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五篇]

时间:2019-05-13 11:4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第一篇:浅谈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浅谈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内容摘要:

教师的情感教育是指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能在学生心中引起积极情绪反映的那种教育。情感教育在许多方面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场所。教师在整个

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感受,进而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生健康的心理是我们教育的前提和基础。(1)如果学生的基本心

理需要能从教师那里得到满足,学生就会情绪平稳,信心十足。(2)教师对学生是关心还是冷漠,会引起学生不同的心理反映,从而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3)教师应该为学生尽力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尽力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没有训斥,没有指责,没有抵制,没有隔膜的新型的师生就是打开 情感教育大门的金钥匙。

关键词:情感教育 心理健康 师生关系

教师的情感教育是指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能在学生心中引起积极情绪反映的那种教育。曾经有人说过:教育应该是有童心的人所从事的最人道的呈业。教师的情感教育,在许多方面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小学教师,一句亲切的话语,一副充满热切期望的眼神,一个无意识的关切行为,都可能在学生敏感的心继中引起强烈反响,甚至直接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一)情感教育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场所。教师在整个

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感受,进而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心理学研究青明,人在民主、宽松、愉悦、和谐的环境下能更快乐地接受信息,提高效率。如果教师是个感情贫乏的人,没有饱满的激情和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高度热爱,那么走进教室上课充其量是个机械的书写工具和传声筒,那么即使一篇充满了丰富情感的优秀课文也无法激起学生的美感享受和兴趣,这种纯粹为了教而教的模式,别说学生反感,教师自己也觉得深闷。因此,情感教育的出现可以说是为传统教学方法入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课堂教学是师生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一个面孔呆板,举止单一的教师肯定吊不起学生求知的胃口。一个能吸引学生,影响学生的好教师,一定是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是极具魅力的,一个恰切,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当学生遇到困难,胆怯时,教师一个善意、鼓励的眼神,往往会激起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当学生取得一个小小的胜利时,老师夸大的一伸大拇指,惊喜地微笑着点点头,无形中为学生增添了信心,在自我欣喜中更积极努力地探索求知。假如老师与学生不能达到和谐的情感交流,缺乏了任何一方对另一方的倾注,那么一切都只能是徒劳无功。说到这儿,就让我想起我校有了班,两位教师向教导主任反映实在上不下去课,教导主任就去听了一节课。听完以后,主任说第二天他在这个班上一节教育订,请两位老师去听。两位老师不以为然。第二天,一进教室,主任就微笑着组织教学,导语新颖自然,态度和蔼可亲,教室里一下安静下来,在他的课堂上始终洋溢着和谐的气氛,讲例题时,生动活泼,还与孩子们互动交流,对回答问题积极的孩子就鼓励称赞。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这节课结束了。下课后,主任什么也没说,就离天花板了教室,两位老师难受极了。许多成年人在回忆起学生时代时,总会对都课生动、有趣的老师印象很深,也常常会述说从哪位老师那儿学到了令其一生受益的品质。事实证明,没有落后的学生,只有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课堂又是整个教学链条上的关键环节,对教师来说,它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所以我们说教育、学习,成以课堂,败也课堂。

(二)情感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最为重要的心理品质就是洞察孩子们的精

神世界,不具备这种心理品质的人,是不配做孩子们的师长的。学生健康的心理才是我们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个性特点,无论他们之间有多少不同,但他

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好就是他们每个都怀有强烈的向师性。对于他们来说十分重视“老师相信不相信自己”“自己在老师心目中是否占有一定的位置?”等问题。对老师都抱有无限的期望,他们希望自己能从老师那里得到比别的同学更多的理解和信任,午到更多的爱护和关怀。如果教师对某个学生忽视了,关心得少了,那么,这个学生就有可能认为自老师心目中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了。这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于是心情烦躁,注意力不能集中,干什么都没有劲头。我们做教师的常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虽然并没有讲出来,但是学生是可以察觉出来的。这就是情感的传递性。别看是小学生,对这一点是十分敏感的。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全校大扫除,两个一年级小孩都坏分子着去打水。我看水桶很小,就叫其中一个孩子去了。可我回头一看,另外那个孩子失望地神情,突然意识到不应该打击他的积极性,于是也让他去了。这个孩子激动地不得了。一个很小的水桶,两个孩子一手拎一边,高兴地回来了,幸福洋溢在脸上。正如林格伦在他的《课堂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的那样:“对学生来说,关心的需要,是必须给予满足的一种基本的心理需要。”如果学生这种基本的心理需要能从教师那里得到满足,那么,学生就会情绪平稳,心理,学习专心,信心十足。当学生发现老师对自己关心得多了,他的心理积极因素会被调动起来,比如说过去一直同老师作对,现在他体谅老师了;过去有意违反纪律,现在他为了维护老师也要尽量管信自己;过去老师的课他不喜欢听,现在他似乎觉得老师说得每一句话都那么动听„„

俗话说:“情通则理达”。没有情的滋润,没有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没有教师德性感召,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心理气氛,就没有教育和教学的成功。有一名小女孩,家庭状况非常不好,每天来上学的时候,关发乱蓬着,又不经常洗澡,身上总有股怪味,班上的孩子都躲着好走,谁也不愿意跟好坐同战桌。接上这个班时发现这个孩子严重“自闭”,从不跟同学们说话。当时每天放学,都要把学生送过马路。我就主动紧紧拉着她的手,象平常领别的同学一样。虽然她不敢看大家,但我察觉到她的手湿乎乎的,眼睛里闪着幸福的泪花。从那以手,全班学生没有了嫌弃,只有团结友爱。小女孩也渐渐变得开朗和自信了。可见,教师对学生是关心还是冷漠,会引起学生不同的心理反映,从而产生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怪不得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除了医生和教师之外,不需要如此多的热情。”不管我们的学生成绩好坏,能力高低,长相如何,老师对他们都应一视同仁,因为你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到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容易使人产生积极上进的情绪,而失败容易使人产生消极退缩的情绪。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为学生尽力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尽力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那些常常遭到失败的学生,表扬和鼓励从来没有他们的份,掌声和鲜花更是与他们无缘。尽管他们在学习上还不能很快地获得更大的成功。但是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必须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还应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我校有一位班主任是这样做的,由于每年评选“优秀学生”的名额有限,那些差生根本就没有机会。她为了尽快消除这些学生的自卑心理,每学期在班内评选一次在某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比事“体育小明星”“劳动小模范”“助人为乐好少年”等,并用班费买来奖状,请求校长盖上公章。当学生拿到这小小的奖状时,大大增强了他们的信心,第一次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和鼓励,第一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做老师的不能象铁路警察一样,只管一段,而要为学生终生负责。要为学生获得成功而创造多方面的条件。要用多把尺子衡量和评价学生。应注意发现学生心灵深处最本质,最强烈的渴求——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可以想象到这些孩子长大成人手,也许再没有获得过什么奖励、奖状,但一回想起小学阶段,他也能自豪地说自己曾经辉煌过。教师的情感教育,就是要持之以恒的坚信学生“能行”,注得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们在“我能行”的心态中觉醒,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情感教育带给他的将是完善的人格、快乐的人生。

