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消极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消极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一般来说,情感因素可分为个性因素(内因和相关因素(外因。个性因素包括动机,态度,抑制,焦虑等。相关因素则涉及语言学习环境,如学校,家庭,社会。大量研究表明,情感因素和英语学习结果紧密相关。消极的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产生不利影响。我们分析了消极情感产生的原因,其中包括个性因素(习得性无助感,自我效能低,归因不正确,教师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结果发现自我效能低和习得性无助的学习者,他们的成绩相对较低。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和学习动机。由于不正确的归因,学习者并不期望自己成功,并且在英语课堂上感到自卑。因此,他们对英语提不起兴趣,成绩也非常差。教师消极的态度,悲观的情感,自信心的不足等都会对学习者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消除情感障碍,并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
关键词:消极情感因素;英语学习;学习者;消极;情感因素 一.消极情感因素
文卫平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伴随着消极的情感态度。他们面临着多种消极的情感:消极态度,缺乏动机,焦虑,抑制,和自尊不强。大量研究表明,情感因素和英语学习结果紧密相关。消极的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二.消极情感因素产生的原因 1.个人因素 1.1学习无助感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人经历了挫折与失败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如:有些学生一遇到有点难度的问题就会放弃,表现出不想动脑筋的倾向。有的教育者对此不理解就批评他们懒惰,不爱思考。其实这些学生正是由于以往的挫折经历,让他们形成了习得性无助,认为努力思考对自己来说也是无济于事 的。习得性无助者有三个特点:
1、稳定性。习得性无助者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一种稳定因素。这种稳定的归因就会形成个体对未来事件的一种消极期待,在其看来失败的原因是稳定的,因为不聪明,现在会失败,将来也注定会失败。
2、普遍性。习得性无助者在某一个领域失败后,会倾向于认为在其它领城也同样会失败。
3、个性化。习得性无助者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个体内部,而不是归因于外部环境。考试失败了,会认为是“自己没有能力”,而不是认为:“这次题目很难”。这种向内的归因就容易导致个体的自尊降低,产生抑郁。英语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常体验到一种失败感。在经常性地感受到失败之后,就会形成习得性无助。主要表现在:认知上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情感上自暴自弃,行为上逃避失败,常以“我不会”作为托辞。
1.2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Bandura,1977。首先,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日常生活中,人们时时处处都不得不做出决定,怎
样行动以及持续多长时间。一个人对自我效能的判断,部分地决定其对活动和社会环境的选择。人们倾向于回避那些他们认为超过其能力所及的任务和情境,而承担并执行那些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干的事。影响人们选择的任何因素都会对个人成长造成影响。其次,效能判断决定着人们将付出多大的努力以及在遇到障碍或不愉快的经历时,将坚持多久。自我效能感越强,其努力越具有力度,越能够坚持下去。当被困难缠绕时,那些对其能力怀疑的人会放松努力,或完全放弃;而具有很强自我效能感的人则以更大的努力去迎接挑战。自我效能感低的人与环境作用时,会过多想到个人不足,并将潜在的困难看得比实际上更严重。这种思想会产生心理压力,使其将更多注意力转向可能的失败和不利的后果,而不是如何有效地运用其能力实现目标;有充分自我效能感的人将注意力和努力集中于情境的要求上,并被障碍激发出更大的努力。
自我效能感影响到人们的归因模式。在寻求困难问题解决之策时,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足,低自我效能者则易归为能力不足。进一步的
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与归因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比如,将低绩效归因于个人局限性会损害其自我效能感。研究普遍证实,教学效能感高的老师,其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高于教学效能感低的老师。另外,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行为及成就有重要影响。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对其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较强,并对其目标定向及学习成绩具有积极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学生学习自我调节效能感对英语、阅读的学习成绩影响较大,而对数学的影响较少。
1.3不正确的归因
所谓归因是指人们对已发生事件的原因的推论或知觉。在归因过程中,情感因素作为一种动力因素,对行为具有重要的激发和推动作用。韦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根据控制点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为稳定和不稳定。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韦纳与其同事们的研究证实了每一原因维度都能与一组特定的情感反应相联系。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羞愧的感觉;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在稳定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将会产生绝望的感觉。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生气。在控制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积极的去争取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绝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时是最大的问题,这种不恰当的归因方式易损害学生的自尊、自信心,从而造成无助感,学习的动机减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如果学习者屡遭失败,他们就会怀疑自己英语学习的能力,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帮助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内部,稳定因素,如,让学生将成功归为努力和能力;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可控因素,如学习方法不当、不够努力等外部因素。可以有效保护学生自尊和自信
2.教师因素
学习者的思想、信念、态度等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英语老师的思想、态度和行为对英语学习者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有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自信心十足的教师,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英语学习者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英语的学习。相反,持有消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悲观的人生态度的老师,自信心不组,人格不健全,行为不正常的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肯定会对英语学习者产生消极的不利的影响。
然而,教师的非正常行为几乎是每个学校都存在的现象。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教师的非正常行为不仅困惑着教育管理者,导致教师集体的许多矛盾和问题,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但是教师的非正常行为常常未引起重视。四川省陈安福先生曾对四川省的十个县的一万多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许多教师反映,教育工作目前是苦恼多于快乐。由于焦虑情绪重,教师容易情绪波动,生气。某中学101名教师写情绪波动的人,占46.5%;写生气激动的占48.5%。
