可以向州最高法院上诉或者由特殊法院受理这类案件。” 各州也规定了可以通过弹劾程序罢免法官。事实上,由于弹劾制度程序复杂,费用昂贵,在美国要引起对法官弹劾程序是很难的。据统计,自美国建国起的200多年里,众议院仅对13位法官启动过弹劾程序,而在这13个案件中,只有7件最后被参议院确认法官有罪,将法官免职。
[2]黄河,何春华.简介美国的法官遴选制度[OL].中国法院网,2009-03 [3]朱伟一.美国法官的待遇[J]民主与法制,2012
二、中国的法官制度
(一)、中国法官遴选制度
中国法官遴选制度包括遴选资格和遴选程序两部分。
1、在我国,对法官遴选资格的法律依据是《法官法》的第九条和第十一条,规定初任法官必须具有下列条件:(1)年满23周岁;(2)具有法律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到三年的法律工作经历;(3)德才兼备,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等。我国自从2001年实行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以来,从法官队伍“入口”处杜绝了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入司法领域,保证了司法队伍无论在法律专业素质上,还是在学历要求上大体有一个共同的基点。这对于提高法官的遴选资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2、关于法官遴选程序,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有两种:一是选任制;二是任命制。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各级法院的院长由相应级别的人大选举产生;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本院院长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任命产生,但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的选任权限在本院院长。就我国法官产生方式的实践来看,无论是经权力机关选举产生还是任命产生,法院在法官产生的过程中起不到主要作用,起实质性作用的是人事部门和党政部门。
(二)、中国法官保障制度
1、关于法官的职务保障,我国法官法并未对法官任期作出明确的规定,对免职的理由也作出明示,开除公职的理由也较为宽泛。实践中罢免法官的现象多由地方一把手启动,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实际上强化了司法对行政的依附。特别是在事关本地方的局部利益问题上,往往以党委“指示”、“决定”来干预法院行使职权,有的地方甚至规定,凡法院受理外地当事人告本地企业的案件,要经本地党政领导人批准,或责令其按党委意图判决。如果敢有依法违抗者,就说:“你有你的独立审判权,我有我的人事调动权!”对本该由人大任免的法官,由党委擅自加以调职或免职。而一些法院的法官慑于外来权威的压力,不是认真地“只服从法律”,而是违心、违法地执行地方保护主义的“指示”,以致对本地企业的违法行为作枉法裁判。
2、关于法官的物质保障,我国没有实行高薪制,法官的物质待遇与普通公务员适用同一标准,而且法官实际享受的待遇甚至普遍低于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
3、关于法官的特权保障和退休保
障,我国法律均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目前我国关于法官退休年龄实际的做法是仿照国家机关公务员的退休年龄,即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法官退休后享受国家规定的养老保险金和其他待遇。
(三)、中国法官惩戒制度
我国对法官惩戒制度的规定,被分别规定在《刑法》、《法官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实施的《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裁判责任法》(试行)、《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中。对法官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应当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法官的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受撤职处分的,同时降低工资和等级。目前我国法律规定,对法官的惩戒的职能部门是各级人民法院的监察部门,由其负责对违法审判线索的收集、调查和对责任人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惩戒。
三、中美法官制度之比较
(一)、关于法官遴选制度
在法官遴选制度方面,中美两国虽然有不少相同之处,但在法官遴选资格和遴选程序上依然存在着较大差异。
首先,在法官遴选资格上,中美两国都要求初任法官必须具有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但两国在初任法官的法律实践经验的要求上却存在明显的差异。美国在法官遴选资格上强调必须具有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才能担任法官职务,“如美国律师协会通常会坚持法官候选人必须具有12年到15年以上扎实的法律实践经验。”所以美国的大多数法官都从优秀的律师中选拔。在美国,从一个法学院的学生到律师再成为一个法官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艰辛的过程。而我国只求通过司法考试并具有一到三年的法律工作经历即可。与美国的法官遴选资格相比,我国对法官的实践经验要求不高,相应的初任法官的年龄偏低[4]。其次,在法官遴选程序上,美国无论采用选举制还是任命制都要经过一套较为复杂、严格有时近于苛刻的程序,并且对于候选人的司法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颇为重视。我国则对法官的遴选程序重视不够。在实际运作中,法官的选任遴选程序大致是:由党组织的组织部门或法院党组织提出法官候选人名单,经同级党组织审查同意后,由拥有法定提名权的机构或人员,正式提交给同级权力机关,再由