(三)情感教育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普通、最基本的关系。教与学的同进也是师生

感情和思维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意发展,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交流会使师生之间充满了宽容和理解。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更要注意情感教育,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不故意当众出学生的丑;不给学生以难堪;不是想着怎样尽快整治他们,而是要思考出现过错的原历;对学生有耐心,特别对过错较多的学生,能耐心地等待;对于非原则问题,能原谅的就原谅。我们都知道“教育成功的秘决在于尊重学生”这句话,尊重是爱的表现形式,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如果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充分肯定,情感是得到了尊重,那么潜力会得到充分的释放,能力会得到更大的发挥。所以我们说不论哪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无论做什么,总是急于得到别人的认可,对于别人的评价非常在意,而老师的态度对于他们来说则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随意的教学行为,未加思考的语言,以及随便处理的方式都会对他们造成伤害。我校有一个六年级的男生,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不少坏毛病。毕业前,他象别的同学一样,请老师们给他在毕业留言册上留言。有的老师就写道:“你真烦人!全班就属你事儿最多!”“你知道吗?你很讨厌,我从不就没喜欢过你!”“希望以后能变得让人喜欢你!”等等。但是有位老师是这写的:“师生情是一种缘份。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老师对你的期望,无论你将来生活在世界的哪个城市,我都衷心地祝福你一切都好!小伙子,加油吧!”相比之下,两种留言会产生两种效果。当孩子看到前一种留言时,会感到失望,不快和沮丧,严重得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会引起他对学校教育的怨恨,对教师的不满。可以说,一则小小的留言,破坏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直接会影响这个学生将来的成长。当学生看到后一种留言的时候,他会为自己曾经的过失行为感到内疚和难过,从而发自内心地萌发出要尽快改正缺点的愿望。难怪有人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比作既是一口光明的激励之钟,又是一口黑暗的伤害之钟,它既可以使学生奋起走向光明之路,也可以使学生沮丧地滑向黑暗之途。由此可见,这位教师的用心良苦。不管过多长时间,每当这个孩子看到这则留言,都会感到无限欣慰,激励他不进步。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希望的信心。当然,尊重不是放纵,要在尊重的基础上给予帮助和培养,这样才能发挥信任的作用,情感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这场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中,无疑,情感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全身心地去爱自己的学生,时刻关注他们,当他们遇到因难,情绪波动的时候,就要及时的伸出援助之手,处处以一个身心健康,开朗向上,乐于助人的教师形象去感染、影响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心理喜欢、敬佩信赖自己的教师。也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平等交流,密切合作,这种没有训斥,没有指责,没有抵制,没有隔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打开情感教育大门的金钥匙。

浅谈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乌市第十一小学

马晓艳

联系电话:***

第二篇:教师个人魅力对学生数学情感的影响

教师个人魅力对学生数学情感的影响

人格可称为个性,它是一个具有一定倾向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又可表述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人在一定的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魅力,是成熟的能够吸引人的力量。那么,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教师个人成熟的并能够感染和教育学生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力量。人格魅力对教师而言至关重要。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师生关系融洽,亲和力强,领导放心同事敬重学生爱戴,教育效能好。反之,缺少人格魅力的教师,领导不信任、同事和学生不服气,没有号召力。可以说,人格魅力有强大的感染力、号召力和影响力。它又是一种力量,能给人以鼓舞和鞭策;它还是一种表率,能给人以示范和引导。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她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人格魅力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而是长期的实践中磨练出来的。

它包括三个主要方面: 第一,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第二,个性心理特征: 如能力、气质、性格。第三,个性的自我调节: 如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现代汉语词典对”魅力”的释义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魅力是自身非权利影响力,是一个人的人格,人品、学识,兴趣、才能、情感意志、体力等素养的综合,人格魅力就是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综上所述,教师的人格魅力即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凭自身的修养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数学教师人格魅力体现

数学教师优秀的人格魅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数学的热爱,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而且还有利于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的提高。懂得数学教师优秀的人格魅力所在,才会在数学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再现。优秀的个性和人格魅力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聪慧性:思维敏捷,善于抽象思考,富有才识,学习能力强。

2、稳定性:情绪稳定,成熟沉着,精神振奋,行动富有魅力。

3、持强性:做事积极要强,凡事皆能坚持主见。

4、有恒性:尽职尽责,持之以恒,奉公守法,富有责任感。

5、敢为性:敢于冒险,富有毅力,自信心强。

6、世故性:精明能干,老练得体,处世冷静理智,方法现实。

7、自律性:自律严谨,知己知彼,言行一致,能顾全大局。

8、敏感性:客观理智,不感情用事,独立坚强自食其力。

9、怀疑性:信赖随和,易和谐相处,顺应合作,善于体谅他人。

10,忧虑性:安详沉着,富有自信心,适应自如,富有安全感。

11,紧张性:心平气和,宁静闲舒,内和平衡,知足长乐。

12,科学性:善于用辩证观念分析、处理事件与事物。

13,理念性: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边的人与事。

老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即使是差生也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体面的表现自己,使学困生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蒙发上进的心理。“表扬的勉强比批评得过分好。”一个同学板演多位数加法,忘了在百位上进位,一般教师订正时打个“×”就过去了,这实际上是一种全面的否定。可是有位教师订正时,凡是做对的数位上都打“√”,只在做错的数位上打一个“?”(如下)5 3 4 5