对于有非正常行为的教师,他们对待工作和学习者的态度是变幻莫测的,而且容易失控。主要表现为:缺乏责任心和上进心;消极的对待本职工作;懒于在教学上用功;抱怨牢骚,看社会阴暗面多,对事物持否定态度;轻薄浮躁,表现卤莽;容易紧张焦虑生气不满;把这些不良情绪带到工作和教学中去,甚至发泄在学生身上;对学生要求过于严格。一旦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犯错,就马上生气发火,而不是去正确的引导;对学生失去耐心。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会对老师不信任,失去信心和对英语失去兴趣。在课堂中由于无助而容易产生紧张、害怕、痛苦的心理。如果在教学中老师焦躁不安,学生也会紧张不安。因此,教师控制好自己的情感至关重要。
四.消除英语学习中的消极情感因素,建立积极的情感因素的策略
由于情感的复杂性,个体的差异性和英语教与学情况的特殊性,消除这些消极的情感因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这些消极的情感因素,帮助英语学习者建立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因素。
1.归因训练
所谓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人们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方式(王重鸣。其基本指导原则是:归因的变化能引起动机的变化,动机的变化会对行为产生直接影响,改变了的行为又会形成新的归因,如此往复,最终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归因训练通过归因的转变和积极性情感、期望的形成,为增强成就动机、矫正自卑心理、增进身心健康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归因训练的基本步骤如下:(1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可以通过观察、谈话或问卷测验来进行。(2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败体验。
(3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可以让学生在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中选择其成败的原因。
(4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当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时,教师要给以积极强化;若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或外部因素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归因指导,告诉学生成功是你努力的结果,而失败则是你努力不够。这样就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避免产生自卑心理。
总之,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指导英语学习者进行正确的归因,将会帮助学习者形成积极的情感因素,从而促进英语的学习。
2.教师的期望
教学过程是一个由认知、行为、情感相互作用动态发展的系统,而教师期望效应可促使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师生之间良性心理互动,有效地帮助英语学习者克服消极情感因素。
研究表明:教师期望对学业成绩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教师期望值高的学生,会在一种被人器重的环境下学习,教师会为之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如提问、纠正错误、提供难度较大的问题,获得更多的表扬等。在家庭中,这些学生受到父母更多的
鼓励,因此自信心及学习兴趣会得到提高。相反,期望值低的学生,则生活在一种消极的环境之中,在这种环境中受到冷遇,丧失学习信心及兴趣,这种行为在教师低期望行为的持续作用下得到强化,这种强化的结果反过来又增加了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逃避行为,如逃避、厌学、对教师不尊敬等,这必定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
因此,教师应该明确地了解哪些行为与高期望相联系,哪些行为与低期望相联系,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以亲切、和蔼的态度、言语和行为为学生创造温暖的心理气氛,而不应以冷漠、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应该对学生正确、合理的意见及良好的行为及时予以表扬,对不良行为予以批评,但批评不可过度,如学生在错误回答问题后,更多的应是鼓励而非批评;教师应经常承认、修改、应用、比较或概括学生的意见,采纳学生的意见,不应忽视学生合理的意见;教师应经常向学生提供较多、较难的教材,以提高学生的期望值;教师应经常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耐心地等待他回答问题,以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感水平;教师应与学生密切交往,促进期望效应的实现。
由于教育期望对学生学业成就动机的影响比它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要显著,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他的期望对学生学业成就动机的这种影响,采用适当的激励方式,以激起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首先,教师应对学生表现出热切的期待,亲切、和蔼地鼓励学生。其次,教师应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帮助学生致力于追求同自身能力水平相称的学习目标,并及时予以表扬。第三,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定其努力目标,形成不同的期望,否则,整齐划一的期望会导致一部分学生降低或丧失学习动机。同时,教师的期望不可过高,否则学生经过努力无法达到,也会丧失成就动机。总之,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了极为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学习能力感及学业成就动机等内部心理因素而实现,因此,教师最终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感及学业成就动机水平,从而改进其学习,提高学业成绩。
3.教师的反馈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注意教学的反馈,给予及时、正确的评价,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外国学者罗西和亨里的实验证明了反馈的重要作
用。他们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3组,每组给予不同的反馈。对第1组,学习后每天告诉其学习结果;对第2组,每周告诉学习结果:对第3组,则不告诉学习结果。如此进行8周后,改换条件。除第2组仍旧告诉其学习结果外,第1组与第3组的条件对换,即第1组不告诉他们学习结果,对第3组则每天学习和测验后就告诉其成绩。这样又继续了8周。
实验结果表明:在第八周后,除第2组显示出稳步的前进以外,第1组与第3组情况则变化很大,即第1组成绩逐步下降,而第3组成绩则迅速上升。由此可见,反馈在学习上的效果是很显著的,尤其是每天的及时反馈,较之每周反馈更佳。如果没有反馈,不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则缺乏学习的激励,很少进步。
教师的反馈,除了写在作业本上,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传递。如,赞许的点头,期望的眼神,面带微笑,面对面地交流等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习者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和计划。经过努力可以实现,使他们从中体验到成功感,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的产生,激发学习动机。
4.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又称自我肯定,是对某种事物的有力、积极的叙述。这是一种使我们正在想象的事物坚定持久的表达方式。进行肯定的练习,能使我们用一些更积极的思想和概念来替代我们过去的陈旧的,否定性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技巧。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在很大程度影响着学习者的情感经验和行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自我暗示对人的心理作用很大。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有效的消除学习者消极的情感状态,尤其是对于自信心不足,自我效能感低的学习者,可以使他们产生勇气,产生自信,争取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些学习者经常被消极的自我暗示所影响。例如“我不擅长学习英语”,“我做不到”,“我永远都不会成功”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如“英语是我的强项”,“我能做得”,“下次我会成功的”。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能