它按照法定程序选举和任命,权力机关在选举和任命法官时,往往仅凭候选法官的个人简历来投票表决,而对法官候选人的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等方面根本没有或基本没有详细了解的渠道和途径,起不到真正的审查作用。而且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我国人大制度实施的不完善性,法官的选举制可谓是名存实亡。与此同时,对于一般审判人员的任命实际依靠法院内部的提请,无疑加剧了法院的行政化运作模式。
(二)、关于法官保障制度
与美国相比,我国的法官保障制度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
1、在法官的职务保障方面,美国实行的是任职终身制,这一制度可以彻底消除法官对总统的后顾之忧,保障法官独立审判案件。虽然他们的法官职位可能是基于总统的提名,但是他们上任之后,总统在理论上就丧失了对他们的控制权,他们就可以依靠自己的法律素养在法院系统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在我国,司法独立指的是法院独立而不是法官独立,法官作为法律的实施者和最终裁判者,由于他的人事任免权完全由地方党政领导掌握,随时都可能有被调职或免职的风险,所以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法官独立审判案件。
2、在法官的物质保障方面,美国实行的是高薪制。实行高薪制的必要性在于:(1)、是法官收入构成的单一性;(2)、是法官职业的辛苦以及风险性;(3)、是法官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作用以及职业上的年长、经验等。此外,高薪制也有1利于强化法官对自己职业的自珍、自爱,从经济上强化法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赋予法官应有的社会尊严。在我国,法官的物质保障与普通公务员适用同一标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甚至低于普通公务员的工资待遇,这不仅不利于法院吸引优秀人才,也不利于在职法官队伍的稳定和廉政建设。在2009年的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中,王胜俊院长就指出“一些法院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基层法院办案经费短缺,人才流失、法官断层等现象依然存在。”可见我国法官工资待遇较低的现状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法官制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切实提高我国法官的物质保障已经成为当前法官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
3、在法官的特权保障与退休保障方面,与美国相比,我国在这方面法律缺少明确的规定。近几年来由于媒体监督的迅速发展,媒体对正在审理的案件进行报道、评论的情况大量存在,而且经常使用一些带有诱导和倾向性的话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官的独立审判。此外,由于司法腐败的严重存在,社会要求人大对司法进行监督 [4]江萍.关于美国法院司法公开的考察报告[OL].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内网,2013-10 的呼声很高,但具体进行监督的法律规定又不健全,因此,人大对个案进行监督时,有时会对正在审理的案件加以过问,甚至提出具体办案意见。这种做法违背了直接言辞原则,且严重损害了司法独立。对于法官的退休保障,美国规定法官达到一定年龄并具备一定工作年限的,可以带全薪退休,而且退休年龄比普通公务员高,并尽量推迟法官的退休年龄。但与美国相比,我国的法官退休年龄与普通公务员适用同一标准,所以我国法官的退休年龄比美国法官的退休年龄要年轻得多,这就难免会造成法官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关于法官惩戒制度
与美国相比,我国的法官惩戒制度在法律依据方面和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都存在明显的不足。
1、在法官惩戒制度的法律依据方面,美国有一部系统的专门约束法官行为的《法官行为规范》。我国约束法官行为的法律依据被分别规定在众多相关的法律规范中,虽然这些法律规范比较全面地规定了关于法官惩戒的事由以及应当惩戒的方法,但是这些规定是凌乱而不系统的。我国关于法官惩戒制度的规定如此凌乱而不系统的一个致命缺陷就是不能对法官起到警示作用。
2、在法官的惩戒机构的设置方面,美国的做法是设立独立于法院之外的调查委员会或类似的专门负责调查处理法官行为不端和违法违纪的组织。这些惩戒机构完全可以从各个方面取对法官的指控,有权在调查核实后,给予各种制裁措施。与美国相比,我国没有建立独立的法官惩戒机构。目前我国法律规定对法官的惩戒的职能部门是各级人民法院的监察部门,由其负责对违法审判线索的收集、调查和对责任人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惩戒。但是由于监察部门是设在各级人民法院内部的职能部门,由它们负责对发生在本院的违法审判的法官进行调查处理,极容易对本法院的某些法官的违法犯罪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这些违法法官得不到应有的惩戒[5]。
四、美国法官制度的借鉴
(一)、从优秀的法律工作者群体中遴选法官,并设立专门的法官遴选委员会