+4 7 1 8 52 4 3 0

√ √ √ ?√

学生一看,五个数位我还做对四个呢!只有百位上忘了进位了,以后应该认真些。这样做,在不损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纠正了他知识上和习惯上的错误,同时使他们建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学本身具有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更有必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商因素。展现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比例的协调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数学方法的技巧美,数学形体的对称美,利用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首先,可应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在前一课时先布置家庭作业,让每一位学生任意写分子、分母是两位数的分数,并计算出分数值(用小数表示)。上课时,师生打擂台,由学生报分数,老师判断结果: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由于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分数都能迅速准确地作出判断,学生感到非常惊讶。此时,老师说:“我有一个秘密,它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大家想知道吗?”„„这样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创设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情感。

其次,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教学

中可以尽量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数学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来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如教学应用题:同学们排队做课间操,爱玲前面有9个同学,后面有7个同学,这一排共有多少个同学?许多学生不假思索地列出:9+7=15(个)。这时,我不急于将正确的答案告诉他们,而是给他们讲一个故事:“有一天,共有11只鸭子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浩浩荡荡从河的一边游到另一边,上岸以后,鸭妈妈一数,急了:不好!只有10只鸭,丢了一只,可她再向前看看、向后数数她的孩子,真怪,她的孩子并没有少,11只鸭子怎么会变成20只呢?同学们哄然大笑,鸭妈妈真糊涂,她把自己给忘了。在笑声中,同学们恍然大悟:我也真糊涂,怎么把爱玲给忘了?这种形式的练***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其三,可抓住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的抽象美、逻辑美和数学形体的对称美等诱发学生联想,在美感中提高追求真知的动力,促使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课前寻找一些美丽的图片,然后在巩固新知时让学生拿出各自美丽的图片来让全班的学生一起欣赏,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说说主要美在什么地方,最后让学生画出对称轴。这样既掌握了新知,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又体会到数学形体的对称美和动手操作的规范美。

其四,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习惯于“先教后学,先讲后练”,是一种“重教轻学,重说轻做”的以听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会太高。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理解数学,必会有另一番景象。如教学“减法运算”时,我设计了一个人人去“做”的学习情境。课前,每个学习小组中准备21元钱,笔盒一只,字典一本,分别“标价”4元、6元。请每个小组的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做生意”:用21元去买一只笔盒和一本字典,看看还剩多少元?并鼓励他们按“买卖”去列式计算。同学们都十分投入地去做。在汇报时有的小组说他们是先买一只笔盒,再买一本字典,分两次付钱,列式是21-4-6=11(元);有的小组则是先算一只笔盒和一本字典的总价,再一起付钱。列式是21-(4+6)=11(元)。最后推导出“减法运算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减数,等于减去这几个减数的和。这节课,由于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做”数学,从而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数学当成是一种赏受,一种乐趣.

第三篇:关于“阅读教学对学生情感教育的研究”研究报告

关于“阅读教学对学生情感教育的研究”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 阅读教学对学生情感教育的研究

课题的类别: 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 课题编号: G0185 课题负责人: 张志伟

课题研究时间 2008.1-2008.12 成果形式: 论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语文教学渗透着强烈的情感教育,因而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情理并重,特别宜于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更能拨动他们的心弦。通过阅读赏析课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愉悦产生思想上的融合,感情上的共鸣。我们职业高中的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情感上普遍都比较淡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他们的情感,就有着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通过语文课堂上的教学,进行以下几种情感的的培养及研究:(1)进行爱祖国爱人民有理想有报复的理想情操教育研究.(2)进进行面对挫折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的情感教育研究.(3)进行学会理解人学会关心他人的人际关系教育研究.(4)进行自制自律自尊自强的自控能力教育研究.(5)进行求美谦逊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教育研究. 2 利用第二课堂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在活动中对上述几种情感再次加以培养 3 成立课外读书小组,让学生选择喜爱的图书进行阅读,在阅读中使多种情感得以升华.

三、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课题组成员选取了职业高中高一高二的语文教材为实验研究的基础材料,以他们讲授课程的班级为实验班.依据每篇课文所反映出的人文特点设计教案,并恰当的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后进行反思,把在课堂上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来,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与所有老师进行交流,最后把研究所得运用到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做到在实践中边学习边总结.这种方法使教师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课堂教学也有了新的起色. 其次 运用案例研究法:

课题组成员统一选取一篇文章进行教学,根据研究内容精心设计教案,再组织课堂教学,课后进行总结反思,将教学中成功的之处记录下来,利用课题例会进行专题实验研讨活动.让有成功之处的教师分析此堂课的做法,在本堂课中他激发了学生的哪些情感,学生的哪些情感得以升华.然后课题组敲定教案,由其它课题组成员实施课堂教学,最后进行总结反思,形成书面材料 再次 运用文献研究法

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语文教学中怎样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情感的材料.学习同行们的成功经验,运用到自己的研究当中.

四、课题进程或阶段说明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学习相关理论,制定研究方案。

确定课题并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自身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仓库、权威和真理裁判官,而是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引导者和合作伙伴,并且应有很强的智慧驾驭能力、组织协理能力和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懂得怎样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升华.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请专家指导. 第二阶段:具体研究阶段,开展研究及时处理相关资料,形成成果 1 通过语文课堂上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几种情感的的培养及研究

语文课堂是我们对学生情感教育的主阵地,每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如果引导的好,激发的恰当,都会使学生情感上得以升华,真正体会到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

