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魅力对学生数学情感的影响

时间:2019-05-15 15:2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个人魅力对学生数学情感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个人魅力对学生数学情感的影响》。

第一篇:教师个人魅力对学生数学情感的影响

教师个人魅力对学生数学情感的影响

人格可称为个性,它是一个具有一定倾向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又可表述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人在一定的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魅力,是成熟的能够吸引人的力量。那么,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教师个人成熟的并能够感染和教育学生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力量。人格魅力对教师而言至关重要。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师生关系融洽,亲和力强,领导放心同事敬重学生爱戴,教育效能好。反之,缺少人格魅力的教师,领导不信任、同事和学生不服气,没有号召力。可以说,人格魅力有强大的感染力、号召力和影响力。它又是一种力量,能给人以鼓舞和鞭策;它还是一种表率,能给人以示范和引导。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她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人格魅力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而是长期的实践中磨练出来的。

它包括三个主要方面: 第一,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第二,个性心理特征: 如能力、气质、性格。第三,个性的自我调节: 如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现代汉语词典对”魅力”的释义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魅力是自身非权利影响力,是一个人的人格,人品、学识,兴趣、才能、情感意志、体力等素养的综合,人格魅力就是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综上所述,教师的人格魅力即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凭自身的修养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数学教师人格魅力体现

数学教师优秀的人格魅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数学的热爱,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而且还有利于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的提高。懂得数学教师优秀的人格魅力所在,才会在数学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再现。优秀的个性和人格魅力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聪慧性:思维敏捷,善于抽象思考,富有才识,学习能力强。

2、稳定性:情绪稳定,成熟沉着,精神振奋,行动富有魅力。

3、持强性:做事积极要强,凡事皆能坚持主见。

4、有恒性:尽职尽责,持之以恒,奉公守法,富有责任感。

5、敢为性:敢于冒险,富有毅力,自信心强。

6、世故性:精明能干,老练得体,处世冷静理智,方法现实。

7、自律性:自律严谨,知己知彼,言行一致,能顾全大局。

8、敏感性:客观理智,不感情用事,独立坚强自食其力。

9、怀疑性:信赖随和,易和谐相处,顺应合作,善于体谅他人。

10,忧虑性:安详沉着,富有自信心,适应自如,富有安全感。

11,紧张性:心平气和,宁静闲舒,内和平衡,知足长乐。

12,科学性:善于用辩证观念分析、处理事件与事物。

13,理念性: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边的人与事。

老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即使是差生也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体面的表现自己,使学困生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蒙发上进的心理。“表扬的勉强比批评得过分好。”一个同学板演多位数加法,忘了在百位上进位,一般教师订正时打个“×”就过去了,这实际上是一种全面的否定。可是有位教师订正时,凡是做对的数位上都打“√”,只在做错的数位上打一个“?”(如下)5 3 4 5

+4 7 1 8 52 4 3 0

√ √ √ ?√

学生一看,五个数位我还做对四个呢!只有百位上忘了进位了,以后应该认真些。这样做,在不损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纠正了他知识上和习惯上的错误,同时使他们建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学本身具有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更有必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商因素。展现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比例的协调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数学方法的技巧美,数学形体的对称美,利用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首先,可应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在前一课时先布置家庭作业,让每一位学生任意写分子、分母是两位数的分数,并计算出分数值(用小数表示)。上课时,师生打擂台,由学生报分数,老师判断结果: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由于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分数都能迅速准确地作出判断,学生感到非常惊讶。此时,老师说:“我有一个秘密,它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大家想知道吗?”„„这样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创设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情感。

其次,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教学

中可以尽量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数学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来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如教学应用题:同学们排队做课间操,爱玲前面有9个同学,后面有7个同学,这一排共有多少个同学?许多学生不假思索地列出:9+7=15(个)。这时,我不急于将正确的答案告诉他们,而是给他们讲一个故事:“有一天,共有11只鸭子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浩浩荡荡从河的一边游到另一边,上岸以后,鸭妈妈一数,急了:不好!只有10只鸭,丢了一只,可她再向前看看、向后数数她的孩子,真怪,她的孩子并没有少,11只鸭子怎么会变成20只呢?同学们哄然大笑,鸭妈妈真糊涂,她把自己给忘了。在笑声中,同学们恍然大悟:我也真糊涂,怎么把爱玲给忘了?这种形式的练***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其三,可抓住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的抽象美、逻辑美和数学形体的对称美等诱发学生联想,在美感中提高追求真知的动力,促使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课前寻找一些美丽的图片,然后在巩固新知时让学生拿出各自美丽的图片来让全班的学生一起欣赏,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说说主要美在什么地方,最后让学生画出对称轴。这样既掌握了新知,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又体会到数学形体的对称美和动手操作的规范美。

其四,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习惯于“先教后学,先讲后练”,是一种“重教轻学,重说轻做”的以听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会太高。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理解数学,必会有另一番景象。如教学“减法运算”时,我设计了一个人人去“做”的学习情境。课前,每个学习小组中准备21元钱,笔盒一只,字典一本,分别“标价”4元、6元。请每个小组的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做生意”:用21元去买一只笔盒和一本字典,看看还剩多少元?并鼓励他们按“买卖”去列式计算。同学们都十分投入地去做。在汇报时有的小组说他们是先买一只笔盒,再买一本字典,分两次付钱,列式是21-4-6=11(元);有的小组则是先算一只笔盒和一本字典的总价,再一起付钱。列式是21-(4+6)=11(元)。最后推导出“减法运算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减数,等于减去这几个减数的和。这节课,由于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做”数学,从而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数学当成是一种赏受,一种乐趣.