从优秀律师群体中遴选法官在美国已经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法官遴选制度。律师不仅具有与法官相同的接受法学教育的背景,而且精通法律并积累了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以我国目前的条件,要实现这一步,也有充分的可能性,大批的法学专业毕业生进入律师行业,可以为法官的遴选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并为从事法官工作奠定坚实的经验基础,避免了直接从司法考试合格者中遴选的法官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的弊端。不止是在律师中挑选法官,在大学教授中挑选法官也是非常可行的。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经表决,任命陶凯元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6]。而陶凯元副院长在进入法院系统前,就是暨南大学法学教授。因此,从优秀的律师中遴选法官对于提高我国法官的素质,加快法官职业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为了保证权力机关真正了解法官候选人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保证其行使法官任命权不流于形式,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在法官遴选中由特别遴选委员会提出法官候选人的做法,在各级人大常委会设立专门的法官遴选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由法学教授、律师、公众代表和资深法官(法院院长或庭长)组成,由他们分别从法官候选人的法学理论水平、法律业务素质、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根据严格的挑选程序和标准,进行公开遴选,并将结果予以公示,然后将最终选定的候选人名单交由权力机关批准,从而克服现行法官遴选程序流于形式的弊端,选出真正符合法官条件的人员。
(二)、切实提高法官保障力度,保证法官依法独立审判。
从依法治国,保障司法独立和实现1司法公正的角度而言,我国有必要借鉴美国的法官终身制。但鉴于我国目前法官的素质普遍不高,有些法官不能胜任现职工作的现实,如果断然实行法官终身制,必然弊大于利,所以目前在我国实行法官终身制的时机还不成熟,但在对法官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择和严把法官准入关后,逐步实现法官终身制是完全有可能的。关于法官的物质保障,以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还不足以承担高薪制的运作,但是提高法官的经济地位,以彰显其职业尊严的做法却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另外,为了保证法官独立审判,完全摆脱地方政府的干预,避免地方保护主义的出现,有必要从源头上将法官的工资来源从地方财政收归中央财政统一划拨。有关法官的特权保障,我国法律没有具体的规定,建议法律明确规定,法官在依法审判过程 [5]崔锡猛.中美法官制度比较研究[N].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0-2,第22卷第1期 [6]王浩成.陶凯元被任命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OL].中国新闻网,2013-12-28
中实施的行为和发表的言论享有不受指控或法律追究的权利,对于与执行审判职能有关的事务,免负出庭作证的义务。同时,我国还应制定相关的规定明确禁止对正在审理的案件进行评论,人大对案件的监督应当是事后监督。关于法官的退休保障,我国法官的退休年龄在目前我国法官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下是合适的。但是,随着我国法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如果我国法官的退休年龄仍然与国家公务员的退休年龄一样,无疑是对我国法官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在我国法官素质普遍提高以后,有必要借鉴美国的做法,适当提高法官的退休年龄。
(三)制定一部专门的《法官惩戒法》,并设立独立的法官惩戒机构。
针对我国目前法官惩戒制度凌乱而不系统的规定难以对法官起到警示作用的弊端,我国有必要对这些规定予以系统整理,制定一部专门的《法官惩戒法》,将惩戒主体、惩戒事由、惩戒措施、惩戒程序等问题予以系统化、明确化。这样法官就可以比较方便地对照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法官惩戒法》的规定,是否应当受到惩戒并应受到何种惩戒以及受到惩戒如何行使申诉抗辩的权利等有了清楚的认识,从而能够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另外,我国有必要借鉴美国的做法,设立独立的法官惩戒机构。笔者认为,可以在各级人大常委会设立专门的法官惩戒机构,负责对法官违反职务方面的不当言行予以处理,对于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于没有构成犯罪的,由其负责处理。这样做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各级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权力机构,人民法院的工作对其负责,作为设置在人大常委会的法官惩戒机构就有权力对法官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处理,这既是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力和职责,同时也是它们行使法定监督权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原因是在各级人大常委会设立法官惩戒机构,可以有效避免惩戒委员会的人员与法官可能会存在工作上或职务上等各种各样的利害关系而不能够严格按照法官惩戒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惩戒的情况。
参考文献:
[1]范冬明.中美法院法官的选任和惩戒制度之比较[OL].广东法院网,2009-12-21 [2]黄河,何春华.简介美国的法官遴选制度[OL].中国法院网,2009-03 [3]朱伟一.美国法官的待遇[J]民主与法制,2012 [4]江萍.关于美国法院司法公开的考察报告[OL].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内网,2013-10 [5]崔锡猛.中美法官制度比较研究[N].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0-2 [6]王浩成.陶凯元被任命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OL].中国新闻网,201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