在这一阶段中我们主要是利用所学的课文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发.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爱祖国”这个词是空洞的。什么是爱祖国,怎么样才算是爱祖国。他们的头脑中没有具体的概念。《梅岭三章》是陈毅同志在那段最艰苦最困难的岁月中写下的绝命诗。这三首诗抒发的情感角度不同各有侧重。分别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和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还有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在教学中我们利用纵横奔放的爱国情感,去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感情,使他们知道祖国的今天来之不易,作为华夏子孙,应当以前人为榜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同类作品如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都可以以爱国主义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今天的青少年特别是我们职业高中的学生,比之前几代人有更多的情感困惑:在家庭关系中被“代沟”所困;面对师长教育逆反心理突出:与同学相处以自我为中心:处事不计后果,冲动好斗等等。家庭关系中产生的矛盾,多半是子女不理解父母用心之良苦或生活之艰辛。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我们利用文中感人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进行讨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有不理解父母的时候,如果有,学了这篇文章你应该如何去做呢,通过这样的情感教育,学生改变了许多,收获了许多.《母亲》也都是很好的教育材料。

美国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很经典的实验:他们给幼儿园一个班的孩子每人一粒糖,并告诉他们:如果两小时后他们没有把这颗糖吃掉,那么将得五粒糖的奖励。大人们离开后不少孩子经不住糖的诱惑,将糖吃了。只有几个孩子为了得到更多的糖,忍受住了糖的诱惑,他们有的唱歌,有的搭积木借以分散注意,克制着自己。最后,他们真的得到了奖励。发人深省的是,那些当年没有吃掉那粒糖的孩子,成人之后都成为了事业的成功者。因为他们都有强者的情感素质之一:为了达到目的,努力排除干扰、抑制不良诱惑的自制能力。现今的社会,校外灯红酒绿实在精彩:校内寒窗苦读十分无奈。教育学生能自制自律,自尊自强、抵制形形色色的不良诱惑,不受干扰,努力学习,是一个很困难同时又很关键的情感教育问题。如莫泊桑的《项链》就是很好的自控能力教育材料。

古今中外的教育研究表明:天才和蠢才极少,绝大部分人都属于智商平常的普通人。一个人的学习成绩好坏与工作成败,与学习或工作的态度有关,与方法优劣有关。在这方面,古代名人名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著作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如《论语》集中体现了古代圣人孔子的人格力量:“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说学习态度的,也是反映孔子谦逊好学的人格精神的。我们教师在“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同时,也应该把前人“道存师存”,“不耻相师”的求学态度,实事求是,不耻下问的精神传授给学生,让其潜移默化,成为后学者的精神品质。在此阶段完成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 论文

《以阅读为桥梁塑造完美自我》

论文 利用第二课堂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在活动中对上述几种情感再次加以培养

活动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1)开展活动的具体形式及内容

a 个体研读。每天保证一小时以上的研读,读有思考,读有感受.认真写读书笔记

b 集体阅读。老师组织大家一起同读(可能在学校的某个场所,也可能设在市图书馆),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达到共同激励,同享读书的快乐的目的。

c 组织读书心得体会的交流和讨论。d 学期末进行读书心得展览。(2)活动要求

a 每一个同学提供一本书,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借读,这样你虽然只拥有一本书,但是却可以看一百多本书。

你可以选择老师为大家提供的这些书目,也可以提供列表中没有的,但这本书必须有阅读的价值。

B 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的书目(自选你感兴趣的,一个月读一本)C 能够认真写读书笔记(摘录优美的词、句段或者写你的点滴感悟)D 能准时参加读书沙龙的一切活动。(3)问卷调查

专业 班级 姓名 问题一 你为什么要参加读书沙龙活动? 问题二 你的读书史(你读过哪些书)问题三 你喜欢读什么样的书籍

问题四 参加读书沙龙活动你是否能主动读书,并积极参加其它活动 问题五 对于读书沙龙活动你有什么见意

问题六 你能否提供书源(可从列表中选择,也可提供你现在有的书籍)最后 你是否同意参加读书沙龙(4)学生阅读篇目

文学作品:

1《三国演义》罗贯中,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5月第2版 2《水浒传》施耐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8月第2版 3《鲁迅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4《家》巴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9月第3版 5《骆驼祥子》老舍,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1月第1版 6《围城》钱钟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2月第2版 7《男生贾里全传》秦文君,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年5月第2版 8《花季?雨季》郁秀,海天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9《汪洋中的一条船》郑丰喜,华夏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 10《挪威的森林》(日)村上春树,林少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 1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苏)奥斯特洛夫斯基,梅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10月5版

12《哈利?波特》(英)J?K?罗琳,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5月第2版 13《唐吉诃德》(西班牙)塞万提斯,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5月第2版

14《复活》(俄)托尔斯泰,汝龙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  15《欧也妮?葛朗台》(法)巴尔扎克,张冠尧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6《老人与海》(美)海明威,赵少伟译,漓江出版社1987年7月第1版 17《麦田里的守望者》(美)塞林格,施咸荣译,译林出版1998年9月1版

18《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赵少侯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 19《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汝龙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20《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出版社  21《宋词选》胡云翼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1月1版 22《普希金诗选》卢永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  23《繁星?春水》冰心,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24《中华散文百年精华》丛培香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25《外国名家散文经典》于文心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4月第2版 人生修养:

26《美学散步》宗白华,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第1版 27《中华传统美德格言》(成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 28《孙子兵法》郭化若

29《新编世界五千年》夏国梁、夏冰,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1版 30《傅雷家书》三联书店1998年10月第5版

31《知识改变命运》潘燕、刘县书,三联书店2000年1月第1版 32《妈妈的心有多高》赵定军,北京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 33《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美)肖恩?柯维,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11月1版

34《培根人生论》(英)培根,何新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35《人文知识读本》陈思和,海南出版社

36《苏菲的世界》(挪威)乔德坦?贾德,萧宝森译,作家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37《成功之路》(美)拿坡仑?希尔,海南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69《推心置腹——心理学知识趣谈》解春玲、龚平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年11月1版

 38《写给中学生》(自编)名人传记:

39《居里夫人传》(法)艾夫?居里,左明彻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40《拿破仑传》(德)艾密尔?鲁特维克,阳若迅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7月第1版

41《我的父亲邓小平》

 42《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海伦?凯勒,李汉昭译,华文出版社2002年1月1版