第二篇:浅谈语文教师个人魅力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浅谈语文教师个人魅力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2009-07-29 09:28:22 来源:中国教学资源网

现代教育新理念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所突破不墨守成规就要不断的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我认为不应该仅仅是以教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决策、方法等作为反思的内容,更应将教师的个人因素也纳入到反思中去。怎样能对学生更有帮助?怎样才能和学生更亲近?怎样才能营造师生融洽、和谐的氛围?怎样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等等。

由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我总是听取来自各方面的声音,希望能对我的教学有帮助。这也往往让我陷入困惑与思考当中。让我一直颇有感触的就是在校园里经常会听到学生说:他们很喜欢某位老师,喜欢他所任教的科目;不喜欢某位教师,上他的课象受罪,提不起兴趣等。事实上,确实如此。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讲起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如醉如痴;有的老师讲起来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同样是学生犯了错误,有的老师批评了,他们心悦诚服,知错肯改;有的老师批评了,他们却愤愤不平,百般抵赖。凡此种种,原因何在?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由教师个人魅力的不同造成的。而且,近年来这一话题也得到了教育界的极大关注。据有关报道,在上海市召开的“上海教师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回信精神座谈会”上,关于“如何做一个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专家们向教师提出倡议:以自身的学识魅力传播文明,以人格魅力造就高尚。据悉,今后教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将作为选择教师的两大标准,它要求教师在具备专业学科背景的同时,还需有教书育人的能力。看来,教学水平的高低与教师的个人魅力也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也是老师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

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有魅力而又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呢?了解并重视这一点,对提高教学水平至关重要。教师的仪表、风度等外在的美固然令人赏心悦目,但这决不是教师魅力的全部。能否赢得学生的喜欢和爱戴,不是由教师单方面因素决定的,而是由教师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而成的。鲁迅,陈独秀,朱自清,梁实秋这些学问大家和文章大家都教过书,他们并没有成天去钻研怎么教学生,而只是想着教些什么给学生。他们教给学生的也不光是学识,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追求精神和行事艺术影响着学生,结果就算是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有影响力的恰恰是他们这些充满着个性魅力的专家学者型教师。

我认为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的个人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必须为人师表。

只有肯于为人师表的教师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心。教师的表率作用首先体现在良好的师德修养上。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自己就要有坚定正确的努力方向;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自己就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和对事业高度的责任感;要培养学生对劳动、对集体的热爱,教师自己就得作好表率。

二、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性格

一个具有良好性格的教师,能深得学生的爱戴和敬慕,学生会随时随地用自己敏锐的目光注视这位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并在暗地里模仿他。教师乐观、平和、豁达、善于与人相处等是教师良好的情绪特征。一个性格不佳的教师,往往会带给学生逆反、消极的影响。比如,某教师的性格是粗暴的,常常吹胡子瞪眼训斥学生,那么被训斥的学生也会变得粗暴无礼。这样的教师难以得到学生的尊敬,只会使学生反感,他的教育也只能是无效的劳动。因此,作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的教师,应该使自己的性格趋于完美。教师时时感染和教育着学生,对学生的发展和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师应该对学生友善、宽容、尊重并善于倾听他们的心身。教师公平的善待、尊重每一个学生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师生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也将变成积极主动和乐于去做的事。这样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好感,愿意和你亲近。

三、教师应该了解学生

虽然我们经常把教师比作园丁,学生比作花草,但我们所真正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独特的生理、心理及心灵发展特质。我们不能把学生看作没有思想、一味被动接受喂养的花草;我们也不能把自己当作园丁,任意按照自我的喜好去决定他们的“生长方向”。让每个有自己想法的学生都能靠自己的力量探索真理,寻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道路,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关键的时候给予一把助推力。这样将来的人群才会是丰富多彩。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教师所散发出的魅力将影响到学生的一生!

一般说来,学生总是喜欢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教艺高超、谈吐优雅的老师,愿意和他们相处,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有益的影响。教师就应从这些方面入手培养和提升个人魅力:提升个人魅力就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这一行业,更要不断学习,终生学习!不断跟上时代,紧跟技术热点,掌握新技能,再言传身教地教授给学生!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与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才能育好一代新人。其实,教师职业与医生相同,都是以人为对象。因此要研究人,要研究施教对象的学习和成长规律。当代医生仅仅会看病、会开处方已经不够,还要能了解病人的心理。同理,在教师的教学水平内涵中,不应仅仅是学科专业水平。对于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也要有一定的了解。虽然,目前新教师上岗前都有一个教育培训,但短短几天,不过是杯水车薪。

教师的个人魅力的体现和提升除了我上面提到的几点以外,还有许多方面,这就必须通过自己的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去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第三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影响分析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影响

高尔基曾说过,人的本质是个大殉道者。童话中有个小女孩,由于穿上了红舞鞋,就只能拼命地旋转下去,穷其一生,欲罢不能。老师一旦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其情其感也如红舞鞋一样,让老师永不满足,永无止息,直至奉献一生的精神与心血。老师所从事的事业,实在是一项人的事业,也是一项充满了情感的事业。老师又是学生的榜样,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老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起到很强的感染作用。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起到塑造学生品格、启迪学生心智的作用,从这意义上讲老师就是传播知识文明的殉道者。