增强学生的信念,使他们相信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增强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第二篇:论情感因素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论“自尊“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摘要: 在英语学习中,很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受到焦虑、自尊心及学习动机等情感因素的影响。本文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克拉申的监控理论和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依据给出对策,便于师生在英语教学情感因素方面改进。
关键词: 英语学习情感因素 影响对策
1.前言
20世纪60年代,以马斯洛(Maslow)、罗杰斯(Rogers)等人为代表的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它是学习者内部生理、心理的一种活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系统[1]。20世纪80年代,语言教学研究的重点从研究教师如何教,开始转向学习者如何学,从以知识传授为重点转向以学生的参与和知识发展为重点。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开始关注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西方一些语言学家如Jane Arnold,Douglas
Brown,Rebecca Oxford和Earl W.Stevick等对情感问题作了一些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2]。Arnold和Brown认为,广义的情感包括制约行为的感情、感觉、心情、态度等方面。影响学习的各种情感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难以将某一个因素的作用单独分离出来。常见的几种因素如下:(1)焦虑(2)抑制(3)外向型和内向型(4)自尊(5)动机(6)其他包括移情、(对歧义的)忍耐心等。一般认为,核心的情感因素有动机、自尊和焦虑等[3]。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情感在认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认知与情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4]。因此,研究情感因素对学习者英语学习影响的对策是非常有意义的。
2.对策
长期以来很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受到焦虑、自尊心及学习动机等情感因素的影响,笔者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克拉申的监控理论和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依据给出如下对策,以便师生在英语教学情感因素方面改进。
2.1冲破“语言自我”的束缚,增强自我效能感。
“语言自我”(language-ego)是指通过语言表达交流而被人理解。这样,语言就成了理解自我、形成自我、表达自我的最重要手段。当价值观念与其他情感发生冲突时,我们学会了本能的保护“自我”。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系统已经成熟,有很强的荣辱感。他们的英语水平不高,但“语言自我”意识很强,这样就形成了矛盾冲突。如果他们过分注重保护“自我”,就会阻碍自己英语学习的进步。[5]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冲破“语言自我”的束缚,增强自我效能感。学生则不要过分害怕出错,不要在乎别人的嘲笑,要树立能把英语学好的信心,学会充分利用英语学习的机会,做到能大胆地在所有场合练习英语,如上课时积极回答问题、多去英语角、在宿舍跟同学说英语练习口语、用英语自言自语、积极参加英语演讲
和英语表演等校园活动。
2.2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根据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一方面是通过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对学习者进行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让学习者有好奇心和新鲜感,有持续学习的热情,能用积极的情感明确追求成就的目标。教师通过利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图像等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内外知识的拓展与结合,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其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设计英语教学任务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水平,适当调整学习任务的难度,让学生经过努力后能成功完成任务,并使之能感受到英语学习中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才能不断激发他们向新任务进行挑战的动力。然后,教师再循序渐进地提高学习任务的难度,鼓励其不要害怕和气馁,适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来共同成功地完成教学活动,让他们体会到克服困难后的那份喜悦和成就,从而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2.3培养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能力。
拥有较高的自我监控能力是语言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能力包括在学习中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它是一种自发的意识形态,但需要教师给予教学唤醒,进而自然过渡到学习者的自觉水平。学习中的毅力是学习者自我监控能力的表现之一。自控能力强的学生学习语言的毅力就强,而外语学习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顽强精神。毅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锻炼出来的。学生不要给自己订不现实的过高的学习计划,一旦制订了计划就要下决心坚持下来,要克服惰性,排出干扰,不要找任何借口中断。例如,每天记背10个英语单词,一旦下了决心,就一定要完成。当然毅力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培养的,学生刚开始可以把自己的决心告诉老师和同学,让他们来监督自己。久而久之坚持下来了,学生的自控能力就会有所加强,在英语学习上慢慢地就能约束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当遇到了失败或困难时,学生要做好自我调控,学会克服消极的心理因素,给予自我积极的心理暗示,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再大的学习困难也能理智地面对和克服它。当学生坚持不懈地努力后,感到自己进步了时,可以“慰问”一下自己,好好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同时,带着满足感和成就感鼓励自己要继续坚持不断地努力,向着目标继续奋斗。
2.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Williams & Burden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最佳学习气氛的基本要素。建立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对英语教学很重要。而师生之间存在的心理距离会阻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影响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要缩短这种心理距离感,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如了解和发现学生的志向、需要、潜力、兴趣爱好、知识基础、智能水平、学习现状等,这样才能因材施教。从生源结构上看,有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前他们学习英语的条件有限,受到英语方面的培训也少。在进入大学前,他们当中有些学生就存在对英语学习的焦虑和不自信等情况。教师了解和分析情况后,应多关心这些学生,可以从语音矫正方面开始指导,使其循序渐进地恢复信心,更好地融入英语学习中来。其次,尊重和鼓励学生。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经常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和认可,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其学习动机。就算是指出学生不足之处时,也不要挖苦讽刺,严厉责备,应该注意用词,不要有否定和消极的评价,要正确引导,这样便于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和自卑焦虑感。最后,教师对学生要民主、公平和公正,消除学生的不