43《林肯传》(美)戴尔?卡耐基,叶维明译,哈尔滨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

44《梵高传》(美)欧文?斯通,常涛译,北京出版社2001年2月第3版 45《毛泽东传》金冲及,中央文献出版社

46《名人传》(法)罗曼?罗兰,傅雷译,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第1

47《杨振宁传》徐胜蓝、孟东明,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8《杰克?韦尔奇自传》杰克?韦尔奇、约翰?拜恩著,曹彦博等译,中信出版社2001年

49《微软的崛起》(美)丹尼尔?伊克比亚,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50《经营之神王永庆》赵贤明,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51《邓肯自传》(美国)伊沙朵拉?邓肯著,张敏译,国际文化出版社 52《永远的乔丹》章宜,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年版 53《名人的中学时代》(自编)

科学技术:

54《基因的故事》陈章良、王莉江

55《魔鬼出没的世界》(美)卡尔?萨根著,李大光译,吉林出版社1998年 56《时间简史》(英)史蒂芬57金,许明贤、吴忠超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10月

57《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58(美)罗伯特?K?G坦普尔,陈养正等译,21 58《过去2000年最伟大的发明》约翰?布罗克曼,袁丽琴译,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59《科技创造未来》徐冠华,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60《发明启示录》龚镇雄,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

通过读书沙龙活动的开展,许多学生都爱上了阅读,在阅读中多种情感得以升华.效果甚佳. 成立课外读书小组,让学生选择喜爱的图书进行阅读,在阅读中使多种情感得以升华.

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比如周六周日休息日,或者假期时间都可进行.教师进行相应的检查,这样学生的许多时间都被利用起来,无时无刻不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教育,情感的熏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分析总结研究所得,形成综合性总结报告 1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相关材料,并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 对研究过程结果等进行总结.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撰写课题的结题报告,请专家进行鉴定.

五、课题研究的结论

语文学科是一个人文性的学科,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是非常重要的,改变传统的学生学习观,加强情感教育的渗透;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挖掘作品中的道德素材,加深学生情感体验,这是我们在此项课的研究中努力做到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我们职业高中的学生都能成为一个健康的学生,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六、成果的社会影响 1受到上级的肯定。目前职业高中学生的情感过于贫乏,教师能从语文这一角度去丰富学生的情感,这一点得到了上级的肯定

2许多家长打来电话,说自己的孩子最近乖了许多,回家知受到社会的好评道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活了。

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设想等 存在问题 受高考的制约。目前为止,语文课堂教学还很难摆脱高考“应试”的束缚,一些好的文章由于课时限制不能与学生共同欣赏。对于有些家庭特殊的孩子,对他们的情感教育方式还有待于研究 3 研究范围过于狭窄,需要拓宽 今后的研究设想 多创设与学生沟通的平台。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加宽学生的阅读范围。

第四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影响分析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影响

高尔基曾说过,人的本质是个大殉道者。童话中有个小女孩,由于穿上了红舞鞋,就只能拼命地旋转下去,穷其一生,欲罢不能。老师一旦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其情其感也如红舞鞋一样,让老师永不满足,永无止息,直至奉献一生的精神与心血。老师所从事的事业,实在是一项人的事业,也是一项充满了情感的事业。老师又是学生的榜样,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老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起到很强的感染作用。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起到塑造学生品格、启迪学生心智的作用,从这意义上讲老师就是传播知识文明的殉道者。

老师的真诚教育情感,往往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结果,它往往以顿悟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人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促使学生明白只有在生活和实践中才可以体会到学习的价值,在学习中享受生活,享受快乐吧,让学生顺其自然快乐学习,让学生读书明理智慧积德,教育本身才更有意义,学生的学习也才更有兴趣。这种教育的瞬间灵感离不开老师“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强烈的教学欲望和“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苦思索。老师的情感不仅能激发老师的教学欲望,而且能使老师长时间地保持对教育和教学的专注思考,为学生学习的顿悟产生铺垫条件。通过老师的真诚教育情感在学生中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去影响、感召、塑造学生,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高尚的精神种子,使他们成为健全人格的人。因此,老师情感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十分深刻的,也是极其重要的。

一、情感能够培养老师的教学欲望

情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认识或所操作的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的关系,当客观事物符合主观需要时,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有了情感就能强化智力活动,促进智力的发展,所以强烈的情感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内在动力(培情原理)。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可以一分为二,有些归于智力,有些归于非智力因素,第三者是没有的。”所谓智力因素是指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诸因素的有机结合。所谓非智力因素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时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它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要素组成。它对智力因素的发挥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情感是非智力因素中的核心要素,它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与人的社会性需要密切相关。情感形形色色,往往呈现出积极的和消极的、肯定的和否定的等两极趋向。每种情感又可按其强度分为不同的等级。情感具有两极性、情境性、效能性、迁移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所产生的动力功能、调节功能、信号功能和感染功能等,对人的智力活动起着激发、选择和调节的作用,不仅会影响一个人活动的动力和积极性,而且会影响人际交往间的交流、沟通及关系的发生、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情感对人们活动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它在一定条件下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有的情况下,则起着消极的破坏作用。因此,了解情感现象,把握情感规律,以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十分重要。