老师的真诚教育情感,往往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结果,它往往以顿悟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人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促使学生明白只有在生活和实践中才可以体会到学习的价值,在学习中享受生活,享受快乐吧,让学生顺其自然快乐学习,让学生读书明理智慧积德,教育本身才更有意义,学生的学习也才更有兴趣。这种教育的瞬间灵感离不开老师“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强烈的教学欲望和“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苦思索。老师的情感不仅能激发老师的教学欲望,而且能使老师长时间地保持对教育和教学的专注思考,为学生学习的顿悟产生铺垫条件。通过老师的真诚教育情感在学生中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去影响、感召、塑造学生,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高尚的精神种子,使他们成为健全人格的人。因此,老师情感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十分深刻的,也是极其重要的。

一、情感能够培养老师的教学欲望

情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认识或所操作的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的关系,当客观事物符合主观需要时,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有了情感就能强化智力活动,促进智力的发展,所以强烈的情感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内在动力(培情原理)。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可以一分为二,有些归于智力,有些归于非智力因素,第三者是没有的。”所谓智力因素是指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诸因素的有机结合。所谓非智力因素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时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它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要素组成。它对智力因素的发挥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情感是非智力因素中的核心要素,它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与人的社会性需要密切相关。情感形形色色,往往呈现出积极的和消极的、肯定的和否定的等两极趋向。每种情感又可按其强度分为不同的等级。情感具有两极性、情境性、效能性、迁移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所产生的动力功能、调节功能、信号功能和感染功能等,对人的智力活动起着激发、选择和调节的作用,不仅会影响一个人活动的动力和积极性,而且会影响人际交往间的交流、沟通及关系的发生、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情感对人们活动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它在一定条件下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有的情况下,则起着消极的破坏作用。因此,了解情感现象,把握情感规律,以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十分重要。

一个老师心中一定要装着学生,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首先就要有强烈的教学欲望,要不停地学习,捕捉教育新观点、新思想、新题材,不断地超越别人也超越自己。这种强烈的教学欲望会成为老师教学活动的内部动力,激发老师的行动,并引导老师的行动向着明确的目标进行。现代中学生还是大学生,他们的年龄大多是在十五至二十五岁之间,他们的身心发展已趋于成熟。他们不仅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意向,而且自重感在他们的心中日益强烈;他们喜欢别人对他们尊重,愿意引起教师对他们的重视;他们不仅期望教师给予知识和一般情感上的温暖,还要有心理上的接近和朋友般的理解:这是学生的情感特点。老师要想在教学上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根据学生的情感特点进行教学,即在传播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以情和爱,理解他们,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得到平衡。一个具有健全心理品质的学生是学好文化知识的首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老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许多老师在谈及学生学习成绩时,常常将其好坏归于学生自己的努力程度。无可否认,学生自身的努力程度是最关键的因素,但是,对于情感冲动多于理智选择的当代学生而言,教师的责任实在是无法规避。如果老师与学生的感情不融洽,学生势必与其有了戒备心理,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在学生绝不会产生喜悦情绪的状态下,任老师怎样讲授知识,学生也会本能抗拒,难以全部接受。这种逆反心理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很大的抑制作用,学生有了这种心理既不可能对此学科产生兴趣也无法静心地听课。当教学过程出现师生情感融洽时课堂欣欣然的场面和气氛时,教师自身成了强大的磁场.学生的双眼闪烁着敬慕、爱戴、喜悦之光神。融洽的师生情感对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健康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老师的情感不仅能够“放大”老师教学欲望的内驱动力,而且有的时候会成为老师教学欲望的直接动机。在人格系统的四种动机结构(内驱力、情绪、情绪—认知相互作用、情绪—认知结构)中,情绪是核心,无论是与内驱力相联系的情绪,或是同认知相联系的情绪,抑或是蕴含在人格结构中的情绪物质,都起着重要的教练作用。老师的个人情感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高尚的情感有助于培养并激发老师的教学欲望,加大老师对学生成长出现的机率。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现实的对象以及现实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等。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情感与人的认识过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积极的情感会推动认识的发展,激励学生创造性地探索和大胆地思考求知。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思维能力、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我们不可能通过讲授专业、高深的心理知识使学生获得积极情感的认知,而只能采用“寓教于情”的方法,以教师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教师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所以说,情感是促进师生间教与学的最大的力量,有了情感的教学就有了生机,没有情感的教学是失败的。所以获得学生的情感认同,并让这种情感转化为学生奋斗的内在要求,将成为老师教学活动中越来越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二、情感能够保持老师思维的专注性

在教育活动中,老师要追求“恍然大悟”的一刹那的顿悟,大都要有一个“痴”和“傻”的过程,也就是说,老师要对特定的教学内容作艰苦的、专注的思考。这种思考的专注性在心理学上称为“定向──探究反射”,它有利于调动老师心理的积极性以及老师的知识与经验,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老师内在情感深刻地影响着老师这种思维的专注性。学生成长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凭空而来的。老师要以长期积累的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坚持不懈地、全神贯注地对带有新的信息的事实进行搜索和追踪,并对知识的“生长点”和“临产状态”进行规律性的探索。也就是说,老师要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抱有极大的热情,对知识前沿有着深切的关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把握容易发生知识和诞生知识的“生长点”和“临产状态”,表现出高度的思维的专注性。一个只关心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的老师,是不可能长期地投身于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并满怀热情地关注学生成长的实践活动的,也不可能用敏锐的眼光来准确地预测知识的“生长点”和“临产状态”的。