安全感和戒备心。教师对学生要一碗水端平,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及时反馈教学情况。遇到教学困难时,师生应共同反思多交流,做到换位思考,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共创一种民族、和谐、合作的英语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快乐无忧地学习英语,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2.5正确引导竞争与合作意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竞争环节会促使学生充满活力,激发其学习动机,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敏捷,学习效率高,学习效果显著。然而,有竞争就会出现胜利与失败。进步的学生会充满自豪感和成就感,学习英语的信心大增。什么事情都有个度,如果过分强调个体间竞争,暂时胜利的学生就会因为怕被别的同学赶超而产生不安全感和焦虑感,经常失败的学生会产生自卑感或自我拒绝感,有的学生为了胜利甚至会不择手段和损坏正常的人际关系。
在英语教学中推行合作学习可以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这种良好的氛围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实现,也可以是小组中同学之间的合作来促成。小组合作可以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通过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合作达到共同的目标,增加了成功的几率,降低了焦虑感,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了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但也使一些学生滋生了依赖思想和小团体主义。
凡事都有其利弊,教师应该学会取长补短,让竞争与合作在英语教学中互补,提倡以组内合作的方式完成组际间的竞争,促成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的良性循环模式。
3.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因素对英语教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克服消极的情感因素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教师应该意识到积极的情感因素不仅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都应该充分考虑到情感教学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崔俊阁.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7,(23):228.[2]项茂英.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
学,2003,(3).[3]陈靓,李江霞.大学生情感因素与英语学习成绩关系的调查[J].College English,2006,(3):384-388.[4]荆其诚.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5]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外语出版社,1996.一、自尊研究
1.自尊及其形成自尊(self-esteem)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特质的评价、感受和态度,它表达了一种肯定或否定的自我态度和情感,表明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在许多情况下,研究者对自尊的理解与界定是不一致的。有的研究者把自尊与自我概念理解为类似的概念,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自尊与自我概念是不同的。颇珀
(A.W.Pope)等认为自尊与自我概念的不同在于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各个方面特质的知觉与判断,而自尊是对自我概念中所包含的信息做出的评价[2]。也就是说,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所具有的种种特质,诸如能力、成就、外貌、身体、人际关系、道德等方面的认知判断,而自尊是个体在自我特质判断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我情感或自我体验。前者主要体现了一种事实判断,而后者主要体现了一种价值判断。因此,自我概念是自我的认知部分,自尊是自我的情感部分。
自尊的形成与发展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对自尊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尊重、支持和帮助等,对孩子自尊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作用是直接的、显著的[2-3]。能够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关爱、尊重、帮助的孩子,在家庭气氛比较和谐和民主的家庭生活的孩子,容易形成积极的自尊,懂得尊重他人,也懂得自尊。而知觉到亲子关系疏远、冷淡、紧张,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和关爱的孩子,其自尊会受到损害,自尊水平较低。
在学校里,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与方式、师生关系等对学生自尊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对学生学业成绩、行为表现的评价,对学生的管理方式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自尊的发展。老师能够关爱和支持学生,尤其是关爱和支持那些学业成绩落后和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就会保护和促进他们自尊心的发展,而老师对学生的批评、管理,如果方法武断、粗暴,会损害学生的自尊。
同伴关系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有巨大的影响力。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际互动的高峰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尤其会依据同伴的看法和反应反观自己,重新定义自己,评价自己。如果他们有适当的友伴,并为团体所接纳,那么他的自尊就会提升。相反,如果在这段时期,他总是被团体拒斥,他会对自己产生消极的评价,降低自尊。
2.自尊与学业成就动机的关系
自尊与成就动机的关系,在各种学习动机理论中都有讨论,如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都认为自尊是影响学生成就行为的重要力量。
克莱米斯(Clemes)等曾研究指出,自尊心低的学生对困难较容易放弃,在面对任务时多半会抱有失望和害怕的态度,而这种“我什么都做不好”、“我再怎么努力都没有用”的心态很容易变成“失败并发症”(failure syndrome),亦即这种儿童在面对问题时,不是一开始就放弃就是半途而废,除非个体对自我能够有正确的评价。而高自尊心的人,在面对困难时坚持性高,他们对任务的坚持时间远长于低自尊者[3]。布罗克(J.Block)[2-4]等曾研究了自尊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与高自尊受试者比较起来,低自尊者在遇到困难时比较容易退缩的,即回避失败的倾向比较明显。吴怡欣等研究指出,积极的自尊的发展会使学生富有创造力,会有较高的成就追求。大量的研究都显示个体的自尊与其成就动机有高度相关,自尊较高的个体相对于低自尊的个体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且不论男女皆是如此;而对低自尊的个体而言,他们倾向于选择较为容易的工作以避免失败。
3.自尊和学业成就的关系
学业成就与自尊之间的关系受到研究者的广泛重视。研究指出,青少年学生自尊的高
低、自我印象的好坏对其在校的表现和学习能力有相当大的影响。