一个老师心中一定要装着学生,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首先就要有强烈的教学欲望,要不停地学习,捕捉教育新观点、新思想、新题材,不断地超越别人也超越自己。这种强烈的教学欲望会成为老师教学活动的内部动力,激发老师的行动,并引导老师的行动向着明确的目标进行。现代中学生还是大学生,他们的年龄大多是在十五至二十五岁之间,他们的身心发展已趋于成熟。他们不仅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意向,而且自重感在他们的心中日益强烈;他们喜欢别人对他们尊重,愿意引起教师对他们的重视;他们不仅期望教师给予知识和一般情感上的温暖,还要有心理上的接近和朋友般的理解:这是学生的情感特点。老师要想在教学上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根据学生的情感特点进行教学,即在传播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以情和爱,理解他们,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得到平衡。一个具有健全心理品质的学生是学好文化知识的首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老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许多老师在谈及学生学习成绩时,常常将其好坏归于学生自己的努力程度。无可否认,学生自身的努力程度是最关键的因素,但是,对于情感冲动多于理智选择的当代学生而言,教师的责任实在是无法规避。如果老师与学生的感情不融洽,学生势必与其有了戒备心理,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在学生绝不会产生喜悦情绪的状态下,任老师怎样讲授知识,学生也会本能抗拒,难以全部接受。这种逆反心理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很大的抑制作用,学生有了这种心理既不可能对此学科产生兴趣也无法静心地听课。当教学过程出现师生情感融洽时课堂欣欣然的场面和气氛时,教师自身成了强大的磁场.学生的双眼闪烁着敬慕、爱戴、喜悦之光神。融洽的师生情感对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健康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老师的情感不仅能够“放大”老师教学欲望的内驱动力,而且有的时候会成为老师教学欲望的直接动机。在人格系统的四种动机结构(内驱力、情绪、情绪—认知相互作用、情绪—认知结构)中,情绪是核心,无论是与内驱力相联系的情绪,或是同认知相联系的情绪,抑或是蕴含在人格结构中的情绪物质,都起着重要的教练作用。老师的个人情感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高尚的情感有助于培养并激发老师的教学欲望,加大老师对学生成长出现的机率。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现实的对象以及现实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等。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情感与人的认识过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积极的情感会推动认识的发展,激励学生创造性地探索和大胆地思考求知。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思维能力、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我们不可能通过讲授专业、高深的心理知识使学生获得积极情感的认知,而只能采用“寓教于情”的方法,以教师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教师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所以说,情感是促进师生间教与学的最大的力量,有了情感的教学就有了生机,没有情感的教学是失败的。所以获得学生的情感认同,并让这种情感转化为学生奋斗的内在要求,将成为老师教学活动中越来越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二、情感能够保持老师思维的专注性

在教育活动中,老师要追求“恍然大悟”的一刹那的顿悟,大都要有一个“痴”和“傻”的过程,也就是说,老师要对特定的教学内容作艰苦的、专注的思考。这种思考的专注性在心理学上称为“定向──探究反射”,它有利于调动老师心理的积极性以及老师的知识与经验,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老师内在情感深刻地影响着老师这种思维的专注性。学生成长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凭空而来的。老师要以长期积累的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坚持不懈地、全神贯注地对带有新的信息的事实进行搜索和追踪,并对知识的“生长点”和“临产状态”进行规律性的探索。也就是说,老师要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抱有极大的热情,对知识前沿有着深切的关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把握容易发生知识和诞生知识的“生长点”和“临产状态”,表现出高度的思维的专注性。一个只关心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的老师,是不可能长期地投身于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并满怀热情地关注学生成长的实践活动的,也不可能用敏锐的眼光来准确地预测知识的“生长点”和“临产状态”的。

有的时候,老师对具体教育事物教育对象的情感投入也会强化老师思维的专注性。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活动的态度越积极,就越容易发现活动中的问题,并以之作为自己需要考虑的问题。”一旦特定的教育活动引起了老师强烈的兴趣,投入了老师足够强度的情感,那么老师就会在这次教育中呈现出情感的正效应状态,促使老师精神百倍集中,思维高度活跃,自觉摆脱周围环境的干扰,并持之以恒地进行艰苦的思考。这个时候老师表现得十分专注,意志的力量也会起保证作用,以至于“卧不安席,食不甘味”,直到他找到一种直觉的顿悟时,这种心理状态才能消失。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根据他自己和别人的宝贵经验,他知道,通过你是什么样的人要比你知道什么,可以获得更大的成效。”老师的内在情感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及时见效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的过程,还包括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等心理活动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情感,教师的作风和意志等心理都从不同侧面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效果。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证明了教师的期待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期望、注意、关心等都属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积极热忱的态度能够使师生间建立融洽的关系,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对教学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学生喜欢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只有学生喜欢教师,才有高的学习积极性。日本学者继有恒(1961)在研究中发现,喜欢某位教师的小学生有80%、中学生有75%想成为像这位教师一样的人。在科尔(Cole,1968)的调查中,喜欢某位教师的中学生有60%喜欢这位教师所任的学科,认为这一学科更有价值,在平时的学习中花费的时间更多。所以,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喜欢的人,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学业的发展。教育研究表明,富于同情心,有热情的教师往往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当教师热情并多方鼓励学生时,学生更富有创造精神。所以,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情,对待学生要热情、真诚。教师还必须注意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高级情感的养成。因为,这些情感不仅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有激励价值,对信念、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有陶冶价值。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能及时合理的排解自己的消极情绪,同时,也能控制和掌握学生的情绪、情感,为成功的教育创造健康到环境,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健康的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感。

三、情感促进师生共同顿悟的产生

顿悟是学生成长的主要思维活动,是灵感发生后的一种直觉状态,也是老师的认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口。在顿悟之前,老师的认知处于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这种量的积累达到认识突破的临界点,也就是达到能够保证质变所必需的条件的时候,由于典型诱因的出现,老师便会在瞬间摆脱旧思路的束缚,体会到“拨云见日”的畅快与如涌的思绪。