有的时候,老师对具体教育事物教育对象的情感投入也会强化老师思维的专注性。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活动的态度越积极,就越容易发现活动中的问题,并以之作为自己需要考虑的问题。”一旦特定的教育活动引起了老师强烈的兴趣,投入了老师足够强度的情感,那么老师就会在这次教育中呈现出情感的正效应状态,促使老师精神百倍集中,思维高度活跃,自觉摆脱周围环境的干扰,并持之以恒地进行艰苦的思考。这个时候老师表现得十分专注,意志的力量也会起保证作用,以至于“卧不安席,食不甘味”,直到他找到一种直觉的顿悟时,这种心理状态才能消失。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根据他自己和别人的宝贵经验,他知道,通过你是什么样的人要比你知道什么,可以获得更大的成效。”老师的内在情感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及时见效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的过程,还包括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等心理活动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情感,教师的作风和意志等心理都从不同侧面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效果。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证明了教师的期待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期望、注意、关心等都属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积极热忱的态度能够使师生间建立融洽的关系,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对教学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学生喜欢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只有学生喜欢教师,才有高的学习积极性。日本学者继有恒(1961)在研究中发现,喜欢某位教师的小学生有80%、中学生有75%想成为像这位教师一样的人。在科尔(Cole,1968)的调查中,喜欢某位教师的中学生有60%喜欢这位教师所任的学科,认为这一学科更有价值,在平时的学习中花费的时间更多。所以,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喜欢的人,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学业的发展。教育研究表明,富于同情心,有热情的教师往往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当教师热情并多方鼓励学生时,学生更富有创造精神。所以,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情,对待学生要热情、真诚。教师还必须注意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高级情感的养成。因为,这些情感不仅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有激励价值,对信念、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有陶冶价值。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能及时合理的排解自己的消极情绪,同时,也能控制和掌握学生的情绪、情感,为成功的教育创造健康到环境,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健康的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感。

三、情感促进师生共同顿悟的产生

顿悟是学生成长的主要思维活动,是灵感发生后的一种直觉状态,也是老师的认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口。在顿悟之前,老师的认知处于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这种量的积累达到认识突破的临界点,也就是达到能够保证质变所必需的条件的时候,由于典型诱因的出现,老师便会在瞬间摆脱旧思路的束缚,体会到“拨云见日”的畅快与如涌的思绪。

顿悟的产生有两个前提:一是强烈的创造动机和适量的情绪情感;二是原型启发。所谓“原型”即外界事物中的有启发性的事物,也就是典型诱因。动机和情感使老师的心理能量逐渐积蓄到足以开启人的一部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量,但仅有内部心理量的积蓄是不够的,还需要典型诱因的启发,使老师因触及原型而联想到深藏于潜意识的某种冥思苦想之物,并立刻跃入显意识状态,产生顿悟现象。因此,顿悟的产生需要以联想思维为中介,把老师教学欲望这个内因与典型诱因这个外因有机结合起来。联想是一种有目的的、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考察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与内在属性。在教育活动中,老师判断或发掘事物新闻价值的时候,不能孤立地就事论事,而需要从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种种关系上,去探究知识所包含的应用价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的联想,它在发现与开掘知识的价值方面起着能动作用。同时,联想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一项非常艰苦的脑力劳动,它促使各种信息向同一个中心汇集,有意识地形成一个使复杂的神经系统暂时联系起来的趋于优化的“心理场”。老师的情感能够帮助形成有利于联想思维发生的“心理场”。根据情绪智力理论,一般情况下,人从外界接受信息以后,要通过丘脑传送到大脑皮层,形成一定的认知,并由这种认知再传送到杏仁核,引起一定的情感反应。但如果情感到达一定强度,外界的信息就不再通过大脑皮层的认知反应,而是直接由丘脑抵达杏仁核,唤起强烈的情感反应,并反馈给大脑皮层,使它因受到刺激而转入全面觉醒或注意,保持神经通路的紧张与兴奋。这个时候老师头脑中的某种主体信息对外界的相关的客体信息显得特别灵敏,产生有利于联想思维的“心理场”,使老师在典型诱因一出现的时候就能马上意识上它的价值和意义,缩短顿悟出现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必须以一定的认知条件为基础,但如果有一定的情感激发作条件,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现就会变得相对容易些。很多时候,只有认知基础,而没有情感的投入,学生与老师是无缘的。为什么不少老师搞教育不成功呢?因为他们虽然精心做了准备,但自身的情感没有调动起来,所以整个教育例行公事、枯燥干巴,自然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找不到学生兴趣和情感,也产生不了灵感。老师如果长期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就会对身边学生的一切都习以为常,不以为然,失却了应有的兴趣和热情,造成知识嗅觉钝化甚至麻木,白白浪费许多具有知识价值和应用价值。学生学习的弱化,大多是从老师责任感事业心弱化、也就是活动动机的弱化开始的,因此,克服惰性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激励老师的情感,充分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强化老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活动动机。当今中国教育,许多老师往往忽略了自己的情感关怀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学生不愿与老师沟通,这其实是很大的误解,而老师的这种误会可能会造成学生长时间的情绪低落,学生常常会在后来的学习中表达出自己强烈的失落感。所以,教师要重视自己的情感在教学实践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而言之,老师情感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老师必须有丰富的情感,才能保证学生成长不会迟钝褪化。丰富的情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活积累,二是情感积累。积累的方式一方面是投身于现实生活,与现实生活时刻保持紧密的联系,把握好在时代的物质基础和生活方式上产生的情感的旋律和基调;另一方面,老师要充分运用感觉器官,对此作独特的内心体验,形成独特的“情感库存”。这样,老师才会时刻以充沛、饱满、独特的情感浸润社会生活,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发现知识,创造知识。教师本身的情感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作用,如果教师有强烈的求知欲,热爱本门学科,以饱满的情绪带领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产生巨大的影响。正象赞可夫所说的:“如果教师本身‘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所以,老师上课要全身心地投入,用生动简练的语言,严密的逻辑推理,将自己对所教学科深深热爱的激情融于每一节课中,去吸引学生听课,激发他们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并使他们建立起持久而牢固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通过教师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利用他们的心理动力因素去加以补偿,仍然可以取得较好的心理成果。教学过程和效果,凝聚着老师的大量心血,显现着老师由思想和感情综合而成的情操。没有浓重的心血,没有杰出的情操,没有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沟通就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最佳的效果。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情感就是冬夜的一团篝火,夏日的一抹凉阴,在无声无息中走进学生的心灵,给他们以前进的力量。教师都应充分地认识到情感的效能,充分发挥情感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知识海洋中愉快地畅游。一个优秀的老师,要心明、眼亮、情热,即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深刻的鉴别能力和挚热的事业情怀,更要这一行爱这一行,思想不能老化,情感不能匮乏,对人对事不能冷漠麻木。由情感而升华的使命感和事业心是老师生活的精神支柱,是老师工作的灵魂。