丹乃尔(L.G.Daniel)等研究了学生的自尊与其学业成就之间的相关性,试图找出各成分自尊,如家庭自尊、学业自尊、社会自尊等与学生的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自尊与学业成就之间有中等的显著正相关,尤其是学生的学业方面的自尊与学业成就的相关最显著。许多的研究都表明,自尊和学业成就之间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显著正相关。低学业成就者其自尊也偏低,而高成就者的特征之一就是拥有积极的自尊(positive self-esteem)。另外,维根斯(J.D.Wiggins)[5](P239-244)等人研究认为以自尊量表上的得分来预测学业表现,比用标准化测验分数来预测学业表现更有预测力。维沃(M.D.Weaver)等以70名被评定为学业成就落后且行为表现不佳(双差生)的九年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他们将这70名学生随机分派为实验组与控制组,实验组学生参与研究者所设计的“自尊训练课程”,而控制组学生则不进行任何处理。结果发现在为期14周、每周两次的自尊训练之后,实验组学生的学业成绩(包括英语、数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超越控制组,进一步支持了个体的自尊是影响其学业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之,自尊作为一种起中介作用的人格变量,对学生的认知、动机、情感和各种社会行为均有重要的影响,学生的自尊与其学习成绩存在着因果关系,尤其重要的是研究发现,学业不良的学生往往都具有较低的自尊。因此,培养、发展和维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具有基本的自我价值感,被认为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学校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
第三篇:浅析外部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浅析外部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提纲
导言
一、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志向和信念
(一)社会对英语的认识过程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
(二)社会的情感因素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社会的意志因素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志向与信念
二、家庭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家庭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
(二)家庭情感因素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方法和效果
三、同伴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有着众多方面的影响
(一)同伴的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有补偿作用
(二)同伴的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有补偿作用
(三)同伴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有同化作用
(四)同伴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有激励作用 结束语 参考文献浅析外部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导言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交流日益频繁。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语言,显得极为重要。世界各国人民掀起了学习外语的热潮。尤其是英语,它作为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语言,是其它语言不可替代的,成了母语非英语国家人民的首选外语。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活动,受个人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学习过程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此,笔者就外部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志向和信念
家庭和学校之外的社会组织、团体、和文化部门对青少年一代直接和间接地进行各种教育活动,这种活动就是社会教育。英语学习既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教育活动。在进行教育之前、之时、之后社会必定产生各种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就是心理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这些心理过程对学生英语学习会产生影响。
(一)社会对英语的认识过程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
社会对英语学习的认识过程是指社会在认识英语学习的性质及其规律时产生的心理活动。社会对英语学习的认识过程包括社会对英语学习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如:英语是一门怎么样的课程,这是感觉;听到别人是用英语谈话,这是知觉;揭示英语学习的本质和规律,这是思维;英语在未来使用范围、所起的作用等的形象,这是想象。
英语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是直接激励学生英语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可以分为三种,一是由英语学习活动本身引起的动机;二是广泛的社会动机;三是狭隘的个人动机。
社会对英语学习的最初认识使学生产生由英语学习活动本身引起的动机。当社会最初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有所认识、感知时;当社会最初接触英语时,社会对英语学习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对学生英语学习注重的往往是语音、语调、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等表象的模仿,而忽视了听、说、读、写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这种认识会使学生在英语学习时偏重英语的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等的模仿,并对英语与母语在语音、语调、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的不同产生浓厚的兴趣,激起了学生对英语学习活动的本身的兴趣。在我国,英语课程开设的越来越趋向低年级,课程内容越来越接近实际运用、口语化,就是为了激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本身的兴趣。
社会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广泛的社会动机。过去社会脑力、体力倒挂现象比较明显,正所谓“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就是学生最熟悉的到城里打工的邻里乡亲,一月挣一千的大有人在,更不说那些工头老板们了。这种现象自然导致社会对英语学习不重视的心理,在这种社会心理的影响下,学生就谈不上有什么广泛的社会和良好的英语学习动机。现在,由于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脑力、体力倒挂现象在逐渐消失,各行各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在增加,这为学生英语学习广泛的社会动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社会对英语学习有了新的认识。有着积极社会学习动机的学生正渐渐增多。加上大众媒体有意识地通过广播、电视、专题讲座文化活动等渠道,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与文化、社会生产、科学技术、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加深与巩固了学生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他们逐渐懂得英语学习不单是个人的事情,更是社会责任。因为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我们必须懂得英语,而要懂得英语就得学习英语。这样才能更好地吸收 与引进。社会和学生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这些认识,促使学生产生英语学习的广泛社会动机,并逐步形成社会责任动机。
学习动机是人的行为动机之一。正确的动机能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激励浓厚的学习兴趣。正如高尔基所说:“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动动机更重要、更珍奇的了。”雅克博茨(Jakobovits)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影响英语学习的几个主要因素是:动力,占33%;才能,占33%;智力,占20%;其它,占14%。由此可见,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十分大。学习动机是社会生活和教育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在学习中进行的,也受到社会认识心理的影响。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来自英语学习活动本身引起的动机起初对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内容的加深,这种来自英语学习活动本身的动机只能退居第三位,而学生的广泛的社会动机占第一位,狭隘的个人动机占第二位。正因为在众多的英语学习动机中,广泛的社会动机占首位,而属于社会动机中的社会责任的动机又出现的较晚,所以社会对英语学习要有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让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动机中尽早形成社会责任动机。