顿悟的产生有两个前提:一是强烈的创造动机和适量的情绪情感;二是原型启发。所谓“原型”即外界事物中的有启发性的事物,也就是典型诱因。动机和情感使老师的心理能量逐渐积蓄到足以开启人的一部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量,但仅有内部心理量的积蓄是不够的,还需要典型诱因的启发,使老师因触及原型而联想到深藏于潜意识的某种冥思苦想之物,并立刻跃入显意识状态,产生顿悟现象。因此,顿悟的产生需要以联想思维为中介,把老师教学欲望这个内因与典型诱因这个外因有机结合起来。联想是一种有目的的、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考察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与内在属性。在教育活动中,老师判断或发掘事物新闻价值的时候,不能孤立地就事论事,而需要从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种种关系上,去探究知识所包含的应用价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的联想,它在发现与开掘知识的价值方面起着能动作用。同时,联想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一项非常艰苦的脑力劳动,它促使各种信息向同一个中心汇集,有意识地形成一个使复杂的神经系统暂时联系起来的趋于优化的“心理场”。老师的情感能够帮助形成有利于联想思维发生的“心理场”。根据情绪智力理论,一般情况下,人从外界接受信息以后,要通过丘脑传送到大脑皮层,形成一定的认知,并由这种认知再传送到杏仁核,引起一定的情感反应。但如果情感到达一定强度,外界的信息就不再通过大脑皮层的认知反应,而是直接由丘脑抵达杏仁核,唤起强烈的情感反应,并反馈给大脑皮层,使它因受到刺激而转入全面觉醒或注意,保持神经通路的紧张与兴奋。这个时候老师头脑中的某种主体信息对外界的相关的客体信息显得特别灵敏,产生有利于联想思维的“心理场”,使老师在典型诱因一出现的时候就能马上意识上它的价值和意义,缩短顿悟出现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必须以一定的认知条件为基础,但如果有一定的情感激发作条件,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现就会变得相对容易些。很多时候,只有认知基础,而没有情感的投入,学生与老师是无缘的。为什么不少老师搞教育不成功呢?因为他们虽然精心做了准备,但自身的情感没有调动起来,所以整个教育例行公事、枯燥干巴,自然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找不到学生兴趣和情感,也产生不了灵感。老师如果长期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就会对身边学生的一切都习以为常,不以为然,失却了应有的兴趣和热情,造成知识嗅觉钝化甚至麻木,白白浪费许多具有知识价值和应用价值。学生学习的弱化,大多是从老师责任感事业心弱化、也就是活动动机的弱化开始的,因此,克服惰性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激励老师的情感,充分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强化老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活动动机。当今中国教育,许多老师往往忽略了自己的情感关怀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学生不愿与老师沟通,这其实是很大的误解,而老师的这种误会可能会造成学生长时间的情绪低落,学生常常会在后来的学习中表达出自己强烈的失落感。所以,教师要重视自己的情感在教学实践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而言之,老师情感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老师必须有丰富的情感,才能保证学生成长不会迟钝褪化。丰富的情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活积累,二是情感积累。积累的方式一方面是投身于现实生活,与现实生活时刻保持紧密的联系,把握好在时代的物质基础和生活方式上产生的情感的旋律和基调;另一方面,老师要充分运用感觉器官,对此作独特的内心体验,形成独特的“情感库存”。这样,老师才会时刻以充沛、饱满、独特的情感浸润社会生活,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发现知识,创造知识。教师本身的情感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作用,如果教师有强烈的求知欲,热爱本门学科,以饱满的情绪带领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产生巨大的影响。正象赞可夫所说的:“如果教师本身‘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所以,老师上课要全身心地投入,用生动简练的语言,严密的逻辑推理,将自己对所教学科深深热爱的激情融于每一节课中,去吸引学生听课,激发他们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并使他们建立起持久而牢固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通过教师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利用他们的心理动力因素去加以补偿,仍然可以取得较好的心理成果。教学过程和效果,凝聚着老师的大量心血,显现着老师由思想和感情综合而成的情操。没有浓重的心血,没有杰出的情操,没有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沟通就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最佳的效果。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情感就是冬夜的一团篝火,夏日的一抹凉阴,在无声无息中走进学生的心灵,给他们以前进的力量。教师都应充分地认识到情感的效能,充分发挥情感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知识海洋中愉快地畅游。一个优秀的老师,要心明、眼亮、情热,即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深刻的鉴别能力和挚热的事业情怀,更要这一行爱这一行,思想不能老化,情感不能匮乏,对人对事不能冷漠麻木。由情感而升华的使命感和事业心是老师生活的精神支柱,是老师工作的灵魂。

第五篇:情感教育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教育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积极性、自觉性相对不高。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高职院校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情感教育注重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情感教育晓之以理,让学生在心灵上与教师产生共鸣,在课堂上与教师产生良性互动,能大大地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感教育;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质量是其发展的生命线和赖以生存的基础,而课堂教学效果又是其教学质量的核心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本身的一些特点,使得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了高职院校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发展学生的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体系,最终使学生自己能够教育自己。他突出了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首先,他认为教师应使用情感进行教育;其次,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是有机的统一体;再者,要创造师生情感交流的教育环境。通过近几年来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经历认识到,情感教育对提高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或现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类三种较高级的情感为理智感、道德感、美感。情感教育是以培养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感、深厚的理智感、丰富而深刻的美感为目标,以提高认识为前提,以情感体验为核心,以积极行动为最终目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育者的正面引导和被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它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它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情感教育的相对概念是“唯理智教育”。唯理智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漠视、扭曲和阻碍学生的情感发展,师生之间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而情感教育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情感状况,并把尊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作为基本原则。情感教育的特征包括兴趣性、成功性、审美性和创造性。情感教育的兴趣性特征是指情感教育总是能够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品质。情感教育的成功性特征是指情感教育要创造条件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成功的体验,在日常交往中都有自尊的体验,从而能够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评价,产生积极的“自我接纳”。情感教育的审美性是指情感教育成为一种具有审美性的教育活动。情感教育的创造性:一是指情感教育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式可以遵循,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指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素质。

二、情感教育的国内外现状

英国开展的情感教育包括体谅教育、夏山快乐教育等。美国开展的情感教育则以职业指导与咨询为主,其特点是利用专家的力量为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服务。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如丹麦、荷兰等等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情感教育。

我国目前开展的情感教育主要包括情境教学、愉快教育等。情境教学讲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认识世界。愉快教育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具体目标的个性化与总体目标一致性:在课程设置上注重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多样化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评价上注重激励性评价。

三、情感教育的教学实践与成效

(一)关注学生的心理,创新教学方法,变学生的机械学习为意义学习

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建者之一罗杰斯主张学生的学习必须是意义学习,即学生学习的内容不能脱离学习者的个人意义。意义学习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具有自觉性的学习,因而学生易于领会,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有裨益。因此,教师在备课与教学的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心理,思考他们容易接受哪类知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对高职学生最有效、最能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的机械学习为意义学习。