第四篇:教师素养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影响

[内容摘要]: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而教师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学识底蕴、儒雅风度以及对事业与学生真诚的热爱。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仅是教师自身形象的要求,更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完善的需要!时代的发展或许会改变教师的形象与内涵,但是,作为教师的特质与应该拥有的形象内涵是不能改变与流失的,这就是教师的人文素养,我们呼吁更多富有人文素养与儒雅的风范教师,这也是一项重要的校本课程,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完善着学生的学习心理。[关键词]:教师、人文素养、学生、心理、学习心理、儒雅风范

引言——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不过,现在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然,教师不是圣人,也应该允许犯错误,允许有自己的脾气,可是,身为人师,我们的言行举止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尤其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学生对于教师的人格要求,可能超过对任何人,而人文素养是人格魅力的重要表征。很难想象:一位素养不高的教师,会是一位拥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成为学生所爱戴的教师?一位不受学生爱戴的教师,能够管理好班级?能够影响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三点思考——建构教师人文素养与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和谐大厦

思考1:教师人文素养的内涵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人文素养外在表现为人格魅力——即一个人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行为上果敢、作风上的刚毅等所产生的感召力量。

美一教育家花了40年时间,收集了9万份学生来信,概括出作为一个好教师的12种素质,包括:友善的态度,尊重课堂内的每个人,仁慈和宽容;耐性,兴趣广泛,良好的品性,良好仪表,公正、幽默感,对个人的关注、坦率,有方法。这集中反映出受欢迎的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情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

我国现阶段,有人提出教师的人文素养除了具有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热爱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外,还应该注重“五心”修养。“诚心”是“五心”修养的基础修养。“精心”,是要求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做到不讨厌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安心”是敬业爱岗的前提条件。“恒心”是为人师表的长期要求。“雄心”是成就事业的心理品质。教师也需要雄心壮志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不断创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从而担负起实施人文关怀的重任。

思考2:中学阶段学生心理特征

在青春期到来时,青少年在躯体和心理方法呈现快速的发展,表现为身体急剧的生长和变化。随着身体的发育,青少年必须适应发展中的新自我,同时还必须适应别人对于他的新形象所表现出的反应。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挑战的时期。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渴望交往、渴盼纯真的友谊。朋友之间的情谊称友谊,它是建立在理想、兴趣、爱好等一致和相互依恋基础上的一种感情关系。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的个体在情感上最依恋的对象是父母,朋友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依恋的重心便逐步由父母转向了朋友,并日益得以确定和加强。

2、学习方面有自己的主见。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视老师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并有了更高的要求,学习也逐渐有了自己方法与安排,不喜欢走别人的老路,甚至有时候不愿意做老师布置的题目。

3、易与父母产生隔阂。不少中学生都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有话宁可与知心朋友讲,也不愿对父母说。无论在价值观念、交友方式、生活习惯,乃至着装打扮等等方面,都容易与父母发生摩擦,不断加剧与父母的心理隔阂。

4、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5、情绪情感不稳定。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含蓄。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思考3: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影响

一、影响着学生的人格的完善

传授知识,自然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但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责任。目前,为数不少的教育从业者还未意识到,教师作为施教者,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往往成为孩子一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健康人格。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人文素养,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素养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有了这样的“心心相印”,学生的人格的成长会在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的教师的影响下,逐步成熟与完善起来,而学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基础。

而长期以来,由于我们习惯于把学生看着是一个“认知体”,把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扩展学生的知识内涵作为基本目标,重思想教化而忽视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无视表达热情。因而导致许多学生缺乏一定的公德意识和人文关怀意识,在校内和校外呈现“两面人”现象。而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实际上是一种灵魂的缺失,它容易使人迷失自我。因此,追寻人文精神的回归,是我们教育的当务之急,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与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完善。

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目标的明确

一位人文素养深厚的教师,肯定是一位有抱负有追求的教师,往往呈现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性格坚毅,乐观向上,作风严谨,给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与影响下的学生,必会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这样会自觉不自觉的树立远大的目标。反之,一个没有深厚人文素养,举止猥琐,语言粗俗,庸俗无聊的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个没有恒久引力与缺少人格魅力的教师。历史上的杨昌济之于毛泽东,闻一多之于臧克家,沈从文之于汪曾祺,鲁迅之于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些伟大的教师,永远会让他们的同样伟大的学生铭记不忘,学生的成功为这些伟大的精神导师的人生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因为,教师的追求与抱负已经深深的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指标;教师的努力与成功,激励他们的学生追求更远大的目标与成功。