(二)社会的情感因素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是指学生力求接触、认识、掌握英语和参与英语学习的心理倾向。林格伦(Lingdren)(1984:437)调查对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影响得出结论:兴趣与智力相比,兴趣对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影响更大。兴趣对成功的影响占25%,智力的影响占15%,缺乏兴趣对失败的影响占35%,智力的影响却等于零。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教学能引起学生兴趣时,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兴趣与英语学习活动的关系来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学生对英语学习本身发生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英语学习本身不感兴趣,而对英语学习的结果产生兴趣。根据兴趣的效能来分,兴趣可以分为积极兴趣和消极兴趣。积极兴趣是对英语学习感到有趣而采取积极行动的兴趣。消极兴趣是只对英语学习感到有趣而不采取行动。
社会在认识英语学习的时候,是有主观态度的,会表现出社会的意志,如是欢迎还是拒绝,是满意还是不满意等。这种态度的内心体验就是情感过程。
社会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是否有兴趣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会群体,由于民族情感,对说英语的国家采取敌视的态度,它就不可能、也不愿意去学习英语。反之,对待说英语的国家采取友好的态度,或有密切的接触联系,就会喜欢和有兴趣去学习英语。这种社会情感和语言学习的关系,可以在我国英语教学历史中见到。1953年中学里“英语受禁”和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所出现的学习“英语热”就是再好不过的例证。
社会的情感因素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直接和间接兴趣。现在,我国社会群体对待英语学习的态度是积极的,各种社会组织、团体和文化部门对英语学习是欢迎的。它们为学生英语学习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例如:组织英语朗读比赛、英语写作竞赛、英语辩论赛、英语角活动等。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激发了英语学习的直接兴趣。在城镇和部分农村,学校从小学开始就开设了英语课程,学生在儿童时开始接触英语,受到英语氛围的熏陶。这不仅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也积累了语音、语调、词汇、表达方式等语言元素,感受到了英语与母语的区别,培养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直接兴趣。社会对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并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如今,人人说寻找工作难,但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人才寻找工作相对容易,而且工资相对较高。这是工作的需要,也是对英语人才的欢迎。使学生英语学习的间接兴趣更加高涨。
(三)社会的意志因素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志向与信念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该目的来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志向是指个人力求自我实现的有目标的意向。它是尚未成为现实的一种意愿,是理想的初级形式,是人类分工活动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人脑中的反映。
社会的意志因素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志向与信念的建立。建国初期,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诞生的社会主义中国采取敌视的态度,在经济上进行封锁、在外交上进行孤立。我国人民立足国内、发展生产、自力更生。在这种相对闭关自守的社会意志影响下,学习英语成了崇洋媚外。造成学生头脑中对未来生活的想象、未来职业的需要中几乎没有了英语的影子,也不会建立英语学习的志向和信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各国与我国的关系逐步得到了缓和与改善,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交流与合作。加强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成了社会的意志,培养更多的英语人才也是社会的要求。因而,学生头脑中对未来生活的想象、未来职业活动的需要有了英语的位置。英语学习成了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英语也成了部分学生的志向。英语学习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由于国家间的交流频繁,显得更为重要,迫在眉睫。不懂英语和电脑,是二十一世纪的文盲,这已被世人认同。这坚定了更多学生学好英语的志向和信念。
社会的意志因素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志向的实现途径和意志力。当前,在我国英语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着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单纯是应付考试争取高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倾向。这种倾向部分原因是当今社会部分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员工时,重文凭不重能力,重证书不重运用导致的。例如,有的单位不管招聘职位是什么,一律要求应聘者要有英语四级或六级证书。这倾向是一种歪曲了的社会意志。它使学生英语学习志向的实现途径变得单纯。那就是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方法,争取高分,取得各种英语等级证书,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英语成了哑巴语言。一旦取得证书后,学生英语学习的意志力就减弱了。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转引自英语参考,寓素质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http://)因此,英语教育也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据此,英语教育的目的是要通过听、说、读、写活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语音语调,一定量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掌握听说读写言语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记忆、思维等智力,使学生了解跨国文化及培养自学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这一目的的确定,体现了社会的意志,也使学生对社会在英语教育和英语学习的需要和意志方面有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为自己实现英语学习志向找到了途径。
二、家庭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我国,青少年的教育被认为是由三部分组成。这就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是除了学校之外,对青少年的成长有重要影响的场所。家庭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在新一轮的世界教育改革浪潮中,如何调动家庭力量参与学校教育,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是各国都关注的话题。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深入开展,家庭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样,在英语学习和英语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方式、效果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家庭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 学习目的与学习动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要达到的结果。学习动机 是促使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动因。同一个目的,它的动机在不同的学生背后可能各不相同。同是学好英语,有的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夸奖,有的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有的是为了学到更多的英语知识,有的可能是为了考个好学校,有的是为了将来能找个好工作„„