高职教育强调要教给学生实用技术,但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也不能忽视,也就是说还必须让高职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可是,部分高职学生(尤其是男生)一旦遇到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畏难情绪不由而生。那么如何激发高职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兴趣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该理论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来进行备课与讲课。在授课前,就将那些与即将讲授的理论知识相关的、现实生活中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向学生提问:如果让他们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他们将采取何种措施?此时,学生就会带着疑问听课,听课就会较投入,这样定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前面几个章节都涉及到理论基础知识,初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生(尤其是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常常会感觉到很抽象而产生厌学情绪。如何激发他们学习这些知识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教师可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哪类知识最容易接受,以此作为备课的原则和出发点,并在授课时采取“先设置悬念(即;提出网络实际应用中待解决的问题),再讲授可以解决此问题的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方式,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述“网络拓扑结构”时,由于学生刚接触《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如果让他们机械地掌握这几种拓扑结构的特点以及优缺点的知识,他们会感到枯燥,学习兴趣不浓。考虑到高职学生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当他们知道某些知识对他们将来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有用时,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增强。因此,在讲课之初,可以先提这样的问题:某公司有一个销售部,销售部共有6台计算机,6台计算机通过一个集线器连接在一起。如果某一天发现6台计算机中只有一台计算机不能正常上网,应该如何定位故障并进行故障排除?而如果某一天发现6台计算机都不能正常上网,应该如何定位故障并进行故障排除?这个问题对于刚学《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高职学生来说,是不能作出任何回答的,而他们又很想知道到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因此通过提问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探究欲望。随后,开始讲解6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相关知识,当讲解结束时,学生已经能说出解决办法了。

因此,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并创新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当然,这种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课的教学方式应贯穿于整个课程中。

(二)感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部分高职学生之所以到高职院校来学习,并不完全是出于其自身的意愿,可能有些在更大程度上由受其父母的安排而来到学校学习的,即表现为外部学习动机。布鲁纳所提出的“教与学基本原则”的动机原则认为。内部学习动机比外部学习动机更强烈而持久,学习效果更好。那么,如何将这部分高职学习的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高职学生都处于年轻气盛的年龄段,对于许多说教式的大道理,一说他们就明白,但很难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有时还会引起他们的厌烦甚至反感。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浅显的、旁敲侧击的、活生生的事例来感化他们的心灵,可有效地激发高职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在给一个高职班学生讲课时发现:该班的学习风气不好、学习自觉性较差、课堂纪律有待改善。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在教学实践中,针对这种情况给该班学生讲了2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是讲一个人花了8000元钱在一家高级酒店订了一桌饭,订好以后他不吃,而是坐在餐桌旁看,看了一段时间后他就走了。就此故事向学生提问,如果换了他们,他们会怎样做以及他们对这个学生的行为作何评价。被叫到的2位学生,一位回答说:“这学生真傻,我是不会这样做的”:另一位学生说:“这个人可能大脑不正常”。紧接着,又讲了第2个故事:有一位在长跑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买了一张车票准备回到几百里之外的家乡,临上车时他不上车了,他把车票揣在裤袋里,然后跟着汽车跑。就此故事我提了与第一个故事相同的问题。被叫到的2位学生的回答与上面差不多,也认为这个学生傻,要是换了他们,他们绝对不会这样做。随后转换话题,如果有些学生每年交了学费给学校,学校给他们配备了实训设备让他们学技术,安排了老师给他们传授知识,可他们却不认真学习,有时候还逃课,即使来上课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根本不努力掌握知识和技术,他们对这样的学生作何评价?那些自知做得不好的学生心灵受到了震憾,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惭愧,后来转变了学习态度,将学习当作自己的事,将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该班的绝大多数学生在后来的课堂教学中,学习都很认真。学期结束时,教学考核效果很好。

(三)适当转换教师角色,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积累与智慧形成的指导者、引路者、促进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从“权威依从”关系变为“尊重合作”的新型民主关系,要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进行教学,要适当进行角色的转换,要培养出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成功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力保证。

在给某一个班级的学生讲课时发现,有几个男生经常不做笔记,只是将教材放在课桌上,坐在那里无所事事。第一次询问他们为何不做笔记时,他们回答说忘记带笔和笔记本了,当时并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叮嘱他们下一次课别忘了带。可在一下次上课时。他们仍然不作笔记,回答的理由同上次一样,而且丝毫不感到内疚。对于年轻气盛的大学生来说,采取直接批评的方式是很难取得良好效果的,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在以后的授课期间,给每一位没带笔和笔记本的学生都发一支笔、一张纸,这种细微的举动感动了这些学生,以后他们每次上课都认真听讲、作笔记,认真复习并完成课后作业。学期结束时,这些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转换自身角色,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树立教师的人格威信和职业威信,提高教学效果

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充满激情,以饱满的精神出现在学生面前,并且带给学生丰富的知识,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人格威信和职业威信,这种魅力一旦形成,将会对教育、教学成效产生巨大的作用,将会使学生有兴趣学习你所讲授的课程。如果在进行教学时没有激情、知识单薄、声音细小、毫无生趣的话,学生也就会精神萎靡、昏昏欲睡,课堂教学质量可想而知。教师授课时,高昂的授课激情、洪亮的声音、流利的表达、渊博的学识会营造一种强烈的气场,吸引着学生一步一步向知识的殿堂迈进,激发学生探求知识奥秘的好奇心,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自然而然就会导致良好的师生互动,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总之,课堂教学是高职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所有任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多关爱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多溶入积极的情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让每一堂课充满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使学生渴望上课、愿意上课,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一定指日可待。

下载浅谈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的师德修养对教育学生的影响[模版]

    教师的师德修养对教育学生的影响 教师道德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教师道德,如:“当师之务,......

    浅论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定稿

    浅论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 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新......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

    老师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案例一: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下课我拿着一个纸折的东西在那玩,同学A也想玩,但是我不给他玩,他就抢。我当时很生气的和他争,一不小心把他头撞石头上了,当......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不良的师生关系会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当师生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发生矛盾冲突时,学生就会感到心存压力,心情抑郁,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身心健康的损伤,主要是:(1)生......

    图书对学生的影响

    浅谈图书室对学生的影响 王焕主河北电视台有一个著名的节目《淘学小顽童》那些孩子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敢说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最主要的是他们知识面很丰富,他们只是......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环境主要是指家庭中各成员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对每个孩子影响极大,对其思想品德,心理品质,行为习惯,......

    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最终定稿)

    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我觉的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课堂教学的提问发生在教学的全过程,究竟采用......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科学技术发展对基础教育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科学技术成倍增加、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科学技术和生产的整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