三、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效果

中学阶段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表现的比较单纯,情绪化比较重,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影响力从哪里来,以前的师道尊严,可能很难约束现在的个性化强的中学生了。而在这方面研究颇为深入的可能要算河北省著名的衡水中学了,他们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了长期研究后发现:一个学生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好坏,与他是否喜欢教这门功课的教师相关。他们对学生进行了跟踪,发现学生往往因为不喜欢某一老师而不喜欢他所教的课,许多学习上偏科的学生都能从此找到原因。衡水中学领导者慢慢地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的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为同样很重要。衡水中学校长李金池用了一个函数式来表达教师人格修为与教学能力、教育观念以及二者与教师的“教育力”之间的关系:y=kx。因变量y表示教师的教育力,系数k表示教师的人格修为,自变量x表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观念等。其实,这里所谓的“教育力”,最终还是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些,而这一切还是取决于教师人文素养。

四、影响着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与监督者,教师的行为举止与爱好习惯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依据个人的理解,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表现在向学生指出应形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即具体的学习习惯;二是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习习惯的形成。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榜样被学生所模仿,并以潜移默化地方式发生作用。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或模仿,可以抽象出榜样的行为特征,形成规则,并通过对这些规则的重新组织,形成全新的行为。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首先考虑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如何,直接制约着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其次教师所提出的要求、监督和评价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快慢产生影响。再次教师自身的形象作用。如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集中反映了教师的精神风貌,它包括教师的道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认知策略、对学生的态度及其教师的主观追求等。拥有独特的教学风格的教师,在学生中自然拥有较强的影响力,这样,教师的正确要求就容易化为学生的行动。

结语——打造儒雅风度的教师形象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曾经被照上很多灿烂的光环,教师职业的艰辛与变更,一直困扰着每一位教师!时代的发展或许会改变教师的形象与内涵,但是,作为教师的特质与应该拥有的形象内涵是不能改变与流失的,儒雅的风范一直是知识分子引以为豪的形象表征,而当一位教师真正的拥有了儒雅风度,不仅仅能够体现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好形象,也是予以学生良好心理成长与完善的最好的校本课程,学生在与老师的共处、交流中耳濡目染,学习心理会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教师在拥有儒雅风度的形象基础上,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师生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激发学生产生情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承受外界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在知识、能力、思想道德及身心健康方面不断提高,个性得以张扬,真正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成功人生打下良好基础。

由此,我们呼唤教师的儒雅风度,寻求精心打造富有人文素养的教师形象思路,最大可能的挖掘教育资源,为了学生的健康心理的成长与完善,作出我们作为教师的最细致、最全面、最合乎教育规律与学生心理成长规律的努力。

第五篇: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引言

谈论教师的人格魅力,应先从我国古代的孔子说起。孔子是一个思想深沉、举止端方的大哲学家,大教育家,几千年来他“聚徒讲学”平易近人的神情语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人格魅力对后世子孙产生很大的影响。孔子的学者风范对我们今天“传道授业解惑者”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一名教师具有良好的性格、气质、能力特征不仅能吸引学生获取知识,而且对学生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这种影响,如春风化雨,甘霜滋润,天籁妙音,承续久远,使学生受益终身。

教师的人格魅力归结起来应当有以下具体体现:善良、真诚、热情、耐心、负责、富于同情心、淡泊名利、德才兼备,具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等。

教师必须善良、真诚。这是教师人格魅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内心宽容,忍让,慈爱,富有同情心,言行上质朴、和蔼、尊重他人,严于律己,诚恳,真切,使人觉得与之相处如沐春风,如享阳光,无需提防,更无需担心严霜雪面,城府祸心,这样在教育生涯中必然会达“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师必须淡泊名利,宽容大度,胸怀磊落,德才兼备,才能担负承文明,育人授业的重任。如果一个老师满腔名利,不惜绞尽脑汁,不择一切手段,去追求个人利益,那他就名不副实。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育人,而育人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人最核心的是要有人格,否则就会只有人形而无人实。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教师的理想信念、生活态度、价值取向、道德品质、治学方法、为人处事等都决定着教师以德育人的成效。教师人格比教师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对学生的影响更显著。因而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影响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

一人格的涵义

人格,从心理学上讲,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即个性。从伦理学上讲是指人的道德品质;从法律的角度讲,是指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社会学中把人格定义为人品。“格”即标准、度量、规格、品质,“言有物而行有格也”就是讲人要有良好品行和做人标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在当今教育工作中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教师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品格高尚,可以感染学生,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进而自塑完美人格。教师的人格魅力是由理想信念、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质修养、形象气质等综合素质熔铸而成,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在润物细无声中感染、教化学生。高尚的教师人格是学生效仿的榜样、崇拜的偶像,是 1

一面旗帜、一盏航灯,是无声的号角,会对学生产生无形而强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会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人格魅力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比有形的言语教育具有更强的心灵渗透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和最直接的示范、导向作用。在当今时代,大多数人知识的快速增长,能力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是在学校完成。因此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成人、成长影响巨大。