家庭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对学生英语学习是否有明确、正确的目的有影响。例如:有些学生家长没有学过英语,根本不知道英语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学习英语有什么用?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根本不是读书的料,没有升学的希望,将来不是出去做工,就是自己做生意或在家务农,只要读完九年制义务教育就已经不错了,英语学得好与坏没有什么关系。这种认识和心理会导致学生没有英语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而有些家长只是简单地知道:学好英语对孩子的升学有着重大的关系。却不知道学好英语是一种社会责任,是将来工作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些家长关心看重的只是学生的英语分。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是一种应试式的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取得高分,考上好的学校。一般在城市里,当然,也有些农村的家长,由于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有比较深的认识,懂得学好英语既是考上好学校的需要,更是将来能更好地工作的需要。虽然他们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社会对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认识足以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有责任的社会动机的形成,为把自己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积极、主动地努力学好英语。
(二)家庭情感因素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方法和效果 人的情感与其它心理活动一样,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情感反映的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家庭对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很大程度表现在家长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上。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人类在探究真理时,积极肯定的情感起激励、促进作用,消极、否定的情感起抑制、阻碍作用。”(转引自《列宁全集》第20卷,第255页)
有的学生家长自己懂英语,对英语学习是欢迎的、支持的,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英语学习,平时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比较关心,并能给予孩子适当的辅导。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学生会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英语。这就是家庭情感因素所起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许多英语学习的方法。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父母的指导,从众多方法中寻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自主选择的过程中,必然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更加增强英语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有的家长虽然对英语学习比较重视,能支持孩子的英语学习,但由于他们自己不懂英语,只重视学生的英语成绩,不能以正确的积极的态度对待英语学习。由于这种情感因素偏离了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交流沟通,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导致学生为争取高分、应付考试而成了学习的机器,常以死记硬背、重复训练为方法,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难以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有的学生家长本身对英语学习有着这样那样的消极看法,对孩子的英语学习不闻不问、听之任之,由学生自己摸索着学习。这种看似“宽松”的学习环境其实对学生英语学习是十分有害的,孰不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在这种家庭情感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往往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明确的目标。学生学习英语仅仅是为了好奇或一时热情,没有英语学习的任命感和对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心。他们的英语学习常常受不稳定情绪的支配,学习热情冷热无常,更谈不上什么学习方法,也取不到什么好的学习效果。
三、同伴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有着众多方面的影响
同伴群体是指由一些年龄、身份、社会地位、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方面极为接近的人 所组成的群体。同伴群体是学生的非正式群体。在学生们的世界里,这种以情感成份为主要调节机制自发形成的群体,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对个体有极大的相互影响。有研究结果表明:许多在教育上有重要意义的态度起源并扎根于这些同伴群体内。调查(潘月俊等)发现,60.1%的学生觉得他有好多困难时能够谈心的朋友,38.4%的孩子经常和同学们把书刊等交换看,33.3%的孩子经常与同学们交谈学习问题等。他们在学习上或多或少地得到了同伴的帮助。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这样的。我们也看到16.5%的孩子没有知心朋友,他们在班上显得很孤立,一般来说,这样的孩子的学习效率是不高的。更令人吃惊的是12.5%的孩子说有些同学经常会排挤他们,甚至有16.7%的孩子因讨厌某些同学而不想上学。毫无疑问,这样的同伴关系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同伴群体的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同伴群体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一)同伴的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有补偿作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根据马斯诺的理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层:第一层是生理的需要;第二层是安全的需要;第三层是归属的需要和爱的需要,交往的需要;第四层是尊重的需要;第五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同伴群体是在班集体和其他正式群体不能满足学生个体需要的情况下产生的。当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认识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时,解决障碍的需要使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能够谈心的朋友。因为同伴群体成员之间情趣相投,条件相当,有类似的经验和共同的语言,说话投机,易产生共鸣,使自己有归属感。如果同伴群体对英语的认识是正确的,情感是积极的,意志是坚强的,那么同伴群体的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补偿作用是积极的。例如,学习方法上的取长补短,学习上的互相监督等。还能帮助个体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英语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树立远大的英语学习志向和坚强的信念,并在学习中采取一系列积极的行动,以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奋发进取,去达到自己英语学习的目的,并制止那些不利于达到学习目的的行动。当同伴群体对英语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以消极的情感对待英语学习时,就会缺乏坚强的英语学习意志,个体在英语学习遇到障碍时,同伴对个体的补偿作用就是消极的。不仅不能帮助个体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英语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还会阻碍个体形成正确的英语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甚至导致已初步形成的符合社会规范的英语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消退,阻碍个体采取行动、克服困难、坚持学习。
(二)同伴的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有补偿作用 同伴群体内部往往会自发形成不具有正式形式、没有明文规定、直接制约个人行为的行为标准。这种行为标准是群体约定俗成的,对成员发挥着心理约束力的作用。对成员的言行有着控制作用。这种控制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例如,群体内心想着一定要学好英语,那么群体成员之间就会互相督促,使个体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积极主动地探 求英语知识,克服困难坚持学习。又如,群体内心没有正确的英语学习动机,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个体在英语学习中的认真与努力、坚持与奋斗就可能遭到同伴的非议,在同伴舆论的压力下,个体很可能会放弃英语学习的努力,导致作业马马虎虎,上课不专心听讲。
(三)同伴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有同化作用
同伴群体中的成员各自在对待英语学习的心理有着差异,这种差异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体有关。同伴对英语学习的心理差异可表现在对待英语学习的认识、态度、目的、方法上。同伴在英语学习上的差异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学习活动后,由于同伴对个体的认同或反对、效仿或摒弃等心理因素,会使学生对自己在英语学习上的语言、习惯、行为进行反思,使之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保持一致,使英语学习的共同语言、共同习惯、共同行为有所增加。
(四)同伴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有激励作用
同伴群体常以其特有的方式对自己的成员的行为给予鼓励或惩罚。同伴对英语学习的心理反映可以表现为赞许与反对、支持与批判、欢迎与摒弃等。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同伴的赞许、支持和欢迎是学生学习的极其强大的动力,反对、批判与摒弃有时也不失为一种激励。因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同伴之间常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个体要得到同伴对自己的认同,以满足自己自尊的需要和归属的需要,必须以自己的方式或努力解决英语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并从同伴的反映和评价中发现自己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学得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进而改进英语学习。
结束语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英语学习是学习者复杂的心理过程。既受到学习者内部心理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外部(社会、家庭、同伴)心理因素的影响。学习者的内部心理因素起主导作用,而处理好学习者外部心理因素的影响也能够为英语学习带来积极的作用,我们必须充分运用社会的积极心理因素的积极影响转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志向和信念;通过家庭心理因素的积极影响来转变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通过同伴心理因素的积极影响来转变学习者的英语学习,通过这些来加强外因与内因的相互促进,以达到英语教育的目的,从而提高英语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适应我国改革开放政策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等,2001,《英语教学心理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2]林格伦,1984,《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第437页。[3]朱纯,1994,《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岑冲,浅谈非智力因素和英语学习:http://bsxx.cixiedu.net/bsxx/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462。[5]潘月俊等,影响学生学习因素面面观:http://。
第四篇:情感态度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表现
情感态度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表现
1、调查研究的结果
一项研究以399名3-6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对所有被试进行了集体测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总分和各个维度上的得分较高。较低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普遍高于高年级学生。女生的整合态度和自信心显著好于男生。
(2)、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总分和各个维度上的得分较低。较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普遍高于低年级学生。小学生英语学习焦虑不存在性别差异。
另一项对567位学生调查结果显示,57.4%的学生因为来自家长和教师的鼓励,对英语学习很有信心,喜欢学习英语,认为自己能学好英语。有31.8%的学生因心理紧张、焦虑或厌倦,缺少鼓励而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这个调查结果告诉我们情感态度是搞好英语教学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不断扩大这股力量。
2、情感态度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表现
英语教师教育行为对小学生英语学习情感态度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1)教师的鼓励与帮助、消极评价是预测学生情境态度的重要变量,教师的交流与重视、消极评价是预测学生自信心的重要变量,教师教育行为的各个维度对学生整合态度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2)教师的鼓励与帮助、交流与重视是预测学生内在动机的最重要变量。
(3)教师的消极评价、交流与重视是预测学生英语学习的交际畏惧、考试焦虑和否定评价恐惧的重要变量。研究结果表明,情感态度在小学生英语学习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五篇:情感因素对大学生日语学习主动性的影响
关于情感因素对大学生日语自主学习的影响问卷调查
(文责:杨庆敏)
本调查是本教师为搞好教学工作进行的调查,内容只使用于教学研究。
感谢各位的配合!
学习动机、焦虑和态度等情感因素对学生日语自主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学习动机与自主学习之间存在正相关,焦虑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学习态度与自主学习有密切的关系,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外语学习至关重要。
〔动机〕内在兴趣 :对日语和日本文化的内在兴趣
文化向往()文化研究()美食娱乐()个人兴趣()
希望了解日本人的生活()喜欢日本动漫()喜欢日本电子游戏()2选择学习日语的原因:
外在原因:学校或本专业的声誉()亲友的建议()专业调配()
出国: 留学()移民()在日本寻找发展机会()
社会责任:为让中国富强()让世界了解中国()做日友好桥梁()个人发展:提高个人竞争力和社会发展()为取得资格证书()
希望再学一门外语()会两门外语的人竞争力强()
会日语就业容易()日语易学()
信息媒介:以日语为媒介获取其他信息()玩日语电子游戏()
浏览日语网页()查阅日文资料()
3影响成绩的要因:
课程()教材()班级()老师()
〔焦虑〕
4内在焦虑:对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不能很好应用日语()缺乏自信()害羞不爱说话导致的日语开口难()害怕日语考试()害怕用日语交流()
5外在焦虑:中日关系紧张()就职机会少()学习内容难()难以适应老师的授课方式()老师对待学生失败的态度()
〔态度〕对日情感:对日本及其文化持肯定态度()对日本及其文化持否定态度()受周围学习环境影响()受家人父母对日情感的影响()课后主动学习日语的时间:1小时以内()1小时()2小时以上()
感谢各位同学的合作,祝大家日语水平大幅提高!