2.1 教师的广博学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渊博的知识是作为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同时是人们衡量一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尺度。具备真才实学的教师才能形成健全的、具有权威效应的人格力量,人格力量的形成,必须也只能以教师的德才兼备为前提。我们学院的王涛老师在教学工作方面显得犹为出色,深受众多师生的一致认可和肯定,渊博的知识储备是他最大的特点。以有效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作为他的教学理念。一名优秀的教师光拥有满腹的知识而不能很完善地展示出来并不能让人信服你有庞大的知识储备,应该确切地说王涛老师的课堂是渊博知识和精彩展现才能的结合体。他总能在课堂上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绪,使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充满着幽默风趣的味道。所有听过他的课的人都会有同一种感受,那就是你会以一种心悦诚服的态度去赞叹他在教学过程中行云流水般顺畅的思路衔接,把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上呈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在他的课堂上,没有任何一位学生会有丝毫倦怠的情绪,由此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学生非智力因素,对于学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学是知识与智慧的交流,教师充满创新的教,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内在的人格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具有宽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系统精深专业学科知识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满自信与激情,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得他的教学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对本学科产生强烈的兴趣,始终保持求知的热情与动力。

教师的学识不仅表现在对本学科知识的了解上,对教育心理学知识的熟悉上,还表现在对现代科技、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的了解程度上;甚至还表现在对当前乐坛、影坛、文坛、体坛等信息的了解上。假如教师在讲解问题时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对学生感兴趣的国际时政、流行音乐、畅销小说或时尚体育能侃侃而谈,娓娓道来,科技风那学生必然是“信其道而亲其师”。

2.2 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影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道德、作风仪表、为人处世乃至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孔子说

过:“其自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教师听其言,而且观其行。教师如果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爱岗敬业的崇高精神,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对待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情,多一份信任,学生就会从教师的言行身教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就依照老师的言行来调节自身的行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高尚品德,对学生有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教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待学习态度,也会对他们日后的工作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身作侧,为人师表,做到育人先育已,育已先育德。用自己良好的品德修养、坦荡的胸襟、高尚的情操、正直的为人去熏陶和感染学生,教育和规范他们的言行,发挥榜样的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3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性格特征的影响

教师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一般性格开朗,不怕挫折,遇顺境时不骄傲,遇逆境时不消沉,头脑冷静,处理问题稳妥得当,自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拥戴。每位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情感表露,在教师人格的内涵中,教师个人的情感是制约人格形象最基本的要素,情感智慧确定教师的人格,没有真挚情感的教师永远不能具有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师善良、真诚会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去接纳每一个学生,不会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庭背景的不同而区别对待或歧视某些学生。胸怀博大,能容下个性不同和兴趣爱好各异的学生,用善良与真诚感染每个学生。构建“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蹲下来和他们进行心灵对话,用浓浓的情去温暖学生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2.4教师的言语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恰当得体的言语表达对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我自身而言,我对教师的言语显得特别敏感,因为我认为教师中肯的语言表达能够如实地显现出她们对学生们真切诚恳的关爱。在中学时代,我是个极度缺乏自信心,性格非常内向的学生,找不到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业上不能以恰当合理的学习方法去有效促使各科成绩平衡,数学更是我的致命弱点,所以当时的班主任一度把我当作“毒瘤”。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我的语文老师却在精神上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每每在课余时间他都会以和善关切且带有鞭策性的口吻对我说:“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一定要树立信心,以坚定的信念去充分展现自身所独有的长处”。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我下定决心以全身的力量全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展在写作方面的优势,正是我的语文老师使得我能及时发现自己生命中的闪光点。教师鼓励性的言语是促进学生发奋学习的最大动力。能够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并以肯定的态度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表示赞赏的教师一定是对教育事业最为忠诚的人。李秀淑老师是一位非常可敬可爱的老师,是我初中时候的英语科任老师,对她印象最深刻也让我最受触动的是她对我们班云林同学全心付出的帮助,至今那温馨的一幕幕仍在我的脑海中回荡。云林其实是个很优秀的学生,只是由于以前一度的偏科现象导致在英语学科中的严重欠缺,因此就不能如愿地考上理想中的重点中学。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李老师为他感到很着急。首先在思想上慢慢地开导他,要求他树立坚定的毅力去克服英语的空白面,从那一刻起,云林便用实际行动在一步步地攻克英语,积极配合李老师为他设定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以诚恳的态度从最简单的英语发音练习开始,当他取得一定程度的进步时李老师给以极大的肯定,他也逐步提升自我的信心,最终真的是切切实实在英语上取得重大突破,在最后的中考中还拿了较高的分数。李老师对他所全心付出的努力,我们全班同学都有目共睹,不由得发自内心地对她产生由衷的敬意,能够诚心诚意为学生将来的发展而呕心沥血的教师本身就具有强有力的独特人格魅力。

2.5教师的德行对学生的影响

拥有高尚品德的教师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学生的尊敬。教师良好的德行是实施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因为教育始终强调先育人后教书。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质,才能为学生树立很好的榜样,众多学生总会以教师的价值观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尺度。

一个淡泊名利的教师心中始终保持着对教育事业仰望的姿态,以及对此抱以情有独钟的圣洁,全身心付注于教育事业中去,把关爱学生作为自己最神圣的职责,这样的教师最难能可贵,王涛老师就是这样的老师。他一直都深切地热爱他的教学工作,并持以无限的忠诚。由于他在教学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学院提升了他的职位,让他顺理成章地坐在特定的办公室里办公,这时候有些同学总会有意无意地说:“老师,您现在当官了吗?”被问的次数多了,王涛老师有一次实在忍不住便反问道:“难道当官真的比教师这个称谓显得更吸引人吗?”这应该不仅仅是个简单的问句,它应该引起教师们的深入反思,有某些教师由于得了一官半职便趾高气扬的,学生们向他问好也一副爱理不理的高姿态。教育事业应该是无比圣洁的事业,它容不得受职场权衡利益的玷污,教师的心灵必须时刻保持清明澄澈。

行动是无声的命令。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只有自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一个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的老师,自己首先应该是师德的楷模,在教育学生刻苦读书的同时,教师要具备敬业精神,以自强不息,刻苦钻研业务的行动去感染学生。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一个教师必须好好地检点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密的监督之下,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空洞的说教在任何时候都显得苍白无力,只有以你自身行动的感召才能深刻地影响学生。陈霞老师是一位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她刻苦钻研教材,熟练掌握教学技能,总以力求做到精益求精的状态来要求自己。也许是教政治的原因,每天她都习惯性关注着最新的时事动态,并结合课本把时事有效融合地展示给我们,让我们时刻感觉到在她的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总是丰富的。她是个对自身要求非常严格的人,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和强有力的鞭策性行动在为我们作表率,高度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她对我们最大的渲染。

三教师个人魅力的塑造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学生对教师持有的期望和信赖,往往使他们对观察教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个小小善举,会使他们感到无比欣喜;教师的一点小小的缺陷,则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失望,所以教师使自己尽可能地得到全面发展,努力形成一种健康、美好、完整、和谐的人格。

3.1 博览群书,拓展知识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教师渊博的学问如源头活水,能给学生以滋养。具备这样条件的老师,不但在教育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师生关系,创造融洽和谐教学氛围。培根曾有这样一句名言:“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书是人类创造最伟大的奇迹,它为理智和心灵插上翅膀。

作为一名教师,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不允许你孤陋寡闻,必须大量涉猎古今中外的诗歌、散文、小说、哲学、经济学、历史学、逻辑学和各种自然科学,才能够适应当代教育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通过以书悦人、以言醉人、以技迷人、以意喜人的高超的教学艺术,让课堂教学犹如高山流水,用深深的爱与情影响学生,“刚柔相济,严慈相间”,使师生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3.2 修身养性、完善自我做为一名教师,理应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做到以德服人,以德树威。要有刚正不阿的凛然正气,不让虚伪的恭维蒙蔽理智,不让别有用心之辈的花言巧语吹的飘飘然、昏昏然。教师是承担特殊社会责任,受人尊重的职业,因此,教师应当严以律己。既要维护教师的声誉,保持良好的道德形象,自觉按照教师的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涉及任何有损教师形象的言行。又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我道德完善,高标准严要求,向着理想的道德人格攀登。其实人之可贵,就贵在有信念、有理想、有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注重人格追求的观念将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发展。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教育只有改革创新才能适应历史的变革,教育有定规而无定法,教师只有不拘泥于教条,善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况机智灵活地组织教育活动,才能培养出既符何教育目标,又有丰富个性的新人。

3.3 团结协作,共育新人

团结协作,共育新人是调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其他人员相互关系的师德要求,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条件。面对现代教育,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树立新观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寻找新规律。那种墨守成规,抱着死东西不放的旧思想、旧方法不适合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也难培养出思维敏捷的创造型人才。为了培养具有锐意进取精神的新一代教师必须具有探索研究,开拓创新的精神。

3.4 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是教师人格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职责,以真诚换取学生的真诚,以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并从中享受人生乐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手勤、腿勤、心勤、脑勤。不迟到,不早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备好课,达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要勤于思考,要不断地反思、总结、提高。在工作中不断开拓进取,深入钻研教育理论,提高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创新,掌握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要求来确定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无限的,教师的品德知识魅力更是无穷的。因为这种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其价值也是无法估量的。它对学生潜移默化,陶冶润泽,学生受到的影响是长期的,终身的。学生在教师这种人格魅力的感召下,铸造自身完美的灵魂,健全的人格,以德行天下,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奉献自己有意义,有魅力,有价值的一生。

结论

综上所述,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充满美好人格魅力的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自己健全而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教育学生。人格魅力的养成使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得到了跨越性的提升。教师必须时刻注重陶冶个人情操,丰富内在修养,时时以崭新而亮丽的风采展现在学生面前,抱有时刻准备的心态去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

下载教师个人魅力对学生数学情感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个人魅力对学生数学情感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性作为社会对人类健康观念的重新认识的一种结果,心理健康问题为人们普通关注是与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的。社会越发展,文明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健......

    浅谈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五篇]

    浅谈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内容摘要: 教师的情感教育是指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能在学生心中引起积极情绪反映的那种教育。情感教育在许多方面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

    教师礼仪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礼仪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摘 要】 现代礼仪以传统伦理道德为内核,以自尊和互相尊重为原则,以个体素质和修养的提升为出发点。教师礼仪包括微笑礼仪、语言礼仪、课堂礼仪、......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的倾向。教师对学生的态......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范文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张金键 心理健康问题为人们普通关注是与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的。社会越发展,文明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意义也就越加突显。 作......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

    教师“美语”和“禁语”对学生的影响 柑树垭小学杨良正 记得我小的时候,我妈总这么对我说:“老师的话怎么这么听,我叫你做什么都叫不动。”现在我做了老师,也会听到家长如此对我......

    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教师心理不健康,就难以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会采取不合常理的态度、方法来对待问......

    论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论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翟万友内容提要:心理健康的目标即全面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在教育实践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完善其结构,使该心理系统的运行达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